播放地址

恩典

剧情片其它2012

主演:比吉特·米尼希迈尔Jürgen VogelHenry Stange安妮·达尔·托普玛丽亚·波克斯蒂格·亨里克·霍夫Iren ReppenRichard André KnutsenKristoffer MortensenKatharina Strauch

导演:马蒂亚斯·格拉斯纳

剧照

恩典 剧照 NO.1 恩典 剧照 NO.2 恩典 剧照 NO.3 恩典 剧照 NO.4 恩典 剧照 NO.5 恩典 剧照 NO.6 恩典 剧照 NO.13 恩典 剧照 NO.14 恩典 剧照 NO.15 恩典 剧照 NO.16 恩典 剧照 NO.17 恩典 剧照 NO.18 恩典 剧照 NO.19 恩典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7:12

详细剧情

  位于北冰洋沿岸的哈默菲斯特是挪威最北的城市,这座小城每年都会经历极夜,太阳永远地藏在地平线以下不会升起,城市在漫长的黑夜与永恒的黎明之间徘徊。来自德国的天然气工程师尼尔斯把自己的妻子玛利亚和儿子接来此地,希望挽救即将破碎的家庭。但新的环境貌似对他们的关系于事无补。尼尔斯没日没夜的工作,还在外有个情人。玛利亚在临终医院做夜间看护,处在青春躁动期的儿子马库斯与新同学的关系也日拔弩张。但一晚一场突然起来的车祸将三颗冰冷的心渐渐融化,原本岌岌可危的夫妻关系在共同承担对这一事件的过程中开始发生变化,并在彼此的陪伴中完成了由恐慌-逃避-愧疚-踌躇-忏悔的整个心理历程,并最终在对向受害者父母说出真相完成了对自我心灵的救赎。

长篇影评

1 ) 一部颇具理想主义的英剧

这部片子上映于2007年,其时,英国朝野纪念废奴200年。1807年,英国国会通过An Act for the Abolition of the Slave Trade,废除奴隶贸易,本片就是反映William Wilberforce历经20余年努力,促成这一法案通过的历程。影片时间为113分钟,但对人物内心并未深入,而是以废奴活动为主线,片名则出自John Newton作词的同名歌曲。Newton早年参与贩奴,其后一生陷于对两万黑奴的不散阴魂的忏悔,并支持Wilberforce的废奴活动。

主人公Wilberforce是虔诚的信徒,1787年,28岁的他犹豫是应该投身神的事业做一名传教士还是继续从政时,他的朋友william peter(就是和拿破仑一直过不去的那位小皮特首相)介绍他认识了一群废奴主义者,这使得wilberforce意识到自己可以继续政治生涯的同时为神服务,由此开始了他在国会中为废奴的奋斗。这一过程屡战屡败,历时20余年,令Wilberforce身心俱疲。尤其对法战争开始后,尽管Wilberforce在国会继续为废奴而倡言,提出战争不妨碍政治辩论,但废奴问题马上被和忠诚挂钩,提倡废奴俨然是在煽动颠覆,稳健的支持者纷纷选择了明哲保身,废奴运动陷入低潮。影片从1797年,罹患肠炎的Wilberforce到乡间修养开始,回忆了1787到1797年这十年的呼吁乃至功败垂成。幸运的是,在这里,他结识了自己的妻子,并重新鼓起勇气。又十年过去,1807年,英国国会以283:16票通过法案,废除奴隶贸易,并将贩奴视同海盗行为,授权皇家海军在海上拦截贩奴船只。1833年,在Wilberforce等人进一步推动下,英国国会通过废奴法案,宣布奴隶制为非法。

对英国废奴,评价歧异。影片是集中于这些坚信人人生而平等的人士的推动作用,强调了他们的信念,即人依其本性应该是平等的。如果按照犬儒主义的做法,不难发现英国废奴中的利益因素,也许这的确是历史的一个角度,但无可否认Wilberforce等人的积极活动至少推动了这一进程。

2 ) 当他们本可以选择无视良心

莫名其妙的看《奇异的恩典》居然到最后会有想哭的冲动。
不是关于willian willberforce 最后的梦想的完成,不是关于什么人性的伟大,正义的不容置疑之类的冠冕堂皇,我向来没有那么崇高,而是对于我所向往的那片自由的土地,以及被那片土地的孕育的人么们的精神
那里有纷争,有阴谋,有反动,有淫乱,没有邪恶推动不会创造出那么美丽的享乐主义文明。但是那里同样有精神,有自由,有平等。足够伟大到让那么多白人穷尽一生为了黑人的自由,为了另一群和他们无关甚至在为大不列颠本国创造财富的人们可以自由的生活。与此同时在另一片我知道的土地上人们忙于给自己和下一代一同带上脚镣手铐,人们忘记自由的意义而甘于活在沉重的束缚下,媒体被管制,网络被禁止,自由主义被当作脱缰的野马一样被谴责。人们总在反抗,但是却永远看不到改变的希望。
可是几个世纪前的英国,保守党的老人站在了那个他反对了近二十年的年轻人身边,尽管被骂作叛徒也在废除奴隶制度的请愿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明知自己被对方轻视的亲王在最终也为他的胜利鼓掌,柔弱的女孩子们站在一向强势的父亲面前夺下他茶壶中的方糖。这是一种精神,一种高贵民族所拥有的气势,深埋在骨髓中。因为这种令人敬佩的精神力量,即使他们滥交,他们吸毒,他们旷课,却不妨碍他们成为了世界上强盛一时的霸主。
喜欢影片中成为首相的willianm pitt的那句话“AS your prime minister,i urge your caution,and as your friend,to hell the caution”

3 ) 大爱无形

有时候你必须相信宗教作为一种信仰的力量,威廉•威伯福斯作为一介平民展示了一个基督徒的特别能力。

威廉•威伯福斯与剑桥校友威廉姆•彼特一直是废除奴隶贸易的坚定支持者。直到彼特告诉威伯福斯,他有可能成为英国的首相(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并劝说威伯福斯加入议会。

威伯福斯有极强的演讲天赋,在议会上经常舌战群儒,为废除奴隶贸易摇旗纳喊。起初他几乎是一个人在战斗,在皮特的帮助下,慢慢的,威伯福斯身边聚集了一些同样痛恨奴隶制的人士,他们无数次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然而却仍然一次次陷入失败。

直到英法战争爆发,谣言四起,他们被套上革命党的帽子,一个个选择了隐退或者离去。

他开始感觉孤独,萎靡不振,加之糟糕的身体,以致鸦片吸食成瘾。他每每从梦中惊醒,梦里满是带着手铐脚链的奴隶,在向他招手,那些渴望自由的眼睛似乎是一把把刀子扎在威伯福斯的心上,使他痛不欲生。

芭芭拉•史普纳女士适时地出现了,威伯福斯没日没夜对她倾诉着,而史普纳女士表现了精确的理解和巧妙的点拨,威伯福斯几乎焕然一新,重新燃起斗志。

詹姆士从印度洋群岛归来,带来大量的奴隶主残暴统治的证据,他们总结经验,采用迂回战术,用一种巧妙的欺骗,赢得了关键性的胜利。
这时彼特却病倒了,最终没有看到斗争的胜利。终年44岁,终身未娶,一生献给了政治事业。

影片最后也借片中演员之口表达了观点:
说起伟大的人,人们往往会谈起那些进行武装斗争的人,比如拿破仑,然而很难记住那些进行和平斗争的人,他们更寂寞,也就更伟大。

威廉•威尔福斯以一人之力对抗整个贵族权利阶层,并最终使奴隶贸易被废除,他的伟大足以名垂千史,赢得万世尊重。

影片最后,英格兰风笛响起,悠扬的Amazing Grace的旋律中,出殡的队伍缓缓前进,威伯福斯最终被葬在西敏斯特教堂,他永远的朋友——威廉姆•彼特的旁边。

在奴隶贸易废除后,威伯福斯仍然致力于教育、医疗卫生、监狱改革,实践着他的梦想——Make a better world,一个更好的世界。

http://olover.blog.hexun.com/19184599_d.html

4 ) 奇异的恩典

年仅21岁的威廉·威伯福斯在好友威廉姆·彼特的劝说下加入英国议会。两人共同领导了反奴隶运动,与反对者展开激烈的斗争。然而威伯福斯拟定的关于反黑奴的议案还是被国会否定了。身心疲惫的威伯福斯被议会的明争暗斗弄得心力交瘁,患上大肠炎。1797年,当他来到乡下朋友家静养的时候,遇见了他的崇拜者芭芭拉·史普纳。威伯福斯向她讲述了他所为之奋斗的事业,两人相爱并结了婚。终于,在1807年威伯福斯的议案得到部分通过,坚守反黑奴运动的队伍也开始逐渐壮大。本片根据英国政治家、改革家,废除奴隶制倡导者威廉·威伯福斯的人物原型改编,讲述他在18世纪的英国国会长期坚持反黑奴运动并与反对者展开斗争的故事。影片使用电脑技术将过去影片与现在影像结合在一起,上演一场关于正义与邪恶较量的史诗。

5 ) 恩典如和风细雨,静默无声

配合《奇异恩典》作为福音电影的身份取了这么个主题鲜明的title,并不是想要写多主题鲜明的content,这个电影涉及的两位主人公决定了我永远不可能单纯地叙述某一个主题,上帝的福音教化也好,人类自身的自省与高贵也好。这是一部很好的片子,虽然拍得比较举重若轻,不那么完美,但还是能让观者得到一些好的触动。配合福音电影的身份,编剧也对史料进行了取舍和删改,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某些和史实明显的相悖之处,不过我对它很宽容,在我看来,这样一个时代,这样一群人,能被搬上电影舞台,被充满钦佩和赞美的眼光凝视着,就足以令我感动了。

电影开场时,Wilberforce为废奴已经进行了长达十数年的斗争,他病困交加,积劳成疾,不得不回乡间别墅休养。但他的思绪仍无时无刻不被议会里的斗争牵绕着,回忆拉开序幕,故事推进到十五年前。

这里矛盾就出来了,实际上Wilber产生废奴的想法时,是在1785年他那次欧洲旅行之后,那时他的挚友Billy(William Pitt the younger)已经在任首相两年了,而不是像电影里表现的那样,在Billy打算竞选首相之前他就已有了这种想法,在众目睽睽之下热情地唱出John Newton谱写的《奇异恩典》。Wilber歌喉倒的确是不错的,不过他有很严重的弱视症,几乎不能进行长时间的阅读和文书工作,而要靠秘书协助。近日看他11岁时所画的肖像,我觉得他的弱视症有可能是天生的,因为在小时候眼睛看起来就不太正常= =而在1782年时,Billy在写给他的信件中就不时地关注他的眼睛问题,那时候他们都才23岁,Wilber是下院议员,Billy担任着谢尔本内阁的财政大臣。电影里所发生的一切都还没开始。1783年底Billy上台,然后一直到1801年第一次首相任期因为他和乔治三世就爱尔兰合并问题闹崩而告终结,Wilber产生废奴想法,拟订废奴纲领,在下院提出,将其付诸政治生活实践,都是在这期间之内,和Billy同心协力的,也得到了著名反对党政治家如Fox等人的支持。他们的情谊是相当和谐的,温暖的,亲切的,an intimacy so warm companied by a life of blameless purity,直到法国大革命爆发,直到对法战争。在1794年他们有过争吵,但很快烟消云散,因为局势是如此的明显,Wilber不可能无视挚友身为首相的职责。

Dundas在电影中被处理成了背叛他们的人,与此对应的是Fox变成了他们的盟友,事实情况则恰恰相反。历史上Fox虽然是支持废奴的,虽然他从来不是Billy的私敌,虽然Billy曾在谢尔本内阁和1804年将复职时两度谋求与他的合作,还把他放在自己的内阁名单里外交大臣(当时仅次于具有事实首相权力的First Lord of Treasury)的席位上,虽然1804年他也曾和Grenville、Canning等联手倒掉Addington内阁,但他不是执政党的盟友,不是Billy的盟友。他一直孜孜汲汲谋求的就是将Billy拉下马,像电影中那样主动跑来示好的场面是不可能发生的。Fox和Billy就是天生的政敌,从来没有在一个政府内共事过。而因为Billy盘踞了相位接近整二十年,Fox就悲剧了。他等于被排除在政府公职之外整二十年。这是当时的反对党人的悲剧。

那个Billy亲自找他摊牌摸底,临时叛变的Dundas又是怎么回事呢?Dundas是苏格兰议员,在苏格兰威望很高。当时的英国下院有558个议席,分别由英格兰本土(489)、威尔士(24)和苏格兰(45)三个大区构成。1801年合并法案通过后爱尔兰被并入,增加了100个爱尔兰议席,从英格兰削走24个议席给威尔士,苏格兰仍旧保持45个议席不变。也就是说,Dundas基本掌握了这45张选票。在游弋票众多,相当多数议员甚至不出席下院会议,弃权票也为数众多的那个时代,这个数目有挺大的影响分量了。而Dundas是众所周知的Billy的政治盟友和终身的私人好友,他和Billy的朋友关系在后者竞选首相之前就存在了。Dundas后来涉嫌海军部公款挪用罪名遭到弹劾,于1805年卸下海军大臣之职,这件当时闹得轰轰烈烈(事后却因疑点甚多而最终豁免)的上院弹劾案带给了Billy生命的最后时刻巨大的压力,根据同时代人和后世某些史学家的看法,也是Billy早亡的催化因素之一。而历史始终是比电影来得悲剧意味浓厚,当时积极参与Dundas弹劾案,担任弹劾方主要发言人的,就是Wilber本人。Wilber因此遭到一些人的责备和Dundas追随者的敌视。弹劾案最终豁免时,Billy也已经挂掉了。Dundas此后再未涉足政坛,1809年向他授予伯爵,也被他拒绝了。他死于1811年,在他过世前一年,他主动向Wilber伸出了和解的手。Wilber在日记里感伤地记下了这一幕,以此说明Dundas的私人品质。他是个和善的、暖心肠的人,而且慷慨大方,虽然担当政府高位,却公正不偏,不徇私情,经济上一直是个穷光蛋,只留下很少的遗产。很难解释这样一个人会愿意冒着损害名誉的巨大风险而觊觎锱铢小利。在漫长的Treasurer of the Navy任期(与Billy首相任期接近相始终)内他过手的海军部巨额款项高达1亿多镑,但他本人只能发现动用了其中相当微量的金额,如果他想中饱私囊,这不是一个合理的事实。无论如何,这件案子已成为过去,受害者所受的伤害永远不能弥补,挂掉的Billy也已经是挂掉了。J.H.Rose在他的历史著作中谈起这件事总是充满哀感又语焉不详,似乎隐晦甚多。很有可能这仅仅是一桩党派斗争事件,是反对党对执政党发起的猛烈攻击,但因为Wilber的参与和Dundas与Billy的关系,造成的后果就充满了悲剧意味。

废除奴隶贸易法案最终是在1806年通过,Billy死后不久。废除奴隶制度法案则是在1833年通过,Wilber死后不久。他们俩都被埋葬在英灵殿西敏寺内,生前的好友死后也毗邻长眠。除了有Wilber相伴,Billy身边还埋着他的父亲(前首相)、母亲和兄长,还有Castlereagh和Canning(1827年首相)这两位跟随导师的门生,还有Fox这样的敌人。

因为电影是要讲Wilberforce的故事,因为Wilber是Billy的好朋友,所以Billy在这部电影里是按一位私人好友的身份定位,展现的更多是他私人生活中的形象,而非公众生活中的形象。因此他有了活泼轻快的一面,有了亲切青春的一面,他们在清晨庭园里的赛跑,还有偶尔的一些俏皮话,都使得这个人物显得可爱迷人。人们似乎遗忘了他转向私人圈子之外,转向公众的那张脸,是多么的冷若冰霜,不苟言笑。这个人原来是多么地显得不可接近,令反对党生畏又怨恨。为了维持以他那个青春的年纪很难维持的权威面孔,他不得不跟人们营造出距离感,显得脱离于世俗生活之外,高人一等,孤立,孤独地下望着尘寰。他是隔绝而保守的,很少写信,也没有回忆录,其实他的天性也是如此,Wilber说他是"one of the shyest men I have ever seen",甚至“有些笨拙”,但隔绝而保守、谨慎而腼腆的天性,并不意味着他会变成冷酷不亲切的人,恰恰相反,他的内在的温情和温柔,他对人的爱,常常令最严谨持重的历史学家和最善于揣摩人心的政治家在提到他时变得感伤多情。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人格魅力。他宽宏大量,从不将政治上的攻击敌对蔓延到政治场合之外,很少动怒,很少疾言厉色地批评人。在那个享乐主义的年代,他的廉洁自律,无所嗜好,清教徒式的苛刻私生活,也是卓然而异于他的政治家同行的。他在国家财政上的才能在他那个时代无可匹敌,而那个时代首相的名字不是Prime Minister,而是First Lord of Treasury,第一财政大臣。一个治理国家经济如神的人,却让自己的私人经济陷于破产,还拒不接受商人和国王的援助,这事不应让人嘲笑,而应让人思考。Wilber被后世尊为圣徒政治家,而我想说的是,担负着国家的命运,鞠躬尽瘁,死于忧劳的国家的仆人,其人格上的光辉也并不暗淡于那些将上帝的恩典光照世间的神之仆人。但这是一部以Wilberforce为主人公的电影,以传讲福音为主题的电影,关于William Pitt的篇章只能被掩盖于废奴这件在他的执政生涯里对国家命运并不算生死攸关的事情之下。电影对法国大革命没有涉及多少,对拿破仑战争只字不提。

恩典如和风细雨,静默无声,上帝的恩典如此,人世的恩典亦如此,最富有爱的心灵总是显得静默无声。在那个崇拜古代神灵的时代,那个上帝还不存在的古典时代,伟大的斯多葛学者西塞罗在他的《西庇阿之梦》和三论里描绘了另一个天国,一个为具有美德,通过完善地履行国家公职,得到了人民的感谢,从而也获得了幸福的仆人们所准备的天国,在那个天国里,应当站立着从古到今的这样一群伟人。(当然,我对今日的时代里的公仆们没有期许。)

6 ) 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

文/锡安

1,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主持了(是的,有点不可思议)一场朋友的婚礼,因着朋友们此前的精心筹备,当天婚礼现场全程透着一股轻松的庄重、真诚的欢快。

当新郎新娘在台上回顾完相识相知经历的时候,我准备临时追问几个问题,跟新郎说你不要紧张,你一紧张我也紧张,后期剪辑完,咱们这个环节可能就成彩蛋了。

因为新郎当天激动得有点小紧张,除了向宾客们致辞时,忘记了事先准备好的后一半的话,在回顾经历的环节,他又几次讲到哽咽,转过身去抬起眼镜擦眼泪,座中无不动容。

或许加上这几年在各种仪式上见到的真情流露时刻其实并不算太多的缘故,所以这个场景在脑海中停留得格外长久。

另外一个类似的故事,是大学时代最好的朋友的,毕业那年,男朋友(现在的先生)把工作签到了她选择定居的城市,他父母飞过去陪他们看房子,中午在外面一起吃饭,吃着吃着,或许是觉得被幸福包围吧,男朋友突然毫无预兆感动得哇地哭了出来。

我相信这些眼泪都是爱的水到渠成。

2,

我也相信上面两个故事都是健康又真挚的爱。

关于“爱”,只要是个正常人,常常都是欲取欲予。也恰恰因为爱是位格之间的关系,所以天然地涉及到关心、付出、包容、忍耐、盼望,但同时也涉及到理解、尊重、自由、独立、平等。

可惜我们人实在软弱又有限,总是有意或无心地在爱上面一塌糊涂,对于爱里所涉及的一些元素,要么从没思考,要么尚未习得,要么过于健忘,要么缺乏自制。

要么是受伤之后不再愿意相信,开启防御模式,最多跟这个概念维持着表面的一团和气。最常见的,还有患得患失。

这个世界上关于爱的理解,也愈发荒腔走板变了样。

最糟糕的情形之一,是被借口化甚至工具化,毕竟,以婚姻之名行锁链之实,以养育之名行利益交换,以全局之名行道德绑架,以付出之名行情感勒索,类似的事情对于我们这个社会已经并不陌生。

一面自我感动,一面高举“爱即正义”大旗的,往往既不懂爱也不懂正义,于人于己,反倒成了“爱即网罗”。又比如,多少人因为所谓爱而去追求的自己的梦想,却成了别人的梦魇。

显然这些不是爱,至少不是完全的爱。《圣经》中说:“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因为惧怕里含着刑罚。惧怕的人在爱里未得完全。”

一直不懂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推崇《真爱至上》这部电影,甚至每到圣诞节便近乎朝圣似的翻来覆去地看;在电影中,我是从头到尾都没看到什么真爱,看到的分明就是极度滥情。

因为这涉及到爱中“自由”的一面。

罗翔老师谈到自由时这样写到:“唯有真理的光照,才能……自由而不放纵……真正的自由是做正确事情的自由,随意吸毒不叫自由,可以控制自己不去沾染毒品才是自由。任意更换性伴侣、始乱终弃不是自由,可以约束自己的欲望才叫自由……然而,人生最大的奴役就是无法实现‘知道’与‘做到’之间的跨越……我们得到的绝非自由,而是彻底的奴役。”

只要是在虚假的爱里,任何时代、种族、环境中,人都可能是“奴隶”,即便看起来所处的是一个文明社会。

3,

奴隶的反义词是自由和平等。

从实体历史来看,人类正式宣布废除奴隶制度不过才200多年。2007年,电影《奇异恩典》上映时,正值英国《废奴贸易法案》通过200周年,这部电影可以看作是当年英国最积极的废奴倡导者威廉·威伯福斯的部分传记。

虽然影片本身,可能还没有片中演员——饰演威伯福斯的剑桥同学、一生挚友、英国首相威廉·皮特的——“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更广为人知,公众常识里,英国废奴法案似乎也不及美国黑奴解放运动在教科书里的重要性,但其在英国甚至人类历史上的意义,却的的确确举足轻重。

据统计,到18世纪末为止,有1100多万非洲男女与幼童,被送到西印度群岛等地当奴隶。英国当时是全世界最强盛的国家,又因黑奴劳力俨然已成为其生产力的一部分,所以全国仅有少数人反对奴隶制度,其中又只有几个人敢站出来说话。威伯福斯是其中敢站出来说话的人之一。

黑奴被铁链锁上,从非洲装船,一上岸即被烙上印记。黑奴贩卖者用烙印告诉你,虽然你被造是一个有尊严有自由的人,但此刻你不再属于上帝,只是奴隶。奴隶对人性莫大的污辱。

长期以来,被锁链捆绑的黑奴画面,在威伯福斯心中挥之不去。黑奴孩子无助的眼神,成为之于威伯福斯自己的“马其顿的呼声”。

虽然有已经成为英国首相的挚友威廉·皮特的支持,但在议院中推进废除黑奴法案,触及了太多人的利益,仍然举步维艰。威伯福斯去找他视为精神导师的约翰·牛顿,寻求建议。

老约翰一边拖地一边不紧不慢地说,你小时候总会向上帝寻求指引。威伯福斯说,但随着成长,也变得愚昧,好在自己现在又开始慢慢找回信仰。“有多慢?上帝的做法有时候很缓和,不像暴风,是一点一滴来。”老约翰鼓励他“为了上帝放手去做吧”。

再次站在议会的威伯福斯,当众宣告要为废奴抗争。他说我知道有不少同僚从贩卖黑奴中得到好处,在座的也有人投资农场或当船主,但我相信黑奴具有人性,我相信你们都有人性。威伯福斯相信上帝造人生而平等,他想帮助那些曾在昏暗船舱中的奴隶重见光明。

威伯福斯和一群基督徒朋友们组成了“克拉朋联盟”,他们在英国议会提出禁止贩卖奴隶法案,经过长达18年锲而不舍的努力,终获通过。又经过8年,他们在维也纳和平会议上,促使与会的奥地利、普鲁士、俄国、瑞典、西班牙、葡萄牙与法国等代表也签署了《废除奴隶贩卖条约》。

4,

影片中,曾三次响起电影同名歌曲《奇异恩典》,第一次是威伯福斯唱于他的同僚面前,第二次是在威伯福斯的婚礼上,第三次是在他的葬礼上。

这首经典歌曲后来被翻译成世界各地语言,200年来传唱不衰:

奇异恩典,何等甘甜,我罪已得赦免;

前我失丧,今被寻回,瞎眼今得看见。

如此恩典,使我敬畏,使我心得安慰;

初信之时,即蒙恩惠,真是何等宝贵。

许多危险,试炼网罗,我已安然度过;

靠主恩典,安全不怕,更引导我归家。

将来禧年,圣徒欢聚,恩光爱谊千年;

喜乐颂赞,在父座前,深望那日快现。

《奇异恩典》的作者,正是前面提到的约翰·牛顿。影片对约翰·牛顿着墨不多,几乎是一笔带过。

历史上的约翰·牛顿,年轻时曾经当过20年黑奴船长。

他的一生,也是被上帝翻转改变的一生。年老时的约翰,如他歌词中写到的那样,双目失明,但是他仍流着泪口述自己的过去,把做黑奴船长时涉及到的人名、船名和港口等记得的事情,全部写了下来。

在自传中,约翰写到:“当时,我特别希望能有一个机会站在公众的面前见证上帝丰盛的恩典。我认为自己比任何人都更适合作出这样信心的宣告:‘耶稣基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而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他说在认识上帝之前,自己没有眼泪。

这样的自省,比卢梭那种披着忏悔的外衣洋洋得意地炫耀愚蠢,不知高到哪里去了(当然,更比我那些浅薄的自省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奇异恩典》,文如其名,讲的正是信仰和真理如何改变一个人——不是给人以暂时安抚的心理学,也不是什么单薄的情感寄托,而是真正相信在世界之外,有超然超验的存在可以去信靠。

所谓超然超验,就是超乎人那有限到可怜的认知——如果说眼见为实,那么连韦伯望远镜尚且都看不到宇宙边缘的一星半点,人凭什么认为自己有一天可以达到全知呢?

若没有一种来自真正的“元宇宙”的公义作为标准,人所秉持的良善与邪恶又应该靠什么来分别?否则希特勒的疯狂种族屠杀,与威伯福斯的废除黑奴贸易一样,也可以在人间找到自己正当的辩护人。若没有一种来自真正的“元宇宙”的公义作为标准,人又如何去解释良心的起源?若没有一种来自真正的“元宇宙”的公义作为标准,人又如何在面临入户消杀时,宣告“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正当性?

坚持信仰原则的人相信,虽然世界上太多人事物都是变动的,但真理却是明晰不变的,不论是什么时代,什么国度,人即便主观上再傲慢,客观上也无法超越这个真理。而在一切的狂风暴雨中,能保守人安然度过试炼网罗、前为瞎眼今得看见的,正是这个真理。

5,

前些年“Keep”推出slogan——“自律给我自由”,我看得眼前一亮,觉得对于一款健身App来说,这个slogan非常棒。不过如果更认真地去分析这句话,就会发现“自律”仍然十分有限,给不了人真正的自由。

自律固然是个好品质,它可能对你调节体脂率有效,对你有个健康的生活作息有效,但对于人内心深处的幽暗和无助却束手无策,有了自律,人仍然可能活在枷锁当中。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也不算真自由,这很容易举例,比如人会成为自己瘾症的奴隶。“Follow your heart”,这话乍一听很酷,再一想却很恐怖,因为我知道自己的心是不可靠的,跟从我的心,那么那些心思意念荒唐得恐怕还要加一个“更”字。

而不想做什么就能够成功约束自己不做什么的自由,才接近真自由,虽然还不够完全。然而不想做什么就能够不做什么,谈何容易,不然你翘班试试?

人有自由意志,然而这自由意志大概没有怎么跟着“Keep”举铁,力量看起来并不理想。

正如使徒保罗说的:“我觉得有个律,就是我愿意为善的时候,便有恶与我同在。因为按着我里面的意思,我是喜欢上帝的律;但我觉得肢体中另有个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战,把我掳去叫我附从那肢体中犯罪的律。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

很多对自己内心诚实的人,想毕对这款痛苦都并不陌生,比如陶渊明的“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比如王阳明的“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和“自律给我自由”相比,百年前司徒雷登建立燕京大学时,将“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作为校训,更切人的实际。这个校训源自《圣经》“真理使你们得自由”一句,耶稣说,他就是“道路、真理、生命”,他也是爱,“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

所以保罗在发完上面的感慨后,下一句是:“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

比起政治身份,这个年代的“奴隶”更多是指向一种生命状态,从而“废除奴隶制度”也愈发成为生命的刚需。

废除实体容易,废除观念难,正如切除肿瘤,有时反倒比医治心理问题更简单。

如果觉得当下的状态找不到出路,不妨停下来看看是不是走错了方向,可能需要一点决心、勇气和魄力,毕竟方向比速度更重要,然而用旧地图发现不了新大陆,吃感冒药也治不了夜盲症。

7 ) 奇异的恩典

男主角大大的眼睛是那么入神,宽阔的脸面,坚毅的下巴,这张脸让人过目不忘,就是表情略显青色,缺乏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年轻人想干一番大事业的的那种青春活力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在责难和痛苦中挣扎抗争,百折不挠的精神,在影片中慢慢的洋溢着着,让人感动,可惜的是首相英年早逝,没有看到成功的那一刻,很好的故事。
那么精彩的一个人、那么执着的一种信念,就这样被导演中规中矩、平淡无奇地拍了,我也就这样舒舒服服、平平静静地圈在冬日的被窝里看了。榨干血汗挣足利益之后金盆洗手,救世主般地解放,最后体面地道歉,多么矫情!苦难的黑人会怎么想?。基督教佛教普世观马列等都宣扬人人平等,但社会政治经济利益却现实冷酷,也许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8 ) 少年被時間偷走歲月, 終從"大人"偷走恩典

前言: 這篇”影評”不是影評,只是短評記錄不下我的個人筆記, 大家不用看


"白左" 故事嗎?“He's an optimist. Fully incurable” "preacher in his head"-- 我們都容易被改變世界的故事吸引,因為我們知道自己一向被世界改變, 然後受傷的人造謠 "claimed that I'd secretly married a slave woman." 保護自己的利益便奮不顧身不擇手段地攻擊別人。 把改變世界的行為翻譯成不識大體, 當然也許的確只是自私.

第一場戲用憐愛被虐待的馬定下基調, 淡淡帶過國會議員拿着免費戲飛沒有去投票的事情原來是為了暗渡陳倉. 與其說是反黑奴,不如說是一個男人如何在理想與現實中受折磨。換位思考是被詛咒的能力, 不是每個人都有這種程度, 幸好理想主義者也有務實的策略, 寫書作畫唱歌派對船, 如果不能攻擊利益綜合體,就"煽動"人類的同情心, change things by degrees總好過"share the wine”. Fight for a perfect order 通常不會有perfect,只有fight。說服人比戰鬥容易多了。 然而,終究是人力以外的世界影響,以及同路人left&far-left 微小而巨大的差別, 好的結果,要漫長的時間去栽種, 結果之前"traitor”"traitor”"traitor”......

誤解和失敗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失去對自己的信任, 要修復和自己的關係,有時需要足夠幸運,可能只要有一個人出現,一個人的信任, 就可以給予一切, 善解人意支持你的伴侶&工作夥伴,"You’re discussing politics with your eyes. You may as well do it with your mouth” ~ 一句話表現出兩種好,主角終究是幸運的......掙扎過的人都希望結局會是一首奇异恩典~卷福很能夠把握那種感情,“didn't think you’d invite me” “didn't think you would come” 心裏浮過無數次他未來和華生尷尬又好笑的情景。

正是這種信任,才能靜候風的變向, 等待衰老的殘酷, 好像這部電影一樣,製造人類的主旋律, 感動的故事講了太多之後,還是要狡猾一點, Nosus Decipio也好,勝利萬歲, 年少的夢想,一個偉大的夢想,同路人未竟之志, 是人的恩典,是命運的奇異, 是幼稚,但終究是感動.

短评

BenedictCumberbatch 他在只是配角, 卻讓我記住了, 幾年後的現在....

3分钟前
  • 影毒肥佬
  • 推荐

“除非上帝在这件事情上将你举起,你会在人和撒旦的反对之下身心疲惫而崩溃。但如果上帝站在你这一边,谁能抵挡你呢?依靠主的力量征战吧!直到英国的奴隶制度在上帝面前溃散,直到最卑微的人可以见到阳光。阁下,那位在你年轻时带领你的,愿他此刻也在万事上继续赐你力量。”“政治只是威伯福斯的修道院,而不是他的目的地。”

6分钟前
  • 阿不壳
  • 推荐

福音主旋律,人物扁平脸谱化,煽情亦老套,完全没有今年某奥奖片的反思性,但就是禁不住煽(事实证明老套煽情其实最奏效)。rufus sewell在去世老战友坟前饮酒庆功这种老桥段都看得老泪纵横

8分钟前
  • 傻乐的猫
  • 推荐

最后葬在一起什么的嘛....下次去西敏寺看你们

9分钟前
  • Doyle Frenger
  • 力荐

一个几乎还未出道的嫩嫩的本尼迪克特同学,脸部线条还没那么棱角分明,演技也还没那么轰轰烈烈,但是一举一动那份高贵优雅气质已经挥放自如毫无难度~而且选片的口味就已经流露出来了,他真的好爱展现“推动历史的某一缩影时刻”那种正气凛然又肃穆的电影。

12分钟前
  • 糖紫
  • 推荐

到底是大英腐国,一个算是主旋律人物传记都拍的风景这么美剧情这么腐,IOAN真是美啊,真可惜没怎么红起来,卷福那个时候就已经爱男人了,瞅着他看IOAN的眼神说的那些话...最后IOAN也没辜负他,死了还挨着葬,真是泣鬼神。说是泰伦斯马利克的监制,不过没怎么看出他的影子来。

14分钟前
  • 盲忙
  • 还行

Amazing.Grace.2006.DVDRip.XviD-AFO

16分钟前
  • 金英俊
  • 还行

歌确实唱得难听,BC确实萌死鸟,确实有基情

20分钟前
  • 懒羊羊的蛋糕
  • 推荐

我觉得很难对近几百年来的人类文明进行一个道德上的评估,因为事情经常同时向相反的两个方向发展。第一个是英国进行奴隶贸易,鸦片贸易,在全球发展殖民地,同时自由平等人道等意识又在增强,第二个更晚一些,是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对环境和其它物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威胁,而环境保护意识又在增强。在未来,财富和科技可能会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和组织手里,而人工智能的发展会把绝大多数人变成彻底没有利用价值的。因此未来可能是一个在某种意义上极度不平等的世界,同时因为科技提供了基本保障,人们变成了一群娱乐至死者和文艺家,过着游手好闲的生活。

25分钟前
  • 波吕许尼亚
  • 推荐

看完很怅然。搭上了好几条人命,斗争数十年,争取到了那么多的民意都没有改变的事情,仅用一个小小的花招,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一招如果来的早点儿该多好。他们的肠子太直了。。。同时期的清朝,宫斗大戏就有趣得多~很了不起的剧作,我只是为了那些英雄觉得惋惜。

26分钟前
  • fish
  • 推荐

故事异常平淡,但是演绎得还不错,几个演员都很出色。

30分钟前
  • süden
  • 还行

影片以男主重病作为分界线,倒叙来让观者理解男主艰难的抗争,而之后仿佛一切顺畅起来,基友继续坚定支持,爱情也来了,战争也被男主利用作为废奴的工具,影片叙事饱满,人物刻画精细,而唯一让人无奈的是,只是一个框架而已,换个别的事件一样能套进去,对于奴隶这个关键点反而没有什么深入的东西。

31分钟前
  • 纪月航
  • 还行

飞机打卡。15年标记想看最后居然是在飞机上看完的。支持自己信仰的妻子、志同道合的同伴,没有比这在逆流而上时更重要的了。啊对了,还是基了,卷福的角色是闪着华丽丽的光。

35分钟前
  • 某J。624
  • 推荐

为什么我们都知道美国废奴的林肯,却不知道英国废奴的Wilberforce?何况前者和后者动机完全不可同日而语…A great man's effort to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how I wish I could witness it !

36分钟前
  • Moss大妖
  • 力荐

除了编剧上有点儿问题,片子总体赞! 抛开别的先不说,废除奴隶制&解放全人类这种事儿,关键还得靠好基友啊!缺缺的角色太华丽了吧,二十几岁的首相什么的简直是神啊!

38分钟前
  • 弥呀
  • 推荐

片儿还行,就是男主人公唱出了最难听版本的Amazing Grace...

40分钟前
  • Reed
  • 还行

所谓的英雄就是:让自己的梦想变成自己的梦魇。

44分钟前
  • littletwo
  • 力荐

因为纯真所以明确,因为明确所以坚持,因为坚持所以胜利。

47分钟前
  • 一期一会
  • 力荐

关于Wiberforce 如何废除英国奴隶贸易,废除奴隶制的电影。大爱无疆,不过只有信仰不会打牌的政治家不是好政治家。感觉扮演Wiber的挚友--第一财政大臣(首相)的Pitt气场完爆Loan Gruffudd.

52分钟前
  • 老公叔叔
  • 推荐

娶到一个支持自己信仰的妻子,比什么良药都有效。

56分钟前
  • 萨萨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