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承认,前几分钟代入电影环境可能有些困难,毕竟这样的文化、风俗是大部分人所没有经历甚至听闻的。在耐心观看几分钟,逐步理解了背景之后,也不难深入其中,与几位主人公共情了。
本片的第一次感动,来自于这句“风向在变”。看到这句话其实立刻想到当代社会,太多的风向随着社会发展、文明进步都在改变,“男女平等”、“共同富裕”、“人权至上”..等等。在改变风向的过程中不免需要付出很多人的汗水、泪水甚至血水。世界不是完美的,事情也总是在变的,无论何时都请饱含激情,如果你不能去做改变风向的先行者,也请你充满信心、坚守初心,尽自己所能做支持者也足矣。
第二次感动,来自最后的成功,最后的“身体会变老 但精神不会”。大部分人应该都还年轻吧。当你老了,会不会还保持着年轻的精神呢?再或者当你老了,回想年轻的自己,会不会遗憾此刻年轻的你已经没有了年轻的精神呢?思考一下,找寻一下年轻的你我,趁着你我都还年轻,这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在片尾,当最后出现两位真实的老奶奶起舞,并最后的最后又在卡米尔汗的节目中接受采访,我才意识到这是一段真实的故事。迎面而来的真实感冲击直达内心,原来生活真的可以被你的努力所改变,原来“身体会变老 但精神不会”。
共勉。
主人公在60岁时第一次拿起枪,与女儿一起成为职业射击运动员。他们一共获得了352枚奖牌,也因为他们的不懈努力,超过5万名女孩找到了新的发展机会。不过大部分都是承担叙事功能的过场戏剪辑。比较不喜欢这种操纵观众的手法,洒狗血过多,人物变化又往往太生硬,说得不好听点,影片的基本逻辑跟咪蒙的爆款文手法如出一辙。
当大哥在片中说男人才最适合枪,而女人在军队什么都干不了,让医生不要试图腐蚀这里的女人,要去就去外面建立自己的“马戏团”的时候。
给到的镜头是两个女人在男人洗好的下的镜头。-女人永远臣服于男人,裤子是男人的象征。
这个在一个女孩穿上裤子的时候,大哥大发脾气,让女孩脱了的时候,还把烧了的时候得到了论证。
紧接着第二天一早,男孩们来训练,却因为失败和纷争选择了放弃,到水池里玩水。后来就是奶奶带着女孩来看自家男孩,来送饭。
医生当时说的话是:被这些男孩上了一课,这些被看好的男孩连一下都没有坚持,而这些话恰巧被来的奶奶听到了。
一直觉得此处摩托车的后视镜拍奶奶到来再拍到医生脸上这个镜头很绝!
后来奶奶答应带着孙女来练习的时候,拍的麦田,医生说了一句风向在变,而这是麦田里草吹向真的变了。
母牛和印度女人的对比,王后和奶奶们的对比,墨镜,闪耀着灯的对比自然不用多说。还有王后们把漱口水都喝掉的情节也是绝妙。
女孩们不是在拜神,而是在拜母亲和奶奶的时候,这已经象征着女性力量的崛起。
还有女孩穿着回来,像是一束光照亮了屋子里的女人的时候,这个女孩就是女人们的希望。
最后说一下为何印度明明那么不平等反而拍出这种片。正是因为极端的屈辱,才有了反抗。而我们的女性题材片为何总是像隔靴挠痒,那是因为我们一直在温水煮青蛙,我们被表面上我们似乎是女性地位最高的,而事实上我们是最累的,且有很多不公。当我们想反抗的时候,我们总是因为一句已经不错了,忍忍吧而盖过。
#3rdPYIFF#如果喜欢摔跤,也会很享受这部电影,励志、有趣,配乐很棒!同样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同样是体育题材。女权地位的底下、家族的反对、观众的嘲笑,都是她们能取得成功的动力!激励了很多印度女性,内地如果引进的话应该很受大众欢迎。缺点就是片长有一点长,两位奶奶演的不够老,对于两位30岁女主演60多岁这么大跨度的确实有点难度!
《靶心》,真实故事改编,豆瓣7.8不算高,但我认为它值得8分以上。 . 故事讲述两位年过60的女性,因为不希望孩子继续她们永无止境服侍男人,劳作,怀孕生子的命运,试图通过“射击”这项运动获得工作机会,改变命运。而她们虽然60岁了才开始练习射击,却拿了上百块奖牌,成了一个时代的传奇,更是鼓舞了无数印度女性走出身份困境,勇敢地争取不一样的人生。 . 电影的叙事手段并不算优秀,相比《摔跤吧爸爸》这样的片子更显得有些“矫情”,不过这确实是大部分印度电影喜爱的手法,以相对夸张(有点闹哄哄)的表现形式突出人物性格与戏剧冲突,比平静的叙事少了一分思考的余地,逼着你随着剧情快速切换,非常宝莱坞(这大概是低分的原因)。 . 而当两位奶奶从小乡村来到大城市,发现国王会以王后(射击冠军)为荣的时候,她们看到了另外一种两性相处(尊重)的可能;当她们戴上王后送的墨镜,不再通过头纱的颜色来看世界,而是有了自己可以选择的世界色彩的时候,她们开心得像个孩子;而为了让女儿和孙女参加国家队集训,她们与丈夫的傲慢展开了第一次殊死搏斗… . 故事中有些对话非常触动人心: 射击教练:“告诉我秘诀,是什么让你们瞄得那么准?” 奶奶回答:“屈辱”(因为她们日常超繁重的劳作,练就了无可比拟的臂力) . 记者:“女人们总是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年龄” 奶奶:“实际的年龄并不难说出来,但女人为自己而活的日子却并不能准确计算。” . 奶奶:“我听说泰姬陵非常美,但我没见过;我听说坐飞机终身难忘,但我没坐过;我听说海洋辽阔,但我没看过;我的指甲上没有指甲油,只有牛粪。但你们的指甲会涂上指甲油,你们要去看泰姬陵要去坐飞机,你们才刚刚开始。” . “为什么女人的失败,是你们男人的骄傲?” . 在两位奶奶的鼓励下,第一个获得世界飞靶比赛第二名的印度女性就此诞生,她代表印度女性,成为了整个印度的骄傲。 奖牌很重要吗?重要!因为它代表希望!代表改变命运的那条路。 . “身体会老去,但精神不会”我们当永远记住,精神、灵魂,是我们最不能失去却唯一可以长存的生命价值。 . 阿米尔汗在访谈节目中更曾访问过这两位奶奶的原型(应该是他的《真相访谈》),我不得不再一次感叹,阿米尔汗,真的代表了印度的良心。 . 强烈推荐! P.S.:请忽略那拙劣的化妆技术…
如果你出生在印度,会发生……
印度电影:女主人公在60岁时第一次拿起枪,与女儿孙女一起成为职业射击运动员,他们一共获得了352枚奖牌,也因为他们的不懈努力,超过5万名女孩找到了新的发展机会。取自于真实事件改编,温暖的色调模糊了现实真正的故难,观影人其实也很难真正感同身受印度女人的苦难。男女不平等下的女人像牲口一样的生活,参加比赛偷摸着,获得荣誉也因男人的自大,打了男人的脸,也不能见光。
观影感受见公众号:
看哭了好多次!印度女人太难了,励志的电影,六十岁开启一个新的领域,不为自己,只为改变下代人的命运,打开新的世界,帮助别人的同时成就了自己。身体会老,精神永远不会老!
三星半
虽是真人真事改编,但励志得过于刻意
身体会变老,但精神不会。印度电影有阿米尔汗真的幸运
#3rd PYIFF# 特别展映。“射击吧奶奶!”。可能最好的是题材,前半部玩了个小结构还算不错,但是整体的拍法嘛,都这样还不算是喜剧么?数了数一共六段歌舞,不过大部分都是承担叙事功能的过场戏剪辑。比较不喜欢这种操纵观众的手法,洒狗血过多,人物变化又往往太生硬,说得不好听点,影片的基本逻辑跟咪蒙的爆款文手法如出一辙。与其说它反映了印度女性权利的状况,不如说是在消费乃至剥削刻板印象的想象和奇观。
又一部关注女性力量的印度电影,虽然是导演的处女座,但是已经很成熟了
去TM的男权世界,去TM的逼迫女人的♂
7分,这种印度产的运动励志爽片还是很过瘾的,特别无脑放松。励志、热血、娱乐性够强,歌舞好听还解恨。关注的仍是印度女性独立与获得尊重一类话题,难怪是阿米尔·汗推荐的选题。如果国内能上,应该也很受欢迎吧。唯一的毛病就是,太长了,一波接一波的高潮,看到最后都有点疲惫了。
前半小时拖了点
除了开头,基本上没有快进
女性请登场(射击版摔跤,分打高一点可能愿意看的人多一点)
奶奶们太有想法了
太蒂啦 大嫂掀开头纱的时候好感人 唯二不好就是时间长+姑父轻易“洗白”。 女性伟大 The body grows old, not the mind.
宝莱坞量产励志片,但确实挺打动人。射击吧,奶奶!/ PYIFF 首映单元 @小城之春
老套吗 但会哭
身体会变老,但精神不会!!!印度电影真的好多都改编自真实故事。看得人热泪盈眶的。会给那些老男人气死!但是精神觉醒永远令人感动。这国王和王后好好的,尊重是教养,很令人舒服。
PYIFF32,摄影是跟郭敬明学的,配乐时刻准备着把你震聋,情节就像政治正确的精神鸦片,导演随便什么时候都可以让你high起来。这种片子引进的话,票房肯定能爆,但我还是无法欣赏这些直白的印度商业电影,天然就不是我的菜,煽的技巧太直白了,容易产生抵触和逆反心理,被算计了,不舒服。它本质上跟那些迪士尼主题乐园电影一样,它并不是电影,只是输出一种廉价的鸡血情绪罢了,靠政治正确的主流价值观让观众有嗑药的燃情效果。你知道最可怕的是什么吗?就是中国这边真没有几个导演可以拍成这样,这就是《射击吧!奶奶》啊!
说这电影老套的你自己想想你能在大陆看见这种题材的上线吗
当女权成为了男人们赚钱的工具……当人们习惯了在粉饰太平的影像中狂欢……那么女权永远不可能实现
又一次被这类印度电影戳中。他们太懂激发出内心狂喜了,哪怕是那些无节制的愤怒与愉快,我都愿意欣然照单全收。女人们,尤其是奶奶们,叉腰,抬头,开枪,那种从侮辱与忽视中破土而出的自信和欢喜,让人想笑着流泪。特别是双雌并肩,比天都高。小时候就大爱《陀枪师姐》,Sammi主唱的主题曲第一句就是“不要装蠢”,想想这些印度故事里的女人,有一分荣耀的风光,背后就有万分痛苦的过往甚至历史,而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从下一部电影里,还会获知多少出离愤怒的现实。也因此,会有太多感动的地方,就连柠檬水的误用,都体会到那种尊重的可贵。瓦罐里的奖牌是她们暗夜里的星光,希望点亮的,不只是那么几个人。被特别鸣谢的阿米尔·汗,又参与了一部女性体育片。四星半。@平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