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2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3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4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5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6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3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4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5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6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7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8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9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6 05:02

详细剧情

  患有短期健忘症的多莉(艾伦·德杰尼勒斯 Ellen DeGeneres 配音)曾经也拥有美好的家庭,然而一连串的意外让她与和蔼可亲的父母失散。此去经年,多莉邂逅了小丑鱼父子马林(艾伯特·布鲁克斯 Albert Brooks 配音)和尼莫(海登·罗兰斯 Hayden Rolence 配音),与他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冒险。平静的日子里,童年时期的片段记忆突然闯入多莉的脑海,于是她再度踏上寻找父母的旅程。这一次,她来到了海洋生物博物馆,遇到了不打算回到大海的章鱼汉克(艾德·奥尼尔 Ed O'Neill 配音)以及童年时的朋友鲸鲨运儿(凯特琳·奥尔森 Kaitlin Olson 配音)。循着记忆中的蛛丝马迹,她离父母越来越近。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她又和马林父子失散了。
  对友情、亲情的执着,让这群小家伙无论千难万险也要坚持到底……

长篇影评

1 ) 只是出身PIXAR的错


基友不情不愿的陪我去看了finding dory,没办法,她既不喜欢鱼,也不喜欢动画,还丢了一张公交卡╮(╯-╰)╭所以她坚持这是一部破电影。
写影评之前,特地去看了豆瓣的评分,只有7.4,连大圣归来都有8.3好嘛,不得不说pixar树大招期待,我是地地道道的pixar粉,看这部《海底总动员2》动画技术在线,故事情节在线,搞笑情节也很自然,总体上来说作为一部动画电影,已经是非常良好了,但是我们习惯于pixar给我们创造力上的惊喜,所以才会对电影有一点的失望。
其实dory这个小众的主角也注定让电影观众无法共情,就会自然而然的把它当作一部低幼动画来观看。
Dory的失忆症是一种天生的缺陷,她自己家人朋友因此的苦恼不计其数,当然她自己可能不记得什么苦恼,但是无论是父母还是朋友,都给予了dory最大限度地包容和信任,爸爸妈妈只是在教会她如何跟着贝壳回家后就放心的让小dory跟着朋友们去玩耍了,也从未要求dory呆在家里不要给别人添麻烦。或许这就是一种人文情怀吧
当人的缺陷和环境发生冲突,是改变自己还是改变环境?也许有人会说,腿脚不好的就不要出门了嘛,阿尔兹海默症就乖乖在家呆着吧,你得了失忆症还乱跑不给别人添麻烦嘛。电影却给了我们相反的答案。总会有办法的,遇到问题不停地游就好了,总会有人帮助你的。无论是不是童话,电影都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永远相连的社会,一个美好的海底世界观。
也许是我粉丝滤镜太厚了,怎么看都是一部好电影呢~

2 ) 我愿奉上13年情怀,看你再次去冒险

(本篇以吐槽为主,非鸡汤情怀文,玻璃心请左转去五星影评,看完留有遗憾的欢迎留下吐槽讨论)
13年前还在小学,妈妈带我看了第一部,回过头来,我带妈妈来重温情怀。第一部只看过一遍,但无数情节还是记忆犹新,粉色的水母群,海龟洋流,海鸥的鬼畜叫声,牙套杀手,孙楠的片尾曲,张国立徐帆的配音,一切只能说是完美。当年的2D比如今3D还要身临其境。
讲真,今年期待之最,是的,Xmen、惊天魔盗团都要往后放,然而看完当真是失望的。故事草率,世界观不完整,视觉奇观为0,情感细节糙的能起毛边。
第一部本质来说算是个闭合性的故事,续集寻找多莉标题是噱头十足,但细想就知道,在本身闭合圆满的第一部上再做文章很难出新花,产生过高的期待,我承认,是我不好。

私以为,全片好看的只有两场,一是开头重温多莉与马林13年前的相遇,二是拥抱的水獭。

第二部简直像教科书一样示范了一个出彩的功能性配角成为主角后出现的弊端。这部其实不能算是多莉去哪儿,而是多莉的爸妈去哪儿,但是并不像第一部中对尼莫的铺垫,以及尼莫线的描写,珍妮和查理只是出现在多莉记忆中的脸谱化优质父母,对于观众来说并没有兴趣,更产生不了爱,于是也没有了期待,谁又会介意找寻结果。我们知道多莉这么多年过得快乐,但马林没了尼莫就是失去了全世界。程度不一样,力量等级也是天差地别。当我并不觉得你找的东西重要时,那么过程和结果都已经与我无关了。
再说寻找的内在动因。第一部中马林和尼莫的走失在于二人性格内在矛盾,以及父子间爱的表现差异。马林与尼莫所有的矛盾源于对尼莫的爱,而对尼莫的爱又源于失去妻子的伤痛。矛盾中裹着爱,爱中带着伤,非常流畅自然,人物性格也简单直接可信。但多莉和父母走失是因为健忘症,拜托,有病又不是谁的错,有病是个吃药就能好的事儿,但父子间情感是吃药疗伤怎么都解决不了的亘古矛盾,这就是区别。
再说过程,马林寻找尼莫的过程结果是成长,我一直觉得成长是最复杂的一种情感,远超过生与死,所以我才会无限制推崇宫崎骏的动画,因为成长远比生死要复杂的多。马林和尼莫带着对彼此的矛盾和愧疚,在一番旅行后达到了最浅级别的成长,即相互理解。但多莉的一路,就是突然想到,咦,我好像有个爸妈,去找找看吧。没有时间限制,没有外部危机,哎,什么都没有你让我看个啥。视觉奇观?抱歉也没有。直接导致全片情感高潮,多莉与父母的重逢的瞬间水的一塌糊涂,竟然拿上个世纪电影中“我的眼中只有你”的视听语言草草了事。就算是贝壳梗,在贝壳第二次出现时谁也都能猜到高潮场面会是如此了……
片中除多莉马林尼莫外最重要新增角色,章鱼,简直是全片最大败笔,仅次于“黄健翔”。在章鱼出现的那一刻起,这个片子基本就已经放弃所有的危机情境了。功夫章鱼简直无所不能不往不利,这么一个强大的队友帮你找朋友找妈妈,最后只要一块你自己都懒得要的小饼干。然而结尾又反悔不给你饼干,并告诉你说你是章鱼你不应该吃饼干,你应该去海里啊笨蛋!唉……一句话完成人物转变的戏都去食屎吧……所有值得做戏的细节全部由章鱼的超人实力解决。第一部中最好看就是一只小鱼在那么大的海洋中寻找几千公里外牙医家鱼缸里的儿子,任何鱼都会吃掉它,任何暗流都可能要他死,儿子那边还随时会有个牙套恶魔来要它的命,说出来都觉得惊险。毕竟对它们来说,翻越一片海峡,跨过一道玻璃一道窗,全都是要命的艰难。而这一部中所有的危机困难都轻巧地绕了过去。请告诉我,危机杀手章鱼除了配音马东东,还有什么值得我喜欢的地方。看完全片,我感觉看到的是超人从海绵垫上走过,而不是乞丐从荆棘丛中穿梭,嗨点自知。
遗忘与自由本是能够做出大花的东西,可惜片中依旧轻巧带过了。

最后我只能说,不论这片拍成什么样,我都愿奉上13年情怀,看他们再次去冒险。

但是如果只是这种级别的续集,下一次请不要让宝宝等13年好吗。

3 ) 经典在延续

电影本身满足了一个孩子对于海洋冒险的所有想象,第一部在心中的地位一直以来都和《狮子王》、《玩具总动员》、《虫虫危机》等自己童年最爱的几部动画电影并列。这种情怀来得不如《魔兽》电影之于《魔兽》玩家那么浓烈,但却细水长流。影片的定位非常保险,因为它没想超越前作,只求延续,延续海洋冒险,回归温馨亲情主题和主角的自我成长,足够好看。尤其是片中响起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的《What A Wonderful World》时,忍不住又加了一星。

4 ) 寻找多莉,论一次狭隘的命题作文的不完美发挥,以及不败的皮克斯

当海底总动员的续集立项的任务摆在安德鲁斯坦顿的面前,我相信他应该是有点懵逼的,问题太多:1.寻找尼莫是皮克斯历史上里程碑的作品,重要性仅次于玩具总动员(皮克斯的所有作品中,只有这两部(系列)获得过北美年冠的成绩);2.第一部的故事非常完整,从剧本的角度上来说基本上达到了完美的地步,第二部能发挥的空间非常有限;3. 以皮克斯以及安德鲁斯坦顿本人的逼格,肯定不能简单地将第一部的人物拉出来演一场合家欢,或者按照第一部的故事模式炒一场冷饭,但是作为故事的戏眼,情节又必须紧紧围绕着“寻找”这一主题而展开;在这些重重束缚的情况下,再想进行一场令人惊艳的发挥,好比戴着镣铐跳舞,这些障碍,最终也造成了影片中的某些明显的问题,然而在成功的商业探索过后,皮克斯公司的几位主创非常难得地选择了一条更加艰难的创作道路,非常罕见地在电影日益商业化的时代里保持了其他大部分的动画制作公司甚至电影公司不曾保留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因此多莉尽管在故事上尚且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是却让人感受到了满满的诚意和人文关怀。

影片的定位
把影片的名字定位成”寻找”是一件非常冒险的行为,“寻找尼莫”是个非常好的片名,因为寻找本身意味着隐藏、神秘与冒险,很容易引起人的兴趣,然而从制作续集的角度上来说,这样的片名相当于死穴,虽然第二部避免了简单地重复第一部的片名,但是主角变成多莉,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不过是在海洋中寻找一次鱼类,不过主角换了一个,期待值与经验值都不可能与第一部相提并论,(如果头脑特工队也做续集的话,一样会面临同样的问题,而怪兽电力公司已经遇到这个问题了),如何避免相同的情节和场景不至于让人觉得炒冷饭?导演在这方面可谓煞费苦心,他最后想的办法是,让主要人物的场景远离第一部的大堡礁,甚至海洋,把主要的场景设置在海洋馆中,这样的改动无疑让影片的格局变小了很多,不再描绘海底世界中的神奇场景,而将侧重点放到了人类和海洋动物的互动上,这样做让我这种期待着能在电影院看到更加宏伟壮阔的海洋世界的观众不免失望,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却体现出了皮克斯的野心。

环保的主题
很多观众抱怨影片过于低幼,这是没有仔细思考影片的主旨之故,安德鲁斯坦顿在这部影片中安排了非常深奥、过于成人的主题,因此才会让影片在情节和人物塑造上相对于第一部会显得不那么有趣,其中一个比较浅显的主旨,就是关于海洋环境以及海洋生物的保护,影片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将场景从美轮美奂的澳大利亚大堡礁拉到了有些阴暗压抑的美国加州海岸,如同从梦幻的天堂掉进了现实的人间,这里没有五光十色的珊瑚和各种鱼类以及其他生物,反而充斥着集装箱、船舶、汽车、长满蛤蜊的废铁还有各种垃圾,甚至连水质都是浑浊的绿色,鱼类相比大堡礁可谓少得可怜,只能见到大片大片的马尾海藻(也许有误),这样的场景设置其实是在提示观众,城市周边的海岸因为人类的活动被严重污染,早已不适合大部分的海洋生物居住,而之后在海洋研究所里发生的一切,则更加印证了这一主题:人类打着解救与放生的幌子,将各种海洋生物圈养起来作为观赏之用,喊着环保的口号,却在行污染海洋之实,对离海洋研究所仅仅一墙之隔的近海环境糟糕的状况视而不见。这既是一种讽刺,也是一种警醒,而影片最后,海洋馆的各种生物在其他生物的帮助下完成的一次自救,无疑是这一主题的升华。
事实上,寻找尼莫当中已经暗含这一主题,人类不应该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决定其他生物的生存方式,只是在第一部中,这个主题仅仅作为尼莫自救的一个支线主题而出现,但是在本片中却成为了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导演的担心不无道理,海底总动员的第一部大获成功以后,小丑鱼尼莫成为迪士尼当年最畅销的玩偶,同时也连带着让公子小丑鱼名声大噪,成为各国水族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海水鱼类,给这种鱼类的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以至于澳大利亚政府不得不出台法令限制小丑鱼的捕捞,而在第二部上映之前,已经有环保人士担忧本片上映之后会造成蓝倒吊(多莉的鱼种)的生存危机,爱它就应该让它在属于它的地方生活下去,这也是导演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之一。

社会的主题
影片的第二重主旨,是一个尤为让人感动的主旨:在一部动画片中,从始至终地表现着对于残障人士的关爱,甚至以一名残障人士作为主角,这样的魄力,是任何动画公司都不曾做到的,仅仅这一点,就能充分体现出皮克斯公司作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动画制作公司有着远超其他制作团队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影片中体现出强烈的道德责任感,仅仅这一点就值得让人鼓掌叫好。
影片中无论是主角多莉,次主角章鱼汉克,或者作为配角的鲸鲨命运,白鲸贝利,海狮杰拉尔德,以及那只帮助马林尼莫父子的海鸟(抱歉忘了名字),都或多或少得有着身体和精神上的问题,轻者像命运那样只是近视,而像海狮或者海鸟那样就已经是非常严重的智力残障了(这里要吐槽一下现实情况下章鱼的腕足断掉是很容易再生的,影片中汉克缺少腕足是个不大不小的BUG,而且没有必要,算是一个败笔),影片中既体现出他们艰难的生存状况(受同伴欺负,很难有正常的生活),同时也不遗余力地展现它们可爱的一面,赞美着它们的善良、出众的能力以及不输常人(动物)的幽默感,尤其是以主角多莉这个有着短时记忆丧失症的角色,体现着残障人士内心的挣扎痛苦和他们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家庭、对美好事物,对于他人关爱的渴望与追求,在一部故事偏低幼向的动画中安插这样深沉的主旨,导演可谓是勇气可嘉。

教育的主题
影片的第三重主旨,与第一部一脉相承,乃是关于儿童的教育,只是对第一部的表现方式做了一种翻转,在第一部中,影片以尼莫对于马林教育的抗拒,以及父子在离散过程中的互相理解为表现方式,最后让马林意识到想要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要懂得信任以及适时地放手,而在这一部当中,则是以多莉的父母对她的教育以和关爱,从正面进行体现。
多莉的父母从一开始就清楚女儿的病情,但是却一直鼓励她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从来不责备她,也从不打击或者为她设置障碍(除了小心暗流,是为了让她不被冲走),它们一直努力让多莉能够像一条正常的鱼类那样生活,为她的将来铺好了路(多莉长大后能够那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生活,与父母这样的教育有着最直接的关系),而且为了帮助女儿在走失之后能找到回家的路,他们不辞辛苦地教她辨认贝壳,最终让她通过贝壳与亲人重逢,这种适度的保护+绝对的信任和鼓励无疑是导演想要宣扬的一种理想的教育方式,不论是对于多莉还是尼莫都一样适用,而多莉的父母身上体现出的伟大的父母之爱也是影片中本应该最直击人心的情节,然而遗憾的是,影片中过多穿插进了人类活动的内容,主角在拟人化身份与动物性身份之间切换得非常生硬,在极大程度上削弱了多莉与父母之间情感的冲击力(比如我在观赏的时候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一对蓝倒吊怎么可能过了那么多年没有产下一个后代?相比之下第一部当中一开始就让尼莫的母亲Coral死掉,其他卵也被吃光,同时整个故事仅仅局限在两三天之内,处理得非常完美。PS此处森森鄙视那个说十三年了还没见过尼莫母亲的评论以及点赞者)

寻找自我的主题
影片的第四重主旨,也是影片最扣题、也是最深层次的一个主旨,是人(鱼)对于自我的寻找,第一部父亲寻找儿子是明线,儿子寻找自我(成长的主题)是暗线,情节冲突明显,这一部从表面上看,是多莉寻找父母(PS此处森森鄙视那个说这是海底的爸爸去哪儿的评论以及点赞者,没看懂还误导群众),实际上是多莉这个失忆症患者寻找自我的旅程,影片中多莉的父母只是一个线索,剧本采用的是一种拼凑性的方式,由不同的人物和场景来串联起多莉过往的人生经历,而这个人物的个性,以及情绪都在这种记忆地不断完善之中不断地深入,这是一种较为高段也较为文学化的情节处理手段(最经典的运用这种方法编写的剧本是《公民凯恩》),因此影片的标题才叫做《寻找多莉》而不叫做《多莉找妈妈》,因为影片的重点是多莉在寻找双亲的过程中,不仅找到了过往,同时还寻找到了乐观、积极、自信的生活方式,找到了自己身上潜藏的无穷的力量,突破了自己的极限,找到了真正的自我,正如影片中所说的,你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任何人,这一主旨不仅适用于多莉一样的残障人士,也适用于任何一个普通人。

相遇的主题
本片的题目是寻找,而本片里的一个暗线,也是影片的关键词却是“命运”,这是影片中非常亮眼、却很容易让人忽视的一个主题,影片开始,多莉因为听到“因为命运召唤”而洄游的鳐鱼的歌声陷入沉思,继而下定决心要寻找自己的父母,因为她想搞清楚“我由何处而来”的问题,在汉克将她带到地下仓库的时候,她毅然跳进了写着”命运“的水桶之中,这是个一语双关的情节,既是代表着她即将与曾经的老友相见,同时也指示她听从命运的召唤,将要找回自我,拥有完整的生命,而“命运”也成为多莉寻找路上的关键,值得注意的是,是鲸鲨“命运”让多莉想起了自己出生的地点和父母的住处,也是她在多莉迷失在管道中的时候帮助她找到方向,最后在阴差阳错之中突然与父母重逢,这是一个看似随意却精巧设计过的情节,尤其是多莉最后突然性地在一系列冲突之后找到了父母铺的的贝壳,终于真正地找到了回家的路——苦心地寻找,最后结果却是在无意中出现,正如多莉在劝说汉克的时候说的,“你遇见我,也不在计划之中。”无论是多莉遇到马林或者汉克,还是多莉与好朋友鲸鲨以及父母的重逢,一切都只是意外,是命运的安排,“恐怕从此以后,我再也忘不掉你。”正是这样的相遇,才会显得格外珍贵,格外动人。
而多莉在找到父母之后,故事的高潮才真正开始,她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凭借真实自我的能力,解救了那些“命中注定相遇”的朋友和家人的同时,也真正找到了自我,“寻找多莉”,这个标题也由此得到了完整的诠释。

影片的缺陷
可以说,在几重主题的阐述上,安德鲁斯坦顿发挥出了极高的水准,尤其是在影片表现出对残障人士的关爱和对于“命运”的诠释上,可以说完全是大师级水准,但是影片的主旨过于深沉,在某些方面也出现了令人遗憾的漏洞,除了上面说的因为主角在人性和动物性之间过于生硬的切换,我在观赏影片时还感受到了以下几点不悦之处:
1. 影片的后半段有点过于说教,从尼莫父子开始强调“多莉会怎么办”开始,后面不断在重复这句话,虽然是为了升华“多莉寻找自我“的主题所做的铺垫,但是过犹不及
2. 影片后半段多莉在近海与父母重逢之前的一段,虽然导演是为了铺垫“多莉与父母命运的重逢”,所以用了一种类似于神秘的方法去处理,但是给人的感觉真的又臭又长,而且显得非常刻意,以至于等到多莉真的寻找到父母的时候,壮观的贝壳阵也很难让人提高情绪,因为耐心都被之前漫长的铺垫磨没了,这一段我在电影院看得非常焦躁,在我看来是影片最大的败笔
3. 影片的配乐出了非常大的问题,这是一部整体基调非常温情的影片,我不明白制作方为什么会采用如此冷峻和神秘风格的配乐,虽然是很好地营造出了海底迷幻的气氛,却和影片的整体风格 格格不入, 很多时候不仅无法带动情绪,反而让人焦躁,尤其是多莉在近海区与父母重逢前那一段,简直叫人坐如针毡
4. 章鱼汉克确实是个很出彩的角色,但是对我这种软体动物厌恶者来说简直就是噩梦,一想到它黏糊糊、湿哒哒的身体,还有那些恶心的吸盘,简直都要抓狂了,有人提出下一步是“寻找汉克”……我想静静
5. 鲸鲨命运跟白鲸贝利被强行设置成残障人士有点刻意,也有点莫名其妙,“撞墙”的情节为了对应“海底没有墙”的主旨也很刻意,最后海獭宝宝卖萌也是强行塞进去的情节,这些突兀的情节从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影片的水准
6. 我第一次观看不小心买成了国语配音,之前听宣传说这次国语配音非常良心,结果看完之后差点就要打三星,还四处找朋友吐槽影片的质量——还好又去刷了一遍英文版,不得不说,这次的国语配音不太好,徐帆太随意,黄健翔太出戏,马东太用力,鲸鲨一直大喘气

皮克斯的野心
皮克斯的作品被捧为神作的不在少数,很多大受欢迎的动画作品在上映之后都会被很多真伪影迷拿皮克斯的作品出来“碾压”,好像只有吉普力和皮克斯的作品才有这样的“逼格”和“实力”,这固然是一种莫大的赞誉,但是很少有人意识到皮克斯的很多神作国内都上映过,票房都不能用平平来形容,根本就是非常“惨淡”,无论是多少人口口相传的“神作”《up》,还是去年呼声一片的《inside out》,最后都只剩下了广大皮粉的吆喝和叹息,事实上,up和inside out这样的文艺片不受欢迎还情有可原,当年的玩具3票房仅一亿出头才是真正的不可思议,无论从娱乐性还是思想性的角度上来说,玩具3足可以称得上是“伟大”“完美”的动画作品,当年能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就是明证(迄今为止也只有美女与野兽,玩具3和up三部作品做到过),然而这样的作品,依然无法在国内获得高票房(当年该片在香港的票房都基本过亿了,香港人口仅有700万),究其原因,我认为还是皮克斯的作品文艺片属性过强,很难满足国内观众娱乐性的需求,国内受到热捧的动画片,基本上都是以合家欢类型的影片为主,同时辅以较为浅显的教育意义及主旨,不需要过多的思考但是又不至于丧失思想性,能让观众获得观感愉悦的同时进行一定的思考、获得一定的教化;反观皮克斯的影片,往往都具有深沉的、多层次的主题,更接近文艺片,需要细细回味和欣赏,而且在很多幽默桥段的处理上,非常的美式,中国观众接受起来也有一定的障碍,事实上,我认为皮克斯目前出品的所有作品中,飞屋环游记应该是最接近中国观众口味的一部,然而连这一部在中国的票房都不尽人意,我只能感慨这些“神作”终究只是影迷心目中的“神作”,并不符合中国大部分观众的口味。
然而我还是想吐槽一下很多人指责这部影片“低幼”,事实上我很能理解大部分这么说的观众观影时的心情,他们也许和我最开始一样期待着一场奇幻壮阔的海底历险,最后讲述某个人生的道理,在生离死别中再撒两滴眼泪,完成一次救赎,最好在结尾再来一次反转,然而最后看到的却只有三条鱼叨逼叨两个小时在找妈妈,WTF,事实上,在刺激的情节+脑洞已经用到了极致的情况下(玩具3是真正的巅峰),皮克斯遭遇到了创意的瓶颈,已经开始往人文情怀方面转型,《勇敢传说》就是一部走逼格路线而非刺激路线的作品,之后的inside out虽然在人设上创意十足,但是整体的故事情节依然非常小清新,缺少戏剧冲突,但是其中展现出的对于人性的关爱、对于青少年成长的关注却十分动人,纵观皮克斯评价最高的几部影片(玩具系列,鼠王,wall-e,inside out),无不是人文情怀胜过商业抱负的作品,可以说,正是影片中浓厚的人文气息和社会责任感使得皮克斯自从3D时代开始就在美国动画制作领域处于高屋建瓴的地位,虽然也会有汽车2或者好恐龙这样折戟沉沙的时候,但是无论是在观众当中还是在评论界都一直受到热捧,因为皮克斯的作品中,总是具有着其他任何工作室的作品中不曾具备的严肃文学的气质,正是这种气质让皮克斯公司有别于其他所有动画公司的同时,也让动画片真正脱离了儿童影视剧的范畴,具有了严肃电影作品的气质与功能,这也是皮克斯的作品能够真正在北美立于不败的关键,甚至比那些巨大的脑洞还要重要,而目前皮克斯的主要创作团队明显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才会谋求往这一方向转型。

最后要说一句,这不是一部尽善尽美的作品,标题的限制、导演的包袱、创作者的节操都限制了影片的发挥,但这是一部制作出色、诚意十足、亮点颇多、姿态难得的电影,撇去配乐这样的硬伤,影片本身的素质非常过硬,很奇怪的是大部分的影迷喜欢对一些主题非常浅显的影片进行各种甚至是无中生有的解构,对于这种主题深沉的影片却往往视而不见,似乎国内的影迷对社会性和人际交往的内容更感兴趣,对于个人命运和思想的关注却提不起什么胃口,这部影片在节奏上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如果从思想内涵的角度去抨击这部影片只能说真的没看懂。

5 ) 重返海底的皮克斯,这一次讲了一个残忍的故事

看评论的时候我发现很多人对这部续集颇有失望之意,有的是因为期待太高,有的是认为没有创新。的确,这一次皮克斯的表现可以用play safe来形容。前作收获了高票房与高口碑,续集建立在此基础上,既可以省去前期的大量创作工作,还能够让票房回报有所保障。于是,延续上一部的人物与故事模式,是一种精明无比的做法。这当然不能怪皮克斯,绝大多数的电影公司都是这样的思维方式。好多年前,皮克斯“走下神坛”的声音就开始不绝于耳,是从《赛车总动员》开始还是《勇敢传说》开始的我已记不清楚了。但在动画领域,皮克斯绝对是同行与观众心中标杆般的存在,是它让更多人发现了动画片的丰富性并从此爱上了它。

赞美的话不多讲。直接说说看《海底总动员2》的感想吧。首先,这是一部让我感动的作品。蒋勋老师曾经说过:“读一本书,你不能只关注它写了什么,更要关注它没写什么;就像你听人讲话一样,不能只听它讲了什么,而要听它没讲什么。”同样地,我觉得电影也是如此,每当我对一部电影有强烈感受的时候,大多源自于它的言外之意。《海底总动员2》有很多宣传语和固有的印象,比如萌,合家欢。但我始终无法只把它当成一部可爱的动画,它让我看到了太多残忍的东西。
《海底总动员2》的主角变成了多莉,一只健忘鱼。上一次她帮助尼莫父子团聚后,突然想到了自己也要去找家人。于是,矛盾就出现了,她连刚发生的事情都记不住,何况那么久之前就失散的父母呢?但是,多莉并非什么都会忘记,有些事情,比如自己是你健忘的,她就牢牢记着,并且不厌其烦地和遇到的人说。影片从多莉的童年开始,在慈祥父母的照顾下,多莉健忘但开心地生活着,直到有一天不慎被暗流远走与父母分离。<图片2>《海底总动员2》的剧情发展也与第一部类似:鱼闯入人类世界的故事。为了寻找家人,多莉在人类建造的水族馆里横冲直撞。影片中的人类世界具有两面性。一边是人造假自然环境,美轮美奂,但却有明显的边界,其作用在于被欣赏和消费。另一边则是阴暗的下水道,一片死寂的海底沉箱,和关押着鱼类的研究室。而多莉的家,她的出生地就在这里,影片却没有在一开始就告诉观众。皮克斯用柔化的光线,让多莉的童年有了一种天堂般美好的幻觉,但实际上孕育她的摇篮是监狱。影片中,孩子们开心地把手伸进触摸池中和动物们亲密接触,但对动物们来说,这简直是灾难,是噩梦,是避之唯恐不及的伤害。同样地,那些玻璃箱外的好奇目光,也并没有多少善意成分,而是把你当做玩物和标本来打量。

所以,多莉的真正目的是回到这个失去自由的水族箱中吗?影片告诉我们:当然不是。它鲜明地向我们点出了:所谓“家”并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种心理状态。你的家人在哪,你的家就在哪。多莉的真正目的,是要找到自己的家人。在第一部中,她已经找到了,就是尼莫父子,最好的朋友便是你的家人。而这一次,她要与父母重聚,将心中缺失的情感拼图补充完整。

看动画片的时候我们总是会有一种下意识的期待。希望它笑点多多,搞怪逗乐。但《海底总动员2》却让我笑不出来。因为我发现皮克斯提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出来:我们如何去对待一个有缺陷的人,尤其是心智有缺陷的成年人呢?

影片中有两只趴在岩石上的海狮,还有另外一只看上去二了吧唧的,呆头呆脑的瘦海狮。瘦海狮一直想要爬上岩石和他们一起趴着,但海狮们每一次都把他轰了下去,或者是捉弄他,骗到他的东西后再把他轰下去。即便是他们后来看热闹离开了岩石,瘦海狮再次爬上去了,海狮们回头看到他仍是忍不住摇头,心想,看他那傻样。<图片3>这一段我心中看得实在有点难过。那些现实生活中弱小的,天真的,甚至是痴呆的人,不就是这么不怀好意地欺负,侮辱和看不起吗?他们让我们有了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进而有了把快乐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新鲜感。我相信皮克斯设计这三只海狮不是没有目的的,海狮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我所认为真正的善良不是行动上的施舍和同情,而是尽量别去攻击那些先天就有缺点的人,让他们也能被人尊重。

瘦海狮是一个对照的角色,代表着那些意识不到自己缺陷的人。而健忘的多莉,近视的运儿,声波功能不灵的白鲸则代表了另外一类人,他们是意识到自己有缺陷的。你可以在影片中看到,他们或多或少都流露出自卑,至少是不自信,就像多莉,她的唠叨某种程度上不就是一种自言自语的落寞状态吗?她知道自己会给别人带来麻烦,知道别人会不屑于搭理这样的自己,所以她只好不停地讲话,让自己不至于太过寂寞与失望。你会发现,即便是好朋友小丑鱼爸爸,也免不了不耐烦,对多莉说出伤她心的话。所以这些情况都很现实,我们对待这些有缺陷的人,总是粗暴的,因为我们潜意识中似乎认定了,他们是低我们一等的。在呼吁平权变成越来越全世界政治正确的今天,皮克斯用鱼儿告诉我们,我们的思想还远未被改变。

多莉的健忘令我感受很深。个人认为,与其说多莉在迅速遗忘一些,倒不如说,她一直在做选择性的记忆。《千与千寻》中有一句台词这么说:“曾经发生的事不可能忘记,只是暂时想不起来而已。”那么,多莉其实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种放大。与成长伴随而来的,就是遗忘与被遗忘,同时还有抛弃与被抛弃。我们必须承认,没有人能够背负起所有的过去前进。因为总有一天那会压垮自己。所以,遗忘和抛弃,成为我们必须要做的,同时也是保护自己的事情。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当我想到上面这些话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太残忍了。但请大家想一想,“家”真的总是那么美好的吗?我们曾经有没有哪怕只是想过要去逃离它,逃离父母?或是单纯地想要独立,或是出于叛逆渴望自由。

《海底总动员2》中多莉的“家”,一个精致但封锁的水族馆牢笼,就是一个隐喻,它告诉你,“家”其实并非你想象的那么美好,相反,它狭隘了你的视野,束缚了你的脚步,剥夺了你的自由。在精美的监狱里和家人抱团取暖,和孤身一人去广袤天地中冒险,究竟哪一种更幸运,哪一种更不幸呢?个人觉得,电影倾向了后者。因为,这是一种成长所必需的代价。因为,一个走向成熟的你,拥有的不能仅仅是一个家。虽然,影片中多莉一直在找父母,但找到父母后她并没有停下,而是去救回了朋友。于是这又回到了《海底总动员》的第一部,一直在寻找父母的多莉为什么停了下来,先帮小丑鱼爸爸找儿子呢?这就是答案。成长,它让你知道了一种在血缘之外的情感可能性。<图片4>
《海底总动员2》在时间跨度上比第一部大了很多。前作发生在短时间内,是一场危机的解决。而《海底总动员2》用过去和现在两条时间线的穿插,让观众见证了一场属于时间的洗礼——多莉在改变,每个人也都在改变,而父母则停留在了原地。你变了,他们却变得很少或几乎没变。还在你离开的地方,用一颗颗贝壳铺成的道路等待有一天你的归来。长大的你世界变大了,父母在你的世界中就变小了。他们老去,世界中只有你。但你长大,你的世界中不能只有他们。这是皮克斯善意的提醒。如果《海底总动员2》多莉的父母依然在水族馆里,那么多莉会选择留在那里吗?我想答案很明显,不会。如果他们愿意,多莉会带着他们离开。<图片5>
离开父母,这是每一个孩子都终将面临的艰难决定。但皮克斯用一场意外来把它故事化了。亲情不是守护着你的家人寸步不离,而是在他们有机会去闯荡新天地时候的挥手致意。你会遇到焦急的丢失孩子的小丑鱼爸爸,热心助人的鲸鲨和白鲸,以及那一只一开始总想着早点离开你最后却离不开你的章鱼。你的家人有一天终将离去,而他们,将会是你新的家人。我想,《海底总动员2》正是一部关于“离家”和“回家”的作品。残忍地告诉我们一天会自愿或不自愿离开父母的“家”的,也告诉我们,我们会有一个新的家庭。

首发微信公众号知影
<图片6>

6 ) 请善待每一条健忘的鱼!

恍惚间以为在看Discover或National Geography的海洋纪录片。美丽的大海啊!想象一下多莉唱着《大海啊,故乡》这首歌。
这次的续集不愧于13年的等待,创意无法超越首集,但是情感和对现实的倾述实则胜出太多。
这是一部强烈的带着皮克斯印记的动画作品,里面的气质无法被其它动画制作公司模仿,只有皮克斯才能制作出这样一部同时带着天马行空的欢快想象力和深深根植于现实世界的感伤情绪的作品。是的,我认为《寻找多莉》本质上是一部悲剧。纵观近期上映的几部大制作动画作品,基本都是合家欢,但有着不一样的内核:除去搞笑元素,《功夫熊猫3》是一部功夫喜剧(甚至可以说从1到3已经从喜剧滑到了闹剧的地步),《动物城》是犯罪、政治的正剧,而《海底2》则是悲剧。主角多莉不停的在与自己的失忆症作斗争,为了不忘记亲人朋友而徒劳的努力,即使有一个看似光明的结局,这样与命运抗争的历程实际上也就是一出悲剧。
全片的节奏非常快,笑料、包袱一个接着一个甩出来让人应接不暇,但是前大半程我都笑不出来,因为这些有点笨拙的搞笑就像是要掩盖片子本身的悲剧气息又不成功,而给人欲盖弥彰之感。片子的主要角色都有着各种缺陷,而且都不是犯迷糊、粗心大意这种“可爱”的小缺点,是严重到影响生活的生理和心理缺陷:蓝唐王鱼多莉有严重的失忆症,小丑鱼尼莫的鱼鳍一边大一边小容易失衡,鲸鲨“命运”近视会撞墙,白鲸“贝利”不会使用回声定位找不到方向,八爪鱼没了一条腿而且有社交恐惧症,海豹当中有一个傻子老是被同类欺负,就连一句台词都没有的海燕“贝基”也是丑的掉毛智商又时不时掉线很呆笨;只有马林是正常人(鱼),承担着观众的代入感。看着这些角色或要克服缺陷,或要掩盖缺陷,不停的闹笑话、耍宝卖萌,就像看着一个得了脑梗赛而瘫痪的老人在迈着可笑的步伐学走路一样,除了觉得心里堵得慌外一点都笑不出来。
在这些角色当中尤其以多莉的形象最鲜明,对人态度友好的不可思议甚至带着病态,健忘严重的会忘记三秒前说过的话,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经大脑凭直觉行动,不断的将身边的人带进危险当中,让担当照顾者的马林非常郁闷,不断口吐怨言。对于这些状况,多莉也很烦恼,无底线的友善和不停的sorry,努力记起家人、不忘记重要的事,陷入会被身边人抛弃或再度失去家人的恐惧当中无法自拔。多莉努力对抗的是天生的健忘症,就像对抗上天的命运一样徒劳,带有沉重的悲剧意味。而所有的搞笑卖萌,都只是平衡全片悲剧气息的桥段,不至于把小朋友们吓跑;而最高明的地方,则是虽然搞笑,却没有滑落到低俗、嘲笑的地步,这些有缺陷的角色仍显出了可爱甚至是高贵的一面。
全片最让人害怕、最细思极恐的片段,不是大家被发着荧光、长着尖牙的大乌贼追杀,而是多莉被别的同类告知父母已去世、又意外与马林、尼莫失散,被废水冲下大海后的几分钟。在得知久不相见的父母已死亡及被强制与马林尼莫分开的双重打击下,多莉的失忆症越发严重,忘记了自己在哪里,忘记了要干什么,甚至忘记了马林和尼莫,只剩下“失去了很重要的东西”的焦虑和自责,不停的在昏暗的海水中徒劳的游荡,身边是巨大的像怪物一样的海草,偶尔路过的鱼儿们都没有耐心停下来听她述说,整个画面透出了难以言喻的孤寂、悲伤、内疚、焦躁的情绪。如果多莉找到的贝壳不是她父母刻意留下来的,如果那贝壳只是偶尔被暗流带过来的,顺着随机出现在海底的贝壳,多莉很可能会游出海湾,游到陌生的海域再次迷失,是物理和精神上双重的迷失:即失去父母家人朋友、找不到回家的路,更可能找不回自己的记忆,变成尼莫完全不认得的多莉,即刚遇到马林时的样子,像一个刚出生的新人(鱼)那样开始一段新的人生。以后或者她会认识新的朋友,也可能在某个时点再涌现出以前的记忆,但是下一次不知道是否还有勇气再次展开回家的旅程。如果没有硬将剧情掰向大团圆,顺着现实中最可能发生的情节,片子会快速滑向一个更加黑暗的结局。事实是,经过了这段最悲伤的情节,看到多莉找到了父母,我才能放开怀笑出来。
多莉被失忆症折磨的样子完全与现实中的人们一样,被脑梗塞、精神疾病、阿尔兹海默症、颅内感染、抑郁症等神经心理疾病折磨的人们也会健忘,如果再出现“心因性刺激”失忆的情况会迅速加重,会忘记自己的食量而不停的吃吃到吐,会出门忘记回家的路蹲在路边哭,会忘记家人的脸把子女当陌生人赶出去,也会非常依赖身边的人,害怕被抛弃而发脾气、变得粘人或不断讨好周围的人;多莉努力的样子我也见过,为了锻炼记忆有人抄小纸条,有人像小学生一样把写着地址、电话和联系人名字的纸牌挂在脖子上,也有的人不断唠叨不想忘记的事直到周围的人都当他是神经病。当我们看着屏幕上的多莉犯傻而发笑时,是否有想过这条鱼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是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逐渐老去的爸爸妈妈,也是将来会老去的我们自己。
如果把那些健忘的家人朋友比作像多莉一样,那我希望他们也能生活在多莉的海里。这片对健忘鱼多莉非常友善的海洋其实是全剧最具有童话色彩的情节,而不是什么八爪鱼开卡车。电影里,所有的海洋生物,不管自已是否有缺陷,都对多莉非常友好,都在帮助她,即使有时有少少怨言,但最后也紧跟她的疯狂的举动,甚至连看似冷漠、自我封闭、社交恐惧的章鱼汉克,为了多莉也扮演了一回007。在这片海里,多莉遭遇的最大的恶意,不过是冷漠、被忽视,但至少没有人(鱼)故意伤害她,利用她的失忆干坏事或要吃了她。在现实中有缺陷的人生存多艰难不用多说了,因为自己不能控制的生理心理问题,被歧视、被嘲笑、被欺负、被轻视、被伤害。比照现实,电影里的海洋美好的像做梦一样:皮克斯用美梦狠狠地甩了现实一个耳光。
所以如果想住进那片美好的海洋里的话,请善待每一条健忘失忆的鱼,帮助她,对她友善,而不要嘲笑、欺负她。

7 ) 看完这部片,99%的人都忽略了最重要的事

皮克斯的电影,值得反复刷,因为它的确耐看。于是第二刷《海底总动员2》,但,这一次观影看得痛彻心扉。我悲观的底线低到尘埃,能够接受来自残酷世界的一切挑战,但是看完第二遍《海底总动员2》之后还是被悲伤淹没。下午要去给我的儿子报名上小学了,他即将踏入这个未知世界,而此刻,有些话,不吐不快。 用你想要的方式尊重你和别人的不完美 细心的观众看完整个《海底总动员2》,不难发现这部作品其实处处映照着我们人类的各种不完美:一条两片鳍大小不一的小丑鱼,一条患有短暂失忆症蓝唐王鱼,一只少了一只触须的章鱼,一条自以为失去了回声定位能力的白鲸,一条患有高度近视的鲸鲨,一只瘦弱愚钝的海狮……重要的是他们不仅在电影里被粗暴地奚落、嘲弄和欺辱,而且在现实的电影院里,这些行为还赢得了阵阵笑声,尤甚的是我们身边这种对弱者的嘲弄也更为司空见惯。 正常的人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天生优越感,把嘲笑和戏弄缺陷当成了习以为常的权力。这个世界残酷到令人心碎。 愚钝的海狮并不知道自己的尴尬,而健忘的多莉,孤僻的汉克,近视的运儿,回声系统失灵的贝利时时刻刻都知道自己的尴尬,而他们都艰难地用一种尴尬掩盖另一种尴尬。 多莉的聒噪和喋喋不休,实际上是她内心落寞和尴尬自我保护,她已经习惯了冷眼和嘲弄,所以她不断地说话和道歉来掩盖与化解这种尴尬,即便是亲如家人的马林也同样毫不客气地直言她除了健忘只会添乱……而少了一只触须的汉克,性情变得刻薄孤僻,他宁可选择待在水族箱里,也不愿回到大海…… 孩子啊,我想告诉你,聪明是一种天分,而善良是一种选择,所以你一定要善待所有身边的不完美。如果你身上也有各种缺陷,我也希望你能理解,其实没有人是完美的,你要和自己的不完美达成和解,并且用同样的态度面对其他人的不完美,用你想要的方式尊重你和别人的不完美。 将心比心,用你讨厌的方式对抗你自己 《海底总动员》两部电影里都把人类描述成非常讨厌的物种,第一集里面钢牙妹对鱼类的粗暴和邪恶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在《多莉去哪儿》里面,孩子们频繁而欢快地把手伸进触摸池中和表达对动物的亲昵和爱护。 人类一面自以为是地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其他物种的所谓的爱,一面又自私地用发展破坏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幽暗的下水道,海底的沉箱,甩不掉的塑料网……《寻找尼莫》里面的海洋生物已经成为了《多莉去哪儿》海洋生物研究所里面的标本,而这一切都是以爱的名义。人类的代表“黄健翔”们反复标榜着自己先收养,后治疗,再放生的理念,然而却把这一切化成了海洋动物展示表演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孩子,你经常去商场里面的金鱼池玩捞鱼的游戏。看完电影,你应该试着想想如果你是鱼,你希望被这样追赶着捞来捞去,并且假装很有爱心地把鱼带回家,然后不久就养死的经历吗?我想请你记住哦,如果这是你不喜欢的事,就请你一定要学会用你最讨厌的方式对抗自己。 活在当下,忘却该忘却的 多莉年幼就知道自己患上了短暂失忆症,并因此走失,一个人度过了没有记忆的孤单成长历程,命运安排她和马林和尼莫形同家人,才让她成长之路的悲凉不那么绝望。 多莉的健忘与话唠以及不停的道歉,令我感伤之至,但是另方面也令我欣慰。正式因为她没有7秒以上的记忆,才让她从来没有放弃对生活的期望与憧憬,更没有陷入成年人应有的谨慎和患得患失之中。相反,如果她是有记忆的一条鱼,她反而不可能有勇气逃离生活的悲伤,就更别说穿越太平洋去寻找她的父母,另外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她记住了生命中最重要的记忆——贝壳之路。 记忆的确是我们生命中非常重要的变量,它是我们生命价值关键筹码,它区分出我们与他人的不同,但是它也在不断伤害和禁锢我们的勇气和想象力。因为记忆和所谓的成熟心智,会通过想象力把失败与风险反复预警,让我们变成一个畏首畏尾的人。 孩子,爸爸非常不想说,越长大就越孤单,越长大也就越痛苦,就是因为记忆在影响着你的孤单和痛苦。所以,你要知道,遗忘在很多时候也是一种能力,学会选择性的记忆,忘却应该忘却的,活在当下。因为你不仅不能改变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也不能时刻准确预测未来,所以你要学会活在当下,每一刻都要与你所遇到的一切达成和解。 用心去理解帮助的真意 走失的多莉在路上巧遇寻找儿子的马林,她知道失去家人的滋味,所以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和马林一起寻找尼莫的神奇之旅。而在多莉的闪念之中想起了与自己走散的父母,想要不顾一切地去找寻时,马林还是犹豫的,但是多莉说:“我实在是太想念他们了,你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感觉。”马林就立刻放下了成人的盔甲,帮助多莉踏上了穿越太平洋的寻亲之旅。两段彼此帮助的故事构成了两部《海底总动员》全部内涵,最重要的是,马林和尼莫以及多莉三个人之间共同表达了一个无条件给予对方帮助的故事。 孩子,我想说的是,从今之后的来路,你一定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各种艰难,能够正确理解帮助,是一个人爱与被爱能力的体现,最重要的是你要学会尽可能不计回报地帮助他人。你也要勇敢地向别人求助,求助和接受帮助也是一种能力,因此给别人带来的麻烦,你一定要学会说抱歉。 独立思考,做自己的主人 在多莉的记忆里,她的家是一个充满了温柔色彩的梦幻之地,但是万万想不到的是她历尽千辛万苦穿越整个太平洋,回到故里,才知道她的家原来是人类搭建的水族馆和海洋生物研究所。皮克斯的主创在这部电影里精心地用多彩的明澈的海底世界,反衬着晦暗阴森的人类世界。 人类自以为是地借保护动物的借口搭建起来的海洋馆和海洋生物研究所,而这就是多莉念念不忘的家,一个被人类欣赏与消费的真正牢笼。最后多莉懵懵懂懂地带着尼莫和马林、鲸鲨运儿、白鲸贝利,章鱼汉克以及一卡车的各类海洋生物重返大海,他们离开了人类所谓善意提供的圈养寓所,重新成为了自己的主人。卡车冲向大海的那一个定格的瞬间,的确令我心有戚戚焉。 孩子,无论未来你未来是否还面对像爸爸现在遭遇环境,你都要记住,大多所谓的名义上为你好,多半时候是一种禁锢。你都要尽可能地独立思考,做自己的主人。 相信试错的力量 多莉说计划不重要,美好的事物都发生在偶然之间,不确定性是常态,这也是人生的美妙之处。多莉绝对是传奇的化身,这一切其实都依赖她的短暂失忆症,因为没有记忆的负累,让她带领大家一次次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奇迹。 现实世界的不可预测性,让我们必须相信试错的力量。我们要做的就是不忘初心,永远努力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正是因为多莉没有怯懦和恐惧,他们一路上才创造那么多不可能完成的奇迹。影片中人物的成长线,其实就是多莉用自己的卑微和无惧唤醒了所有人内心的勇气,挑战了种种不可能,改变了他们面对事物的态度,也改变了所有人的生命轨迹。 孩子,我知道你一定会因为害怕失败的丢脸而不愿意去尝试犯错,但是我想说的是,你只有知道犯错最低的成本是什么,你才会尽快找到真正对的方向。而且,绝大部分的创新都是因为犯错和失控带来的结果,如果不犯错,就根本不会有什么创新,这也是如假包换的皮克斯精神。在我们的生命里,不确定和犯错才是常态,尽快犯错,尽快找到错误,尽快纠正,这才是勇敢者的正途。你要记住,因为胆怯,一事无成才是最可耻的。 你始终要成长,而家永远等你归来 多莉的成长其实反而是一次意外的走失所造就的,离开父母,这是每一个孩子都必将面临的艰难历程。远离父母,孤单成长的多莉,越过太平洋寻找的其实不是那个地理位置上的家,她历尽千辛万苦要找的其实是她的家人,家人之间的连接与爱才是亲情的真意。 在《寻找尼莫》中,多莉找到了尼莫父子,他们不是家人形同家人,有时候,非亲血缘之外的好朋友也是你的家人。而《多莉去哪儿》她终于和父母团聚,完成了自己心灵的一次久违的回归。 孩子,我知道现在的你离不开我们,但是你要知道,未来的分离是你必要的丧失,而我和你妈妈也有一天终将离去,你妈妈也会背着你在被窝里偷偷哭泣担心你未来一个人独自成长的艰辛。但是你要相信,无论你去哪里,我们都会铺好贝壳之路,等你回家。而且,你在成长的路上一定会遇到很多新的家人,你也会有你自己的孩子,有一天你就会明白,这一代代生生不息的繁衍和亲情力量的传递,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我也希望我给你的这些期望能在爸爸出版的40多本关于《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的书里,分享给更多的小朋友。我不懂太多的道理,也做得远远不够好,也许你们现在还小,也许还不能完全听懂我说的这些话,但是还是趁着我笑着流着眼泪的时候写下这些话给你们。 世间如此残酷,又如此美好,希望你们成为那个不要永远说抱歉的孩子。

8 ) 短评

讲真,我对多莉的健忘,“帮倒忙”,“出差错”,和马林一样感到不耐烦。然而,当多莉在阴暗的海藻区,瞎猫碰上死耗子式的,跟着贝壳一路向前游去,她找到了她的家,找到了她的父母。而那一条贝壳路只是几十条贝壳路其中的一条。当多莉远远的模糊的看到了父母,它们的嘴里还衔着贝壳准备再铺路。那些以家为中心放射出去的贝壳路,让我瞬间明白,请对亲人朋友陌生人多一点耐心和关爱。

短评

那么至此,可以断定今年迪斯尼最佳非疯狂动物城莫属啦。海底2没有什么硬伤,但套路玩得再好也还是套路(这次长评就不写啦,免得迪宝宝粉又攻击我星爷=_=)另外就是国语版配音确实更差一些。

6分钟前
  • 丢了的心
  • 还行

中规中矩的一部皮克斯动画,没有犯错,但也没惊喜。对于皮克斯来说,这是不够的。

7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没有疯狂动物城好看,估计小朋友会喜欢吧,章鱼太抢镜,自从看了美人鱼后,有了心理阴影,无法直视章鱼了,现在连章鱼都不吃了

11分钟前
  • 空心豆
  • 还行

这一次皮克斯把动画片留给了孩子。“最美好的事情总是偶然发生”,“只要用心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到,也忘不掉”。影片隐藏了一枚彩蛋,据说是美国动画片史上第一对同性情侣的出现,在六月上映,致敬LGBT骄傲月。片尾还有彩蛋,国语版有惊喜。

15分钟前
  • 蒜 | BOY A
  • 还行

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永不会被忘记。电影少了些搞怪,多了点温情。多莉恐怕是动画片中最平凡的主角了,孤僻、缺乏自信、做事不想后果,记不住任何东西。但她同时又是那么可爱,一往无前,友善的对待每个人。每个人都在应对心中的懦弱,是多莉让他们看到渺小与强大。

20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编剧:如果我是多莉我会怎么写???然后这部脑洞无穷大的动画就诞生了 PS:烂番茄95% MTC78分 这两项和《疯狂动物城》基本没差 北美首周末票破了动画片开画纪录 一群人觉得不好看我也是不太理解 更别拿动物城踩多莉了 靴靴

22分钟前
  • 羚羊的灵魂
  • 力荐

其实总是比第一部更好的,但是可见观众尤其是成年人观众的要求更高了。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是好事。

23分钟前
  • 小奇喵
  • 推荐

评论真是逼太紧,如果你是多莉你还会这么喷吗?2333

26分钟前
  • 臭魚本魚
  • 推荐

这部电影教育我们,要想让女孩子不迷路,不要跟她说什么东南西北前后左右,告诉她,你穿过一条小吃街,在卖关东煮的路口,朝着有冰激凌店的方向走,看到麦当劳不要停,走到前面卖披萨的地方,你就找到了。

31分钟前
  • 喵尔摩丝
  • 还行

彼得潘综合症末期看这种程度的低幼动画还是能笑得很开心的。在飞起的萝莉心面前,各种情节套路和鸡汤都不重要了。Hanks将会有属于自己的系列。就是可惜格局太小了。上一部穿越了太平洋,这部居然就在一个海洋中心里鬼打墙!各种动物受伤的原因,放生对它们的利弊一点没有。迪斯尼这次政治觉悟不够啊

36分钟前
  • 小斑
  • 推荐

依旧好看得热泪盈眶。皮克斯才真正懂得动画的灵魂所在,一切站在自然的角度,海底的垃圾,灾难般的人类儿童。多莉一家重逢一刻的情感冲击力如此之强,高潮部分的幽默又令人叫绝,想象力、灵气、幽默都高过几个竞争对手一大档次,而不是在刻板的搞笑卖萌或说教。胜过zootopia。分数属于魔兽水军压低

38分钟前
  • 叶洲
  • 推荐

2013.06.16-观影过程时常联想起《千与千寻》的台词:曾经发生的事不可能忘记,只是暂时想不起来而已。-2016.06.17 —— 相较之下,还是更喜欢第一部,这次的皮克斯动画拍得感觉更像是梦工厂,技术出类拔萃的同时,故事却偏向于恶搞而缺乏足够的惊喜;影片看起来还有些像是「海洋动物研究所」的宣传片。

42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章鱼很抢戏,国语版是马东配音。有点想看英文版的摩登家庭的Jay配的版本,感觉会是个臭脾气的老头儿章鱼。另外,片子只能说是一贯的迪士尼水平和风格,家庭、朋友,13年后技术能做到这么好的情况之下,也只是敢做了海狮和鲸鱼而已,略失望。

43分钟前
  • 舒农
  • 还行

第二幕结尾the best use of a POV shot. 故事的深度与格局和The Good Dinosaur基本一致。Zootopia太过政治,近年最好的好莱坞动画仍然是Inside Out。

48分钟前
  • 白日美人_S
  • 推荐

【B+】依旧是寻亲+冒险,创意不足但保留了第一部的余韵,大概粉丝滤镜太厚我觉得很好看。

49分钟前
  • 掉线
  • 力荐

哪里是《海底总动员》,明明是《海洋馆总动员》。海底世界越来越少,陆地戏份越来越多。笑点惊喜、细节情怀,这些皮克斯式招牌没撑起一个,片尾“找章鱼”彩蛋都比正片精彩。“我记不住,只会忘记…但我们会在原地等你回来” 好在多莉一家的再会有泪点。“不要计划相遇,最美好的事情总是偶然发生的”

54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在皮克斯的动画中属于面向较低龄观众群的,最后为了在剧情上力挽狂澜节奏快到要上天了,失忆算什么,该想起来的都会在电影第三幕想起来,哈哈哈。可是说了这么多,还是好感动,看到那个主观镜头都快哭了,想抽自己耳刮子。。。

59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怀着对寻找尼莫的童年回忆,带着孩子进了电影院,然而阅片的快乐却不复存在,笑料不足,也略显无聊。

60分钟前
  • 臭兰人
  • 还行

也许是因为夹杂着童年回忆,所以对小丑鱼们满怀期望,结果换来的又是一个迪斯尼生产线上的标准化产品,老旧的故事内核外裹着一层华美的特效糖衣,可是相同口味的糖果,一颗觉得新鲜,年年如此也就甜腻了。

1小时前
  • 鸟倦知还
  • 较差

看的中文配音,画面配置中文化程度好高,不过唱起歌来好难听。小小的出发点点,虽然已感受不到什么感动了,但完成度不错,给小朋友看的好电影。

1小时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