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

战地情人

爱情片英国2001

主演:尼古拉斯·凯奇佩内洛普·克鲁兹约翰·赫特克里斯蒂安·贝尔大卫·莫瑞瑟

导演:约翰·马登

剧照

战地情人 剧照 NO.1 战地情人 剧照 NO.2 战地情人 剧照 NO.3 战地情人 剧照 NO.4 战地情人 剧照 NO.5 战地情人 剧照 NO.6 战地情人 剧照 NO.13 战地情人 剧照 NO.14 战地情人 剧照 NO.15 战地情人 剧照 NO.16 战地情人 剧照 NO.17 战地情人 剧照 NO.18 战地情人 剧照 NO.19 战地情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26 20:04

详细剧情

  希腊小岛塞佛伦尼亚岛,纯美恬静,仿若世外桃源。岛民世代居住生活在这里,与世无争。然而二战烽烟很快打破了这份宁静祥和。意大利军团上尉安东尼奥·柯莱利(尼古拉斯·凯奇饰)带领士兵驻扎进小岛,双方都保持着敌对的距离。跟随柯莱利的唯有一把排遣孤寂的曼陀林琴。一次偶然的机会,柯莱利邂逅当地姑娘佩拉吉娅(佩内洛普·克鲁兹饰)。两人在最初的相处中格格不入,但佩拉吉娅优雅的举止与坚韧的性格很快打动了柯莱利的心,柯莱利天籁般的琴声也令佩拉吉娅神往不已。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如此短暂,随着战事的日益临近,坠入爱河的两人不得不做出最后的抉择。
  这部发生在二战硝烟战火中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战地情人》,改编自英国著名作家路易斯·德·伯尔涅斯的畅销小说《柯莱利上尉的曼陀林》。女主角佩内洛普·克鲁兹凭借此片荣获2001年第14届欧洲电影奖“观众-最佳女演员”提名。

长篇影评

1 ) 《战地情人》观后杂感

女主佩拉吉娅很美,那种自然野性的美,一身粽黑色卷发,美得让我难忘。影片中佩拉吉娅的父亲让我佩服,他睿智而有哲理,我想这部电影的深度,就是在这个老人这里体现。他不仅是女儿的父亲,老师,还是人生导师。在女儿想要嫁人时,他就知道这个希腊男人不适合自己的女儿。不让她嫁,说道你太早结婚了还不知道什么是爱,我想当时她也只是被荷尔蒙昏头了。突然想起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婚"这字,也可以这么解说只有女子不清醒不理智的时候才是最好骗的,被爱情昏了头脑。盲婚乱嫁可是要吃苦头的,所以婚姻和爱情的本质不一样哦,如果要结婚一定要想清楚了。也许你冷静了就不想结婚hhh 后来呢父亲的透彻在于,他知道女儿已经对男主芳心暗许了,他很引导她想清楚她到底是爱谁,想好后要对事情负责。反正我爱了这个父亲,希望未来n年以后我也能成为睿智开明的奶奶hhh

这个电影时代背景是二战时期,能活着已经是幸运了,然而男主的出现打破佩拉吉娅对生活的看法,那也是意大利人本身是多情又浪漫,即使在战争男主也不忘享受当下,尽情的歌唱。女主最终被这个有才华的男人所俘虏了,她爱上了他。这也提醒我无论生活多难,我们都要好好活着享受当下。敲重点,女主未婚夫和男主都很帅,在面对同样是帅的人,我们该如何选择自己真正的爱人?前提也是女主在等待未婚夫中她把她的爱迷失了。不可否认爱在没有得到回应是伤心透特又令人失望的。就于女主本身是一个很优秀的女孩,她有知识还有跟随父亲学医的经验和学识。而她未婚夫只是为识字的渔夫,其实也不然在他和女主相处中就感觉到他们不适合不懂得彼此,所以我觉得男主更配得上女主。我欣赏浪漫的男人,因为当激情过后我们都要归咎于平淡,而浪漫的男人懂得在漫长岁月中享受生活和给予爱,他会呵护生活的每个细节,制造温情。同时我感觉女人观有颜是不够的,还要有面对生活困难的决绝和勇气。所以我很喜欢坚韧的女人,她们的爱是伟大的。电影最后因为地震,房租塌陷,就在我以为佩拉吉娅再也无法与她的父亲见到最后一面时,电影片头一转是她的老父亲躺在地上在气喘吁吁,他们父女俩相拥。真的:活着就好!

结局还是美好的,男主无法过着没有女主的生活,他又回来了。有时我不禁在想,爱一个人真的会因为没有他而活不下去吗?

2 ) 曼陀罗琴代表的爱情

大部分的中文译为《战地情人》,英文的直译是Captain Corelli's Mandolin,即科莱利上尉的曼陀铃。

讲述的是一个希腊海岛的美丽女子佩雷吉娅爱上一个占领他们土地的意大利军官安东尼奥,

此男子没有殖民者的霸王嘴脸,长得很帅,扮演者是尼古拉斯·凯奇,热爱和平心地善良,

最重要的是他擅长弹曼陀铃琴,美妙地能惊动全人类。

后来在漫山遍野之间,他们一起。

后来战争在结束的时候才爆发,曼陀琴的琴丝最终成为医生救人的工具,它便失去了它的魔力。

后来留着炸弹碎片的海滩,他们分开。



在我学识有限的范围内,我见过的城市分为三类:

一类繁华而嘈杂,一类温柔而沉静,一类满目疮痍。

故事发生在塞佛伦尼亚岛,有着蔚蓝而沉静的地中海风情,

没有意大利热情的色彩,只有希腊那悠悠的淡雅。

我一直会因为一座城市而爱上那里的人,因为我相信城市是人们的集体回忆,

那么城市的气脉便是在那里居住着的人们的气息。

有一度,这座温柔而沉静的城市在战争和地震的劫难中徘徊,

在繁华喧杂在满目疮痍之后,它依旧可以回到温柔而沉静,

人们依旧很美,依旧敢爱敢恨,依旧可以充满勇气的继续好好生活。



影片的结尾说:此片献给牺牲在塞佛伦尼亚岛的意大利士兵,以及在地震中死去的人们。



那么城市是真实的,战争是真实的,天灾也是真实的,应该爱情也是真实的,修改的大概只是故事。

影片中佩雷吉娅的父亲告诉她说,爱情是冲动的,很快过去,爱情过去的时候,便是我们决定的时候,

而在冲动的爱过去后,要日日相对,其实那才是真正的爱。

对吗?原来故事也是真实的,就发生在你的身上我的身上。



曼陀罗琴声悠扬在战争前夕平静的夜,那是虚幻,

无数人死去后,安东尼奥终于最终出现,才是真实。



即便如此,

片名叫Captain Corelli's Mandolin,我想无论是法国人、美国人还是英国人,

他们的爱情观大都在游荡在务虚中,对于他们来说琴声大概可以绕梁三十年,浪漫便是发生过;

中国官方却译为《战地情人》,我想到头来中国人还是虚实的,琴声过后情人要归来,

浪漫是最终的好结果吧!



于是,我们总是很沉重。



温柔沉静的城市越来越少。。。

3 ) 我把心声弹拨在指尖

人生走过大半,才知道,遇到爱的人是人世间的幸运儿。面对销烟与战火,才知道生命中能拼上性命争取一回的东西真不多。

战争中的爱情总是这么耀眼,面对随时会来的死亡,每一分一秒都是金子。所以奋勇,所以抛下了所有只为成全自己内心的一点渴望。

看着这样的爱情故事而感动, 是因为我们在眼下看似安逸的生活中,活得妥协而卑怯,自私而软弱。

……

高中语文老师曾经就我当年的一篇批判向的电影影评作文,对全班作了一个思想指导,就是说意识一定不能非主流,否则肯定得不到高分。

可是人生不是作文,热爱和平、热爱生活的人们往往没有什么典型的主流意识,他们只想享受平静、美景、健康和爱人的脸庞。没有什么所谓的正确和错误。

那一群意大利士兵这样想的,最后死于盟友军的手里。

女主佩拉吉娅 这样想的,但是在战争开始的前期,她写了百来封情书去等待和呼唤她的初恋情人,直到自己的心凉透。

佩拉吉娅 的初恋情人这样想的,他饱含着要保护爱人和家园的信念,坚守阵地,隐忍无限的思念,直到为了成全所爱,卑微地渴望用搭救情敌的方式挽回其已经失去的爱情。

上尉安东尼奥·柯莱利 这样想的,于是目睹了所有的战友死在眼前,染满了帮其挡子弹让他得以幸存的战友的鲜血,直到不得不和自己的爱人分离,不知何日能再相见。

还有那个被自己的人以背叛的罪名吊死的女孩子,她爱错了人,对生活的一切美好寄予了太大的信任。

……

这世界没有什么正确和错误之分,也没有什么美好与丑恶的绝对界线,但确实有许多生存与毁灭的抉择时刻。

佩拉吉娅的男友是守护者的角色,他展示了爱的最大的宽容,成全了爱人,哪怕她背叛和辜负他们的诺言。

佩拉吉娅展示了爱的勇气、坚守、牺牲与忍耐,在开始爱上上尉时,她作过仍维护初恋婚约的努力,只是战争和爱情来袭,她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在流言蜚语、俗世成见面前,她勇敢地跟随了自己的内心选择了爱情(这点普罗大众都是千难万难做到的)。最后为了爱人的生命,忍痛决别。

在战后无尽未知岁月里,她终于冷静地决定不妥协于生活,不在孤独和磨难中将就于悠悠岁月(这点普罗大众的又一痛点)。独自生活、行医、面对地震这样的灾难。冷静而从容。

其实我觉得在这两个角色面前,上尉的角色个性是比较弱的,如果结局不把书里的老来再相聚的情节改成电影现在这样,七年后的回归的话,上尉这个角色就是一个完完全全的败笔了。

在战后还想着自己曾经爱过的人,并回来为自己的爱人续写她的爱情梦想,才是真男人该干的事。否则,就是一个在战争中醉生梦死还要发泄一下身体的会点音乐勾搭女性的渣男了。

……

这是一部典型的女性为主角的电影。 佩内洛普·克鲁兹 演的很细腻,女性的不服从命运的倔强,爱情中的两难、挣扎、忌妒、满足,分别的痛苦,孤独岁月中的冷静、寂寞、坚强,再见面时的喜极而泣,层次丰富。

她的演绎的光芒,盖过了凯奇的演技和 克里斯蒂安的帅气。

……

最后表白凯奇的努力:带意大利腔的英语口语应该不好练;意大利歌剧的唱腔,颤音与高声部的技巧,感受到了,挺好听的;电影中段那曲如泣如诉的曼陀铃,听得我觉得自己又回到了十五六岁初尝爱情的时光。

并谢谢,电影完美的结局。

(我以为豆瓣吞了我的第一帖,所以换个角度又写一篇。特此留念。。)

4 ) 超级感人的战争爱情片《战地情人》~~

那天晚上跟妈妈一起看的,开场的时候,在一个普通的村庄里,一对年轻的情侣,后来,他们订婚了,女的叫佩拉吉娅,很难想象这是战争片。而且跟美女在一起的还不是我欣赏的尼古拉斯·凯奇,很好奇,他会以怎样的姿态出场~
后来,在一系列的铺垫之后,他HLL的现身了,带着他的部队,调侃的对站在路边的佩拉吉娅说“向美女问好”……
感觉很好的,我在想 他们会不会一见钟情,然后佩拉吉娅就不要他的未婚夫了,一系列的纠缠,尼古拉斯凯奇饰演的安东尼奥是意大利人,很浪漫,喜欢唱歌,喜欢音乐,很有魅力的人,不仅是女主角,还有我这个小HC也被他的一举一动吸引了……

后来,德军本该投降的,不好战意大利军人应该回国的,只是天意弄人,在最后一晚, 安东尼奥不相信他们的谎言决定保卫自己。佩拉吉娅在晚上与安东尼奥分别的时候,送她回家的司机说 “我会保护好他的,因为,没了他,你的世界就毁了”可惜,德军早已洞悉。意大利军人惨败,德军还枪杀俘虏,还好,司机抱着安东尼奥,所以他没有被射死,在德军亲点尸体的时候,德国长官毫不犹豫的杀死了那个没有被射死的人,但是,当他看着满身是血的安东尼奥,不知他是不是想起了前一天,他们还一起唱歌跳舞的快乐,所以他放过了安东尼奥。
在荒芜的郊外,受了重伤的安东尼奥被救了, 不是佩拉吉娅,是她的未婚夫,安东尼奥活了下来,佩拉吉娅的未婚夫还帮安东尼奥安排了回国的船,在分别的时候,佩拉吉娅终于难忍心中的不舍之情,说出了那一句:“I love you"……
后来,佩拉吉娅又遇到了她的未婚夫, 她问他为什么要救安东尼奥,他说:”我想再让你爱我一次!“
多么震撼,没有他,安东尼奥早死了,他没有用伤害情敌的方式来保卫爱情, 相反,他一直在保护安东尼奥,在帮助安东尼奥,但是,爱就是爱不爱就不爱了,很纯粹,佩拉吉娅没有因为感激就亵渎了爱情的伟大,她没有后悔……她爱安东尼奥。
最后,我们都很希望安东尼奥可以回来 ,小岛恢复了平静,但是,就像佩拉吉娅的父亲说的那样,活着,就总是有些事情没有完成,心里的伤始终要愈合的(大概是这个意思)。
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之后,在一切快要重新开始的时候,她,又遇见了安东尼奥, 安东尼奥苍老了,但是很健康,就像她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们,终于在一起了,深情的拥抱,在纷乱的战争背后,藏着浓浓的真情。

看完这个片子,真的觉得和平是那么的重要,只有和平,爱才能平静的持续,人的心才不会受伤
热爱和平~
相信真爱~~
天荒地老,矢志不渝!
---- 2009年01月31日 20:48

5 ) 意大利歌剧与希腊热情碰撞下的爱情

充盈了热情的音乐与舞蹈,体验希腊文化的风土与热情,故事没有那么跌宕,情节也没有很丰富,甚至可能因为年代久的原因,显得没有太多手法和变化;只是男女主刻画人物很到位,也是很值得一看的电影。为什么还要凑够一百四十个字儿,我真够够了,没有很有益的分享难道自己留存一下就不行么,让我有点无语。。。

6 ) Captain Corelli’s Mandolin:《色•戒》的希腊先驱

《科莱利上尉的曼陀林》(Captain Corelli’s Mandolin)改编自路易斯•德•伯尔尼埃1993年的同名小说,这是他最有名的一部小说,在电影《诺丁山》中,有个镜头就是休•格兰特在读这本书。

电影上映于2001年,故事发生在二战中被意大利占领的希腊塞弗伦尼亚岛(Cephallonia),这里战前田园牧歌般宁静美丽,被爱琴海的蔚蓝包围着,一派恬然。一直致力于要写一部关于这座小岛历史的当地医生Iannis知道,战争很快会燃烧到这里来的,在历史上,这座岛就被战争和地震破坏过多次。意德盟军开过来了,很顺利地接管了这座小岛,背着曼陀铃来到这里的意大利占领军的科莱利上尉和Iannis 的女儿佩雷吉娅(Pelagia)产生了缠绵的爱情,是小说与电影中关于爱情与战争的永恒主题。

如果没有读过原著,不了解那段历史,不了解二战中希腊的政治,不了解小说在希腊境内激起的口水和争议,普通观众完全可以把电影当成战争中的爱情或者三角恋爱故事,类似于看《日瓦格医生》或《英国病人》的感觉,大的背景是一回事,个人的选择欲望与情感是另一回事,可能外国人看《色•戒》也是这样看的,不觉得有受到刺激或伤害的地方。

但太近的历史往往比较敏感,特别涉及到政治立场,黑与白的问题时,所以电影去掉了政治比较敏感的部分。即使这样,电影中科莱利和佩雷吉娅的爱情是不可以被当时当地的伦理道德所接受的。他们逐渐了解对方,互相吸引,我们觉得他们产生感情很自然。但希腊人不是这样感觉,他们本应是敌对的双方,尽管科莱利是从没有把枪指向过希腊人的占领军。就像我们有人接受不了王佳芝爱上汉奸易先生一样。当然那个双手沾满革命者鲜血的汉奸易先生和从不拿枪指向任何人的科莱利上尉还是有着本质的不同的。

电影中Pelagia是幸运的,岛上另一个与德国军官相爱的女孩就被游击队给吊死了,这样政治不正确睡错了人最后被清算的女孩在电影中还有很多,比如《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的莫尼卡•贝鲁奇扮演的玛莲娜,《巴黎烟云》中查理兹•塞隆扮演的吉尔达,战后都难逃被羞辱或处死的命运。

我以为这会是一场没有杀戮的不一样的战争,开始也确实不一样,意大利占领军完全像是来岛上度假的,他们唱歌,跳舞,还带来了一车妓女,没有枪弹,只有音乐和party。他们在沙滩上演唱歌剧,德国军官过来打招呼,先敬礼:Heil Hitler! 科莱利上尉的回应是:Heil Puccini! 很有意思的一幕,音乐是他们的至高统帅。德国军官对他们有些嘲讽的话他也毫不介意,很无辜地回答:We are Italian, famous for the singing, eating, making love.科莱利上尉如此热爱生活和音乐,他不能想象没有音乐的人生,面对佩雷吉娅的质问,他也说:I have always found something in life worth singing about and for that I cannot apologize.是呀,即使在最残酷的战争中,人们也有理由发现美和寻找快乐,特别发现战争是如此荒唐的时候。

佩雷吉娅的质问也有道理,他们自己的男人们在前线作战,在牺牲着,而这些人,却在这里寻欢作乐,她应该做的,也许像她未婚夫所说,找机会杀掉科莱利,毕竟科莱利住在她家里。她也可以压抑自己,不去爱上科莱利,然而共同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她还是渐渐喜欢上了他。在把他从家中赶走后,军民联欢party上,佩雷吉娅主动跳起了舞蹈,她的舞姿让其他人都黯然失色,音乐与舞蹈都是感情的表达,当话无法说出口时,毕竟还有音乐,还有舞蹈,她用舞蹈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如同科莱利上尉用音乐表达了对她的情感。

然而战争毕竟是战争,总有它狰狞的一面,盟军投降,但德军却要集体枪决掉缴械了的意军,即便不愿意拿起枪,科莱利上尉还是选择了与当地游击队合作,抵抗德军。

幸存下来的科莱利被送回意大利,战后佩雷吉娅成了一名医生,在孤独与绝望中等待着科莱利的消息。她的父亲看着女儿受苦,写信给克莱利上尉:I would like to say that Pelagia is happy, but she is full of tears she will not let fall, and of a grief no doctor can mend. She blames herself for the pain we have suffered, and perhaps the same is true for you. You know I am not a religious man, but I believe this: if there is a wound, we must try to heal it. If there is someone whose pain we can cure, we must search till we find them. If the gods have chosen that we should survive, it will be for a reason.

他在写这封信时,岛上又发生了地震。佩雷吉娅跑回家寻找父亲的一段非常感人,那种抱头痛苦分不清是因为亲人幸存劫后重生的喜悦还是大灾难面前的无力悲伤。是的,经历了战争与地震,依然幸存,一定是有理由让你活下来的。

科莱利在地震后的废墟中,又回来了,给了观众一个圆满的结局。而小说并不是这样,小说中佩雷吉娅一直是处女身,终身未嫁。科莱利上尉后来成了著名的音乐家。他们到老才再相见。这种相见,真的不如怀念了,太残酷。

片中父亲Dr.Iannis 的角色设置得很好,他是没有执照的医生,相当于中国乡村以前赤脚医生的角色,是这里少数受过教育的人,深受当地人的尊敬,他智慧,幽默,总用看穿世事的哲人的眼光望着眼前发生的一切,他曾告诉女儿,爱情是激情燃烧过后留下的东西,这一主题也确实贯穿在了电影中,他们在激情过后,依然发现最爱的还是彼此。

小说出版加上电影的放映,塞弗伦尼亚岛很快成了旅游胜地,小说作者对电影的改编非常不满意,亦非常恼火岛上本来有着很完美的希腊名字的咖啡馆改成了Captain Corelli。但毕竟,作者还是活人,还能为小说引发的口水作辩护,电影的演员也不是希腊人,即使敏感到在希腊遭禁,也影响不到尼古拉斯﹒凯奇和佩内洛普﹒克鲁兹的演艺生涯。张爱玲如果活着,不知对李安拍的《色•戒》满意否,但死人是没有嘴巴的,不可能为别人一厢情愿的东西作辩护,汤唯也只有另寻出路了。

7 ) 关于爱情 人性 战争 — 美是生活的原动力

不打算写长评,只是看电影后不加思考的几句唠叨,简单记录。

好电影像老酒,时间只会赋予他更深的魅力,回味无穷。几年前就看过的片子今天又重温一遍,还是那么令人着迷。Coreli上尉的歌声,女主角美丽、质朴的双眼,兼具传统与野性的个性,加上世外桃源般美丽的意大利郊外小镇美景,一切的一切,让我这个忙碌于大城市里的上班族宛若新生,好像许久无人问津的心房拂去了灰尘,重新露出它娇嫩的模样,原来它还活着,还能感受这世上的美,I’m so grateful of this. 战争打破平静,曾经的恋人变的陌生,突如而来的敌人却那么温绅;曾经的盟友变成屠杀者,而后屠杀者也被屠杀,最终一切又归于平静。 生活看似回归普通,但曾经的经历却刻在我们生命里,不可改变。有时人们会逃避,彷徨,胆怯,可若心中具有真爱,本性生而善良,无论经过了多少的黑暗时刻,美丽之花终会绽放。 影片结尾没有像现在的一些电影故弄玄虚,留下开放式结尾,女主收到唱片,然后corelli上尉半透明的浮在屏幕之上遥望远方深情歌唱之类的,而是实打实的交代出来,coreli上尉回来了,他来找自己的爱人了!这真是让人无比激动和欣慰,而影片感人至深的一幕对我个人而言就发生在此处,共患难的两人多年以后重逢,在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午后(如果是现在的影片,我猜可能哭嚎着抱上去,边小拳拳锤你胸口边喊着这几年你死哪去啦,我为你牵肠挂肚,夜不能寐你知不知道啊云云),两人就那么面对面了,经过无数个思念的夜晚,微风轻抚树叶,微波轻泛霞光,那个上千个夜晚思念的人就这么毫无征兆,悄无声息的出现了,女主第一句话你觉得会说什么?把几年内心的委屈哭出来?多年的思念喊出来?无法想象的快乐表达出来?没有,她说了一句:我在找。。。,好像对一个从不曾离开的邻居,甚至自己养的牛羊,也会说出这样的话;而后进入第二层次,她摸了摸上尉的脸:“恢复的真好,”这句出来我快哭死了,这一句话真的比上千句我想你爱你思念你为了你我可以去死之类的感人至深太多了,这一句话说明什么?说明Coreli不在的几千天里,她心里的Coreli从未离开,他们见最后一面时的样子,她从未忘记,记忆那么鲜活,好似一直在眼前,记得无比真切;而后两人相拥而笑。影片最后在老爷子的声音中结束。 这不就是爱情的样子吗?如果你爱他,就在她唠叨你之前把柴火抱进家门;如果你爱她,就在她冷的时候为它披上披肩;如果你爱她,你就....

8 ) 让感情的归感情,其它的归其它——《战地情人》观影笔记

近期印象最深的一部电影,当属一部老片《柯莱利上尉的曼陀林》(Captain Corelli's Mandolin)。可能是片名过长不好念的缘故,国内通常译作《战地情人》。但后者的译名,总感觉透着一股俗劲,会影响在观影前的第一印象分。看完全片后,很显然我更中意于前者直译,因为曼陀林这个奇妙的乐器,是本片中最重要的道具没有之一,所以还是直译的味道更好一些。

为了尽量减少剧透,这篇观影笔记将直击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几个段落。我没读过这本据说在英语世界不是一般畅销的原著小说,所以一切点评分析,都是基于电影中的人设,与原著无关。

1. 曼卓斯为什么输掉爱情?

当影片进行到四分之一,柯莱利上尉将要住进医生父女家里时,相信观众都能预感到,这位从亮相伊始就自带魅力光环的柯莱利上尉很可能会与女主佩拉吉娅发生点什么剧情。

但毕竟佩拉吉娅与同村的参军小伙儿曼卓斯有婚约在先,所以在期待剧情推进的同时,又不禁替本片捏了一把汗,三角恋的故事不好讲啊!很有趣的开头,可千万别被烂俗的三角恋桥段给拖后腿演砸咯!

这种故事要想讲好,最难的地方在于如何处理从女主这个角出发的两条边如何此消彼长的细微过程。因为,如果与未婚夫曼卓斯的感情消褪没有合理的缘由,那么与柯莱利上尉感情线的进展就会显得孟浪而冒犯观众。

电影不像原著小说,没有那么多时长可以铺陈细节,更不合适以大量旁白方式凸显人物内心体验的变化,那么本片是如何处理的呢?聪明地从人设出发,让女主佩拉吉娅与未婚夫曼卓斯天然就具备一种不谐感。

作为一个海岛小渔村,故事发生的塞佛伦尼亚岛在1940年代战争爆发前还是一个比较与世隔绝的地方。这里的希腊岛民质朴而粗粝,渔民的儿子曼卓斯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容易热血冲动,当意大利对希腊宣战时,征兵官简单的几句号召,就让曼卓斯对素未谋面的敌军怒不可遏,争先报名远赴异国他乡阿尔巴尼亚的前线赴死。

他又有一些顽皮中二,影片开头时岛民们庆祝圣耶拉西莫斯节时的尬舞、在节日礼炮第二响之后夸张的诈伤、在出征前一晚村里的践行宴会上对佩拉吉娅一番深情表白背后暗藏的整蛊恶作剧,这些生动的段落又让这个人物显得有几分滑稽可爱。

佩拉吉娅是怎样一个人设呢?她自小随父亲学医,父亲在片中是当地村里唯一一位大夫,而且一直立志要为本地修史,文化程度相当高。有此家学渊源,佩拉吉娅的文化素养在村中应该也是罕逢其匹,从影片稍后部分展现出来的佩拉吉娅写给曼卓斯的100封信中的文字段落来看,也证明了这一点。

与滑稽、闹腾、热血的曼卓斯相反,佩拉吉娅的性格相当沉稳安静,几乎从来没有很夸张的表情和大幅度的肢体动作(印象中影片中两次不那么沉稳安静的时候,一次是得知希腊军在阿尔巴尼亚打了胜仗逼退意大利军,当时以为马上就能和未婚夫曼卓斯团聚;一次就是看到已经浑身是血在鬼门关不知走了几遭的柯莱利上尉被扛了回来)。

仅仅是人设上的差异,还不足够营造这对未婚夫妻间所固有的不谐感;未婚夫在由夏转冬长达100封信的时间间隔里都生死未卜杳无音信,无疑会大大加深他们之间的感情裂痕,但还不够致命。真正压垮这头感情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是在精神世界的高度不同频。

在曼卓斯返乡与佩拉吉娅第一次重逢的时候,佩拉吉娅问:“每天我都写信给你,写了有上百封,可是你却一封也没回过?”曼卓斯表情痛苦地从怀中掏出用橡皮筋捆好的那上百封信,答道:“我从没学过阅读、写字……”

于是在之后的几天里,佩拉吉娅为曼卓斯把信一封封地念出来,念到最后一封信,也就是佩拉吉娅自述自己对未婚夫的感情是如何发生至为关键的转折时,却被曼卓斯打断。原来此时他听到一队意大利占领军列队前进的声音,进而感慨他不应该待在村子里,他应该去的是战场,是前线。

此时有一个演技爆发的小片段令人印象极为深刻,那就是当念最后一封信被打断时,佩拉吉娅微微地眉头一蹙,这个细微的表情被女主演佩内洛普·克鲁兹拿捏得极为精到,堪称此时无声胜有声,标志着此二人在精神世界彻底的分道扬镳。

曼卓斯对佩拉吉娅的感情,是宏大的、笼统的。此时他的脑海里,已经被家国情怀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不可能满足佩拉吉娅这个角色对内心精神世界极为丰富细腻的需求,而佩拉吉娅对于感情,是细致入微的、高分辨率的体验,在这个问题上,二者几乎找不到共同点可言。

影片进展到这里,可以说无论有没有柯莱利上尉这个角色的存在,至少佩拉吉娅对曼卓斯的感情,是再也回不到影片开始时两人在海边嬉戏的时光了。

也许有些朋友会为曼卓斯叫屈,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在那样一个抵抗外族侵略的特殊时刻,曼卓斯心怀家国,宁舍温柔乡也要千里赴戎机,他何错之有?

的确,对于二战这段历史和救亡这个情境更加感同身受的我们,很自然容易更同情曼卓斯这个角色。但是,历史和生活,并不总是由宏大叙事构成的。

读史的后人,所处的是上帝视角,眼中尽是时代的脉搏、历史的潮流;但是对于生活于其中的微观个体,大时代和大历史,与平常老百姓隔了太多重人和事,时代的一粒粒灰就足以形成每人面前的一座座山。

身处佩拉吉娅的境地,我们不可能苛求这个人物去硬要理解世界反法西斯伟大斗争的历史潮流,也不能苛求她去对曼卓斯近乎于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家国情怀无条件理解。

这样一个人物,在此时此境,感受到的就是她对于感情的体验,很久以来都没有得到对方合乎预期的共振,以至于对这个人究竟是不是真正对的那个人产生了怀疑,仅此而已。

2. 佩拉吉娅的情感成长

恋爱需要学习吗?有人认为不用,因为这是人类成长到一定年龄之后必然具备的动物本能。但从本片中佩拉吉娅的经历看来,恋爱是需要学习,而且可以学习和成长的。

影片前半段她和曼卓斯的爱是真的,后半段她和柯莱利上尉的爱也是真的。只不过爱有深浅,爱也会结束。

年少的时候我们都对爱情有过特别美好的憧憬和幻想。少年初识情滋味之际,一切都有可能成为爱的诱因——对方长得帅/美、性格可爱、在一起玩得开心、对自己关心爱护等等,都会让我们觉得自己找到了爱情。

佩拉吉娅也是这样,她和曼卓斯青梅竹马,一起跳舞、一起在海边嬉戏,这个过程中,两个人自己的内心体验都非常美好,对相互的彼此感觉同样美好,在彼时的他俩看来,这些不正是爱吗?正处于感情上升期的他们,看到的都是对方最美好的一面,他们相信,各自性格的差异都不足以成为白头偕老的阻力。

此时的爱情,青涩、美好、又盲目。盲目到什么程度呢?曼卓斯出征前,两人在各自长辈的陪同下,在神父的见证下完成了神圣的订婚礼。到了第二天临行时,佩拉吉娅承诺要经常写信给曼卓斯,也叮嘱曼卓斯要记得回信。曼卓斯没有给予正面回应,以一个帅气的飞吻作为无言的回应。

到了影片后来我们知道,曼卓斯从来都不识字,连读信都不会,更不可能写回信。然而这么重要的信息,身为未婚妻的佩拉吉娅竟然一无所知,可见他们的感情有多么青涩盲目,也可见得,大家在此前的相处过程中,都是尽力呈现给对方美好的一面,隐去自己的短板不足。

尽管盲目,但当曼卓斯要去前线参军离开,两个人面临长时间的分离甚至可能天人永隔,外在环境的急剧变化成为了二人关系的催化剂,从好感阶段直接大跨步迈入订婚状态。

这一段让我不由想起了张爱玲《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和范柳原,同样是战争时期,香港的沦陷成全了这一对本不会走到一起的恋人。有时候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导致两个人的关系走得比爱情本身更快,也会掩盖一些原本就存在的问题。

一段感情,无论起点多么高亢激昂,总会进入激情消褪的平缓期,各自的短板缺点不可能向对方一辈子隐藏。在平缓期你眼中看到的对方,一定不如上升期眼中的对方,两人性格、阅历、才华上的差异逐步显现,对感情的考验才真正到来。

更大的考验还来自于对比。就在佩拉吉娅对曼卓斯的感情发生了质变的同时,柯莱利上尉出现了。柯莱利上尉出场的第一个镜头也是轻佻而滑稽的,身为基层军官的他,走在炮兵方队的外侧,于本地观望的人群中,一眼就扫到了佩拉吉娅,喊不正经的口号、行挑逗意味的军礼,然后留下一个与众不同的背影——他身后背着被包裹住的曼陀林琴,就仿佛背了一个巨型鸡腿。

随着柯莱利上尉住进医生父女家,二人的互动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佩拉吉娅和柯莱利上尉,一开始就充满了矛盾,一个是被征服方的民女,一个是征服者军官。对一个攻占了自己家乡的敌军将领,她预期对方是野蛮的、耀武扬威充满敌意的,但真实的柯莱利上尉却是一个彬彬有礼的绅士、一个在曼陀林弹奏和歌剧演唱方面造诣甚高的音乐家、一个富有思想底蕴的哲人,总之,这是一个入伍以来竟然从没拿枪指过别人的另类的“敌人”。

如果不考虑战争中敌我双方的关系,单就人本身的素质而论,前面说过,整个塞佛伦尼亚岛上可能都找不到一个能在精神世界和佩拉吉娅匹敌的年轻人,但如今,这个不仅匹敌、而且足以胜出一筹的柯莱利上尉出现在眼前,而且还自带BGM和魅力光环。

在精神世界和文艺素养这方面,柯莱利上尉填补了佩拉吉娅生命中的真空地带,他对于佩拉吉娅毫无疑问是唯一的存在,也是没有竞争对手和参照物的存在。

他们之间的感情进展是那样的顺理成章,以至于能够对感情形成阻力因素的,只有感情以外的世俗世界的东西——与曼卓斯的婚约如何处理?敌我关系的大是大非如何对待?

在第一部分曼卓斯为什么会输掉爱情里讲过,念最后一封信被打断之时,也就是他俩的婚约在佩拉吉娅的内心中死亡之日,内心的这一层束缚在此之后不复存在,剩下的就是在人情世故层面上如何息事宁人。

敌我关系的大是大非,也因柯莱利上尉这帮“敌军”的过于非典型而逐步得到消解。如果影片中只有“敌军”与“我民”的歌舞联欢,消解会苍白无力,因为姜文的《鬼子来了》里同样有类似的片段,但那里的联欢之后伴随的是血腥屠杀。

好在影片里对柯莱利上尉这帮另类的敌人之塑造,充满了浪漫和喜剧色彩:作为占领军的他们,在本地的强梁“刁民”的嘲讽面前左支右绌全无征服者的威风;入伍新兵可以不会开枪开炮,但一定要会一门音乐才艺;整个炮兵连队的音乐造诣明显在战斗造诣之上,重音阶甚于军阶;想为本地岛民做件好事排掉一战时期遗留的旧炸弹,结果出现各种逗比乌龙;甚至当得知母国意大利投降之时,全军官兵第一反应不是痛苦、愤怒或羞愧,而是狂喜,因为终于可以结束战争回家了!那股喜悦和庆祝的气息洋溢于荧屏,真让人傻傻分不清楚到底是谁打了胜仗谁要投降……

所以经过影片中这么多细节的铺陈处理,观影的我们看不到大是大非的存在感,敌与我的界限也随着德意两方后来的决裂而变得益发模糊,我们能看到能感受到的,就是两个同样充满文艺气息、精神世界也同样多姿多彩的这对男女,一步步相爱了。

有了曼卓斯那段失败感情的前车之鉴,有了老父亲关于人生情感经历的点拨,虽然此时仍然处于感情的上升期和盲目期,但相比和曼卓斯在海边嬉戏和从军前的订婚那时候,佩拉吉娅成长了,她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也清醒地认识到了,当上升期的激情退潮之后,她会迎来怎样的体验,以及到那个时候,她是否还能像此时这般捍卫这段感情。

当她真正想清楚之后,她面临着人生感情经历中最大的一个选择的十字路口——前未婚夫曼卓斯背着奄奄一息的柯莱利上尉出现在她面前!前者明知道后者是他致命的情敌,也明知道佩拉吉娅早已“变心”,但仍然有此君子之举,把情敌从鬼门关前奋力抢救回来,只是为了重新争得一次选择的机会,希望佩拉吉娅能够为此而感动,并重新爱上自己。

这一关,一般人很难很难过。如果我们身处佩拉吉娅当时的境地,道义上的感激、青梅竹马的回忆、民族大义的赞赏……这些感情之外的东西,都会和感情掺杂在一起,变成一种复杂的混合物,让我们难以判断和抉择。

但此时的佩拉吉娅,对感情的认知,已经完成了从朦胧到清晰的进阶,她只听从于内心,只从最纯粹感情的角度去做选择取舍,她还给了曼卓斯当初的订婚戒指。

让感情的归感情,其它的归其它,这就是佩拉吉娅在成长后给我们展示的答卷。

3.迷人的柯莱利上尉

关于柯莱利上尉这个角色的人设,在前一部分讨论了不少。这一部分想首先结合尼古拉斯·凯奇这位演员的演绎来谈谈我对这个角色的理解。

印象中在豆瓣和海外影评都看到过一些批评的声音,有些批评者们认为这部影片中的凯奇,以临时抱佛脚现学的意大利语口音英语来演绎这么一位军官,不是最佳选择。有的国外影评人甚至直接毒舌:“凯奇演的更像是一个美国人,而不是意大利人。”

但我在观看这部影片时,口音问题没让我感到是个问题。相反,我个人认为凯奇的加持为柯莱利上尉这个角色增色了不少。首先声明,我只是凯奇大叔的一位曾经的路人粉,对凯奇巅峰年代的作品赞赏有加,对成为烂片之王以后的凯奇完全无感。

我一直有种感觉,凯奇这位演员具备某种混合的气质,一种能把悲剧感和喜剧感毫不违和地混合在同一张脸上的那种气质。在某些微表情的状态下,他会给人一种宿命般的悲剧感;然而在很多电影里,他又有那种嚣张、轻佻、甚至有些欠扁的桥段。

所以他相当适合去饰演那种不太正经的、常常会走霉运的非典型正面人物或者非典型反面人物,前者如《勇闯夺命岛》,后者如《战争之王》,而两者结合到一起,既正且反的角色,除了那部经典的《变脸》,就当属本片中的柯莱利上尉了。

柯莱利上尉最初出现的时候是更像反面角色的定位,侵略者的身份、初见佩拉吉娅时轻佻的举动,让人不禁担心会发生一段侵略军强抢民女的故事,也让人为正义凛然的未婚夫曼卓斯而捏了一把汗。

这个角色在观众心目中之所以能够快速地去反面化,是因为一次次对心理预期的打破。熟悉心理学的都知道,对一个人的评价,实在是件很奇妙的事情。我们认为一个人好或者不好,往往不是因ta本人的客观状态决定,而是因ta的客观表现与我们对ta的心理预期之间的差值而决定。古谚所谓的“声妓晚景从良,半世之烟花无碍;贞妇白首失节,一生之清苦俱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柯莱利上尉也是如此。在我们思维定式中,侵略者会做的事情,他一件都没做。他的言行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作为占领军军官却在市政府门前的受降谈判中碰壁,欢迎新战友的破冰沟通变成了他的即兴清口歌剧秀,在医生的数落面前没有以势压人而是像法庭辩论中那样提出抗议,各种有趣的桥段与反差萌,让这个有关侵略与征服的故事显得一点沉重感都没有,也一步步地烘托出这个角色的独有魅力。

真正让柯莱利从有魅力升格为迷人、进而彻底“洗白”变成正面角色的,还是那个经典的桥段,也是剧中最重要的道具——柯莱利上尉的那把曼陀林首次隆重登场的那一幕。

医生父女期待的曼陀林琴声迟迟没有响起,只能听到空荡荡的节奏敲击声,画面上分别是沉醉于“演奏”中的柯莱利、一脸懵逼的医生,和安静等待的佩拉吉娅,三人的表情神态同现于一幕显得十分有趣。

不耐烦的医生终于忍不住发问,好容易从陶醉中回归神来的柯莱利道明了原委,此刻的他,已经置身于一个完整的交响乐团,前面的节奏敲击声,是为管弦乐队留出的四十五分半小节,是一段轻松优雅的前奏乐章。

当曼陀林琴声终于响起,医生已经离开,镜头给了佩拉吉娅几个特写,此时她的微表情在片中相当少见,眼神游移闪动,仿佛在思考什么,也像是在寻找什么。也许像此时屏幕前的我一样在想着,如果不是这场战争,眼前的这位演奏者,会是怎样一个人生状态?

音乐上的天赋暂且不论,这里的柯莱利上尉,是一个走到哪里都背着曼陀林,在战争中也要脑补出并享受着一整场音乐会的人;是一个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都能为自己营造一个独立、完整的内心世界的人。从后面逗小女孩玩耍的片段、炮兵官兵忘情投入地合唱那首经典的桑塔露琪亚的片段等等太多地方都可以印证这一点。

柯莱利上尉是不完美的,有时候甚至是相当笨拙不靠谱的。亲自指挥爆破一战遗留旧炸弹那一段,作为一个失败的军事操作案例简直是太成功了。

到了影片后段,放下武器准备回家的意军官兵,目睹战友被德军杀害决定倒向游击队同德国人奋力一搏时,也看不到任何主角光环的加持。

作为专业的炮兵部队,在炮位和伏击掩体都提前准备完毕的情况下,面对无论是远距离的敌军军舰,还是中近距离的敌军坦克与步兵,精心瞄准连发数炮竟然全部打偏无一命中;当火炮已经无能为力不得不举枪巷战时,柯莱利的举枪射击姿势又是活脱脱一个军事小白,与网上常被调侃的黑叔叔怪异射击姿势相比也专业不到哪里去,敢情儿这帮人的天赋树技能点全点在了音乐上!

这种不完美,并非刻意为之的喜剧化处理,它是这个故事本身对战争的一种控诉态度。这帮人技能点的点错,不是他们的错,而是战争的错。

以两次世界大战为代表的总体战,几乎把主要参战国的所有青壮年人口都裹挟进了战争机器,一群本来有着各自人生轨迹的不同民族的青壮年,被迫在战场相逢,无论你过去的专长是种田、烹饪还是音乐,到了这里评判标准只剩下杀人的技巧。

然而即便在这种战争修罗场的局面下,我们仍然能够看到影片中的柯莱利上尉,始终保持了他痴迷沉醉于音乐世界的文艺、善良的本色,以及能够随时把周围的人们带入音乐世界享受美妙音乐所带来快乐的奇特感染力。

对于战争,他可能是个差劲的不专业的军人;但对于生活,对于长期与世隔绝缺乏新鲜事物体验的塞佛伦尼亚岛民,对于身边早就厌烦了战争渴望回家的战友,对于同样注重内心世界丰富体验的佩拉吉娅:柯莱利上尉,足够迷人。

影片最后,战争结束,渡尽劫波的柯莱利和佩拉吉娅终于重逢走到了一起。有人说这个结尾相对于原著过于happy ending,但我想说,只有这样的happy ending,才配得上柯莱利这样迷人的和可爱的人。

4. 洞见人生百态的老父亲

从影片一开始,老父亲就好像电影的旁白叙事者一样出现在我们面前。没错,旁观者清,这位老医生一直都是影片中看人情世事看得最门儿清的那个人。

在佩拉吉娅与曼卓斯的热恋期,当女儿试探性地谈及嫁娶时,老医生就当头泼上一盆冷水:“你们俩都太年轻。大家都结婚得太早。我常想你只有嫁给外国人才会幸福。”这三句台词仿佛三句预言,分别印证了之后的故事进展。

从电影拍摄技法看,影片设置这么一位带着上帝视角的角色提前埋下各种伏笔,为这段故事增添几分宿命般的厚重感;从这个角色的内生逻辑来看,老医生仿佛先知那样料事如神,也不算出格。

这位老医生熟知本岛历史,对历史上本地发生过的战争屠杀和地震了然于胸,他的台词里多次提到这一点。

屠杀与地震,事关生死,是比爱情分量更重一个层级的母题。沉浸在故纸堆里的老医生,经历了两千多年诸多次生死命题的洗礼,在精神世界里仿佛走过了普通人多少辈子的轮回。以这样的精神体验回头看自己所处的现实生活和女儿的感情之路,那么老医生表现出来的豁达通透的人生智慧,也就不是无源之水。

影片中,老医生的金句很多很多,这里就不一一摘录。老医生对女儿的感情,其态度也不是一成不变,一直随着剧情进展而调整。

在曼卓斯这条线,最初泼冷水,然后接纳、配合参加完订婚礼,然后又为女儿的感情设置一道保险阀(力主婚期后推,等曼卓斯打仗回来再完婚;要是没有这波操作,女儿见到柯莱利上尉就只能恨不相逢未嫁时),最后为女儿指明怎样体面地结束这段感情,给曼卓斯母子一个交代。

在柯莱利这条线,老医生总体以鼓励和推动的态度为主,但也不忘适时地泼上一桶冷水,不对,是两桶。第一桶是泼在柯莱利上尉头上,当时柯莱利对佩拉吉娅刚刚完成第一次表白,佩拉吉娅动心却不松口,柯莱利不得要领怏怏而回。

老头子幽幽地旁敲侧击,说自己当初追佩拉吉娅母亲时,人家也是有未婚夫滴。加完这把柴,就紧跟着泼冷水,借历史上这片土地发生的屠杀和地震告诉柯莱利,世事无常,尤其是在这个乱世中,少做计划为妙。第二桶是泼向再次进入热恋中的女儿,告诉她真正的感情,看的不是在感情的上升期两个人有多么激情燃烧,而是到了激情褪去之后二人还能保持怎样的状态。

老医生在这两条感情线中表现出来的态度,看似有些反复摇摆,但是背后遵循的是完全统一的逻辑。看多了太多的人间生死世态无常,老父亲的智慧已经足够将感情提纯,把感情中掺杂的其他杂质剥离,还原出最纯粹本真的感情来。他的推动鼓励、接受现实和泼冷水,背后的驱动力都是鼓励女儿从最纯粹的感情出发而做各种决策。

他希望女儿体验到的爱,完全遵从于内心最本真的声音,不掺杂民族大义、世俗评判,不被激情澎湃的热恋期迷惑双眼,也不因外部世界的急剧变化而不得不做出可能有违于本心的选择,总之,是那种剔除掉一切杂质、而且当各种绚彩幻化于乌有一切复归于平淡之后真正纯粹的爱。

这是多么的理想主义啊!现实生活中的婚配嫁娶,要考量的因素太多太多,能到达这重境界的,有几人欤?

也正因其稀缺可贵,我要感谢这部电影,让我们领略到这世间罕有的、不掺杂质的纯粹感情,原来是这个样子。

好好欣赏这部影片吧,让感情的归感情,其它的归其它。

短评

够经典,但是结尾太老套了,给人的回味没有了。应止于那张唱片的音乐响起,叠出画面的是她面向意大利方向、大海和那封医生父亲写出的信的画外音。把结尾和想象留给观众。

5分钟前
  • small脉望
  • 力荐

欧阳推荐的,对这部电影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总会在午夜想起他说:“柯莱利上尉的曼陀林”。Bale演了一个挺欠打的人物。

7分钟前
  • MaxZ 等等等等
  • 推荐

三星半。原来当年是希老请求意大利支援,去侵占希腊的,战败了希老那伙人不爽,还要灭意大利人,米天理~~没料到凯奇的曼陀铃居然还有两下子。没料到佩内洛普的未婚未这么有义气,虽然这义气说到底还是为了自己,但还是让人挺感动的。

10分钟前
  • Mena
  • 还行

某站把电影翻译成了《战地情人》,我还是更喜欢它本来的名字《上尉的曼陀铃》。潘潘素淡了眉眼仍然美的不可方物,凯奇还在当红的上升期,甚至男二竟然是贝尔,现在回看真是顶级阵容。贝尔和凯奇的人物塑造都很丰满立体,唯一遗憾的是潘潘的心路历程太突然了,应该再刻画细腻一点的,肯定评分会比现在高。不过潘在有限的戏份空间内已经竭尽全力用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去表达和诠释了,在演技方面潘是满分的,人设薄弱是导演的问题。全片真灵魂主角是女主爹,简直是行走的金句机,太通透太智慧。

15分钟前
  • 推荐

编剧真的很一般 也浪费了这组cast 只不过 漂亮宝贝 两点钟方向 向她致敬 这句不错

17分钟前
  • 豆腐脑敢死队
  • 较差

在爱情故事中,这是最完满的。开头上山受苦遭难期待奇迹,结尾下山生活琐碎执子之手。也因为太完满太HE似乎损失了回味与想像的魅力。但是两位主角太致命。凯奇叔噘着厚嘴辱睁着毛茸茸的蓝眼睛,谁不想让战争赶紧滚蛋,让他和佩内洛普一起跳舞。它不需要余韵,它只要结结实实地满足平凡而美好的愿景,就是最美的。毕竟他们是南欧人,法国人和德国人就一定得BE。

21分钟前
  • 小斑
  • 力荐

我不愿看到他和她KISS

26分钟前
  • 静@Einfühlung
  • 还行

“上帝让你活着,一定是有原因的。”电影普及了一段我不知道的凯法利尼亚岛二战历史(德军枪杀手无寸铁的意大利士兵惨无人道啊),讲了一个曲折圆满爱情故事。加之尼古拉斯凯奇、佩妮洛普克鲁兹俊男美女,四星妥妥值了!

30分钟前
  • 海德文
  • 推荐

人美,景美,音乐美。本是一群不该在战火中的人,残酷的战争往往衬托的是永恒的爱...

32分钟前
  • Le Samourai
  • 推荐

桑塔哈吉斯,你爱你的妻子吗?如果爱她,就请对她好一点。她还没说的时候,就把劈柴拿出去;她冷的时候,就给她披一条围巾;每次从地里回来的时候,给她带一朵鲜花。

36分钟前
  • Eva . Z
  • 力荐

很早看的了。。。今天cctv6放了一遍。。。发现还是很有记忆

38分钟前
  • Promeneur
  • 力荐

NicolasCage的那双眼睛哟,任他不帅也动人。

42分钟前
  • Ruby超人小姐
  • 还行

最喜欢的男女演员表演的精彩的故事

45分钟前
  • E
  • 力荐

2008/10/25深夜CCTV-6。意大利占领军真是温文尔雅。

46分钟前
  • 鸟甲
  • 推荐

他轻轻的弹奏起曼陀林,和她的眼神交汇,那一短暂的瞬间,他们深信对方的爱。

50分钟前
  • 推荐

多想去看看希腊岛屿的风景,很美;只要有伤痛,就要努力的去治愈;另外,可爱的意大利军队,肿么老是这么倒霉啊,真乃军事史上的一朵奇葩啊!

51分钟前
  • 橙二侠
  • 力荐

故事看的很别扭,不是故事别扭,是心里别扭,Cage故意想把腔调意大利化,一开始还真的觉得挺像,但是越听越别扭……有点儿愣。很喜欢最后地震的情节,也属于小收煞,是我见过最好的小收煞。另看了第二遍才想起来里面有Christian Bale。。。

54分钟前
  • 安蓝·怪伯爵
  • 还行

永远保持对生活的信心,哪怕经历了多大的灾难,地震,战争或者心灵的创伤----有伤口一定要治愈。 贝尔的冷峻的太迷人了,凯奇饰演的意大利上尉很有意思,曼陀铃很好听,还是喜欢不上克鲁兹。

56分钟前
  • Thoreau
  • 推荐

又一部让人伤心的战争电影,让人热爱和平

58分钟前
  • 赵天霸
  • 力荐

1,什么都不可怕都不可悲,最可怕最可悲的是同盟军的背叛!!!。2,德国,意大利,希腊。3,爱从你的眼睛里流入,也会从你的眼里流出。

1小时前
  • 紫领 爱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