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胡里奥·密谭的《牛》
很早就应该看的一部影片,刚有时间看完,之前看过的他导的《红松鼠杀人事件》和
《杀手.蝴蝶.梦》,都是想象力天马行空的那种题材,《红》就不消说,看到最后已
经象是进入幻境一般,而后者的怪异情节也算比较出奇,那个杀手最后伏在泥水中被
精神病院的员工痛扁满怀希望地看着白痴女孩走过来,却只是捡起那块掉在地上的巧
克力离去的镜头有够“震撼人心”。
《牛》则是史诗性的写实,跨越3代人的西班牙历史画卷中的两个家族缩影,也许这
种表达方式并不离奇,很多导演都尝试过,但能够很成功的在1个半小时里将几十年
的历史讲述得这么生动充满吸引力的大概不多见,影片并没有很刻意地去强调历史的
“悲情色彩”(我们可以看到有点类似的侯孝贤作品《悲情城市》虽然不一定是刻意
地强调,但至少是将历史的悲情作为了第一元素),当然我们都知道西班牙在整个欧
洲现代战争史的格外特殊与惨痛的地位,牛是历史见证的文化符号,片中反复出现的
伏着苍蝇的牛眼,仿佛就象征着人类历史无情的旁观者(窃以为Peru后来作为美国战
地记者的记录性含义就有些暗喻“牛眼”之意),又或者是那个山头挥舞着镰刀的稻
草人,那个黑暗的埋藏地-洞穴。
胡里奥·密谭似乎是想以写实性来代替抒情,他太清楚真正的情感就是存在于那朴实
的现实中,就象同样在《悲情城市》中和此片尾部出现过的枪决(《悲》以没有布景
的枪声给你留出想象空间来激动你的泪腺),而《牛》则是赤裸裸的现场实演,就是
这样,Peru最后的对白也并不是悲痛欲绝的,而是“我拍了很多照片,可相机被没收
了”,而那个被预计丢失的相机又其实就挂在他脖上,甚至对他自己而言他和爱人同
骑而去还算是个happy ending也说不定(我唯一还不清楚的是他们倆倒底算不算同父
异母的姐弟?,如果是,那岂不是...........)。
什么叫作历史的书写,而影像作为一个记录者,它倒底又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了历史的
真实与能动的感官直觉?
谁在书写而谁又在被书写?
没有葬礼的死亡
战场上实实在在的杀戮
西班牙乡间美景下充满张力的情爱
牛眼中流逝的历史
牛
2 ) 二刷看到的一些细节,以及参考了一些外国影评,多数都是形而上,欢迎探讨
因为全文好不容易编辑好了却告诉我禁止发布,我也不知道涉及到了什么敏感词,总之就是一个心累,只好上链接了。正文内容是纯草稿,凑数的,所以很可能看不懂啥意思,可以看文档整理好的全文。
//shimo.im/docs/NJkbEn1m0KSLQ9qR/ 《牛的见证》,可复制链接后用石墨文档 App 或小程序打开
- 立在女人头上的斧头,或者换言之斧头庇护下的女人,斧头是利器是力量,也是强大的武器。最后妻子Madalen退让了,她不情愿,但在家族一代的命令、家族二代的劝抚、家族三代的接掌之后,她退让了,站在了奶牛旁边,这个孔洞由家族三代注视。
- 奶牛与照相机:血脉的传承
- 我在另一侧:我在苟且偷生
- 第一次Ignacio获胜回家,父亲在一旁强调的是自己的血脉,第二次Ignacio重摘桂冠更加风光,父亲在一旁强调的是孙子的血脉。
- 红头发的爱人:重逢后,即使二人诉过衷肠,却仍有生疏。晚上,二人过去几年背道而驰的状态并没什么改变。Cristina出门幽会红头发的男友Lucas,Peru进到Cristina的房间想念着红头发的怀孕妻子的相片。「暗示」包括「战争画像中的男孩,与Lucas幼年为同一个演员」,「少年时的Cris和Peru背靠背坐在奶牛的身上」
- 女人想离开,于是与她相爱的男人则会带着她离开
- 场景的对仗:埋没在蕨林丛中的喘息,惊险的野猪陷阱稻草人, Cristina与Peru多年后的重逢,与Ignacio和Catalina在森林中的两次见面
- 魔幻的战争:两场战争都毫不掩饰地展露了战争的残酷——死人,但同时Irigibel却仿佛是无情战争的例外,他们血脉中的懦弱使他们得以逃生。Grandpa会装死,Grandson会装美国人,他们都装英雄或英雄的后代(Peru有一半是)。行刑时,Peru倒下的镜头很妙,对应了Manuel倒在壕沟里的镜头,身旁都是死人。
- 最重要的见证者和象征者——白色奶牛,在激战的森林小径上与被击倒的敌人的马相遇了,在马高昂的吁叫声过后让道了。于是如同那根横亘在上一代之间的木棍一样,第三代的爱情终于毫无阻碍了,紧接着,就是在做战地记者的同时不忘扑倒自己心爱的女人,在Lucas战死倒下之后,已然成为了女人的保护者。
- 由同一个演员扮演一个家族的三代人,既是命运的轮回,亦是血脉的继承。(in the blood)
- 或者说从Manuel死里逃生遇到那头牛开始,牛的见证亦是他的见证、家族的见证、自然神灵的见证(结尾处Cristina说见到了祖父,即可印证)。于是在每一处白色奶牛出现的关键场景,Catalina与Ignacio在车里幽会时商讨逃走事宜
- 误以为相机被没收,没有相机就什么都不是
- “I'll give my life for you.”两代人的爱情
- 最重要的,两个人的关系,动物界是食物是生存,人类世界是爱情。二人的结局走向,像是投身于深洞了,又像是真的离开了。
3 ) 画牛就是画人
牛在《牛》的影像中与西班牙斗牛运动中的牛有着截然不同的形象与寓意,牛作为旁观者,与人有着同等的地位,这也是该片最大的特点所在,即是把动物与人作为大自然(丛林)中的生物用以平等的视角来拍摄。
最明显的一段秘鲁捧着照相机、克里斯蒂娜、牛、曼纽共同观察螳螂、甲虫和蠕虫,无论是交配、掠杀、栖息,一切生物都遵循着大自然(从林)的法则。这一段也对应片尾的台词。
人的懦弱就像稻草人、历史与生命都沉入那口枯树洞里,让它发光的便是自然之爱。
如果《牛》是魔幻电影,那有代表性的也许只是浪漫化的结尾,当然魔幻也是自然的一部分。
4 ) 印象深刻,但记不住别的了
多年以前看过,情节记得不是太清楚了。
当初看完之后被那种巨大的情绪萦绕很长的时间,挥之不去。
一直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表达(情商低)。
后来一个诗人朋友和我谈起这部电影,说:“看完这部电影我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对‘对土地的感情’。”
是的,纠结不清、悲悯、疼痛、爱,对这片土地的巨大的情感击中了我。
多年以后,那只牛的眼睛还偶尔进入我的梦中:湿润、肮脏、深远、幽怨,沾满枯草,有苍蝇嗡嗡的飞,停在眼球上,嗡嗡声停止,牛的眼睛一眨,嗡嗡声继续……
5 ) 这个世界没有光,你看不见任何秘密
坎坎伐檀,君子素餐。铿锵有力的伐木节奏踏着时钟的指针不舍昼夜地奔来就像策马奔腾的马蹄声忽溜一过童年的梦境。偶然跃起的木削像伊壁鸠鲁手中原子下落的偏斜,命运轮回、必然恐惧都未能在凝视中丧失自由意志的光芒。胡里奥·密谭用镜头重启了启蒙的心路。 《牛的见证》未见任何宗教,是人类返回森林的再一次出发。看见螳螂叠背、蛇吞蜗牛、蚂蚁驼蛇皮,第一代老头子说,这很重要。自然本来就是人眼中的自然,如何从中再看到人自身呢?恰恰是与牛的对视,眼窝边的苍蝇赋予了一种内容的密集与深厚。以此反观伐木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伐木就要有伐木手,懦弱的伐木手就会去思考他为什么懦弱。人类要生活,伐木烧火做饭,伐木造房避寒,这是人类与大自然共生的劳动。面对大自然,面对树木没有勇气不可能活下来。有一个人伐木,就有另一个人伐木,伐木变成了两个人之间的竞争。两个人之间的竞争就会变成很多人的战争。人又变成了被伐之木。勇敢就可能变成了懦弱,就像不敢开枪杀人,就像不敢开口表白。 要完成伐木除了人还需要工具,这就是斧头。一个人的时候你没觉得它的存在。可是有人看着的时候就有一些不同了,如果有人偷偷地注视它就更异样了。从坡上扔到坡下,这是一种男人与男人之间的挑衅,工具蜕变成了武器,开枪杀人是早晚的事情。 被伐的是木头。可是木头并不天然就是木头,它是树木,看得见的是林,有点年生,说不上或者还是死去,像带苍蝇的牛眼睛空旷得足以装下一切的是树洞。青梅竹马的两个小屁孩玲珑可爱的两只小老鼠藏了进去。生病的奶牛的血肉尸骨也熔化进去,最奇怪的是明明苟且偷生的老头非要说树洞中有一个世界,树洞外有一个世界,孩子妈妈明明去了美国,却死活要管树洞要。然而树洞并没有直接看到光,除了逃生途中看见的牛眼,除了小女孩画板前的微笑,除了黑夜里一闪一闪的车灯。这个世界没有光,你看不见任何秘密。 木头撑起来又会变成斧头,稍加打扮就是一个戴红军帽拿镰刀的稻草人,略微改装就是举着斧头的打野猪的陷阱。因为懦弱,也许从战争中捡回一条命。可是你难道不伐木,难道不杀牛,难道牛的那种信仰的安静意识就能避免与人的那种落荒而逃的旋风激流彼此相遇?这场森林的战争无法避免,但是可以转换。男人与男人的战争可以换成男人与女人的冲突。 伐木嘤嘤,求其友声。第三代伐木者需要对着童年的那个姑娘说,我比什么都爱你,我等你已经等了一辈子,我永远不会让你走,这很重要,最重要的。就在赞扬伊壁鸠鲁哲学的博士论文扉页上,马克思题赞给了一位老人一句话,就像《牛的见证》的片头,一头死奶牛(第一幅画),一个提桶的牛角小男孩(第三幅画),两头争斗的公牛和骑在双头牛身上未完成的爱情(第二幅画)。马克思对岳父说, “他深怀着令人坚信不疑的、光明灿烂的唯心主义,唯有唯心主义才知道那能唤起世界上一切英才的真理”。
6 ) 五星给密谭
这个片的字幕让人难以忍受。看了40分钟果断关掉。
不知道在《奶牛》之前,此人还有没有拍过别的。
不过就我目光所及,拍摄于92年的《奶牛》前40分钟所展示出的水准,可能比后来的《露西亚情人》《红松鼠》《罗马房子》等等还要好。
看多了世上的平庸之作,这样的闪光就特别耀眼。
世界上那么多人都在拍东西,简直让人头疼眼晕。可99%的电影都是拍不拍都行的,99%的电影人拍不拍电影也是都行的,这个西班牙人在我看来,绝不属于此列。
密谭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导演,他在路上,我很乐意继续追随他的足迹。
还没有给过密谭五星啊,其实早就是五星了。
血液,镰刀,牛的眼睛,苍蝇,战士,沙场,牛蹄,树桩,砍树比赛,一切都是那么乡土一切是那么沉重却不饱满
巴斯克人心目中最好的导演,处女作就玩的如此寓意而诗意,又不似《暴雨将至》那般直接。
西班牙电影总是能带来各种意料之外的惊喜。这部胡里奥·密谭的长片处女作显示出惊人的原创性,不仅是故事的结构、刁钻的角度,甚至是对斧子伐木的声效的还原,都有种别样的迷人的吸引力。不知管虎的《斗牛》有没有受到此片的启发呢?
每个人的处女作都这样的话,让我怎么敢混?
A+/一定要用英文字幕去看。一部充满各种隐喻的叙事迷宫,不妨按自己的理解逼逼一番:Blood的双重含义(取血偷生的懦弱行为以及血缘继承的性格)、牛的含义(老兵的影子,同时也是自然对人世的见证——如同蝇王)、镰刀人(人的欲望的制衡者,而讽刺的是本意是杀死野猪Boars)、发光的洞(lighted pit)(感觉意义比较丰富还没理解透,应该至少能代表死亡)。全片隐含的主题或许可以解释为“和解”,但这是一种畸形而失败的和解:畸形表现在祖父移情于牛并且不断重演自己的愧疚,失败是其后代仍然继承了祖父的性格,走上了祖父一样的懦弱道路。是最近看过的最棒的一部电影了。
讲佛朗哥独裁之前的西影看得很少,这部氛围不压抑,镜头也有特色,难得的好电影
带有魔幻现实色彩的西班牙巴斯克乡村家族史,开始于1875年第三次卡洛斯战争,结束于1936年西班牙内战,横跨六十年三代人两个家族的故事,每一代的成年男子总由相同演员扮演。很难拿电影类型来定义描述,最接近的感觉可能是《百年孤独》。每一代人都在逃离战争,第一代在战场装死逃到此地,第二代面临1915年一战全欧洲都打仗逃往美国,第三代是在美国的后代回到故乡又遭遇内战。伐木的斧头、稻草人的镰刀、埋死尸的树洞、摄影机的镜头,种种神秘元素围绕血脉传承变化,而当地不断繁衍的奶牛始终见证着一切。
马尔克斯、寺山修司式的魔幻现实主义,看影片中的树洞、摄影机中的幻觉、对牛的崇拜、神秘的异次元声音、不同代际的命运轮回,甚至是幽深到没有道路的森林,男人们的伐木工作,都让我想起自己在鄂西的童年。
密谭处女作,电影由四个独立的部分构成,以曼纽一家祖孙三代的故事,展示西班牙从1875年到1936年这六十年的时间里两次内战期间的轮回变换。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画面寓意丰富,牛在西班牙是一种象征物,以牛眸、相机等作为流动时间与密闭空间的传送通道,砍向木头的斧子,对焦在战争的镜头,所有懦弱者都成为了历史的参与者。
没有百年孤独,但其战争烽火、家族恩怨和儿女情长在各种神秘象征物的裹挟中,也足以构成“六十年孤独”,相当厚重的一部处女作。
冲着魔幻现实主义来的,实则不然,这只是一部超现实主义的西班牙家庭罗曼史,用奶牛见证了祖孙三代的情爱纠葛。自然界昆虫们的食物链镜头颇有几分今村昌平的味道,故事时间跨度太大,欠缺连贯性,加上神秘感十足的镜头,常常让人感觉不知所云,解读起来倒是颇值得人回味。★★★
密潭成名作,多重寓意。所谓魔幻现实主义永远都在和时间游戏,在和土地纠缠。前半段好过后半段,西班牙电影浓烈的血性。
两个家族100年的恩仇,100年南美洲孤独的历史。
一部魔幻现实主义的电影,叙述线竟然可以做到如此的行云流水,简单易懂,真的是很不简单啊,而且时间跨度那么长,三代的恩怨,表现的没有一丝拧巴,节奏还不拖拉,真的是超级的棒,关键这部电影还是密谭的处女作,开场既巅峰啊。
这叙事,还有什么可以说……
密谭的魔幻现实主义处女作。影片以战争开始,又以战争结尾,可以说是在铺排上做足了功夫。片中被切分成了四个时间段进行讲述,跨度虽然达半个多世纪,但节奏上并不拖沓,故事中的人物始终处在风口浪尖上。借以西班牙的图腾牛来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其象征性颇具传奇意义。牛本身也隐喻了一代又一代的西班
(目前3.5) 屎一樣的翻譯!害我只看明白個大概 但已經覺得不錯了~ 等到有好翻譯了 再看一遍 分數應該會有上升空間…
彻底幻灭.......果然是童星小时候不能长太好看......长大后的Ana瘪瘪的嘴巴就远没有小时候可爱了>_<
太美鸟~~就是那个万恶的中文字幕没一句是人话。。天啊,完全是看英文字幕看完的。。囧
乍一刹那还是想起了爱情是狗娘,尽管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