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伪装大师(上)

喜剧片大陆2017

主演:陈启杰高雨儿张炜迅夏星张惠程杨静闫锐

导演:刘亚当

剧照

伪装大师(上) 剧照 NO.1 伪装大师(上) 剧照 NO.2 伪装大师(上) 剧照 NO.3 伪装大师(上) 剧照 NO.4 伪装大师(上) 剧照 NO.5 伪装大师(上) 剧照 NO.6 伪装大师(上) 剧照 NO.13 伪装大师(上) 剧照 NO.14 伪装大师(上) 剧照 NO.15 伪装大师(上) 剧照 NO.16 伪装大师(上) 剧照 NO.17 伪装大师(上) 剧照 NO.18 伪装大师(上) 剧照 NO.19 伪装大师(上)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7:08

详细剧情

  关键一晚终于来临,黄渤扮演的黄总,邀请收藏爱好者来自己家参观,蔺先生如今也是其中一员,带着王森来了。蔺先生发现黄渤家里有三幅《维多女人》仿品,都是有一定年头的值钱货,但蔺先生从特定角度,发现了其中一幅画的标记,这是王森之前交他辨别真假的方法,王森也证明的确是真品。蔺先生发现这是真品后非常激动,要趁别人都没发现之前买下这幅画。黄渤看蔺先生这么感兴趣,开玩笑般开出天价,蔺先生立刻答应,并且要求当场成交。
  成功了!派对上,黄渤把钱撒向空中,大家激动分钱,王森却不在。
  王森突然接到电话,得知夏天竟然被陶硕绑架,陶硕威胁王森交回画,否则杀了夏天。王森一生中从未如此紧张失措过,他和黄渤立刻回去找蔺先生,没想到蔺先生像是变了一个人,精明地可怕,要王森拿出三倍的价买回《维多女人》,黄渤提醒王森夏天还有一个小时就要被杀,王森下定决心,用自己收藏的一屋子艺术品来换这幅画。
  时间紧迫,王森让黄渤去家中拿艺术品,而自己先拿画去救夏天。王森回到绑架现场却一无所有,黄渤也联系不上了,只有他手上那幅画,这时他才发现,手上那幅画,上面有自己的签名,这是最初自己伪造的那副假画。
  王森疯了一般,他回到家,空空荡荡,所有值钱的东西都被卷走 ……

长篇影评

1 ) 迟到了

想去和平看10元场的《东邪西毒》,到了才发现已经换成了《寻找狗托帮》。怀疑是自己记错,又去大光明碰运气,10元场的依旧是《狗托帮》。狗卵……刚好周三晚上有《红河》演员见面会,就买了一张,还是10元。

然后赶往人民广场附近的第三家影院(世纪大上海),想看10点55分的片子,因为也是10元。到了才发现10元场的电影只有十点的《伯纳德行动》,看表已经十点。付钱,挑位子,得知1号厅在8楼。坐电梯,然后一路往前冲,还是迟到了。影院很暗,只看得见排数,便坐在靠走廊的位子。陆陆续续有迟到的影迷进来……

又是一部二战的片子,看的时候想起了卡夫卡•陆先生。因为前几天上豆瓣,得知他在生前写得最后一篇影评就是关于《伪钞制造者》的。知道陆先生,是在他走后。从他的影评跟其他人的留言中,得知他是一个大牛的人。记得知道他离世的那晚,我的心情真是“五味杂陈”。一个人说没有,就没有了……

我突然想到自己OVER之后,会是怎么个样子?我真的想留下些东西,证明我曾来到过这个世界……也许豆瓣上的文字,会是是惟一能够留下的东西。

9.4.6下写于外公家

2 ) 我能想到的彻底自甘堕落的方法。

说来很囧- -

一年半后和JOJO再在一起看的电影,居然是反纳粹题材的。。。

其实我还是想念华纳的,无奈是在德基楼上的影城。

挺好看的电影,不知道为什么会觉得好看,也许是身边坐了人的缘故。

自己一个人也出去看过电影,无论是文艺片还是喜剧片,却总是从心底里迸发出某种悲伤的小失落,孤独的小感觉。

事实上,承认虽然我和他已经不再相爱了,但是有个朋友陪着看电影也是件趣事。

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不一定非要用一辈子的厮守来获得。

人与人之间的默契,不一定非要用爱情来证明。

我想是这样的。

不是爱情片,却有咖啡和午后红茶的味道。

夜晚的城市,我们走过了多少条街,与多少旧时的回忆擦肩而过。

我们有过去,有现在,却没有未来,这种绝望仿佛与生俱来。

纵然再多的拥抱和深吻,我却终是没能舔到他切开的牙龈。同样的,无论压过多长的马路,他也没能把我推倒在酒店的床上。

我能想到的彻底自甘堕落的方法。点只烟?酩酊大醉后和旧情人ONS?还是夜半飙车上山等日出?买一大瓶广西特产的辣椒拌着豆腐吃?

虽然很不良家,但是或许能让我起死回生。

不管怎样的心情,他用8个钟头救了我的命,还是想说谢谢。

好也罢,坏也罢,让我的生命里重新又出现了一种东西,叫情绪。

3 ) 赤裸裸但真实的人性

似乎德国人的电影必须和二战题材联系起来才得以跻身优秀电影的行列,这并不是说德国人不擅长于其他领域,只是说,德国人的谦逊的认罪的姿态下做出来的东西,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感动。

影片以倒叙手法描写了伪钞制造者Salomon在纳粹集中营的经历,这个关于苟且偷生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光辉的同时也是赤裸裸的人性。

影片的架构有点像《肖申克的救赎》。同样是无罪莫名的跌入牢狱,同样是因为自己的一技之长免于劳役之苦侥幸存活,同样是最后离开了牢狱获得新生。但是,这却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影片,《肖申克》里更多的是个人英雄主义的灿烂光环,一个典型大美国人的做派。然而《伪钞制造者》则没有一个灿烂光辉的主角,主角不像安迪那样潇洒,他总是战战兢兢,时时刻刻担惊受怕,他没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他只是为了生存,只是为了苟且偷生。他真真正正的是个小人物。只是在那个高压的时代,小人物身上才有那样的人性的光辉。

当他第一次进入集中营时,他有着和别人一样的恐惧。当有人在他的背后被军官开枪打死时,他的反应是更加努力的劳动以免被杀。但是,他依然说出了“在这里我除了尊严什么都没有”这样的话。他依然坚强,他依然不丢弃他的尊严。他尝试用他唯一的技能——绘画——来获得生存的机会,幸运的是他成功了。

影片对于监狱的描写是大大不同于《肖申克》的。在《肖申克》里,监狱似乎是温情的,总是充满阳光,尽管有例行公事一般的严厉训斥和拳打脚踢,但是却有人到了刑满的那天却不能接受牢狱之外的生活了。但《伪钞制造者》里的监狱是残酷的冰冷的,在这里不是训斥和毒打那么简单了,在这里随时都可能有人被杀,而且死了就死了不会有人理会。这里没有什么图书馆没有放风时间,这里只有高压和无尽的恐惧。于是,当Salomon和其他同伴来到专门为他们提供的新的集中营时,那些软床新床单似乎对于他们有着无穷的诱惑力,甚至当他们被送去洗澡时,有人还以为他们已经进入了煤气室了。人人都知道他们不过是军方的一个工具,他们的任务就是制造假钞,战争结束后他们的命运就是被消灭,但尽管如此,人们依然很满足于生活,“不管怎样,能在软床上多睡一天是一天”,这是他们的信条。

导演的镜头丝毫不回避血腥,被毒打的伤痕累累的身体,血肉模糊的脸都被镜头真实的记录下来了,没有任何粉饰处理和加工,导演运用大量长镜头和携带式摄影机力求真实的还原历史的真相,使影片多了几分纪录片的味道。

人性到底是怎样的?什么是真实的人性?这是导演意图做出回答的问题。真实的人性并非是伟大的人性。人性本身或许并不伟大甚至丑陋,但是足够真实。集中营里的一个年轻人希望从中破坏假钞的制造从而达到阻挠纳粹计划的目的,但是这一举动的后果是需要牺牲这些做假钞的人,因为一旦假钞不能按时交出来,他们的下场将显而易见。没错,这很伟大,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革命牺牲精神。但是,到底是别人活自己死还是自己先活下来别人再说,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Salomon做出了选择,他选择了后者,他不能让这些同伴送死,或者说他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爱国行为的殉葬品。我相信这是忠于人性的选择,牺牲不能说不是人性的一部分,但那起码不是最真实最底层的人性,人性始终是建立在生存的基础上的。导演很赤裸裸的揭示了这一点,他抛弃了英雄,我们不要做英雄,我们要活着。这就是导演的回答。这就是真实的人性。

于是,Salomon做出了补救的措施并且获得了成功,他既保住了大家的性命同时也没有做叛徒供出别人的行动。虽然不够高尚,却足够实际。

最后,战争结束了,这群犹太人被解放了出来,而解放他们的是集中营里幸存的其他人。他们伤痕累累,他们不成人形,他们甚至连同伴也分不出来,他们举着枪已经杀红了眼。解放集中营的人们看到了留声机,在音乐里他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满足。可是集中营里的其他地方,遍地是尸体,人的脸上什么表情都没有就像活着的一具行尸走肉。这就是战争,赤裸的血腥和赤裸的残酷。

德国人总是正视历史,他们是带着诚实和批判的眼光来回顾战争的岁月,他们不回避他们犯下的罪行,这是一种姿态,一种诚心的取得谅解的姿态。这样的一部多少有点黑暗晦涩的电影,在看完之后不会感到沉重,相反充满了温暖和感动。导演展示了真实的战争和真实的人性,而最打动人的东西恰恰就是最真实的东西。

文章引用自:

4 ) 黑暗中的人性与尊严

德语电影连续两年都在好莱坞大放异彩。如果大家对《窃听风暴》还记忆犹新的话,那么这部作为08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伪钞制造者》也同样是难得的佳作。两部影片都反思了在极权和暴力下的人性和尊严。个人觉得,相比较“Die Fälscher“出奇的冷峻与深刻,“Das Leben der Anderen“对于意识形态的描写却过于明显与做作,反而使得影片充满了宣言式的说教。

说到“Die Fälscher“的导演,Stefan Ruzowitzky出生于杜塞尔多夫,早年随父母移居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戏剧学毕业后,他开始了导演生涯。在职业生涯的初期,他更关注的是音乐剧和舞台剧。在1996年拍摄了第一部剧情片“Tempo“之后,他开始在德语电影界崭露头角。这部“Die Fälscher“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现阶段的巅峰之作。主演Karl Markovics是奥地利非著名演员。虽然没有接受过正统的学院教育,但多年的舞台生涯使得他的表演充满了生活的历练。在“Die Fälscher“中,他的表演入木三分,将人物的内心活动用表情和肢体语言很好地表现了出来。他也在2008年获得了艾美奖最佳外国电视电影男主角的提名。

影片的一开始,一个神色憔悴的男人在蒙特卡罗的一家豪华酒店中租了一个套间。随后这个男人出现在酒店的赌场中,牌桌前影片进入了主题闪回的情节。这个男人叫Salomon Sorowitsch,犹太人,是当时纳粹德国最为著名的伪钞制造专家。他凭借自己高超的伪造技术,活得甚是滋润。但好景不长,没多久他就被纳粹德国警备队的Friedrich Herzog逮捕,旋即被遣送到Mauthausen集中营。没多久,他又被转送到Sachenhausen。这时,当年的Friedrich Herzog已是这个集中营的少校,负责SS的伯纳德行动(“Aktion Bernhard“)。术业有专攻的Sal自然成为了这个行动的小组负责人。Sal进入这个部门以后,目的也极为明确——活着,但是随着周遭如地狱般惨景的不断涌现,Sal也慢慢得发生了变化。

从画面语言来讲,影片直白的叙述和灵活的手提摄影的运用,使得这种直观美学营造出了极强的现场感,直接将观者带入了影片,并且获得了感同身受的体验。“Die Fälscher“不像其他有关纳粹屠杀的影片,单单用血腥和暴力去控诉血腥和暴力。前文提过,导演用冷峻的视角展示了当时的情境。但这种冷峻是相当有力度的。比如从“伯纳德园区”的木板后处决犹太人。没有直观的画面,只有枪声、目击者的恐惧和观众的惊愕和唏嘘。这种间接的刻画,比直接地、血淋淋地特写描写,更有深度,更能引起观者的共鸣。

伯纳德行动是党卫军当时旨在破坏盟国经济系统的,大规模金融品和货币伪造行动。影片中Burger这个人物是确实存在的(其实就是电影原著的作者)。正是由于当时,他用随时可能牺牲的生命作为代价,展开了不合作运动,使得纳粹德国这个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伪造计划,最终归于失败。

当然,伯纳德行动不过是编剧的一个“道具”而已。影片讨论的主题却和这个行动本身无关。在暴力中,在极权下,在黑暗里,作为人,我们是否真的能保有我们原有的人性和尊严,这才是电影带给我们最大的思索。当那个犹太银行家嗫嚅的对德国军官说:我一生都是正直的公民,我为现在所做的非法勾当而羞愧,纳粹军官随后不肖的大笑。这个场景充满了意味。

恶与善看似对立,其实只是一步之遥。在被压抑的人性里,一切的善良和美好都会毫无例外的变成邪恶与丑陋。在被德国军官用尿侮辱之后,Sal愤怒了,为了尊严。但是,尊严回到强权与黑暗下,又变得那么得微不足道。当Sal用枪指着Herzog的时候,影片用一种极具反讽的意味再次阐述了尊严的定义。一个昔日不可一世的纳粹军官,在生与死的重压下,这个曾经的施压者尿流满地。为了活着,人从来就没有尊严。

HuGo
  1.14.10
  Clausthal

5 ) 种族,还是个人?

之前看《夺取》的时候知道印假钞要用五年龄的黄瑞香,要把真钞上面的人物像用极细的针完全一针一针点出来,包括眼睛里的每一根线。印刷的时候还要加入部分真钞,要控制色彩浓淡,要表现出真钞那种沙沙的手感……

伯纳德行动虽然同样是讲制造假钞,却全然不同《夺取》。一个讲小人物如何对抗黑社会,嗯,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有友谊,有爱;另一个呢,讲通缉要犯如何在高压下苟活甚至有点左躲右闪,有爱,有情义。

萨利,犹太人,高颧骨,小身材,眼睛甚是阴翳。可惜看的是中文配音,配音的音色实在和萨利的形象不太搭,我每每看着萨利开口说话,耳边的声音实在是太过于open了。

那个德国将军叫什么名字来着?还算是一个有仁义的人。让人恨不起来,萨利也恨不起来,最后还是放他走了。

(不想写了。刚看完的时候还蛮多话想说的,一周多过去了,想说的话都在日复一日的上下班,一口一口芒果中流散殆尽。可是我还是没有点题啊,《种族,还是个人?》那么我使劲想一想,跳出这个括号去)

民族感还是个人?不管是民族还是个人,先活下去比较重要。

活着,总还有机会。

6 ) 我要说的是——战争!

脑子有点蒙~
对于战争题材的电影我向来是来者不拒,特别是描写二战时期的。倒不是因为这场战争是距今离人类最近的,确实它也只是刚刚过去了60年而已。而是这场战争的破坏力和影响力让我格外恸心~
600万和150万是个什么概念?任何一个稍微对二战历史有点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了吧——600万是在二战中被杀戮的欧洲犹太人的人数;150万是其中的犹太儿童的人数;
这样的数据让你震撼了吗~

参与二战的几个大国都曾拍摄出反映二战时期的犹太人集中营题材的电影,比如美国的《辛德勒的名单》,意大利的《美丽人生》,英国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法德的《钢琴师》,还有就是这一部德奥的《伪钞制造者》。
很难讲哪个电影更强些,在那场臭名昭著的战争面前,有良知的人们面对的情感纠结都是一样的。
今天我不跟你分析为什么犹太民族是一个命运多舛的民族?我也不跟你讨论为什么纳粹偏偏会选择犹太人进行种族清洗?就象本片的奥地利导演斯戴芬·卢佐维茨基说过的那样:“我的电影不是一堂历史课......”
那么,我的文章也不是一篇历史论文。
战争的起因往往不值一提,可过程却触目惊心,它通过不断地摧残人类的道德底线和精神根基来抵毁一切!人类靠什么支撑到今天的,除了面包和水,还有来自我们内心的信仰,那是永恒不变的东西~
可是,战争却轻而易举的将这些破坏了,还不让你反抗,这就太不要脸了!

没人要你负责!没人要我们负责!可我就是想看看当年的纳粹们如今看这些个电影时的表情,那应该都是一群八、九十岁的老人了吧——

7 ) 我们和他们一样?

前些天看了一个报道,是在《北京晚报》上,标题《媒体称日军曾伪造中国纸币总额达45亿元》,报道中说,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陆军曾在二战中伪造了中国纸币高达45亿元,其中一部分用于在中国采购物资和支付士兵薪水,而大部分约30亿元假钞流入了中国各地。
这则报道中的事情如果属实,简直就是《伪钞制作者》的中日战争版。看来这种伪造他国货币,以扰乱敌国经济在二战协约国中是一种很流行的做法,不知道是不是它们之间有没有互相启发?我也很想知道同盟国是否也曾“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而这种军事战加经济战的方式又有多悠久的历史呢?苦于一时手头没有资料,只有等以后慢慢考证了。
本片让我感觉很难评论,因为我在看影片时,从始至终都在摇摆不定,我有时赞同男主角萨利的“适者生存”理论,有时又赞许坚决的抵抗者博格的道义立场。在那场将一切秩序、道德、人性击得粉碎的世界大战的背景下,电影中的人们在荧幕里挣扎求生,我在荧幕外纠结迷茫。导演似乎有意地将电影的视线至于黑白不明的灰色地带,淡化了正义邪恶的绝对刻画,所有的人都有自己可以依赖的立场,而所有的人似乎也都有不堪一击的软肋。影片就在一种晦暗不明的氛围中,讲述了一个让人说不清楚的故事。
男主角萨利的“适者生存”论,其实是始终让我觉得有些别扭的,就像那个被争论来争论去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后者是不辨是非地强力掠夺扩张,前者是不明就里的一味妥协。其实真正让我困惑的是,究竟是因为世界在变得越来越坏,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残酷,而我们不得不妥协“适应”、适者生存;还是正因为我们总是在妥协“适应”、“适者生存”,才纵容了这个世界、这个社会一天天地残酷起来。孰为因孰是果,我搞不清楚,如同陷入一种死循环。
前些天,看到有学生自杀的报道,众人多数都在评论说,现在的年轻人心理脆弱,抗压能力差、抗挫能力差,无法面对残酷的社会。也许他们说的都对,为了考好学校,在文理史哲,琴棋书画,英语考级,奥数竞赛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真的没有时间去锻炼一下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如果重点中学、大学们能在招生时,推出一个抗压测试五的,也许这一问题就真能表面解决了。这个问题太难讲,不说了。我说那么多,其实只是想问问,所有的人都在说这个社会很残酷,我们应该坚强,可是究竟是谁让这个社会变得很残酷的呢?人类已经自鸣得意、自以为是、自认是高级智慧生物那么多个世纪了,难道这个问题就没人想过,没人试着回答过吗?
在那个遥远的茹毛饮血、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世代,人类努力锻炼身体、拉帮结伙、吃饱穿暖,是为了不让自己被野兽或别的人吃掉,而去吃掉野兽或别的人;而如今,我们早就自认为已经摆脱了那个蒙昧时代,为进入了文明时代而沾沾自喜,可在这个文明时代,我们却要努力地磨炼自己的心和精神,是为了不让这个文明时代或别的人把自己逼疯。
话说得太远,拐不回来了。残酷环境的改造力实在太巨大了,就像电影中残酷的集中营,而被改变了的就是那些制造假币的犹太人,他们在残酷的奴役、死亡的威胁和利诱的压力下选择了妥协,选择了“适应”环境,偶有反抗,立马被视为异类、破坏者,接着就是打压,甚至试图帮着“环境”清除异类。就像是我们去指责那个自杀的学生软弱,而不去质疑这世界给了他多大的压力。
是不是社会在变得极端残酷时(就像二战时),我们才想起来去质疑、去抗争、去反省?而社会在我们还可以忍受时,我们便选择妥协呢?
导演暧昧不明、立场不清地拍完了电影,将所有的问题抛给观看电影的人们。

8 ) 对峙

忧伤的音乐,镜头转到被海水打湿的报纸上,音乐开始轻快,镜头又转向海边无所事事的士兵.索洛维奇进入镜头,说实话一看他的长像就觉得有些不仗义.而且这种感觉一直延续了很久.
这部影片开始真正的吸引我是从五个犯人去制造伪钞开始,因为那时才开始看懂大致剧情.影片的主要冲突就是在苟延残喘保全自己的性命还是冲动的牺牲自己去为战争做些"实际的事",当然体现在索洛维奇和博格的身上;再有当然是深明大义的永久性主题犹太人和法西斯的矛盾,确切地说是法西斯的恶性引得犹太人的反抗,这反抗就体现在两个英雄的"对峙"中.医生说:我们活着就是胜利.这句话太残酷,也太现实.脆弱的人无法面对(五个人中不会伪造的那个),坚强的人会努力改变境况活下去(显然是主角们).
博格较索洛维奇来说英俊的多,他们的长像和他们的性格也很符合。他在乎其他的犹太人,在乎大局。不愿意自己睡着柔软带香味的雪白床单,一星期洗一个澡而整天听着他们这个小世界外连连的枪响。他要做点什么,不能拿着修整刀去反抗,只能用他适合的手段阻止。这个方法有些自私,他牺牲同伴的性命来为战争做贡献,可是他有没有考虑到他们中的每一个人从战争中走过来都经历了艰难万险。我真不知道他是无私还是自私。还有只有他认识到伪造背后的真实状况。
索洛维奇总是端着肩,毕恭毕敬的样子,有些胆小。但是这能说明他不勇敢么,为了活着他必须这样做。第一次听到枪响时的一抖和随后奋力的敲打,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惧怕死亡的人,当然我们都害怕死亡.他聪明,懂得用自己的本领换取想要的东西.而且他始终尽心尽力的保护身边的每一个同伴。而且努力找平衡,用美元换药,和博格说已经拖了几个月你也该满足了。当他目睹小兄弟被杀死后,听那坏蛋说话,我还以为他会冲上去杀了他,可是他没有。我觉得他太理智了,如果那样做对他来说不会有任何帮助,而且也毕竟是死路。我喜欢他让小兄弟吃饭时说的说 辞,太可爱了。
最后集中营的另一个世界的犹太人闯进来的时候,我也确实的震惊了。的确是两个世界。

短评

不一样的视角看二战

7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剧情紧凑,但感觉收的太紧。虽纳粹电影甚多,但这部算是比较小众而与其他大片大不一样,从不同的的角度展现犹太人对纳粹的理性抗争。在生存面前,并没有什么正确和错误,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选择的理由。但作为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有些过誉。★★★★

12分钟前
  • Q。
  • 推荐

优待的集中营伪钞工厂

16分钟前
  • boks
  • 力荐

缺乏必要的历史厚重感,也没有感染力。格局狭小,叙事温吞,情节俗套,人物单薄,一切都处理的很平庸。PS:纳粹政府造假币扰乱敌国金融秩序打击敌国经济这么重大的事件,却拍的像是一个德国下级军官带着几个集中营犯人搞的恶作剧,对严重后果也丝毫未做展现,这就使得一切挣扎全部落空,显得苍白无力。

21分钟前
  • 易老邪
  • 还行

高潮不太明显

23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钞票背后的二战

28分钟前
  • 推荐

震撼人心

30分钟前
  • 蓝人
  • 力荐

以犹太人为主题的二战片无疑会引起一阵喧哗,但是此片掀起的“波浪”却很小。 《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师》、《美丽人生》都是同类题材,相较之下,《伪》的影响力明显较弱。 (一)角度:从一群为纳粹制作伪钞的犹太人开始讲述,(角度很奇特)从麻木地操作到有意识地怠工,是觉醒的过程;(曾在《钢》的影评中对觉醒提出过疑问,这部影片的觉醒较之《钢》则更自然且人性化。) (二)色调,乏善可陈; (三)故事张力,整个影片收得太紧,不够“放”,太克制,反而不能触动人。比如在《美》中,整个影片的前半部

31分钟前
  • 苏更生
  • 推荐

最佳外语片

33分钟前
  • 卡卡洛特
  • 力荐

德国片有绝对不可忽视的分量

37分钟前
  • |
  • 力荐

不错的反思电影

42分钟前
  • 大刚
  • 力荐

The.Counterfeiter.2007.DVDRip.XviD-MOC

45分钟前
  • 金英俊
  • 还行

我会像那个共产党一样…

46分钟前
  • zitsunari
  • 推荐

为何萨特提过此小说?

47分钟前
  • JKL
  • 还行

个人原则与集体的冲突、荣誉与背叛、小天地与大世界的矛盾,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与信念。求活无罪。影片的主题太泛,不感人,犹如那灰色调的镜头一样,冷峻到底!

52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竟然忘记打分了~这么牛逼的片子

55分钟前
  • yolanta
  • 力荐

和生命相比钱又算得了什么呢~

60分钟前
  • 黑樱桃摩卡
  • 还行

我只能说这部电影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政治因素占了最大的成分...影片素质只能说一般...

1小时前
  • 某茶君
  • 还行

战争与生存。

1小时前
  • Bengo
  • 推荐

反复看着Salomon抱着死去的同伴,向一位目光寒冷漠然的人说“哪里 ..... .我该在哪......? 他死了”

1小时前
  • 小屋乌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