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迷恋老电影的真实,从头到尾都看得津津有味。除了画质和配乐充满年代感,整个故事如今看丝毫不落俗套。
寅次郎某种程度是个可怜人,父母双亡,世上唯一的至亲是妹妹樱花。他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与家人重逢。
他真实得毫不掩饰,就地撒尿,出口成脏。在妹妹的相亲席上出洋相,讲着不合时宜的笑话,毁了一桩好亲事。
他重情重义,把在外结识的兄弟阿登带回家。可家人并不给好脸色,他因此感到难过,一觉醒来,他选择离开,嘱托妹妹照顾好阿登。
临行的那句话道出了我的心声:“你们不会明白,身为浪子的辛酸”。妹妹心里不舍,但渐渐学会了体谅:“也许他就是不能过安稳日子,他自己也明白”。
妹妹出嫁的时候,他跪在地上哭得涕泪满脸。我想这就是亦兄亦父的复杂感情吧,既为妹妹找到好归宿感到开心,又舍不得她离开身边。他珍惜重逢的时光,又怕妹妹不在身边再次变得孤独。
和冬子在一起的时候他是快乐的,他们一起长大,再见面依旧亲切。他们出游的那个晚上,道了晚安后分别,中年的寅次郎兴高采烈地哼着歌,在夜晚的街道上旁若无人地蹦跳,像是情窦初开的少年。
可现实还是给了他当头一棒,冬子有了未婚夫。他失魂落魄地往家里走,到家后一言不发,皱着眉默默喝酒。被家人发现藏在衣柜里,难为情的他还要佯装坚强,那模样实在滑稽。
他再次决定离家。妹妹心疼他,他只是摆摆手说:“没事没事”。对他来说漂泊已经成了常态。阿登是真的敬重这位大哥,他想追随他,就像他们之前那样吆喝着卖书,他想成为大哥那样的人。
他有他的不幸,却活得自由自在,积极乐观。他的故事里有离别的感伤,也有相逢的喜悦,有孤身一人的寂寞,这才是真实的人生呀。
有人情味,有烟火气。这是我看完这部电影的第一反应。
这是一部拍了50部的神奇喜剧,每个角色都非常真实,就像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一样. “我生长在东京的葛饰柴又,是帝释天的水把我养大,姓车,名寅次郎,人们都叫我疯疯癫癫的阿寅…”故事总是从寅次郎的自我介绍开始,再到他又一次失恋出走结束。
寅次郎就像一只鸟,从不轻易回家,哪怕他的亲人有多担心他,他下一秒还是会睁着小眼睛浪迹天涯。
我虽然没看过全50部,不过听说每一部寅次郎都会爱上一个不同的女子,他对爱情的执着还真是到了一种痴狂的地步,不过每次都是以失恋告终就是了。
我总感觉他挺像卡比利亚,虽然他有关心他的家人,也没有卡比利亚那么惨,但是他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是一样的,生活永远不能把他们击垮,他们总是在被伤害过后与自我和解,继续踏上一段追求爱的新旅程。(可能唯一不同的就是,寅次郎只爱美女,卡比利亚是谁对她好她就爱谁。)
影片里那些各种各样的日本景色也让我很惊艳,日本传统的美食,穿着,建筑或者是民间习俗和庙会庆典。都被这些影片很好的保存了下来,越看到后面,也越能看到日本的变化。这些民俗民风还并不像现在那种为了怀旧故意建出来的民俗村,电影里的每一秒,都是那个时代的人最真实的样子,最真实的风土人情。
因为只看了一部,这里就不多评价了,等我看完这50部再来吧。
说啥好呢,这是一部特别特别好看的家庭电影,其实也是一部特别的公路电影。虽然全程男主就没有在公路上行走,搭车的镜头,但在镜头外,你也会想象寅次郎总是出走,都去了哪儿,是不是真去了旅行,还是只是为了逃避,到处去流浪。作为一个著名的浪子,寅次郎总是把事情搞砸,但阴差阳错,又会因为他的善良,热情把坏事变好事,最后弄出一个圆满的结局。虽然寅次郎自己总赶不上什么好事,喜欢的人却跟别人好了,但这不就是人生吗。而且寅次郎从没气馁,总是对生活抱有希望。虽然他没钱没车没房,但他活得很快乐。作为系列的第一部,寅次郎从这里出发,他很年轻,妹妹更年轻,但却结了婚生了娃,渥美清的演技真是好,生动自然,有笑有泪,十分了得。
今天,我帶父母造訪寅さん的纪念馆。 解说着寅さん电影里的故事,也感觉, 像是在对父母提报自己所崇拜的故事。 说着说着,感觉自己像寅さん一样地, 对父母有种难以回报养育之恩的心情。 寅さん一生遇過,喜歡過許多女人, 而從沒想过去佔過任何女人便宜。 一年有360天不在故鄉, 但時時惦念著家人朋友。 任性,自嘲,易怒,愛人勝過愛自己。 是寅さん令人气与泪,却迷人的性格。 "男はつらいよ"是一部經典, 寅さん令人哭笑不得的演技, 令我自己省思我十年的流浪。 我的出差,我的家人, 我的朋友,我的工作, 漸漸明白,我不重要, 我以外的世界才是我關心的。 看電影,反刍人生。 50部寅さん的电影看完太难, 可以看第一部,第四部当作体验。 布魯斯 楊
这两天,“东方电影”频道每天都要放一部日本故事片《男人难当·寅次郎的故事》,弄得我天天追看,这套马拉松片子曾申报过吉尼斯世界记录,下周可能还要继续放下去,唉,真让人欲罢不能。 山田洋次导演的这套电影,从1969年8月开始,至1995年12月为止,一共演绎了48部,通常都在盂兰盆节和元旦时每年上映两部,深受日本观众喜爱。我上大学时第一次看到这套电影中的一部,是在电影院里看的,也一下就喜欢上了。20多年里,电视里经常会播出这套电影,可能是都翻译过来了,我断断续续看了不少,不过还没看齐过。有了DVD后,我梦想过能淘到全套的“寅次郎”,但至今还未找到过。今天在网上查到竟有不少和我一样的寅次郎迷,还有个“《寅次郎的故事》社区” ,总访问量已有270多万人次,那些盗版商真是对市场太不敏感了。 “我生长在东京的葛饰柴又,是帝释天的水把我养大,姓车,名寅次郎,人们都叫我疯疯颠颠的阿寅。”第一次看,我就记住了这个开场白。48部片子,情节其实大同小异,每集里阿寅都要离家出走,又会突然回到柴又的鱼丸店,办一些温暖人心的好事,闹一些哭笑不得的笑话,和隔壁的厂长吵架,让妹妹落泪,每集里阿寅都会邂逅一位美女,但永远不会有结果,寺院的钟声总会在暮色中敲响,而柴又的老方丈见人会说:“上帝保佑你”。 人情味、生活气息、美丽的风景、乡愁、禅意……山田洋次真是个伟大的导演,渥美清和蓓赏千慧子也是我最喜欢的日本演员。阿寅是个平凡的小人物,但依稀又有点罗汉或菩萨的影子。山田洋次参禅不露痕迹,其实他也露了太多痕迹,但罗汉和菩萨缺点就是那么多,有什么办法。禅意的生活,在这个日本导演手中活灵活现,而我却从未在中国电影里看到过如此精彩的演绎。唉,今天的中国人,还有多少人知道“盂兰盆节”?上大学时喜欢的山田洋次的另一部影片,是高仓健和蓓赏千慧子主演的《远山的呼唤》,去年淘到DVD,给赵川看后把他镇住了。日本现在是拍不出这样大气的“现实主义”片子了。去年的东京电影节上,山田洋次携《黄昏清兵卫》受到最高礼遇。但《黄昏清兵卫》精致得有点无奈,就像它的名字,山田试图守卫的精神在21世纪显得落寞和不合时宜,已没有了上世纪80年代《远山的呼唤》、《寅次郎的故事》里那种鲜活和生机。电视机前,再次听见《寅次郎的故事》里那明媚的主题音乐,不禁让人平添惆怅。
扮演寅次郎的渥美清长得和我的一个姑父很像,腔调也很像。姑父姓顾,一生并无所成,但为人风趣幽默,从小我和妹妹就喜欢听他讲笑话。我爸和我妈当年是姑父介绍认识的,我妈死时,我敬的挽联是“落叶尽随溪雨去,只留秋色满空山”。其实这是我忘了从哪看来的一句古诗,妈名字叫“静秋”,临去之时,也正是下了一场暴雨。她第一次动癌症手术时,我读给她听这句诗,她就很喜欢。后来有一次我陪她在同济校园里晨练,妈突然对我说:“看着秋天树叶落下,我开始明白人的生命也像这树叶,到时就会落下,而春天又会长出新的嫩叶。” 不少人认为我用这句诗作挽联根本不对仗,但是姑父却非常欣赏,认为我有点佛性。后来他心肌梗塞住院时,我和妹妹去看他,见他在看佛经,他谦虚地说还不大懂,但认为“这是真有道理的”。第二次心肌梗塞发作时他没被救过来,据说他最后的遗言是对载他去医院抢救的出租车司机说:“你别管红绿灯了,我都快死了……” 黄梅天还没到,上海的天气虽已闷热,但还不算酷暑,在家拉上窗帘看电影,特别悠闲安静。电影让我欢笑,让我回忆,也让我领悟。 录一首唐末诗僧齐已的《寄顾蟾处士》,转赠我非常喜欢的寅次郎兄: 久闻为客过苍梧,休说携家归镜湖。山水颠狂应尽在,鬓毛凋落免贫无?和僧抢入云中峭,带鹤驱成涧底孤。春醉醒来有馀兴,因人乞与武陵图。
第一部就高开高走,奠定了本系列悲喜剧的基本格调,渥美清过于突出,倍赏千惠子都沦为陪衬,真是不简单呐
可以说是下料非常重的人物喜剧片了,又或者是丑角片,当然酸甜苦辣味道够劲,就像是泼水节一样,浑身的爽快,是充分调动感官的另一种电影,所以也证明可以一拍再拍的不停拍下去。渥美清令这个角色跃然纸上,注入了灵魂。电影虽无法面面俱到的呈现影片的优点,但也有不去遮掩的诚实,就像寅次郎一样,很真实的存在。
那个年代的东京下町风情,和现在的日本真不一样。想把系列48部看完是不是不能完成的任务?!
1. 小吃惊,1969年拍摄的。2. 动不动就离家出走可是这系列剧的一个必然情节?3. 真实不做作,本身就是艺术的重要力量和生命力来源。4.化妆有些粗糙,女演员的粉白过了自身肌肤,浮在表面。
2B青年欢乐多,又闹又傻,但好温暖啊!
Siff第三天,影城1厅,50周年4k修复版,8.4分。1,将电影拍成如生活般笑中带泪,如日月般星移斗转,这可能是电影所能到达的最高境界之一了。片头记录式的黑白影像仿佛模糊了生活与电影的边界2,阿博对小樱的告白(告别),是最让人感动的段落3,终于明白渥美清在日本男演员中具有如此崇高地位的原因了4,大家一起观赏大荧幕的欢笑(和泪水),是影院存在的真正意义
第一部故事类似于小津电影,都是以女性出嫁为主线,不过山田洋次更接地气,喜剧成分占主导,当然也和渥美清的出色表演分不开,除了庶民喜剧的标签外,本片最大的亮点是室内戏的调度上,有限的空间内利用多人做出很漂亮的结构,也能看出山田洋次的巧思了。
像看了3集东京版《老娘舅》 聒噪和浮夸的嬉笑怒骂之下 是超越时代的质朴人情味 大概就是庶民喜剧的魅力所在吧 / SIFF第8场
“较之小津对中产阶级题材的偏爱,山田洋次更多地把视线投向社会中的边缘和底层人群。”……可更多视线就代表立场转移吗?未必!一开场导演就通过寅次郎的两个“小动作”作性格定调:一把抄起就要进洞的高尔夫球、旁若无人擦身而过耳鬓厮磨的恋人。反映此公:乐观热情却又总爱误人好事!后续情节证明果然如此。先看妹妹的相亲。假如山田是要站在底层立场温讽中产嫌贫,他会让哥哥的餐桌礼仪比较得体,可得体未换来好感亲近,屡遭针对嫌弃于是婚事告吹。实际剧情刚好相反,让观众感到越界出格甚至无礼的反而是寅次郎(当然要以喜剧风格去平衡)!再看男主自己的爱情线。原以为与主持女儿冬子情投意合,谁曾想人家只把他当作徐志胜,且那未婚夫无论身份背景还是身材仪表都非常的都会白领俊男感。导演在暗示真正的问题并非阶层偏见而在于你自个的性格长相!
随着风四处漂泊,居无定所,旅行箱中装着的要卖的便宜货,就是下一餐的饭票。在错误的时间回家,说出错误的话,和家人邻居打打闹闹,让美丽的妹妹经常落泪,悔恨不已的再次离家出走。
盛开的樱花使我想起了故乡………开头音乐起来,加上阿寅的独白就能让人落泪。失恋时好难过,疯癫时很快乐,偶尔讨喜,经常犯错。人情冷暖漂泊不断,嘻闹风尘化作苦涩笑颜,却又担心青年的未来道远独孤。 “盛开的樱花使我想起了故乡”,这不正是那歌儿里唱的“我多想回到故乡,再回到她的身旁……”吗?望乡情最深,游子多泪痕。或许,正因共同生活在这平凡的世界,才有了这许多相似感触。
從頭看寅次郎,第一集未有往後的好看,但依然人情味濃郁真摯。從前就寫過山田洋次的《弟弟》是懷念渥美清,再看這第一集,婚宴的場面不又變奏地在《弟弟》重現了嗎?那種真與不矯飾,現在的導演真拍不來
日式小人物的生活,因为真实所以可爱。画面展开,一股乡土气息迎面扑来,难免唤起旧日一些回忆。系列第一部,渥美清饰演的这个阿寅还真是让人印象深刻。倍赏千惠子女神范十足!
最伟大系列电影的开始。传统日本家庭剧的模式下突然几个超级无厘头台词一闪而过。20年后再看到以前的相亲第一句话竟然是。你是不是还那么傻啊。重情重义的寅次郎长辈眼里冥顽不化的寅次郎一事无成吊儿郎当的寅次郎居然也是个会哭会失恋会替别人着想的寅次郎。笠智众志村桥以及年轻美丽的倍赏千恵子。
三俗喜剧,若不是三俗怎能如此受欢迎呢……山田洋次拍到《弟弟》真没什么长进。渥美清的肢体语言好丰富,好喜感。笠智众的酱油打得也好喜感。
40年后山田洋次还拍了部叫《弟弟》的电影 感觉是他换了种方式又诠释了一遍寅次郎的故事 只是这次仅仅用了一集 就讲完了他的一生
世界最长的系列电影,全长48部,1969年-1995年,松竹映画出品。记录了日本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变迁,饮食、衣着、建筑、宗教、民间习俗与庆典。“我生长在东京的葛饰柴又,是帝释天的水把我养大,姓车,名寅次郎,人们都叫我疯疯癫癫的阿寅” 四方脸、小眼睛的寅次郎,形象出众的让人过目难忘,渥美清不愧是日本人心目中的喜神。善良单纯、豪放直率、追求爱情,又穷困潦倒、一事无成、脾气暴躁。第一集,吾妹出嫁记。
山田洋次毕竟只是个一流导演,一年又一年的唠叨着那些下层人物生活中的琐事,偶尔感发一下都市人行走中的孤独
所以松竹是打算今年把前四十九部全4K修好吗
打落牙齿肚里吞的浪子寅次郎~渥美清演得好极了,这样的电影中国可能拍得比较少,人情味太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