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ues arise related to the gentrification of a small Cornish fishing village.
观影第二天正好读到木心写新小说流派的评论。新小说所用的两种方法在Enys Men里得到有趣的使用。
原文:
他们是有两把刷子:一是重复。重复意象(如 《窥视者》中,种种物体都是“8”字形,又如《橡 皮》中,主人公买橡皮,丢了,又买橡皮)。这种办法是很聪明的,结成一个煞有介事的大效果,我称它是“假伏笔”,比真伏笔还有效果。真伏笔要交代的, 他们不交代,硬来。以后我也要用,软来——我们都可以用用看,用得它精彩。
我要重复到每一次都让你欲仙欲死。
一是时空交叉,而且是封闭式的,事情发生在车 厢内,一个岛上,等等,逃也没处可逃。他们毕竟是法国人,精心策划,严密布置。
影片使用大量的重复。无论是女主的岛中日常的重复,还是特定意象的重复(那块巨石,以及数字七:七个女仆,七朵花,七个矿工,七个唱诗班小孩),都贴合新小说方法。这些伏笔并没有被“交代”。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似乎将这些重复作为主要描写对象,而非单纯的伏笔。因此这些重复随着剧情发展,也呈现递进式的节奏。
封闭式的时空交叉就体现得更加明显了。岛的历史不断干扰现在。除了视觉的侵袭,如各种曾经的人物忽然出现在当下时空,影片的声音设计也非常出彩。铁轨,榔头,歌声。
然而作为一部长片作品,它似乎把方法当作目的,做了一次并不新鲜的实验。毋论在这样一部几乎没有台词的“惊悚片”里唯一出现的几句台词竟然惹人嗤笑。
氛围感会想到《魔童谣》,内容呈现会想到《灯塔》,剪辑方式会想到7080年代的一系列电影(包括昨晚看的《Messiah of Evil》)。
3.5 影像上延续前作的手工复古,几乎剔除对白,完全依靠视听讲了一个《灯塔》+《柳条人》的心理惊悚故事。只是会疑惑时长的必要性,短片体量会不会更好?
难得一部奇怪的电影,拍摄剪辑声效都是导演一人完成,很作者电影了。
【2】“复古”(或者说低保真)正越来越成为当代电影缺乏创意的遮羞布。
声音系统的建构区分着“接收”(外)与“输出”(内),方法论的秘密是“重复”,无止境的对于相同元素的体验会在削弱表述能力的同时异化神经的敏感度并放大对既定事物的感受力,此种预设立场也为惊悚片时刻的出现创造了适配的语境,一种精神分析学电影的可能性,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偶然与想象”。关于信息量与影片体量是否匹配以及最终有无明确解答的疑问似乎是作者刻意追求的结果,只是后半段稍显沉不住气了些。(严重怀疑导演除了致敬阿克曼和柳条人外,还是伯格曼粉丝)
故弄玄虛,玩色彩的傻逼
是在干嘛?
3.5。充满着精湛的艺术掌控力、直觉和品味。(LFF2022,BFI NFT1)
average Bri'ish person doesn't drink tea for 3 days (能在amc看实验电影还是难得
蒙太奇氛围恐怖片,感兴趣可以看看。
16mm胶片,重复的日常,民俗与岛屿,心理惊悚,用《让娜·迪尔曼》的方式拍《灯塔》。观感是糟糕的。
21世纪进入第3个十年,肯罗素、罗伊格坟头草已经几米深,为什么英国导演还在拍这样的电影。
7/10
很美丽的无聊电影 拍的非常精致 故事非常平凡
偏爱这种粗粝影像质感,大量静物特写烘托一人一岛的孤寂感,随着日复一日的工作奇怪事件开始出现,音乐整的挺吓人,不过真的没啥意思,人体和植物结合的恐怖元素也见怪不怪。
5分左右。就是把叙事和故事混为一谈的电影,不明所以。给出一堆似是而非的空镜头,通过剪辑产生一种朦胧的蒙太奇感觉,但是很无趣,很无趣。
boring
8-9|把精神与心理和自然结合起来,做成心理惊悚,但“not quite horror”,很漂亮。我们全程在女主的脑袋里,所以纠结叙事完全是不必要的。摄影和directing都非常有质感。(对导演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深有感触(本届nyff个人最爱
比起恐怖,用怪诞来形容这部电影可能会更合适点。你说女主孤独吧,但是她又能听到这座岛在唱歌,你说她快乐吧,可真正能给她回应的只有海浪声与不断重复“Mayday”的无线电。总之这所有的一切都与过去有关,可能是触礁身亡的情人,也可能是少女时的疤痕,所以她总是梦到这一切,幻想着能从无线电听到情人的那句“Mayday”,幻想着能告诫年少时的自己不要站在屋顶上,幻想着如果能弥补这些错误,是不是这一切就不会在自己身上留下疤痕。可惜花生下来就是会枯萎,即使你把它摘下放在水里养,它也终将还是会枯萎,与其试着改变,倒不如先试着接受这一切。
胶片感很强烈,故事还是比较常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