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平衡

剧情片英国2016

主演:艾丽·肯德里克大卫·特洛夫顿杰克·霍尔顿乔·布莱克莫尔安吉拉科伦

导演:霍普·迪金森·利奇

剧照

平衡 剧照 NO.1 平衡 剧照 NO.2 平衡 剧照 NO.3 平衡 剧照 NO.4 平衡 剧照 NO.5 平衡 剧照 NO.6 平衡 剧照 NO.13 平衡 剧照 NO.14 平衡 剧照 NO.15 平衡 剧照 NO.16 平衡 剧照 NO.17 平衡 剧照 NO.18 平衡 剧照 NO.19 平衡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5:59

详细剧情

  科洛弗(艾丽·肯德里克 Ellie Kendrick 饰)在很早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自己在外打拼,留下弟弟查理兹和父亲奥伯利(大卫·特洛夫顿 David Troughton 饰)在故乡过着相依为命的生活。查理兹的死讯打破了科洛弗平静的生活,为了处理弟弟的后事,她不得不再度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并且见到了感情早已经十分疏远的父亲。
  家乡的一切都已经变得和科洛弗记忆里不一样了,父亲也是一样,苍老的他俨然已经像是一个陌生人了。科洛弗此行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调查查理兹自杀的真相,因为她怎么都不愿意相信,一向乐观开朗的弟弟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长篇影评

1 ) 玉树警方披露扎巴多杰死于自杀(摘自通稿)

  11月16日,玉树州公安局副局长、调查扎巴多杰之死的"11.8"专案组组长公保称,从刑侦技术勘察、法医鉴定和刑事调查等几方面的结果看,扎巴多杰系自杀身亡。   公保介绍,8日晚10时45分左右,玉树县110接到报警称,州物资公司一宿舍内有人中弹。110巡警赶到现常扎巴多杰被送到州人民医院抢救,于9日凌晨6时许不治身亡。   刑警现场勘察发现,屋内有两个弹着点,一个在墙上,一个在天花板上,屋内还发现两个77式手枪弹壳。由于墙上枪眼附近发现有烧焦的头发,警方认定正是这颗子弹从扎巴多杰的右耳上方射进头部,从左侧头部穿出后打在墙上。   扎巴多杰的邻居王某向警方讲述,当晚他与妻子途经扎书记家门口时,恍惚听见里面有藏语争吵声,回到家后,刚刚平息的争吵又开始了,随后听见开门声。他出门看见白玛带着孩子走出院门,从后面跟出来的扎巴多杰向天放了一枪。在王某的劝说下,扎书记转身进了屋,白玛仍和小儿子多杰扎西站在门外。王某刚回到家就听到隔壁传来两声枪响,白玛随后跑过来哭着说,扎书记出事了。警方经过数次现场测试,证明从扎巴多杰进家门后到王某听见枪响之间仅隔25秒,期间白玛和孩子尚在门外。   11月8日,扎巴多杰的亲属按藏族习俗,悄悄为他举行了"天葬"仪式。

注:我当然知道这是有问题的。所以我才把这个新闻给找出来。

2 ) 看不见的又能比看见的平衡一点吗?!

再一次看《平衡》.. 再一次的被震慑..
这部名为平衡的纪录片, 以反衬的手法尽显巨大的张力和力量.. 这种张力叫“挣扎”,力量叫做“痛苦”..

影片开头青藏高原一望无垠壮阔, 这里白天艳阳高照,傍晚天边云霞绚烂, 湛蓝如明镜的湖, 鸟儿栖息,远处藏羚羊奔跑.. 片子要记录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可可西里..
我去过青海, 那是个去过就会让人想念的地方。进入高原空气稀薄,阳光猛烈,有风沙人烟少。 驱车所路过沿途的美景踏下你心扉的印迹是让人惊呼的。而这让人禁不住惊呼的美正是源于那儿自然天地间的平衡。
然而就是为了这个平衡,索南达杰,扎巴多杰,“西部野牦牛队”,志愿者杨欣等他们做出的努力,付出的代价,以及这代价映射出的种种,都是那么的不平衡。 不平衡的让人心酸楚,喉头哽咽。让人愤愤让人恨恨,让人回味反思。


导演彭辉没有用一句解说词,很少的自然背景音乐,把三年记录的镜像浓缩在70分钟。结构故事及时间的把握功力很强。没有煽情没有渲染,令人信服给人以震撼。 这震撼来自与故事本身及人物的真实。
当你看着镜头里扎巴多杰那张坚毅的脸,铿锵有力的手势,毫不掩饰自然朴实的讲述.. 你能感受到他内心对于盗猎分子的恨,对于自己从事这环保事业势单力薄的狠,对于官场上黑暗险恶不合理制度的恨,以及对于这一切的无奈,还有要坚持抗争下去的决心。。



什么是平衡?
这里没有。
这里只有每年走私进印度的羚羊皮要割下6000多只羚羊的皮;治多县贫困发不了工资;一场雨雪后巡山队员夏天被陷泥沼冬天被困雪暴,几天吃不上好饭趴在泥沼中喝水;遍地藏羚羊尸体,垂死的小羊趴在已被剥皮的母羊身下找奶吃;西工委所谓的工作就是巡山,与盗猎分子枪战,与大自然恶劣条件抗争,用的武器就是几支枪两辆吉普一些干粮。 索南达杰死时被人找到时,还趴在地上手握着枪与盗猎分子誓死抗争的样子;那些县领导说他们都还没坐过直升飞机;扎巴多杰去北京筹款大会上打瞌睡的人比在听的多;扎巴多杰被枪杀,他妻子对着镜头抽泣说着他本说等两年可可西里搞好了就带她去内地玩... ...
这些就是赤裸裸的真相。真相总是那么残忍的几乎可怕,触目惊心的让人不知所措。
你想痛哭,但是情绪幽咽泉流冰下难;
你想咆哮,但是那么多酸楚忽涌心头;
你想说点什么,挡在面前的无奈感像一张网,那么别有幽愁暗恨生的。 你苦笑你冷笑你眼泪几近决堤,你咬牙切齿血脉喷张愤怒又心痛。 这些都是什么? 这是不平衡! 很不平衡!太不平衡!


扎巴多杰红着眼眶说得那一大段话砸破这层不平衡还蒙着的那张窗户纸。
“治多县本身是贫困县啊,县政府一分钱拿不出,不是他们不拿,拿不出来,他实实在在拿不出来。连干部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他怎么弄啊!还建这个机构那个机构,我现在还不平衡。他妈的!保护的时候我们来保护,事情我们办。拿钱的时候别人拿,那些乱七八糟的组织别人弄。很不平衡。”
“我们几个月的工资拿不出来,也就这样干下去,将来对人类,对社会有点贡献,我认为是值得的,但是对一两个王八蛋——我忍!我死都不怕!”“现在我也是难言之处多得很哪!”


说完这话的扎巴多杰从北京回青海的第二天夜里在家就被枪杀了。
对比着片子里前一秒还能看到慷慨激昂愤恨斗志熊熊战士形象的扎巴多杰,这一刻长长的黑屏.. 这里的留白让人的情绪顿时劈裂,顿时崩溃不知所措,无处安放。 你也许会想扎巴多杰他怎么能不清楚,他知道体制有问题,官员有问题,清楚知道索南达杰的死,甚至知道等待着自己的会是什么。他比谁都看得清楚,但是他不要妥协,死都不要妥协。
他死了。在这场保护藏羚羊的战斗中他甚至不是死在战场上的。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给这故事划上一个沉重刺眼的惊叹号!给他们一直追求平衡而严重的不平衡一记重重的耳光!


你看到了什么?种种不平衡!处处真相!
我想除却那些扎巴多杰一遍遍明说出来愤慨的不平衡外,他欲言又止的苦衷及难处背后的不平衡才是我们更应该深思的。 那些盗猎分子也只是一般农民,如果不是太贫困谁会冒险犯罪艰苦的去涉猎。
那些官员,那些官员上面的官员,官员背后的制度呢?看不见的又能比看见的平衡一点吗?!

3 ) 艺术来源于生活 生活残忍于艺术

看了可可西里震撼不已 而后才知道有这么一部记录片
真实到可怕
几年前去拉萨的时候路过可可西里
那么蓝的天 那么白的云 还有幸看到一群藏羚羊
险恶的环境 穷凶恶极的盗猎者 他们就那么坚持着 因为他们所以在多年后的我才有幸还能看到藏羚羊
倾其所有保护藏羚羊不被剥皮猎杀 却又因为保护藏羚羊缺少资金而不得不卖藏羚羊皮
努力建立保护区成立了组织 可是建立起了自己却又不在编制范围内
工作干得漂亮抓到还没有开始猎杀的盗猎者 不能对其罚款没有收入来源
有收入来源却是有大批羚羊被猎杀剥皮
为了保护藏羚羊而追击盗猎分子 最后却又不得不射杀藏羚羊活命
这些矛盾
这些各种体制之间的矛盾 因为这些大家不好明说却有都懂的原因
他们没有枪支弹药没有食物没有水没有补给
在长江的源头保护着他们的羊子
平衡没有可可西里那样专业的演员配音场景配乐
他只是一个人一部摄像机花了三年时间记录下来的画面
那么真实那么震撼那么触目惊心透过屏幕直击我心
日泰的死是可可西里最后的枪声最后成立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多么美好的结局呀
可是真实是什么
从北京回来的扎巴多杰第二天死于枪杀
第三任西部工委书记继续面临着之前的难题和困境
我依然相信扎巴多杰所说的:面包会有的 牛奶也会有的



4 ) 纪录片《平衡》让我惊颤 震撼!

纪录片《平衡》让我惊颤 震撼!

在“中国纪录片”的网站上,我下载了纪录片《平衡》。
这部曾获第19届中国金鹰奖最佳长篇纪录片奖第一名的《平衡》,看过的人并不多,很多人还是看过陆川导的电影《可可西里》后才知道有这么一部纪录片的……即使这部纪录片已经在国际上屡获大奖,在国内也是知之者甚少。

有人说,看完《平衡》,你的内心一定会久久的不平衡。这么说是轻的。在我看的时候,我只能将身子挺直、眼睛睁大、呼吸急促、胸口极闷……它让人惊颤、震撼、感动。

导演彭辉用了3年时间来记录在可可西里的保护与偷盗。
开篇为我们展现了广袤的青藏高原,接着是巍巍的昆仑山脉,最后出现在屏幕上的是“可可西里”无人区,也就是本片拍摄地点。奔跑着的藏羚羊,滑翔着的斑头雁,寥寥几笔为观众点出了这个世界第三大无人区,野生动物的天堂,更是藏羚羊家园的“可可西里”。以此作为之后片中表现“西部野牦牛队” 保护藏羚羊及其他种种问题设下铺垫……
全片没有一句解说词,很少的背景音乐。

可爱的藏羚羊、凶狠的偷盗者、极其恶劣的环境、无法忍受的生活条件,就是这样,两任“西部野牦牛队”队长倒在的盗猎者的枪口下、倒在了那些官僚无声的枪口下。

导演彭辉说:在《平衡》里,我采用了"真实电影"的创作手法,不用一句解说词,把我捕捉到的情节尽可能地保持原貌,客观地呈现给观众,让观众看到这支名扬国内外的武装巡逻队的真实。
在1998年8月的一次巡逻中,我们的采访车和巡逻队的所有车辆全部深陷于可可西里著名的"鬼门关"。在那三天两夜里,我们和所有队员一样只吃了两根冰凉发硬的火腿肠;晚上和衣坐在车里,车外是零下5度的气温和肆虐的风雪!许多队员的耳朵冻得直流水。每天一早,渴了一夜的队长扎巴多杰一走出车门就趴在稀泥地上,埋头去喝车辙里积存的泥水,其他队员也纷纷效仿吸起泥水来…… 还有一次,在追捕盗猎分子十几天后,巡逻队已没有任何粮食,几名队员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他们只好去捡盗猎分子逃匿时吃剩扔掉的糌粑和烟头!

第二任队长扎巴多杰的死是悲壮的,野牦牛队是悲壮的。
其中有有一小段偷拍的镜头很有说服力,他们偷拍了藏羚羊绒围巾交易现场、一条薄薄的藏羚羊绒围巾居然能买到5000美金一条、800公斤羊绒来自中国、而杀死一只一只藏羚羊只有几十克的羊绒等数据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强调了“反盗猎”的必要性。也突出“平衡”这一主题。

中国的环保要前进是必然会付出血的代价的。

我尊重彭辉,一个纪录片导演,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能坚持三年……三年啊,在那个人类很难生存的冻土地上拍摄纪录片,伟大!只有一台摄像机、一个脚架,连野外拍摄最起码的防风防雨设备都没有,一遇到风雪,大家就靠自己的身子和几把雨伞来为器材遮挡。
我很难想像,这么个艰苦条件,这么个“漂亮”的彭辉能在那里和队员打成一片。
我用“漂亮”这个词,彭辉看到了一定会很生气。但我说的是实话。他长得实在太“漂亮”了。你一定会说,为什么不用“英俊”或“帅气”这种字眼呢?不瞒你说,他只能用“漂亮”而不能用其它。
正是因了这种强烈的反差,才使我对这位导演更加肃然起敬!

看这样的纪录片,你就会很怕再看电影,因为世界上的事,再伟大的导演想将假的拍成真的都免不了会留下些假的痕迹。而《平衡》的纪录让人惊颤,那种让人心惊的真实,那种老实人说老实话的真实,是看不出有人为痕迹的真实。

《平衡》记录的就是人们寻找生态平衡,寻找心态平衡,寻找人文平衡的过程。
但这部《平衡》一定让有些“人”不平衡了,所以这么好的说的又是环保的纪录片,却没能在国内大红大紫。但很多人是含着热泪看完这部片子的。

为了中国的环保,你也去看看《平衡》吧。在“中国纪录片”的网站下载。
看片前请准备好纸巾、速效救心丸和开水,后背最好靠得舒服些,以免……

5 ) 朋友的朋友拍的

大学时候课堂上老师放给我们看的,很震撼,第2部分的时候好多人都哭了,那种感情的冲击太强烈了,后来在结束字幕里看到有我一个朋友的名字,跑去跟她聊了聊,知道了很多内幕的故事,还是很震惊,
就象我们老师所说,记录片一定走的是高端路线,是一种精英文化,永远不可能成为一种向大众所普及的,流行的文化

6 ) 追寻平衡

题记:由于自己也是一个环保组织的一员,从刚进校的那会便听说了索南达杰保护站,听说了杨欣,听说曾经的协会会长也曾作为一名志愿者前往可可西里从事志愿者工作。对于可可西里和藏羚羊感触自然要深一些。06年10月我第一次观看《平衡》,168分钟,在漆黑的学校小影院包的场,三张刻制的光盘,将近三小时的震撼久久不能平静。
再一次观看《平衡》已经是过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这一次是浓缩了的70分钟版本。结局早已了然,但是片子所给予的震撼与思考却仍在继续。

《平衡》是川台导演彭辉用了三年的时间进行拍摄制作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在"生命禁区"艰苦创作而成。用一些官方的评价来说就是该片运用了"真实电影"的创作手法,全片没有一句解说词,利用真实、朴素的镜头语言,记录下巡逻队可歌可泣的人物命运,试图从中寻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平衡"。
“真实电影”是1950年代末开始的,一种以直接记录手法为特征的电影创作潮流。自从格里尔逊开创了画面加解说的拍摄模式后,很长一段时间制作者们都秉承着这一风格,使得纪录片变得呆板说教意味浓重。真实电影一反格里尔逊模式,不仅通片不加一句解说,连记者对被访人的谈话实况都尽可能避免,以免除编导主观倾向直接或间接的流露。真实电影,以捕捉人们日常生活中未经修饰的事件、场面为手段,来保证所谓“现场效果”的增强,它对现实的再现确有一种直接、坦率的风格。《平衡》便是这样一部影片。一方面,当地的客观条件无法让更多的创作者进行拍摄,另一方面,编导彭辉本身就一直信奉着:"我试图想把纪录片的创作看成是对生活的复制"。纪录片工作者就是有责任把你看到的最原生态的东西展示给观众,否则就不叫纪录片。这种"原生态"是最能体现纪录片的真实性的。” 整个拍摄组也就一架摄影机,一个脚架,连野外最起码的防风防雨的设备都没用,而这样一个“精装”队伍还恰恰是在可可西里无人区的腹地进行拍摄。
纵观整部影片,确实如真实电影所标榜的一样:
1.直接拍摄真实生活,排斥虚构——真实地讲述了一支活跃在中国著名的"生命禁区"——青藏高原可可西里的武装反盗猎队伍的命运。
2.不要事先编写剧本,不用职业演员——片中所有人物都是真实的,摄像机记录下的也就是他们平常的生活。
3.影片的摄制组只由三人组成,即导演、摄影师和录音师,由导演亲自剪辑底片。
但《平衡》决不简单的是一部60年代概念下的“真实电影”。这位曾经是拍专题片出身的导演充分运用刻访问谈话式的手法讲片中的的主人公:扎巴多杰安排在一个自述者的位置,让其自由充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直面镜头,由亲历者来述说更具备感染力,再加之片中没有一句解说词,观众对可可西里,对藏羚羊,对西部野牦牛队的感受完全来自于干净朴质的画面,以及扎巴多杰的叙述。一方面,观众不仅可以通过长达70分钟的画面叙事来了解中国危险的无人区的环保问题,另一方面,观众还可以通过扎巴多杰慷慨激昂或是痛彻心扉的讲述,从一个局内人的视角来审视这里的问题和故事。这种主客观的交替结合,让整个影片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得到了更加多角度的保障,使观众的自我理解游刃有余。同时,也避免了整部影片大篇幅的原生态记录让观众感到乏味和沉闷,适当的加入富有感情的叙述能够更好的激发观众内心的冲动,促进影片的发展。
直面镜头的讲述
我们可以看到,在镜头面前,扎巴多杰那张红扑扑粗犷剽悍的脸,康巴汉子那种勇敢无畏的性格在数分钟的长镜头里淋漓尽致的表现着。按现在拍摄纪录片的方式来说,一般都会避免长时间的将镜头固定的给予某个讲话的人,这样是避免观众由视觉疲劳感,一个人噼里啪啦的说一大通很容易就让人感到厌倦。可是,扎巴多杰不同,他是那种自我表述能力很强的人,也是内心澎湃的人。他的那张脸似乎看不厌,越看越有沧桑感,可以说,他的所发所感具有的吸引力除了他个人的人格魅力外,还有更为直接的一点就是真实。真实,我们亲眼目睹一个藏族汉子在镜头面前苦诉“巧妇难做无米之炊”,野牦牛队的困难是一个贫困县的困难,县里面人都吃不饱饭,更拿不出钱来供给这些野牦牛队队员。似乎就印证了那句,中国没有环保的话。他们在冰天雪地里巡逻,为的就是不让盗猎分子捕杀藏羚羊,生命只在一线之间,冻死、饿死随时可能发生。巡逻是为了驱逐盗猎分子,但是全部驱逐,收缴不到藏羚羊皮,他们也无法生存。保护生命和摧残生命之间竟然是如此矛盾但又如此相互依存。平衡,如何寻求?
扎巴多杰不失为一条真正的汉子。他敢于责骂那些政府官员,盗猎分子。也敢于将有损于自己正面形象的一面展现出来。当他哽咽的告诉观众,在看到队友们因为几天没有吃上一口粮,生命垂危的时候,他毅然痛心的做出一个决定——他亲自打一头藏羚羊给大家吃!打一种他们为之辛苦多年的藏羚羊!当他做出这个艰难的抉择后,唤来的是淳朴的野牦牛队队员们一阵欢呼。扎巴多杰说,打,是我来打,自己枪法准,要打也是一头公羊,出事负责也是找他。我觉得《平衡》的感人之处就在于真实的再现了这么一个矛盾的人,矛盾的组织。人正是因为又他的复杂性才能打动他人。哈姆雷特的TO BE OR NOT TO BE的命题在任何时候都有其深刻的思考性。不忍痛杀死一头藏羚羊,每天艰苦奋战的队友们便会失去生命,是眼睁睁的看着队友一个个倒下,还是亲手杀死一只一直以来需要保护的藏羚羊?这是一个关于生命的问题,是你死还是我活?
如果这个问题落到双方都是人类的身上也许还不是那么难,条件相同,相互比斗,为了生存必须杀死对方。战争亦是如此。但是这一刻,对方是一群手无存铁的羊,不会说话表达自己的动物,一强一弱,两者对峙,从身体上来说死的肯定是弱者。但从精神上来说,人则更要痛苦的多。藏羚羊不会知道现在要杀它们的人曾经是一直以来保护他们的人,它们只是在自己的生活范围内——可可西里腹地无人区生活着,那是自然赐予的地方,不,应该说是受人类逼迫最后的退缩地。可是,仍然是有人仗着一支支枪杆前来掠夺本不属于自己的宝藏。本能上,羊是对人不会有所感激,人类是再一次侵入它地盘的强大敌人。可是,只要有着一个悲天悯人之心的人都不会容忍盗猎分子残忍的行径。生命是值得热爱的与尊重的,不仅是自己的,也是周围的。扎巴多杰站在这一个杀与不杀的支点上,内心的焦灼与斗争不是一只羊可以理解的,从这一点来说这只被“保护者”吃掉的羊似乎是为了拯救更多的同类牺牲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不是有那些盗猎者肆意残忍的杀戮,何来辛辛苦苦奋斗在无人区的野牦牛队?(无人区,本就不是人该来的地方)又何来几天吃不上粮需要一头藏羚羊来救济的人?恨只恨那些盗猎分子,怨却怨诺大中国竟没有一些经费可以支持反盗猎的人,让其经常站在这样的矛盾冲突点上。
跟踪拍摄的体验
由于创作人员一直以来都是跟踪拍摄,大量的镜头里不少是展现可可西里难耐的艰苦自然环境。贯穿在整个片中的风声,呼啸、狂躁,似乎一直在提醒人们,这里是禁区。大雪覆盖的草地,白茫茫不见人烟的高原。巡逻车时常陷在泥泞中,几天几夜没有食物没有水,风雪停后,扎巴多杰扑向泥泞里的水滩,去喝车辙里囤积的泥水。队员们也一一效仿。那些冻得发硬的火腿肠,逃匿时吃剩扔掉的糌粑和烟头就是维系队员们生命的粮食!导演也同样的经历了这些,镜头下的真实不仅在感动观众首先是感动了导演自身。也许这就是纪录片的魅力所在,未知的感动,但首要的是导演自己的折服,而非故事片那样,编剧要想方设法的去打动观众,去煽情,去制造。真实的往往更容易打动人心,因为人们知道,这一切都不是编造出来的,一切都是真实的,真实的残酷着。
夜晚的可可西里是一个凛然的死神,在影片之外我所知的是曾经有名志愿者因为夜里被困在车子里,最后冻死的事情。严峻的,残酷的。

追捕盗猎分子那一段,镜头随着摄像者不停的摇晃着,画面也是抖动的。导演在跑动,这是最为主观的一次镜头。我们看到的就是导演所见。镜头忽左是野牦牛队队员在用对讲机传话,忽右是远处没油歇气的盗猎分子的卡车。这一场虽算不上惊心动魄却也是紧张万分。平静的镜头在这里变得跳动起来,那种缉获盗猎分子的喜悦、紧张之情不经意的由镜头传达出来。在那时候导演恐怕是没什么时间来考虑镜头到底该怎么设置,但也恰好是这没时间仔细思考让我们更透彻的了解到了当事人们的心情。这一次的主观,给予了客观的纪录片加了一分。“真实电影”也流露出创作者的心情。
导演出镜
在彭辉的“真实电影”手法中,导演自己出镜了,介入了最具震撼力的事件——扎巴多杰葬礼。
扎巴多杰是同年的10月1日晚在北京的一家招待所里说出的"平衡"两个字。那一幕,这个铁打的汉子情绪特别的激动,红了双眼,用那只粗糙的手抹去眼中愤恨无奈的泪水。最后那个镜头,他情绪激愤,甚至说到了"连死都不怕",这样视死如归的豪情让我们觉得这申请资金,将可可西里现状公布于社会仿佛触动了什么,第一次在镜头面前,他有所隐瞒,不肯说。但是抑止不住脱口而出的脏话分明是在指示着什么。一个月后,他在家里死亡。一颗疑点甚重的子弹结束了第2代藏羚羊守护者扎巴多杰的生命。
命运仿佛是一个连环扣,姐夫索南达杰为了保护藏羚羊也死在了枪口下。那一次是可恶的盗猎分子。扎巴多杰也死在了枪口下,这一次是谁,导演说他不敢去猜想。很多事情大家心里都明白。新一任书记也是他们家的人——梁银权,为了这片圣地,他的归宿也不敢再去猜想。
灵堂里,是苦诉的女人撕心裂肺的声音,是沉重的气氛伴着挥不去的阴影。那个傻儿子呆呆的站在一旁,终于有了一些触动,爹走了,一个多面英雄倒下了。我们第一次在镜头面前看到了和野牦牛队打了3年交道的导演。泣不成声,所有的悲痛都写在了那张看似文弱书生的脸上。没有解说也不需要解说,漆黑的屏幕上打上一行字观众的心已经轰然下沉。在灵像前的拜祭,身后是泣不成声的亲友。大银幕前是泪流满面的观众。
这一次出镜是又一次真实的撞击。理论上说介入是一种干涉,但实际上这既是一种导演意图,增强这个银幕前有血有肉的汉子死的悲痛气氛,也是导演的情不自禁,熟识的朋友就这么突然离去……
导演说自己认为纪录片就是对生活的复制,那是对巴赞和克拉考尔的青睐。《平衡》之所以能打动人,就是因为这一切的真实。我们的确看不到什么故作的镜头,看不到因为导演介入而促发的事件(没有基斯耶洛夫斯基在拍摄《初恋》里时对年轻夫妇生活的介入)。平淡的画面手法带来的是最真切的纪录。
“也许,《平衡》记录的就是人们寻找生态平衡,寻找心态平衡,寻找人文平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触动了一些敏感的神经和经历正视现实的阵痛。但我相信,阵痛总会过去,现实必须正视,历史将证明一切。”——彭辉

后记:
第二次看完《平衡》,结局了然心中,但仍然泪流满面。《平衡》不止关于环保,它的寻求的平衡更是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体制的平衡。同学说想不到扎巴多杰会死,这个震撼太大了。是啊,也许本来《平衡》给予我们的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世界,矛盾但又充满激情,但是现实却都是残酷的,有一次扎巴多杰坐在雪地上,一支冲锋枪靠在他的肩膀上,对导演说:"我就不信中国没有环保,别人不做,我来做!" 。他做了但却死在了什么之下。但是天葬时飞来的众多雄鹰证明,他,是灵魂回归了苍天,肉体归属了大地,干干净净。中国的环保就是在理想主义者中渐渐燃起一点点星星之火,燎原之势总会到来!

7 ) institutionalization(体制化的)

“体制”可理解为包括某种规则、习惯、意识和氛围的环境。因为人对一种事物的依赖是出自自己的精神思维以及习惯,而在跳出原有的限制之外后,人们本能的反映是想在新的体制内寻找旧的体制拘束。”

百度这么说。

扎巴多杰没能斗得过体制,他被打死的那颗子弹名字叫做体制。

野牦牛队没能干的过体制。

置于体制是什么,阅片后的你我,早已不言而喻了吧。

”我总觉得这点.......我到现在心里也有点不平,建立这个机构那个机构我到现在还不平衡,他妈的,保护的时候我们保护,事情我们办,拿钱的时候别人拿,弄些乱七八糟的组织,别人弄,很不平衡。几个月的工资拿不出来,一个月的工资拿不出来,出差费拿不出来的情况下,就这样工作……干下来。将来对人类,对社会有一点贡献。我认为是值得的!但是我对一两个王八蛋……我忍!我死都不怕!!我辞职总可以,甚至开除后我还是干这个环保事业,我绝对要干下去了……现在我也是难言之处多得很呐“

那么,我关心的是扎队长的难言之处到底是什么?

难言之处一

官僚社会下的中国,是没有机构愿意去真真帮助扎书记。只有均分货币的机构,请且让我称它们为,均分货币的机构,而不是分赃的盗贼。因为,现在是和谐社会。

难言之处二

常年跋涉于可可西里的山路间,没有时间去陪伴家里的亲人,或许是这个如雄鹰般坚强的血性男人,最难言的地方吧。


看过不少打着纪实和人文关怀旗号的的纪录片,可是真真和《平衡》比起来,没有一部可以有一比。


记得几年前看《肖申克的救赎》时,摩根 弗里曼曾说过这么一段话

”These walls are kind of funny like that. First you hate them, 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 Enough time passed, 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 That’s institutionalized.“

扎书记就是那个不愿在墙里的那个斗士,他不愿接受这种体制化(institutionalized)

“It takes a strong man to save himself, and a great man to save another”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扎书记渡的何止是你我,《平衡》渡的何止是你我。

或许当下的体制化,不是你我抑或是什么机构可以撼动甚至改变的。但是,可以有像彭辉这样的编导,《平衡》这样的纪录片。就足以对这样的体制发出一声怒吼。

但我们依然还都是体制下的奴才。

Fuck your institutionalization

感谢《平衡》

8 ) 《平衡》——人心和生态的平衡

真苦啊,反盗猎团队的生活之苦是生活在现代都市动动手指就能得到大部分生活物资的人所难以想象的苦,几乎可以归结为制度的不合理干部的不作为,幸而社会上还是有许多的团体和人士对环保工作很重视。

反盗猎有多苦,苦到和盗猎分子火拼且装备物资皆不如盗猎分子成了常态,苦到要趴在泥窝子里吸溜水喝,苦到大小伙子守着口破锅唱着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苦到徒手从埋到腰的烂泥里挖汽车,苦到伙食断餐几天几夜吃不上好饭都算好的,一旦被雨雪困在无人区才真是叫天无路……

带头保护可可西里天堂生态环境的副书记扎巴多杰,直言不讳自己曾经因为愤怒打断了盗猎者的腿,为了不饿死队员不得不打死一头藏羚羊,因为没有资金不得不违心卖起了藏羚羊皮,真是一个豪爽热情大气的好干部,然而从北京辛辛苦苦演讲、找扶贫项目回来后却在家里被击毙,和自己的偶像索南达杰一样,死在了对可可西里的一片热忱上。看着都替他叫屈,理解他心底的不平衡。

日后若有机会,希望可以了解一些帮助反盗猎队的途径,如果出去旅游,一定多拿几个塑料袋,最起码好好捡捡一路的垃圾,为生态环保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拍摄工作者也真不容易,很幸运很开心这样的纪录片没有被禁。

短评

可可西里神圣的人们,为了生态的平衡,他们的生活无法平衡,心理无法平衡

4分钟前
  • 心有猛虎
  • 推荐

很杯具的发现豆瓣这段所谓的“剧情介绍”出自我大学时候的一篇作业的节选。请问这个有版权么?

9分钟前
  • 白略
  • 力荐

如果你之前没看过,第一次看完后你会震惊我的震惊,如果你看过却不忍心再看第二遍,你会愤怒我的愤怒,如果你反复看了三四遍,你只会心凉我的心凉/

13分钟前
  • GIVIND
  • 力荐

是大学时候在宿舍坐床上拿本本看的。看到最后已经基本裹着被子全身颤抖了。怎么说。这是一部写实的片子,比可可西里更直接真是的反映了藏羚羊以及那些保护藏羚羊的人们的生活和处境。触及心灵,震颤灵魂。必须看!

18分钟前
  • 郭小懒
  • 力荐

影片的拍摄环境极度恶劣,能够呈现出来的也就非常有限,但已经足以让我感到震撼和愤怒。影片远不如《可可西里》那么好看,但真实的冲击力却远胜之。影片的后半段,杨欣、梁从诫先后介入,揭示了保护可可西里的许多体制问题,尤其是那个官员瞌睡的镜头,让人无语并出离愤怒。向索南达杰和扎巴多杰致敬!

19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由于咱们这种体制的很多特点,这个大家不说都明白!

20分钟前
  • youngman
  • 力荐

不管多艰难,从来没有丧失勇气、乐观和热爱,墙面涂成红色,绘上五角星,国家没有给一分钱,建好了保护站第一时间是升旗,车队陷在无人区三天两夜,队员渴到喝泥水,当汽车终于从泥淖里出来的时候,还是像小孩子一样欢呼雀跃,玩起了泥巴。为了追捕凶残的盗猎者,十几个人带着简陋的武器装备深入无人区几百公里。他们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却可以时刻面带微笑,高唱着熟悉的歌谣,他们在高原挨饿受冻,饱经风霜,却没有一句怨言,可可西里啊,你养育了忠诚勇敢的儿子,现在他们舍命来保护你。斑头雁在苍蓝的天空自由翱翔,万年积雪覆盖了千层峰峦,冷冽的寒风肆虐着高原,但是罪恶终有一天会得到惩戒,而你,奇卡·扎巴多杰,可可西里的英雄,回到母亲的怀抱,愿你的灵魂得到安息。

24分钟前
  • 大千世界
  • 力荐

細節:1.索南達傑死時的姿勢是射擊狀;2.在被困可可西裏腹地,隊員瀕死下,扎巴多杰親自射殺了一隻藏羚羊;3.扎巴多杰在北京做報告時,在場的某個官員在打瞌睡;4.農大的講座中,梁從誡暗示西部野牦牛隊因為缺少經費來源,出賣繳獲的藏羚羊皮;5.在京城某旅館,扎巴多杰對於官場與利益分配的欲言又止。

25分钟前
  • 蘇小北
  • 力荐

一部极具品格和悲剧力量的纪录片,直接影响了陆川的《可可西里》。这独家的影像、独特的题材、独到的价值,触目惊心地呈现出来,而那些捍卫者的命运遭际,时时刻刻拷问着现实中的道德和法律。

28分钟前
  • 喻鸣
  • 力荐

“我亲手打断了盗猎分子的腿”,“我亲手打了一只藏羚羊吃”。真实到可贵的纪录片。

30分钟前
  • 小神客的九叔
  • 力荐

自私图乐的腐心鬼

34分钟前
  • bird
  • 力荐

北京座谈会上那个说“由于咱们这种体制的很多特点,大家不说都明白” 的环保学者是梁从诫,确实没给他们老梁家丢脸

37分钟前
  • The 星星
  • 力荐

“就个人和我的兄弟们来讲绝对是称职的!对得起后代子孙,对得起人类!保护野生动物,保护自然,保护生存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没有国界之分、党派之分,地区之分,更没有你我之分!”

41分钟前
  • 花儿果果
  • 力荐

电影取名叫做平衡其实是反讽,在电影中随处充斥的都是不平衡,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极度的失衡,所以,平衡也成为了导演的追求和向往

44分钟前
  • 方枪枪
  • 力荐

【70分钟版本】体制不完善,问题始终不能解决。是谁说的好人一生平安

47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力荐

强烈推荐!看完对自己的生活开始了新的审视,不公和不平衡处处都有,我们的只是皮毛。http://tv.sohu.com/20101028/n276677376.shtml

48分钟前
  • 陈大五
  • 力荐

五星表示敬意。这部纪录片在豆瓣还能够存活只能说明问题还没严重到让它消失的程度。最早看关于反盗猎的相关作品是《可可西里》 而这部更具有现实意义—个人的努力 良心与无良心无下限的禽兽 中央官僚机构的无能 腐败足够反映出这个国家的地方与中央的不协调关系。从非洲的血钻到青海高原的藏羚羊毛皮 这个世界上总有些荒谬绝伦的混账在欲望的驱使下消费这个它们不用为之负责的世界 在流动着肮脏血液的资本主义市场下 又有多少无辜的人在凭着一腔热血与良知在守卫着我们生态环境的最后的底线而牺牲?

49分钟前
  • 東郷柏
  • 力荐

你爱这个国家有多深,你就恨这个国家有多深,至于理由,有的是不方便说,不敢说,甚至不用说你也知道。这就是我们的国家,有的人在流油,有的人在流血,有的人在流泪。

53分钟前
  • 董咚咚咚
  • 力荐

治多县的付出和得益是整个中国的,不能因此却吧义务简单附加于他们。政府责无旁贷。

58分钟前
  • 合纥
  • 力荐

群众一旦被发动起来 也許會有英雄 但更可能是暴民

1小时前
  • 一個死槍槍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