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剧照

光荣之路 剧照 NO.1 光荣之路 剧照 NO.2 光荣之路 剧照 NO.3 光荣之路 剧照 NO.4 光荣之路 剧照 NO.5 光荣之路 剧照 NO.6 光荣之路 剧照 NO.13 光荣之路 剧照 NO.14 光荣之路 剧照 NO.15 光荣之路 剧照 NO.16 光荣之路 剧照 NO.17 光荣之路 剧照 NO.18 光荣之路 剧照 NO.19 光荣之路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7:14

详细剧情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法国,德法两军的战争如火如荼。值此关键时刻,法国陆军将军布洛拉德(Adolphe Menjou 饰)向陆军上尉达克斯(柯克·道格拉斯 Kirk Douglas 饰)率领的部队下了一道命令:不惜一切代价攻下德军占领的安特山。军令如山,即使前方刀山火海,战士们仍拼死向前冲去。结局可想而知,在敌人密集的炮火下,法军冲锋失败,伤亡惨重。为了掩盖自己的指挥失误,布洛拉德抓捕三名无辜士兵作代罪羔羊,以临阵脱逃等罪名将他们判处死刑。为了士兵的利益,达克斯上尉奋力争取,却在这一过程中渐渐看清军官和战争的丑恶……
  本片根据汉弗雷·科比(Humphrey Cobb)1935年的小说《光荣之路》改编荣获1959年意大利国家影评人协会银带奖最佳外语片导演奖、1958年芬兰影艺学院奖最佳导演奖。

长篇影评

1 ) 光荣之路

战争真正的残酷不仅是人性的毁灭,还是少数人决断错误而葬送无辜,更在于为了掩盖错误而葬送更多幸存者。隐藏在爱国主义旗帜底下的却是贪婪恐惧自大狂妄,还有丧失良知的麻木不仁,扼杀生命的不是敌人的炮火而是友军的卑鄙。我曾数次羞于作为人类的一员,这将是一次。
将军口口声声不愿意让一个士兵为自己的荣誉而死;当需要有人背黑锅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开口要100个替死鬼;执行死刑后,志得意满地告诉DAX:你的人死的太好了。当他需要为炮击己方阵地负责的时候,又迅速被自己的上级送上了审判台。这时候他说:我才是事件中唯一无辜的人。被你在背后捅刀子的,是个军人。

2 ) 谁的光荣之路?

看到海报上仰视视角的柯克·道格拉斯冲锋陷阵的形象,再配上极具年代感的标题和“Bombshell!”,我们似乎就会意识到这是有关爱国主义的探讨。但在看了两遍电影后我还是没有办法斩钉截铁地回答标题上的问题:“谁的光荣之路?”。似乎每一处情节都是一出荒诞小品。

就像文学艺术作品中时常出现的妓女形象聚集着金钱、性、暴力、法律一样,战争也总是成为艺术家们的宠儿,战争聚集着阶级、生存与死亡、爱国主义、暴力、正义与邪恶等命题。库布里克对战争元素的运用是独树一帜的,对于它们的理解通常也带有多方面的哲学性思考,所以多元化的角色设置和角色冲突在他的这部电影中显而易见。而且他还喜欢将其以一种自己非常擅长的反讽调调讲述出来,悲剧中隐藏着些许喜剧色彩。外加例如单点透视镜头等独特的美学观念和精巧的编剧技巧,使得他的作品总是值得让人反复玩味,越思考越能体会其精妙和天才。它像戏剧一样面面俱到,又不会有生硬的感觉。


一切从最开始说起,乔治·布罗拉得(大校?)给保罗·梅瑞恩将军的那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梅瑞恩将军在荣誉勋章的利诱下,动摇了自己美好的将军形象。所以后面法军溃败也就理所当然。有趣的是,梅瑞恩将军在巡视中慰问到的三位士兵中有两位是即将会被枪决的良兵——弗罗和帕瑞斯,第三位阿尔诺目睹了将军将患着炮弹休克症的可怜士兵视作懦夫的全过程。爱兵如子的达克斯上校和梅瑞恩将军的冲突是影片中的第一个主要矛盾点:爱国主义以及“爱国主义是无赖最好的借口”。

在梅瑞恩将军的眼里,所有撤退的士兵都是懦夫,士兵的绝对服从是自己意愿实现的终极规则,丝毫没有对于合理性的判断。所以他在看到士兵在战壕里无动于衷时恼羞成怒地让炮兵攻打自己的士兵;所以在他成立的军事法庭上质问无辜士兵的圣奥班上校的思路简单得让人哂笑:你是不是撤退了,如果是,就该死;所以他才想处决掉本英勇善战却走投无路的无辜的士兵们。而在战时歌舞升平的布罗拉得的小丑形象也十分生动,餐桌上毅然拒绝参加“惩戒大会”而明哲保身的情节真的让我冷笑了一番。“维持纪律的方法之一就是时不时毙掉个士兵”这种无视人性的言论着实让人惊愕。

名垂影视的处决场面(及前后)则是矛盾与思考的大爆发。三位可怜的士兵分别是通过人际关系、私仇和随机选出的,无一和怯懦有关。在神父进来之前,三个人没什么差别,充满着一丝希望,也有着一丝恐惧之感;但在神父进来后,三个人面对自己信条和信仰的态度却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分别象征着三种面对死亡和非正义处罚的态度。弗罗的信仰崩溃了,他最害怕死亡,他将希望放在根本不会、也不能帮助他的上帝与神父身上,走向死刑柱时的歇斯底里,可笑而又心痛;帕瑞斯展现出了冷静且真实的人格:坚强、体面,不信任上帝却尊重信仰,但依然会悲伤,甚至崩溃。 私以为最具黑色幽默的是阿尔诺这个角色的设置。他的性格刚毅、正义、不信奉上帝、反叛精神最强,却从始至终处在一个旁观者的位置,将军批评炮弹休克的士兵的时候他在旁边默然注视,处决时他处于昏迷状态,他的意识没有参与死亡的过程,他依然只是那个拳击教父的反叛者。这让我想起了加缪《局外人》中的情节:

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好像我身上有什么东西爆裂了似的,我扯着喉咙大叫,我骂他,我叫他不要为我祈祷。我揪住他的长袍的领子,把我内心深处的话,喜怒交迸的强烈冲动,劈头盖脸地朝他发泄出来。……而以后呢?仿佛我一直等着的就是这一分钟,就是这个我将被证明无罪的黎明。

默尔索死于社会的精神暴虐,而阿尔诺死于肉食者对人性的践踏之中。“相较于死亡,我们更害怕死得痛苦”,他们躲开了德军的子弹,却被不知荒唐的自家子弹要了命,虽然机枪带来的痛苦少,但临刑的一天却让他们感受到了绝望的滋味。

神父对弗罗说:“勇敢点孩子,这是上帝的旨意。”这同样也是梅瑞恩将军的旨意,梅瑞恩和上帝的想法一样,换句话说,将军就是士兵的上帝。

还有两处人物设置也蛮有趣。一个是被梅瑞恩将军掌掴的士兵旁边的大胖胡子,他在影片中充当政治机器中处决者的形象,抬走了炮弹休克症士兵,拉出了情绪崩溃帕瑞斯,绑好了昏厥当中的阿尔诺。另一个是罗杰中尉,一个典型以权谋私的小人形象,迫害知道自己底细的帕瑞斯。但大胖胡子在拉走帕瑞斯之前给了他酒喝,罗杰在帕瑞斯前面难掩羞愧而道歉。这样的充满矛盾的人物形象也使故事鲜活了不少。


整个处决过程看得人心情极度压抑,不仅仅是上述角色优秀的表演,也有镜头处理上的原因。

走近死亡的推镜头

六人戏剧性同框

越来越没底气的圣奥班上校

多次仰角拍摄两位草菅人命的将军

多次特写拍摄爱兵如子的达克斯上校

载入史册的单点透视,处决的士兵占了景框的3/4,相当压抑

没有过多华丽的东西,但镜头运用恰到好处,把正义力量深深的无力感表达了出来。这同样让人倍感震撼。

另外前面战争场面的场面调度也很优秀,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分半,却把士兵们的英勇无畏表现了出来,为后面将军们的荒唐举动做足了铺垫。


最有意思的是最后一段对法国士兵们的刻画。在处决了三位士兵后,其余的士兵依然在酒馆里谈笑风生,一派欢乐的气氛。戏弄德国女孩后,却被她的一曲《Der Treue Husar》触动了神经,士兵们纷纷落泪哼唱,想到自己的母亲,自己心爱的姑娘还在家中静候佳音,而自己却生死未卜……大家一起唱着,无论国家无论民族,思乡之切是联通所有士兵的语言。真正震撼他们的不是自己将军的惩罚,而是来自敌国女孩嘴里唱出的民谣。虽然这依然是库式黑色幽默,却多了些感人的温情在里面。年轻的库布里克在这个时候让我们看到了一丝希望,也许这是个泯灭人性的世界,但至少让人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芒。

所以,这光荣之路是什么呢,不仅仅是浴血奋战的爱国主义,也是那些在仇恨和利益面前能够做出正确决定的真善美的人性,同样也是永远向着正义的秩序。

3 ) 压迫堂而皇之,死的“合情合理”

大部分人都是在别人的压迫下小心翼翼地做事,金字塔尖的只是少部分人,绝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顶头上司,无论是被校霸欺负的四眼仔,还是要挨上司骂的可怜虫,都要听上头的话,哪怕上头的话荒谬至极。毕竟是上头给的饭碗,上头要你跪着吃饭,你就得跪着吃饭。

这样的压迫放到等级制度鲜明的军队当中,就更加显露无遗。军队当中,每个人都带着一个军衔,遇上一个比你高级的,你就得听他的话。高级的军官要低级的士兵去送死,士兵就得去送死,美其名曰“命令”,要是不听怎么办呢?

违抗军令,按军法处置。

没办法,人都是要面子的嘛,更何况怎么能让公司门面丢了面子呢。

于是乎,军官的命令并没有错,军官怎么可能有错呢,错的是执行者,执行者没有能力,胆小如鼠,才导致军队遭受这么大的损失。

搞得好像我上了就能打赢一样

面对如此指控,执行者们肯定要反驳:明明是你指挥不到位,还怪我不冲。

但是在权力大山面前,任何来自下层的反驳都变得“不可理喻”。

“老板,这个月加了20小时的班,您看是不是……”

“咳咳,小王啊,最近公司的发展,不太景气啊。”

“呃,有待努力。”

“对啊,公司发展不景气,你们做员工的,也应该关心关心,体谅体谅,对不对。”

“啊对对对。”

“为了公司的光明未来,咱们应该共同努力,对吧。”

“没错没错。”

“哎,那就对了。哎你刚刚想说什么来着。”

“没事,嘿嘿,没事。”

上头总是有借口的,底下的人只能眼睁睁的看他们光辉外表下腐烂恶臭的内里,然后乖乖的做着替罪羔羊。

千百年来都是这么个运作模式,但总有那么几个不信邪的要当救世主。救世主来了是什么结果呢?下士帕利斯试图接发上司懦弱的逃跑行为,却遭到上司的威逼让这事不了了之(真正的逃兵被纵容,而勇敢的战士被判死刑,真是讽刺),连做到了上校的达克斯都要在这样的夹缝中生存,最终也无法拯救被判死刑的兵蛋子。库布里克告诉你:没有结果,能救你的只有耶稣。

耶稣都救不了你

当希望破灭,人性的丑恶被暴露无遗。“一将功成万骨枯”,我们看到,身处塔顶的成功者,脚底下踩的是无数无名之辈的尸体,我们看到了这个制度的荒谬、无耻,却又无能为力,到最后执行枪决的时候,神父的安慰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价值远超于战争,它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贪婪狠狠地批判了一遍。每一个扯淡的命令都看起来像库布里克的痛斥,每一句“我不想死”都看起来像库布里克的同情,这就是库布里克牛的地方,他也不说什么,只是把这些荒谬的现象摆在你的眼前,让你对他所想表达的东西感同身受。库布里克特别擅长把人性丑陋的一面展示给观众,然后让大家一起笑他。

当然,库布里克也不是没提什么建设性的意见。在影片的最后,一个被俘虏的德国姑娘唱起了温馨的歌谣,在场的法国士兵们也都跟着唱了起来。当看到法国士兵眼中流下的泪水,可以感受到,人类还没有被库布里克打的一败涂地,世间仍有美好,人性尚存光辉。在经历了剑拔弩张,尔虞我诈的世事之后,我们仍能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一丝温暖。

人情社会,看破不说破,说破了,你就是制度的一只害虫,终究要被天上的大鸟吃掉,然后社会还是社会,制度还是制度,我们只能在这样的环境下适应、生存。

有什么办法破局,问库布里克去吧。

4 ) Sympathy is an act of imitation, and every act of imitation is an act of becoming

代表宗教的牧师并不能给人以救赎,代表法律的战争法庭不能带给士兵以公正,代表利益博弈的条件交换也不能带给公民生还的希望。

真正的有价值的战争电影一定是反战争的,而库布里克这部1957年的非常早期的作品中,其运用的手法超越了曾经反战电影的惯例,《光荣之路》提供了一种连贯、令人信服的尖锐和永恒的人际互动视角。这部电影不再只是声光的组合,而承载了人性的沉重。

我无法忘记影片尾声时Dax 上校在军事法庭上的抗议和愤怒(翻译自腾讯视频版本的《光荣之路》):“我第一次羞耻于作为人类的一员(There are times when I am ashamed to be a member of the human race and this is one such occasion)...我根本没有获得抗诉的机会......人类最崇高的同情心在今天死亡( I can't believe that the noblest impulse in man, his compassion for another, can be completely dead here. ).....昨天的战败不是法国名誉的污点,今天这个法庭才是法兰西的污点( The attack yesterday morning was no stain on the honor of France, but this court-martial is such a stain)...”

整部电影改编自Humphrey Cobb的同名小说,处处充满了讽刺。

首先是对战争的讽刺,正如卡尔·冯·克劳塞维茨(代表作《战争论》)的名言:“战争只是和平政策的延伸” (war is merely an extension of the policies of peace. )这是古今中外一切战争无法摆脱的哲学论证和逻辑悖反。

其次是对人类社会结构的讽刺,《光荣之路》里,世界似乎被残酷地分为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两端。军官们在一座硕大城堡的华丽的房间厅堂内筹谋他们的狡诈与阴毒,而普通法国男人们则必须奔赴战壕和战场,宛如和平时期的上班族、打工人去办公室或工厂一样。而影片讲述的对Ant Hill的攻击主要是一系列栩栩如生、无情感起伏的炮弹坠落,人们无数次跌落在泥坑里,又无数次爬起,无数次向前,又无数次犹豫着停下,并非呈现出视死忽如归、千夫莫开关的豪情——而好似一个可怕的提醒: 战争的诠释?简单而言,就是要杀死很多被领导者的对社会结构的反复确认的行为。影片在残酷的战场屠杀和宽敞豪华的宫殿舞会之间塑造了生动的视觉对比,在三名士兵被枪决的镜头和两位将军在精致的餐桌上享用早餐的镜头切换间留下令人心痛的空隙。

这两方面的讽刺在本质上又其实是一回事:战争的开始、进展、结束都与被领导者无关,与他们的生命无关,更与他们的灵魂无关——不过是领导者一次次的“和平政策的延伸“ ,这种延伸,就是《光荣之路》里被两位将军反复强调的 “爱国主义“。一将功成万骨枯,战争有55% 的死亡率,但是将军为了自己的胸前多两颗星,依然下令出兵。Dax曾反对进攻,which is impossible, 但是将军却说:“如果这是不可能的,唯一的证据就是他们躺在战壕底部的尸体。幸存者显然是懦夫,因为他们还活着。”

因此,在将军完全以数学概率替代人的性命而做出对 “possibility"的定义时,活着,变成了懦弱,死亡,才是光荣。对于将军而言,他觉得,对叛逃的懦夫判处死刑反而是一种鼓舞士气的行为,而且还要时不时地杀死自己的士兵——“There are few things more fundamentally encouraging and stimulating than seeing someone else die...You see, Colonel, troops are like children. Just as a child wants his father to be firm, troops crave discipline. And one way to maintain discipline is to shoot a man now and then.”

令人心寒。

再谈谈库布里克在本片中的技术手法。

第一,影片中运用了很多长镜头,例如从一开始 Dax在壕沟里视察军队,再到后来三名士兵走向行刑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堑壕战的持久性,攻击的毁灭性,统治阶级的伪善,对死亡的恐惧。观众们不用说话,只需要在黑白画面中跟随摄像机不断向前,踏上这条不知被何种权力定义的“光荣” 的路。

第二,影片中有前后呼应的关系承接。一开始,将军去到壕沟,就嘲笑Dax说:“我觉得你是一个刑事辩护律师” (应该在电影的前15分钟出现过这个对话,我记得),最后,也恰恰是Dax,去为3名完全无辜的士兵在军事法庭上进行了辩护。按道理说,Dax不应该是辩护人,他是上校、是指挥官,但是他却主动请求成为辩护人,就像已经按捺不住的愤慨的观众,要为受害的被领导者鸣冤。不得不说,Dax这一举动是高贵、无私的。当最后George将军 “晓之以利益” 要拔擢Dax 为将军时,Dax感到诧异,说 “这不是我要的”, 但George 将军却纳闷——难道你举报Adolphe将军下令炮击自己的士兵,不就是为了自己上位么?Dax 叹息道:If you don't know the answer, I feel pity for you. 此刻,库布里克通过这一段精妙的问答对话,塑造了一个完全没有理解能力的愚昧、麻木不仁的将军、领导者。也难怪,这部1957年的影片在法国被禁多年,直到1975年二战结束30年后才被解封。

再,谈谈影片的结尾,就是库布里克的妻子(Christiane Harlan,后来当然叫Christiane Kubrick哈哈) 所饰演的德国被俘女孩(影片拍摄结束后二人成婚)在士兵营里唱歌的情节——这一种设置是为了什么?一开始,这些法国士兵们十分粗鲁且轻佻地对女孩评头论足,后来,随着女孩的德语歌声悠扬而起,士兵们竟然又扑簌簌落下泪来——落泪后,库布里克给的镜头特别稳定,把很多士兵的面部表情都捕捉到了。

那么,肯定有影片观众有疑问:法国士兵又听不懂德语,他们哭什么?解释有二,我更倾向于后一种(但其实两种解释可以并行不悖,不矛盾)。解释一,这首德国民谣也曾经在德法两军对垒时,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晚上,被思乡的德国士兵浅吟低唱,听得多了,不觉感慨起战争的无情,和两国士兵作为炮灰的无力挽回的命运。解释二,哪怕语言不通(这部电影就是英文,同样二战题材的卓别林的《大独裁者》不也是英文么,美国用自己的语言讲好别人的故事,哈哈),但女子传达的感情是可以跨越语言的,即,Sympathy is an act of imitation, and every act of imitation is an act of becoming, 在听女子唱歌时——《光荣之路》全片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给过特写的女性形象(库布里克电影中的女性大多时候都被边缘化的),当观众们注视着这个无助的女孩时,每个士兵的对肉欲的想象力都消失了,而对人性中温情良善的想象力又复苏了,在经历了一整天的血腥战争后,他们想起了他们的妻子、姐妹和女儿,德国女人可以被俘虏,法国女人又何尝不可以呢?这个女孩不只是个德国女孩,也是一个女孩,甚至不只是个女孩,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在一群人中的一个人罢了......当影片中的士兵陷入沉思时,观影的我们也陷入了沉思。

因此,影片里,Dax在门外先是听见了士兵乱糟糟的起哄,后来又看到了他们哭红的眼,止住了脚步,面对新一轮的作战指令,Dax说:“让他们再休息一会儿吧“ (大意是这样)。因此,人的人性是高贵的,尽管人经常忘记这一点。

最后,我想说,这个观赏德国女孩唱歌的情节其实是嵌套在整部《光荣之路》里的,甚至是整部影片的主题的高度浓缩版本。士兵们对女孩的态度,敌意 (因其是德国人)—— 嘲讽 (因感觉其是弱者)—— 同情(落下泪来),这种态度的三个阶段之衔接,不就是一场战争中作战者的情感变化么?从干戈大动、消灭对方,到赢得战役后的沾沾自喜与急不可耐地准备下一次炫耀武力,再到最后枪与炮、血与泪留下的巨大空洞和创伤,久久不能平静,竟又开始缅怀起一切的,敌我双方的逝者,开始对战争的意义陷入怀疑......

在我眼中,这是我观看库布里克系列的良好的开端(惭愧惭愧),事实上,这部电影之后,库布里克才一举跨入了世界一流导演的行列,就连他本人也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起:"There's a picture that will always be good, years from now. I don't have to wait 50 years to know that; I know it now."

为什么影片名为 “光荣之路”? 编剧和库布里克想传递什么?什么是光荣?是战争英雄?还是看破战争本质后依然奔赴战争的普通人?还是渴盼得到更多功勋章的将军?

我想,用《我》的歌词来回答最合适不过了:“我永远都爱这样的我,快乐是,快乐的方式不止一种,最荣幸是,谁都是造物者的光荣。”

5 ) 我还想着最后一刻会有一声大喊:刀下留人!

值得品味的地方;
1、片头交待背景,独白的好像就是在《奇爱博士》中画外音的人,声音很好听。
2、总部来的将军A很气势很排场地来到战场将军B的官邸,两人见面后A夸B的办公室牛逼,A说这没什么,就是原来留下的,可以看到办公室确实豪华,完全像宫殿一般,这些与后面的战壕与战场中炮火纷飞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3、A、B两人开始谈事,通过军装上的奖章及年龄推测,B虽然在总部但级别应该是低于B的,并且对作战任务是过来商量的并不是直接下令,同时以晋升为诱。作战任务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B冠冕堂皇说了一通勋章怎能抵得上士兵生命,看起来确实是仁爱之将啊,但还是受到鼓舞,兴奋,并说自己坐不下来,两人在办室转着圈谈。到此我还没看出库大师的用意,接下来看B是如何对待士兵生命的。
4、A的作战任务打算完全是政治性的,在僵持了一年的战场想有所动作,以给国民给媒体看,或是为某高层政治利益。
5、B开始部署作战任务,找到D团长,D说这不可能啊,B按士兵以何种形式战死百分比给他算了算帐,这就像北京限购车房一样定了个数,接着就开始干了。这让人想到他关于士兵生命与勋章的对比。将军B视察战壕,连着对三名士兵说同样最劲的话,这是他惯用的娴熟的手法。到此,我想很多观众也是对战斗的胜利怀着信心。
6、一线官兵的战前状态,确实又不咋地,看看那临阵逃脱并杀害自己战友的少尉军官,大战前夜士兵们的交谈,这些不由得我们又为他们明天的战斗担忧。
7、战斗开始打响,D团长身先士卒,奋勇冲锋,B将军战壕督战,士兵们死伤严重,D、B都发现了一队士兵没有冲出战壕,D冲过去发命令,B已气急败坏,竟然命令炮兵向这队士兵发炮,炮兵指挥官坚持要B的手令才打,并说你电话过来不行,你要战死了我上哪说理去。这里对战场责任的承担和接下来的军事法庭对戏作了些铺垫。
8、战斗失败,追究责任,就像中国发生事故都是临时工责任一样,这次上头也下了指标,每个队挑十个“胆小者”,在D团长的反对下,改成每队挑一个,这也让人想起中国的官僚们下达的各种指标,三名受审士兵戏剧性地产生了,到此,我想观众们还没有对他们残酷结局做好心理准备。
9、军事法庭审判,过场,大家要走一个过场,通过检察官简单娴熟地控问可以看出,他是经常办这样的事,D团长强力辩护也无济于事,陪审或旁听的B将军像是完全掌控着局势。
10、一切好像形将结束,但D团长还在努力,他获得了B将军下令炮轰己军的证据,以不惜得罪上司B的勇气向A将军举报。这个过程耐人寻味,D将军为属下奔走呼号,战场上拼死战斗的竟身陷牢狱,而在后方,A将军正在举办盛大舞会,穿着笔挺军装的军官(将军)们与美女翩翩起舞,D团长的到来很是让A扫兴啊。

11、A对证据唯一感兴趣的地方就是打击B,拉拢D,士兵的冤案对他来说就像战斗要攻击的目标“蚁丘”一样,只是被用来利用的工具而已。

12、到此还不愿相信三个倒霉士兵要被处决,但事情一步一步正向这个结果走来,处决的过程刻画到了极致,我还想着最后一刻会有一声大喊“刀下留人”!然而一切都如钟表的齿轮一样走得井然有序,随着一阵枪响,我所有希望都破灭掉,那一刻,竟然感到士兵冤至冤死,不知仇人是谁。被国家机器杀死,即是这样。
13、无奈的D团长还要带着队伍回到战场继续那该死的战争。


14、“爱国主义是无赖最后的避难所”Patriotism is the last refuge of a scoundrel.by 塞缪尔 约翰逊(Samuel Johnson1 1709-1784) ,士兵说了这句话,告诉人们,别把我们都当傻瓜。

15、德国女俘虏的含泪歌声,把兴奋变态士兵们的乡愁激起,爱国主义、法国国旗?都没有老婆孩子感动我心啊。

总结,光荣之路,是什么的光荣之路,士兵为保卫法国的光荣之路?将军们增添将星的光荣之路?民众希望军人奉献所实现的光荣?库大师在说,看看你们这些实现光荣的过程吧,他们都做了些什么。一战法国是战胜国,想必至今法军还把这些光荣的战史阵列于他们的军史馆,现在年青的法军士兵还在接受着这些光荣战斗的教育激励,准备着为法兰西的荣光而战斗,醒醒吧,哪怕是所谓正义的战争,其中的残酷其中的非人性也是极不可估多不可数。

6 ) 光荣之路

故事发生在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壕中,战争的无力感和讽刺意味充斥全片。在后方安然自得地住在美丽城堡里的将军,向在前线卖命杀敌的陆军上校达克斯下达了一个命令:不惜任何代价占领安特山。这一命令在当时的战况下无异于让战士们去自杀,任务注定是要失败的。将军为了掩盖自己犯下的致命错误,下令逮捕3个无辜的小兵,宣称他们犯下了临阵脱逃和叛变的罪行。达克斯在入伍前是一名律师,他自愿充当3名士兵的辩护人。但不久他就发现,除非能够证明将军犯了过失,否则只有奇迹才能救出这几个危在旦夕的小兵……

《光荣之路》是一部璀璨耀眼的电影杰作,对军队政治作出了尖锐的控诉,也是一次让观众与电影人都同样无法忘怀的电影历程。

7 ) 有节操的电影

在伦敦的SK展览看到这部电影的片段,几个片段就看得拔不动腿了。回来找来看,拍得太棒了。无论是情节,还是摄影,还是节奏,还是演技,用今天的眼光看也是无可挑剔的。电影到最后的不少演员都用很大的字体标出姓名,放到现在除了大明星,其他人恐怕也就是一长串清单中的一个了。

这片子除了军人的荣耀之外,可以作为经济学principal-agent theory或者是现代管理理论很好的注解。这是一个典型的指标化管理把管理者从人变成鬼的故事。当打仗就是按照目标管理,按照前进几米计算成绩的时候,中间管理层为了业绩就要不顾一切地把任务往下压。

有良心的基层干部或者经理要保护自己的士兵或员工,KD扮演的角色保有一定的良心和常识,但是最终还是胳膊拧不过大腿。不过他还是搞倒了不顾一切追逐名利的上司,得到了机会取代他。可是他拒绝了。导演这个处理大概是为这个上级的个人利益为首的战场保留一份节操。不过,说老实话,个人感觉他真应该接受那个位置,或许他自己位高权重才有可能改变现状,真正有能力拯救手下人。

这个电影让我看到了高等教育产业的发展现状。为了学校在排名榜上前进几名,大学逼着老师们冲上一个又一个的学术高地。大学的目标也约定越高,越往上走,人力的代价也越大。可是哪里有完不成的任务呢?死几个人算什么,再努力几下就拿下了。拿不下来再开走几个人,杀鸡给猴看,看谁还敢不卖力气……

电影的结尾女生流着泪唱:啊,我们年轻的战士。歌声忍不住在我脑海里回荡:啊,我们年轻的学者,为了学校的排名,冲啊!

短评

末尾堪称神来之笔:当被俘获的女人被视为可性侵的战利品时,罔顾战友冤死的士兵们粗俗找乐的情绪空前;当被意淫的符号咏唱思乡化身圣母时,他们却在瞬间消解胯下燥热升华为圣诗孩童。人毕竟是一种环境中的人,很难超越环境而飞升自我。这种被共化的人性弱点,将残酷屠戮推向了光荣祭台的粉饰之路【9】

7分钟前
  • 吞火海峡
  • 力荐

看了这么多库布里克,终于等到第一部义不容辞给5星的!全程几乎没有德军出镜,对战争、上层决策者、法律正义甚至上帝的一次全方位解构与讽刺,柯克·道格拉斯以及三位受刑人的表演都相当亮眼。把这片跟《西线无战事》对着看才有趣,一战德法双方都不是什么好鸟。以及,真的比《全金属外壳》厉害太多。

11分钟前
  • 柯里昂
  • 力荐

影片结尾,大兵们对一个抓来的德国女孩吹口哨、起哄。我想,库布里克真是深刻,人性的黑暗都被深挖。可女孩唱起了一首德语歌,法国士兵们渐渐安静,渐渐随她一同哼唱。我才意识到,这才是真正的深刻,库布里克给我们保留了作为人类的最后一丝光荣与尊严。

16分钟前
  • 力荐

“我曾多次以身为人类而感到羞耻,这便是其中一次。”他的作品总是带给人无与伦比的精神洗礼与心灵震撼,他的镜头仿佛能洞悉世间一切事物的本源,他的思想更是远远超出了时代的局限。2012年的第一部电影献给心目中独一无二的大师中的大师,端坐在电影神殿最高处的男人——斯坦利·库布里克。

19分钟前
  • 白发生
  • 力荐

库布里克展示了他能拍好任何种类的片子,这是一部没有出现德军的战争片,三个士兵的死去终于让人知道法国人为什么在战争中总是被打得很残(当然前提是对手不算弱小,殖民别人法国总是抢在最先),结局让人真的很无力,稍微重温,仍然觉得还是四星半吧,总觉得差一点什么

23分钟前
  • La Cotiere
  • 推荐

经典反战片,重点批判政治腐败。和《现代启示录》一样,视角超越了主角所在的国籍和时代背景。

25分钟前
  • [己注销]
  • 力荐

一道光荣之路。权利者的老迈迂腐无法终结。命令与生命、任务与自我、对与错,在战争中孰轻孰重已经开始模糊?人性正在丧失,利益隐藏在虚伪的主义中!一曲听完,便走向战场,接受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的洗礼。

28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在我的记忆里,库布里克约等于上帝,上帝是他的敌人,国家也是他的敌人。在他29岁拍的《荣光之路》中,一场针对蚁丘的战争中,三个因为荒谬被处决的逃兵,其中一位叫作巴黎,随手打死了可能比他们还强的蟑螂,“最后一分钟营救”的团长,人性之脆弱,在国家至上的话语中犹见不堪。其实命运早已在电影开始时就已经宣判:“被我们大炮打死的大约有5%,10%在通过无人区的时候被打死,20%通过铁丝网的时候被打死…最后大约有75%的士兵死亡。”——所有的战争都是通向死亡,以正义命名如是,以光荣命名如是,片末库布里克老婆扮演的德国女孩所唱的《轻骑兵之歌》,可以说是库布里克对所有生命被战争扼杀被国家机器扼杀的一次哀挽,诗意由此而生,爱亦由此而生。

29分钟前
  • 刀叢中的小詩
  • 力荐

这部影片,不算库氏出品最有名的,但我觉得是库布里克最好的作品(至少是之一)

30分钟前
  • 任晓雯
  • 力荐

又被老库给震了,呜呜呜,这是真事儿是吗,也太尼玛残忍了,黑到没边啊这是,所以这片子被禁了吗。然后科克道格拉斯年轻时候真的跟现在的迈克尔道格拉斯一个模样的啊!

35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国家机器对个体的肆意摆弄,而个体只能接受不能反抗,对不公无能无力。很有力量的控诉,同时饱含深情。29岁的库布里克对战争对军队对统治的剖析达到惊人的高度。

36分钟前
  • 帕拉
  • 力荐

我们英勇地冲锋,为了给将军加官晋爵;我们不甘的死亡,只是在羊群中“以儆效尤”;我们刺耳的哨声,忘了发泄战争中被撕碎的人性;我们轻轻地流泪,献给脑海中仅存的光辉。谁会关心我们?毕竟理想主义者都TM死了

37分钟前
  • AceSkoll
  • 力荐

半部战争半部律政……虽然通常把《奇爱博士》《2001:太空漫游》《发条橙》归为库布里克的未来三部曲,但把《奇爱博士》并到《光荣之路》《全金属外壳》里,组成的战争三部曲,更make sense。

42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杰作!反战角度绝对新颖。人性剖析绝对深刻。黑色幽默和反讽荒诞绝对是库布里克。片末的默默温情,被感动落泪。镜头的流畅,通透,简洁,不着一语,乃是29岁的才华横溢。

44分钟前
  • 把噗
  • 力荐

库布里克是所有社会体系,共同体,国家和人类进步论的敌人.

47分钟前
  • 潜潜
  • 力荐

刀下没有留人,这片真应该给那些好战分子看看,“一将功成万骨枯”,都以为自己是一将,其实都是万骨。库布里克拍这部电影时不到三十岁,说他是天才有疑问吗?

48分钟前
  • 津五渡
  • 力荐

从头到尾没有一个敌军的设计真的太妙了

53分钟前
  • 天真大师
  • 力荐

准备好多杀些德国人了吗?准备好多杀些德国人了吗?准备好多杀些德国人了吗?

57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光荣之路是政客们的,不是士兵们的,在所有战争中,都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库布里克讲了战争残酷,但是这种残酷不来自于敌人,而来自于自己人,不来自于个体的扭曲,而来自于人性的本然。库布里克风格的开端之作。ps.道格拉斯长得很像他爹啊

59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我曾数次羞于作为人类的一员,这将是一次。”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上级的那条光荣之路,永远靠的是下属的鲜血和尸体来铺平的,这就是政治这就是体制。不到三十岁的库布里克在当时拍出如此一部细腻沉着的作品,大师水准可见一斑,即便其后的作品也未曾让我感受到这么强烈。★★★★☆

1小时前
  • Q。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