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铁皮屋顶上的猫》又名《朱门巧妇》是一部根据田纳西·威廉斯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南方大家族的家庭关系全靠谎言维系的故事。独断专权的“大爹”身患重病不久于世,他的两个性格相反的儿子布里克和古柏带着媳妇参加他六十五岁的生日聚会。古柏夫妇一心想谋得巨额家产;弟弟布雷克却因为自己误会老友致使他自杀身亡,并怪妻与其老友有染,不与其同房,成为大嫂的笑柄并无法接管产业的故事。
影片以男主角在深夜的独戏开场,展示了这是一个给自己制造障碍,在情绪的黑夜里无法自拔的富二代,低迷、颓废、借酒消愁的他已经完全不在乎身份和形象,将西装扔到身后,此时此刻唯有奔跑和跨越障碍才能让他找到自己,结果腿被摔断成了一个行动无法自如的伤者——导演通过景别和空间的调度,充分揭示了人物性格及其情绪的变化。
这种富有内涵又准确严谨的场面调度贯穿全剧,而Elizabeth Taylor和Paul Newman的精彩表演更增强了影片的观赏性。
遗憾的是影片虽然完整地呈现了一个复杂的大家族关系以及家庭成员面对巨额财产的不同态度,导演却没有给观众展现一个清晰、客观、公正的价值导向。
在人物性格的处理上,除了女主角玛吉人物性格丰满立体外,其他人物性格塑造得都稍显平面。玛吉既是从底层社会通过努力改变了自己命运的强者,也是一个欲求不满、积极参与财产争夺的自私媳妇。她非常懂得利用自己的美貌取悦异性,包括在财产争夺时对自己的公公。而就是这样一个性格复杂的女性,导演不仅给予了她深切的同情和支持,整部影片也以她的最终目的为走势而发展和结束。一家之长的父亲是一个独断专行且对小儿子有所偏爱的父亲,小儿子的状态决定了他财产的归依之处,完全不见父亲身为长者的睿智和公平;看似不重名利的男主角小儿子并非真的无欲无求,追求友情享受爱情的他因为队友的自杀而被打破了生活的平衡,且软弱到无法面对妻子解释其与队友之间的关系。在父亲强势的干预下,他终于面对妻子,并从其口中了解到了队友自杀的真相以及妻子的清白,当晚就拥妻同眠。而自杀队友给他带来心理上的阴云真的能这么快一扫而空吗?影片中哥嫂一家则完全是见利忘义、冷漠无情又愚蠢自私的反面形象,包括孩子都完全看不到任何可爱之处。这种对峙双方无论外表还是智力都已经失衡的处理反倒削减了戏剧冲突的张力。
影片的主题道德很模糊,布里克一家的重归于好对照哥嫂争夺财产的失败,就是影片主题的归宿吗?
原本是冲着伊丽莎白泰勒的性感去看的电影,结果才发现这是一部完美的家庭群戏影片,剧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演绎的精湛,完美。1958年就已经能诠释如此复杂的群戏,之后60多年里很多类似的影片,包括去年的《八月。奥色治郡》都是承接这部伟大影片的衣钵啊。年轻的保罗纽曼太帅了,年轻的伊丽莎白泰勒更加性感迷人。一个夜晚的时间迸发出来的无比强大戏剧冲突,让每个家庭成员间的矛盾,隐私暴露无遗。最终却轻描淡写间挽救了一切,治愈了一切。大巧不工,大音希声的境界,就是如此吧。好莱坞黄金年代的影星真的不是现在的好莱坞明星所能比拟的,顶礼膜拜吧。。。
当年在电影频道看到过开头冰激凌大战一段,美艳、刻薄、焦躁不安的伊丽莎白泰勒给我留下异常深刻的印象,重新找来看的时候,发现原来这才是电影一开头而已。
“热铁皮屋顶上的猫”真是个非常贴切的名字,电影一开始就是炎炎夏日里浓的化不开的各种冲突,妻子和丈夫,大人和小孩,父亲和儿子,人人之间都有矛盾,个个都烦躁地像热铁皮屋顶上的猫。
保罗纽曼的那个角色,一开始让我感觉像麦田里的守望者那个孩子长大的情形,出身资产阶级上层的富裕家庭却憎恨资产阶级的道德,幼稚地把敌意射向四面八方,自己却困在自我否定的泥沼里无法脱身。结果………………按照电影里的解释,这么别扭的原因原来只是缺爱啊……跟老爸两番畅谈之后,立刻改头换面,连性向都被掰直了……简直俗套至极,让人无语凝噎。
不管从电影名字还是海报来看,伊丽莎白泰勒的角色应该是最重的,但是她却只在电影前二分之一出彩,尤其是甫一登场,就电光火石地把灵欲的焦灼表现的淋漓尽致。但是自从老爸一上场,她就没作用了,夫妻之爱拯救不了gay老公,她白白在热铁皮屋顶上跳了半天,其实仍旧没有摆脱被命运和他人摆布,任然是那个跪在地上乞求爱的女人——虽说结局被赏了一点恩爱,但是……我不知道该肿么说,反正莫名其妙。
总的来说,这个电影前半部分让你屏住呼吸觉得巨牛逼无比,展示了各方面深层次的戏剧矛盾,你正等着神展开呢,结果稀里糊涂的就往温馨里圆了,结尾虽然happy ending,但就是让人觉得那么怪异,好像把弯男掰直一样不可思议。
我一直觉得好莱坞50年代的男星比起女星来说略显黯淡,不如30,40的黄金时代。毕竟50年代最闪耀的伊丽莎白泰勒,奥黛丽赫本,玛丽莲梦露,格蕾丝凯利这四位就足够掩盖同期所有男星的锋芒了。
男星正处于一个黄金时代的巨星已经步入中老年,新生代小生又无法达到巨星声望的阶段,有些青黄不接。
如果从50年代的小生里硬挑出几个的话,我觉得应该只有马龙白兰度(24年出生,50年出道),理查德伯顿(25年出生,52年出道),保罗纽曼(25年出生,52年出道)这三位。
如果单纯按照美貌程度排名,我毫不犹豫地排保罗纽曼,马龙白兰度,理查德伯顿这个次序。
很简单,只有保罗纽曼能让我有只看第一眼就被煞到,狠狠地惊艳的感觉,五官无可挑剔,眼睛眼色也很艳,简直是完美,上帝的杰作。能够给我这种感觉的男星除他之外,也只有黄金时代的加里格兰特了。
白兰度也是我认为很帅的,比起美到没有特色的保罗纽曼,他要个性许多,是那种桀骜叛逆的英俊,虽然很man却决不粗糙。但细看是经不起角度考验的,脖子太粗(奥森威尔斯说他的脖子像一根粗大的香肠),鼻梁太低,嘴巴长的不好,脸型也有明显的硬伤。
伯顿无论是五官脸型还是轮廓骨相都是非常好的,所以能经得起任何角度的考验,完全是无死角的。这也是他刚刚出道时英国评论家说他“年轻漂亮,有一张上镜的脸”的原因。但极其糟糕的皮肤和过于松垮的皮肉让他显得粗糙沧桑,尤其是在彩色电影里那通红的脸色让他显得很土气。身材烂脖子短也是一大槽点。
然而白兰度能够主宰50年代,伯顿能够称雄60年代,保罗纽曼却略尴尬。虽然票房不错,烂片远远不及白兰度和伯顿那么多,奥提也很多次,八十年代也拿到了影帝。然而从始至终,他都没有白兰度和伯顿红。
我觉得也许他差在天赋和话题性上?
白兰度的《欲望号街车》和《教父》足以让他影史封神,而且他狂放不羁的个性更让他卓尔不群。
伯顿的惊才绝世和伟大演技即使演再多烂片也不会被埋没,而且丑闻绯闻齐上阵,永远是头条常客,自然能够大红大紫了。
比起这两位的锋芒毕露,好男人保罗纽曼就没那么容易上话题榜当媒体的宠儿了,在那样浮夸的年代,你不浮夸,那就没有浮夸的人红。
纽曼长得太美以至于没有特色,辨识度略低。然后人设还太干净太老实,媒体找不到他的丑闻就没有报道他的热情。加上演技又不如伯顿,个性又不如白兰度,也难怪没有他们红了。但他的颜是三个人里撑的最久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他的后半生。
我虽然是个颜控,但总觉得保罗纽曼在《朱门巧妇》里和泰勒不来电,没有cp感。研究了很久,突然想明白了为什么有这种感觉了——他太精致了,以至于长得很有些gay气,更像是泰勒的gay蜜……这种感觉其实也和看蒙哥马利克利夫特一样,不认为他们和泰勒能有什么cp感。
人的第六感很奇怪的,可能真的是感情流露会影响到电影表演里,泰勒和伯顿就永远cp感十足,每次看到俩人的吻戏,都能够被深深地打动,伯顿吻她时候的样子,真的和他吻其他女演员的感觉不一样。
据说保罗纽曼在50年代曾经暗恋过白兰度,经常亦步亦趋地当着小尾巴,然而白兰度根本没有回应过他,渐渐地也就心灰意冷了。晚年时的白兰度曾经揭露过保罗纽曼也是个潜伏着的同性恋,只不过一直以好男人和美满家庭的形象示人罢了。
其实这个演艺圈子里的同性恋小圈子,是完全没有秘密的,谁是谁不是,进了这个小圈子的人都一清二楚。泰勒说,“没有同性恋就没有好莱坞”,伯顿说,“很多演员都是潜伏着的同性恋,只不过我们通常用喝个烂醉来掩饰”。比起白兰度直接点保罗纽曼的名,他还算很给圈里这些人面子了。
LIZ在剧中就两套服装, 却都美极了, 不过觉得她的美貌不适合演maggie这种好女人啊! 据说tennessee williams对这个改编不是很满意, 有机会找原著来看看.
译名不行,还是《热铁皮屋顶上的猫》比较好,重点并不在女主角身上,这一大家子人人都是一身戏。有点像《雷雨》,雷雨夜家庭冲突密集爆发,还都是核弹级别的,全都撕成一团歇斯底里。男女主都有点拿架子,演的最好的其实是老爹。台词惊人,好看到想立刻再看一遍。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2868450/
完全没想到是这样一个故事,爱情只是虚晃,亲情才是主线,爱不是给予,不是馈赠,爱是陪伴,是信任,是长久的回忆……地下室那场戏太精彩,父亲不停说着我爱你,儿子不停说着你不爱我,看到paul newman捶胸顿足咆哮着you can't buy love的我只想沉沦在他蓝色的眼眸里
田纳西威廉姆斯原著就是这个结局?太和谐了吧
这擦边球打得,真是惊险呢,眼看着就要上演别扭受出柜大戏,在玉婆悦耳的声音和语调里陡变,转入床头打架床尾和一片莺莺燕燕相安无事中,虽然说田纳西很不满意这次改编,但是台词也已经非常厉害了,导演的调教也是神仙级。最吸引人的表演在老爹身上,提名的同年凭借另一部片子拿了奥斯卡最佳男配,厉害。一开始觉得田纳西的剧怎么都那么聒噪、厌女,半小时后渐入佳境,把狗血伦理剧大变四两拨千斤人生哲理,神了,很深刻。你可以恐婚厌婚社恐厌世,但只要活着一天就去忍受,改变,超越。之前看过的片子没输出过这种价值观,跟着影片想了一遍,竟然一点都不朴素,很实用。
前半段真是非常令人焦躁,女人咄咄逼人,男人躲躲闪闪,小孩子吵闹,大人们聒噪……如同暴风雨来之前闷热的空气一般,整个家庭充满着虚伪和谎言,情绪分分钟就要爆炸,然后一个个点破,没有玉石俱焚一了百了,反倒雨过天晴神清气爽。玉婆美,Paul Newman太帅,让人移不开眼睛。Lock the door是我最近听到的最性感的台词。同性爱的部分也展示得非常露骨了~
伊丽莎白泰勒腿太短头太大。
少了伊利亚卡赞的导演,片子对原作者威廉斯的背叛,成全了大众化电影的成功。一部纽曼只负责扮忧郁,而伊丽莎白泰勒负责扮猫的电影。你不会遇到第二个比泰勒更像猫的女人了。你问这片讲了什么?家庭矛盾?扯,这片就是人性单纯的伦理冲突。只有威廉斯般的天才,才能塑造出如此尖锐的冲突和如此鲜活角色
跟威廉斯的原剧作比起来,这结局改得……电影中男主居然被掰直了,我真是目瞪口呆.JPG。
同样是室内戏,这片跟《灵欲春宵》比差得真不是一星半点。《灵》里那种人与人之间的痛苦是每个人都会切身遭遇、感同身受的。而这片,我只能说男主角你可真作啊!就算你是同性恋了不起啊?搞形婚你还整天对着老婆一张臭脸、埋怨你爹不关心你?何况导演最后压根儿不提这茬,直接用爱拯救一切了。
怀旧纪念玉婆。。那时的Taylor真美那时的Newman真帅天造地金童玉女的一对。。电影看了没啥感触。。关于家庭矛盾。。自尊心强的丈夫怀疑妻子有轨而cat on a hot tin roof正是形容这么个受委屈忍辱的好女人。。也许原著更有精髓吧。。
单幕话剧般,有如《雷雨》,玉婆真美纽曼真帅。老汉身家巨亿,长子有心计稳重善经营,长媳训练一队孙辈献媚但缘过切而丑态百出;次子散漫酗酒极不懂事对金钱父母妻子漠然置之。老夫妻向来溺爱次子,最后仍传次嘲长,恰与伊东相反。看后颇觉其实对长子很不平,表现再好都不入眼,莫怪他急,佛都有火。
赏心悦目流鼻血各种牛逼台词俯拾即是。简直就是女性榜样。真不敢相信如此优秀的作品当年会输给一部歌舞片。
剧本很好。Elizabeth Taylor和Paul Newman的表演也都很好,他们看起来真是一对壁人。
如果你读过田纳西.威廉斯的原著,你就知道改编的并不好
怎么会有这种女人?前一秒还是个怨妇,后一秒就散发出女王的气势.
情节紧凑,人物有张力,让人坐下来就不敢动看到大气都不喘的编剧田纳西威廉。
“虚伪的气味最强烈。”还是觉得话剧的形式会更好,可以避免电影的那些大特写,那些珠宝,沙发,廊柱。不过那个地下室真好~
枷锁般的父权制给男性下的「绊子」较比女性只增不减,为防止「接班人」逃离《围城》而设置的栏杆也只高不低。这或许也是令一蹶不振的「懦夫」日渐趋于保守和顺从,和不得不以打压、羞辱和迫害女性的方式来重振「男性雄风」的原因。相对于《朱门巧妇》来说,在婚姻中较早体验到不自由的「野马」也是较早得到「教训」的一方。遗憾的是,五十年代末的女性依然在「热铁皮屋顶上」做着美梦——仍有陪着醉汉买醉的「性」致。男女主人公的核心形象在于:他们是「不知去哪里做爱」的猫。依靠「巧妇」勉强站起来的男主却因「心不在焉」而成了不孝子孙,他的自我厌恶源于混乱的自我认知,而他的「自我批判」最终沦为博取「老爹」同情的情绪发泄。显然,最后一幕是权杖移交和共享,而这场「床笫之欢」也注定让吾辈《心中的野兽》像父辈那样懦弱又虚伪、贪婪而丑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