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说,这部拍的不好。
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的过程中,其实几经反复。
4月3日,列宁回国。提出和自由主义者决裂的《四月提纲》。到7月推动彼得堡的游行事件,到8月挫败科尔尼洛夫将军的军事政变,9月份对全俄民主会议的抵制,拒绝和资产阶级及中间派联合执政,并对全党提出武装夺权的要求。列宁的想法至少有2次巨大转变。一次是4月,一次就是9月。
如果想了解十月革命,从生动性来说不如看看《苦难的历程》系列(1957-1959)三部曲。俄罗斯后来拍过一部《托洛茨基》的8集连续剧,还是可以看看当时的革命场景。
本片的人物表现过于简单化。10月革命中主要角色托洛茨基表现不够,斯大林同志的几次出场较突兀。
配音也一般。
10月革命,俄国是一场自上而下式的革命,布尔什维克在众多革命党派中的一员,无明显优劣势。革命的干草已经铺满俄罗斯,布尔什维克就是那个有意点燃并能控制燃烧进程的火种。可以想象,如果没有9月底武装夺权,仅靠议会斗争,革命的政府最终是否归于失败。
台词摘录:
* “这些可怜的悲观主义者在这里不断地问我们:假使,如果,假使,如果……这些理由使人想起一句格言:‘一个傻瓜所能提出的问题,比十个聪明人所能解决的要多十倍。’”
* “瓦西里同志……”列宁严厉地看着瓦西里的脸,继续说道,“您又!……”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您自己不是也没有睡觉吗?”
“我说的是您!这样是不行的,瓦西里同志。上一次您骗了我。是不是骗了我?”
“我今天一定睡足,”瓦西里犯了过错似的喃喃地说。
“今天……唔……是的!”列宁说。“正巧今天不能睡。”
他已经不生气了,和瓦西里一起笑了起来。
“嗳,没有关系,瓦西里同志,我们快要握到政权,到那时候我们再……”
“是的,到那时候我们就可以……”瓦西里富于幻想地接上去说。
“是的,到那时候我们更没有功夫睡了!”列宁有力地结束了这句话。
* 你们的公事完结了,从现在起,直到永远。
“决定世界问题呢,你还嫌太慢。” “假如若是假如若是。” “一个傻瓜所能提出来的问题,比十个聪明人能解决的还要多十倍。” “这些所需要的,是艺术的技巧,和三倍的勇敢。” “不是给钱给烦了,而是听话听烦了!” “我本来想用外交上的语言说出,可是洛基昂戈先生他说了我的意思。”“应该比较广泛地了解我们大使先生的意思。” “乌里茨基,忘了?埃哎诶~” “你现在还有钱吗?他那儿不冷么?饮食怎么样?一切能弄到的请都给他弄到。” “请尊重dangzhongyang的这个特殊决定。” “盼个小子”“我真害怕,也不是时候。”“算了”“又穷又难”“别说了”“领那点面包够吃什么的”“哎算了”“他还能当父亲呢”“怎么?”“不坐牢就流放。。”“原来是。。。好了好了。” “对啊,康斯坦丁彼德罗维奇可以睡椅子,或是睡在地板上。” “这样的书不能枕,这样的书只能垫脚。” “我们小声地喊行不行,小声儿的。”“小声儿的行。” “哪儿的话啊~你怎么了~没有,没有。” “群众不妨害我,对无产阶级不保守秘密。请坐吧。” “问题严重了,需要和大家商量商量。” “我也是这么说的,这是什么朋友们。可难道他们还有良心么?他们说这是我们自己的私产,一点不干你的事,就像一件布衫、裤子一样。” “对不起,那么现在照你这样儿来说你你你你谁都不服从喽?”“我为什么不服从,该服从谁我就服从谁。” “我说你啊,干嘛老缠着我啊,你快滚开这儿吧。同志们,他干嘛老缠着我啊!?” “这儿的人火气大,工作都很紧张,可能碰的着你们,很维险,所以你们还是请一请。” “一切全都不坏,很好,全起来了。” “啊哈,你的眼睛也开始尖锐了。从前么又说没事了。” “耳朵~~~也就是普通的耳朵,普通。” “到内个时候就——”“是啊,到内个时候就更没工夫睡了。” “假使我们要不这样地来做,那别人可就要这样子地来做了。” “轻点儿,列宁的信。” “不要紧,再过两个钟头就动起来了。” “我不知道线该往什么地方插啊!接线的小姐们都昏过去啦,昏~过~去~啦~” “坐火车!骑马!租车!哼!” “你守着太阳神”“这是爱神”“算了吧以后再分析吧” “安静点儿先生们安静点儿这有什么可惊的有什么可怕的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诸位先生,你们的公事完了,从现在起,直到永远。” “一个普通的人~” “同志们!我们布尔什维克的同志们!一向所说必须要进行的这个工农革命,实现了!”
呵呵
作为政治意义大于艺术价值的电影,罗姆算是做得很不错,没有泛滥的煽动造作的革命热情。不过作为斯大林主义电影的代表作,在歌颂列宁和瓦西里的同时,斯大林的马屁也拍了不少,特别是把斯大林的政敌们栩栩如生的刻画为叛徒!伪造的历史也就从此流传下来。作为电影这同样是可耻的。
无产阶级革命不易,瓦西里忠诚执行力强。列宁真的是个战略和管理大师,俄国人民真的是受苦了
“我不知道线该往什么地方插啊!接线的小姐们都昏过去啦,昏~过~去~啦~”
一个时代的经典,从艺术上来说,史楚金的表演相当精彩,列宁与警卫瓦西里的戏非常生动,那种生活化的描写相当有意思,相当接地气。30年代苏联就能拍出这样逼真再现历史的佳作,的确是令人叹服,可见当年苏联电影艺术的水准,不愧是诞生过爱森斯坦等电影大师的国度。
一个普通的人攀登至人类文明巅峰的一个过程。人物刻画和画面构图真的上乘。
斯大林梦中的架空奇幻电影,东影厂老满映配音员的神奇配音,一个达瓦里希时代里各种《分家在十月》的即视感
东北电影制片厂1950年的配音实在是太妙了!自然淳朴真实一点都不做作,好多地方乐得不行了。克伦斯基那东北味儿最浓
绝对经典!
译制经典。。苏联列宁的故事。。演员蛮赞。。
“列宁同志先走”的那个傻逼你特么看过么,你确定是这部?电影都看不对你就来胡喷。
1917年只是革命的开始。
同志,你见过列宁吗?听说他在这儿
弗拉基米尔:快,我这就要见斯大林同志...
列宁在十月做了几件重要的事,分别是去找斯大林、去找斯大林和去找斯大林~
烂片
我们现在能真正看看这部电影了
同学嘉周推荐的...
由于当时正处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转折期,影片拍摄基本使用了固定机位镜头+现场录音,既缺少蒙太奇的艺术性,又缺少配乐的渲染力,作为极少数反映十月革命领导层活动的故事片来说比较遗憾。尽管如此,影片还是生动塑造了列宁这个高瞻远瞩又平易近人的领袖形象,影响了几代人对苏联革命史的认知。
从意识形态上,本片是斯大林强奸历史的代表作,与《联共(布)党史》一道,制造了列宁—斯大林正统接班路线的官方叙述,混蛋变英雄,跳蚤变龙种——Ril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