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前的9月8日,Marco Siffredi在珠穆朗玛峰北壁的某处消失,年仅23岁。一位极具天赋的单板滑雪者和一个叛逆的灵魂,Marco为山峰带来了一缕清新,有时显得疯狂的气息。
时至今日,2023年,他依然是高海拔单板滑雪的传奇人物。他并不是一名向导,虽然来自山峰区域,却没有五代从事山峰运动的先祖。一位活跃的单板滑雪者和登山者,Marco Siffredi没有从珠穆朗玛峰的首次单板滑雪下撤探险期间返回。
自1924年,英国探险者,乔治.马洛里在珠穆朗玛峰消失不见后,这里有几十人经历了相同的厄运,在世界海拔最高山峰难以置信的艰难状况中殒命。
珠穆朗玛峰有略超过300人在攀登和下撤过程中死亡,但是仅有一人是在山峰陡坡进行单板滑雪期间丧命。其中之一就是Marco Siffredi,世界级的大胆狂徒。
一切始于法国沙慕尼。这里是欧洲大型山峰的所在地点,也是Marco Siffredi的家。他的父亲是一名登山向导,而勃朗峰的阴影就笼罩在他的后院。1979年5月22日,Philippe和Michelle Siffredi迎来了自己的第四个孩子,Marco,他很早便开始尝试老派的极限滑雪运动:如果你滑倒,你会就此死去。与大多数阅读漫画英雄故事的孩子不同,孩童时期,Marco仰望单板滑雪偶像,如Bruno Gouvy和Jérôme Ruby,以满足自己在大型山峰滑雪的梦想。
Marco很快成为该区域滑雪运动圈子里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量。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在阿尔卑斯山脉完成数条精彩线路,他开始去往世界范围内海拔更高,更为陡峭的巨型山峰进行探索。他首次海外旅行的目标很快选定 - 秘鲁海拔6,032米的Tocllaraju峰。
出发去往秘鲁之前,他朋友的母亲送给他一个十字架吊坠作为礼物。团队安全攀登,并滑雪返回。自此,Marco每次进行探险活动都会戴着这个吊坠。
1998年,他在6,988米高度的多杰拉巴峰完成了自己在喜马拉雅山脉的首次滑雪下撤。从山峰顶端,远处高耸巍峨的珠穆朗玛峰清晰可见。Marco的眼中闪烁着光芒。应该去往这里。
1999年夏季早些时候,法国沙木尼,震惊区域的大型山峰单板滑雪下撤的消息传来,没有人期待这会是一位20岁,刚刚接触滑雪四年时间的孩子。毋庸置疑,这座城镇是世界上极限登山运动的首都,满是具有天赋,报有野心和极具成就的阿尔卑斯登山者,滑雪者和登山向导。
1999年6月,Marco Siffredi,前牙有着裂缝,头发金黄的本地人沿Aiguille Verte山Nant Blanc线路滑雪返回,这条路线此前仅有一次滑雪下撤,由Jean-Marc Boivin于1985年完成。Siffredi在沙木尼长大,一直专注于这条3,300米距离,平均角度为55度,部分区域达60°和65°度的线路。被描述为“绝对不能滑倒”区域对于这里来说显然略显低估 - 沙木尼作家,Trey Cook写到,这是最为严肃的山壁,“令人震惊的边缘,一个错误的转弯,或是略微分神,滑雪者如同没有降落伞跳下一架飞机。”
Siffredi与一位朋友一同来到这里,攀爬了山峰北壁一条3,000米距离的混合线路,他的朋友沿另外一侧的Whymper Couloir路线返回,而Siffredi则等待Nant Blanc线路的雪面变得柔软,随后滑雪通过。René Robert拍摄的照片确认了这个消息,Siffredi就此成为新闻人物。
三年后,Siffredi遇难,他的遗体应该位于珠穆朗玛峰霍因贝尔山肩高处。此时,他年仅23岁。
1999年秋季,他去往尼泊尔,完成了喜马拉雅山区6,966米/22,854英尺高度的多吉拉巴峰的首次滑雪下撤。第二年秋季,他把目光锁定在海拔8,021米/26,906英尺的卓奥友峰,世界海拔第六高峰,距离终极目标仅一步之遥:从珠穆朗玛峰进行单板滑雪下撤。
2001年春季,Siffredi到达珠穆朗玛峰,5月23日,就在其生日之后一日,他登顶山峰,计划随后霍因贝尔山肩,山峰最为陡峭的线路返回。颇为诡异的是,奥地利登山者Stephen Gatt博士(他也曾经从卓奥友峰滑雪下撤)在他之前不到24小时时间里推进了自己的重要计划,借助单板从顶峰滑雪下撤。不过,由于Gatt反向攀登约100米区域,他也因此没能完成珠穆朗玛峰的首次完整单板滑雪下撤。而当Siffredi到达时,霍因贝尔山肩积雪量不足,无法进行滑雪,所以,Siffredi改变计划,尝试Norton山肩。
独自在顶峰欣赏日出,Marco准备就绪,开始滑雪去往前进营地,就在到达山肩之前,他绑定雪板的连接处因为极度寒冷而破裂,此时,一位夏尔巴用铁丝进行固定。令人惊叹的是,他继续沿45°度的陡坡通过数千米垂直距离,来到底端,完成了珠穆朗玛峰首次成功的完整单板滑雪下撤。
像Marco这样的人会模糊自己的能力与梦想之间的界限。此次滑雪返回显然无法让他感到满足。在他的眼中,就像所有其他人相信他取得成功一样,他认为自己完全失败。他的目标依然是令人毛骨悚然的霍因贝尔山肩。此刻,热情和疯狂支配着他。他开始计划返回。Marco Siffredi在一年半之后回到尼泊尔。来到这里时,他意识到自己把好运十字架留在了沙慕尼。
由于探险活动是在季风季之后,积雪比去年厚得多 - 几乎难以承受 – 春季的人群消失。狂风拍打这山峰表面全新堆积的雪粒,使数以百计的尖利岩石暴露在外,一个小时内出现多次致命雪崩。
此时是2002年9月早些时候,截止到此刻,攀爬尤其艰难。数日时间里,Marco一直在死亡地带徘徊。身处海拔高度超过8,000米的地点,人类的身体机能会逐渐衰退。
通过卫星电话与自己身处沙慕尼的朋友和气象预报员,Yann Giezendanner进行交谈,Marco得知周日,8号,将会出现适宜天气,但同时他也了解到不能在顶峰山脊停留太久,因为下午,天气状况会出现变化。
尽管夏尔巴坚持Marco应该等待更为适宜的天气状况,准备更多装备 - 尤其是一部他在下撤期间联系身处大本营团队的对讲机 - 他则认为机不可失。这样的周期在山峰环境常年难得一见;如果你遇到机会,你必须把握。
Marco奇怪地以两声再见结束和Yann的交谈,这在法语中,这发生在人们认为彼此不会再次相见的告别中。
2001年5月22日,Marco的22岁生日当天,他在珠穆朗玛峰3号营地拍摄了自拍照。第二日,他首次登顶山峰。独自一人身处顶峰,观看日出,穿好雪板,沿Norton山肩滑行通过约2,438米/8,000英尺垂直距离回到前进营地。
周日,2002年9月8日,身处珠穆朗玛峰顶部,这是一个晴朗,阳光灿烂的日子,Marco Siffredi站在海平面之上超过8,840米/29,000英尺高度。远高于云层,这位23岁的法国单板滑雪者和经验丰富的登山者期待在自己的第二次尝试期间取得成功。
2001年5月,他首次攀登这座山峰,试图完成一项任务,追寻单板滑雪运动的“圣杯” - 沿山峰北壁极其惊险的霍因贝尔山肩(汤姆.霍因贝尔,Willi Unsoeld,1963年)滑雪返回。遗憾的是,他被迫选择不同线路 - Norton山肩 - 因为霍因贝尔山肩区域缺少积雪。所以此次,2002年9月,他再次站在这里。
尽管对于登山来说,这个季节显得格外艰难,Siffredi却毫不动摇。总之,攀爬并非他的目标;滑雪下撤才是,而且通常情况下,秋季条件对于单板滑雪来说堪称完美。
总之,雪层很深。9月8日清晨,Marco Siffredi和三名来自Russell Brice(罗萨尔)团队,陪伴他的夏尔巴,其中包括普巴扎西,他们沿齐胸深的积雪出发去往顶峰。四人经历了12个半小时令人疲惫的攀爬 - 这几乎是他首次去往顶峰用时的三倍,最终在下午约2点10分达到顶峰 - Siffredi依然兴奋不已。万里无云,阳光灿烂,雪面适宜。这是他等待的条件。
Marco Siffredi在人生之中最后一次滑雪下撤期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兴奋和庆祝的一刻,如释重负,展露微笑的时刻,拥抱,与那些一同站在顶峰的人们拍照。高兴的情绪不断涌动。但是对于Marco来说并非如此。他所说的就是:“疲惫,太过疲惫。积雪过多,超过承受范围的攀登。”
总之,休息,并未返回进行准备耗费了数个小时间,黑色的云层开始在他们身下堆积。夏尔巴警告Siffredi,时间已晚,而且潜在的风暴是危险的叠加因素,并建议他们或许可以徒步下撤,晚间在山壁宿营,并于清晨返回。
但是Siffredi意志坚决,希望就此返回,如同过去一年半时间里的表现毫无不同。此刻,他身处这里,经过所有这些时间的等待,最终迎来一试。这是他的机会,他会竭力把握。
他的面前是世界上单板滑雪线路中最为陡峭,海拔最高,最为艰难的目标。他绑好雪板,他的团队恳求他不要尝试。眼中只有自己的目标,Marco无法接受任何其他选择。这是一个在他的脑中持续出现多年的幻梦。他盯住自己脚下单板滑雪历史上的第二条线路,就在脚部前端数米。
此刻山谷的积云开始在山峰堆积,如同Yann警告的一样。
“保重,Marco,”扎西普巴说到。
“好的,普巴。明天见。”
夏尔巴极不情愿地看着他离开,沿他们左侧的山壁出发,并最终消失在云层之中。夏尔巴辗转下撤,在Siffredi完成数次转弯后看到他,并祝愿他好运。他就此冲向Hornbein山肩。
随着Siffredi消失在陡坡,夏尔巴急速返回山峰大本营,焦急地希望避开风暴。在Siffredi离开后,沿相反方向下撤约1,219米/4,000英尺后,他们最终离开堆积的云层区域,能够看到他们身下的山壁。
令他们意外的是,一个人影身处他们下端约305米/1,000英尺处的陡坡。他们看到他站立,悄无声息地滑下山坡。夏尔巴确信山峰100%没有任何其他人,但是三人坚信,他们看到这个人滑行单板返回。
当他们来到指定地点时,雪面光滑,这里没有痕迹。即刻,夏尔巴感受到最为深切的恐惧,他们看到的是幽灵,而Siffredi已经死去。
随着三人回到山峰大本营,他们的噩梦得到了确认。Siffredi没有从自己的单板滑雪之旅返回,他的尸体也无迹可寻。
大多数在珠穆朗玛峰消失的人再也没有出现,事实就是,人们对于Marco Siffredi的遗体再也没有被发现并不感到震惊。不过,关于他死亡的传闻的确令人略感警觉。
大多数珠穆朗玛峰攀登专业人士认为他很有可能是顶峰状况的另外一名受害者。空气稀薄和寒冷气温的结合,此外,进行12小时攀登的疲惫导致他在到达营地之前瘫倒在地。如果事实的确如此,那么他很有可能再也没能起身,又或是他就此倒地,掉入山峰无尽冰裂缝之中的一处。其他登山者指出,他可能遭遇了雪崩。
黑色的云层是警示,一场风暴在Siffredi沿陡坡滑动时即将形成。风暴可能引发了山峰北壁山肩的雪崩,沿山壁倾斜而下,把他裹挟其中,并掩埋在底部。由于山壁如粗巨大且高耸,很有可能夏尔巴并未注意到一场雪崩的发生。
围绕他消失的最为奇怪的理论却是由Marco Siffredi自己的姊妹,Shooty提出。Shooty坚信Marco顺利完成山壁的滑雪,而且时至今日依然活着。她声称,他仅是离开了山峰大本营,并在中国西藏自治区像放牧牦牛的人们一样生活,探索全新的山峰,去到西藏自治区山峰区域未被发现的地点。
不过,珠穆朗玛峰登山记录管理者,伊丽莎白.赫利小姐在2003年美国阿尔卑斯日志的文章中写到,Siffredi的踪迹在海拔8,600米/28,215英尺结束,显然可以确定的是在这里,他不会掉入冰裂缝。
年轻男孩,乃滑雪高手,不放弃理想,执着找教练,阿尔卑斯山、勃朗峰、喜马拉雅山,激情塑造成就。
《极限登峰》,纪念马克·西弗雷迪 (1979年5月22日- 2002年9月8日)的故事片, 一位法国单板滑手和登山家。父亲是一位山地向导,弟弟在霞穆尼的雪崩中丧生。他2001年在珠穆朗玛峰的诺顿雪沟成功滑降,也是第一位在珠穆朗玛峰的诺顿雪沟成功滑降的单板滑手。2002年,他在第二次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后在霍恩贝峡谷滑降过程中失踪。
单看电影本身来说,剧情一般情节一般,但一片皑皑白雪,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一眼万年的感觉,如出一辙。有生之年一定要体验一下
剧情碍事的风景片。
比起重点讨论人性和成长的户外片简单直接的多,因为挑战存在所以我们向山进发,山间的镜头极美,人仿佛成为了音符,在大地上跳动,摄影加一星,剧情一般般。
这种题材拍成这样真是不易。。。。
央视六公主。高山滑雪和高山滑板滑雪,热血沸腾血脉贲张;从阿尔卑斯山、勃朗峰,到喜马拉雅山,风景如画引人入胜。优点说完了,缺点更明显:故事过于简单流于表面,人物也太符号太空洞,导致整个故事线套路且无聊。登顶珠峰的过程平平无奇毫无波折,最想看的珠峰滑雪居然没拍,直接被字幕君终止了!当作了解高山滑雪的视频或者珠峰风光片还不错。最后吐槽一下译制片,真的没法看啊,国语配音和人物对不上,而且删减严重,情节跳跃性很大,建议看原版为上。
央视电影频道艺术影院回看,译制片,片名《极限登峰》。因为喜欢户外,对极限运动的片子情有独钟,再一次受到震憾。每个人心中都会有梦想,但大都太过理智,除了天赋和基础条件外,主要缺乏坚韧不拔的毅力,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勇气和疯狂的冒险精神。其实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此。片中风景有多美就不用说了。
整部电影看得心潮澎湃可是最后突然看见字幕说他再也没有从山上下来的时候一下子好难过,几乎不能接受
#电影频道首播 20230220取景漂亮,就是这片是不是把滑雪+登顶珠峰拍得有点太容易了?3.8/5。艺术影院首播。没想到竟然用了湾湾那边的译名
Marco Siffredi第二次滑下时没了。
风景挺美的,攀登珠峰前的那次滑雪配上简洁清澈的钢琴实在是充满了崇高感,比较可惜的是剧情较弱。
看到最后才知不是纪录片,而是挑战极限实现梦想的剧情片,从珠峰飞下来应该是每个高山滑雪者的终极梦想吧。我跪拜所有勇于挑战极限的人,上帝也应偏爱这些强者。
頭一回看凱文亞當斯正經演正劇,情節過於平淡、視覺缺乏衝擊力,所剩有幾個片段讓人賞心悅目的雪景風光。
6分。滑雪片,风光片。没有更多了。男主到了现场。观影于美国电影市场。11/04/2017
央六看的,译名《极限登峰》故事本身一般般吧,霍恩贝的执念,一段师徒,朋友,伙伴情,当然还有精彩的滑雪和美丽的风景个人很缺乏冒险精神,但一直很佩服这种有冒险精神且很执着的人(不是喜欢哈)风景确实太美了,可以加到四星去
会当凌绝顶,一板滑千尺
充分展示了滑雪的魅力与雪山之美,以及滑雪者心灵、肉体与自然的较量。对于滑雪者,登顶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以为是happy ending,最后之舞却戛然而止,不胜唏嘘~
阿尔卑斯山、勃朗峰、喜马拉雅山
和看过的其他户外题材电影感觉还真不太一样,看的感觉有点复杂。但还是很让人致敬滴。。。与一般体育竞技类燃的片子相比,好的户外最顶级的题材片子似乎大多都非死即伤。这种片子玩户外需要多看看,要专业,要态度,要勇气。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活着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