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

喜剧片大陆2015

主演:朱一文李彦漫陈思瀚张芷榕毕志飞蒋龙薛皓王渊慧辛祚宇兰海隆姜珮瑶郭庭王笑一马瑜遥张琳然刘子铭王曲浩然杨佳佳刘玲钰

导演:毕志飞

剧照

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 剧照 NO.1 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 剧照 NO.2 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 剧照 NO.3 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 剧照 NO.4 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 剧照 NO.5 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 剧照 NO.6 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 剧照 NO.13 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 剧照 NO.14 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 剧照 NO.15 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 剧照 NO.16 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 剧照 NO.17 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 剧照 NO.18 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 剧照 NO.19 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8:45

详细剧情

  海亚影视学院(虚构)近些年已经跻身国内著名影视院校的行列,其表演系2013级本科班,学生形象、艺术条件都格外突出,从入校伊始就备受学校师生关注,被誉为“准明星班”。班主任文天阳年青英俊,刚刚硕士毕业留校,认真负责。
  班里共有17名学生,8男9女,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性格各异:有的学生家里条件优越,有奢华海边别墅、游艇与跑车;有的学生是普通工薪阶层的子女;还有学生来自落后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还有学生是单亲家庭的问题子女……能在千军万马中成功杀出而考取表演专业,是备受人们关注的。他们是天之骄子,热情澎湃,都在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为自己的美好梦想奋斗着。
  演员是一个相对被动的职业,经常需要见组和推销自己,学习表演专业的学生也难免要比普通专业学生与社会有更多、更早的接触。城市中有着很多诱惑,影视圈也同样复杂,他们的青春美貌也吸引了形形色色的人士们的目光。文老师与自己的学生们在四年的历程中曾经沮丧过、伤心过甚至大痛过,但是青春这趟旅程,含着眼泪也要向前!他们决心闯入演艺圈并有所作为……

长篇影评

1 ) 我们拜读了纯洁心灵毕志飞导演的博士论文

本文首发于“枪稿”公众号。
公号ID:QiangGaooooo


上月22日,《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上映,在豆瓣得到了史上最低的2.0分后,该片导演毕志飞发文讨伐豆瓣,但引来更猛烈吐槽。各大院线紧急撤档,电影最终收获220万票房。

毕志飞以一敌众的勇气值得敬佩,他明知不可而为之的行事风格,让人们好奇,这究竟是何方神圣?

点开他的个人简介,我们得知,他是北京电影学院硕士,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攻读博士。

简介中还有一句极为亮眼的话:“撰写了博士论文《艺术与商业融合的不懈探索——马丁·斯科西斯导演研究》,被誉为是国内对美国导演马丁·斯科西斯研究最为全面、深入的一项研究。”

看到“最全面、深入”这几个字眼后,我们今天的枪手灰狼坐不住了,作为马丁·斯科塞斯的忠实拥趸,他在孔夫子旧书网里找到了这篇论文,并让店家寄了顺丰到付。毕志飞挺厉害,足足写了172页,读完后,我们的灰狼整个人都不好了。


百度百科搬运工毕志飞

作者|灰狼

作者简介:与毕志飞同为电影学博士,被电影耽误了半生的理工科硕士,现为西南某高校教师,曾在加拿大游学,运营【映画台湾】的三个臭皮匠之一。目标是未来能跻身毕志飞一代的导演行列。



十一黄金周,我最期盼的不是院线的新片,而是一个来自湖北襄樊的快递。

这份快递里装的,就是传说中迄今国内最权威的马丁·斯科塞斯论文,它的作者叫毕志飞。

作为马丁·斯科塞斯的忠实粉丝,我对这篇论文渴望已久;作为一名电影学博士,我对毕志飞先生惺惺相惜;作为同在海外游学过的一份子,我对他走访美国各大高校和电影机构的经历深感兴趣。我希望能在这篇划时代的论文中找寻更多的一手材料,期待能从中读到更别致的观点,为此我斋戒三日、沐浴熏香,方才捧起这传说中的论文。

但是,当我翻开论文第一页,画风就突然不对了。

饶是我再放低期待,也没料到毕志飞博士竟然是个“搬运工”,在我们这一行,研究电影史的博士们都戏称自己是“史料的搬运工”。搬运工也分三六九等,高级一点的是外文资料搬运工,中间的是故纸堆搬运工,再次之是二手资料搬运工,而毕志飞是百度百科搬运工。

我记得在母校的电影学硕士班,同学们为了争抢写哪个导演而吵得面红耳赤。他们的论文我看过不少,除了页数少点之外,都比毕志飞的这篇写的好。

有一点我可以确定,如果我当初把一个导演研究的选题送到导师那里,被当场毙掉是小事,没准还会被踢两脚。

博士论文写导演研究是个不成文的禁忌,因为导师担心我们写成毫无营养的加长版硕士论文。我周边的博士们没人敢这么干,能干出这事的,我只见过毕志飞。

然而毕志飞先生,竟然在我们最高的学府——北京大学,通过了导师首肯,通过了博士开题,还通过了最后答辩。

更恐怖的是,在拜读完整篇论文之后,我吃惊地发现此君电影史视野、理论素养、甚至外语水平都低于一个普通文科博士的及格线(我暂且不提他那读不通顺的英文摘要)。然而他竟然是“第一个从北京电影学院考入北京大学的全日制博士”。

我瞬间凝固了。

作为一名博士,最基础的应该是搜集文献的能力。在这篇论文的参考文献部分,中文图书有108部,中文期刊86篇,英文文献9部。嗯,只有9部,于是我试着把他所有的英文注释摘录出来:

1、Martin Scorsese: A Journey(14页、22页、53页、94页、111页)
2、Virgin Film Scorsese(18页)
3、The Scorsese Connection(22页)
4、Scorsese’s Men: Melancholia and the Mob(26页、32页、103页)
5、The Philosophy of Martin Scorsese(44页)
6、The Scorsese Psyche on Screen:Roots of Themes and Characters in the Films(89页、98页)

这6部外文书的13个引注,就是毕志飞所有的外文引用了,这些注释大都是些无关痛痒的琐碎信息,基本上是为了做注而做注。等等!不对!不应该是9部外文书吗?其他的跑哪儿去了?


我前前后后核对了5遍,仍然只有6部英文书的引注,参考文献上的1、6、8条在正文中神奇地消失了……

太不可思议了!

如果按每页两个注释来计算,毕志飞140页正文中的注释总量应该不低于260个,13个英文注释,按比例来算不到5%。

我想说,很多中国电影史的博士论文,外文注释率也能超过5%。

毕志飞博士怎么也算是喝过洋墨水的人啊,何况他的这篇文章“得到中国留学基金委的资助,期间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电影电视广播系做了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走访了美国纽约大学、南加州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环球电影制片厂等著名美国电影院校和机构”。有这些让人眼馋的天时地利,他只做出了5%的数据……

这让我开始怀疑国外学术环境,也开始怀疑人生。

外文的论文、杂志、报纸文献总该有点吧?有点外文网站链接也行啊!然而参考文献里一概没有。那个,别告诉我一个留洋的博士不会使用国外搜索引擎!

我不是专业研究马丁·斯科塞斯的学者,连我都知道在毕志飞写博士论文的2010-2011年还有很多有价值的外文读物业已出版,譬如:

A Personal Journey with Martin Scorsese Through American Movies(1997)
Martin Scorsese: Interviews(1999)
Martin Scorsese : A Biography(2007)
Scorsese by Ebert(2008,罗杰·伊伯特所写的马丁影评集)
Martin Scorsese's America(2009)
The Passion of Martin Scorsese(2010)
The Collaborations of Martin Scorsese and Robert De Niro(2010)
Martin Scorsese(2010,电影手册出版社)
Conversations with Scorsese(2011)等等。

毕志飞在文献综述中是这样写的:“在著作中,在国外大约有十本关于马丁·斯科西斯的著作,有的偏重于艺术分析,也有的偏重于美学和文化分析,大多出版于上个世纪,最新出版的一本著作是2007年由美国肯塔基大学出版社的美国学者马克·科纳德写作的《马丁·斯科西斯的哲学》,之后到目前并没有新著问世。”

当真是睁着眼睛说瞎话的毕志飞!

真相是,在毕志飞撰写博士论文的时间点,关于马丁·斯科塞斯的国外出版物仅英文版就不下50本,而在2007年到2011年之间出版的英文书籍也不下10本。

就算你在德克萨斯大学图书馆没找到,也拜托在美国亚马逊上查一下嘛!
Scorsese by Ebert为罗杰·伊伯特关于马丁电影


还有像古拉尔尼克与斯科塞斯合作的《蓝调百年之旅》(Martin Scorsese Presents the Blues : A Musical Journey)2005年已经在内地翻译出版,毕志飞竟然直接选择无视之。当我翻回“论文创新点”部分,我又发现毕志飞先生信誓旦旦地要对斯科塞斯的电影音乐做“一定的摸索和尝试”。

我极少见国内电影学者研究电影音乐,当真是勇气可嘉,然而当我读到相关的部分,发现毕志飞竟然连《愤怒的公牛》中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间奏曲这样通俗的例子也举不出来。

让人哭笑不得的毕志飞!
《蓝调百年之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如此来说,毕志飞这篇论文基本上就是对国内旧有的中文资料文献的堆砌了。

即使这样,这篇文章堆的也很没水平。

我不喜欢揭人伤疤,我只说事实。

整篇论文164页,主干部分有5章,第一章写老马生平(28页),第二章是剧作和叙事(19页),第三章为视听语言(28页),第四章是所谓的美学文化分析(28页),第五章是关于中国电影的思考(24页)。

换句行话来说,这就是典型的学术八股,酸腐臭气扑面而来,分类框架之野蛮粗陋,估计连电影学硕士们看到都直摇头。

毕志飞在论文中将马丁·斯科塞斯定义为“商业体制内的作者导演”,通篇都在围绕“艺术与商业的融合”这一含糊命题做文章。按我说这样的导演多了去了,弗兰克·卡普拉、威廉·惠勒、霍华德·霍克斯、奥逊·威尔斯、曼凯维奇他们统统都是。

围绕马丁·斯科塞斯的一些极其重要的线索也被毕志飞先生无视了,比如说他曾经深受美国地下电影和实验电影的影响——马丁曾无数次提到雪莉·克拉克(Shirley Clarke)对自己的影响,而他早期的作品也有很强的实验倾向。

别告诉我你真的懂马丁·斯科塞斯!

我心中的那个马丁·斯科塞斯,是努力将传统类型和现代元素、将古典叙事和现代电影技法进行综合的那个人。

斯科塞斯的电影的确有很多的现实主义元素,但是能将《纽约,纽约》和《纯真年代》这样的影片也解释成现实主义(第42页)的,我只见过毕志飞!

我只能期待毕志飞博士从理论深度上高屋建瓴了。

但是,毕志飞在运用叙事学、精神分析、女性主义和接受美学等理论的时候,频频引用的都是二手文献。我可以列举一下,像彭吉象先生的《影视美学》、童庆炳先生的《文艺心理学教程》、宋家玲老师的《影视艺术心理学》,仅上述三本书的引用数量就超过了全注释的5%。

这些本科教学课本固然经典,然而一个博士对本科教材有如此强烈的依赖感,那么他童年肯定缺失了什么。(我不是瞎说,我只是按照毕志飞的逻辑运用了一下精神分析。)

在第104页,毕志飞是这样表述的:“依照心理学家荣格的理论,如果要对意大利民族的集体无意识进行一个分析的话,那就是崇尚艺术,而且崇尚现实主义理念。”

我也可以这么说,如果要对毕志飞的无意识进行一个分析的话,那就是在黑马丁·斯科塞斯,而且是一个高级黑。

毕志飞可以把弗洛伊德的恋母情结与劳拉·穆尔维的窥淫癖式凝视频频套在斯科塞斯头上(通常这都是电影学博士们在论文写作中极力要避免的倾向),那么我也可以把肛门期坏乳房这些套在毕志飞头上。
同样是法国片,《朱尔与吉姆》《广岛之恋》后的括弧用了法文,《


我想一个电影学博士一定是很懂视听语言的,毕竟常常拉片子嘛,何况还是十年磨一剑的导演。

毕志飞很努力,在文中贴了不少截图,亲手画了部分影片的机位图(画的当然是奇丑无比)和分镜表,但是我没搞懂他忙活这么多有什么实际效果,除了凑页数。
毕志飞手绘的《禁闭岛》机位图。


文中是这么总结的:“复杂的镜头调度不是在炫技,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和影片内容很好地统一在一起,有效帮助了主题与故事的传达”。

这种话都是废话,这种所作所为,就是在注水。如果视听语言掌握的好,他的《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就不会如此挨骂了。

搞了半天,他只看到《穷街陋巷》《好家伙》《纯真年代》中的那几个经典长镜头,这些段落早就是妇孺皆知的课堂教案。

我说你至少得提一下《愤怒的公牛》《好家伙》里出色的滑动变焦(Dolly Zoom)吧?

毕志飞接着写道:“在《出租车司机》结尾特拉维斯大开杀戒的一场戏末尾,用了特殊俯拍长移动镜头,这种镜头角度在那个年代是很少应用的。”(第61页)

然而熟悉电影史的人都知道,这种镜头在弗里茨·朗和奥逊·威尔斯那个年代都已经司空见惯了。

而在第四章“新好莱坞电影的主将”一节中,毕志飞横向比较了斯科塞斯和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以及弗朗西斯·科波拉,大量堆砌出来的人物生平让我再次确认他是一个百度百科搬运工。

我到底发现了毕志飞的一项优点,那就是第五章“马丁·斯科西斯艺术与商业融合的策略分析及关于中国电影的思考”的写作。在这里,他擅长的官样文件和学术八股能力发挥的淋漓尽致。

可这部分(至少有17页)跟马丁·斯科塞斯有毛关系?

有人说毕志飞不久要进广电总局,我觉得这事很靠谱,那些骂他电影还想当导演的人你们得注意了!

还有,毕志飞先生写东西的文风是这样的:


短短四句话,三句话用“这部电影”四个字打头,感情他跟老外说英文的时候,每句话开头一定是I(我),一定是这样的。

如果毕志飞先生要进电影局工作,日后行事恐怕还得更严谨一些。因为我在文章中不幸发现了几处错误:

在第47页他如此写道:“影片(《赌城风云》)的开始是一场汽车爆炸的戏,斯克西斯饰演的赌场大佬罗斯坦衣着光鲜地上了汽车,但随后汽车发生爆炸。”然而,看过这部影片的人都知道这个角色是罗伯特·德尼罗演的。

在第85页则出现了这样的句子:“(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在2010年《禁闭岛》中的表演可以说是他继凭借《血钻》获得奥斯卡最佳男演员之后的又一新的突破。”

毕志飞博士竟然将小李子得奥斯卡的时间提前了9年。飞沙风中转,小李子的梗从今天开始由你接了。

“对马丁·斯科西斯最全面、深入的一项研究”,《艺术与商业融合的不懈探索——马丁·斯科西斯导演研究》这篇论文注定难以被超越。

凭借它,毕志飞通过了盲审,通过了毕业答辩,从北京大学这座殿堂级学府拿到了博士学位。

这样的奇迹,不知道几百年后才能重现第二次。

因此我决定收藏这篇论文,这是我从网上买的,16块+23运费,和你那部电影的票价差不了多少。

所以别怪我没晒票根。

豆瓣上的2.0评分我也没有做贡献。

最后我需要感谢毕志飞先生没有将博士论文交付出版社,今天我手里的就是限量版。

豆瓣读书栏也少了一个2.0的评分,应该是皆大欢喜的吧。



工作事宜请联络微信:paperbullet

2 ) 这其实是一个想操控豆瓣却事与愿违的故事

2018.6.1 儿童节更新

观察了一下最近毕导在社交网络的各种言行,确认了一点:毕导不是坏,而是真的蠢。因为自己使用着各种水军的手段(我下文描述的电影上映前的行为,以及最近微博上给他留言和点赞的),所以一厢情愿的认为只要是有大规模一致意见的产生,就一定是有人恶意打压中伤。

一边痛斥网络暴力,一边又特别依赖数字上显示出的所谓『支持』:

怎么说呢,真的是没救了。

以下是原Po:

——————————————————

年初的时候机缘巧合,在一个公开场合看到毕志飞回校做优秀毕业生的发言,主要其实就是宣传自己的片子。可以这么说,当时他用的宣传PPT,和现在爆出来的两年前的海报如出一辙。从风格、色彩、画面,都一脉相承地把恶俗、丑陋、混杂的审美风格推向了极致。 可是你们要想一想,他的PPT是有很多页的,每一页都比那张臭名昭著的海报有过之而无不及! 你们可以想象我当时受到的心理伤害有多大! 正因为这样,我才对他的这部电影充满了好奇,当时(2017年初)就上网搜索了他的电影。结果惊呆了,这部一直在到处路演,去参加野鸡电影节的评奖的电影,在豆瓣上有好多五星好评,而且都不是短评,都是八股文气息浓烈的文章,都是在2016年前后贴到豆瓣上的。 如果你去搜这部电影在豆瓣上的长评,拉到最底下,去看一下这些四星五星的好评,会发现这些文章都是在尽量以“旁观者”的口吻去夸赞电影,似乎不偏不倚,但都对电影和导演了如指掌。而且这样的文章不是个别的,而是有相当多数量的。

另外,有几个豆瓣的账号(比如说那位被人揪出来的阿豆),拼命在这些好评下面评论,说什么英雄所见略同,而在所有当初就打了差评的评论下辱骂反驳,乐此不疲。所以当影片公映遭遇前所未有的差评时,那位阿豆也被人揪了出来,有人怀疑他就是毕导本人。 再仔细看,这部当时根本没有公映,甚至还没有定下档期的片子,在豆瓣的预告片视频出奇的多,包括被大家吐槽到死的专家研讨会,无数的大学路演视频。对于一个尚未定档,只做过小规模路演的电影来说,这些视频究竟是谁上传的,应该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心大胆大的毕导演曾经在访问的时候提到,在路演的过程中,由于片子的“口碑”爆棚,受到无数学生和专家的称赞,好评如潮,所以引发了“自来水”的现象。那么好的,如果你现在用关键词“纯洁心灵 自来水”去搜索,你会发现,在2016年,就已经有很多媒体通稿在传播这么一个概念:这个片子好!好到一群粉丝自发地为影片呐喊助威!

明白了吗? 在影片造势期间,毕导演和他的团队受到了《大圣归来》自来水现象的启发,特别重视影片口碑在媒体以及豆瓣的传播,早在2015和2016年,就已经大规模地组织了自己的水军,不仅仅只是在专家研讨会上让所谓的专家为他摇旗呐喊,还自己制造了民间口碑和专家口碑一样牛逼的现象。 毕导一早就知道豆瓣的重要性,所以不论是豆瓣上的长评短评,就连宣传视频,也一早就精心准备好了,一口气上传了十多个,放在那儿等着大家来惊叹呢。 各位吃瓜群众,其实人家在豆瓣上提前耕耘了好几年呢!玩水军的把戏人家一早就门儿清了! 所以就不难理解后面发生的事情了:毕导对于自己在豆瓣上耕耘了那么久,自己亲身上阵或者请来的水军所打的四五星好评数量究竟有多少,非常清楚。但是由于豆瓣的电影评分只有在电影上映当天才会显示,毕导一直搞不清楚自己在豆瓣耕耘了这么多时间,最后的评分到底会是多少,是不是能直冲上Top 250呢?究竟是会比《卧虎藏龙》高?还是会超越《霸王别姬》呢? 电影上映第一天,毕导就守在豆瓣前面了,目不转睛地刷新屏幕,等待着结果。 然而,用毕导自己的话来说:“一直到下午16:30左右,贵平台显示的我们电影的2.0评分和100%一星的状况,一直到下午16:30分左右(此处其实是一个巨大的语病,相信毕导被气晕了),后来突然变成2.7,几分钟后又变为暂无评分。” 你们想象一下,精确到几分钟内豆瓣评分的变化,毕导都能监控到! 所以如果把时间线理一下,自然可以了解到毕导当时的心理状况:这不可能!我们那么多的高分,怎么可能被淹没,再怎么样也不会是2.0!豆瓣搞鬼!我们要抗议!我们要起诉! 正因为他太重视豆瓣,自己耕耘了这么久,所以把操纵分数、操纵舆论当成是一件主观操作就可以实现的事情,所以才会对自己的片子遭遇2.0评分怒发冲冠,认为肯定有阴谋,肯定有人在搞事儿。 这件事从头到尾,其实是一个悲剧,这个悲剧的核心真的可以拍成一部优秀的故事片。毕导在这个现实的故事里,可以安安稳稳地当一个流传千古的男主角。

3 ) 猪梦厌遗圈

导演 导演 导演你是不是缺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

我们是搞事 搞事 搞事 搞事 搞事的骚年

带着你脑残的乐色梦想

麻溜儿给我的滚出这个电影圈

人们 都说 这电影很烂烂烂烂烂烂烂烂烂烂烂烂

有不少天真影迷 大学生也被强制观看

那些超级尴尬的弱智桥段

瞬间让我觉得好难好难

(RAP段落)

怎么办 怎么办

爸爸妈妈说滚蛋滚蛋

叔叔阿姨说NO NO NO NO

哥哥姐姐也说算了算了

隔壁组里认识我的豆瓣鹅告诉我

为了出气应该把导演的狗腿打折!必须打折!

我也是这么想的!

4 ) 《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中国电影的最高峰

曾几何时,你能想象出一部电影,丫每分钟都是槽点。就算你是想故意设计成这样,也不会达到吧。这不但需要极为高超的编剧技巧,同时也需要天赋。得此天赋者,百年一遇。只有那骨骼惊奇,眉宇间闪烁着光芒的少年才能有此杰作。以前我不知道,现在我确定,这个人,就是你,毕志飞

为了证明我的论点,我在这个闷热的夜晚,用自己VIP优酷会员的资格,1倍速(强调,是一倍速),全程看完了这部电影。并且较为详细的做了拉片笔记。为了各位读者之后能够更好的观赏本片,我大致记录时码,不太准确,仅供参考。

有痔疮,用肛泰

20s 片头出现,low逼的字体

25s 大海,两个傻子跑步,男的跑的像二嘎

1min 一朵玫瑰花引发的追车戏,只通过快切剪辑,基本的追车镜头都不会安排

2:30s 大段独白+叠拍反打,大一学生的分镜水平

3min 开始尬舞,还换着地尬舞

音乐没完就切走

4min 表演艺术家出现了

4min10s 海天盛筵出现了,导演说是张扬青春

4min30s一个广告都能拿这么多钱,怪不得崔永元要检举阴阳合同

5min 还在介绍人物,纯用旁白啊,那还不如直接ppt呢

6min 老师参加party留作业,傻逼吗

6min 卧槽,连续叠化

7min30 穷人家的孩子客厅好大,这么大了不会自己穿鞋吗

卧槽,表演艺术家又出现了

9min了,终于介绍完人物了

片头出现了 LOW

你麻痹黎族小妞都知道表演艺术家又出现了

10min 卧槽刚入学的黎族小妞就要玩师生恋

11min dj drop the beats,音乐不错

12min 整容女嫌弃富二代

13min 音频老师,你的音比调整了吗

13min 老师的种子要发芽了,你丫还是憋土里死去吧

14min 男生享受女生欺负自己愿意抽自己嘴巴,SM啊

16min 黑车司机话真迷,老北京的哥啊

17min 雨中争吵,因为没打上车,就分手了,不过我觉得分的不冤,你丫不会用滴滴啊

17min 大段旁白

18min 不是雨中分手了吗尼玛怎么又来个大老板插足,生戴绿帽子啊,大老板还给辆200万车,要我肯定同意,直接找更年轻的

20min 潜规则戏码啊,女演员的台词都没背好吗磕磕巴巴的

22min这段对话,充分的展现了导演的编剧功力,深刻且全面的剖析的影视圈,点个赞

26min 养父长得好像大山啊

28min 整容女发誓要成名,但是,我不信

30min 凤凰男出现了,人家都约你开包间了,你呀只是看出来人家只是个单纯的人,你才单纯吧

31min 寂寞女找小鲜肉第二天当出场歌手就被包养,我也想

33min 凤凰男开始玩碟中谍了

36min 刚尼玛大一新生,就想着去北京买房,有前途,那会儿我光想着打魔兽呢

37min 女生没戏拍就要去卖自己,那你还真可能让你实现诺言

38min 卧槽全世界就一个牛导吗,不能多找两个配角演吗

39min 人家都是借酒消愁这兄弟借矿泉水消愁

40min 导演身后的霓虹灯挺调皮啊

42min 这他妈的自己上门让导演占便宜,你麻痹,脑残吗

43min 我操你妈尬舞又来了,什么意思

44min 导演提出了一个问题,然后就隐黑,是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吗

45min 叠化你麻痹啊

46min 跟老奶奶玩车祸根,晨练不是在公园里吗,货车怎么开进去的

47min不是压的腿吗脑袋怎么上了,腿没事

48min 终于照片叠化了ppt啊

49min卧槽偷窥狂小心窗户外面的怪叔叔

50min 金杯送人,你妈大家就不能掏点钱租辆好点的车吗

51min 老师的剧本拉到投资了,但是老板不让他吃饭,他很不开心

53min 剧本完蛋喽,鼓掌

54min 彝族女孩说:我回来啦,你当你是终结者啊

55min 你要真在乎学生,你呀还开车走

56min 上车两个字说的好调皮

57min 追车戏啊,不刺激啊,固定机位啊,对切啊,=

58min 钱老板生气的时候好娘

59min 唱歌是几个鬼,疯了吗,那就让海浪带你走吧

1h1min 正义的老板出现了,瞬间感化了整容女,

1h3min 凤凰男后悔了

1h4min SM女找到角色,大晚上去,你麻痹大家都不睡觉吗,有什么事明天说吗,何况你们呀不是整人家了吗

1h7min 又是钱总,卧槽,你丫真是无处不在啊,大boss啊

1h10min 男友好淡定,烟灰缸直接干死钱老板

1h11min 老师提出辞职,学校没同意,校长,你丫是撒比吗

1h12min 各位,我尼玛真的快看不下去了

1h13min 当长工

1h15min 凤凰男被绑架老师怎么来了,没理由啊

1h16min 老师要死了吗,真的吗,开心

1h18min 孙子,你丫怎么没死,为什么鼻孔总要插个管

1h20min 黄如老师,你是不是心里分裂

1h22min 张开双臂的女孩,哈利路亚

1h23min 结婚了,呃

1h26min 异地恋什么意思

1h31min 玩倒叙啊,这个设计,没看懂啊

最后,我就说一句,毕志飞探索了中国电影的底线,这等勇气,是我等俗人不可匹及的。用一句话来形容的话,那就是:“傻逼,滚出电影圈!”

5 ) 戏外戏·观外感

2018-1-31更新==================

每当这篇影评又有提醒的时候我就知道毕导又有什么幺蛾子了。

现在已经完全没有当初写本文时候的气愤了,跟评论里那位阿豆撕的那种心肝儿脑儿肺都噔噔起火的暴躁也早没了,只想尬笑。这导演可真乃神人是也,若给这出戏外戏打分,我会给这份不可思议大开眼界的剧情四星的。

大家也甭骂了,磕着瓜子儿就看这戏外戏怎么再往下演吧,多有意思。

======================以下原文

之所以在意这部电影是因为之前有在我们学校放过。我是学校里那种类似电影院的组织的社员,有一天有个领导拿来个片子“拜托”让我们放---最讨厌就是这种来自上方的拜托了,又没有通知又没有规定也不会给任何好处,你又没法拒绝,只好临时加了一场。

所以就记住了这个电影的名字,过了这么长时间在豆瓣上看到,就点进来看看,两级分化的评论画风不出所料,只是往下一拉剧评,那些围攻的回复倒是让人梗得慌。

并不是说大部分刷好评让人觉得反感,毕竟人各有好,看欢乐喜剧人,俺就喜欢俺开心麻花,俺七大姑八大姨就喜欢怹宋小宝,这无可厚非。

但您要是按着我的头非让我盯着宋小宝看还得在您哈哈大笑的点儿上给他叫好,我就该烦了。

没错我就是觉得28个里只有4个打一星并表达不喜欢这片子的影评,底下还有那么多批教性的回复实在是让人反感。

那二十几个五星的倒没有人在底下叫板呢。

(说到这里我就不得不佩服那位手里打2星嘴上还夸这片好的同志,高,实在是高)

其实稍微想一下就能知道这帮自谓“自来水”之派是些什么人了,你听评论里那种长辈式的说教口气,再看海报中那小二十个演艺“新人”,别的不用说,肯定是他们大姨二姑三叔四舅牌的自来水了。爱孩子护孩子那是肯定的,那您也别由此去逼迫别人家的孩子们嘛。

再一想,你说那拜托我们放电影的领导,你说那什么什么得奖的美国加州帝王国际电影节,是不是……毕竟人家海报上就放了那么多娃呢,爸爸妈妈们一人一杯油一把柴,火就得挺旺呢。

6 ) 我们拜读了纯洁心灵毕志飞导演的博士论文 | 灰狼

上月22日,《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上映,在豆瓣得到了史上最低的2.0分后,该片导演毕志飞发文讨伐豆瓣,但引来更猛烈吐槽。各大院线紧急撤档,电影最终收获220万票房。

毕志飞以一敌众的勇气值得敬佩,他明知不可而为之的行事风格,让人们好奇,这究竟是何方神圣?

点开他的个人简介,我们得知,他是北京电影学院硕士,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攻读博士。

简介中还有一句极为亮眼的话:“撰写了博士论文《艺术与商业融合的不懈探索——马丁·斯科西斯导演研究》,被誉为是国内对美国导演马丁·斯科西斯研究最为全面、深入的一项研究。”

看到“最全面、深入”这几个字眼后,我们今天的枪手灰狼坐不住了,作为马丁·斯科塞斯的忠实拥趸,他在孔夫子旧书网里找到了这篇论文,并让店家寄了顺丰到付。毕志飞挺厉害,足足写了172页,读完后,我们的灰狼整个人都不好了。


百度百科搬运工毕志飞

作者|灰狼

作者简介:与毕志飞同为电影学博士,被电影耽误了半生的理工科硕士,现为西南某高校教师,曾在加拿大游学,运营【映画台湾】的三个臭皮匠之一。目标是未来能跻身毕志飞一代的导演行列。




十一黄金周,我最期盼的不是院线的新片,而是一个来自湖北襄樊的快递。

这份快递里装的,就是传说中迄今国内最权威的马丁·斯科塞斯论文,它的作者叫毕志飞。

作为马丁·斯科塞斯的忠实粉丝,我对这篇论文渴望已久;作为一名电影学博士,我对毕志飞先生惺惺相惜;作为同在海外游学过的一份子,我对他走访美国各大高校和电影机构的经历深感兴趣。我希望能在这篇划时代的论文中找寻更多的一手材料,期待能从中读到更别致的观点,为此我斋戒三日、沐浴熏香,方才捧起这传说中的论文。

但是,当我翻开论文第一页,画风就突然不对了。

饶是我再放低期待,也没料到毕志飞博士竟然是个“搬运工”,在我们这一行,研究电影史的博士们都戏称自己是“史料的搬运工”。搬运工也分三六九等,高级一点的是外文资料搬运工,中间的是故纸堆搬运工,再次之是二手资料搬运工,而毕志飞是百度百科搬运工。

我记得在母校的电影学硕士班,同学们为了争抢写哪个导演而吵得面红耳赤。他们的论文我看过不少,除了页数少点之外,都比毕志飞的这篇写的好。

有一点我可以确定,如果我当初把一个导演研究的选题送到导师那里,被当场毙掉是小事,没准还会被踢两脚。

博士论文写导演研究是个不成文的禁忌,因为导师担心我们写成毫无营养的加长版硕士论文。我周边的博士们没人敢这么干,能干出这事的,我只见过毕志飞。

然而毕志飞先生,竟然在我们最高的学府——北京大学,通过了导师首肯,通过了博士开题,还通过了最后答辩。

更恐怖的是,在拜读完整篇论文之后,我吃惊地发现此君电影史视野、理论素养、甚至外语水平都低于一个普通文科博士的及格线(我暂且不提他那读不通顺的英文摘要)。然而他竟然是“第一个从北京电影学院考入北京大学的全日制博士”。

我瞬间凝固了。

作为一名博士,最基础的应该是搜集文献的能力。在这篇论文的参考文献部分,中文图书有108部,中文期刊86篇,英文文献9部。嗯,只有9部,于是我试着把他所有的英文注释摘录出来:

1、Martin Scorsese: A Journey(14页、22页、53页、94页、111页)
2、Virgin Film Scorsese(18页)
3、The Scorsese Connection(22页)
4、Scorsese’s Men: Melancholia and the Mob(26页、32页、103页)
5、The Philosophy of Martin Scorsese(44页)
6、The Scorsese Psyche on Screen:Roots of Themes and Characters in the Films(89页、98页)

这6部外文书的13个引注,就是毕志飞所有的外文引用了,这些注释大都是些无关痛痒的琐碎信息,基本上是为了做注而做注。等等!不对!不应该是9部外文书吗?其他的跑哪儿去了?




我前前后后核对了5遍,仍然只有6部英文书的引注,参考文献上的1、6、8条在正文中神奇地消失了……

太不可思议了!

如果按每页两个注释来计算,毕志飞140页正文中的注释总量应该不低于260个,13个英文注释,按比例来算不到5%。

我想说,很多中国电影史的博士论文,外文注释率也能超过5%。

毕志飞博士怎么也算是喝过洋墨水的人啊,何况他的这篇文章“得到中国留学基金委的资助,期间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电影电视广播系做了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走访了美国纽约大学、南加州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环球电影制片厂等著名美国电影院校和机构”。有这些让人眼馋的天时地利,他只做出了5%的数据……

这让我开始怀疑国外学术环境,也开始怀疑人生。

外文的论文、杂志、报纸文献总该有点吧?有点外文网站链接也行啊!然而参考文献里一概没有。那个,别告诉我一个留洋的博士不会使用国外搜索引擎!

我不是专业研究马丁·斯科塞斯的学者,连我都知道在毕志飞写博士论文的2010-2011年还有很多有价值的外文读物业已出版,譬如:

A Personal Journey with Martin Scorsese Through American Movies(1997)
Martin Scorsese: Interviews(1999)
Martin Scorsese : A Biography(2007)
Scorsese by Ebert(2008,罗杰·伊伯特所写的马丁影评集)
Martin Scorsese's America(2009)
The Passion of Martin Scorsese(2010)
The Collaborations of Martin Scorsese and Robert De Niro(2010)
Martin Scorsese(2010,电影手册出版社)
Conversations with Scorsese(2011)等等。

毕志飞在文献综述中是这样写的:“在著作中,在国外大约有十本关于马丁·斯科西斯的著作,有的偏重于艺术分析,也有的偏重于美学和文化分析,大多出版于上个世纪,最新出版的一本著作是2007年由美国肯塔基大学出版社的美国学者马克·科纳德写作的《马丁·斯科西斯的哲学》,之后到目前并没有新著问世。”

当真是睁着眼睛说瞎话的毕志飞!

真相是,在毕志飞撰写博士论文的时间点,关于马丁·斯科塞斯的国外出版物仅英文版就不下50本,而在2007年到2011年之间出版的英文书籍也不下10本。

就算你在德克萨斯大学图书馆没找到,也拜托在美国亚马逊上查一下嘛!

Scorsese by Ebert为罗杰·伊伯特关于马丁电影



Scorsese by Ebert为罗杰·伊伯特关于马丁电影的影评集,2008年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

还有像古拉尔尼克与斯科塞斯合作的《蓝调百年之旅》(Martin Scorsese Presents the Blues : A Musical Journey)2005年已经在内地翻译出版,毕志飞竟然直接选择无视之。当我翻回“论文创新点”部分,我又发现毕志飞先生信誓旦旦地要对斯科塞斯的电影音乐做“一定的摸索和尝试”。

我极少见国内电影学者研究电影音乐,当真是勇气可嘉,然而当我读到相关的部分,发现毕志飞竟然连《愤怒的公牛》中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间奏曲这样通俗的例子也举不出来。

让人哭笑不得的毕志飞!

《蓝调百年之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蓝调百年之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如此来说,毕志飞这篇论文基本上就是对国内旧有的中文资料文献的堆砌了。

即使这样,这篇文章堆的也很没水平。

我不喜欢揭人伤疤,我只说事实。

整篇论文164页,主干部分有5章,第一章写老马生平(28页),第二章是剧作和叙事(19页),第三章为视听语言(28页),第四章是所谓的美学文化分析(28页),第五章是关于中国电影的思考(24页)。

换句行话来说,这就是典型的学术八股,酸腐臭气扑面而来,分类框架之野蛮粗陋,估计连电影学硕士们看到都直摇头。

毕志飞在论文中将马丁·斯科塞斯定义为“商业体制内的作者导演”,通篇都在围绕“艺术与商业的融合”这一含糊命题做文章。按我说这样的导演多了去了,弗兰克·卡普拉、威廉·惠勒、霍华德·霍克斯、奥逊·威尔斯、曼凯维奇他们统统都是。

围绕马丁·斯科塞斯的一些极其重要的线索也被毕志飞先生无视了,比如说他曾经深受美国地下电影和实验电影的影响——马丁曾无数次提到雪莉·克拉克(Shirley Clarke)对自己的影响,而他早期的作品也有很强的实验倾向。

别告诉我你真的懂马丁·斯科塞斯!

我心中的那个马丁·斯科塞斯,是努力将传统类型和现代元素、将古典叙事和现代电影技法进行综合的那个人。

斯科塞斯的电影的确有很多的现实主义元素,但是能将《纽约,纽约》和《纯真年代》这样的影片也解释成现实主义(第42页)的,我只见过毕志飞!

我只能期待毕志飞博士从理论深度上高屋建瓴了。

但是,毕志飞在运用叙事学、精神分析、女性主义和接受美学等理论的时候,频频引用的都是二手文献。我可以列举一下,像彭吉象先生的《影视美学》、童庆炳先生的《文艺心理学教程》、宋家玲老师的《影视艺术心理学》,仅上述三本书的引用数量就超过了全注释的5%。

这些本科教学课本固然经典,然而一个博士对本科教材有如此强烈的依赖感,那么他童年肯定缺失了什么。(我不是瞎说,我只是按照毕志飞的逻辑运用了一下精神分析。)

在第104页,毕志飞是这样表述的:“依照心理学家荣格的理论,如果要对意大利民族的集体无意识进行一个分析的话,那就是崇尚艺术,而且崇尚现实主义理念。”

我也可以这么说,如果要对毕志飞的无意识进行一个分析的话,那就是在黑马丁·斯科塞斯,而且是一个高级黑。

毕志飞可以把弗洛伊德的恋母情结与劳拉·穆尔维的窥淫癖式凝视频频套在斯科塞斯头上(通常这都是电影学博士们在论文写作中极力要避免的倾向),那么我也可以把肛门期坏乳房这些套在毕志飞头上。

同样是法国片,《朱尔与吉姆》《广岛之恋》后的括弧用了法文,《



同样是法国片,《朱尔与吉姆》《广岛之恋》后的括弧用了法文,《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后的括弧却用了英文。

我想一个电影学博士一定是很懂视听语言的,毕竟常常拉片子嘛,何况还是十年磨一剑的导演。

毕志飞很努力,在文中贴了不少截图,亲手画了部分影片的机位图(画的当然是奇丑无比)和分镜表,但是我没搞懂他忙活这么多有什么实际效果,除了凑页数。

毕志飞手绘的《禁闭岛》机位图。



毕志飞手绘的《禁闭岛》机位图。


文中是这么总结的:“复杂的镜头调度不是在炫技,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和影片内容很好地统一在一起,有效帮助了主题与故事的传达”。

这种话都是废话,这种所作所为,就是在注水。如果视听语言掌握的好,他的《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就不会如此挨骂了。

搞了半天,他只看到《穷街陋巷》《好家伙》《纯真年代》中的那几个经典长镜头,这些段落早就是妇孺皆知的课堂教案。

我说你至少得提一下《愤怒的公牛》《好家伙》里出色的滑动变焦(Dolly Zoom)吧?

毕志飞接着写道:“在《出租车司机》结尾特拉维斯大开杀戒的一场戏末尾,用了特殊俯拍长移动镜头,这种镜头角度在那个年代是很少应用的。”(第61页)

然而熟悉电影史的人都知道,这种镜头在弗里茨·朗和奥逊·威尔斯那个年代都已经司空见惯了。

而在第四章“新好莱坞电影的主将”一节中,毕志飞横向比较了斯科塞斯和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以及弗朗西斯·科波拉,大量堆砌出来的人物生平让我再次确认他是一个百度百科搬运工。

我到底发现了毕志飞的一项优点,那就是第五章“马丁·斯科西斯艺术与商业融合的策略分析及关于中国电影的思考”的写作。在这里,他擅长的官样文件和学术八股能力发挥的淋漓尽致。

可这部分(至少有17页)跟马丁·斯科塞斯有毛关系?

有人说毕志飞不久要进广电总局,我觉得这事很靠谱,那些骂他电影还想当导演的人你们得注意了!

还有,毕志飞先生写东西的文风是这样的:




短短四句话,三句话用“这部电影”四个字打头,感情他跟老外说英文的时候,每句话开头一定是I(我),一定是这样的。

如果毕志飞先生要进电影局工作,日后行事恐怕还得更严谨一些。因为我在文章中不幸发现了几处错误:

在第47页他如此写道:“影片(《赌城风云》)的开始是一场汽车爆炸的戏,斯克西斯饰演的赌场大佬罗斯坦衣着光鲜地上了汽车,但随后汽车发生爆炸。”然而,看过这部影片的人都知道这个角色是罗伯特·德尼罗演的。

在第85页则出现了这样的句子:“(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在2010年《禁闭岛》中的表演可以说是他继凭借《血钻》获得奥斯卡最佳男演员之后的又一新的突破。”

毕志飞博士竟然将小李子得奥斯卡的时间提前了9年。飞沙风中转,小李子的梗从今天开始由你接了。

“对马丁·斯科西斯最全面、深入的一项研究”,《艺术与商业融合的不懈探索——马丁·斯科西斯导演研究》这篇论文注定难以被超越。

凭借它,毕志飞通过了盲审,通过了毕业答辩,从北京大学这座殿堂级学府拿到了博士学位。

这样的奇迹,不知道几百年后才能重现第二次。

因此我决定收藏这篇论文,这是我从网上买的,16块+23运费,和你那部电影的票价差不了多少。

所以别怪我没晒票根。

豆瓣上的2.0评分我也没有做贡献。

最后我需要感谢毕志飞先生没有将博士论文交付出版社,今天我手里的就是限量版。

豆瓣读书栏也少了一个2.0的评分,应该是皆大欢喜的吧。

工作事宜请联络微信:paperbullet

7 ) 对毕导的三问--暗中观察许久,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写影评了!

上周网上终于出现了资源,在外出差的我知道消息的当天就在酒店连夜看完了。小伙伴们可能会问,这么期待《逐梦》这部声名在外的烂片又认真看完是为什么呢?当然是为了写人生中第一篇一星影评。

我其实很早就对烂片敬而远之,自从被2005年的大片三联弹伤害以后,我就很少关注国产片,至多是在片子口碑起来后去找一下资源看。所以我并不能举出什么烂片的例子……确实没怎么看过。但是《逐梦圈圈圈》不一样,早在去年初就有up主出过吐槽视频,当时只当一乐并没有过多在意。而后真正让它名声大噪的是导演怒怼豆瓣以及两次上映撤档。其实在今年六月以前我还是把此人当做一个笑话、一个病人,时不时到他微博刷刷评论,也能乐呵一整天。直到那封给电影局的信爆出,我才发现自己错了。毕导不是柔弱到只会在镜头前哽咽的小绵羊,他就像那贴着假眼睛假嘴巴的花生人一样,一边蠢一边坏,顶着伟光正高大全的 title ,动不动就要甩下一口大锅来砸死对他有异议的人。不光告了豆瓣,评论他论文的灰狼也中招了,又到处乱扣阻碍中国影视行业发展的大帽子,吓得本喵猫躯一震,失敬失敬。所以我必须要完整地看完电影,再来回敬一篇完整的影评,以表敬意。

我学动画专业,电影赏析和编导课也没少上,毕业前和工作后也导演、参与制作过一些动画中、短片,想来应该算是半只脚踏在“专业”的线上。不知道这样在毕导的眼里有没有资格写影评,心里有点方方的~


首先,这篇不会去讨论剧情里的逻辑BUG、剪辑混乱、台词生硬、表演尴尬等问题,毕竟已经有很多影评说到了这些。而且在我看来,这部剧是没有逻辑的,何来BUG一说?其余那些缺点好似天边繁星,多到闪晕人眼,我时间精力有限实在是分析不过来,所以在此就按下不表。下面只说一些我看到的,想要表达的问题。欢迎理性讨论,拒绝水军喷子,别拿臭嘴对着我,我讨厌有口臭的人。

1.别再拿没钱当借口了,你们不知道什么是穷

“5000W投入,8年剧本创作……”大家应该都对这句话有所耳闻,毕竟宣传期间铺天盖地的预告片里都有这句。我不能理解的是——导演竟然在哭穷?!海报不行是因为没钱找团队,拍摄效果不行是因为没钱制作,剧本不行难道是因为没钱请编剧??作为一部2013年开机、两个月拍摄完毕、演员全部素人没片酬、没有一个特效镜头的剧情电影,我认为5000W真的是大手笔了。反观同样在2013年底开机的忻钰坤导演的《心迷宫》,拍摄24天,制作费用只有170W。我觉得毕志飞导演真的不了解贫穷是什么概念。

作为传媒院校毕业的学生,我对“穷拍”可谓有着深刻的认识。在学校拍片,机器需要提前预定,甚至租借已经排到了几周以后。场地是各方协调来的,有时几组人同时等着,见缝插针地拍摄。演员更不必说,除了主演可能出自主创团队,其他群演可能是校内各种托关系找面子拉来的。尤其苦了独立单元剧的制作团队——每期出场的次要演员都不一样,满校拉人就成了他们最常做的工作,不是表演系的学生也是简单调教后就被赶鸭子上架。后期制作也是几个主创顶着大黑眼圈没日没夜抠出来的,甚至好多音效都是网上下载的。当然这些片子制作粗糙演技尴尬,但是只要用心打磨,也一样可以出现精品。那些连制作经费都没有的作品里,我校也有豆瓣上的高分佳作(为了不被指责打广告,就不放名字了)。

所以,毕导,你的钱真的花到电影制作上了吗?

2.迫害妄想症和阿Q的完美糅合

谁能告诉我,一个平台,为什么要无缘无故的对一位素不相识的人进行迫害。通过明眼人的观察,肯定能明白导演之于豆瓣的那些小九九,热评里也有仁兄分析过这个问题,我这里就不再赘述了。这是一个典型的倒打一耙的故事,同时可能也解释了5000W的一部分流去了哪里。试想,你在游戏里暗搓搓的下了一堆外挂,想着明天上擂台狂刷战绩和装备,结果在开擂时被没收了所有外挂、装备甚至封号,心中一定会愤怒,来两句国骂也是无可厚非。但是你会跑到法院去告游戏公司针对你吗?你当然不会。

这里就要说到毕导的另一个属性。

我曾看过这样一个评论——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比喻很好,不过略有不同。经过旷日持久的观察,我想,如果不是行为艺术,那么毕导是真的在睡梦中,一梦春秋已经年。

矮大紧曾说过:高看自己一档是正常人,高看自己两档是有点疯,再往上就可以算得上妄人了。

那么,我对毕导也有了定位: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旁人的规劝和意见充耳不闻,一心认为自己所做就是正确的。我猜,他可能也看过一些佳片,也明白自己影片存在种种缺陷。但是反对的声音让他生出了逆反心理,“你们都说不行,我偏偏要觉得特别好”,反复自我催眠之后,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他信了。心理学上讲,一个人的自尊和自卑是程正比的,也就是说这样一个自尊心极强又极度自恋的人,内心很可能有着深深的自卑。所以,现在的他宛如新时代的阿Q,认认真真的觉得自己和自己的作品非常优秀,认认真真的回击每一个质疑他的人。这个从比SNH48的《圈圈圈》更恐怖的导演演唱版歌词中便能窥见一二。

“ 怎么办 怎么办, 爸爸妈妈说丢脸丢脸, 舅舅姑姑也说丢脸丢脸, 爷爷奶奶说你还想找好媳妇吗, 饺子馆里叫梅梅的服务员跟我说, 为了梦想应该拼搏必须拼搏, 我也是这么想的, ”

一旦有了这样的认知,接下来的行为就很合理了。谁能忍受自己十月怀胎生出来的IQ250小天才被别人指着鼻子骂是个二傻子呢?

妄人不可怕,但是妄人伸脚到处散味儿还逼着别人说香,谁敢说臭就nen死谁,这就很可怕了。

所以……梅梅是谁?

3.正能量从来都不是我们嫌弃的理由

毕导认为,一部分人不喜欢影片是因为不喜欢电影中的价值观输出。当然,没有人喜欢被捏着脖子咕咚咕咚的灌鸡汤,但是正能量从来都不是我们嫌弃的理由。

我们喜欢《我不是药神》,因为他用不屈的努力替民众发出了呐喊;我们喜欢《辛德勒的名单》,因为人性在战火纷飞中仍熠熠生辉;我们喜欢《三个傻瓜》,因为那勾勒出被我们埋在心底的友情、回忆与梦想。

讲故事和念口号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如何让同一个主题变得生动有趣,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影片的精髓在剧本,剧本扎实影片才能筋骨强健。毕导的剧本不要求精巧顺畅,他要以量变带动质变。全片90多分钟,全部围绕潜规则展开,用十几条没头没尾又枯燥无味的线来表达同一个主题。说实话,拿复读机录一句“拒绝潜规则,还娱乐圈清净”口号反复听十来遍,效果也差不多。

不得不说,毕导在对演艺圈的理解只停留在吃瓜中学生的水平上,既片面又狭隘。娱乐圈乱象这个题材是犀利的,而毕导只凭借门外汉式的意淫写了一些支离破碎的片段,而且故事的终点都被文老师截胡,重新走向光明的大道。这真的不像电影,而像是小学生思想品德课本的一篇篇小故事。这几年韩国的现实题材电影为什么好看?因为他们敢于直击痛处,拿匕首深挖出那些腐坏的丑恶。反观毕导,拿着针不敢(或不会)扎进皮肉里,只在毛孔上装模作样的划拉了几下,就把自己当成祖传老中医。对观众来说,那点肤浅的表达,幼稚的理解,到还不如去看看卓伟的周X见。呃……不过现在好像看不到了。

所以,毕导,你真的理解娱乐圈吗?

想说的话太多,但我的大脑好像已经开始走意识流了,如有纰漏日后再补。反正这官司一两天也不会结束,而我对毕导的观察暂时还不会停止。

最后,我诚恳的对看不下去的小伙伴们说:打开弹幕,放空心态,要用佛系的态度坚持住,因为接下来你会笑到岔气:文老师边唱歌边投海时突然加速,好像一只要去觅食的可爱企鹅,一摇一摆走进大海又一摇一摆地走回来;300刀主动要求潜规则被制片人撅回去了,尴尬的空气里传来莫名其妙的屁声;文老师在病房外偷窥学生与家长的会面时露出的大脑袋,让人想起学生时代恐怖传闻之首——教室后窗上班主任的头。

这几个片段我和小伙伴反复观看了数遍,简直要笑出猪叫声了,真的是和毕导的微博一样能带给我欢乐。

希望阅读了这篇文章的你也能感受到那种快乐。O(∩_∩)O~

8 ) 那天晚上,我可能遭遇了我22年人生中最大的打击

在经历了众人对它的批判后,本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精神,我终于没忍住想去看这部电影。(好奇害死猫)

然而我找遍附近的万达等影院都没找到排片。最后我终于在一家不知名的破影院找到了一场晚上十一点的排片,为此我还专门打车穿了大半个城市去影院。

刚到影院我就有点后悔了,这家影院的破旧让我怀疑这是个十八线小城镇,对于习惯了万达影城的我而言实在是一个不小的冲击。更让我后悔的是我发现这家影院的查票系统几乎等于没有(可以说是很慈善了),这意味着我多花了32块钱。

既来之则安之,我在冷清的影院里坐下来开始看电影。看到大概十五分钟的时候我开始想念刚刚和我聊天的妹子。妹子是我隔壁班同学,我喜欢摸她头她喜欢揪我辫子,曾经试图和她告白但……对不起说远了。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电影终于出现了让人打起精神的一幕!他们,开始了,毫无征兆地跳舞!那一瞬间我恍惚间以为这是部宝莱坞电影。高冷如我看到这里实在是没忍住笑了出来,因为这TM的实在是太蠢了。

在这之后我怀念了我的几任女朋友,试图探究我们分手的原因。接着我开始后悔推掉了那天晚上的吃鸡owCSgo和warframe。

我最后终于没能看完这部电影,站在冷清的街道上我甚至连一辆出租车都打不到,目光呆滞的我想起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我开始发自内心地质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我要来看这部电影?是游戏不好玩还是妹子不好看?我是不是一个傻逼?

那天晚上,我可能遭遇了我22年人生中最大的打击。我曾经被女朋友和朋友拉去看过不少烂片,但这是我,第一次,一个人,发自内心的想去看一部盖棺定论的烂片。站在连出租车都打不到的街上,我觉得在做出看这部电影的决定的时候,我的智商可能遭遇了降维打击。

短评

太差了!在我们学校试映,全影院的学生全程吐槽!一开始还忍住了哄笑,后来兼简直忍不住。那叫电影…………整个画风是城乡结合部的感觉 一开始毕志飞在讲电影如何如何获得好评,然后有些小期待。看了之后简直了!不要去电影院浪费时间了,真的很难看

5分钟前
  • Liya
  • 很差

我呕心沥血上12年学都没考上哈佛,凭什么你呕心沥血12年拍个电影就必须得成功让大家都说好?在中国能让你圈点钱已经不错了还妄图名正言顺地上位?真是无耻至极。

8分钟前
  • 夏娃的诱惑
  • 很差

教师节前一日,导演回母校放映,全场尴尬,三个小时如坐针毡,完了对峙导演答非所问。剪辑和故事在所谓的探索中没有取得成效,审美停留在十八线小县城水平。华丽的众筹一千九百万,成功为1617两年最烂影片兜底。导演后来还把现场起哄声掌声放微博上剪成“看电影学院师生的激动反应”真是人不要脸…

11分钟前
  • 阿浪
  • 很差

用权力和资本强奸电影艺术和电影观众。

16分钟前
  • 王小能
  • 很差

我想知道哪里纯洁?是导演空荡荡的大脑吗?

17分钟前
  • 鲁镇周可儿
  • 很差

有多难看呢:枪版资源压制者特意加速了

18分钟前
  • 皮蛋仁波切
  • 很差

我觉得这部电影唯一的正能量就是揭示了当代中国影业的乱象 不是电影中描述的 而是这部电影本身 就是一个搞笑的 无可救药的 荒诞的 具有历史性 纪实性 值得作为极端案例加以分析的 充满丑态的现实刻画

19分钟前
  • 韵外之致
  • 很差

心灵是有多不纯洁?拍这玩意需要12年吗?是不是把9年义务教育跟3年高中都算上才凑足了12年?一星都给多了!

23分钟前
  • 豆芽™
  • 很差

卧槽这电影的海报就跟二十年前的三级片封面似的,抠图极不自然,每个人拍照打光的方向也不一样,户外照和棚拍混在一起,还不如有些劣质网剧!

24分钟前
  • 账房先生
  • 很差

拍不好是能力问题,自己还偏偏觉得好是智商问题。

29分钟前
  • 宋小君
  • 很差

好奇心使我点进去,求生欲使我退出来

30分钟前
  • 当归
  • 很差

没有想过一部电影的笑点可以低级到这个程度

35分钟前
  • Sue
  • 很差

真·前所未见

37分钟前
  • 甜水园子温
  • 很差

我很好奇中戏和北影表演系学生看了后会作何感想。

39分钟前
  • 可爱的骨头
  • 很差

本来想打五颗星,但是:怎么办 怎么办爸爸妈妈说不许不许叔叔阿姨说NO NO NO NO哥哥姐姐也说算了算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

43分钟前
  • 小歪
  • 很差

怎么能有2.1,必须帮毕导拉回到理论上无法实现的2.0

44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很差

此片是不是可以用于刑讯逼供?

49分钟前
  • angee
  • 很差

看哭了。难看哭了。

51分钟前
  • solong
  • 很差

超级迷你小圈子自娱视频 全程在盯着每个人的第一次 剧情走向能不歪嘛 突然掰直怪电影局的规定咯?教授还是讲师还是班主任像支教青年一样专心爱学生 请问这学校培养过正牌演员嘛?忘记学校叫什么名字了 教育部门该仔细查查办学资质 毕业班居然没有缺勤全员拍戏 小学生的作文思路都比这成熟

55分钟前
  • 浆糊骗子
  • 很差

网吧word水平的海报,请国家有关部门尽快贯彻落实供给侧改革和四个全面的精神,淘汰这种电影工业中的高能耗落后产能,不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拖后腿好么

60分钟前
  • 古尔齐亚
  • 很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