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阿基拉》 能做的,只有活下去
大友克洋的经典作品《阿基拉》动画版让我在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西奥多•斯特金科幻小说《超人类》。两者的相似点在于同样是卑微者获得超能力,没有任何过渡地成为了强权者,然后探讨突如其来的能力对人造成的影响。其不同点在于,西奥多•斯特金为《超人类》找到了消弭强权负面影响、实现美好品格完形的配件,即是道德;而《阿基拉》中,大友克洋施舍般地为人类透露出了一点未来的美好之光,但他并没有斯特金一样,有些天真地将人类明天的赌注都押在形而上的道德上,他终究还是悲观的。
这与作者的时代有关,《超人类》成书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像阿西莫夫、海因莱因等大家一样,西奥多•斯特金的小说整体格调上也是积极向上的,他在小说中有一句话:“全球的核危机,对人类历史来说不过是亚马逊河上一丝微澜。”但大友克洋在创作《阿基拉》的时候,日本经济膨胀到了号称要“买下美国”的状态。艺术家以其敏感的直觉为狂欢中的日本人规划了一个悲剧的未来:高层尸位素餐,底层麻木不堪,社会动荡,危机频发。果不其然,短短几年之后,日本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爆发,社会虽然未沦落到动画中描述的那种状况,但经济萧条、社会秩序混乱成为现实。
可惜彼时没有人会通过动画联想到社会现实及未来。
在这样的现实之下,大友克洋只能通过动画对治理社会的所谓精英阶层表达不满。他消解了精英的话语权,议会中道貌岸然的议员只会指手画脚地内斗,反倒不如一位上校在现实中有所作为;获得超能力的铁雄也只是将权力滥用在掩盖自己内心的软弱上。如动画中所言,“阿基拉”的能量潜藏在每个人心中,也就是说并不是某个人生而该具有超过他人的能力,每个人都具有成为精英的潜力。这倒应了我们的一句话: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限的。
但消解掉精英,普通民众纵然有能量,却也是盲目的。还是在铁雄身上,一个生活在别人阴影之下的孤儿,他应该是最有资格代表底层人的。可无论底层人还是“精英”,人性的弱点都存在着。在铁雄拥有超能力后,随之放大的,还有他身上的各种瑕疵,于是,原本微不足道的小毛病变成了能毁灭世界的巨大灾害。动画里“老一辈”的超能者小月打了个比方:阿米巴原虫具有了人的力量,它不会去建筑、创造,而是依然循着本性吞噬周围的一切。有了超越本身理性控制范围能量的人类,不也是像阿米巴原虫一样吗?他所能做的,还是根据人类已有价值观念该做的事。
大友克洋最后让铁雄随第一代阿基拉逝去,题中之义应该是说他们融入到了更高层次的文明当中。但对于约束同一级文明中强权者的能力,他还是没有回答。或者说他也不知道。道德这种东西,对感性起来无比疯狂的人类来说,似乎还是太过于薄弱,无法用来弥补人性中的缺陷。他把这个问题还是抛给了人自己,能怎么做呢?只能像宫崎骏在《幽灵公主》中借阿西达卡之口说的:一起活下去吧!
2 ) 以今天的视角来看
给高分也许因为这是一部1988年的动画片吧。 但是我今天第一次看(2020年东京奥运会举办之年)觉得作为电影很一般 。核心就是中二少年突然拥有了巨大的能量并逐渐失控的故事。兄弟情部分还比较完整,配乐可圈可点。但是对于技术和社会的科幻部分故弄玄虚的成分居多。
技术层面,几罐阿基拉的器官是靠什么又形成实体的;阿基拉这次核爆后器官还有吗,以后怎么现身;为什么铁雄能上外太空手撕卫星却和肉身的金田打得难解难分;什么类型的药可以封住宇宙级的能量,副作用还是满脸起皱纹?
社会层面,军队虽然尽力了但被一个上校掌控还跟着政变;反政府组织没有干成一件事且唯一的女成员还被泡走了;宗教组织、政府最高决策层露了面之后没有对剧情起到任何作用。
3 ) 末日的毁灭原本就不讲道理
影片前三十分钟,我一直在找这个片子的名字对应的“阿基拉”这个人物,一直没有找到。直到我看到最后,看到那场爆炸,再回头片子最开始的时候1988年在东京的同一场爆炸,忽然发现影片初始,主角就已隆重登场。
不想装作特别懂电影的样子,随便聊聊这部电影吧。
一 末日
影片开始交待的日本新东京的景象,除了高楼林立带来的表面的繁华感,恐怖暴动,军政独裁,荒乱的治安,随意飙车群殴的学生,营造的完全是一副末日景象。影片伊始就让我想到多年后的《星际牛仔》相同却又不同的末日感。
影片同样是人毁灭世界/城市的故事,说《EVA》受这部片子的影响有多大都不为过。只是《EVA》在对人性探讨上面更进了一步,虽然同样讲的晦涩难懂。受人诟病的莫明其妙的人物性格走势,男主角除了最后活下来外根本没有拯救世界的情节,在我觉得真的不是问题。
为什么?
二十多三十岁的受众,根本没有必要把自己根据自己心理年龄做的判断,强加在一个仅仅还只有15岁(?)的孩子身上。这部影片的合理之处就在于,15岁的孩子获得远超自己力量的时候,所做出的判断就像忽然获得了人的力量的原虫一样,单纯的破坏就足够了。不,就算不是15岁的孩子,只要是人类,当其获得远超于自己的力量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破坏,将整个世界破坏殆尽。这就是非理性,原本就应该非理性。
二 情感
铁雄的内心是弱小的,就算他获得了无比强大的力量。他所想证明的,无非是自己不再需要受金田的保护。
然而影片的最后,当铁雄最终被那股他无法掌控的力量所吞噬的时候,他还是会选择求救,向一直以来保护他的金田求救。
而最后葬身于肉婴挤压下的香织,恐怕就是这份懦弱的牺牲品。
三 逻辑
末日是反逻辑的,反理性的,甚至是反智的。突如其来的末日之下,能活下来是没有道理的。男主角和他的摩托由于三人众的营救活了下来,上校由于清子善意的提醒在掩体内活了下来,K由于远离爆炸中心活了下来。看似片子里的好人活了下来,无辜的人活了下来,但是不巧的是,太多无辜的民众,无辜的军人,在观众看不到的地方悄悄死去。没有人会觉得意外,因为这就是末日。
活下来和死去是一样的,谁活下来,也不会让人觉得意外。
四 站在东京废墟上的少年
最后吞噬了铁雄的光圈,没有像宇宙大爆炸一般,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而是汇成一点后,忽然消失。就像不曾出现过一般。而最终的身份认同,既是伊始,又是终焉。
还有很多可说的,不过先暂且这样。
——“不过,总有一天我们也会……”
——“因为已经开始了”
4 ) 转一些帮助理解阿基拉的影评
网路上搜集了一些影评帮助像LZ这样看完脑子糊掉的人
什么是AKIRA(阿基拉)?
AKIRA是日语中“光明”或是“亮”的意思。全片描述人类在战后重新复苏的希望,人类的文明就是AKIRA。人类创造了文明,文明成为了现代人类的图腾,然而这高度的文明最终将摆脱人类的控制,将人类推向毁灭。铁雄这个悲剧式的人物最终还不是无法承受AKIRA肆意扩张的压力,不仅精神崩溃,而且痛苦地物理自爆。那些被强制实施精神力培训的畸形的“老人”们告诉我们,文明是何其野蛮。铁雄,一个偏执的、被社会抛弃、为伙伴所不容的孩子,继承了AKIRA的力量,这是冥冥中的注定,人类在奴役文明和被文明奴役的选择中充当着两面派的角色,玩火者必自焚。
《阿基拉》:真实的科幻片
作者:佚名
1988年推出的《阿基拉》是日本动画大师大友克洋的代表作,也是权威电影刊物《Wired》评选出的影史上最佳20部科幻片中亚洲唯一一部上榜的影片,且是其中的唯一一部动画片。
剧情梗概:公元2019年,东京在经过一场浩劫后,全市立即陷入空前的革命暴动,金田与铁雄是从小到大的好朋友,而在一次飞车党追逐拚斗之中,铁雄因碰到一个具有超能力的小孩而发生车祸,等到金田一行人前去搭救时,却亲眼目睹铁雄及超能力小孩都被军方给带走了。原来军方一直在秘密利用人体做脑部实验,想唤起那沈睡已久并足以毁灭世界的能量---阿基拉(AKIRA),而铁雄正好成为军方人体实验的对象。由于铁雄的脑部已被改造,成了阿基拉重回地球的替身,阿基拉惊人的能量,即将带给宇宙前所未有的一场大浩劫。
动画电影《阿基拉》,在动画迷的心中可说是一部经典之作,与好莱坞的科幻动作片《银翼杀手》一样都是属于“未来式”的电影。两者的时空背景相同,都是在凌乱混杂的大都市,只不过在导演雷利史考特所营造出来的的未来世界是布满著湿冷、绝望与堕落。日本导演大友克洋却用五光十色的精致光影,来建构出“无政府状态的生命活力”,但影片的内容却又同样是毁灭、暴力;各式的抢战、飞车撞裂、爆炸都是那样的真实。大友克洋监督并导演的这部作品秉承了他一贯的风格,社会动荡不堪、人类没有生存的希望,世界需要拯救,影片中穿插的更多的是对人类心理、对整个社会的深层次思考。据资料显示说说在2002年美国权威电影刊物《Wired 》评选的影史上20部最佳科幻作品中,亚洲唯一一部上榜影片,而且也是唯一一部动画片便是这部《阿基拉》。影片里2019年的日本似乎是1959年日本的翻版,随处可以感受到一种动荡与不安,在这种不安之中,展现了大友对于人类心理与整个社会的深层次思考。影片最后仍是以毁灭结束,这也暗合了日本人的生命观,即在毁灭之后重生。
用摧毁世界来尽情讽刺
作者:tangbohu2000【铁心男】
宫崎俊说,“……一个异能少年站立在东京废墟之上,人人都会说这是大友克洋”,或许正因大友克洋(Katsuhiro Otomo)个人的毁灭感过于强烈,手冢治虫的遗作《大都会》也要请来大友来重新担任编剧。没有办法,东京废墟上的少年,无论人或机器,都要由大友克洋来掌控发展。
大概是纸上画图终究比组织上万群众演员容易,或者要比说服制片人拿出几千万特效费用实效,在我个人有限记忆中,东京乃至整个日本已经被大友克洋一个人前后灭掉了三次,而这数字已经成为号称狂虐的日本导演团难以企及的神圣高度。
你叫詹姆斯·卡迈隆怎能不崇拜大友呢,一个Titanic最多也就消灭掉上千条人命,而大友克洋轻描淡抹画一部《Akira》东京就能被灭掉两次,尤其邪恶的是,大友居然凭借他多次毁灭东京的经验获得多次大赏。
在《Akira》开篇的1988年7月16日,Akira将东京整个化为瓦砾,随着故事发展,31年后的2019年,一个名叫testu的暴走小子因为和复活的Akira能量大战一场,顺道又把东京“核爆”了一次,如果再加上《最臭武器》中全日本的沦陷,大友克洋的极端主义可见一斑,生命在于他只是一项戏剧冲突的调味品,他会主动使用极端手段来反映现实讽刺主题。
我个人一向并不看好单纯、无序的暴力,他们往往来自无名,然后回归空落,导演带给观众的除了生理不适之外就剩哗众取宠的骂名,然而类似的鄙薄绝不适用于大友克洋,因为前者对于暴力的使用更证实了大友对于弱者的判定——弱者对于暴力的滥用程度只能从反面证明了自己精神上的严重不举,就象是西门庆才会偏爱药具。
在大友克洋心目中,受迫害者毋宁被说成是心志软弱者,他们一旦掌握了极端力量即是噩梦的开端,他从不相信弱小者的快速成长能够自动导向正确方向,因为那些人往往从未尝试过抒发欲望。当被政府当作试验用品的少年Tetsu飞入宇宙炸毁宇宙飞船,并且进而毁灭整座城市,观众不能不对大友的胆大妄为表示崇敬,滥用的暴力反过来必将作用于施者自身,大友克洋从来都是用暴力来控诉暴力本身。
大友的人物线条和背景描述往往现实、具体,一如他描绘飞车镜头时,车后拖长的流彩光晕,而如此的真实画面愈发彰显出的正是他讽刺题材的尖刻、犀利。
大友克洋也从不相信腐败政体和所谓“人民的正义”,《Akira》中最最讽刺的一幕就是看似“勇士”的反叛者阿宇被支持他的政客枪击,阿宇绝望中支撑起破碎的身体走向光明的街道然后颓然倒下,不能瞑目的眼前是一列列游行而去的人群。
与被利用者相比,所谓“人民”则是盲目的代名词,他们跟随在Tetsu身后为城市中最恐怖的力量摇旗呐喊,仅仅为了让前者能够代替他们对抗政府,而当恐怖的力量终于降临,蝼蚁般的人群一个个死于非命。
如此茫然的现实中,未来又在哪里?大友借月子之口说出,未来其实并不只有一条出路,异能者只是要学会如何正确运用能力。大友也试图在《Akira》中给未来留下尾巴,虽然那个后续仍然苍白无力。
大友身处在他所面对的社会现实中,并不能对现实提出更多有益建议。他痛恨集权高压和愚民政策,但是他又同时逃脱不出日式传统对于铁腕统治的迷恋,这使得这位漫画界少有的思想家在借用《大炮之城》控诉法西斯式的穷兵黔武乃至影射“星球大战”计划的同时,又会在《Akira》中选择忠勇的上校充当人民的保护者。
大友克洋就像是后弈空射而出的神箭,孤独地围绕着地球转动,并且妄想击中目标。他的价值并不能用来架构某种思想体系,而只是利用摧毁世界的暴力来尽情讽刺。
阿基拉的风——谈谈大友克洋的《阿基拉》一些所谓思想性的东西
作者:靡高
东京这个城市,在各个方面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就象熟透了的果实,里面会产生种子,接下来的,只要有风,等风把果实吹落地面就可以了,而现在,阿基拉的风就要来临了……
2032年的东京,城市高度繁荣,但管理已经是无政府状态。国会的福利预算,总理的税金政策,政府战后奥林匹克中心的重建遇到了重重阻碍;政府的机动部队,防暴队,交通课为了应付反政府武装疲于奔命,公关安全预算严重超支;宗教团体在民间底层煽动群众,宣扬东京觉醒的时刻即将来临;反政府武装,恐怖分子不断制造恐怖事件;军队和科学部门发起的阿基拉社会改革运动遭到了调查委员会的质疑;另一方面,军队接手对东京事务的控制,随着与国会矛盾的加深,随时会爆发政变危机……
这便是大友克洋所刻画的《阿基拉》的未来社会背景,这与当今世界正在动乱的或者曾经动乱过的国家是何其的相似。特别是影片后部分军队发动政变,逮捕和枪杀软禁政府最高干部委员会成员,使其与指挥系统隔离,并命令坦克,装甲车,武装直升机开进市区,封锁路段,动用地面部队和空中部队对东京进行戒严,种种时势,鲜明地看到东南亚,中亚某些国家武装叛乱,政府变更的影子。
大友克洋与木城雪户,土朗正宗,庵野秀明被称为日本以未来世界为作品主题的动漫大师,其中土朗正宗的《攻壳机动队》,庵野秀明的《新世纪福音战士》因主题的深刻和思想性而受到广泛注意。而大友克洋的《阿基拉》更是以当中的泛神思想,神秘论和现代存在主义和科技学说多样的哲学思辨而使电影达到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度。而这个高度是和宫崎峻的《风之谷》,《天空之城》,《幽灵公主》一脉相承的。
《阿基拉》因其主题的深刻性和延伸出来的多样性不仅在日本,更是在西方受到评论界和电影界的推崇,《未来战士》的导演詹姆斯.卡麦隆就说过,日本动画有两位大师令他佩服,一位是押井守,一位便是大友克洋。一般认为,《阿基拉》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说人类创造了文明,文明成了现代人类的图腾,然而高度的文明最终将摆脱人类的控制,把人类推向毁灭。这个主题和后来沃卓斯基的《黑客帝国》是有很大相似之处的。
《阿基拉》的成功之处不仅描绘和预言了触手可及的不久将来的社会现象和走向,更提出了对于人类未来何去何从的理论。那就是未来并不是只朝一个方向前进,我们应该有而且可以选择不同的未来。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人类是由低等向高等发展,并在最后建立达到物质和精神平衡状态的乌托邦世界。而在《阿基拉》中,提出了两个人类发展的道路,一个就是在地球上文明科学的发展,并且在未来有可能或者顺其自然地开拓在银河系的疆土,而这个过程是在和战争,落后,黑暗中艰难进行的;而另一个就是随着人类科学文明的发展,到某一个阶段,发生了突变,就象阿基拉一样,身体的异变拥有了神的力量,人类触摸到宇宙的真理,构建出新的人类理论体系,并将在最后融合于宇宙的发展进化中。在电影中,前一条路是主人公金田之路,影片表现为他和女朋友留在毁灭后的东京;后一条路,便是另外一位主人公铁雄之路,在影片中表现为他向宇宙深处飞去,寻觅新的人类伴侣。前一条路所表现出来的主题和很多科幻电影相似,而后一个想法应该是参考了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只不过在《2001,太空漫游》人类获得突变的力量是神秘的“黑石”,而《阿基拉》是第三次世界大战“核战争”而已,而铁雄就是那个“星孩”。
即使人类未来可以有多种选择的道理,但是,在每条路上,人类都有可能使自己走向毁灭。这是大友克洋在《阿基拉》中提出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人类在一生中会发现事物,会创造文明,但是,这些知识来自哪里呢?大友克洋认为是人类中先天存在的未知的遗传物质或者说是神的力量。在地球生物进化中,从爬虫类,鱼类,浮游生物,人猿,到空气和水,宇宙的尘埃,都有着共同的这种物质。也就是说任何人体内都有阿基拉的力量,可是当这个力量觉醒的时候,即使还没有准备好,那个人还是必须选择如何使用这个力量。而这个选择就很有可能造成人类的悲剧。就象铁雄一样,几乎将东京再次毁灭。
阿米巴原虫拥有了人类的力量,它不会象人类那样建筑,只会把附近的食物全部吃光,同样,人类拥有了神的力量,它没有神那样的思维,最终只会带来人类的毁灭。所以,“不是由我们改变城市,而是由号称期待阿基拉的人民改变。”
5 ) 所有人都在高潮 只有编剧在高冷
我觉得不能让观众耐着性子看完的电影不值得拥有影评,但连电影都不看完的观众更没资格发表评论,所以为了写影评完成作业,我还是把《阿基拉》看完了。
之所以看不下去,原因来自剧情的两大毛病——含糊不清和节奏缓慢。
《阿基拉》貌似是漫画改编的动画电影,但也不能欺负没看过漫画的观众吧,电影中的世界观,价值观,个别人物关系直接撒手不管,好像是在告诉观众:“不明白的话就去回顾漫画吧”。我发觉很多日本动画电影都给人留下这种高冷的印象,动漫剧场版倒也情有可原,但作为电影就应该交代出完整的因果关系,清晰的人物脉络和无懈可击的逻辑,创造出让观众信服的世界,从而带领观众融入剧情。把观众搞得云里雾里,那又何必呢?再加上慢节奏的剧情,观影过程中我感到很被动。对剧情的思考只能依赖影片偶尔施舍的线索,否则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角色们做着你不明白的事情,丝毫没有参与感,就像跟一群不认识的人泡吧。
抛开剧情,此片制作精良,1988年的动画竟让人感受到了《2012》的视觉震撼,当时的真人电影特效还只是《风云际会》的水平,欧美动画也不过是美丽童话,真正能驾驭起世界末日场面的,也只有日本动画了。影片堪称动画分镜头教程,剪辑流畅,大片即视感。对大场面中烟雾的操控更是机智又讨巧,不仅使画面真实可信,还能省去对高屋建瓴的全面描绘。日本动画中一贯优秀的工业设计元素也在片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用现在的眼光看片中的机车仍感到十分前卫且不失真。遗憾的是角色面孔太无个性,多亏服装才勉强分清。观影时还有种微妙的感觉——虽然动作设计炫酷且动态流畅,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软绵绵的。仔细观看并且自己模仿它的动作后,发觉可能是in between太过均匀,即使快速的动作看起来也像是慢镜头,这对于我们学动画的同学来说也许是很好的反例。
6 ) 我只是一惊一乍地想表达AKIRA给我的震撼以及启发
有人评价说这是认识大友克洋的入门级。
我就是个在门口不小心探头望望,却哪知窥到了稀世之宝般的入门膜拜的小信徒。
我难以相信AKIRA的上映年份会是1992,他的成功不应该在那样早以至于中国动画产业还未开化完善的时候,日本就已经拿出这样的成果。也许东方国家要拍出有水准的大型灾难电影还需要一段很长很长的路,但是日本却在真人无法做到的情况下,他们的动画业已经做到了。当然我并不是肤浅的说AKIRA就刚刚好是那个时代的领头羊,应该领头羊还在更前头,我还没探到而已。
难以想象为什么淘碟时从未注意到过大友克洋这个名字。而只是一味执着于翻找些宫崎爷爷的各个年代的作品。这部漫画改编的电影动画给了不少震撼。不得不说这样的震撼让我对于日本漫画动画行业又有了更新更加深一步的认识。也许说是更多了一个层面的观看态度。
他们的漫画不仅仅是《多啦A梦》这种小市民的童真世界,又或者什么《乱马1/2》这种胡诌的喜剧,再或者《龙珠》这些保卫世界的武打愿望。这些差不多代表了之前我对日本漫画的全部认识。一直直到到后来看罢《20世纪少年》我就折服又思索了,感觉探到了什么,一口气看了浦尺直树的几部作品,只觉得又茫茫然然,同样一个人的作品,既可以美少女杂草精神般的《网坛小魔女》又可以《20世纪少年》般的悬疑的口吻来探讨谁来主宰世界。
而动画世界,看完了宫崎爷爷各个年份的作品,自以为是的能辨别出吉卜力工作室出来的画风什么的,就以为了解日本动画了。之前看的《恶童》(貌似也是漫画改编),画风又一次把我的认识颠覆之后,《AKIRA》的那些夸大又真实的血腥场景,是让我着实揪了心的。画面的紧凑和转换甚至能够让人感觉这是一部真正发生过的事物,呈现在我们面前,而不是单纯的色彩和线条。这是魔术。动画给的魔术。然后魔术的过后还留下了思索和疑问给观众们,他们去哪了?又或者问是什么才能够封印住那些自我的爆棚?是什么才能擦亮那些盲目?又或者其他。。。
我想,我所受到的点点启发,会给我以后观看日本动漫画时,有了更深更入心灵的体味吧。
7 ) 草拟大江悼文(及阿基拉)
阿克曼的长评实在是太难写了...所以还是先把阿基拉的“社评”胡乱写出来。(此篇社评可能含有极度个人且易令人不适之政治内容,慎看慎看)总之,第二次在戏院重看,终于抓住了大友克洋军国主义右派的小辫子。
阿基拉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启示录式”电影,沿袭并开创了一系列传统及准则。首先便是一次无声的,无缘由的,拥有纯粹形式的爆炸,并在城市中央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空洞。旧城市瞬间便被遗弃,变成了未经历过爆炸的年轻一代之失落乐园,及新奥林匹克竞技场从未开工也从未完工的“进行中废墟”。新城市被贵族政治象征的“最高委员会”掌控,虽显得“赛博朋克”但却缺少了系统控制,更多地像是一个为了陌生化而制造的无尽重叠。一些比较常见的元素在此就不加赘述,例如处于竞技场地底的,新城与旧城的“共用心脏”——阿基拉;以及新东京这一巨大城市的有机化。
问题是显而易见的——系统/人体失调,其表现因而也是无处不在的,底层、中层到上层。科学、政治体制、邪教、暴动、充满创伤的青年...从此可以看出其实大友克洋想在影片中包含的实在太多,就算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形式及表现均足够复杂的影像基底之上,都有点意义强过形式之感。不过这些问题在开端都只是潜在的危险,完全可控;最后爆发之诱因仅仅源于上校的“疯狂实验”。
(写到这里突然懒得写了,感觉没啥特别需要说的,直接丢结论算了)
大概就是,第二次爆炸实在太明显有一种自戕的成分在里面。其实从最开始,上校说控制不了就要马上放弃之时,我们就已经能遇见最后的爆炸且始终期待着了;而影片也不止一次强调了最终爆炸的地点。所以最终的爆炸不仅仅是不可避免的,更是一种集体“跟随命运”似的自戕。(并不能比作切腹,可能更像‘一亿玉碎’?)其实自戕完全没有问题,特别是在这么一个“空心城市”(我们会发现这个城市没有真正的市民,全是暴民),但是我完完全全不能接受自爆后的残留;当然女性主义一些,也不能接受为了这一最终自戕而牺牲的女性工具人们(不论是被挤压致死的kaori还是失魂落魄的Kei)。
所以大友克洋做的是,把那些战争/核子创伤(旧东京/三个实验孩童)、邪教、有创伤的问题青年、赤军、政治家;全部在一场军人及疯狂科学家缔造的爆炸中付之一炬。留下来几个已经被完全规训的昭和男儿以及上校,后者的军国主义思想可不要太明显。所以他们总是在历史中重复,旧东京爆炸、兢兢业业工作三十年,累死几万人;再来个爆炸,再带着新时代昭和男儿一起奋斗......
自此也感到大江健三郎的勇气,一种对这一“劣根性”的深切反思:我们“制造”了新世纪的畸形孩童,但绝不是为了把他们当成恐怖主义炸弹去“核爆世界”;而应该生产并赡养,在此进程中赎罪且不断反思。
(不得不说平成这代人确实超出了大江和大友两人的想象
8 ) 5星神作,但解读者会不会想多了
说阿基拉的那种能量隐喻了人类物质文明,阿基拉是日语光明之意的话,这倒很有道理。但除非主创自己如是说(我没有去查证),否则,从它联想到原子能(尤其是军用)不是更直接也更顺理成章么。
何况,一个表面恭悌的少年一转眼就可以六亲不认大开杀戒,友爱和睦原来是无力时的策略,这不是比大而无当的隐喻更打动人心吗。
至于“大友克洋在日本经济如日中天时做出末世预言,几年后日本社会和经济果然xxxx”的说法就更让人啼笑皆非了。不用做任何功课,看到反帝学生运动的场景就能明白主创者同情激进左翼的鲜明立场,这样的主创是无论身处什么时代都可能表现政治失谐、表现末世的。
物质文明反噬人类、盛世之下根基腐烂,这类醒世恒言如果只有一句话结论,只能用来刺激初中生。让作品有价值的绝不会是这种人人都能拍脑袋想出来的概念。
若有扎实细致的论证,或别出蹊径的分析,能成为很有趣的读本,但如果想用故事来支撑警世恒言,恐怕不能任由形式与隐喻对象太疏离——动物农庄的两条腿和四条腿们直接演绎了极权的路数,这是成功范本;而如果认为《阿基拉》神作之神在于隐喻物质文明的危险性,那么这个隐喻能在故事中找到更详细的第二层演绎吗,难道说作为整体的人类社会和铁雄一样处于急欲自我证明的青春期?这像是在给神作抹黑了。即便作者出于左翼立场,愿意如此解读自己的作品,观众也不妨另有一番解读。你词不达意,总不能强行改变客观逻辑吧。
宫崎骏评语:“一个异能少年站立在东京废墟上,人们就知道这是大友克洋。”画风太违和,想象力很棒~!
作为一部动画片,基本没有发挥出动画的优势。
如果变形虫被赋予了人的力量,后果将不堪设想。它不会建造房屋和桥梁,只会吞噬周围的食物。如果人类被赋予了神的力量,也会导致东京沦陷,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电影之中,日本企图掌控阿基拉,结果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电影之外,日本建造了世界最大的核电站,结果核泄漏让福岛瞬间成为鬼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科技也是如此。人类永无止境地追求更先进的技术、更强大的力量,妄图征服一切,却总是遭到反噬。“阿基拉”可以是核能,也可以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网络、VR游戏……它们能造福人类,也能杀死人类。如果我们无所顾忌地追求阿基拉的力量,而不考虑潜在的隐患,终将被阿基拉吞噬。PS:《阿基拉》早在1988年就成功预言了2020年奥运会由东京举办,还预言了东京奥运会举办得并不顺利。
昭和年的日本导演们,无疑是忘记不了战争与文明的灾难冲突。即便是动画片,通过巨大的意念变形体,去阐释这个主题。《阿基拉》让人惊讶的,是它在如此早的年份,引出人类驾驭不了力量,终将毁灭与自毁的悲观主题。不过,电影段落之间,还是有许多断裂,为了打而打,有痛感而少美感(相比之下,《蒸汽少年》真的充满了艺术美感,更不必说《火要镇》),以及难以解释朋友光环如此抢眼,借老灵魂的说法,更是难以解释服众。
很多科幻作品的问题就在于必须要给故事一个终极解答,而又无力给出这样的解答,有时候就只好拿爱情啊,友谊啊,正义之类的作为搪塞,有时候就干脆含糊其辞地回避掉。
癫狂与末世
超出常人所不及为神,超脱时代 所不束即为神作, 优秀的作品不论在什么时候去看都不会让人失望。
为什么总是“少年”和“毁灭”呢?“少年”和“废墟”,“少年”和“战斗”。不是“成人”。日本人做科幻对“少年”有执念啊。未完成体。未成熟体。未规划体。怯懦、失控,但是充满可能性,日本人对日本自身,有种娇弱的怜惜,有种处于弱势想象中的希望。
世界观设定上有些漏洞,难以自圆其说。视觉效果很惊艳,启发了不少作品,铁雄能量失控的场面最震撼。除了反乌托邦背景(很明显借鉴了[银翼杀手])与核恐惧心理,还独具创造性地将末世图景与青春期的叛逆少年联系到一起,凸显出对失控与毁灭的担忧。(8.0/10)
1,日本动漫中“崩坏”这个概念真是深入骨髓!末世与更新主题几乎出现在所有带科幻色彩的日本动画中。2,叙事和人设都不太符合好莱坞模式,叙事很散漫,所谓“第三幕”太长(就不是标准三幕),金田也不是标准意义上的主角(铁雄更不是)。3,对六七十年代日本游行抗议的再现,这点村上春树也写到不少。4,结尾过于神棍,不如《红辣椒》《攻壳》。5,剪辑和分镜很凌厉快速。6,还是感觉日本很多艺术家对单个人的性命并不那么看重,只看做卑微的牺牲品。7,大银幕看真爽!
我真不好意思说我也看过这个动画。。。。。。但我敢说 豆瓣里没有几个拥有根据此片改编的游戏!~
这部片子让人深深感慨——我们无论从技术还是意识形态还是思想深度哪方面比都绝对落后日本20年以上了。人家92年拍这样的,我们到2012年也拍不出。为国产动画默哀。
【A-】师承《大都会》《银翼杀手》等科幻经典,近未来的霓虹灯影,金字塔样式的中心大楼,还有肮脏破败的街头小巷,画面风格极其赛博朋克。但在其故事内核上却像极了《2001太空漫游》,同样在用电影的形式去想方设法的接近一个属于人类的终极命题,尽管现在看来我们的思想实在是太过可笑,但那种对于力量、生命和宇宙的究极答案仍然太有魅力,吸引着无数思辨者在这条道路上飞蛾扑火。这种风格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世的《EVA》与《攻壳机动队》。就算抛去影片内核,其制作质量仍然相当给力,在当时的真人电影技术限制下,那种动画所表现出的宏大与细腻是无可媲美的,一种只能存在于动画里的故事。
一般被视为大友克洋的巅峰之作(影片本身的影响巨大,在美国多次获奖,并且明年美国将翻拍真人版)。不过这不是我最喜欢的大友动画。后半部超展开,并有大量令人反胃的画面。另外纯子(香织)是本片最可怜的主要人物,没有之一。
【B+】前三分之一满分,剪辑分镜非常之牛逼,戏剧性的高光比,像极了银翼杀手的美术设计。中段对于阿基拉世界观的解释则显的有些冗长累赘。到最后更是……我本来期待的是一个逻辑严密的复杂故事,结果原来是中二的超级赛亚人决斗……
1988幻想2019的日本,居然还真的预测到了2020年东京将举办奥运会。开篇分镜流光溢彩的朋克风建构出“无政府状态的生命活力”,三次世界大战、两次遭毁的东京,末世情节的无政府主义,文明巨婴的膨胀,暗示人类无休止的力量汲取,自洽无能,最后自曝归于虚无。这与其时日本的情况又何其相似(果然90年代日本经济就崩盘了)。大友克洋对结尾分支两条处理,一是男主金田的正常发展(貌似今天2019也未能如此),一个铁雄那样获得超级力量后的变种爆炸最终原子湮灭。科技和社会建构真是颇具前瞻性。8.6
结尾巨婴疑致敬2001太空漫友但感觉后来又被今敏的红辣椒给致敬了(而那今敏感的幻熊……看来是影响满深的)……此外对EVA的影响也是毋庸置疑的……好几场的配乐老是让人想起异形……要说有遗憾的话,感觉颜色上的细节,可以更加丰富点,以便拓展空间感。
1988年的片子出现2020年东京将举办奥运会,并且在开赛前的147天取消。而现实中是2020年奥运会举办地的确在东京,并且2020年还取消了,延期到2021年。预言到年份地点已经够厉害了,居然连不能如期顺利举办都成真了,牛逼!
一些人只是想看世界在火中燃烧的样子。一些人只是想试试在美丽敌托邦的绚烂街道上飙车的感觉。一些人只是想用对大师的膜拜之情来还原自我心目中那个未命名的像是终结解答的东西。
开场分镜头教科书 中间无聊得像终结者 后面玩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