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不一样的爱国情——《痛击》影评
《痛击》英文名《KNOCK OUT》是一部来自印度的动作电影,该影片是以真实时间叙述的一段事件,整部影片的情节安排十分紧凑,先以政府官员巴普吉进行不正当交易谋财做铺垫随后进入主题。正式故事的开端是由一个身怀绝技,藏在暗处控制着事态发展的不知名男子(在影片的最后解谜为联邦调查局的首席执行官威尔·伟杰·辛)在电话亭胁迫另外一个重要的男性角色——托尼·卡索拉做一系列的事情开始。在与神秘男子不断的交谈中,巴赫渐渐褪下了他的外衣。
影片在剧情上的设计十分不错,一上来神秘男子几乎要把巴赫杀掉,然后巴赫被神秘男子陷害杀害一个瘾君子,一步步的把观众带入剧情中,也让人们开始思考神秘男子的真正意图,这也是巴赫在电话亭中一直猜测的。巴赫是一个伪善的投资银行家,起初他试图用金钱来买通神秘男子,想尽办法逃脱,但都被子弹挡住了脚步。
影片的第一个小高潮是神秘男子联通了巴赫与他情人及妻子的电话,几近崩溃的巴赫还是用他娴熟的谎言瞒住了二人,充分展示了巴赫的作风,把女人当成玩物。
随后出现的女记者为影片增添了色彩,女记者纳迪的出场使得剧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善于捕捉细节她很快发现了这起事件的非同寻常并瞧瞧告诉了男警探,于是乎他们开始了对神秘男子的搜捕。
搜捕当然没有得逞,随后便迎来了本剧的高潮,巴赫的忏悔,在神秘男子的要挟下,巴赫跳起了舞,一个非常有趣的场景随之出现了,人们纷纷开始关注。
在舞跳之后,巴赫静静的坐下,关掉了手机的音乐,说起了他的忏悔词,令人印象深刻,他告诉女儿不要为她的父亲感到难过,并且告诉他的妻子有一封信。
在面临死亡的时候,他表现了出了那份最初的良知,对于妻子和女儿的爱。
在之后的时间里,神秘男子继续让巴赫按他的话做事,一步步的最后将3000亿卢比归还到印度国库。
在此期间有很多感人的画面,巴赫躲在电话亭下差点送命,神秘男子与巴普吉的手下交战受伤,女记者原本想去收集证据作为新闻,但被神秘男子的一段话所改变。
““我就是我,一个不想坐在五星级大酒店的咖啡馆里只是谈论着他那境况恶劣的祖国而无动于衷的印度人,一个不想只是坐在卧室里,一边品着威士忌酒一边控诉政府腐败的印度人,一个不只是在电视节目中评论恐怖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印度人,一个不仅仅只会牢骚满腹的印度人……”
神秘男子的这段话也让我微微的被触动了一下,”你的祖国和你的事业,你会怎么选择?“…听完这句话后,纳迪默默的离开并删除了DV中的影像。
本片的亮点在于虽然貌似一部“动作荆棘片”,实则是一部“爱国教育片”,在故事的一步步发展中,影片所想表现的正义,爱国,善良这些主题才一点点显现。
本片的后半部分,当群众听到银行来的人员说出有多少亿卢比回归到国库的时候发出的由衷的欢呼也是让人印象深刻的,非常有感染力的画面。
痛苦交织着忏悔后的喜悦,巴赫完成了他的转变,妻子和女儿最后的出现让故事有了圆满的结局,在所有爱国的人们的欢呼声中,享受着这份感动。
本片虽然在动作效果上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片中所出现的新式武器也仅仅是一把高性能的狙击枪,但是剧情上的巧妙设计,确实起到了激发人们爱国情怀的效果。
“63年后的今天,印度再次苏醒过来,我希望你们所有人把这3000亿看做是我们走的第一步,让我们一起拿回那些属于我们国家的一分一毫,那些藏在瑞士银行的属于我们的财产。”
这只是第一步,确实如此,不只是说说而已,爱国不是写在纸上或是挂在嘴边,如今现实中,我们应该如何唤起这份被雪藏的爱国情怀?
可能现在的人们已经对一些爱国主题的影片不太感冒了,但是当你看到《痛击》这部电影,我想你也会有所感触,因为,这就是不一样的爱国情,是真正的爱国情,是把爱国付诸行动。
“我就是我,一个不想坐在五星级大酒店的咖啡馆里只是谈论着他那境况恶劣的祖国而无动于衷的印度人,一个不想只是坐在卧室里,一边品着威士忌酒一边控诉政府腐败的印度人,一个不只是在电视节目中评论恐怖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印度人,一个不仅仅只会牢骚满腹的印度人……”
被这句话打动而写下了这篇影评……
原作者 By zthskyhao
2011.12.11
豆瓣很和谐
2 ) 阿三从认识走向了改变的道路 而我们还在掩盖事实 阿三不在是以前的阿三超过中国指日可待
阿三从认识走向了改变的道路 而我们还在掩盖事实 我们比阿三烂的还厉害 阿三不在是以前的阿三超过中国指日可待
3 ) 惊悚小格局美版竟然被改编成了超大脑洞主旋律反腐电影
2010印度惊悚片《痛击》,改编自2002美国电影《狙击电话亭》,豆瓣评分7.9。
一部超级大胆的改编之作,印度电影的脑洞之作,将美版的小格局框架拓展成了一个超大格局,美版80分钟扩展到了印度版的近两个小时。美版更像是印度版中的一个桥段。印度版堪称影史对原版改编最大的改编电影了。
印度版和美版的差别太大了,美版是一个惊悚悬疑故事,而印度版则是庞大到无边无际的主旋律反腐故事。
美版的男主是绝对主角,几乎是独角戏,而印度版则杀手是主角,戏份和亮点大于男主。美版是独角戏,印度版是双主角戏。
美版除了狙击开枪以外没有动作戏,而印度版则扩充了动作戏,又是街头枪战,又是近身搏击。不过动作戏拍得非常水,很难看,演员缺乏动作戏功夫,全靠快速剪辑来制造速度感。
美版中的男主只是个没啥能量的婚外情出轨渣男,而印度版的男主不仅婚外情,还沾花惹草,而且是个给政府高层洗钱的角色。
美版是救赎的主题,而印度版则是反腐主题,故事触到了政治高层的天花板,很佩服印度电影取材的大胆和广泛。
美版突出了男主从崩溃到忏悔到救赎的全过程,而印度版在男主忏悔上诠释得不好,男主的转变和过渡缺乏可信度,男主最后竟然成为救世主更是非常狗血的设定。
美版在演员上的表演全在男主上,男主将压迫感和崩溃感演得很好,但印度版的男主演得一般,流于表面,没演绎出来如此困境中的崩溃感。
印度版增加了电视台主持人这个新角色,并且给予了足够的戏份,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角色。这个角色在美版中是完全没有的。
美版中的杀手是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隐含角色,直到最后才模糊闪现,并没给予明确交代,杀手角色增强了影片的悬疑感。而印度版则杀手一开始就以真面目出现,并且是贯穿始终的第一主角,印度版的悬疑感主要体现在杀手的真实身份和真实目的是什么。
由于印度版的脑洞实在太大,所以剧情上的硬伤无法避免,特别是结尾男主竟然能独自一个人将成千上百亿卢比的巨款随便转账,这完全不符合金融逻辑,如此巨额转账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网银可以只输入密码就可以完成。
还有,政府高层拍的杀手在高楼大厦顶上竟然拿着手枪向地面射击,这是把观众当傻子吗,弄几把狙击枪的道具来演不行吗?
剧情设定上还有一个槽点,公用电话亭的下部分竟然是防弹玻璃,试问全世界有这么奢侈的公用电话亭吗,下部分是防弹玻璃的设计目的究竟何在?剧情如此设定的唯一目的就是让男主在重重追杀中还能够躲在电话亭中安然无恙,为了这个设定竟然构思出公用电话亭的下部分是用防弹玻璃打造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完全没有印度电影必不可少的歌舞,连插曲都没有,是印度电影中非常罕见的完全无音乐无歌舞电影。
虽然本片的豆瓣评分和美版都是7.9,但观感明显不如美版,脑洞过大的剧情降低了真实感,过于主旋律的主题将影片变得假大空,杀手的台词上纲上线,简直一副拯救印度的救世主的模样,角色脸谱化,角色刻画毫无鲜活丰满可言。
4 ) 痛击的是腐败,砸醒的是人心
“我就是我,一个不想坐在五星级大酒店的咖啡馆里只是谈论着他那境况恶劣的祖国而无动于衷的印度人,一个不想只是坐在卧室里,一边品着威士忌酒一边控诉政府腐败的印度人,一个不只是在电视节目中评论恐怖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印度人,一个不仅仅只会牢骚满腹的印度人……”
看到这段话,再联想到我国现在反腐败的辉煌成果,人总有一种流泪的冲动。虽然印度总是被国人蔑为印度阿三,但是印度电影也总是少不了歌曲舞蹈,但是有些东西印度真的敢于表现,敢于面对,比如说反腐败。说实话,中国现在的反腐败电影太少了,就算有也是正义凛然,少了许多味道。因为,腐败也算是我国的敏感词吧。
电影里,职业杀手说:在250年里,英国才从印度掠夺了10万亿卢比;但是在短短的60年里,印度政府的政务人员就从人民手里剥削了700万亿卢比。印度政府,你也太黑了吧!印度,你还是回到英国女王的皇冠上去吧!
5 ) 終極YY
動不動就用“中國能不能拍出這樣的電影”來說事,本身就已經違背了欣賞影片的初衷。這部電影的刻意、做作、YY已經到了影響影片本身質量的程度了,因此算不上什麼優秀的電影。最根本的問題是,制度問題不解決,就算轉了那麼多錢到國家銀庫,so what?那些歡呼雀躍的吃瓜群眾臉上麻木的喜悅,才是更加令人髮指的愚昧吧?最後神秘大爺亮明身份說是聯邦調查局?局長?這不明擺著是期待一個明君橫空出世降臨人間的奴才思想嗎?與其羡慕人家能拍出這樣大膽的影片,還不如想想,為什麼第三世界國家之所以成為第三世界國家的實在。
6 ) 不爱国的狙击手不是好话唠
被豆瓣“中国拍了50年电影没有一部超越《痛击》”的评论惊到了。
我就不信印度版《狙击电话亭》能搞出什么新花样。
不过坦白讲,狙击电话亭的剧情基本忘光了,只记得形式上是单一场景大叙事,由于太特别,所以印象极其深刻。
痛击前半段的内容和狙击差不多,就是西装革履的男主角在电话亭接到一个神秘人的电话,那个人仿佛知道他所有的秘密,并且用摄像器材监视着他,狙击枪瞄准着他,让他被误会成杀人犯,又逼他在民众面前坦白自己的种种恶行……
之后走向就不一样了,痛击在人性拷问之上,跟反腐和政治紧密相连,由一起犯罪事件引出政治丑闻,把男主角的个人命运升华到了印度的国家命运,他的身份也一层层剖开、转变、升华,从中产阶级到犯罪嫌疑人到疯子到恶劣渣男……直至最后成了国家英雄……
确实是超级带感,紧张刺激激动人心,有些台词还有点戳泪,必须承认,国内确实拍不出来,不是故事、演技的问题,是国内环境的问题,没有人敢拍这么大尺度的,有人敢拍也百分百被禁播。
希望电影分级制度早点出来。
7 ) 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跟《巴萨提的颜色》《自杀现场直播》《无法避免的战争》一样,中国观众都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
很有印度山寨大国特色的是,翻拍片,更有意思的是,翻拍片在可看程度上往往超越原作,如《未知死亡》翻拍《记忆碎片》,《幻影车神3》翻拍《致命魔术》,《痛击》翻拍《狙击电话亭》。大量翻拍欧美经典或最新最热门电影,保留原作创意独特好故事,改编后既有印度特色而又吃透原作精神,把原作不符合印度国情的部分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讲述出来,不得不佩服。这样的特色,不愁没有群众基础,不愁没有票房。
子弹是怎么不破坏玻璃打中男主的手的,我错了,后面镜头记者拍到了4个弹孔。男主扯上“中印战争”,“你打败了中国、巴基斯坦,然后中国再也不敢惹我们了”,央视放映的时候是否删掉了?阿三真是无时无刻不自信心膨胀啊。晕死,这也能安排歌舞。印度片为了歌舞真是绞尽脑汁使尽招数啊。这电话线真够长啊,跳舞也不影响。50亿卢比就在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中清点。难以想象印度人喜欢现金喜欢到了什么程度。这看热闹的印度人真多啊。结尾部分略扯,开头瑞士银行不是说只有那个高管本人的指纹、虹膜才能取款的么,怎么后来男主就用网银无比轻松的转了5320亿卢比?不是1亿,不是50亿,不是320亿,而是5320亿。男主用苹果笔记本,财政部用联想笔记本,植入真是不偏不倚赚两头钱。这男主到底经手多少钱啊,还不一次转完款,还真当明星当嗨了,还跟围观群众互动,5千亿7千亿,马上就快嗝屁了。电话亭下半截是防弹玻璃,就不能扔个炸弹么,扔个燃烧瓶就能解决啊。这狙击手也太不专业了,不是一枪毙命,而是扔掉武器上前肉搏。晕死,打这半天了,50亿现金还堆在街上,群众一直不怕死不抢钱的在围观在围观,真是在看拍电影啊。大BOSS光想着解决掉现场的所有目击者,难道忘了电视一直在直播么?狙击手到最后才意识到是防弹玻璃吗?一大群人对付男主,只有一个人去对付联邦探员?男主竟然最后毫发无损,防弹玻璃也打穿了啊。女记者都能认出联邦探员身份,那些狙击手难道都不认识么。钱是转回来了,但只是从一个账户转到另一个账户啊,难保不是以反腐为借口,联邦调查局/印度纪委出面参与的清洗行动啊。
我给结尾再加个翻转,联邦探员向不露脸终极BOSS电话汇报已经为你干掉/铲除/痛击政敌。是不是更好玩?
打5星吧,理想主义国度的片子,结尾很美好,抄袭《阻击电话亭》,不过剧情演技却更胜一筹!就是貌似略水了一点点!
世界上,中国和印度的国情尤为相似,都是世界人口超级大国,都存在大量贫富不均问题,都是发展中国家。但是从文化尤其是电影文化方面,中国无法和世界接轨,和印度比较,我们落后了至少50年。 中国拍了50年的电影,却没有一部电影超过印度片《痛击》!------看完这部影片,我内心
《狙击电话亭》升级版,不知道瑞士银行中自中国的存款有多少。
主题内核不错,故事脉络也算清晰,但技法太粗糙了,人物表演、细节刻画都有瑕疵,尤其几处煽情音乐响起的时候,实在让人受不了。
充满了正能量的意淫,太天真了,如果我是高层,我能想出一百种方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表现形式太差了,无端端就开始走展台,很迷。
编剧是要多么的天真才能写出这样的剧本,那么多钱到了国库的情节是要多么的主旋律的思想才能写出来啊。P.S.这个印度片居然没有群魔乱舞。
强烈建议以建国大业的形式在全国上映。
狙击电话亭的翻版,看到最后还是很有意思的,佩服印度人民意淫的能力啊,不过好歹人家这样的电影还能拍的出来,我们却连YY都不敢
对美片剧本进行了本土化的改编,融入了国家政治因素,承载了导演个人理想主义的家国情怀。主人公被刻画成漫画世界里的超人形象,凭一己之力对抗政治腐败与罪恶。剧本上瑕疵很多,煽情手法陈旧,但出发点还是值得赞赏,对这片土地怒其不争,又爱得深沉。必须的舞蹈元素安插得十分巧妙,喜剧效果不错。
也是一个关于狙击电话亭的故事,这几年发现印度电影真是越拍越有意思了。
相當之好
太幼稚了 bug多到让人无语 音乐设定和镜头都十分装 大叔打戏是唯一看点 给小学生看看培养荣誉感吧
虽然有点夸张,但是还是想说,中国敢不敢拍一部这样的电影
印度电影的尺度还是很让人感动
理想色彩浓重
技术环节做的比较妥帖的商业制作,整片节奏还是拖,故事还算热血吧。财政部人员居然随时能召唤出来
爽剧,真的是爽剧,爽到很不现实。可是能用这么明目张胆的方式拍这种剧那的确是货真价实的爽了。
印度反腐童话
印度版狙击电话亭
擦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