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钢刀》:阿甘工匠式创作打造的视觉系精品实验电影
作者:三峡在线
关注到这部电影,是因为此前这部电影的一个宣传,当时,三峡在线注意到的信息是:影片从2008年开始,历经剧本、故事主线、风格等各种反复探讨打磨,第一次拍摄始于2010年9月28日。制作历时5年,长达1800多个特效镜头,全片拍摄都在影棚内完成,没有一个外景镜头,千军万马的画面都是在摄影棚的绿幕前完成的。
这样的一个电影制作过程,引起了三峡在线的强烈好奇心,毕竟,这种全绿幕前的表演,是对演员演技的最大考验,需要有很大的想象力才可以全心演绎的。于是,在今年网络情人节5月20日公映这一天,三峡在线也毫不犹豫地走进了电影院。
《钢刀》围绕一段河西走廊上最惨烈的战争秘史展开,讲述了相依为命的两兄弟陈铁金(李东学饰)和王炳生(何润东饰)在兵荒马乱的时代里失散,十年后再相遇,两人已经变成了势不两立的敌人,最终不得不刀刃相向的故事。
这是一部令人血脉偾张、荷尔蒙上升的热血男人戏,五场动作戏支撑起了故事的走势,不管开篇的渡河强攻,贴身肉搏,还是后面的围城之战,飞机狂轰,场面都非常壮观,气氛也极为惨烈。影片中,他们与女钢琴家葛兰(夏梓桐)的情感纠葛,则更为这一故事增加了悲剧色彩。当千军万马包围了高城,当呼啸的战机疯狂地扫射,当每一条街道,每一处角落都在发生屠杀、掠夺与强奸之时,昔日美丽的高城,转眼就变成了罪恶之城。
《钢刀》给了我很多颠覆我对电影刻板印象的东西,比如说,这部电影全程用了黑白两色,搭配红色的基调进行风格化的处理。这样的形式感,在华语电影的一些前卫实验预告片中常有出现,但类似本片这般全程94分钟的大胆尝试,着实少见。
于是,在看完了电影之后,怀揣着这些好奇,针对这部电影相关的一些元素又做了一些功课。下面,我们不妨用三个关键词来解读一下吧:
1、 工匠式创作
一部成功的电影,后面必然有一位非同寻常的导演。《钢刀》的导演阿甘,不仅身兼导演、编剧和美术指导,还亲自担任了电影的出品人。阿甘究竟为何方神圣?曾就读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无线电通讯专业的阿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技术派导演,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不像一个艺术家,更像一个工匠。”
事实上,阿甘早在本世纪之初,就以《古镜怪谈》《闪灵凶猛》《凶宅幽灵》等作品为业界瞩目;青春偶像电影已经严重过剩,却很少有能达到阿甘昔日的《非常浪漫》《短信一月追》的创意水准;各种喜剧搞笑电影纷纷上马,可又有多少能好过《大电影》《高兴》呢?各类真3D伪3D大片层出不穷,可早在2010年,阿甘就拍摄出了中国第一部全3D电影《魔侠传之唐吉可德》,又为两部明星云集的奇幻大片《西游记》担任监制。
《钢刀》是国内首部黑白3D片,所有镜头都在摄影棚内完成。片中特效镜头有1800多个,甚至超过了《三打白骨精》的1300多。在没有军方支持的情况下,拍摄一部如此规模,且有强烈视效和暴力美学色彩的电影,难度可想而知。或许,正是因为他的如此工匠式的创作,才会有五年磨一剑的心血之作面世。
2、 视觉系
三峡在线个人认为,影片以苍凉历史作背景,风格也非常强烈,从到剧情到配乐,都充满了的硬汉气质。同时,影片极具风格化的全景CG视效,打戏热血,文戏深邃,以两兄弟反目的剧情引人入胜,通过爱与恨、善与恶、美丽与丑恶的殊死较量将战争对人性和时代性的摧残体现得淋漓尽致,呈现了暴力美学的视觉冲击。
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那是因为,无论是开篇百舸争流的江上大战,还是后来万马齐奔的围城之役,无论是峰峦险峻的峡谷,还是崎岖蜿蜒的弯道,无论是古朴庄严的礼堂,还是简陋零乱的茅屋,这一切居然都是通过CG技术合成的,更不用说那些呼啸而过的炮弹,弥漫开来的硝烟,震耳欲聋的爆炸,轰然坠地的战机,以及喷涌不止的鲜血了。
当然,三峡在线相信《钢刀》炫酷风格、明快节奏和明显的漫画风,会非常自然地让观众联想到了美国高分电影《罪恶之城》及其编导弗兰克•米勒。事实上,阿甘对图像技术的痴迷,在业内尽人皆知。他也丝毫不掩饰对弗兰克•米勒和昆汀•塔伦蒂诺的推崇。三峡在线个人认为,谈不上抄袭,对于一个热爱电影的人,好的导演与作品一定会受到启发,因此,《钢刀》或许深受《罪恶之城》的影响,最多只能算是画风的借签,我们不能过于标签化,仅此而已。
3、实验电影
不管怎样,《钢刀》注定就是一部会引起争议的影片,因为,它开创了实验电影的先河。
电影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体。一部电影,能够通过后期制作,给观众带来的感官冲击,甚至已经完全不亚于实景,足以以假乱真。再加上剪辑技术的合理运用,以及配乐营造出的氛围,能让置身于影院的观众,一路沉浸在影片之中,跟随着主人公的命运变化而纠结而紧张,甚至没功夫想到爆米花。这本身就是一种大胆的试验与尝试,三峡在线觉得,我们要感谢科技进步带来的观影快感,更要为阿甘导演五年多的坚持付出而点赞。这样有勇有为的视觉系导演,是目前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其实,阿甘的前瞻性眼光由来已久,在他导演的早期作品中,黄渤、郭涛、姚晨、林心如、佟大为等当红明星开启了迈向成功的坚实步伐。阿甘导演并没有因为过往的成就而固步自封,也没有因为他人的无端指责而丧失信心,依然努力坚持着自己的电影理想,积极探索更新的拍摄方法与表现形式。事实上,自《唐吉可德》之后,他将自己的几乎全部精力,都用在了这部《钢刀》之上。
或许,在从影的过程中,阿甘一直像一个工匠一样摸索着,正是因为这样一份坚持,才有了今天《钢刀》这样的视觉系精品实验电影的诞生。
2 ) 历史果然没有让娘娘腔去干西路军的活
题目还得补充一句,导演必是直男,历史也没有让你们扮演马家军的角色(话说前一段时间不是还为马氏翻案?)。
嗯,前天晚上只睡了5个小时,所以进影院当然很困,椅子很舒服,所以其实想在这边休息一下,但是第一眼就看进去了,没谁,全程无尿点。
恩,整个影院没人,中间进来一个中影领导团的,中年人,看了会没意思就走了。据说是检查工作的,难得有经理来售票(服务甩平时好几条街)。
首先说题目,钢刀,应该是来自于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的意思。其实,咱们还是有规则意识的。白刃就是,只是我们向来信奉的是,精英政治,层级管理,现在有个白开水一样的词汇,“人治”(好像法治就不用人似的,语言腐败。)所谓刑不上大户,精英政治,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肯定不会向自己人砍去。另外片子,还是有点沙文主义,帝王世家,兄弟阋于墙(比较负国呀共呀的身世),对人间正道是沧桑,走得更远一点,当然家国情仇还可以更深刻一点,光走极端,就虐心了。
然后说她的构图,本身这部片子是黑白片,黑白片(甘甘,你太有尿性了),灭点透视近大远小,乔托的景深,多纳太罗的人体解构表现,对作者古典影像美的执念是一种成全,特别是何润东,很适合默片时代(台词远没有动作有爆发力),黑白影像居然那么清晰,囚车一转,民国市区到西部丹霞地貌,进入战争格局这,叙事开始。
嗯,过程转接,也没有太多废话,交代的还算清晰。
另外就是色彩,这部片子,大致只有几种色彩(黑白灰以外),红色,红色,还算红色(红旗红缨、血还有火),不多的色彩情节是女艺术家们西出阳关无故人,“他们,是最美的色彩”,这句台词和这个场景中,就是把艺术家,送到西路军这样的一个,历史大背景中!(后来就悲剧了)
另外剧情就是本身,他有着比较硬朗的历史基础,不多说了,毕竟西路军的这一块,是建国以后最没有阶级判断掺杂的历史事件,再说有广电总局把握,一定是百般考究,客观上也让导演能够把精力集中到艺术创作和人物塑造上。
私觉,人物里,何润东的兄、梁家辉的座山雕、《无人区》里多布杰演的詹铁军,可认为是中国西部片里(如果有这个类型的话),三个代表性人物塑造。
另外,就是对这部片子的分歧,比较大。或者是大多数人不看好的原因主要四点。
第一就是,就像片中所说这个时代,比较娘娘腔。一个是时代从这个内容、形式、到精神内核都比较偏娘娘腔。怎么可能做西路军的功课,怎么可能去承受那么虐心的家国情仇。
第二,从电影和文化艺术的创作讲,已然没有脊梁(要是没有自媒体,真以为万马齐喑究可哀),基本上都已经向市场低下了头,包括前段时间的百鸟朝凤。知识分子跪,来实现市场价值,他实现了又有什么意义呢?就像当年的西路军,包括本人、后代争什么争,正史里非要争一下干嘛?(不都是胜利者写得吗)直接去市场经济变现多好,通过各种文章、研讨会来纠正历史,来平反,来正视历史。何必呢?
因为西路军的探讨,本身就是一种救赎(也可能我们有弱者情节,西路军毕竟打输了,虽然战略与形势、孤军外战必然输),西路军是正统体系难得的边缘群体和救赎力量(后来很多身居高位,永远要空位置,无论是帅位、还是将位、还是相位),没有他们,正统就不知道要飘到天上了,估计在未来的改革中,很难有清醒的自我认知,方向性的把握,至少得有底线~咱不作恶。
第三恐怕是错误的历史观,我们不说建国以后,不把它局限在这里(不谈政治,咱谈点历史),几千年来,这种错误的改朝换代,后人颠覆前人的,这样的一种错误的历史观。为什么我们重视礼制重视传承,恐怕恰恰是因为缺乏对历史和传统的认知,所以正史总是扮演爱打扮的小姑娘的角色,很多时候表现上恰恰是欺师灭祖和孤臣逆子的。一代一代,“你太书生气了~”
所以从正常的历史观角度讲,这部片子,比很多爆米花影片,强(历史扎实、演绎丰富、人性可圈可点,虽然战场上不可能给兄弟俩一个对决的机会,话说又不是欧洲的骑士精神、贵族气质),对得起六年磨一剑,它对历史观的这种打磨,应该正视并尊重,而且在打磨的过程中,逐渐的变得猴赛雷(犀利)啊!
最后一点,就是大多数人,我们这个文化比较安全,自然比较封闭和保守,可能也比较少经历过别人拿刀子往你最柔软的地方插的感觉(太嫩,否则电影院的中年领导才不会看不下去,就走了),电影中何润东说:哥哥会害你吗?(弟弟已经长成爷们了,也是一身刀疤,战场上总会赐给男人一些东西,无论是勋章还是……其实,他钟情的女艺术家是与哥哥之间的第一道真正裂隙,第一颗揉到眼睛里的沙)。
第二句是何润东说,不让你离我半步。
另外关于西路军历史,只能想说一句,西部戈壁无险可守,开始就是必死之地。(你见过谁在那里弄根据地,人们老拿陈毅粟裕来比较,大戈壁上你给来个化整为零,你让湖南同学给唱个陕北花儿),所以,海德格尔说我们是古老的婴儿,精神品质还不是很纯粹,人性之恶有时远远大于创造之善。(西路军二万一千八百人在河西走廊几乎全军覆灭。其中战死者七千多人,被俘九千多人。被俘后惨遭杀害者五千六百多人,回到家乡者二千多人,经营救回到延安者四千多人,流落西北各地者二千多人。其二,它长期被当作张国焘路线遭受鞭挞。西路军幸存者大多命运坎坷,受到极不公正的对待。特别是在“文革”中,许多西路军人员在备受摧残之后,死于非命。
红9军军长孙玉清被俘后被大刀砍死。与总部失去联系的妇女独立团,遭重敌包围全部被俘。这些女战士有的被马步芳、马步青作为战利品赏赐给各级军官做妻妾,有的被转卖多次,有的被迫自杀……西路军:曾经被遮蔽的历史真相 作者:王散木 《三联生活周刊》,下同)
所以电影产业也要有点情怀,更要有清晰的路线图和目的,不能踩着西瓜皮,走到哪算哪,要有底线,要自己创作而不能去抢,不能简单地去抄袭和复制。
关键问题的另一面,不合理的管制要逐渐去纠正和消解,要给文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留点空间(中国文化不是还强调留白呢么),有点创作的宽容,否则只能丛林法则,互相抄袭。不把人的创造性发挥出来,泯灭于众人,那他就成四不像,路那么窄,斯文扫地,只能下跪了。
(徐帅用手示意李先念走到自己跟前。李而炳回忆:“他告诉先念同志,自己的后事有三点交代:一、不搞遗体告别;二、不开追悼会;三、把骨灰撒在大别山、大巴山、河西走廊和太行山。”这时的李先念紧紧握着老领导的手,转过头来,他一脸庄重地对李而炳等工作人员说:“我也是这三条……”
临终前的几个月,李先念经常向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西路军悲壮的一幕:战士们自动排成左右两排厚厚的人墙,掩护李先念、程世才和军部机关从中间通过。敌人的子弹一排排地射来,许多指战员倒下去了,鲜血染红了通道……)
排片不算密集,另外看了看评价,叫好不叫座是必然了。
3 ) 虽然没什么感情,但咱们是兄弟——钢刀
<图片1>
阿甘导演一直算是中国导演中的异类,这两年我们提起烂片导演,典型代表自然是郭敬明,何炅。他们不来不懂电影但是来拍电影,而且很明显他们也没有什么艺术追求,他们的电影其实准确说只是用来满足粉丝们某方面需求的消费品,因此烂的确烂,但是感觉也就这样子,不值得说什么,有人看,有人制作——我也看,我觉得这很正常。然而阿甘导演不同,他是有追求的,他有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的,然而他也是真的不懂电影,他并非科班出身,拍了几年广告后去国外学习,回来还是继续产出一些“阿甘”作品, 这些作品共有的特点是烂,但是烂是能力有限导致的烂,而不是真的故意摆烂,而且你能感觉到这个导演的确是想好好拍作品的,只是水平真的不行,非常可惜。
阿甘很善于模仿,很多人对他印象最深的作品应该就是大概十年前的《大电影》了,这就是模仿《惊声尖笑》系列,恶搞各种电影片段,搞一个有惊悚有搞笑的故事,两部《大电影》其实相较于他其他的作品可以称为成功了,卡斯强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喜剧确实是一个宽容度很高的电影题材,只要能让人笑了,怎么弄笑的观众也都可以接受——哪怕真的像恶棍天使里舔屎呢,也是有人能接受的。
而本片从预告片就能看出来模仿的是《罪恶之城》系列,一样的黑白中一抹色彩,画面经常有莫名的话剧感,不同的是这次他要在战争的大背景下讲一段兄弟情。
讲得好不好呢?不好。
拍的好不好呢?不好。
能不能看呢?推荐不要看。
如果只是问这些简单的地方的话,就到这里就可以了,但如果你愿意看并且看了,那么咱们再继续讨论下面的事情。
我是看前看后分割线
以下内容会涉及剧透
建议在观看电影后再看
故事讲述战争时期的一对流浪在大城市里的兄弟俩,五年前哥哥为了帮弟弟出头打死了一位富商结果入狱了,刚出狱没多久哥哥就带弟弟就去吃霸王餐,不负众望地再次被逮捕了——然而这次没有被关进监狱,而是充了军。
路上哥哥本来要带弟弟逃跑,结果只成功地将弟弟一人推下了车,哥哥还是留在了车上,被追赶的弟弟躲在路边结果第二天被对立的另一方军队发现了。
没错,也就是说两个人从此分属两边军队了,看到这里基本上都能脑补到两人下次在战场碰面的情形了。
又过了五年,弟弟混上了连长,这次他获得了一个任务——护送一队女音乐家前往另一个城市慰军演出,路上正撞上别的军队,而领头的就是他的哥哥。
先停在这里,本片中这些女音乐家是影片中一抹不一样的色彩,整部埋在雾霾中的电影,只有女音乐家这里露出过全彩,显然导演想要表达的是她们本身和战争氛围的对比,她们理应和战争是脱离的——可结果她们和整部影片都是脱离的,她们整个就仿佛是从现代穿越回去旅游的观光客一样,整体太格格不入了,而且音乐家队伍这么多人,除了一个稍微有些刻画外,其他真的是连功能性角色或者花瓶都算不上,说的直白点作用和道具差不多。
而在这个基础上她们作为道具,衣着妆容又极端出戏,难得有台词也开口就回到现代电视剧,这真的太减分了。
然后继续说故事,哥哥和弟弟相认,却因为立场的不同必须相互为敌,哥哥一直想要弟弟跟着自己走,因为他们要去的那个城市太危险了,他如果去了一定会送命的,两人争执不下最后弟弟打伤了哥哥的腿后两人分道扬镳,哥哥带走了和他略有情愫的一位音乐家。
然而弟弟曾经被下达的命令是护送所有音乐家,一个都不能少。所以他回去找,这次哥哥再次威胁他,如果他不跟自己回去,就杀掉这个音乐家。
然后呢?杀了。
我是真的蛮惊讶的,因为这种说杀就杀不带多犹豫的感觉太Cult了,紧跟着发生的事情更Cult,弟弟一言不合手起刀落把哥哥也杀了。
而到这个时候,影片才刚刚演了一个小时,海报上的三个人就躺了两个,对于观众而言,此时对影片的评价有两个走向:
1、哥哥真的死了,那么是烂片,主要人物戏份这么少,最后的高潮完全无关
2、哥哥没死,后面肯定要讲他怎么办到的,可能会神展开
幸运的是,影片选择了第二种,但是完全没解释哥哥怎么做到的,就是给他脖子上挂了个纱布表示他没死。
他们终于到达那座城市时,一切已经都变了,弟弟所在的部队已经全灭了,而原本的主音钢琴手也死了,没有办法演奏这场慰军演出——于是影片铺垫了大半场的弟弟的弹钢琴技能终于派上用场了,可是不管是这场演出的戏还是弟弟的钢琴对整部电影的影响都太小了,仅仅为这一点铺垫了全片实在是有些不分主次,到了最后面对来袭的敌人他们还是迅速又拿起枪上去战斗,这里的演出只是很短很短的一点点影片内容的调剂。
最后自然是兄弟的对决,两人拿枪打,脱了衣服拿钢刀对砍
一番殊死搏斗后,哥哥死在了弟弟怀里——还好他最后听到弟弟又叫了自己一声“哥”。
其实看完之后很清楚导演想要表达什么,就是要一对兄弟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因为立场的不同而反目,最终殊死搏斗再在死之前得到稍微的互相谅解,影片中对于战争的惨烈描写也是有在突出这一点,可是整体的铺垫还是太少了,对于别的烂片我们总是嫌它太长了,而对于本片是真的希望能再长一些,好好先讲讲两个人的故事,再开始讲战争背景下两人的现状,直至最后的一战,要有导演想要表达的那种史诗感最重要的是把两个角色先深深地刻在观众心上,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是让人觉得一个是典型的我党战士一个是无恶不赦的坏蛋土匪,影片特殊的表现技巧下想要突出的感觉完全被剧情给毁掉了。
然而还好,还有这种独特的画面风格不是吗?可这不是他独创的啊,这个就尴尬了……
不管是战争场面上的飙血互砍,还是时刻像雾霾一样笼罩屏幕的特殊氛围,都没能让背后的这个故事显得更深刻——尤其是特效还做得不如五毛的情况下,你真的很难感觉两个人物的冲突深入内心从而进一步体会到战争以及那个时代的残酷,尤其是知道这种画面风格还是他抄袭别人的情况下,结果就是更深一步体会到什么叫想要拍好电影但是真的能力不足。
影片还有一些细节也能感觉到是用了心的,比如回忆中先是彩色后来逐渐褪色的画面,象征着兄弟二人逐渐变化的感情,比如哥哥几次对弟弟数一二三这个重复,这个好过弟弟会弹钢琴这点的铺垫,一直延续到了片尾。另外何润东本片中的表演也让我对他有些改观,虽然用力过猛,但是他的表演和本片这种氛围是非常合拍的,甚至一开始那种反主角的略带疯癫的表现还让我对本片后续内容非常期待,结果他自己后面也就只是越来越用力了而已……
综合而言,还是一开始的结论,如果说讲的好不好拍的好不好,那答案都是不好,但是真的看了才能体会到,烂片的确和烂片还存在不同,本片的确是有想去好好拍一部电影的,但可能是预算能力创意都有限,最后造成了现在这个局面。
我一向很少用网络流行语去硬凹影片评价,但是对于本片,真的可以用一句已经过时了的“虽然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但是看起来好厉害的样子”来简单概括。
4 ) 狂吼的果郡王
真不知该如何形容我的心情,我的喷子心一下子要爆发了,幸好电影只有一个半小时,如果再长一点,那我真要崩溃了。果郡王你怎么挑戏的。
看海报我还以为是抗战片,况且还有何润东,纵观他这几年从遍地狼烟到英雄之战都是抗战片。看完之后我都没弄清是围剿的时候还是内战的时候,各种解释不通。故事无非是说兄弟俩被抓壮丁,弟弟逃出来了,然后各自为营,机缘巧合又重逢,当哥哥知道弟弟的目的,想要保护他,而弟弟的使命感不允许他这么做。然后就开始虐心的打斗。
开场既让人震惊,哥哥为了弟弟被关了十年,还能被放出来,那个时代有这么容易吗,两个人一人呆着大伤疤,穿的穷酸样,还能去高档餐厅吃饭。这不是明摆着告诉大家我是来吃霸王餐吗。跑路的时候居然还被人揍了,请问这是找死吗。被揍了之后就被抓壮丁了,什么狗屁逻辑。最最令人诧异的时,居然要护送一群女艺术家去演出慰问,共产党什么时候会这么浮夸,你确定不是再黑吗,要说是围剿的时候,那时共产党还没这么潇洒过,如果是内战的时候,那更加不太可能,再说艺术家,一个个貌美如花叫艺术家,穿山越岭还带条狗,居然也有怀孕的,一个个弹着琴,拉二胡,这叫艺术家,感觉就是风尘女子,美其名曰慰问战士,莫不是慰安妇,编剧你确定不是再黑人。
最后军长居然亲自上战场,而且还被爆头了,这种场面很少见,编剧带点脑子行不。最后两人赤裸大战,无非就是秀秀身材,都不知要干嘛,最最恶心的是,影片风格居然是学着罪恶之城
,觉得血腥吗,有大尺度暴露吗,本来希望有的,谁知女主居然被爆头,你tm是在逗我吗。打的那么血腥,都是杀同胞,还那么心狠手辣,真不知这种劲哪里来的,有本事手撕鬼子去啊。什么都不像,简直令人失望透顶。
果郡王当年也是演技派,电影也有绣春刀的高口碑作品,怎么选这种无脑剧情,没学过历史么,还是戏颠,力要用在合适的地方,一腔热情没处爆发,开始娘娘腔,后面就是狂吼加无脑,表演还没何润东有深度。本来年轻一辈的演员,果郡王算是好苗子,希望这部电影不会把他自己作死。
5 ) 我觉得还好啦
看到豆瓣影评很差,但冲着何润东看的,场景有点假,但可能我是大姐,我感受到大哥对小弟那种爱与牺牲,很感动啊。还有何润东在我心中一直是王子,现在扮演这种枭雄也很到位啊。他的眼神声线邪笑等等都很好。还有这部戏让我最感悟的是音乐,你会觉得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好人还是坏人,有钱人还是穷人,都需要音乐,音乐可以带给人力量带给人净化,这部片有点了这个点,但渲染得太弱,音乐会场面太短,没有感化人的详写。但战地记者那段我还是挺感动的,一个用生命报道的记者,最后拿起枪支战斗,最后胶卷洒落一地的镜头让我很感动。继续提就是场景太假了,这个真心不喜欢。
6 ) 现代版农夫与蛇―《钢刀》
刚看这钢刀在电影院给我气的,肩膀头子刺挠的,这讲的都是丫的什么鬼,这你丫是正常人的三观,要不怎么说这社会越来越没人情味了呢,天天都是这种电影,这种新闻给你洗脑,让你六亲不认的,六神无主,六六大顺的。我先给你们讲下电影情节啊,故事就是讲一个白眼狼怎么从一个小白眼狼一步步成为一个白眼狼团长的,他哥小时候为他坐牢,长大了被抓去当兵的。还救他无数次,放过他呗无数次。结果这白眼狼一次一次的要把他哥整死,最后终于成功的故事,导演翻拍的农夫与蛇?你丫的都是什么三观啊,随便来一个正常人,告诉我,大声告诉我你觉得这正常吗!你哥对你这么好,你丫还真能下去手啊,你是不是脑袋叫傻啦梆子踹了,虎啊。shit!连最基本的人性都没有了,还讲什么玩意呢。你这是还想表达什么玩意啊,是革命理想还是兄弟情啊。拍摄技巧啥的我也不懂,剧情我也不懂,我也不瞎说,但这种扭曲的变态电影都能上映我也不知道啊评审都是干啥吃的。广电不是说不许成精,不许小三,不许坏人赢么!
超出可以用来形容的语言体系。罪恶之城的事就不提了,感觉是50年代战争片和迪士尼真人电影的混合。最后十分钟我又看出了比利海灵顿的哲学感。非常的复杂。归根结底问一句,导演你为什么要拍3D?
推荐给对烂片有爱好的友邻
1.哈哈哈哈这片就是一个笑话;2.人物的情感联系已经反人类的,丝毫不符合正常逻辑;3.战争整成了儿戏,太雷人了。
本来还想反驳一下风格是抄袭还是致敬,看到导演瞬间萎了
战场上没有兄弟,只有战士……不知是泯灭人性的政治宣传还是无脑的二逼设定,在这样一个人类开始反省人性和战争原罪的时代,还宣扬这种东西
逻辑混乱+剧情杂乱。
阿甘不愧是华语电影技术实验高手,尝试了各种题材和技术手段,从最早装神弄鬼的恐怖片、伪记录、到真3D再到怪兽片,如今还有这部漫画风的片子,可惜,一方面他尝试的东西都是cos国外已有的作品,拾人牙慧;另一方面内容真心空洞。出发点值得鼓励,但走点心呗
阿甘正常发挥。
你当大家都是傻没看过罪恶之城?
对《罪恶之城》风格的借鉴,并没能成为《钢刀》一鸣惊人的亮点所在,其仅是沦为了导演的一块遮羞布,且并无从掩盖那凌乱毫无逻辑的剧情,这是一个发生在战争年代兄弟间羁绊的电影,却只有狗血粉饰的苍白,用荒蛮缠斗代替的沉思。
给水军
导演想要突出暴力美学吧?情节乱七八糟,为什么要拿内战做题材?各为其主,不难理解可打着打着就脱衣服是怎样?!
看完才知道是抄袭罪恶之城,所以导演到底是想振奋人心还是想引起群情激愤?!更是不懂这3D有何意义?!
这世道,懂电影的不好好拍片,不懂电影的却在认真拍。这导演个人色彩太浓,剧作不管是台词还是结构甚至剧情都玩的太撒欢,笑吐血了。特效两毛?把高速镜头还原片长会缩一半,只有字幕是3D。简言之:烂出新高度°
网上一面倒的说这是大烂片,但相比阿甘导演早年那部让冠希哥不堪回首的《时差七小时》,本片除了特效五毛还要硬弄成3D提高逼格,风格抄袭《罪恶之城》之外都不算烂。至少何润东演的很好,帮他配音的那把沙哑雄厚的男声让这个角色平添了不少神采。
何润东表演是卖力的!
场景布置太假
片拍的不好,九块九也没人看。
唉,浪费我的钱啊!
何润东的身材是不错,但是导演也不能动不动就让人家脱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