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HD

艾什

动作片美国2018

主演:法米克·詹森朗·普尔曼理查德·德莱福斯杰奎琳·比塞特彼得·费辛利盖·布耐特玛尔塔·米兰斯布拉克·珀尔曼麦卡·霍普特曼大卫·沃尔杰伊·赫农

导演:迈克尔·卡顿-琼斯

剧照

艾什 剧照 NO.1 艾什 剧照 NO.2 艾什 剧照 NO.3 艾什 剧照 NO.4 艾什 剧照 NO.5 艾什 剧照 NO.6 艾什 剧照 NO.13 艾什 剧照 NO.14 艾什 剧照 NO.15 艾什 剧照 NO.16 艾什 剧照 NO.17 艾什 剧照 NO.18 艾什 剧照 NO.19 艾什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09:32

详细剧情

  影片讲述了一名杀手Asher(朗·普尔曼 饰)在执行最后一个任务时,遇到了一个让他生活颠覆的女人(法米克·詹森 饰)。

长篇影评

1 ) 一部上乘的心理惊悚电影

《禁闭岛》是一部探讨精神与行为的悬疑惊悚片。导演斯科塞斯使用了大量超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泰德·丹尼尔的幻觉和梦境,大对比度的色彩和慢镜头的使用成功的营造了影片诡异神秘的氛围。德国军官倒在血泊里抽搐,奥斯维辛集中营路边冰冻的尸体,孩子们在泛着血光的湖面上漂浮,怀中妻子流着血的身体化为灰烬,这些血腥唯美的镜头不仅让人印象深刻,而且极富视觉冲击力。片中,莱昂纳多的表演精准有力,延续了他在斯科塞斯电影中惯有的硬汉形象与黑帮气质。

禁闭岛》的气氛营造,从片头随派拉蒙标志出现的第一个音符就已经开始了。斯科塞斯如工匠一般一刀一凿地将现实剥离开来。泰德在二战后十年罹患的战争创伤由闪回得以表现。“战后创伤休克症候群”的典型症状可从片中那些身着普通西装领带,烟不离手,压低帽檐走进大雨并装作神情自若的男人身上一一呈现。一切细节都预示着令人不安的可怕秘密,泰德的自信和自我被不断蚕食。而这一切在导演的安排下都无懈可击。

《禁闭岛》是一部上乘的心理惊悚电影,该片强调电影视听手法的运用,通过镜头运用、听觉效果等将影片的紧张恐怖气氛烘托得恰到好处。

2 ) Shutter Island 电影史上的又一个奇迹

((记得老师说过, 有时候 并不是我们看到所以相信,而是我们相信所以看到。
  我想,不论是哪一种都只是事实的眼光。
  也许有的时候,我们可以暂时取代事实的眼光,用审美的眼光看待艺术,看待生活。
  呵呵,我自己倒是挺享受的~))



一个相同的事情,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故事一:
Marshal Teddy Daniels 的妻子和孩子因为一场由Andrew Laeddis引起的火灾而致死,他深爱着自己的妻子,深爱着自己的孩子。通过对Andrew Laeddis的调查,他了解到一个叫Ashecliff的精神病院,在shutter island上。随着调查的深入Teddy开始怀疑在这个岛上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Teddy 的直觉是对的,shutter island 是一个秘密的思维控制的实验室,他们利用有严重精神问题的病人,企图试验对他们的大脑进行手术,让他们没有感觉,没有记忆,在军事上利用他们。

实验室需要一个新的病人,他们通过调查发现Teddy Daniels心中有trauma. 这正是Teddy的精神弱点。 他们制造了一个假的病人Rachel的失踪,以调查的名义让Teddy来这个精神病院。 他身边还跟着假装Teddy调查助手的心理学家,Dr. Sheehan,目的是观察他的行为,倾听他的描述,了解他,然后和岛上的主精神分析师Dr. John Cawley从心里上摧毁他。

上了岛以后,岛上的人让Teddy吃谎称阿斯匹林的药丸,吃他们的烟,从生理上加剧Teddy的幻觉问题。

Dr Cawley 说Rachel是个精神病人,他淹死了自己的三个孩子,却始终觉得他们还活着。通过仔细的调查,Teddy的失踪根本是不可能的,他开始认识到Rachel的失踪也许是什么阴谋。当他审问一个较“清醒”的病人时,这个女病人故意让Dr. Sheehan,那个假装Teddy助手的帮凶心理学家,去倒水。然后趁这个机会马上写给他“快跑”。 …慢慢的他开始怀疑起自己的助手。

在牢房里,他偶遇到了自己曾经认识的人George Noyce,他告诉Teddy在灯塔里正进行可怕的脑部实验,告诉他要摆脱自己的幻觉,摆脱trauma, 不能相信自己的助手,不然就永远走不出这个岛~

从牢房里出来后,Teddy第一时间想去那个Geoge提到的灯塔,Dr. Sheehan以助手的理由跟随。去灯塔的路很有危险,Dr. Sheehan借口离开Teddy跑回去告诉全部人Teddy要发现他们的阴谋了。Teddy 没有去成灯塔,却在一个隐蔽的山洞里遇到了真正的Rachel, 她以前是这里的医生,那些心理学家也曾经想把她变成精神病人,然后进行手术。Rachel告诉了Teddy所有的真相,Teddy意识到他们的阴谋就让自己成为第67号精神病人,可是他仍然相信自己的助手。

回到精神病院,Teddy的助手消失了,Teddy怀疑岛上的人把他带到灯塔里做脑部手术。Teddy要去救助手。当Teddy到灯塔的时候,Dr Cawley 早以在那里等候他。 故事到达了高潮。

Dr. Sheehan现身和 Dr. Cawley用各种伪造文件,理性分析说服Teddy他自己本来就是精神病人,已经在这里两年了,在这里不断重复自己来这里是调查Rachel的幻觉。 诱导Teddy相信自己杀害了妻子。因为药物的作用,Rachel的故事结合Dr. Cawley的捏造,Teddy产生了幻觉,自己的妻子杀害了三个孩子,然后自己杀了心爱的妻子。

Teddy为了避免立刻的被lobotomize,暂时承认自己是凶手,是精神病人。 可是最后他无法让自己像一个怪物一样活着,还是决定了一死…
电影以象征脑手术的灯塔作为结束…


故事二:
Teddy其实是第66号病人, 他曾经是一个Marshal, 是的他很爱自己的妻子。 可是周六的一天当他发现得了忧郁症的妻子淹死了自己的孩子时,他心里产生了极大的痛苦,一枪把他的妻子杀死了。

可是正如一个像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家Dr. Naehring所说的,Teddy心里有很强的defense mechanism (弗洛伊德术语语境下). 于是Marshal 疯了,被送到了shutter island.

Marshal 是如此爱自己的妻子,他天天带着那个她送的tie,他经常梦见自己的妻子,和她拥抱在一起。他内心无法接受自己就是杀害心爱妻子的人,于是他幻想出Andrew Laeddis这么个凶手,要追寻他报仇,把自己从一个杀人犯变成了一个追查凶手的英雄。
[对应于 弗洛伊德语境下的 reaction formation]

Teddy 还将妻子杀害三个孩子的记忆transform到一个幻想出来的病人Rachel身上,其实不是Rachel不想承认自己杀孩子的事实而是Teddy本身就不想承认是妻子淹死了自己的孩子。
[对应于 弗洛伊德语境下的 projection]

Teddy还经常梦到原来的纳粹集中营,梦见了杀人,梦见了痛苦,梦见了死亡~

Teddy 通过对 Rachel和Laeddis的追寻和调查去缓和对妻子的爱,不可杀人的道德,和自己杀妻之间的强烈的矛盾。爱,否定,追忆,痛苦在一个失去理智的心中不断的纠缠和升级。构成电影最感人,怜悯而细腻的一面。

在这期间Teddy还产生了各种幻觉让自己的追寻和调查合理化。

Dr. Sheehan两年来一直Teddy的心理医师,希望通过role play慢慢的帮助Teddy 从幻觉中走出来。

当Teddy 的追寻和调查伤害到岛上的人安全时,在灯塔上,Dr. Sheehan和 Dr Cawley试图把他曾杀妻的真相告诉他。 Teddy被说服了,回忆起了那痛苦的杀妻的一幕。

不久后, Teddy又重新回到自己的幻觉当中,岛上的精神分析师怕他的defense mechanism再对别人造成伤害,于是带他去lobotomize…



故事一是一个充满了阴谋的惊悚片,Teddy以一个刚强执着的探员的形象,一步步探险。故事的高潮发生在对深刻问题的追问:当所有的理性的分析和证据都导向自己是疯子时,你是相信自己的记忆还是相信“现实”的证据?记忆是什么?判断证据是否应该依靠自己的记忆?

故事二是一个充满悲悯和柔情的故事。对妻子深深的爱,残酷的杀妻事实,令Teddy在幻觉和现实中苦苦的挣扎。 故事二的美在于用精心设计的梦境去深刻分析和表达Teddy的内心,去诠释弗洛伊德关于defense mechanism,dream,hallucination,trauma的理论。



而shutter island电影最美的地方在于一个电影,根据不同的“相信”,可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冲突的故事。 电影对两个故事平衡的表述,用如此多的事实去支持每个故事使得没有哪个故事才是真正的“真相”。

或者两个故事原本都是“真相”,通过观众的主观介入,才使两个真相绝对成一个故事。

而这一切,双向的,绝对的相对只能发生在一个孤立的岛上,任何局外人都能使“真相”暴露。 以shutter island作为电影的题目,可以说再贴切不过。

我一直觉得如何讲故事才是电影的灵魂,而shutter island这种双向引导故事的叙事方法就好象电影史的一个奇迹,通过创造“两个故事”间的冲突和矛盾重新开拓出新的电影的美

远远不仅如此,电影中竟然多次出现Mahler的"Quartet for Strings and Piano in A minor"来描述弗洛伊德式的“回忆”或“幻觉”,Mahler和弗洛伊德同是20世纪初奥地利人,音乐不仅仅在内容上和叙事内容吻合(Mahler的七个姐妹死于童年,且从未从自己失去四岁爱女儿Maria的痛苦中恢复过来),而且时间和地点相吻合, 电影的原创不仅对故事的表述,心理学有认识,而且对古典音乐也有很深入的理解,真是让人赞叹。

还有电影中的几幕都非常经典:
Teddy梦见自己的妻子在家中,忘出窗外,“妻子死于火灾”(故事一的视角),他紧紧抱着妻子,天上掉着灰,而妻子像一张纸一样,慢慢的烧为灰烬。不舍,爱恋,温情,烧死的信息暗示以一种唯美的方式表达。

Teddy 幻想到在Dr. Naehring的office, Rachel满身是血,杀害三个孩子前的一幕。 Teddy周围弥漫的烟雾突然凝固,不仅创造了一种静止的对比,而且还有空间上深度的对比。



还有Leonardo DiCaprio 出色的表演…
还有Dr. Naehring 的办公室那充满十九世纪维也纳风格的室内装饰…

这个电影越是回味,越有味道。



最后我想追问的是,是的正如shakespeare所说
All the world '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 They have their exits and their entrances; And one man in his time plays many parts
即使一个人在生命中的一个时期只有一个角色,那他是否仅仅在上演一个故事呢?

一个相同的事情,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我想对本文章补充一个图~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673530030/

3 ) 精神分裂

者部悬疑片很好看,峰回路转都剧情很有吸引力,但和美丽心灵有点像,演到一半就知道剧情的那种,而且中间有一段就是在洞穴里有一堆火苗不停的闪来闪去令人很不舒服。还有自我救赎的套路很老套了,人格分裂时不能找回自己,逃避问题心理压力这种高智商的认就容易精神分裂,但此片实属不易,多次暗示真相的设置很好,对白精彩令人回味

4 ) 我们想要哪一份“真实”?

《Shuttle Island》从我们跟随着Teddy警官进入禁闭岛开始,我们被灌输着警官去调查一个失踪的精神病人Racheel并且寻找杀害自己妻子的凶手Laeddis的信息,但这其实是一场戏,一场由考利医生主导的为了治好Laeddis这个真实的人的精神病,

然而影片带给我们的两个故事,那一份才是“真实”我想这是大多数人都在思考的,当然这也包括我。

小李子扮演的角色一个是警官Teddy,一个是精神病人Laeddis。按电影进程看他是一个追查案件警官Teddy,但结尾反转他是精神病患者Laeddis并杀死了自己的妻子。

电影巧妙之处在于,它从男主角的幻想也就戏剧为主导,中间又有各个破绽但不道明,让人疑惑不解,提高影片的吸引力,观众的的观影兴趣也一步步提升,最后在紧要关头也就是灯塔的戏份,也是整个影片的高潮部分,真假交织,不仅冲击着演员小李子,也冲击着我们的大脑,揭示前面的一切,又向观影者发出信号,到底何为“真实”?

看完电影后再反思可以一一解释前面的种种疑惑,一处处的破绽,一步步的伏笔,合情合理。电影别出心裁的情节安排,真的特别棒,可谓是烧脑大片。

另外小李子的演技也实在是让人佩服,他在幻想与梦境与现实切换,演技到位,生动再现了角色。

再之电影的立足点在二战期间的学术之争,以人性化精神医疗方式的求生为主,最后男主还是选择了“脑叶切除术”,他其实已经痊愈了只是不愿意再忍受精神上的折磨,考利医生以及支持新疗法其他人员也尊重他的选择,不免有些伤感,对禁闭岛工作人员的敬意,对重度精神病患者遭受的巨大创伤的怜惜,对积极倡导新疗法减少苦难的医生的敬意。

5 ) 你们被驯化了么

豆瓣上关于禁闭岛剧情的两种解读之争我看了很多了。

我也把原小说的结局找来看了,和我的立场相反,小说讲述的是一个治病救人讨论人格分裂的故事。但我想强调的是,小说不是电影,这部电影虽然被很多人说成是还原小说非常完美的一部作品,但是实际上在关键的地方还是有改动,这个等下我将说到。

从豆瓣上的争论来看,每种解读都是通过“抓细节”的方式来对电影解读的。我并不反对这种解读方法,但就好像一种正确的解读需要一种正确的对作者意图之理解一样。我认为那些持治病救人故事情节态度的观众明显没有感受到导演(或者是编剧)不断在暗示我们的东西。

这部电影的主题,在我看来,并非是像小说一样是讲述一个人格分裂的故事,它的主题是:驯化。

福柯在《疯癫与文明》中曾经指出,我们所谓对文明人的态度,不过就是用知识把各式各样不同的人驯化为“正常人”而已,而那些我们不能驯化的,我们将其称之为疯子。也就是说,疯子和正常人可能只有一线之隔,那就是能否被驯化。

泰迪在岛上的过程,就是一个被驯化的过程,不断的有人通过各种手段暗示他:你疯了。还记得在山洞里泰迪与女医生的谈话么,女医生提到一个人的精神创伤是最容易被人利用的,当他们决定利用你的精神创伤来驯化你的时候,他们就会将谈话内容有意无意的引向你所在意的领域。

还记得那个德裔的医生么,他们之间用德语的对话是这样的:

-你相信上帝么?

-你这是屁话(德语):当你看过集中营的惨剧后再来跟我讨论关于神的问题。

事实上德裔医生的作用在我看来就是向泰迪挑衅的过程,引起泰迪的回忆。

那么泰迪心中的伤痕是什么?

是那对导演经常给特写的母女,在泰迪的回忆中,有一对在冰中拥抱的母女是泰迪路过时特意多看了两眼的。这个在泰迪的第二个梦中也有表示,女儿变成了“他的女儿”,而母亲变成了瑞秋。

这个伤痕可以总结为:无比的同情和悲悯但却无能为力。而这一点也在泰迪最后的“梦”中终于如同水中怪兽爆发出来。

泰迪有没有女儿?我们可以从影片的最后看到一点点暗示:

泰迪不断喊着瑞秋的名字从梦中惊醒,但是惊醒后,就默念到:瑞秋 瑞秋 谁?(rachel what) 想了很久才把医生赋予他的那个莱蒂斯之名给加上。

这个 瑞秋 谁 是很有意思的 我相信大家都有过做了噩梦起来一下子想不起噩梦剧情的经历 但是过了一会儿又会想起来。但对于实在梦见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大家都是不会忘记名字的。


最关键的一点,我在前面说过,也许小说是在讲一个治病救人的故事。而编剧则未必这么认为。那句经典的台词“哪一种更坏一些,是如怪物一样活着,还是如好人一样死去”是小说里面没有的,而是编剧自己加上去的。

他为什么要加上这句话?

因为泰迪没有被驯化,我们可以注意到泰迪最后起身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是一副”英勇就义“的表情。

现在我来驳斥一下那些说泰迪是因为不敢面对过去所以选择去做大脑手术的说法。只用一句话就可以了。

如果泰迪带着他所有的罪恶逃避了过去去选择死亡,那是如'好人"一般是死去么?

如果真是治病救人那般解释,那么泰迪的做法不仅不是好人甚至连怪兽都不如,因为怪兽或许都勇于承认自己是一只怪兽。

这里台词极有深意,我一个朋友看到这里,说:他的这句话让我想起了苏格拉底。我当时就在想,苏格拉底难道真的是认为自己有罪么?

结局一闪而过的冰锥和画面久久定格的灯塔也仿佛在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刑场,就义的人是泰迪。

为何要除掉泰迪,因为他没有被驯化。

我在开始说过,不要被细节迷惑,如果我们要观察细节,我们一定要带着一定的对作者意图的理解去解读细节,否则,这种不着边际的解读只能是水中之月。

最后,我想到:

如果导演真的想要构建一个阴谋论(虽然在我看来这是确信无疑的),那么何苦制造那么多偏向治疗论的细节呢?(比如紧张的守卫,查理解枪的尴尬,还有Run的暗示)

我想到了一种非常可怕的解读:

导演即是医生,我们即是正常人,导演通过种种心理暗示和细节不断的在整部电影里面驯化我们。使我们像泰迪那样去相信这个故事真的是如此,直到最后完全被驯化——去相信这是一个治病救人的故事。导演用的手法,跟女医生所讲述的手法一样,使我们相信这是一个关于善良医生和懦弱病人的故事。

你们被驯化了么?


6 ) 真相只有一个

一部好的电影的前提条件之一:故事情节必须具有可信性,情节是圆满的,有合理最好是严密的逻辑发展使整个故事情节毫无漏洞的贯穿而成。虚拟的人物在虚拟的时间、地点发生的事情却是那么合情合理让人相信,至少这样才能感动观众,这样的电影才能让人思考人性,思考生命。 一部电影的结局可以留些空间,待观众自己去判断主人公的命运。但是很难想象整部电影的真实叙述可能是两种情况,如果一正一反的人物又可能是一反一正,那整个电影的意义又何在?导演到底要给观众传达什么呢?这样的电影不可能是一部好电影。豆瓣上的影评中有一部分认为这个故事有两种可能性,情节是开放的,观众愿意选择哪个就是那个,甚至有人坚持认为导演所导的就是一个阴谋论,坚称你们都不要被表面迷惑。我看了他们的评论,然后仔细又看了一遍电影,不得不坚定的说:实在不能苟同存在两种可能的真实情况或者Teddy Daniels是正常人而存在一个医院诱迫他承认是精神病的阴谋论观点。真相只有一个,只有一种可能——也就是导演告诉我们的事实。禁闭岛(Shutter Island)是一个充满真实、梦境、幻觉而又逻辑清晰严密的故事,梦境可以明显的判断出来,而幻觉和真实却要到真相大白时才能知道。最后的结局之所以令人惊诧,就是“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缘故,和第六感(Sixth Sense)的叙述角度类似。这样电影的特点就像是个迷宫,你看到或许没看到一些不太合理的情节但是最后真相大白后,以前看到的不合理却又那么合理,从而造成一种完美的“被忽悠”体验。 我先来反驳为什么Teddy Daniels的世界不可能是真实的。首先我们先注意Marshal这个词原意是军事用语元帅,最高指挥官。为什么他不说是警察而用这个带有军队性质的词呢?那些认为Teddy是真实的判断总是先入为主的站在Teddy是真实的情况下分析很多故事情节发生的原因,但是这种观点有个致命的缺陷,就是没有考虑假如这是真的,精神病院安排种种措施大费周章的骗Teddy的动机是什么?动机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动机就无法自圆其说。只要我们仔细想想就能发现这种阴谋论是站不住脚的。他们的观点是精神病院需要病人,如果这样病人为什么一定要Teddy?精神病人多的是为什么需要大费周折的骗一个正常人?为什么精神病院会知道Teddy的家人死于火灾而他身受精神折磨?Teddy到了岛之后还做出种种骗局让他相信自己是精神病人,干嘛不直接拉去灯塔做实验就好了?有个情节,他的助手Chuch已经给他提示:Teddy研究这家精神病院而他又凑巧被派这里寻找失踪的Rachel又能找杀妻凶手Andrew Laeddis?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多个偶然因素加上根本不必要的洗脑情节。阴谋论无法成立,因为这整个就是Teddy的胡思乱想,所以它才不合理。他幻想的故事有很多漏洞,比如他和Chuch说找到了George Noyce,George后来去了一个监狱也不愿意回到精神病院,可是最后他又在C区见到了他,如果阴谋论成立,怎么解释George回到这里呢?一个产生情节断链的电影不可能是一部好电影。 让我们来还原真实的人物定位。Teddy Daniels的真实身份是Andrew Laeddis,并没有他想象出来的纵火犯。Rachel Solando,那个失踪的女病人并不存在,而是Andrew的老婆Dolores Channal的凶手化身。这两对名字都是字母的再组合,Andrew不能接受Dolores杀死三个孩子从而杀了她,而他又深爱她所以无法承受他杀她这个事实,所以创造出Teddy Daniels作为他善良正义又有道德感的化身,而Andrew Laeddis就成为邪恶的凶手。而他深爱的Dolores婚前名Chana,幻化为Chuch作为他的partner。而在影片后面Andrew怀疑了Chuck不再相信他,可是又冒死去灯塔解救Chuck,就是表现他对爱妻又恨又爱又无法相信又不能抛弃的重重矛盾心理。Chuch的真实身份是Lester Sheehan,Andrew的主治医生,他和Dr. Cawley都希望能通过这次角色扮演让他正视现实而避免遭遇以Dr. Naehring德国裔医生为代表的管理层决定的对他实行前脑叶蛋白切除。George Noyce是一个重度精神病人,不是什么大学生社会主义人士,而且因为叫了Laeddis的名字而被Andrew暴扁一顿。 当我们明白了真相后再回头重新看一遍电影,就会发现有些细节处,在当初不明就里时显得莫名其妙,甚至有些观众可能没有注意,而这时就显得合情合理,而同时又能成为真相的佐证。相反,如果阴谋论成立,这些细节就无法获得合理的解释。 1. Teddy晕船:一开始表现他晕船,在说到a lot of water时表现的恐怖。真相:他的三个孩子死于溺水,所以内心恐惧水。 2. Chuch和Teddy向狱警交枪的时候:Teddy动作熟练,Chuch动作笨拙,半天才拔下来。导演做了特写,狱警这时的表情不耐烦,好像是说这动作都不会,演得真糟糕。It gives you away. 3. Teddy说狱警你好像感染上了精神病,狱警竟然觉得好笑的笑了。试想一个正常人第一次见面说这样不礼貌的话时对方会不生气吗?真相是Teddy才是精神病,竟然说别人是精神病,这才好笑。 4. Teddy问狱警逃跑的女病人的情况,狱警说让医生告诉他,说这是规矩。难道真有病人跑了狱警一点情况也说不出来?真相是这是Dr. Cawley做的套,他才能知道该怎么解释不存在的事实。 5. 在Rachel的病房搜出的纸条,Dr. Cawley要收回可是却被留下,这不很奇怪吗?是证据当然要留给警察了?事实是这是医生的字迹,他怕Teddy会认出来,所以才想拿过来。 6. Teddy向护士询问,逃跑前晚Rachel做了什么时,几乎所有护士都表现的无比懈怠和不经意,因为他们知道和一个精神病人玩游戏是多么无聊的事。而且问还有谁会看见逃走的Rachel时,他们竟然都知道指着一个男人。只能说明这是安排好的作秀而不是真正的盘问。 7. 一帮狱警去悬崖找Rachel时,特写各个狱警无所作为,坐在石头上扔石子,站着的站着,根本不是在执行任务,他们才不愿意费九牛二虎之力爬去对面的山洞找根本不存在的人。如果是阴谋论,他们该积极表现配合才对。 8. Teddy向两个病人询问逃跑的“Rachel”在前一天晚上参加会议的表现时,他竟然知道这个男病人最怕铅笔划纸的声音,并且表现的十分暴躁和凶狠,从这时起观众应该发现Teddy表现的不太正常,暴躁的情绪和精神病人相像。问第二个老妇人是否认识Andrew Laeddis时候,女病人表情十分怪异费了半天劲说不认识后慌忙就跑了。真相是这些病人的回答是经过医生的训导的,就是为了演戏,让她说不认识对面这个人的时候,她表现出了撒谎的困难。而且在询问老妇人前,有特写女护士前多了镇静剂的针,说明这个女病人会有暴力倾向或者担心有暴力事情发生。事实上这个看上去正常的老妇人并不正常,理由下面会提到。 9. Dr. Cawly在走廊向Teddy说到Rachel这个人的时候,用了过去式,Teddy敏感得质疑他怎么知道Rachael死了时,医生倒是灵机一动但给了一个很勉强的回答。事实是医生知道莫须有的Rachel是Dolores的替身,所以下意识的就按照Dolores已经死去的真相来回答。 10. Teddy闯进医生们的大会时,一个医生公然表示很欣赏第四条规则(Law 4),如果这是阴谋,会有人公开说吗?事实是他们都对这场表演表现出看戏的态度。 11. 暴雨过后停电抓逃跑的犯人的时候,是Chuch主动说这是去C院的好时机,然后他们才去了,碰到了一个“意外的病人”,Teddy再一次表现出了暴力,差点打死那个人。我理解这是对他的测试,看他是否还有暴力倾向。就在要杀死对方的时候,Chuch及狱警“即时地”出现了。 12. Chuch掉下悬崖后,Teddy回到大厅,碰到正好开完会后的散会的人。Dr. Cawly背后的两个经过盘问的病人,导演进行特写。那个老妇人对Teddy指指点点还傻笑了好一阵,这时表现的就不像前番那么正常了。我以为她前次偷写下Run,才是她的精神病本色,她只是演正常人而已。 13. Teddy一会儿在Dolores出现时表示要杀掉Laeddis,一会儿在和George说不会杀掉这个人,一会儿和Chuch说要离开这个岛,一会儿又说我们要留下找到犯罪证据。他的反复无常,猜忌暴力,难道还不能说明这个人本身就出现了问题吗?请问赞成阴谋论的观众,难道几个假设制造幻觉的小药丸就能使一个神智清醒的人完全变个模样?真相是这是他内心各种情绪的挣扎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想法,是典型的精神分裂。 故事的真相是这样的:Andrew Laddis在纳粹集中营目睹了无法统计的尸山,经历了扫射已投降的手无存铁的德国兵,心理因战争遭受损伤。回家后酗酒,遭到妻子的抱怨,但他无法改变,因为他无法摆脱战争的心理伤害。他的妻子患上精神病,狂躁症和有自杀倾向,她曾故意纵火烧掉自己的家,Andrew没有听从别人的劝告,还是和她搬到了临湖的小屋。因为他没有把她送到精神病院,以致于他老婆亲手淹死三个孩子,他深爱着妻子可是又无法原谅她的罪行,在拥抱的时候为了解脱她而亲手杀了她。他无法承受战争的残酷人性之痛,无法承受孩子惨死的打击,无法承受爱妻杀死孩子的真相,更无法承受他亲手杀死妻子的事实。他无法承受这么多的痛苦,只有逃避,否认自己。他把精神病院幻想为纳粹集中营,医生等管理者就是纳粹,对病人实行惨无人道的实验。凶手那一面成了万恶不赦的纵火犯,而善良正义这面变成了Teddy一个揭露罪恶的正义警察。但他仍是凶残的,几乎伤害了所有的护士和病人。而Dr. Cawly想采取role play的方式让他意识到想象的人体实验室是不存在的,从而意识到自己判断的基础都是错误的,思考自己又是谁?否则他将面临着被作手术而变成没有记忆没有判断力什么都没有的“僵尸”的命运。 这里我必须纠正电影字幕翻译中的一个关键错误。Chuch以真实身份Dr. Lester Sheehan出现在最后揭露事实部分,说到Dolores 是 suicidal,而后面又说Andrew杀死妻子。字幕错误的把suicidal翻译为自杀,suicide才是自杀,suicidal是有自杀倾向的意思。否则医生的话就自相矛盾了。 整部电影最精彩的地方乃是结尾。远处的两个医生和院长在观望,Dr. Lester Sheehan来和Andrew攀谈,当Andrew又叫他Chuch时,Chuch失望的向远处的医生摇了摇头表示Andrew又回去(regress)了。因为以前也发生过这样的事,Dr. Cawly踌躇半天终于沉重的下定决心,耳语后背过身去,意味着他很不忍心将看到Andrew变成一个失去一切的僵尸(zombie),但又无可奈何因为他们失败了。看到医生们走过来,Andrew最后的话是“You know this pIace makes me wonder. Which would be worse? To live as a monster or to die as a good man?”然后起身而去顺从的跟着拿了器具的护士走了。Dr. Lester Sheehan马上意识Andrew其实是清醒过来了,但是他选择了脑切除手术。接受了现实正视了自己是杀妻凶犯,可是然后又如何去承受这些不可承受之痛呢?他仍然无法原谅自己,孩子妻子的死都怪罪于自己一人,只能选择最最彻底的解脱,把自己变为真正的永远也不会知觉的活死人,不再是还可能痊愈的分裂精神病了,这是他找到的最终解决方法。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才是这部电影全部谜团的最终谜底。如果你相信了他上一句话而判断他又变回精神病了,那就大错特错了,而且远远没有达到这部电影的思想高度。这个电影最精彩最深刻最震惊的话就是这句话。 当他是清醒的时候,他知道自己很可能因再次无法承受而又变回那个暴戾的魔鬼(monster),而这个monster已经不是本质善良的他,所以他选择了一个类似于自杀的选择,“他”将不复存在,没有了脑子的人还是他自己吗?最终,他还是放弃了自己,因为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把他压垮了。 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人在有太多沉重痛苦时,会选择逃避,否认自己。世间有人酗酒、吸毒,严重的到达精神分裂或者自杀,其实都是在逃避自己,使自我暂时的或永久的不存在。去除记忆麻痹自己,是幸还是不幸?不论你怎样面对,世界不会改变,事实不会改变,痛苦也不会改变。欺骗自己是悲哀的,人只有正视痛苦,战胜自我,才能走向健康美好的未来。可是人又是多么的脆弱啊,很多时候悲剧发生了却没法选择。面对痛苦时,难道你没有逃避过,难道你没有选择过遗忘,难道你没有希望如果没有发生该多好?我想这就是这部电影思想深刻的所在。 在影片一开始,一个封闭阴森的精神病院关着一批犯有杀人罪的令人恐怖的精神病人。我感慨怎么会有人选择当精神病医生,整天和一群疯子打交道,试图治好他们,这是多么令人绝望的职业啊,精神病无疑是非常难治好的病了。在电影的结尾,当Andrew说完最后一句话毅然决然的走上前时,Chuch喊了一声Teddy。有人说如果Chuch意识到Teddy清醒了应该叫Andrew才对,反而叫Teddy,这说明Teddy就是真实身份而不是Andrew,以此作为阴谋论的证据。我要说的是,如果从剧情角度讲,可以说Dr. Lester Sheehan刚才一直扮演Chuch,作为这个身份时他只能叫Teddy或者他在角色中没有马上转变过来。而且叫了Teddy后,Andrew完全没有反应,说明他已经从幻想中清醒过来,知道自己并不是Teddy。可是正是这样一个清醒的好人却选择结束真正属于自己的生命。如果一个人身体是健康的,但是精神出现了问题,他不知道自己是谁,到底想要什么,怎么去改善他的生活,他的生命有何意义呢?这时我才了解,精神病医生是多么伟大的医生,他要拯救连自我都要抛弃的病人,这难道不是一个很高尚有意义的事情吗?

PS:喜欢这篇影评的话请点“有用”,让更多的人看见。^_^

我的另一篇拙作:《一级恐惧》的影评,也是一部悬疑片,有兴趣的朋友请移步:

//movie.douban.com/review/6066738/

----------------------------------------------------------

7 ) 赵兄托你帮我办点事

韩寒说,有些人想做影响大众的艺术家,有些人想做影响艺术家的艺术家。显然,前者的难度在于继承发扬,不比生孩子舒服多少,正所谓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只有推陈出新,骑着前人的脖梗摘到更高的果,才有人觉得新鲜,才叫好拍巴掌,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而后者不光要继承,还需要颠覆,颠覆是件很危险的事,好比突然某人告诉你地球是囫囵个不成形的,你一定会觉得这位是傻逼,接下来保不准就要掏出张XX大法好的宣传单来唬你,小学生都知道地球是圆的嘛,你来跟我扯什么犊子,脾气不好的很容易就动手。尽管人人都知道哥白尼伽利略那点事,都觉得教皇缺心眼,但古代换到了现代,宗教换成了科学,黄道婆换成了阿玛尼,就自信了,就笃定了,就挥舞着金科玉律,就叉着小腰理直气壮不让人说话了。

就拿《禁闭岛》这部片子来说吧,在我没看以前,就有个哥们器宇轩昂对我说,挺一般的片子,看开头就猜到结尾了,居然还有人看不懂,没劲。当时我心里就有数了,刚开场瞧见莱昂纳多这倒霉孩子往精神病院里跑,时不时闪回又头疼的,就知道肯定又要来人格分裂加欧亨利那一套了,绕来绕去肯定把自己绕进去了,看到结尾,还真照想的来了,当时一股子智商优越感油然而生,感觉多少年电影没有白看,年华没有虚度,视线所及清晰而明亮,连影评怎么写都想好了,就顺着泰克尼克三部曲的路线走,杰克没死就有了第二部《革命之路》,露丝在第二部没自杀又有了现在这部《禁闭岛》。但越想越觉得不对劲,敢情影片前一大半剧情就是为玩观众的?拾人牙慧还故作噱头,老马丁也忒不长进了,再往前捋,恍然大悟,闹半天您老在玩这手。

看电影比拍电影容易,看书的比写书的容易,这从来就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前些年猫扑流行一句话,赵兄托你帮我办点事,看懂了门道的惊为天人,一时间到处传颂,说穿了很简单件事,正反念都成话而已,没什么了不起,但这么多年过去也没见谁写出比这更黄更隐晦的句子,赵兄和胸罩,酷弟和底裤,podi和ipod,玩一个词很简单,但扩展到一句话,难度就增加了不止十倍,扩展到一段话,一年时间都很难完成,人类有史以来多少能人试图写出一本正反读起来都能读通的书,但事实证明根本不可能。我说这个是想说,逻辑从来都是环环推进非此即彼的单向线,将逻辑与空间结合,从线到平面,甚至成为三维立体,是件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结局从来只有一个,要想得到多个结局,就必须要靠不同的选择来完成,要走向不同的城市,必须要经过路口,从来没有一条路线,可以不加停顿转折而同时通往两个方向,但这部《禁闭岛》做到了,或者说接近于做到了。

关于哪个是现实,哪个是想象,两个结局还是一个结局,A还是B的争论,诸多影评和帖子已经争论得够多了,双方都拿出了值得信服的论据,来说明对方观点站不住脚,其实结局并不重要,重要是的,通往不同的结局居然是通过一条路来完成的,而没有通过选择来完成,这本身已经称得上是叙述上的创举。比起《记忆碎片》的倒叙述,《低俗小说》的伪环形结构等等革命式的叙述方式,《禁闭岛》走得更远,也更坚决,它试图让观众走进时间的迷雾中,由一条小径走向不同的可能性,你以为这条路已经将你带向了出口,其实却引入了更巨大的纠缠中。这部影片恰恰在尝试着完成博尔赫斯一直试图描述的宇宙之谜,那就是世界是一团混乱,时间是循环交叉的,空间是同时并存的,人生活在世界上,就像走进了迷宫,既丧失了目的,也找不到出路,而在我们的常识中,我们却以为,所有叙述都应该指向一个含义,时间和空间总是在永远向前,原因总是对应着结果,所谓的谜底是我们所能相信的一切。

请不要再向我描述影片的细节,解释你相信的那种结局,和对此外种种可能性的否定,我了解它们都有道理,但却不是我想在这部影片中希望得到的,我相信也不是马丁在这部影片中试图告诉我们的,叙述的终点在哪并不重要,叙述本身才是影片的精髓所在。我坚信,马丁的本意,是试图带给我们一条路,这条路上的所有经历天衣无缝,细节经得起推敲,而这条既没有交叉更不存在平行的直线,却能将我们引向不同的归宿,当然他没有做到极致,因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使能真的完成,我们也从来对这种东西有个敬而远之的称呼,用来概括那些依靠我们天生的智商永远无法解释的事物,叫悖论。所以在结局中他只能倾向于一边,将最合理的理由赋予其中一个,而将他尝试过的种种努力赋予另外一个,主观的介入使所有人都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结果。因此,如果你问我更喜欢哪种解释,我选择其中对你来说不靠谱的那个。

上帝总是在我们通往真相的道路上设置一道又一道的关卡,但马丁通过这部《禁闭岛》告诉我们,在冲破关卡的战斗中,当代电影人也正奋力前行。

8 ) 既怕生又怕死

当悲剧发生,无法面对的时候,你可以疯掉,或选择疯掉。如果你不选择疯掉,你一定会疯掉。其实就这么简单。

  很多时候人们困惑:那些犯罪分子,那些道德败类,那些伪君子,他们每天究竟怎么面对自己的种种恶行而继续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要是我早就死了算了。

  其实不需要用什么神秘的方法,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在做跟他们一样的事。当一个人做错事,行为和态度发生冲突的时候,会有很不爽的感觉。这是因为人具有对身心统一性的需要。但错事已成事实不能改变,那么只能改变态度。心理学上叫认知失调 - cognitive dissonance.

  认知失调这种现象最初被Leon Festinger提出,到现在已经激发了三千多个实验。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这种根据行为调整态度的机制是健康的自我保护机制,不然我们每天都将会为自己做的傻事后悔内疚的吃不下睡不着。Festinger的学生Elliot Aronson写了一本书,叫"Mistakes Were Made (but not by me)",专门解释为什么我们不但一再为自己的蠢行为和坏决定们辩解,寻找出路,甚至在铁证之下还越挫越勇。简单来讲,不过是为了让自己好过些罢了。

  但有时候现实悲剧到一个地步,正常的对错误进行合理化的机制已经不足以产生任何正面效果。比如有天当你下班回家发现自己的三个小孩无一例外被老婆溺死在湖中于是你一枪毙了这女人。然后你回忆起老婆其实早有精神错乱的迹象,但你没有认真倾听,没能及时采取行动避免悲剧的发生。

  How do you talk yourself out?
  - There's no way.



  Teddy Daniels在崩溃的边缘徘徊,眼看要疯。于是他选择为自己制造一个新的现实,一个可以解释现实疯狂的种种的另一个现实-叫做幻觉。He chose to go insane to keep himself from going insane and killing himself. 这是一种选择,一种没有选择的选择。

  或许是懦弱的选择。

  当风暴过后的晴天,Teddy坐在楼外的台阶上抽一棵烟,对他的主治医生说:“we can trick them”的时候,当他说“Don't worry partner, they're not gonna catch us, Chuck.”的时候,当Dr. Sheen对Dr. Cawley轻轻的摇了摇头的时候,相信观众都是心中一沉,以为他又回到了幻想的世界。

  可谁知Teddy在最后的最后,在他头也不回的走向来接他做切脑手术的人之前,说:"I wonder, is it better to live like a monster, or die a good man?" 作为好人死去,和像野兽一样活着,哪个好一些呢?

  现实里的Teddy是杀害了溺死自己孩子的妻子的男人。切脑手术之后的他将变成没有记忆的男人,虽然死的时候会相信自己是从未做过错事的好人--但没有记忆的行尸走肉,难道不是living monster吗?换句话说,为了die a good man,他只好live like a monster for the rest of his life. 这就是悲剧的人生的完美展现:又怕活着又怕死。

  都说最后Teddy英雄的选择了die a good man,体现了人性中的勇敢一面。其实不是的。只不过因为There is no "better" way.

  只不过又是一个没有选择之下的选择而已。



  老罗扯淡的时候扯过“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而悲剧的人生,是因为没有办法解释。但凡有点儿辙,能将就着合理化发生的一切,也总能活下去。这点儿韧性,人还是有的。

  可是self-justification总有不灵的一天。到时候靠什么过活?没的可靠。

  我大概就是想说这个。

短评

这部电影简直就是按照我的口味偏好混搭出来的……

7分钟前
  • 裸踝
  • 力荐

所谓禁闭岛,不是因为这个岛屿被禁闭而对外失去联络,其实还是在讲内心的禁闭吧。

9分钟前
  • 橘猫爱吃鱼
  • 力荐

世界不在我们之外,它就在我们之内。每个人都是精神病,整个世界都是幻觉。你愿意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里?那就为你自己造一个那样的世界,并且相信它,然后你就幸福了。

10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好吧,其实这是部*绝*对*不*能*剧*透*的电影。恩!

11分钟前
  • Farrarrah
  • 推荐

他只是厌倦了,所以将错就错,结束了自己。

14分钟前
  • 惑少大射天下受
  • 推荐

结局是开放式的,随便你怎么演绎都有理。所以大概不能断定说看到一半就猜到吧。

19分钟前
  • 卷心笋
  • 力荐

莱昂纳多饰演的泰迪是一个让人同情的角色,我为他的命运而难过。这不是死亡,但这部电影表明世界上还有比死亡更糟糕的事情。

22分钟前
  • godzilla
  • 力荐

非阴谋结局 泰迪确实病了 最后泰迪是被治好了 但他不愿活在痛苦中 因而假装自己又犯病了而去做切除手术

27分钟前
  • 我做导演不为艺术只为潜规则
  • 力荐

他到底会像怪物一样活着,还是会像好人一样死去呢?

31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所有人都陪你玩,你好牛逼

36分钟前
  • 花非花
  • 推荐

史上最倒霉精神病院院長,精心策劃的劇本殺項目失敗,還賠上了一輛百萬豪車。

38分钟前
  • 养羊飞行日记
  • 力荐

这部片子可以成为一次精神分析讨论会的绝佳主题……至于哪些是真相哪些是幻觉 究竟哪样才是最真实最靠谱的结局 我觉得庄子能够给予我们一些启发:方其梦也 不知其梦也 梦中又占其梦焉 觉而后知其梦也 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大梦也 而愚者自以为觉 窃窃然知之……

41分钟前
  • H.弗
  • 力荐

没新意又无趣。马大师新不如旧啊新不如旧。DiCaprio都发福成老熊了,叫Teddy真是实至名归

43分钟前
  • Connie
  • 还行

如果现实才是恶梦,唯有一睡不醒

44分钟前
  • 菠萝
  • 力荐

高中的时候曾和同桌讨论过。如果全班一齐撒一个谎可不可以把班主任搞到精分。

45分钟前
  • 陈允然
  • 推荐

我打4.5星,不能得5星的原因是,电影有些长…… 故事很好,每个转折点都很清晰,故事就像《本能》一样,到最后一分钟揭晓大结局给人惊喜。说不好看的同学,大概没有注意结尾。因为谜题的揭晓,是在影片结尾莱昂纳多说的一句话里。

47分钟前
  • 冬天
  • 推荐

如果只是把这个电影当作一个悬疑片看 那么看到最后你很有可能会觉得俗套并且索然无味 对于我来说 这更像一个寓言电影 充满了爱,恐惧和感伤 主角是不是病人已经不重要了 也许作者本人就是个唯心主义者

48分钟前
  • ☯️
  • 力荐

昔日翩翩少年,今日大腹便便!

51分钟前
  • Sept
  • 还行

情节至1/2处结局已很明朗,我总在期待马丁能峰回路转,可我失望了.拍摄手法难以让人进入状态,跳跃幅度太大,从现实生活到幻觉的剪接、与幻想人物对话...尽管结尾主角的无奈显得能让人动容,但马丁对悬念的铺陈还是欠妥.这种开放式结局别去推敲主角是否精神病患了,否则你会和他一样抓狂...

52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较差

刚开始猜想对了,只是接着看下去,又改变了自己的猜想,到了最后才知道,原来自己猜对了这么多

55分钟前
  • 接十分钟的吻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