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托尔金 剧照 NO.1 托尔金 剧照 NO.2 托尔金 剧照 NO.3 托尔金 剧照 NO.4 托尔金 剧照 NO.5 托尔金 剧照 NO.6 托尔金 剧照 NO.13 托尔金 剧照 NO.14 托尔金 剧照 NO.15 托尔金 剧照 NO.16 托尔金 剧照 NO.17 托尔金 剧照 NO.18 托尔金 剧照 NO.19 托尔金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7-10 04:38

详细剧情

  托尔金(尼古拉斯·霍尔特 Nicholas Hoult 饰)和弟弟在很小的时候就被亲人抛弃了,善良的神父弗朗西斯(科尔姆·米尼 Colm Meaney 饰)收留了无家可归的兄弟两人,他们从此便浸淫在浓厚的天主教文化之中。
  长大后的托尔金凭借自己的努力进入了一所贵族学校就读,在那里,他遇见了罗伯特(帕特里克·吉布森 Patrick Gibson 饰)、杰弗里(安东尼·鲍伊 Anthony Boyle 饰)和怀斯曼(泰·田纳特 Ty Tennant 饰)等同龄人,对于文学和艺术的热情让他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与此同时,托尔金还遇到了自己的伯乐约瑟夫教授(德里克·雅各比 Derek Jacobi 饰),他在托尔金的身上看到了无穷无尽的可能性。

长篇影评

1 ) 虚构文学的套路

本作以托尔金参加过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昏迷为契机,以意识流的方式回忆了托尔金的少年以及青年时代的经历。 所以从托尔金的经历,还有从这两天我刚刚标记过的《德云斗笑社》第一季的情况我们可以坚定地得出一个结论——有才华者在其青年时代就一定会展现端倪。 我们细想,至少在作家这个行业当中,有没有哪位创作者是年轻时的创作一直很烂(而并非藏着掖着不出版),到了晚年以一部处女座一下一鸣惊人的? 我一下子想不到这样的典型,毕竟文字需要有一个反复联系的过程,仅仅是凭借生活的经历、岁月的长河就能在文学创作上找到诀窍,恐怕在非虚构文学上这样可以,但是在虚构文学上这一点是不成立的。 以我自己的经验来看,虚构文学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套路,当然了,虚构文学也讲究文学中语言的美感,但是虚构文学因其虚构,所以情节救赎很重要的。 而情节,并非需要全部自己亲眼所见。

2 ) 一部拍给书迷的电影

算不上多完美的电影,很多事情想要讲述,但却没讲述的太明白。说得好听叫留白,说得难听就是电影时长太短了,毕竟《魔戒》电影都拍了整整三部,还是在大量删减后才把原著的内容讲了个大概。作为书的作者,托佬的人生应该是厚于他的作品的。

我为什么给四星呢,可能是因为我是个书迷吧。

托佬最著名的作品应该是《魔戒》和《哈比人》,由于两部作品的电影版太过出名(虽然我觉得原著已经很出名了),还是有很多人只看过电影没读过原著。而没读过原著,或者说没读过托佬大部分的书,你很难完全get到剧中的一些点。

最典型的就是,如果你没读过《贝伦与露西恩》,你只会觉得电影讲述了一个有些曲折但还是蛮普通的爱情故事,冰川之下的,托老巨大而无比深沉的爱,观影的人很难感受得到。不过电影女主实在是美,确实演出了努提维儿“夜莺”在林间舞蹈的样子。如果没读过《魔戒》原著,不会清楚女主有关“牢笼”的论述被托佬放在了洛汗王女伊欧玟身上;开头母亲有关斩杀恶龙的故事更像是图林斩杀格劳龙的原型;战场上收割的黑骑士是北方战争时的安格马巫王,而喷吐火焰的恶龙既可以看作是史矛革焚烧长湖镇也可以看作是格劳龙在焚烧纳国斯隆德;焚烧的场景或许是刚多林陷落的灵感来源;还有警卫员忠诚的“你没办法一个人找到他”,是山姆的原话……凡此种种都是书迷才能发现的细节。《哈比人》和《魔戒》是著名的,但《精灵宝钻》、《贝伦与露西恩》、《胡林的子女》、《刚多林的陷落》也是托老非常非常重要的作品,甚至可以说,有些作品的构思时间远长于《魔戒》。从这个角度看,这部电影就好像兴致满满的我说了个朋友根本不知道的梗,他不是不想接,而是根本接不上,气氛自然变得有些尴尬了。

3 ) 谈《托尔金》——浮光掠影的作家传记

这不是一篇专业的影评,请不要被笔者的外行观点所左右。

《托尔金》讲述了约翰·罗纳德·鲁埃尔·托尔金(1892-1973)的故事——准确地说,其前半生的故事。托尔金是英国牛津大学的一位学者,他之所以为外界所熟知,是由于他写作的《霍比特人》、《魔戒》等作品对现代流行文化影响深远。而我们之所以会看到这部传记电影《托尔金》,主要是因为根据《魔戒》和《霍比特人》所改编的电影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其中《魔戒》成绩斐然,《霍比特人》也是前几年的热门大片。

实际上,抛开传记,托尔金的生平在不少相关纪录片中都有描述。但《托尔金》是故事片,剧组请来了两个年轻漂亮的演员,尼古拉斯·霍尔特和莉莉·柯林斯,分别饰演托尔金和他的妻子。

有不少人认为,托尔金前半生的故事确实富有戏剧性,但他成为牛津大学教授之后的日子则没有多少故事可讲。本片编剧和导演很有可能也持这样的观点,因此故事只讲到托尔金从一战战场上回国为止。

电影梗概

电影开始于战壕,此时年轻的托尔金在战壕里寻找他的朋友,一位忠诚的下属跟随着他。电影通过不断倒叙讲述他以前的人生经历。第一段讲到,他本来在乡间与弟弟欢快地玩耍,但家里的经济状况不好,他们不得不搬家,母亲在教会的帮助下,将他们带到伯明翰生活。母亲在家里给托尔金和弟弟讲古代神话故事,这在电影中被暗示为重要的托尔金的灵感之一。第二段讲到,母亲病逝后,他们被弗朗西斯神父收养,并在爱德华国王学校学习。托尔金显露了语言才华,也结识了后来对他影响颇深的几位好友,他们组成了T.C.B.S(然而后来的战争会使这个小团体分崩离析)。接着是托尔金与伊迪丝·布拉特的相遇,以及他没有通过牛津大学入学考试,被迫离开伊迪丝的经过。其中有一段情节,说的是伊迪丝想去听瓦格纳的《尼伯龙根的指环》而不得的事情,显然也是在暗示这是托尔金的灵感之一。电影继续讲到,托尔金第二年进入牛津大学,并得到了牛津大学约瑟夫·莱特教授的赏识和指点,他二十一岁时也与伊迪丝重聚,但不久他就奔赴前线了。影片的结尾,就是描写托尔金似乎在战壕中产生了幻觉,后因战壕热被遣送回国,几年后他成为了牛津大学的一名教授,开始写作《霍比特人》。字幕出现,说托尔金后来创作出了最伟大的奇幻作品如此云云。全片结束。

评述

整部电影的视觉效果——就传记片而言——比较华丽。影片拍摄和制作了不少优美的镜头,以展现20世纪初英国的风貌,还试图复原一部分索姆河战役的情景。战场上有一些托尔金的主观镜头,暗示了这场战争也是托尔金的重要灵感。

一般传记电影都会按照时间顺序来叙事,本片采用大段大段的倒叙,取得的效果却非常不明显。托尔金在战壕里的情节很薄弱,缺乏吸引力,这时候倒叙若能采取很巧妙的过渡方式,例如物品、景象的呼应,尚可提升观感,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些倒叙实际上就是全面回忆他的青春岁月,如果紧扣他对友情的回忆,才更加符合当下他要寻找朋友的情节。但问题就在于,电影想要描写的不仅仅是友情,其野心延伸到了要叙述影响托尔金的一切事情,但这些事情又怎样才能合理地安排进这样一部不到两小时的电影呢?编剧要给托尔金的母亲安排戏份,给神父安排戏份,给伊迪丝安排戏份,给他的三个好友安排戏份,好在编剧打算只讲到托尔金当上教授为止,否则还要为C.S.刘易斯安排戏份,说不定还要加入出版商。《托尔金》一片最大的问题在于叙事毫无重点。《美丽心灵》的故事着重描写纳什如何与精神疾病对抗,而他的妻子为他提供了精神支柱,这也是故事最动人的地方。我们不难想到,很多人看《托尔金》是为了看到他的人生与作品的联系。也就是说,托尔金的灵感来源和创作历程可能是编剧的最佳选择。这样的故事若是落在优秀的编剧手里,很有可能会帮助人们更好理解、鉴赏《魔戒》《霍比特人》等作品(以及电影)。

可是,《托尔金》也不是合格的流水账。影片在情节上有很多交代不清的事情。第一个这样的问题就是他母亲的离世。影片没有描写母亲身体上的任何变化,忽然就死去了。实际上,托尔金的母亲是在他12岁时因患糖尿病陷入昏迷数天后去世的,但影片的处理方式来得突然,显得无缘无故。接下来,托尔金成为孤儿,至于为什么他没有亲人可以投靠,影片也没有好好交代。弗兰西斯·摩根神父成为了托尔金以及弟弟的监护人,但他们之间的关系显然缺乏基本的描写,弟弟甚至基本上被遗忘,直到影片结尾才再度出现。影片似乎把重点放在了爱情上,但伊迪丝和托尔金的分离和重聚也没有细致描写,就连他们结婚都没告诉观众。

如果你把托尔金当成作家来讲,就必然要讲他的创作。托尔金的灵感起源,根据电影,先是母亲讲的神话故事(实际上不仅如此),然后是他的语言天赋和能力(但未深入),接着还有《尼伯龙根的指环》的影响(除此之外没提及其他作品),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似乎是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受到的刺激。这一部分剧情对不了解托尔金的人来说,看不出任何的错误,但偏偏与了解托尔金的观众过不去。不知为何,既然片中出现了那么多普通观众听不懂的语言,却没有那句极其重要的“Eala Earendel engla beorhtast”。而当托尔金说出Middle Earth的时候,显得这个词完全是他生造的,与英国文学传统无关。到了片尾,托尔金用了Fellowship这个词,实际上是在呼应《魔戒》,然而这本书还要等到《霍比特人》大获成功之后才会开始构思,呼应得太过遥远。最后我们看到托尔金正在写书,才刚开始《霍比特人》的第一句话,但是该情景与托尔金的回忆不符。托尔金生前说过,那时候他正在批改试卷,没想到碰到一张白卷,遂灵感突发,在卷子上写下了In a hole in a ground there lived a Hobbit这句话,然后他便开始思考什么是Hobbit,才有了后来的作品。有趣的是,电影确实也说到,托尔金对语言和名字有特殊的感受,托尔金与女友的聊天就体现了这一点,但是当他真正开始写作的时候,这样强烈的个性细节反而变得不重要了。

还有一点很令人困惑:为什么片尾的字幕不提及托尔金的《魔戒》和其他成就呢?为什么非要让观众通过阅读屏幕上的字幕来了解呢?

故事没有重点、细节缺失、对人物性格刻画不够有力、对主角的创作动力、历程、灵感、思想等话题没有深入考究,使得《托尔金》无法让观众理解托尔金的独特魅力。《托尔金》作为作家传记没有抓住人物的精髓,高要求是无法达到了,只能作为普通的、消磨时间的电影勉强达到及格线。

这样的结果其实不难预料,毕竟电影只打算拍摄了托尔金年轻时候的事情——这样至少还可以用得上漂亮的演员。最后,要拍好传记片的确不容易,但糟蹋好素材不值得称赞。

4 ) 《托尔金》中的人物

再来写一篇,说人物。

首先Lily Collins演绎的Edith Bratt还挺讨喜的,灵动活泼,因为我们也不知道Edith真实性格咋样,托尔金本人好像也没评价过。。。所以算是演员自己的演绎了 就是导演不知咋的好像想塑造新女性形象,让Edith对自己的处境不满,眼泪汪汪地说托尔金他们可以去牛津读书,她只能在家陪老太太弹钢琴。。。但我严重怀疑Edith本人有这样的追求。Edith还是一个居家好太太,重心都在孩子身上,本身是和托尔金没有什么高大上哲学艺术文学等精神层次的交流的 这点Tolkien和好基友C.S.Lewis不同,Lewis觉得伴侣得找一个精神上有共同语言的,可以一起谈天说地,托尔金不觉得,Edith不懂古英语不懂语言学,照样是真爱啊

再说说托尔金本人。托尔金感觉还是比较内敛的,自称是只大号霍比特人,喜欢吃好吃的,喜欢田园风光,喜欢晚睡晚起,有时候比较腼腆。这些在托尔金的个人信件集中都可以看到。Nicholas Hoult的演绎还行吧,没有特别出彩,而且演员本身太高大了,托尔金不高也不壮,托尔金说自己"with little physical courage and too much imagination" (大概是这个意思)就是说自己文文弱弱力气没多大,但想象力突破天际。但托尔金上学的时候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是真的,所以怀疑教授是不是有点自我谦虚。。。

托尔金的母亲这个形象在片中太弱了。托尔金的母亲对他是影响至深的,母亲放弃新教改信天主教,因此而被家人断绝关系,托尔金父亲又很早就去世,母亲可以说含辛茹苦把儿子拉扯大,同时还不顾众人反对坚持自己的信仰。以下是托尔金对母亲的描述:

"My own dear mother was a martyr indeed, and it is not to everybody that God grants so easy a way to his great gifts as he did to Hilary and myself, giving us a mother who killed herself with labor and trouble to ensure us keeping the faith."

母亲在托尔金眼里是个殉道者,经历了太多辛苦,就是为了能坚持自己的信仰,也让自己的孩子们坚持信仰。托尔金是如此虔诚的天主教徒,和母亲有很大关系。但片中母亲存在感太弱了,变成了给小托尔金灌输神话故事的工具,既没体现辛苦也没体现信仰也没体现母子情深,去世那个场景也很莫名其妙,看的我一脸懵逼。

就TCBS小分队的其他三位美少年,我也很喜欢,四个人在一起很好玩,热热闹闹,文艺青年谈话也很高大上,三个演员演的也算有自己的性格。就是Tolkien忍不住出手打Christopher的那场戏,太drama了,Tolkien百分之九十九点九没干过这事吧 我对TCBS不是那么熟悉,比较熟悉的是后来Tolkien任教后和C.S.Lewis几人组成的Inklings小组,他们经常光顾的牛津酒吧The Eagle and Child,我在牛津的时候还去那个酒吧看过。托尔金他们把The Eagle and Child酒吧戏称为"Bird and Baby", 非常好玩了哈哈。TCBS四个小伙在电车里和几个女孩一起玩的时候,就提到那几个女生是从The Eagle and Child来的(好像这样,当时没听清)

最后想说,Tolkien在战场裹着脏毯子躺在地上,简直就是Frodo在Mordor的即视感 最后照顾他的那个士兵叫Sam,真是导演发彩蛋

5 ) 中土开始的地方——《托尔金》

中土开始的地方——《托尔金》

今天聊聊电影《托尔金》。

片名J.R.R. Tolkien / A Light in the Darkness (2019)。

这部美国传记电影聚焦“现代奇幻文学之父”托尔金。

约翰·罗纳德·瑞尔·托尔金拥有众多头衔,英国作家、诗人、语言学家、大学教授,而最为人熟知的就是中土世界的缔造者。

2001年至2003年《魔戒》三部曲,口碑票房双丰收,成为奇幻电影的巅峰之作,2012至2014年《霍比特人》三部曲再添一把火,让奇幻爱好者们流连忘返,2021年还有电视剧版的《魔戒》上映。

《魔戒》的作者正是托尔金,后续出现的奇幻文学、奇幻电影、奇幻动漫、奇幻游戏都得益于托尔金创建了一个完整的中土世界体系。

以往的幻想故事,只会告诉读者们“很早很早以前,在一个遥远的国度……”并不会告诉读者们这个国度的具体位置和世界。

而托尔金则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创作了一个完备的“第二世界”,形成一个自洽的完整世界观,一切故事都在这里演绎,一切传奇也都在这里产生。

托尔金的意义不仅是创作了无数优秀的奇幻文学作品,更重要的是创建了一个能够让后继者源源不断创作的平台。

这部《托尔金》正是讲述传奇最开始的地方,影片将为观众们介绍,中土世界的缔造者是如何想到建立一个如此绚烂多彩的世界的。

电影没有选择表现托尔金的漫长一生,而是有侧重点的选择了他的早年生活经历。毕竟比起后半生的漫漫创作之路,前半生的种种经历更加适合用视觉方式展现。

托尔金1892年出生于南非布隆方丹出生,幼年随家人移民英国,在爱德华国王学校读书。

随后他遇到了人生伴侣伊迪丝·布拉特,开始了爱情故事,两次报考牛津大学并成功通过。

一战爆发后,1916年,他跟随英国军队开赴前线,亲历战争,后来因患上战壕热而被送回国,自此开启文学创作之路。

单从他的生平也可以看出,早年的求学、爱情、参战经历成为他最重要的创作基石。

在求学过程中,他遇到了三位善良可爱的伙伴,魏斯曼、吉尔森和史密斯。魏斯曼精通音乐和数学,吉尔森擅长创作戏剧,史密斯喜欢写诗,托尔金精于考古和语言学。他们兴趣相投并组成了一个名为T.C.B.S(巴罗凡协会茶会)的兄弟会。这里见证了他们的友情,托尔金在随后《魔戒》中,有着大量关于友情的描写,可以看出实在缅怀故友。

托尔金和伊迪丝的爱情故事更是在中土世界大书特书。影片中伊迪丝在草地上翩翩起舞一段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托尔金以此写下长诗《贝伦与露西恩》,描绘精灵女子露西恩和人类王子贝伦的爱情故事。伊迪丝病逝后,托尔金老泪纵横,颤颤巍巍地在墓碑上写下“露西恩”。伊迪丝就是他心中的女精灵。

一战中的种种惨烈景象成了中土世界里大战的最佳素材。托尔金作为战争亲历者和幸存者,亲眼见到过死神在战场上游荡收割。1916年的法国,托尔金作为中尉参加过索姆河战役。这场战役持续四个月,双方各损失150万人。这些经历都成了他后续创作的源泉。

《托尔金》讲述了有关爱、勇气和友情,总体中规中矩,作为传记电影无功无过。

看完《托尔金》后,如果你还想再看一遍《魔戒》《霍比特人》,那么影片就算达到目的了。

奇幻文学的基石,

中土开始的地方。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6 ) 这部电影将一段时代精神,扭曲成一场校园闹剧

3年前看过这部电影,当时对T.C.B.S.和托尔金青年时期很多细节并不了解,多是看得懵懵懂懂。如今重看,却感受到了不平与愤怒。难怪托尔金基金会声称不承认这部电影与托尔金的联系,难怪网友评分偏低。

当然编剧、导演可能请来了一些语言学家和顾问,也可能从电影节奏等角度考虑,调整了一些事件发生的时间,最重要的调整如下:

1、将T.C.B.S.成员告别的延迟到了托尔金来到福克斯通港。

2、全面打乱了托尔金与伊迪丝的各项要事。将伊迪丝的舞蹈提前到两人刚认识不久,将伊迪丝与托尔金的告白重聚拖延到托尔金出发去法国前,将两人结婚拖延到了一战后。

当然电影不等于纪录片,一些艺术加工是可以接受的。但我们想看到的是托尔金、是T.C.B.S.、是一战前的英国社会,不能将这些内容改得面目全非,挂羊头卖狗肉。

首先,T.C.B.S.到底是怎样的团体?这是一个有着崇高文学抱负的团体,大致来说,他们想要在复兴以前的传统文学和传统价值,以文学启迪人们的心智。他们在一起,主要是读前人的作品,交流自己的创作,也会畅谈对时事政治的看法。当时盛行以文学确立一个民族的精神,比如隆洛德编纂《卡勒瓦拉》,就奠定了芬兰民族的灵魂。这一点甚至影响到托尔金创作中洲神话,作为献给英格兰的史诗。

托尔金给怀斯曼的信,很能体现他们的共识和争论:

“ 对我来说,宗教、人类的爱、爱国的责任,以及对民族主义的强烈信仰,都是极其重要的…我当然不是个军国主义者…我不再为布尔战争辩护了,我现在越来越成为家园的守卫者…我并不是要为‘德意志高于一切辩护’,但我一定会为挪威人的‘一切为了挪威’辩护 。”

这就是当时的时代精神,这就是T.C.B.S.的信条,大家仍然相信文以载道,大家仍然相信文学作品可以带来改变国家乃至世界的力量,大家仍然相信爱和爱国的重要。一切发生在一战前,这是个纷乱但又充满希望的时代。

电影将其改编成了什么?

虽然也闪过一两个他们讨论文学的桥段,但电影里他们在玩桌球,在“玩大冒险”冒失地向女侍告白,在和女伴钻进巴士里嬉闹,这些不像T.C.B.S.的作为,最后一个甚至不像那个年代学生的作风(男生女生几乎不见面),西装革履之下,拍成了一部美国校园的嬉戏玩闹剧。

电影甚至没有拍1914年“伦敦会议”,即T.C.B.S.在怀斯曼新家里的聚会。他们畅所欲言自己的文学抱负,大家决定“ 自己注定要去点亮那么一束全新的光芒 ”,托尔金将他们比作复兴古典的拉斐尔前派画派。也正是在此次聚会后,托尔金决定成为诗人,后来由此创作了开启中洲神话的《埃雅仁德尔暮星的远航》一诗。

这些内容非常重要,事实上和一战时期托尔金痛失T.C.B.S.好友的悲怆休戚相关。得知吉尔森死去后,托尔金哀叹T.C.B.S.已死,他不仅是看到好友的逝去,更是看到时代精神的逝去。电影没有解释这些内容,所以观众很难从电影中明白,这些年轻人在所谓吃喝玩乐中如何能实现改变世界的抱负;观众也很难明白,G.B.史密斯留下的信件中,要托尔金说出的自己“未尽之言”究竟是什么。

而这些,都是托尔金创作中洲神话的重要背景。

此外还有一点,托尔金与伊迪丝的恋情。电影淡化了托尔金和伊迪丝走到一起的原因,即他们都是孤儿,彼此以爱互相抚慰心灵创伤。所以托尔金后来说妻子不是指引你前行的明灯,而是船难后陪你共度的难友。电影又刻意强化了伊迪丝的独立性,她可以让托尔金自由出入自己闺房,她走出福克纳太太的房间前往切尔滕纳姆是为了追寻自由,她主动去找托尔金挽回爱情。可惜,这不符合当时那个相对保守的年代,也不符合伊迪丝相对内敛的个性。更重要的是,这种改编将两人的恋情变成了老套的青年男女恋爱桥段,而完全忽略了是什么将两人一直维系在一起。

当然,本片也有一些亮点。而我觉得最大的亮点不是T.C.B.S.,不是与伊迪丝的恋情,而是托尔金和恩师在院士草坪和阿狄森小道上的对话,他们对语文学的理解和热情,颇为动人。

最后,附上本片与真实事件最主要的不同之处,以及我对其中一部分区别的看法。其中一些细节错误,个人认为体现出编剧、导演对相关内容的了解不足。

02:42 “热病……到前线还有很长一段路”——托尔金的战壕热是在从前线下来、在后方的博瓦尔得的。

04:03 “萨尔霍磨坊……去伯明翰……弗朗西斯神父给我们找到了住处”——托尔金及其母亲在萨尔霍磨坊的时候还不认识弗朗西斯神父,伯明翰的住处是托尔金母亲自己找到的。

11:51 不知道从什么渠道找到的爱德华国王学校图片,但Barry建造的校园建筑,如下所示,与此全然不同。

爱德华国王学校实际原貌
电影画面

17:26 福克纳太太:“哦,继续弹吧,伊迪丝”——伊迪丝都是趁福克纳太太不在,偷偷溜去弹琴的,而后者一旦听到就要她停下,除非是客人在时让她助助兴。

19:20 G.B.史密斯是最后一个加入T.C,B.S.的,不可能出现史密斯邀请托尔金加入的桥段。

20:05 四人在巴罗商店坐的地方并非如此,而是“一系列隔间,即两个大高背长椅之间放着一个六人桌,非常清净,大家称为‘火车车厢’”。

21:32 非常怀疑托尔金是否胆大到敢去伊迪丝房间里,和她幽会。当时社会风气依然保守,他们最多也就一起骑车逛街,一起在伊迪丝的窗台上聊天而已。

22:00 伊迪丝:“在那儿我不用弹琴”——弹琴是伊迪丝的终身爱好。

28:00-34:00 这一段是把托尔金在《英语与威尔士语》中关于“Cellar Door”的描述、托尔金献给伊迪丝的诗As Two Fair Trees,以及托尔金与伊迪丝在茶馆约会的内容混在了一起。但托尔金应该负担不起去如此高档的茶馆,伊迪丝也不会如此大胆对着身边的顾客扔方糖,他们是坐在楼上向楼下行人扔的。

34:56 这段伊迪丝舞蹈应该是托尔金从法国战场回来、伊迪丝生下大儿子前跳的,即《贝伦与露西恩》的灵感来源。当然,电影中有这段舞蹈总比没有好,莉莉·柯林斯跳得也很美。

35:47 托尔金是临近订婚才告知T.C.B.S.朋友自己与伊迪丝的交往,而有可能这些朋友未曾有缘见到伊迪丝。电影中安排的见面这一幕,现实中从未发生,现实中的托尔金也不太会主动让家人与朋友两个圈子彼此见面。

37:34 "Oh, Tollers,"——Tollers/托托是C.S.刘易斯等Inklings好友对托尔金的昵称,并没有证据证明T.C.B.S.成员也会这么称呼他,事实上他们都称呼他为约翰·罗纳德。

37:57 伊迪丝:“你知道我每天都是怎样过的,约翰”——基本上只有个别同学会称呼托尔金为约翰,伊迪丝私下都称呼他“罗纳德”(托尔金有时给伊迪丝写信会署名“约翰”,但后者还是惯称他“罗纳德”)。而后来还有弗朗西斯神父称呼托尔金为罗纳德的桥段,证明编剧知道这点,这一错误就更不应该了。

48:43 托尔金:“我母亲当时她生了病,如果我能付得起……”——首先,托尔金母亲得的糖尿病当时是不治之症,其次,托尔金直到成婚前都没有所继承财产的使用权,他当教授前也没有稳定收入,为母亲付治疗费根本无从说起。更何况,虽然他母亲收入有限,但弗朗西斯神父其实足够有钱,完全能承担。

52:07 袋底洞字幕组的注释说,托尔金对牛津入学考试的莎士比亚考题兴趣寥寥,暗示这是托尔金的第一次入学牛津尝试未能成功的原因之一。——未必,托尔金对莎士比亚戏剧应该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他曾在辩论中分析莎士比亚的成长背景,他在论文中也曾提及《麦克白》,汤姆·希比指出,他的某些诗歌明显收到莎士比亚影响。托尔金只是不喜欢莎士比亚戏剧的演绎而已。

52:43 弗朗西斯神父:“有人看到你从她的房间出来,深更半夜的。”——真实世界中,是托尔金和伊迪丝去乡下喝茶,给他们茶喝的人是奥拉托利会教堂(弗朗西斯所在教堂)守门人的朋友,守门人传话给厨师,厨师大嘴巴就让弗朗西斯神父知道了。当然这一过程太绕、人太多,电影要省略情有可原,但改成托尔金成天进出伊迪丝这一未婚少女的闺房,这点非常值得商榷(偶尔一两次,他和弟弟会去伊迪丝那里拿从房东那里偷来的吃的,但大部分时间,这些吃的都是由女仆通过吊篮送上去的)。当时社会风气保守,托尔金和伊迪丝也并非前卫激进之人。事实上他们每次约会都分头出入,隐蔽得很好。

57:17 T.C.B.S.身边出现了女伴,这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当时大学里都是男人的社会,女学生在郊区的女子学院读书,年轻女性要上街都必须带着女伴,风气保守如斯。

1:01:31 托尔金:“我得退学了……我没考到足够的分数……用校长的话说,我在古典学方面没有天分。”——这句话又体现出编剧对牛津学制的不了解。托尔金参加的是荣誉古典学科考试(Mods),这几乎是最难考的考试之一,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考完得到一个评级(degree),第二次公开考试后拿到学位。托尔金的评级是第二等,这并不意味着退学(奖学金到期),但如果他要继续走学术道路,就必须拿到第一等才行。而埃克塞特学院(是院长法内尔,而非校长)也并未劝退托尔金,而是直接建议他转去英语系研究中古英语、古英语,托尔金的学术和创作道路由此奠定。

1:07:43 托尔金:“(伊迪丝)她给我写了信,她订婚了。”——其实是托尔金21岁生日时写信给伊迪丝求重聚,伊迪丝回信说自己订婚了。托尔金的第一反应也不是买醉,而是立即前去见伊迪丝,赢回了后者的心。

1:09:51 托尔金:“(《哥特语读本》)没怎么阐述哥特语本身。”——这本书是托尔金老师、资深语文学学者约瑟夫·赖特的著作,事实上是引领托尔金进入哥特语大门的重要书籍,托尔金对其大感震撼,并不会如此贬低(唯一的不满,可能是觉得其中“没有文学的灵魂”。)

1:16:40 托尔金:“是故事,我创作的传说。”——托尔金系统创作中洲传说是从他自法国战场回来后开始的,一战前创作的基本只有那首埃雅仁德尔暮星的远航。

1:19:48 英格兰 福克斯通港。——1916年6月5日托尔金来到福克斯通港、准备前往法国之前,托尔金已经与伊迪丝结婚、度了简短的蜜月,并作了告别了。

1:20:41 托尔金在福克斯通看到了T.C.B.S.的其他三人,实际上托尔金是最晚参军赶赴现场的,此时其他三人早已身在法国。因为他最穷,拖不起学业。

1:22:10 伊迪丝:“我在教钢琴。”——伊迪丝从未教过钢琴,暂别托尔金、住在切尔滕纳姆时期,伊迪丝主要是给圣公会教堂演奏管风琴。

1:31:30 伊迪丝:“杰弗里他……他已经死了。”——托尔金是从怀斯曼的信件中知道G.B.史密斯的死讯的。关键是伊迪丝不可能是传话人,她并不熟识T.C.B.S.,怀斯曼也是在托尔金恢复了几天后再来看望他的。

短评

太小家子气了!爱情、友情、战争、文学......啥都有但啥都没说透,跟“指环王”的格局恰成反比,还是赶紧请Peter Jackson来拍传记电影吧!看完最大收获:大小托尔金都是美人胚子,而且蜜汁相似~~~~~

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You deserve, magic. 还有,尼子的脸,建议申遗。

8分钟前
  • Mina
  • 推荐

不能把这部电影当纪录片看,但是时光回溯感和少年感塑造得非常动人,甚至连“用艺术改变世界”的口号没那么可笑了。在电影里看到了炎魔、戒灵、影疾和灰港。说托尔金感性吧,他实在是克制而自律;说他理性吧,他创造了整个中土…当初看五军之战的时候,索林质问巴德为什么要把自己血战换来的财产分给河谷镇难民,巴德说,因为你答应过。那是一个词语本身就拥有力量的世界…语言是民族文化的无数层积淀,这话不假。然而在今天,上下嘴皮一碰就完了。

11分钟前
  • 白驹在空谷
  • 推荐

感觉看了个一战时期的亲情友情爱情故事,就是请问和J.R.R.Tolkien有啥关系,他一生如此伟大的文学成就有毛都没写到!映后采访都比电影好看,我可以看一整天Stephen Colbert聊Tolkien!

16分钟前
  • Cherry樱桃之远
  • 还行

兄弟情和爱情都很动人,但这跟托尔金有毛关系?

17分钟前
  • 毛小惺
  • 还行

亲情,友情,爱情,战争,小说,似乎没有一样是交代清楚的。托尔金母亲是怎么死的;T.C.B.S.的幸存者在战争后为什么没有重逢,而只来了一个妈;托尔金的妻子为什么随意订婚而后又取消了婚约;托尔金在战场上除了YY奇幻的黑暗骑士和喷火的龙之外,还做了些什么;而托尔金写小说的经历在电影里更只是浮光掠影了。这不是托尔金的传记,而只是他早年经历的串联。电影是一场20世纪初期英国年轻人的时装秀,却并不能真正地打动人心。

21分钟前
  • 祭天金人
  • 还行

平庸。又是这类小贵族男孩秘密会的“腔调之作”,虽然后面带点其他类型的剧情:爱情、战争。但是没有“芯”,差那么一口气。唯一喜欢的一处,是女主说:你可以逃去一个文学秘密社团,可我没有,我也有对瓦格纳的热情,我也想和人讨论,可我如此羞愧。只有这一点,触动我心。

24分钟前
  • 私~川流
  • 还行

作為語言學家,我推薦本片。本片最核心的文學跟語法學隱喻在於男女主角去戲院看尼伯龍根的指環一幕,女主說道,得到指環必須先放棄所愛,這一句臺詞是比喻整個電影中的愛情故事。其次的文學隱喻在於教授點明托爾金之名的古英語來源問題,“TOLKELLNNE”,托爾金用foolhardy來回應,也就是魯莽;第三個文學隱喻在於TCBS茶話會的“Stick大棒”比喻,用來闡明父母對各人未來人生選擇的幹擾和阻擋,這個隱喻在結尾的第二幕得到了回應:吉娜薇·歐瑞麗飾演的母親收回了大棒,同意出版兒子的詩集。

28分钟前
  • 柴田窓之杜
  • 力荐

作为托尔金的人物传记电影,空有皮囊,没有灵魂

29分钟前
  • 方枪枪
  • 较差

画面音乐都非常美。霍尔特演得非常吃力……为什么选他演托尔金啊?!反倒是一群小演员们演得非常自然到位,英国小男孩是世界的珍宝!!

31分钟前
  • 萌禽
  • 推荐

4th May 2019 @ Curzon Oxford 大半儿时间在哭,使劲儿故意戳了好些泪点。主线是符合历史,好些情节都是往抓马方向改编了的。传记学者们又有新话题了。Professor Wright was wearing a Bachelor gown..? And 4th August there were students in the college? August is not Oxford term time.. #ACSB#

33分钟前
  • Dr.WizardLuna
  • 还行

2.5 感觉像读了一个Wikipedia page

37分钟前
  • Lycidas
  • 较差

中规中矩的传记片,可能是因为版权或者其他因素的顾虑,时间线定点得很尴尬,只能尽量通过年少轻狂却伴随之后的兄弟情谊和战争经历所带来的影响,努力tie住之后作品的原始灵感。Tolkien本人真正的亮点未曾到来,而前面部分的生活或许也是大多数同年代的文豪有过的部分。演年轻时候的小正太非常可爱,以及发出灵魂诘问:Nicholas和Lily什么时候才有真正的好电影...

39分钟前
  • 基瑞尔
  • 还行

在土耳其航空公司的飞机上,因为是传记片选择了它看。之后才知道这位作家就是近来大为流行的《魔戒》、《霍比特人》的作者。由于没怎么看过这些年轻人爱看的流行小说和电影,无法评价他。片子集中写作者少女、青年时代的友情,特别是英国贵族份的同学情,结尾部分还很煽情。其余就没啥感觉了。土航飞机上的电影许多都有中文字幕,甚至国语配音,着实值得赞赏!该片就是汉语配音的,看着很省心。

44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还行

完全是为了尼子的美貌进来的。进来后发现除了尼子的美貌啥也没。托尔金这个人物单薄寡淡到了乏味的程度,都不敢相信是他写出了《指环王》这样天马行空的巨著。尽管尼子出落得美貌与演技兼具,但在这个角色身上,却完全找不到可以施展的余地。一个题外话,尼子好像也是那种自带清洁感,到了跟哪个女星都不来火花的类型,吻戏没有丝毫情欲感与说服力。现实生活中他跟大表姐那一茬,也是干燥清爽的弟弟一枚。大概只有塞隆女王才能调教出他的潜力吧。

48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三星给大小托尔金和伊迪丝,颜值无话可说。然而。我尼克演20岁左右时的托尔金有点力不从心,直到战后部分才舒服了 ,跟Geoffrey母亲那场戏有了托老的儒雅沉稳。相比之下伊迪丝更接近于我心中的想象。少年托尔金则光芒万丈。少年组TCBS大好。剧情方面,戏剧化处理当然是可以的,但托尔金在战场上看到火龙戒灵索大眼什么的,有点强行相关。难怪托氏家族不认可这个电影。另外,他们在他去法国打仗之前就结婚了。演Christopher的是敦刻尔克里的少船东Peter. William Morris墙纸含蓄/张扬出场。

49分钟前
  • 火火火火花袭人
  • 还行

更应该叫“托尔金与TCBS”,主要都在描绘兄弟情,尤其托尔金和伊迪丝的爱情被删减打乱(伊迪丝的舞蹈提前到俩人刚认识时候,野芹也改成了枯树叶,还只有短暂几秒钟,没交待托尔金与莫尔根神父的复杂感情,也没交待其实火车站送别前俩人已经结婚了),未免有点可惜。兄弟情讲得也支离破碎,尤其不断地闪回到战场的手法真没觉得好,倒是战场目睹兄弟死亡的一幕很动人

50分钟前
  • 雪莱
  • 推荐

芬導就是牛逼。

53分钟前
  • Die Katze
  • 力荐

Nic Hoult和Lily Collins长得太漂亮了,演技又比较着急,感觉像李易峰和Angelababy演了一个鲁迅和许广平的传记片。坐我们后排的一个傻逼男全程大声对身旁女士点评里面的中土梗,感觉喜欢这种奇幻题材的男的都不怎么行,生活里是nerd,懂一点东西就迫不及待要炫耀。♀️

56分钟前
  • 铎奇
  • 还行

拍得实在是太鸡肋了。兄弟和爱情,没有一条线是讲的像样的。你以为加两场火龙喷火的戏,故事就是托尔金了吗?

58分钟前
  • 饮歌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