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鼓楼

大陆剧大陆1986

主演:郭平孟瑾刘艳臣叶仲寅吕中郭霄珍刘佳田春奎

导演:鲁晓威唐果

剧照

钟鼓楼 剧照 NO.1 钟鼓楼 剧照 NO.2 钟鼓楼 剧照 NO.3 钟鼓楼 剧照 NO.4 钟鼓楼 剧照 NO.5 钟鼓楼 剧照 NO.6 钟鼓楼 剧照 NO.13 钟鼓楼 剧照 NO.14 钟鼓楼 剧照 NO.15 钟鼓楼 剧照 NO.16
更新时间:2024-04-11 15:53

详细剧情

  根据荣获第一届“矛盾”文学奖的刘心武先生同名小说改编。北京中轴线上,“钟鼓楼”附近的一个四合院里有九户人家。在这里每一个家庭都自己一本难念的“经”。故事通过薛家在一天中娶儿媳的情节,展开了各家各户之间的矛盾冲突然袭击和感情纠葛。剧中人既有国家干部、人民教师、文学编辑、大学生,也有武术拳师、京剧名伶、街道妇女、个体户、捡破烂的。全剧叙述了普通百姓们的喜怒哀乐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带有浓烈的北京市井的味道,是八十年代北京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长篇影评

1 ) 既被利用又被嘲笑的农民

杏儿,是本剧中农民的代表。她和“哥哥”的关系,就是现实中阶级关系的写照:战争年代,工人和农民,关系密切,呼兄唤弟,还会定“娃娃亲”。建国之后,工人开始过起了好日子,对农民的关系逐渐疏远,“娃娃亲”是否还有效呢?

“娃娃亲”是否能够成立,完全取决于工人,农民只能被动的接受。从剧中的情况看,工人非常坚决地抛弃了农民。淳朴的农民,却并没有意识到局势的转变,还继续用情感主导,试图让工人接受。

工人对农民,只有表面上应承,内心里却充满歧视。一大堆新名词,“信息”“电脑”,其实对于城市多数人也是不熟悉的,但却成为城市姑娘嘲笑杏儿的工具。

关键时刻,城市人还要毫不犹豫地利用农村人。杏儿,拿出珍藏的积蓄帮助买金表,工人阶级的代表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说了一句虚伪的客套话。

本剧和原来的小说,只能生存于那个年代,那个没有什么文化娱乐的年代。现在看,小说和电视剧,艺术价值趋近于零。

1980年代,远远没有真正的开放,国外的文艺作品能够进来的很少。在没有比较和竞争的情况下,刘心武这些没有什么职业技能的人,居然也可以高歌猛进。

感谢WTO!感谢全世界!让国人逃离了国内文艺工作者的粗制滥造、假冒伪劣。

2 ) “杏儿”原来就是那个憨憨的“史湘云”

终于看完了短短8集的电视剧《钟鼓楼》,浓缩了鼓楼脚下一天之内普通人的各色生活,和原著一样非常有年代感。那种四合院里的亲密关系今已难觅,但影像保留下了不变的温暖和真情。

开始觉得过去的导演拍戏很严谨,忠实于原著,找的演员也都特别贴合人物设定,演员的演技也好,总之一部戏拍得非常认真。后来发现导演为了节省演员,也压缩了少量的人物和情节。

最后说几句题外话,感觉剧中演杏儿的女演员太漂亮了,似乎因此比书本里的人物更加讨喜。一查,居然就是《红楼梦》里演湘云的,黄梅戏演员出身。难怪如此眼熟。

另外在最后一集结尾,竟然出现了传说中的冰冻柿子,正是昨天大家热议过的。一处得到的信息总在别处遇见,有意思。


公号:qy-talk

3 ) 《钟鼓楼》—老北京的代言

八十年代的北京什么样?看钟鼓楼就知道了。本文根据刘心武的同名小说改编,描述了在一天之内一个四合院各家各户里发生的事情。刘心武先生从小人物的平常生活中像我们展示了北京人的习俗,语言特色,人情世故以及那个年代的时代背景,语言地地道道的北京味儿,是研究八十年代的北京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而且之所以推荐电视剧是因为对于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没有这种生活经历的年轻人看电视可以更直观的感受一下小说中的描述,便于理解也容易感受,而且给人一种深深的年代感,尤其是怀旧的人,更容易勾起同感。顺便说一下,这是一个温暖的故事。

4 ) 怀念大杂院里日子

看完小说,发现还有电视剧,便找来看。

电视剧的情节比小说紧凑,只有7集,如果拿到现在来拍,怎么不得弄个20集+。 可能由于剧集的长度省略了个别人物,比如海西宾、于大夫;改编了几个人物,比如庞其杉、張奇林合二为一。 看到了很多知名的老艺人出场,当年他/她们是那么的年轻。(演海奶奶的是87版红楼梦里的刘姥姥吧?比刘姥姥的时候富态了不少)

总体来说演的很好,钟鼓楼,大杂院,京味儿,如果你想了解二十年前老北京人的日常生活,建议看看。

几个该出彩的人物似乎张力不足,没有把人物的特性完全表现出来。遗憾的有这几个人:
1. 詹丽颖, 书中的人物活脱脱一个招人烦+人来疯儿。 电视剧里演的有些个保守了,比较遗憾

2. 姚向东,偷小金表的姚向东其实是个本性不错的孩子,他有王强强这样的朋友,而且是为了还王强强的羽绒服才去偷的,偷表后应该是十分矛盾的,梁天演的姚向东却没大看出来他矛盾的心理,就是个胡同小串子。

出彩的有这几个:
郭杏儿:当年演史湘云的郭宵珍演的真好,是最自然的一个。活脱脱一个村里来的姑娘来北京初见大城市的样子。 可惜了现实中她没有考上一直向往的电影学院,只得会老家继续唱黄梅戏了。

慕英:第一次看到吕中年轻时候的样子,真是要模样有模样,要气质有气质,骨子里有一股高傲不服输,对精神要求极高的气质,由她来演慕英真是合适。

小时候在南城住过四合院,印象里还有街坊娶媳妇在胡同里搭棚子做饭的景象。大一点搬到鼓楼附近,马凯餐厅也是常路过的。 正好就是拍这个剧的年代,看着“钟鼓楼”,勾起了不少回忆啊!

短评

怪好看的

5分钟前
  • cnniuge
  • 推荐

3.9星。原著82年写的,这是92年拍的电视连续剧。老北京鼓楼地区的原来面貌,现在变化太大了。

10分钟前
  • Elact
  • 推荐

记忆里的北京,再也没有了。

11分钟前
  • 力荐

拿我2010年住进南锣与这部1986年的电视剧比较,钟鼓楼这一片的居住条件相对而言改善了不少,但这大杂院里人的观念、人与人的关系简直一点都没变……

13分钟前
  • 私享史
  • 推荐

一晚上看完钟鼓楼,好看,似乎每个人都是他们应有的样子,不像现在的。

18分钟前
  • 严彬
  • 力荐

梁天还是个小龙套,很有意思,北京味儿很浓。打算找原著来看。

21分钟前
  • 豆友38820118
  • 推荐

w

24分钟前
  • 在他乡独居一角
  • 力荐

当纪录片看,那个时代犹有淳朴,而今再也难寻,怀念八十、九十年代。

29分钟前
  • 萬和生
  • 力荐

当你受够了梁天的表情包,或许从这部剧集里能挖掘到没人开垦的新大地。

31分钟前
  • Andor-Genesis
  • 推荐

电视剧没有看,分数给原著。浸泡在柴米油盐里的小人物的故事,围绕在今天买菜多找了一毛钱的稀松平常的欢喜里,却又时时挂念家国,挂念艺术的传承。小说写得很神,同时过着七八个人的生活的感觉非常奇妙。

36分钟前
  • 是黄桃酸奶啊
  • 推荐

1986.09.23

41分钟前
  • 茶博士
  • 推荐

杏儿给薛家买表的300块去处如何?也不知小金表能不能回来路喜登真的是,因爹妈出身被辱骂,还能长成这么正直热情的人,回报社会按现代价值观,很难理解上一秒被骂,转脸俩人又和和气气说起话来还有街坊邻居互助那股子亲热劲儿吕中的角色比小说里收了很多,少了那股子为自己而活的疯劲儿

46分钟前
  • 周扒皮
  • 推荐

这里面的表演真的像是演话剧,每个角色都像是一个艺术家,不浮夸不做作,像艺术又接地气,看的真是过瘾。借片怀念下过去,现在拍怀旧的片其实拍不出当时的感觉。

51分钟前
  • 李志向
  • 力荐

80年代记忆最深的电视剧之一

55分钟前
  • 偷得浮生半日闲
  • 力荐

小人物们的喜怒哀乐愁

57分钟前
  • limpbizkit
  • 力荐

一去不复返的八十年代,中国近代最后一个golden age

59分钟前
  • 沉默的若亚
  • 力荐

上初中时百读不厌的一本小说,选角真不错,尤其是卢宝桑,这货要遇上白景琦估计也是被塞茅坑的命哈哈哈哈哈。

1小时前
  • 赛东施
  • 力荐

浓浓的老北京味道,好剧。

1小时前
  • 红头发安妮
  • 推荐

真好看。三教九流的人都在一个院子里,当官的、唱戏的、工人、文艺青年、混子、小偷……旧日的伤痕还在,那一天的喜庆又让人相信好的生活。钟鼓楼见证了时间,还有当年浓浓的人情味。

1小时前
  • blueshadow
  • 力荐

听听老北京话,回味一下父辈的日常生活,那个年代如何结婚办喜事,如何和邻居吵架,如何处理各种关系,如何面临大的改变和潮流。30年来已消失太多东西,重温有益。

1小时前
  • 大心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