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过纳尼亚的电影,才知道C.S.路易斯是一名基督教神学家。
当时觉得既然如此,看不懂很正常,就没有深究。端午节一口气重看了三部曲,对整个纳尼亚的设定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纳尼亚是一个只有孩子才能进入的异世界,正如原作小说是写给孩子们看的。世界的奥秘往往会展现给内心纯洁的孩子看。所以不出意外,纳尼亚是被四兄妹中最小的Lucy发现的。
Lucy与纳尼亚的连结,除了美好的景观就是半羊人给她的温暖。两个灵魂彼此触碰后,便开启了一场宏大的冒险。冒险终结之后,四个孩子穿过衣柜回到现实世界,发现世界并没有经过一分一秒。神的世界超越了线性的时间,所谓“在你看来,千年如已过的昨日,又如夜间的一更”。
《狮子、女巫和魔法柜》是纳尼亚系列出版的第一本小说,是进入纳尼亚秘密的钥匙。就让我们通过每一个人物,来解开这个世界的秘密。
Lucy:
Lucy是四兄妹当中最单纯也最顺服的一个。她在踏入这个魔法世界后,没有惊慌和恐惧,而是顺其自然地接受了这个不合“逻辑”和“常理”的世界设定、因为她单纯地相信她看到和感受到的一切。
这种尚未明了便已相信的信心,就是她进入这个世界的钥匙。
Edmund:
Edmund是悄悄尾随Lucy进入纳尼亚的第二个人。说他是运气不好也好,命定如此也罢,他一来就撞上了白女巫。
白女巫窃取了纳尼亚的王权,将纳尼亚百年间封锁在冰天雪地中。但她一直畏惧一个预言:当亚当的两个儿子和夏娃的两个女儿来到纳尼亚,就是她的权力寿终正寝的时候。因此当她看到Edmund这个人类的时候,很警觉地问他一共几个人。
Edmund因为生命受到威胁,一口气把所有知道的事情都交代了:Lucy如何来过,见过谁,自己又有几个兄弟姐妹……女巫给他糖吃,让他把所有的兄弟姐妹都带到她面前,她就给他吃不尽的糖果,并且让他作王,并且无视年幼次序,让他的哥哥给他做仆人。
这就是魔鬼的诡计。先给你一点甜头,诱惑你(先是土耳其糖果、后是让他作王),让你把自己卖给他,可殊不知你得到的不过是一个枷锁,最终捆绑的是自己,最终要献上的是自己的鲜血和生命。
切记不可与魔鬼做交易,为了一个Iphone换掉一个肾,为了几颗糖果出卖掉信任。
但对此毫不知情的Edmund开心地答应后回去了,直到从Lucy那里听说了白女巫的事情,才意识到自己犯了滔天大错。
但犯了罪的他,出于本能,不是出来认罪悔改,而是一再逃避,用一个又一个谎言去掩饰。在撒谎的过程中,他伤害了Lucy,让半羊人下监最终丢掉性命……
而当四个孩子全部穿过魔法衣柜,另外三个孩子享受纳尼亚的美好与惊奇时,Edmund却在时时惊慌、时时担忧,无法享受当下,担忧自己被拆穿,便不自觉地与所有人对抗。当我们心里做了亏欠人、亏欠神的事情,心里就会如此煎熬,喜乐便不常在我们心中。
Susan:
Susan与Lucy相反,做事劝退不劝进,从不凭直觉行事。
当他们过冰河的时候,危在旦夕,需要迅速采取行动时,Susan提出要停下来思考。Peter说了一句话一针见血:“我们没有时间了,而你不过是想显得自己聪明。”
聪明的人总是思虑太多,但理智有其局限性。有时候打开心灵,拥抱未知的可能,未尝不会打开一扇全新的大门。
Peter:
Peter的命定是成为一名领导者,但他来到这个世界时还远没有足够的勇气。直到Aslan离开后,所有人都归向他:“你自己不相信你能做到,但Aslan相信你能做到。”这时他才真正变得刚强壮胆。
除此之外,他始终对弟弟Edmund极其严苛。父亲的缺席让他有意识地担负起为父的责任,但他却选错了方式。在引导弟弟的路上,他用严词和训斥去规诫,而不是用爱去感化。这在Edmund的心中种下了对斥责的惧怕,成了白女巫控制Edmund有机可乘的破口之一。经上说:“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因为惧怕里含着刑罚,惧怕的人在爱里未得完全。”
这份爱,后来在Edmund迷途知返,被所有人完全地接纳和饶恕后,才得以完全。
Aslan:
Aslan代表的显而易见,就是耶稣基督。
就像耶稣上十字架,为人类付了赎价,Aslan为Edmund走上白女巫的刑台。
上刑前的百般羞辱,电影已拍得十分温和,毕竟是给小朋友们看的。但作为观众,我看得依然十分心痛。尊美的狮子,被扯掉了所有荣耀的鬃毛,他落下眼泪,却一言不发。
他死后妖魔鬼怪们欣喜若狂,却不曾想他能死而复活,这一反转毫不掩饰地复制了圣经故事的描述。Aslan在复活后说了一句话意味深长:“如果白女巫知道牺牲的真正含义,她就会重新理解高深魔典了”。
牺牲到底是什么?不是简单的血债血偿。而是当“义者情愿替背叛者受死,石台就会崩裂,死者也将得以复活。”Aslan是正义的,他心甘情愿为心爱的孩子付出代价,毫无保留,甚至将生命都献上。
结语
这部电影,让我们透过一名神学家的眼睛,看他如何理解耶稣基督的救恩。据说C.S.路易斯和写《魔戒》的托尔金本是好朋友,也是同一个研经小组的资深成员。但托尔金并不喜欢纳尼亚传奇,认为它写得太过直白,路易斯下笔太快。而托尔金本人更喜欢慢工出细活儿。
不晓得是不是因为同样的原因,两名的作者也遇到了不同的导演。《魔戒》三部曲的电影现已封神,而《纳尼亚传奇》系列电影却不幸哑火。
但无论如何,我个人还是很喜爱这部电影的。那种温暖的色调,美好的童真,唤起我对纳尼亚的向往,而这个神境其实我们每天都可以经历,因为Aslan此时此刻就与我们同在。
说不好看的人都没看懂,以为只是童话,其实这是福音的寓言。为了融化世界的冰雪,赎回犯错的人类,狮子流尽鲜血承受死亡,还有叫做彼得的小男孩,但凡看过圣经就知道这都是再明显不过的象征,别忘了故事的作者可是C.S.Lewis~
尤为精彩的一部奇幻色彩的神话佳作 由四位孩子通过一个衣橱发现的魔幻世界和发生的故事 四位还是成了拯救这个纳尼亚世界的英雄 他们通过团结互助成为了一个集体 以前在家里的种种不合也通过纳尼亚的探险而烟消云散 当然这只是第一部 下面还会继续看第二、三部 感觉露西这个小演员演的很可爱
看半羊人来的 萌哪~~ 猪脚小孩们太不讨喜了 浮尘感咋那重呢 毁了童话世界
“当一个没有犯过背叛之罪的人自愿牺牲自己,代替一个叛徒死去的时候,石台将会崩裂,甚至连死去的也会复活”。精美福泽寓言,阿斯兰舍身成仁幻化耶稣的意象深厚。尽管如此剧情还是太幼齿了,四位小主角的心路成长历程刻画的一般,Tilda Swinton真•女王气场。
真比哈利波特好看
勉强两分。导演是怪物史莱克那位,还是维持了丑演员加烂CG的个人特色。全片的抠像都太囧了,大量不必要的暗景看的眼累。纳尼亚故事童年时看过,只看完了四个,这套书写的简单粗暴,可供解读的地方也少,总得来说是挺随便的七个故事集
当年在电影院看的,很震撼。纳尼亚传奇的开篇也是巅峰。
应该是三刷了,记得第一次看是在高中英语课,英语老师利用晚课时间给我们放了这部电影,可惜只看到一半,由于校长巡视之类的原因,英语老师就不给看了,那个时候家里还没有买电脑,没有办法自己在网上看完,给我急的啊,后来好像是语文晚课,我们求着哪个老师,给我们看完了,弄的英语老师特别生气然后就在那个冬天,沈阳下雪了,然后早上出门上学的时候,天还没亮,小区的路灯亮着,就那么一刻,我感觉身处在纳尼亚的那个世界里,特别神奇!那片雪,那个路灯,特别有感觉!
拍得太简单幼稚~~
适合孩子们看。我老是看着看着就跳出故事,想来真的是老了。亚斯兰做得真的没话说了,虚拟和现实已经无法分清。可是故事太简单,孩子们的表演也太模式化,没有灵魂。战争场面太幼稚。对了,人头马身这种东西应该在战争中被淘汰。跟陈棍看的。
一美的半羊人戳中了萌点。。
这个故事小时候看过,童话永远是那么的美好。
三大魔幻巨著。魔戒/纳尼亚/地海传奇。地海已经被宫崎骏那不肖子彻底毁了,此番看完纳尼亚,才知道巨著已然变成了有那么几个已经不相信童话的故作成熟性格讨厌长相丑陋的小孩的儿童电影~!ps,J.R.R.托尔金和C.S.刘易斯是牛津的同窗挚友,托尔金的“第二世界构想”和两人相约要写奇幻故事,才促成了魔戒和纳尼亚的诞生。在纳尼亚中出现的设定和7卷的长度都影响了J.K罗琳。我最感兴趣的还是C.S.刘易斯的身份——牛津和剑桥大学文学学者和批评家/奇幻、科幻小说和儿童文学作家/基督教神学作家和宣道家……梦想啊……
“20世纪30年代,牛津大学附近一家不起眼的小酒馆里,常有两位老教授聚会聊天,分享对方的种种古怪想法,并相约各写一部奇幻史诗。很多年后,这家酒馆成为无数读者心中的圣地,因为那里孕育了两部关于信仰与想象的伟大著作:《纳尼亚传奇》和《魔戒》。”
我六岁的表弟说很好看
小学四年级的最爱 詹美羊!
英美童话实行双轨教育:征伐之王vs仁爱之王。勇气、真诚,是成长的必备素质,然而许多成人失去了年轻时最宝贵的东西。我就奇了怪了,指环王系列都能打满分的人,为什只给这部打三星?就凭借这豪华的特效和基本无任何尿点的故事,最差也值4颗星。
不该这么低分的,即使演技差、场面幼稚,都是无所谓的。因为它拥有着哈利波特所没有的信念、灵魂,以及,满满的童真之心。
亚斯兰是我见过最温柔的狮子了,爱德华就为了几个糖果居然就背叛了大家真的太可恶了。但是后来他变好了他的兄弟姐妹们也真诚的接纳他了,结局挺美好的!
看到亚斯兰被劈死在石桌上的镜头,我猜恍然明白小时候看过的那个忘记名字的童话是什么。仔细思量这个情节,我觉得让禽兽来当新基督这种梗还是挺微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