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地雷区

战争片其它2015

主演:罗兰·默勒米克尔·福尔斯加德路易斯·霍夫曼乔尔·巴斯曼埃米尔·贝尔顿奥斯卡·贝尔顿奥斯卡·柏克曼莱昂·赛德尔劳拉·布罗马德斯·瑞艾森

导演:马丁·赞里维特

剧照

地雷区 剧照 NO.1 地雷区 剧照 NO.2 地雷区 剧照 NO.3 地雷区 剧照 NO.4 地雷区 剧照 NO.5 地雷区 剧照 NO.6 地雷区 剧照 NO.13 地雷区 剧照 NO.14 地雷区 剧照 NO.15 地雷区 剧照 NO.16 地雷区 剧照 NO.17 地雷区 剧照 NO.18 地雷区 剧照 NO.19 地雷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8:42

详细剧情

  电影改编自真实的历史事件。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德国战败,大批被捕的德国士兵成为了俘虏。战争期间,德军曾在丹麦西海岸埋下了超过一百五十万枚地雷,而其中一些被俘虏的年轻德国士兵,则被迫成为了活体地雷探测器。
  在丹麦军官卡尔(罗兰德·莫尔 Roland Møller 饰)的带领下,那些尚且只是孩子的俘虏们开始了排雷行动,他们用双手,用双脚,甚至用生命,一步一步的净化着长长的海岸线。然而,当任务结束之后,当幸存的孩子们满心欢喜的以为他们终于逃脱了死神的手掌可以回到故乡之时,等待着他们的,却是另一项同样残酷的任务。

长篇影评

1 ) 人性的变化

影片的开头,男主人公(军士长)暴打一群行进德军俘虏中的一个,要不是别人劝阻,可能会活活打死那个德国人,为什么他对德军那么仇恨,影片没有交待,但就我最近看的《索尔之子》,也会对德国人的行为义愤填膺,杀之而后快,丹麦人的做法也很有特点,你们德国人埋的地雷,你们德国人去拆除,于是就有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丹麦军士长带领着10来个德国俘虏,大多还是孩子,去徒手挖海滩上的各种地雷,并承诺3个月挖满多少地雷就可以送他们回家。其实丹麦人压根就没有想让他们活着回家,从他们不给他们食物,草草的疗治伤员,无限期的使用俘虏等等,都可以看出他们的用心,是啊,谁叫德国人侵略了我们的国家,杀害了身边的亲戚朋友,仇恨装满了当时每个丹麦人的心里。我要报仇,我们面对的只是一群畜生,战争是泯灭人性的最好环境,不管战前你是濡雅还是粗俗,那个军士长如果不是在一个战争环境里,会无缘无故的打人,不给人饭吃,战争能使人变坏,我们经常遣责东西柏林墙拆除前一刻,还打死一个逃离者,作为军人是要执行命令为天职,但为什么不枪口抬高一寸,放人一条生路。
当然这部电影向人们展示的是人无论在何种环境下,具有充满悲悯、善良的人性的重要性,这样的世界才让人有暖意和希望。面对那群孩子(俘虏)那个军士长转变了,因为他还有良知和善心,在那种环境犹其难能可贵,我们不需要任何战争,是因为任何战争都是为统治者的利益服务的,有人说有侵略国、被侵略国之说,但一个碗不响,两个碗叮噹,主动侵略肯定不对,被侵略也是有各种原因的,比如伊拉克、叙利亚之类的,但陪绑的都是老百姓,所以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我们要有一种意识:珍爱生命、远离战争,不被任何形式的宣传忽悠、洗脑。人人都不参战,这仗就打不起来了。

2 ) 这才是好电影!!!打脸商业大片!!==

某天晚上看了一部丹麦的影片,名字叫《地雷区》。

这片儿,真的是相当不错,让我回味无穷。

片尾音乐

起初打动我的是影片的摄影构图,像这样耐看的片儿真的是太少太少了。

影片的好多镜头都极为动人!色彩、场景布置、虚实、大小、远近变化,让人领略到了摄影与摄像的艺术感染力!对美术理解力是有深刻提示的!

关键一点,影片的节奏极为舒缓,情节发展自然而然,感情变化自然流露,没有商业片的矫情,更没有无脑明星的光溜,但却是让人内心紧张不断加剧!这并不矛盾!因为大海的平静一时掩饰了波涛的汹涌!

细细的品读故事,内容更打动人!这源自一个真实的故事,二战时,欧洲战场刚刚结束战斗,丹麦的西海岸有大片的雷区需要人排除。主人公是丹麦的一个军士长和一群德国的小士兵。对于德国小兵,当然这都是很无奈,很悲催的,他们要排除的地雷正是他们的同胞长辈埋下的(丹麦是军事弱国,所以留下少年兵排雷,童子军容易控制,这应该是个原因)。

影片从败退的德国兵队伍开始,慢慢的引入故事情节,慢慢的交代故事的人物。镜头和故事情节,节奏比较舒缓一点儿也不快,像一个细细道来的故事,一点也不像商业片那样的浮躁。(全是内心戏!商业烂片怎么比???)

而且配乐低沉而悠扬,和着极为广阔壮观的场景让人很舒服。

德国小兵命运当然很悲惨了,既没有什么尊严,还要饿着肚子去排地雷。而且随时都会被炸得血肉模糊!但这就是报应吗?是自作自受吗?德国纳粹给世界带来的痛苦!!唉,悲惨的人类啊,再不要有战争了,这是最终幻想吗?呜呼哀哉!人类的语言能够说的清人类的悲惨吗?

我不想骂那些所谓的商业大片什么大制作了,什么神剧了,因为我骂的太累了。

大家想要得到真正的享受,还是自己看一看这个片儿吧!(奥斯卡外语片提名,真值!)

在影片故事结束之后的片尾字幕音乐,极为动人啊!是一首忧伤的吉他曲。诉说了那些悲惨的灵魂!

当当当当!!!!!------------------------------

影片从一队德国的败兵开始!然后!

军士长遇到了被押解途中的德国俘虏!

看到一名俘虏手中的丹麦旗帜(大概是),军士长难以抑制内心的仇恨!
怒斥着
军士长先来到了雷场!进行了前期的勘察!
这海景,大气!!但这是雷场!
败军之师!(童子军易于控制和管理,被留下进行了细致的排雷工作)
悲惨的双胞胎兄弟!!(二战后期,德国的兵源已经枯竭)
内心的梗!
工兵排雷教官!! 丹麦一方的!(二战之初,丹麦很快崩溃,马上投降,国家遭到了德国纳粹的蹂躏)
小心翼翼 拆除引信
引爆了!死人了!吓死人了!
上阵
小兵们来到了雷场驻地
壮阔的镜头,军士长乘风而来!
初次见面
军士长来了!他怀疑,他困惑,怎么是一群孩子?并非他之前遇到的成年士兵!
依然是满怀仇恨的军士长!!怒斥着这帮孩子!
我们该如何...............
总戴着钢盔的小兵
沮丧忧郁的孩子
黄金分割的镜头!负有艰巨使命的硬汉!!经典构图!景深运用突出主体!
来到了雷场! 很有苍凉感!
开始排雷作业!地雷如繁星密布!
清理完指定的雷场,就可以回德国了,所以大家都以命相搏!
得不到给养,太饿了,偷拿小盆友的面包!
兄弟两个闲暇时玩小虫!他们的命运,不如虫子!!运用了小景深!!
黄金分割和景深营造了这个镜头!
精心布置的场景,有主有次,这个摄影构图给多少分?
雷场复杂,突然的意外!双胞胎的哥哥(或者是弟弟)死了之后!剩下的那个也失去了魂魄!!几次不幸的悲伤使军士长心生怜悯!内心的仇恨已逝去,留下了忧伤而纠结的同情!
孤寂的雷场!!那是一座新坟嘛?
内心矛盾痛苦的煎熬,军士长扮演矛盾的角色,既给小兵灾难的任务,还得偷食物给他们,也给他们一点生的希望,还在最悲惨时,给他们人的尊严.......
迷茫的未来!迷茫的梦!(主角之一,很聪明有责任很善良,发明了一种方框来提高排雷的准确度并提高了效率)
孤零零的身影衬托着孤寂的荒原!
全是内心戏!商业烂片怎么比???
心灵的理解之后!仇恨渐平!生之希望!
内心的仇恨与戒备的移除!
孤独的兄弟!!
这大场景!悲壮苍凉!
动感的镜头!! 毕竟还是孩子
成为了朋友!!在扫除了地雷的沙滩上,大家内心是舒畅的,充满希望的,小兵们感受到了成长与成熟!
和谐的场景!镜头极美!没有了地雷,和谐的玩耍!尽情的释放!(某片排雷作业完成的区域)
真是畅快!
欢愉之后!
一声巨响,军士长的狗死了!小狗触发了地雷,因为德国小兵没有排干净地雷!
心塞啊,这时候是拔凉拔凉的:(
遭到了训斥,并遭到了军士长的羞辱、侮辱,因为军士长的孤独伙伴小狗死了!
以身试雷!!遭到了残酷惩罚
军士长的惩罚!!
雷场踱步
男人心的纠结!!
惩罚小兵!可是内心悲伤!(远景近景的对比)
逆光的运用!!
小姑娘出事了,妈妈来求救!
小姑娘误入雷区!
一同营救!!
无法走出阴影的兄弟!!
一点点的营救
老天保佑,孩子别动!
剩下的兄弟,无所顾忌的雷场漫步!!走向了小姑娘!
对话小姑娘......
小姑娘得救之后,生无可奈的兄弟选择了.......
.......
化作了一缕青烟,兄弟在天堂相聚了!!
消失了.......
悲伤的小哥
逆光的运用!生无可恋!由仇恨转而生怜悯!
雷场巨大,地雷密布,任务的艰巨,简直不可完成!伤亡不断,打击不断,小哥受不了了......
若慈父般的军士长,给小兵 生的力量!
......
检视着用血肉生命趟过的雷场
雷场快清理完了,拆除引信的地雷要装车运走
工作的成果,内心的期待!
结果,刹那间什么都没了!突然地雷引爆了!
摧毁了一切
......
......
剩下了4 个!
木然、茫然......我还活着???
说好要放哪四个孩子回去德国!!可是却又被派出执行扫雷任务!硬汉不干了!
怼!没有一丝同情心的上司!
德国俘虏,哪有人权可言,这是报应?!军士长在煎熬!!
这就是我的命运〒_〒
不解命运的安排(っ╥╯﹏╰╥c)
小兵们又开始了排雷作业!内心极寒!
4人被重新集合!很是纳闷不解
原来,军士长的努力使他们重获自由!!
......
......
回望一眼............
消失在森林中......

3 ) 伏地之魔——“地雷电影”与电影中的地雷

原载于《看电影·午夜场》2016年第6期,限于杂志社规定的篇幅,总觉得没有说透,颇为意犹未尽:

2015年,丹麦可谓是战争片市场中杀出的一匹“黑马”。从《开战日》到《战争》,一路高潮迭起。2015年12月30日,《地雷区》在年终岁尾上映,为当年丹麦的战争片做了完美的收官。以《地雷区》为代表,在战争片中,看似不起眼的地雷,却从未缺席……

恶魔在脚下

对中国观众来说,提起电影中的地雷,恐怕首先想到的是黑白电影《地雷战》。很少有人知道,《地雷战》实际上是军事教学片。只不过在特定的年代,也作为爱国主义故事片放映,并加入了耍弄侵略者的情节。在真实的战争中,地雷却不会带来丝毫戏谑。很多反人员地雷的装药量刻意设定为不会致人死亡,但一定会致人伤残。这使地雷对步兵产生的心理威慑力,有时甚至不亚于狙击手。从这个角度来说,地雷才是真正的“伏地魔”。

所谓“布雷容易,扫雷难”,《地雷区》正是将焦点锁定在了“扫雷”上。电影的历史背景取材于真实——二战结束后,丹麦政府命令德军战俘,清除德军在丹麦布设的地雷。德军2000名战俘以半数伤亡为代价,清除了150万颗地雷。这看似“活该”的情节,却被影片以特殊的设定所化解。二战末期,德军已经山穷水尽,甚至将少年儿童也推上战场。他们的“无辜”,也正是后来同情他们的丹麦军官“人性爆发”的根源所在。如果战俘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党卫军看守,那么无论是电影中的人物,还是观众,都不会产生丝毫怜悯。

与《开战日》《战争》一样,《地雷区》充分体现了北欧国家的精工细作,道具的使用非常准确。德军战俘扫除的大部分地雷,都是T42“圆盘”式反坦克地雷。海滩的反登陆障碍上,插着M43式桩雷。在几个一掠而过的镜头中,还出现了S式跳雷。在电影中,这种地雷看似毫无独特之处,仿佛生锈的罐头盒。实际上,一旦触发了这种地雷,其会弹到1.5—2米的空中爆炸,杀伤力非常恐怖。盟军称其为“弹跳的贝蒂”。枪械道具更一丝不苟,电影中出现的M1910/21“贝格曼—巴亚德”式9毫米手枪,丹麦仿造芬兰M31“索米”式9毫米冲锋枪研制的M/41式9毫米冲锋枪,瑞士生产的M1896“毛瑟”式6.5毫米步枪,都极为罕见。甚至连电影的摄制地点,都选在了当年德军战俘曾经作业过的雷区所在地——丹麦奥克斯布恩·莱福吉兵营。

《地雷区》片段,德军“少年儿童”战俘趴在海滩上,用铁棒搜寻地雷。

《地雷区》片段,德军“少年儿童”战俘正在移除找到的T42“圆盘”式反坦克地雷。注意地雷下方连有引线,与下层地雷构成了串联的诡雷。扫雷人员没有发现,就会被炸得粉身碎骨。

炸你没商量

军事中有“攻势布雷”之说,但从个体来看,地雷仍然是静止的防御武器。虽然看似被动,却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孙子兵法》中“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的概念。在特定环境下,甚至能起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与《地雷区》相同,2014年的英国电影《卡贾基》也是不折不扣的“地雷电影”。只不过雷区不再是风景如画的北欧海滩,而是阿富汗山谷中的不毛之地。

《卡贾基》的可贵之处,在于电影完全取材于真实事件,人物甚至有对应的原型。2006年9月,在阿富汗的卡贾基水库附近,英军第16空中突击旅第3伞兵营的巡逻队确实遭遇了电影中的窘境。作为纯粹的“直男”电影,影片中没有任何女性角色,并不遗余力地真实再现了战争的残酷与血腥。每次地雷爆炸时带来的绝望与嚎叫,让观众的五脏六腑都随之扭曲。就还原战场的真实状况与特效的逼真程度来说,《卡贾基》绝不亚于以“战争片里程碑”著称的《拯救大兵瑞恩》。

更令人惊讶的是,困住他们的地雷,甚至不是“塔利班”针对他们埋设的,而是1979年—198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时遗留下来的。在电影中,“塔利班”武装只在遥远的外围出现过,没有发起过任何进攻。他们根本不知道英军的困境,甚至也不知道这片雷区的存在。英军伞兵不过是误入未标记的雷区,就已经伤亡惨重了。

电影的结尾,没有使用任何音乐歌曲,而是随着滚动的字幕,播放了英军在阿富汗战场上真实的无线电通信录音。通常来说,音乐歌曲是富有感染力的,在电影中能起到情感导向的作用。《卡贾基》反其道而行之,却着实能令人对战场产生不寒而栗之感,让刚刚“爆炸与断肢起飞,火焰共鲜血一色”的镜头“余影绕眼三日而不绝”。

《卡贾基》片段,英军伞兵被地雷炸得血肉模糊,负伤之际仍然挣扎着相互救助。

雷劫难逃

2001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推出了电影《无主之地》。与其他“地雷电影”不同的是,《无主之地》中的人物并不是受困于大片雷区的海量地雷,而是受困于一颗地雷。在塞尔维亚与波斯尼亚交战的战场中央,一名塞尔维亚士兵与一名波斯尼亚士兵相互对峙,而另一名一度昏死的波斯尼亚士兵身下被塞了一颗南斯拉夫PROM-1式跳雷。在极具黑色幽默的剧情中,电影讽刺了联合国的无用,媒体与记者的添乱,以及南斯拉夫内战的荒唐。在这个“三不管”地带,三名士兵最终命丧黄泉。

在电影中,联合国维和部队找来了德军的排爆专家,但他表示实地情况,使他无法排除这颗地雷。某些地雷采用了较为精巧的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排雷的难度。扫雷工具的欠缺或简陋,也能增加扫雷人员的危险。例如《地雷区》中,德军战俘只能用铁棒一寸一寸地刺探雷区,以寻找地雷。有些地雷是以“雷下有雷”的串联方式布设,德军战俘移除上层地雷,就会引爆下层地雷,被炸得尸骨无存。

由于地雷的廉价与易于布设,扫雷的难度还体现在地雷布设的数量规模、区域广度与不确定性上。伊朗电影《乌龟也会飞》中,男主角少年“卫星”,率领着一群孩子,以捡拾伊拉克北部战场上的废旧武器装备为生。其中不乏架着拐杖,缺手断脚的儿童。最终,“卫星”自己也在救助他人时踩上了地雷,变成了当地随处可见的地雷致残人员。

正是战争中遗留的人员杀伤地雷会在战后引起大量的平民伤亡,国际上曾不止一次发起过反地雷运动,并签署相关公约。至今,仍然有40个国家拒绝签署《禁止地雷公约》。其中不乏一直处于紧张关系的敌对国家,以及军事大国,包括美国、俄罗斯与中国。

《无主之地》片段,联合国部队的法国维和士兵,向德国排爆专家展示找到的PROM-1式跳雷。

“神功”VS地雷

现如今,大部分地雷都是压发地雷,即“踩上去就爆炸”。美国电影《太阳之泪》中,美军布设的M18A1“阔剑”式定向地雷,则拥有更多的引爆模式。可以由操作员以电子遥控起爆,通过绊索起爆,甚至压力释放器、红外线感应器或声振感应器引爆。这种地雷的危险极大,令人防不胜防。有些旧式地雷,属于松发地雷,即“踩上去,脚离开才炸”。这种地雷的存在,造就了很多战争片中紧张的“雷口救命”桥段。

电影《集结号》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化妆成韩军深入敌后,结果踩上了一颗法国制造的旧式松发地雷。“谷子地”用刺刀割下战友踩到地雷的靴子鞋底,保持着对地雷的压力,以使地雷不爆炸。但是,后来他如何脱身的,则没有正面表现。地雷爆炸后,只炸伤了“谷子地”的眼睛。这就只能用“主角光环”解释了。

电影《战狼》中,主角“冷锋”的能耐就已经不是“光环”那么简单了,而简直就是“开了外挂”。他曾以后空翻滚落山坡的方式,躲开了松发地雷的爆炸。在实践中,这种方法只在极为偶然的情况下才有过成功——就算发生了小概率事件,那么后来“冷锋”以血肉之躯趟过诡雷阵又该如何解释?就算诡雷是用手榴弹制作的,难道炸药爆炸产生的破片,还不及人的奔跑速度快?这简直就是义和团宣传的“刀枪不入”的神功!1980年—1988年,在两伊战争中,狂热的伊朗少年士兵倒是使用过“人肉扫雷”的方式,在打通了伊拉克雷区的同时,自己也被炸得血肉横飞。

实际上,中国早在1996年就拍摄过更大场面的“地雷电影”——李启民导演执导的《征服死亡地带》,以中越战争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西南边陲扫雷为历史背景。在电影中,能看到20年前就在银幕上联袂出演的吴若甫与王千源。20世纪90年代的国产战争电影,还深受苏联战争电影的影响,惯于表现大场景。解放军扫雷,动用了车载火箭炮发射的扫雷火箭、火焰喷射器与扫雷工程车辆。就大面积扫雷来说,这些手段效率更高,也更安全。即使是人员直接扫雷,也配备了现代化的探雷器、防爆头盔与防雷鞋,而不是依靠什么“神功”。

《战狼》片段,“冷锋”以血肉之躯,只身闯过5颗手榴弹布设成的诡雷阵。你有诡雷,我有“神功”。

4 ) 为孩子们流泪

娃娃兵终于活到了战争的结束,但是死亡仍在等待着他们,对残疾与死亡的恐惧紧紧追随着他们,换我这个成年人,我也直接踩上地雷。

现在我为这些孩子流泪。

可恶的希特勒,可恶的战争。

5 ) 地雷不只埋在沙土下,还埋在肋骨下

(文/杨时旸)
面对仇敌,我们能否透过对方的“身份”,抵达对方的内心,这是衡量一个人平庸还是伟大的尺度之一。身份是对立的,但人性是普世共通的,有些人永远周旋于表层身份而陷落于无尽的仇恨,而有些人则在日常相处之后,彼此产生了更加深刻的精神交互。
相比于那些有着战争场面的二战片,这部《地雷区》是平静的,但是,那些荒凉而静谧的日常之下,却隐匿着随时可能炸裂的危机。地雷不只埋藏在沙土之下,也埋藏在人心和人性的深处。
这是一段由真实历史改编的故事。很少有人知道,二战结束后,丹麦的海岸线附近还留置了大量地雷。2000多名德国战俘被送往雷区,排除了丹麦西海岸150多万颗地雷,代价是一半战俘的伤亡,而大多数都是非常年轻的男孩儿。
《地雷区》讲述的就是一个排雷小队的故事,一个丹麦军官,看押并带领着一群德国战俘男孩,在无人的海岸线上,冒着生命危险,排除一颗颗地雷。某种程度上说,让这些德国士兵排雷是一种带有极度恶意报复性的行为,他们曾经占领丹麦五年,现在,丹麦军人想看着这些败寇被自己种下的恶果炸死,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加快意恩仇呢?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情感特别容易理解
但是,对于监督这项工作的军官卡尔来说,意识形态、仇恨和战时的敌对情绪是一回事,而每天朝夕相处之后,看着这群年轻男孩儿饥寒交迫,又一个个被地雷炸成碎片,是另一回事。这群孩子的年纪差不多可以做他的儿子。在心里,他或许一次次告诫自己,这群人是侵略者,但生活中,他看到的却是一群盼望着回家与妈妈团聚的无助的年轻人。
人的情绪和情感是很奇妙的东西,当我们把人当做一个符号去对待,我们可以轻易地痛恨和杀伐,但是,当他们还原为一个个有肉身有情感的人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就会不自觉地泛起微妙的波澜。这种东西叫做同理心。某种程度上说,是同理心让我们真的成为人,而不是冷酷的动物或者机器。我们对他人可以感同身受,无论他是我们的敌人,还是我们的爱人。有时,这让我们感觉内心充盈,但有时,也让我们无所适从。比如,卡尔现在的处境就是如此,从职业身份来讲,他必须冷酷无情,这是军人的本分,他应该把他们当做一个个工具和物品,但是,他们每天对话,交流,他不可能不动感情,而作为人的身份,他把他们当做普通孩子。从职业身份上反观这种行为,“同情”就约等于“动摇”,尤其在这种战争刚刚结束,人们的气愤远未消除的时候。
纳粹当年对于犹太人的清除,有一个前提性的基础,就是一点点从语言和行为上将后者“非人化”,用臭虫之类的比喻指称对方,时间长了,润如无声地让人们对后者下手时再无心理芥蒂。而如今,似乎一切都开始悄然翻转。如果卡尔真的不把那群孩子当做人来看待,那么他不就变成了自己反对和憎恨的人吗?自己和纳粹又有什么区别?
更何况,除了这种个人精神层面上的人性困境之外,还有着来自现实层面的压力。他的长官用一种义正辞严的方式遥控指挥,而底层士兵则把这群孩子当做发泄愤怒的劣等生命。卡尔对孩子们承诺,完成这次任务,就会很快回家。但最终,他发现,上级根本就没想让那群战俘轻易地离开这里。卡尔接受不了自己变成一个“亲敌者”,而他更接受不了同僚对于男孩儿们的殴打和捉弄,这关乎自己的良心。
这类把普世人性放置于特殊战时对立中的设定,其实并不少见,而这部《地雷区》中,有着更为残酷的场景,那群徒手排雷的孩子们,经常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被炸断手脚,而即便如此,他们还是抱持着能够完成任务就能够回家的愿望。但最终,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怀揣着愿望走向了死亡。
《地雷区》有一种蔓浸无声的情绪变化,最初,卡尔对那群孩子施以拳脚和责,后来,他坐下来和孩子们聊天、开玩笑,甚至给他们放一天假,在沙滩上一起踢足球,看起来更像来海边度假的老师带着一群学生。那漫无边际的白沙滩,原本应该是一片风景,但现在却意味着死亡。当卡尔从暴躁的军官变成随和的男人,我们才能明白,卸下所有身份,以人的面目彼此相对,那一刻,战争才真的结束了。停战,不只是现实的炮火不再燃起,只要人心中的炮火依旧燃烧,战争就远未结束。
最终,卡尔做出了一个选择,他放走了那几个幸存下来的孩子,让他们越过国境线。从职业军人的身份上说,他犯了个大错,但从人的角度上说,他用自己的善举,真正终结了战争,排除了心里的一颗地雷。

6 ) 军士长的名单


二战题材不当红了,明年的《敦刻尔克》可能会将那段历史重新端上桌面来。提起二战,大家比较熟悉的可能是《辛德勒的名单》,甚至是《无耻混蛋》这种了。我要说的下面这四部,《开战日》《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地雷区》,《美丽人生》,都算冷门片了。简单介绍一下这几部,最近没啥可看可写的了,权当刷下存在感吧。
1.《开战日》:为了尊严,这就是反抗的意义
<图片1>

去年丹麦的冷门战争片,影片的格局实在小的可怜,连一次像样的爆炸都没有。丹麦毗邻德国,德国曾与之缔结和平盟约,后面反悔,德军压进丹麦其实用几辆装甲车再配步兵连就搞定了,影片中抵抗德军的先遣队由自行车队和摩托车队组成,后面摩托车队撤去后方,自行车队不仅人数少,装备更是让人大跌眼镜,交火不是胳膊扭大腿,而是真正的鸡蛋碰石头。丹麦弱国寡民,在二战中的角色扮演几可略去,但是,战争引发的惨痛,落到每个人头上,都是一模一样的。
自行车队是丹麦唯一在开战日战到最后的队伍,绝望和无力感在阻击与且战且退中蔓延着,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早已投降的政府,沿途冷眼旁观投降后热脸相向德军的民众,影片丢给观众的问题就在于,反抗的意义在哪儿?
就像先遣队军官说的那样:“现在是展现我们品质的时刻”。
2.《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孩童的审判
<图片2>

战中臭名昭著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另类故事。集中营外住着纳粹高官一家,小男孩布鲁诺并不知道自己父亲的所作所为,并以为国尽忠的军官父亲为傲。集中营在大人的谎言中被小男孩误以为是农场,离开玩伴孤独无聊的布鲁诺有一天误闯入营地外,认识了在农场(集中营)的犹太男孩,并迅速发展了友谊。
<图片3>

在一个没被罪恶污染的孩子眼中,集中营是工人劳作的农场,农场里的大人小孩都只是奇怪的穿着条纹睡衣工作。当布鲁诺穿起条纹睡衣,与自己的伙伴一同走进集中营的时候,这场审判才真正开始。
3.《美丽人生》:罪恶衍生的童话
<图片4>

这片子有段时间内我还真不太了解,以为就像它的片名一样,是个家庭剧之类的。看完后真服,《美丽人生》的故事得有多难拍啊。纳粹集中营的故事,沉重严肃的命题,在影片前半段根本看不出任何悲剧的端倪。
<图片5>

“服务是高精艺术”,正像影片里的这句台词,《美丽人生》也是不可多得的高精艺术。影片在前期立了很多flag,在一家人进入集中营后,一一昨日重现,这种刻意的巧合与偶然浸淫在集中营里,那种往事只能回味,罪恶永不截止的绝望感蔓延开来,与焚尸炉里的浓烟混为一体。
我不认为影片透露了什么人生乐观,那只是对父爱的一种极端荒诞的表达,有点《许三观卖血记》的调调。
4.《地雷区》:军士长的名单
<图片6>

这个片是最近才出来资源,也是一部丹麦战争片,说的是战后故事。影片同《穿条纹睡衣的男孩》采取了同一视角,通过“希特勒男孩”们的惨死反思二战(战争)。
德国战败后上万战俘被迫留在丹麦,排除战中埋在海岸线的地雷,其实说白了就是偿命吧,被侵略过的希望侵略者像苍蝇一样死去,以解心头恨意。影片中的丹麦军官在恶与善之间举棋不定,最终,大部分孩子的死亡置换了他心中的恨意,迎来了一次彻底的原谅。
<图片7>

历史属于胜利者,可是,没有人追究胜利者的责任;战争由极少数人掌控着,却有万万无辜之人怀着善意被碾碎,60年前的战争,有多少人还在关心,没有反思,人类谈何进步?这片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不过在海岸线排雷的过程真的很残忍,很惊悚。



7 ) 嘣.......就这样,生命没了

一部没有爱情的电影!
无辜的生命,无辜的人,只因为德国是战败国, 只因为是德国挑起的战争。
一群孩子样的军人就这样被派去海沿岸排雷,忍受着饥饿,忍受着心惊,支起所有这一切的只是一个承诺,排完雷后,你们就可以回家了。
威廉被炸的血肉模糊,撕心裂肺的放声痛哭,在叫妈妈的那一刻,谁会想到这是一个士兵,分明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当他们在谈论彼此的回德国后的打算时 ,答案是建筑工人,技师之类,为了实现梦想,他们整天在食不果腹的情况下去排雷,排雷的间隙,两位士兵捉到一只黑虫子,看似不经意的谈话,正反应了孩子内心的期望,正是这点点的期望,才可以让彼此坚持下去。
哥哥沃纳被炸没了,双胞胎弟弟恩斯特简直疯了,军士长给打针后,按照常理弟弟 ,肯定就会睡着,可意外的是他没睡着,无精打采的说的发自肺腑的那些话会让人飙泪。最后恩斯特在陪小女孩的布娃娃包扎好头部后,毅然有向了雷区。没走多远,就蹦的一声,没了......
说出自己梦想的孩子,都被炸飞了。
万恶的战争,造就了这一切,

8 ) 一个惊喜和一个遗憾

影片有一惊喜,和一个遗憾。惊喜是第一颗地雷爆炸的处理。任务开始前的简单集训,没有经验的士兵挨个进入半封闭空间,独自拆除一颗地雷。镜头忠实再现了每一个士兵进入后拆除地雷的状态,有快有慢,有稳有急,一直吊着心,就知道有事情要发生,却不知什么时候发生,是哪个士兵第一个遭遇不幸?终于这个士兵犹豫、害怕,镜头定格在他迟迟不敢下手,怕是就他了,军官走进来催促,怕是要和军官同归于尽了,士兵却执拗颤抖说一定要自己拆除,军官走出来,对旁的军官说捂好耳朵,不几秒,士兵提着拆好的地雷走出来。心里佩服,感慨处理的简洁诙谐,有惊无险。欢喜士兵的近景晃过一个人影,另一个士兵去拆他的雷,以为是轻松的恍惚镜头,还在看欢喜士兵和为他欢喜的队友,军官似乎也松口气,要说他的允诺。砰!里面爆炸了。被人忽视的意外。由于第一次面对这么强烈的对比,我身体不自觉跃起,可能也发出了惊声,泪一直蔓延到中场。
遗憾是双胞胎兄弟自觉选择死亡的片段。自兄弟遇难后另一个兄弟一直旁若无事,通过昆虫、老鼠观看生命的意义。这天农场女孩无知走进地雷区,大家奋力解救,他迟迟出现,心意已决,旁若无人走过危险区到女孩身边,镜头慢下来,夕阳格外柔和,只有女孩和他,拆下上次缠在玩偶腿上的纱布绑在头上,让女孩觉得世界多么宁静,大哥哥还有一个对他格外重要的兄弟。镜头转到旁边,排除地雷的队友刚好到达,女孩被安全送出。然后是他的背影,未动,我便知道他要选择什么了。镜头从这时起给了很多队友骚乱和队长及军官的特写镜头,加上他自己心意已决的神态特写,略显拖沓像电视剧告别场景。接着他转过身走向危险区,不归路,自主选择的凄美与自由之路。镜头拉远,暖色调沙滩,众人和他分置两侧,他走几步,蘑菇云升起幻化成灰。遗憾的是,这时为何不给女孩一个特写镜头。我想看到与这个走向死亡的男人才发生静谧关系的孩子,是怎样的状态,她眼前如此鲜活戏剧而反常的事件势必对她造成影响,她以后对世界、战争、生命的认识势必会源于此。为什么不对孩子进行稍多一点的描写?这么美丽的死亡之路是不是需要更深情一些?孩子在影片中出现的意义是不是可以更认真一些?
影片的题材对中国人至少是全新的。战后德国战俘留在丹麦,拆除他们埋下的地雷。强者变成弱者,以前纳粹别人,现在被别人纳粹。影片中的小分队都还未成年,貌似世界观还未成立,就来为国家买单。所以战争结束了,可是结束了吗?残酷持续,伤痛持续,伤口需要多少年愈合?就这一点很容易引起人们对战争的反思。
这显然不是极致之作,但也有惊喜之处,何况题材另辟蹊径,已经俘获很多人的心。结合最近看的影片,就完整性和动人程度来说,个人更喜欢韩国洪尚秀导演的 《这时对那时错》。算是友好推荐吧!

短评

大海在这里显得安静许多,一切风景都是静谧的,地雷的爆炸声因此显得太过刺耳……和平中显现的暴力与血迹或许要比战争中更为可怖。战争之后对战争的遗迹的清除,地雷显然上升为一种遗迹的象征。

7分钟前
  • 独孤奴
  • 力荐

纳粹不是某个人群和民族的特有,可能是德国人也可能是美国人也可能是丹麦人,位置换一下,纳粹人群就换过来了。

10分钟前
  • 陈哈
  • 推荐

心中的地雷无法排除。(音乐非常棒)

13分钟前
  • 南赫
  • 力荐

影片切入的角度非常棒,这种把孩子和战争放在一起的片子简直就是直奔泪腺而来的。从这点来看本片无疑很成功!我左手边的妹子一直在默默啜泣,右手边的小哥也在几个爆点留下了泪水,影院里很多人都在暗暗的抹眼泪,融入进去,你就会被虐的体无完肤!难得的佳作!映后采访男主的口条蛮厉害的。

15分钟前
  • 20个小明≯
  • 推荐

这种小男孩和狗挨个被炸死的电影我的心脏无法承受

17分钟前
  • 王大根
  • 力荐

(8/10)改编自真实事件,很压抑的一部影片。多年后丹麦和德国都能冷静下来看待这些历史问题了,相较之下某几个东亚国还在互相上演怨妇大戏。最大的反战不是口头的谴责,而是引人思考。

18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通过排雷讲述二战后德国与丹麦的关系,那时丹麦对德国有深深的仇恨,德国俘虏去丹麦排雷,这是他们的责任,他们在丹麦也曾受到非人道的待遇。这是丹麦德国合拍片,两国家都挺敢于正视自己曾犯过的错误。而孩子般的俘虏在排雷中死去,会引发你思考,战争到底是谁的错,这是对战争的反思,最重要的是这点

22分钟前
  • 纯属巧合
  • 推荐

最毛骨悚然的莫过于长评底下的某些评论

27分钟前
  • 猫咪建筑师
  • 力荐

反战题材。战争的受害者也好,始作俑者也好,都会饱受战争带来的痛。这些少年们用血肉之躯赤手挖掘数200万枚残余地雷,在二战后期,德国参战的基本上都是年轻人,他们本该不用承受这些苦难,看着海滩上被炸飞的少年真是心惊肉跳。纳粹造的业障,始终还是要日耳曼民族偿还,很钦佩德国人的态度和坚毅。

28分钟前
  • kiki204629
  • 推荐

战后的创伤无处不在,年轻的生命为此买单。丹麦人的恨,男孩儿们的无辜,无从指责也无力反驳,唯有无奈与心疼。愿世界和平,阳光沙滩足球永存。

31分钟前
  • 雪后林中有鹿
  • 推荐

CCTV6国配版,真人真事改编。视角独特的反战佳作,看完后竟无言以对,结尾处的“放生”是神来之笔,人性首先应该是敬畏生命。“战争结束后,两千多名德国战俘在丹麦西海岸排雷150多万颗。其中一半人因地雷死亡,这些战俘大部分是青少年。”这是结尾处触目惊心的一行字。一场不落俗套的演绎,难能可贵的是,本片并未止步于主题先行的反法西斯套路,而是走得更深更远,走进了每一个德国战俘的内心世界,每个排雷少年都是立体鲜活的独立个体,和所有少年一样,他们有爱恨有无奈也有各种各样的梦想……并没有刻板地停留在非黑即白的道德审判上,而是从一群年轻人的际遇(深陷绝境被迫赎罪)来探讨战争的本质与残酷。某种意义上,战争无所谓孰胜孰败,只有被碾压被践踏被愚弄的蝼蚁一般的惨白生命,正如那些被永远定格在海滩上随风而逝的年轻灵魂们。

34分钟前
  • 瑞波恩
  • 力荐

一直悬着一颗心看完,每一次爆炸都心碎一次。希望我们除了抗日,也学学人家是怎么拍反战的。

36分钟前
  • 宋小君
  • 力荐

四个人跑向森林的时候,还在等“嘭”的一声....

39分钟前
  • 狂抽猛送三千下
  • 还行

丝毫不煽情依然有力量(所以用力过猛的韩国电影可以学学这一点我知道你们委屈)短评写不下感想了,等姐姐有空了跟9. April合并起来写个长评吧。

42分钟前
  • 完颜穆尔登格
  • 力荐

《地雷區》具有着深刻的反思。最後那個違抗命令救出德國孩子們的卡爾中士與最開始的樣子相比已經判若兩人,全片的重心就是卡爾如何在與這群掃雷德國兵相處的過程中發生改變,這實際也象徵著人性在傷痛之中的回歸,拋開戰争後對於生命的尊重與救贖。

43分钟前
  • 颍原真吾
  • 力荐

看完敦刻尔克看地雷区,战争由老一辈的人发起来,却要年轻的一辈去送命,战后去赎罪

45分钟前
  • 脩鲲
  • 力荐

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一具具炸碎的尸体。一位喜怒无常的丹麦军官,一群可怜的德国军虏。这是一部安静的电影,却让人看得心酸的电影。我想回家,最后又有多少人能回家。我们都没有错,错的是时代和战争。

50分钟前
  • 三三
  • 推荐

“你回家想做什么?”“我要去做建筑工人,德意志需要我们去重建。”少年战俘说。

52分钟前
  • 琼游
  • 力荐

终于达成观影愿望!第一次在电影院看丹麦和德国的片。绵延的丹麦地雷海岸线,是战后德国排雷少年们的漫漫回家路。“求求你不要讨厌他!”沉浸于悲伤中无力呼喊的年幼男孩对丹麦中士的话使我潸然泪下。军官大叔的情感变化耐人寻味,鲜肉们只是一群可怜的战争替罪羔羊。Louis Hofmann真的太像托雷斯了!

56分钟前
  • 独行侠杀手阿何
  • 力荐

13:04 32:28 53:45 65:45 81:12 84:43

58分钟前
  • 十禾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