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浮华城市之中,有些人渴望的仅仅是不知何时才会出现的一线光。
独力经营清洁公司的窄哥(张继聪 饰),面对疫情来袭,百业萧条,遇上失业的年轻单亲妈妈Candy(袁澧林 饰)前来求职。看似不务正业的Candy竟能化解窄哥工作上的困难,正当二人以为生活渐入佳境,疫情变成生 活一部分时,清洁公司遭人投诉,同时窄哥家中又遭逢巨变。尽管人如微尘,也能在窄路遇上稍作依偎......
活在这世上,绝大多数人都是上帝没时间关心的微尘吧。 窄哥的妈妈,上一次旅游是四十多年前新婚蜜月,一辈子赌马,偶尔赢来的钱借给儿子开保洁公司,自己却节俭到用过的口罩蒸煮后再用,最后孤独猝死在成天呆着的沙发上。 年轻漂亮的女孩,经历了常见的那一套,生下女儿独自拉扯她长大,疫情期间找到一份做清洁的工作,很勤劳很卖力地干着,却因为清洁剂掺假的行为害了老板,自己也羞愧离开,艰难度日。 人到中年的窄哥,勉力经营着自己小小的清洁公司,诚信经商,善良待人,却被女孩连累公司倒闭。他对女孩颇多照拂,女孩却只担心欠他太多。最后做了保安的他,看到地上的污渍,忍不住自己动手,又干起了老本行。 那段刚刚结束的特殊时期,影片用一对母子与一对母女的故事娓娓讲述,逼仄的住所,黯淡的灯光,辛劳的男女,快乐多半用美食来实现(因为移民的梦想非实力可以支撑),偶尔想想生存的意义。这不就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即使微渺如尘埃,也有自己短暂漂浮的瞬间,也会在阳光的照耀下自在飞舞片刻,然后沉入大地,杳无声息。
男主真系好大度,睇见男主哩份大度和勇气信任,自己嘅心都会觉得慌,揦住揦住咁,可能系受到左当今社会影响,睇依出电影系会觉得心灵有比清洁左,但系心入面都系会有抵触。
讲翻到电影,我觉得揦住揦住嘅其中一个原因就系,到结尾我都有幻想紧女主会稳机会对翻住男主好,我觉得咁样付出嘅一个人应该会有些小回报挂?但系结尾都静系阿窄起到继续清理紧人地留低嘅污糟嘢,所以我觉得电影唔比 “回报” 哩个举动,会令电影想同希望观众可以重新拾回大度、信任机会变得渺茫。意思就系电影传达比我嘅不足以令我重拾勇气去大度、信任,只会令我感叹可贵,所以我有再不得不赞叹阿窄,起母亲也去世无依无靠下依然重拾相信Candy扶起Candy嘅勇气。
咁Candy至少有比阿窄改变到,大嘅都系咁样行为,细嘅睇见又点会唔学咧?真系可以改变到一个人唔容易。仲有,细嘅经历左咁多都生性左,都识得感恩阿窄。所以点知咧?话唔定Candy攒到钱手头无咁紧就会去报答阿窄咧。
当今社会太容易浮躁,起大家都困难嘅情况下,大度、信任、理解、释怀、勇气真系相当可贵,我愿意起后面加个“科幻片”标签。
电影聚焦疫情背景下的最最普通人的普通生活,立意很不错,相信经历过疫情的我们都会很有感触。 看到窄哥妈妈为了省钱而用蒸锅蒸用过的口罩,真的瞬间想起来当时口罩缺货时的状况,深有感触。
但是吧,真的很想吐槽下,这个简介就很误导人,“看似不务正业的Candy竟能化解窄哥工作上的困难”,我以为是Candy会通过自己的聪明为窄哥招揽生意之类的,结果竟然是面对缺货的清洁剂用水稀释来欺骗顾客…如果说在当时疫情缺货的背景下为了生存稀释清洁剂实属无奈,尚可理解,那后面在明知缺少清洁剂的情况下还让自己年幼的女儿来分装,导致清洁剂洒了,之后又用假冒的清洁剂欺骗客户,这真的是又蠢又没良心…最后连累窄哥被投诉,公司倒闭,她就只会落跑,这叫化解困难吗?这明明是制造困难…
窄哥在便利店门口看到Candy偷雪糕的时候就知道她有偷东西的毛病,还是请她帮工,结果Candy趁着做工的时候偷了熟客家的口罩,害窄哥丢了这个熟客,但还是原谅了她,给她机会,喜欢上了她,后面还想要让她们搬到自己家里住照顾她们母女俩,最后公司破产还把多余的几万块给了Candy。这想表达啥?女人只要长得漂亮哪怕不学无术偷摸拐骗还带着孩子也有男人喜欢?看完有种吃苍蝇的感觉。单亲妈妈确实不容易,为了生存为了养活女儿去偷去骗,心酸又无奈,但是编剧你好歹给Candy这个人物塑造得丰满一点吧,比如偷了东西之后多少有点愧疚之情,害得窄哥破产之后努力打工给窄哥还钱?现在的这个Candy人设真的让人喜欢不起来,因为没有任何亮点啊…
张继聪和袁澧林饰演的男女主都是在底层生活的小市民,感觉都不如一个正常上班的打工仔。 张继聪这个角色太“好”了,第一次对袁澧林失望后因为看到一家三口那幕而选择原谅,第二次失望后因为细朱而原谅,他一直在原谅和付出。 袁澧林这个角色太“坏”了,从第一次的口罩,到手表,到消毒剂,她每次都在看似悔改的档口做错事,作为一名单亲妈妈来说,她为了生存为了女儿愿意去干一些苦活累活,但是又会做出一些不好的事,直到最后,看到细朱学她,才终于良心发现。 整部电影前半段不错,两个孤独的尘埃互相靠近,相识相知,好好发展,大团圆多好呀,非要搞成这样,何必那。 两个角色的性格可以说是正反面,在几件事的处理上也是天差地别,我感觉这也是本片的一个主旨,在这个社会上,像主角这样活在社会底层的小市民,在一些事情上到底该如何去做?是见得人拜得神还是抱怨? 本片整体画风还蛮喜欢的,两个主角也都是喜欢的演员,乐坛叛徒越来越有魅力了那,袁澧林演技也不错,演出了一个自己都没活明白的单亲妈妈的感觉,就像刘德华在金像奖颁奖时说的,你会更好。
《窄路微尘》是一部描绘现代都市生活的剧情片,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和复杂的情节,展现了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电影的剧情紧凑,角色鲜明,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和苦涩。
电影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困惑,他们在生活的压力和挑战中寻找自己的道路,展现了生活的艰难和美丽。电影以其深刻的主题和真实的描绘,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
女主就是个丧门星,谁碰到她谁倒霉,男主倒霉,房东倒霉,商店的收银员会被老板扣工资也是倒了大霉,她活着就是给所有人惹麻烦,这种人最讨厌了,怎么还成了电影里的主角!!!!!!!!!!!!!!!!!!!!!!!!!!!!!!!!!!!!!!!!!!!!!!!!!!!!!!!!!!!!!!!!!!!!!!!!!!!!!!!!!!!!!!!!!
港產導演會如何描寫社會底層呢?窄路微塵給了一個範本—清潔工和單親媽媽的互相扶持。很平凡的劇本 鏡頭的取捨也很特別 刻畫他們貧困的生活環境時鏡頭都比較近 仿佛與他們身處同一地方陪他們一齊經歷辛酸 而與他們離天隔遠的高樓大廈 則多數是遠鏡頭 其實就是底層人的視角—眺望 當然導演不是在賣慘 而是展示真實的生活 電影的前半段确实平淡 平淡当中的香港街景还是挺令我着迷的 我后来思考 街景其实不止香港的美 我们所住的地方也很美 只是离我们太近以至被我们忽略而已 今天的越秀南路人迹稀疏 漫步街中撇除雜念聆聽身邊的聲音 細想這也挺可愛的 我也放肆地在車站發呆了一刻鐘 放空自己去感受平凡的可愛 跳去另一話題 文青女神是否適合這個單親媽媽的角色呢? 估計不少人會吐槽這個選角 貌似全套戲就只有她格格不入 我相信導演不是盲的 (娛樂圈黑暗面另當別論暫且不討論) 導演一定也能分辨出袁澧林的造型很奇怪 不過再切合劇本和角色背景:去看 別說還是有驚喜之處的 袁澧林飾演的年輕女子 俗套的過去——估計剛成年被渣男肇事逃逸 與家裡吵架離家出走 自力更生養大女兒 但是她也只是個未成熟的小女孩呀 所以仍然熱衷於打扮自己 而另一方面她也要堅強生存下去 至少為了女兒 所以毫無社會經驗的她只能找到男主角窄哥做清潔工 幸好她也是個聰明女 只是手腳方面依然戒不掉一些壞毛病罷了 例如小偷小摸之類的 還有引發後面故事推進的違背職業道德的行為等 一切都表明她這個年紀要同時養大自己和女兒的艱苦 不過她樂觀的性格是值得欣賞和推崇的 社會中最缺乏的就是這種心態和氛圍 太多戾氣只會毀人害己 到了窄哥和Candy的人物關係方面 若不是主角光環 我真的不相信現實中會有窄哥這樣即使被人害到雞毛鴨血一敗塗地他也沒有放棄她 難以置信 真的只有電影才會發生這種事 底層人即使多互助互愛也肯定不會是這樣 太荒謬了 唯一還能理解的原因是 窄哥的媽媽也是很早就失去了丈夫 獨自養大窄哥 所以窄哥對媽媽的態度有目共睹 很孝順很溫柔很細膩 媽媽的性格也是很好的 沒有過多的負能量傳給兒子 反而是踏實節儉的生活態度很好地傳給了窄哥 所以當窄哥知道Candy是單親媽媽時特別感觸 也比對其他人更多關心 這就能解釋為何後面即使被害也塞錢給細豬(小女孩)作為生日禮物 還叮囑一定要和媽媽一齊拆開 這裡是很感動的 「微塵」這個詞本來很疑惑 窄哥說「我們都只是一粒微塵 不會有人見到我們的 但是我們能相互看見 就足夠」
P.S.作為又一套描寫香港社會的電影 當然不少得穿插一些社會元素 這些元素紅衛兵未必看得慣 但這就是現實 例如移民潮啦 疫情啦 口罩令啦 貧富差距啦 等等 還有另一樣東西值得提及 袁澧林的角色造型也是令我能夠精神地看完整套電影的原因 … 之一 身材挺好看的 略微太瘦了些 不過樣子太甜了 冧!關於為社會底層發聲方面香港的創作人還是很熱誠的 至少他們沒放棄過為呼籲關注某種社會現象而停止腳步 試想下 換作瓷國去訴說社會現象 誰有勇氣?連新聞都可以報喜不報憂 即使報道真實事跡也會被封禁 很容易理解到為何港人會害怕回歸
“香港正在死去。”从修例风波到新法颁布再到瘟疫笼罩,这一句本显悲观的宣言似乎也确实道出了几年来这座城市的处境。
结合社会现实谈及近年底层人文关怀视角的港产片,可大致勾勒出一条表达演化的脉络:《麦路人》有着扎实的现实事件背景做支撑,却因受制于商业化的诉求和明星加盟后在人物塑造上的巨大限制而成为一部令人失望的作品;置身时代漩涡中心的《浊水漂流》则在极大的勾连历史隐痛和世代伤痕的群像野心中走向了一条充满愤怒和绝望且高度符号化的叙事道路,有意地切合了彼时港人的真实情绪;而这部《窄路微尘》更像是在写一场风暴过后,断壁残垣中别无选择的凡人们平庸而困苦地继续生活。它有着可贵的质朴,也因质朴而令人动容。毕竟在每一个地方,我们都一样别无选择。
电影中将张继聪饰演的男主角“窄哥”的职业设定为一家小型保洁行的老板,这在传统的底层人设中显得十分常规,但对于创作者构筑的“尘埃”叙事却很有价值。以清洁除尘谋生的人,在日益狭窄的社会处境里正逐渐沦为尘埃本身——面临不断下落,直至被彻底清除的命运。这一过程是缓慢的,如钝刀割肉般残忍。片中以一场主角二人清扫“孤独死”老人房屋的戏,将命若尘土的悲怆感举重若轻地托出,又在台词中直指“我们就是两粒灰尘”。
许多评论指出,后半段由女主间接造成的,导致男主角命运又一次恶化的那个转折在整个剧作里略显突兀,与整体的写实基调不搭。但事实上电影并未将描述现实的核心放在这一转折上,而是强化在疫情背景下,底层社会生活的容错空间被极端压缩,生存环境的恶化变得更加轻易。对比同为讲述疫情中阶层跌落的《瀑布》,本片在这方面的表达更加真实和残酷。
与这种以“微尘”的被清扫隐喻阶层跌落现状相对的,是片中对于“窄”这一概念的出色化用。无论是被防护塑料布严谨区隔的清洁区域,还是车内的拥挤空间,亦或者是男主同母亲栖居的方寸公寓、无窗廉租房的狭窄走廊、女主角和女儿暂时定居的宾馆房间,乃至人物直接行走的街道,电影用大量的暖光基调的摄影和封闭构图,剑走偏锋地拍出了故事发生的一切城市空间的逼仄感,林立的高低楼宇,将苦难中的人们牢牢困住,仅有一场戏里采用了相对开阔的视野,即两位主角在露台上张望夜色中繁华的香港。这样的处理一方面凸显了环境对人的逼迫,也使得压抑环境中体现出人际之间相勾连、相扶持的微弱暖意显得更加动人。
谈到人物关系方面,本片虽然采用了常见的“临时家庭”式的人物设置,却并未落入煽情的窠臼。无论是男女主之间似有若无的挂念与羁绊、还是两对母子(女)亲情关系的刻画,都隐而不发,恰如其分地渗在艰难日常的缝隙里。
如今的香港正在经历又一场移民离港的浪潮,巨浪之下被留在原地的,是那些怀着故土情结、不愿离开的老人们和生活拮据而不能离开的底层人们。片中借女儿阿朱之口讲“是取了英文名就能去外国生活吗”,将这难言的苦涩溶解在稚嫩童言里。而在如此灰色的故事基调(也是城市的真实氛围)下,它仍以最质朴的语气传递良善与道德,在这一方面甚至因过于朴素而不像这个时代的产物。“個世界閪唔等於要做閪人。”可正是因为时代崩坏,才需要重申那些被讲过一万遍的简单真理。窄路微尘,或许亦有微光。温和地下落,但至少温和。
25/10/2022 @ PREMIERE ELEMENTS [hkaff]。“個世界西者,唔等於你要做西人架” // 悲觀中的樂觀,故事平平淡淡但轉折位都係唔夠自然,實在太唔鍾意尾段窄哥變左做聖人。張繼聰做依d唏噓中佬真心好睇,Angela Yuen係幾大進步既但入圍影后就….
拍的算是近年港產片少有的踏實,但人物關係有很大的問題,甚至到第三幕後明顯不知道如何收尾,又要逃避張繼聰所飾演的窄哥對女主的私情,上價值寫成低層人士的互相扶持後匆匆結束,完全令人難以信服;Angela演mk妹算有進步,穿得漂亮也能勉強接受,但每日換造型確實太離譜了,房間可能都不夠她放衣服的;土瓜灣十三街的熟悉場景令人多了親切感。
部分情节和台词的设计感有点明显,不过袁澧林非常好,自然诠释好了这个角色。
主要真的挺假
#75thEIFF# 窄路微尘 7.5 港版肯洛奇,港版我是布莱克。导演自己也讲他是肯洛奇的粉丝。故事讲的是疫情之下的“布莱克”生活。剧作上没有新意,但本土化衔接的很完美,高完成度,中规中矩。导演映后最后用粤语说,(只有这句最后没有被翻译)香港朋友们大家好,好好生活,我们没问题的。导演或许也适合拍类型片。
HKAFF 因為時空背景的具體, 更加接地氣,而沒有覺得很老套,平實動人而沒有做得做作。 映後談張繼聰說這一切可能都是個cycle,希望二十年後繁榮時代的人睇翻覺得:哦原來二十年前有過這樣的一段時間。 //有冇一種可能係我哋咁啱行緊嘅呢一段係喺歷史嘅中段,終點係喺好後面,你(可能)係唔會見到,但最終係會出現
袁浓琳演的太好了!!鬼马可爱又坚强勤劳!就是太漂亮了感觉不会没朋友啊!! 半山豪宅的整窗广阔海景令人屏住呼吸 男主卖车时我也忍不住跟那辆车挥了挥手 > < 想家了~
新导演处女作加 1 星。疫情时代里的香港小人物故事。故事平淡但情感动人,视听娴熟,男主角表演很好,有质感有内涵。女主角略青涩,妆容过于精致,但也算在剧情内完成任务。香港电影能不断涌现这种新人,地域+文化意义上的「香港电影」的血脉就能延续下去。
我们就像微尘,上天都未必看得到我们,但是,只要我们看得到彼此就行了
“窄路”和“微尘”完美契合主题,真实还原疫情背景之下的众生百态,有钱人屯N盒口罩&窄哥老妈蒸口罩轮着用的场景对比就很写实,大家相互扶持依靠的生活状态,也更能反映出疫情对各行各业的冲击之大。袁澧林塑造了一个立体丰富的单身母亲角色,也发现张继聪都几有型…传递出一种在困境中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是一部充满善意、真诚、希望和人文关怀的电影作品
女主贫穷少女妈妈的人设为啥穿衣服像网店模特一直穿新靓衣服… 无法理解男主对女主的奉献,感觉好像当兵…
以疫情题材来说,有自己的视角,主要是说大城市里两个微尘般的人,为了生存挣扎。可惜故事很普通,叙事太温吞,男女主角也没什么火花,男主角母亲的离世,公司因为消毒剂问题倒闭等等,越到后面越像是拼凑着两段虚假的小人物经历,很难触动。小朋友的演技不太行,说话就有些烦,整体低于预期,三星鼓励新导演继续创作。
很意外地被感動到涕泗橫流。前半部分溫柔的街景已經很加分了,最後出現的那家奶茶店,唉,一個現實生活中我去過無數次而現在已經不存在的單位,那面memo紙連儂牆會永遠留在這部戲裡。說了這麼多無關劇情的,即係個故事橋段都幾有問題
想拍20年后的《柔道龙虎榜》,结果拍成了疫情版《麦路人》。口罩经济学背后的贫富阶级道德,香港廉租房单亲妈妈的挣扎求生,移民潮背景下香港人去留选择的徘徊失落……“饿不死就做下去吧,有选择的话,谁想改变?”。可所有的议题只是停留在展示社会新闻,用老港片思维的“简单角色”处理新港片模式的“复杂生活”,不痛不痒,没头没尾。最大的意义,可能就像是电影开头“口罩短缺的时候,穷人会晾晒口罩重复使用”的细节刻画,给疫情时代留下正确的集体回忆
女男主形象都很单薄,虽然尝试从疫情下底层人物切入,但未免也太假大空了。像是悬在半空,不上不下。雷打真孝子,财发狠人心,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
疫情下的香港社會。第一部重點描繪疫情改變生活面貌的港片。百業蕭條、氛圍緊張,而許多人也逐漸落入困境,但這些人們的掙扎就像一粒粒塵似的不被重視。正因如此,"塵"與"塵"更該互相拉彼此一把。女主角袁澧林生動靈巧,情感詮釋動人,外型也好。我對這演員並不熟悉,看了頗感驚喜。袁飾演年輕的單親媽媽,由於疫情,維生的咖啡廳倒閉,四處求職未果,只有男主的清潔消毒公司因缺工才錄取了她。其實很不成熟的人,周身小惡習、投機。跟女兒與其說是母女,不如說是大孩子帶著個小孩子...雖說如此,卻也看得見她真的有在努力,想要變好。母女關係讓我覺得有"The Florida Project"的神采。男主屬於可能被說太聖父的爛好人,但不可否認確實善良。即使自身蒙受損傷,無關"收穫"時,他依然願意雪中送炭。這樣的人物是構築這故事(或說創作者期許)的根基
袁澧林演出了一种世俗的漂亮,在喧杂的社会环境中叽叽喳喳,具备活泼的生命力,她初时来搵工,那个反应大方清晰,在天台看高楼时,窄哥说希望对面全部清洁都给我做,她的略带局促的微笑的反应。表演的情感常常是一种诗意的情感,这种世俗是比较难演的,但袁澧林做得很好。电影本身有点陷于按部就班的有节奏的情绪起伏,例如窄哥给妈妈按脚那场戏就是剪辑进去为了情绪节奏,实际上这么做就让影片的呼吸感变弱。同时电影夹带了制造冲突矛盾的三宝,老年人过世,成年人不懂法和小朋友闯祸,一次又一次的强行推动剧情,这放在商业电影里可能大家哦哦就过去了,放在如此人文的电影里就略微失真。作为个人,我也不喜欢最后窄哥大吼Candy说她次次都让他失望,Candy说我有努力,这一段就是典型的男女关系PUA了,窄哥你是没资格说这个话的,人家也有很认真生活。
香港电影越来越像日本电影了,让弱者活得有尊严。
不属于向海的人只能对着12个窗的画作祈愿.喷出的消毒液净化不了埋在心里的不甘. 倒泻的清洁剂也不能成为不洁之魂的借口.我们都是窄路的微尘.身不由己.但个世界閪.唔代表我们就要做閪人.
寫底層普通人的生活就很容易陷入情節沒頭沒尾和衝突不夠(或是說視聽語言沒有能把衝突傳達好)的窠臼。雖然編劇認為不講清楚兩個主角各自的生平背景,只關注他們具體的當下會更好,可人物塑造因此有些弱了。男主是一個老老實實的爛好人,女主有人物成長歷程,但不是很動人;在兩個人分開之後,情節發展總是依賴巧合;電影主題的表達總是依靠有些生硬的台詞「我們是一例微塵」。初次之外細節上還是有閃光點的,比如「移民潮」議題的觸碰,懸掛的口罩,疫苗,以及麵包車前座後面的卡通貼紙,這些細節安置得很棒。題材還是挺好的,紀錄這個不是很普通的時代之下的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