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又到了最美的时候,《上新了·故宫》依然保持了历史文化传播和文创商业开发相结合的高水准制作。我从2018年第一季追到了2020年第三季,今年是故宫600年,做个知识点摘录,以此纪念。感谢这个节目,也谢谢邓伦。
第一集 定 守 护
金砖:古时铺在重要宫殿内,因其敲之如金属般铿然有声,故名金砖。
太和殿正中的龙椅:是康熙时期的龙椅,距今300多年历史,龙椅正上方的牌匾“建极绥猷”题词,是乾隆御笔。这是当年故宫博物院著名专家朱家溍先生,根据一张1900年的老照片,找了2年找到的,之后工作人员历经934个工日的修复,1964年重新将他放置在太和殿。
几何中心:从测绘学的角度来说,紫禁城的几何中心在保和殿与中和殿之间的中轴线上(中轴线上14块砖),中轴线是600年前,永乐时期确立的,它的确立是这座木质结构建筑群始建的基础。紫禁城整体是9:7(961m:753m)的比例。历史专家认为,将故宫平面图,沿着对角线连接四个角楼,可以找到几何中心点。按照相应比例,可以计算出中心点与丹陛石距离116米,即在第六块砖上。
丹陛石:又称陛阶石,是古代宫殿门前台阶中间镶嵌的那块长方形大石头,一般是一整块石头,有的还由好几段石头组成,是中国帝王身份的象征。
紫禁城中轴线,从南往北依次坐落着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钦安殿、神武门 ,它也是北京城的中轴。古建也叫中线行,紫禁城中的建筑都需要先定下中心,从中的确立开始,
紫禁城是明清建筑变迁的缩影:弘义阁重建于明晚期,天启七年(公元1626年); 太和殿重建于清初期,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体仁阁重建于清中期,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太和门重建于清晚期,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
钦安殿:明朝永乐年间始建,从未被毁坏过,从明至清的历史印记都被保留下来。它坐落在紫禁城北端,其牌匾写的是“天一门”,根据《周易》理论,北方主水,字面上取“天一生水,第六成之”之意。天下的水,都是从这个门生出来的,水可以生木,木代表生机。
钦安殿是中轴线上唯一的神殿,牌匾 “统握元枢”是乾隆亲笔,正殿正龛供奉的是玄天上帝的铜像,是北方的战神,也是水神,寓意着保卫北方边疆,坐镇紫禁城,两侧另有请皂旗从神、请剑从神、请书卷从神、请铜印从神。
钦安殿内还有从明至清的各种文物,如:五彩仙鹤架龙纹大鼓(明代弘治时期); 五龙捧圣铜丝罩宜石海灯(长明灯);白地孔雀釉云龙纹瓷缸(乾隆时期); 粉彩锦上添花瓷缸(光绪时期);描金漆关圣帝神龛(雍正时期); 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大钟(弘治时期);鼍鼓(乾隆时期); 宋徽宗御题玉皇圣号玉册单简(政和时期)。
故宫的北斗七星意象:由午门四个角上的圆球、中和殿上的圆球、交泰殿上的圆球、钦安殿上的宝瓶组成。
抱厦:建筑术语,清以前叫“龟头屋”,是指在原建筑之前或之后接建出来的小房子。
五供:中国民间祭祀用盛供品的五件器皿。又称泰山五供、佛前五供。由香炉一只、烛台与花觚各一对,五件器皿成一套,合称五供。
金水河:从西北方向进入,西放属金,故名金水河。它流到武英殿前,再一路穿行至太和门前,后流向东南角城墙,最终形成菱形蛇头的模样,重新汇入城墙外的护城河中。金水河与护城河,一内一外守护紫禁城。
第二集 寻找与故宫二次结缘的神奇动物
景仁宫:有的是政府拨交,有的是兄弟馆交换,有的是捐赠自社会各阶层人士。在故宫博物院80周年时,被开辟为展示捐赠文物的专馆,设立景仁榜,取自“景仰仁德”之意,表达对爱国之士的感怀之情。故宫的文物来源,
沈从文:在20世纪50至60年代,先后向故宫捐赠20件文物,其中大部分是丝织品,写了一部系统考证中国服饰文化的学术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张伯驹:捐赠《丛碧书画录》著录的古代书画22件,晋·陆机《平复帖》、杜牧《张好好诗》等七八件珍贵文物。
何刚:农民,1985年盖房子时,挖地基挖出19件元代银器后捐赠给故宫,如“樊”字款银鎏金双凤穿花纹玉壶春瓶。
目前,故宫藏品数1863404件(套),依然在持续增长,但仍有大量文物流散在外。梁金生主持文物收回工作,《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四种》中,记录流失文物的1000多件,现已收回200多件。如:张先《十咏图》,《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明代 沈周),《出师颂》(隋)。
慈宁宫:匾额上的字,从右至左为满文、蒙文、汉文,曾居住于此的孝庄文皇后(大玉儿)是蒙古族人,因此保留了蒙语。现为陶俑文物展厅,其中1/3的文物来自郑振铎捐赠。
陶俑:是古代墓葬雕塑艺术品的一种。
郑振铎:抗战时期,他蛰居上海,成立了文献保存同志会,抢救因战乱流散到外的江南著名藏书楼的珍本古籍。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国家文物局局长,他颁布了关于禁止珍贵文物和图书出口的法令,极大地减少了文物流失。他总共向故宫捐赠657件文物。
郑振铎捐赠的一组乐舞俑,是唐代乐舞文化制度的重要例证。唐代传统舞蹈有软舞:节奏舒缓,优美柔软;健舞:节奏明快,矫捷雄健。舞伎分坐部伎,立部伎。
白居易《立部伎》记载:太常部伎有等级,堂上者坐堂下立。堂上坐部笙歌清,堂下立部鼓笛鸣。
唐三彩: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以黄、绿、白三色为主。钴料在高温焙烧下会产生蓝色的装饰效果,是蓝色的主要来源,但蓝色不常见。
静怡轩:典藏《五牛图》(唐·韩滉),作为乾隆十七年(1752年),万寿节的一个贺礼被送进宫,乾隆为此特设春藕斋珍藏。1900年,由于战争原因流出国外,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出现在香港拍卖市场,周恩来总理“不惜代价抢救国宝”收回,后孙承枝先生通过8个月时间修复。
亲耕礼:又称更藉礼,每年立春后,皇帝会亲自示范扶犁耕田,号召全国民众耕田劳作。
第三集 乐天派
钟粹宫古琴馆:大圣遗音琴,是传世唐代古琴中最为完好的一件,其名可能取自汉代蔡邕《琴操》中。琴,兼三才而备九德,真大圣之遗音也,琴面有十三个金徽,代表一年有十二个月,加一个闰月。琴上配有流苏,形似于流水,从岳山到琴弦,就像自然界山水的循环,也代表着一种人间的循环,是古人对天人合一的寓意及想象。琴腹有四个字:至德丙申,即公元756年制。
管平湖:字吉庵、仲康,号平湖,自称门外汉,祖籍江苏苏州,生于北京一个艺术世家,中国著名古琴演奏家、画家。清代名画家管念慈之子。
康熙制作清代音乐百科全书《律吕正义》时,谕旨问南府教习朱四美,琵琶上共有几调,枫香调,大石调,般涉调等,如果问不明白,便派四阿哥胤禛去问,因此雍正皇帝的艺术审美水平较高。
禊赏亭:位于乾隆花园第一进院落西侧,始建于乾隆三十七年,坐西面东,是致敬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地方。
流杯渠:又称“九水流觞”,以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曲水流觞为蓝本而设计。
苏轼:他在一千年前就用了很多现代词,比如“呵呵”,内涵也跟如今的网络意思一致。
第四集 镜像传奇
建福宫花园和宁寿宫花园的第四进院落,在建筑形制上是一一对应的,两者前后间隔60年,都是由乾隆参与设计建成的。1923年,建福宫花园被一场大火烧毁,
永寿宫:永寿宫是一座明清宫殿建筑。属于内廷西六宫之一。位于翊坤宫南面,启祥宫东面,是后宫之中离养心殿最近的一个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乐宫,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更为现名。为明代妃嫔、清代后妃所居之处。
靠山神兽:是故宫博物院景仁宫和永寿宫内石屏风的底座,前身是元朝大内外的桥头神兽。
皇家瓷器:产于御窑厂,是明清两代为供应宫廷所需瓷器而设的机构。最初在景德镇,成品率只有20—30%。
唐英:雍正六年(1728年),46岁的唐英被任命为景德镇御窑厂协理官,也就是御窑厂的二把手。当时的一把手——督陶官,是年羹尧的哥哥年希尧,他身兼多职,常年驻扎在和景德镇远隔千里的江苏淮安管理关税,御窑厂这边,也就是挂个名。
苏麻离青:苏麻离青属低锰高铁类钴料,青花呈色浓重青翠,色性安定,因为苏麻离青含铁高而含锰量低,在适当的火候烧造下呈现出蓝宝石般的鲜艳色泽,还会出现银黑色四氧化三铁结晶斑,即“铁锈斑痕”,俗称“锡光”。元代景德镇与明初的青花瓷,大多用它绘制花卉枝叶,明成化以后,渐被回青等代替。
压手杯:压手杯造型为口平坦而外撇,腹壁近于竖直,自下腹壁处内收,圈足。压手杯形体端庄大方,凝重中见灵巧。
龙纹盘:龙纹盘为盥洗器。圆下收腹,宽折沿,高圈足。外腹以扉棱间隔,每组饰乌纹一对。圈足饰龙纹。
第五集 金榜题名
午门:朝廷举行殿试时,参加考试的考生,不可走午门御道,按名次单数走左掖门进紫禁城,双数走右掖门进紫禁城。
科举考试:明、清(童生试)取得生员(秀才)资格的考试。通常分为地方上的乡试、中央的省试与殿试。乡试(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中央省试(贡士)为“省元”,殿试(进士)第一名为“状元”。
殿试:殿试在皇宫里举行。清代殿试的地点起初是在太和殿,乾隆以后都在保和殿举行。清朝初年,皇帝不仅亲自拟定试题,还亲自评判所有的殿试考卷;康熙以后,才改由阅卷大臣批阅,只有前十名的试卷进呈皇帝御览。
辟雍:是太庙国子监的中心建筑,是天子的学堂,古代皇帝即位后必须在此讲学一次。
金榜题名: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传胪大典:殿试以后由皇帝宣布登第进士名次的典礼,科举考试考中的进士按单双数,从左右掖门进出紫禁城。
翁同龢:字叔平,号松禅, 别署均斋、瓶笙、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别号天放闲人,晚号瓶庵居士,江苏常熟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体仁阁大学士翁心存第三子,咸丰六年(1856年)状元,历任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先后担任清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卒后追谥文恭。
第六集 数字密码
启祥门:启祥宫位于西六宫西南角,建于永乐十八年,初名未央宫。嘉靖十四年,嘉靖帝改名为启祥宫,是因其生父兴献王朱祐杬生于此,此宫被认为是肇祥之地,故取名启祥宫,大门名为启祥门。
百子门:是出离西六宫,通往重华宫,淑芳斋的大门。与启祥门为“双阙”。
景福宫:位于内廷外东路宁寿宫区东北部,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为康熙皇帝孝惠皇太后(顺治帝孝惠皇后)所居。琉璃门,垂花门,月亮门,厅,为“四面”。
符望阁:位于宁寿宫花园第四进院落,为该院的主体建筑。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嘉庆七年(1802年)修,光绪十七年(1891年)重修。乾隆年间,每年腊月二十一日,皇帝在此地赏饭给王公大臣。嘉庆皇帝也曾登临此阁,并有《咏符望阁》之诗咏。
金瓯永固杯:是清乾隆时期的故宫金器,此杯共有4只,其中2只金质,1只铜鎏金造办于乾隆初年,另外1只金质造办于嘉庆初年。设计及加工皆属上乘,耗费了乾隆的诸多心血,是清官内不多见的皇帝专用饮酒器。
第七集 茶
普洱茶:普洱茶或入京进贡或远途贸易,需要有结实,防潮,避光的外包装。同时普洱茶是需要呼吸和后发酵的,要与空气有一定接触,不能密闭封死,因此普洱茶的包装材料除了结实,还要透气,竹箬包装便应运而生,竹箬因为取材方便的缘故,成为普洱茶包装的不二之选。
皇茶:故宫皇茶除了普尔、龙井等名茶,还有湖北通山茶、安徽六安茶、江西安远茶、福建小种花香茶,附件乌龙茶,四川菱角湾茶,四川陪茶,四川观音茶等等。
万寿庆典:皇帝的生日,就是万寿节。作为王朝的一项典礼,由唐宋开始的单纯娱乐庆祝活动走向庄严肃穆,至清代到极致。万寿节,与元旦、冬至并列为皇家三大节,无论皇帝还是皇太后、皇后,这个生日注定将过的意义非凡。
喝奶茶:在清入关前清宫已有饮奶茶的嗜好,并将其视为招待客人的重要礼节。入关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乳茶之风日趋盛行,上至帝后下至仆役,均可品饮。清朝各大庆典,以及招待外国使丞等重大活动中,在进餐前均有皇帝赐奶茶的仪式,而且茶与牛奶、盐的配比度也更加讲究。
重华宫:位于月华门西百子门之北,为清弘历(高宗)为王子时居第。弘历登位后,年号乾隆,每岁新正,赐内廷词臣茶宴于此。
三清茶:以凌寒不凋谢的梅花、四季常青的松柏、寓意“福寿”的佛手柑烹茶,是乾隆皇帝独创的特饮。
第八集 建筑
临溪亭:临溪亭是慈宁宫花园内主要建筑之一。始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原名临溪馆,十一年(1583年)五月更名临溪亭。
中国营造学社:中国私人兴办的、研究中国传统营造学的学术团体。学社于1930年2月在北平正式创立,朱启钤任社长,梁思成、刘敦桢分别担任法式、文献组的主任。学社从事古代建筑实例的调查、研究和测绘,以及文献资料搜集、整理和研究,编辑出版《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46年停止活动。中国营造学社为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作出重大贡献。
庆寿堂:庆寿堂是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一。宁寿宫后部东路一组建筑的总称,位于阅是楼之北。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嘉庆七年(1802年)和光绪十七年(1891年)重修。
古华轩天花:古华轩建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轩内的柏木嵌楠木雕花天花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古华轩天花的修复分为四个步骤:1.除尘:为文物拂去灰尘,重现百年前的模样。2.补配:将脱落的构件,重新配置,原样复制,补配更换,使得建筑完整如旧。3.加固:把脆弱的零部件重新粘合,让文物稳固长存。4.打蜡:在构件表面打上一层保护膜,使其透出温润如玉的质感。
榫卯: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其特点是在物件上不使用钉子,利用卯榫加固物件,体现出中国古老的文化和智慧。
故宫护卫犬:目前,有23条在编的故宫护卫犬。故宫护卫犬最大的作用就是:巡逻、警戒、扑咬!
第九集 牡丹
戏折子:开列戏曲目录的折子。
断虹桥:断虹桥位于太和门外、武英殿之东,单拱石券,横跨于内金水河之上。桥南北向,长18.7m,最宽处达9.20 m。桥面铺砌汉白玉巨石,两侧石栏板雕穿花龙纹图案,望柱上之石狮神态各异,宛然如生。桥之建造年代为明初或元代尚未定论。但此桥用料之考究、装饰之华丽、雕刻之精美乃紫禁城内诸桥之冠。
碧螺亭:位于北京宁寿宫花园符望阁前的叠山主峰之上,因其形制似梅花,构件亦以梅花纹装饰,又称碧螺梅花亭,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如亭:故宫内的一处戏台建筑,位于外东路宁寿宫区颐和轩西侧的一个小院内。
第十集 颜色
皇极殿:宁寿宫区的主体建筑,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初名宁寿宫。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四十一年(1776年)改建宁寿宫一区建筑时,将宁寿宫改称为皇极殿,作为乾隆皇帝归政后临朝受贺之所。
千叟宴:是清代宫廷的大宴之一。旨在践行孝德,为亲情搭建沟通平台,营造节日气氛。加强友善的邻里、家庭等关系。
缂丝:又称“刻丝”,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是中国丝织业中最传统的一种挑经显纬,极具欣赏装饰性丝织品。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苏州缂丝画也与杭州丝织画、永春纸织画、四川竹帘画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家织”。
剔红:又称雕漆,始于漆器,是以大漆为原料,在胎体上一层层涂堆到适当厚度再进行加工雕刻的艺术品。
漆器: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
红色:在传统文化里,红色一直被视为是一种表示喜庆的正色,寓意着庄严、幸福、吉祥。
黄色:黄色正统地位的确定,源于华夏民族对文明起源的追述。华夏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一望无垠的黄土高原,以及奔腾不息的九曲黄河,都使得黄色深深的印入了炎黄子孙的精髓之中。到了汉代,汉武帝刘彻确立“汉居土德”,至此,黄色便成为了汉朝皇权的象征,以后历朝相沿不变,均以黄色为贵。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黄色届土,而土居中央,系万物之本,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因此多数宫殿的瓦顶皆以金黄色釉琉璃瓦覆盖,以显示无比的尊贵。此外,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能生土,土多火晦。而火为赤色,所以宫殿门、窗、宫墙多用红色,寓有滋生、助长之意,以示兴旺发达。
“五”字内涵:传统文化中,五是一个圣化的数宁,它是大宇宙和小宇宙种种关系组合的代码,如五元、五方、五金、五官、五脏、五行、五道、五戒等;“五行观念”,古人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符号,指代天地万物构成的元素,在天则为木星、火星、土星、金星、水星,在地则为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象,在人则为仁、义、礼、智、信五种德性,在方位上则为东、南、中、西、北之代表。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付筱菁
“好久不见,甚是想念,本喵我又回来啦!”伴随着“故宫猫”呆萌而傲娇的“嗓音”,《上新了·故宫》第三季正式拉开帷幕。
今年恰逢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建成于1420年的紫禁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600年间一座城,宏伟的建筑群见证了时光流转,也留下了历史印记。紫禁城的文脉生生不息,《上新了·故宫》也一直在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探寻紫禁城生生不息的印记
紫禁城在变迁中发展,故宫在变化中新生。《上新了·故宫》播出到第三季,也在探寻“生生不息”的路上向前奔跑。“通过故宫专家团队与节目创作团队的创新合作模式,借助艺术界年轻人对故宫承载文化的敬畏与探求”,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在《上新了·故宫》第三季开播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表示。在新一季节目中,传统文化与当下潮流的结合更为紧密,故宫厚重的文化历史底蕴与蓬勃的发展生机更为鲜明,生动鲜活的电视语言将中华文化、故宫文化的与时俱进讲述得更加深入人心。
第一期节目通过主题任务的形式,用“定、守、护”三个关键词,引导嘉宾寻找“生生不息”在故宫中的印记。
比如“定”指的是定中轴,首次在节目中揭秘紫禁城建筑几何中心。提起紫禁城的中心,很多人认为是太和殿龙椅所在区域。而故宫博物院古建部高级工程师赵鹏则在节目中告诉观众,“太和殿可以说是政权统治的一个中心,但是如果从测绘学的角度来说,整个紫禁城的几何中心不在这里”,而是在保和殿与中和殿之间的中轴线上。“按照相应比例尺,便能计算出几何中心点与中和殿丹陛石的距离为11.6米。”网友们纷纷留言评论:学到了,下次游故宫也要去打卡几何中心点。
“守”和“护”亦是如此。通过探秘“时空胶囊”钦安殿、金水河,在展现木连理、石座等珍贵文物背后,体现时间延续、生命生生不息的主题。
走进钦安殿,从紫禁城肈建之初到今天成为博物院,历史的印记依旧清晰可见。明永乐时期雕刻细致精美的铜像、弘治年间造型绝美的五彩仙鹤架龙纹大鼓、清乾隆二十七年陈设于此的鳄鱼皮鼓“鼍鼓”……在这里,600年似乎浓缩成时光的胶囊,储藏丰富的历史信息,为紫禁城的主人守住安宁,也为后人守住时间的底蕴。
节目中展示了一块宋徽宗御题玉皇圣号玉册单简。该玉册原有大约39块,现今仅存一块。追溯历史,这件“重量级”文物的出现早于紫禁城,论及“年龄”,它更是已超千岁。600年间钦安殿“守护”的珍贵文物历史之久远、价值之深厚,让网友不禁惊叹“大开眼界”。
“这一季努力透过镜头展现紫禁城的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千回百转,汩汩向前。”节目主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告诉记者,传承文化一直是使命,而创新表达一直是动力。“在电视语言下,展现故宫更多不知的细节故事和文化内涵,也是节目的初衷”。不少网友认为节目“兼顾大众性与学术性、知识性”“强化了故宫600年的时代痕迹,看得热血沸腾又热泪盈眶”。
回首故宫珍宝曲折辗转的回归之路
精彩远不止于此。在最新播出的第二期节目中,《上新了·故宫》将目光投向故宫传世文物的回归之路。作为中国文物收藏最为丰富的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在无数人的守护和捐赠下,馆内现藏文物已达186万余件。然而,这样的成果来之不易。
回首历史,故宫有许多珍宝流落在外,幸而在无数爱国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不少珍宝才踏上回归之路。为守卫国宝,这些爱国人士付出了不为外人道的辛劳,他们的事迹至今令人感佩。为表达感怀之情,景仁宫特设“景仁榜”,其名正是取自“景仰仁德”之意。镜头里的这张榜单上写满了故宫文物捐赠者的姓名。而每一个姓名,都诉说着一段令人心生感怀与敬意的故事。
保存于静怡轩中的《五牛图》背后,就有着令人辛酸的往事。这幅唐代韩潢创作的黄麻纸本设色图,是现存最早的纸本中国古代绘画。画中的五头牛“怡然自得、昂首前瞻、端端正正、回首顾盼、严肃庄重,既独立又连贯,前呼后应,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乾隆十七年(1752年),《五牛图》被进献入宫,成为宫中藏品。1900年,因战火流出至国外。幸运的是,20世纪50年代《五牛图》出现在中国香港的拍卖市场。几经周折,这幅颠沛流离的传世画作最终回到祖国的怀抱。
然而,初回故宫时,《五牛图》残破不堪。据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研究馆员聂卉介绍,“上面大大小小大概有500多个洞”。当镜头聚焦到《五牛图》的原始档案照片上时,弹幕中不断闪现“哭了,痛心啊,多少文物都流失了”“看到修复前的照片突然就哭了”等字样,文物回归背后的隐痛走入了每位观者的心。
不仅是文物的回归,文物的修复同样饱含国人的心血。《五牛图》的修复就是由当时著名的装裱师孙承枝老先生历时八个月苦心完成。在这份匠人技艺与爱国热忱下,《五牛图》才重新焕发艺术的光彩。用聂卉的话来说,“这可能是所有中国人对中国文化的一种传承的心、保护的心。”
60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置身紫禁城中,追寻叩问,印证历史的根源和来处,凝结在文物上的星光,或许就是最好的答案。无怪乎有网友感慨:“震撼于古人智慧的伟大,佩服于故宫人执着的守护!他们都了不起,因为有他们,我们才可以看到那么多有意义的文物!”
注入高校学子文创比拼的勃勃生机
在第三季中,《上新了·故宫》秉持着用自己的方式展现故宫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则,不断延展新时代故宫的影响力。节目总制片人刘兵在第三季正式开播前就透露,《上新了·故宫》第三季将以青年设计力量为突破,集结全国设计类高校学子、优秀青年设计师竞争上岗,共同为故宫文创上新助力。而这也道出了《上新了·故宫》第三季的另一特色:来自全国20所高校的设计学子,以团队对战赛形式设计文创作品,竞争“上新”名额,为故宫注入活力四射的青年力量,吸引更多年轻群体助力故宫文化传承。
从已播出的两期节目看,每期节目限定一个创作主题,邀请来自两所高校的青年设计团队,根据实时接收的从故宫回传的元素照片,进行文创设计与比拼。首期节目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队与中央美术学院队以“帆布鞋”为载体展开“上新”创作;第二期里,来自北京理工大学和江南大学的设计学子们围绕回传的陶伎乐女佣群、《五牛图》等故宫元素,设计“桌面潮玩摆件”。
不仅如此,参与比拼的两队还要直面对方团队的“挑剔”,双方就设计方案展开唇枪舌剑的交流。这种基于设计而产生的灵感冲撞,激活了节目中原本单一的设计环节,而对抗的形式也增加了节目的看点。“这一季加重了文创环节的比重,高校大学生PK的模式算是一大亮点”“有了设计上新的环节,并且采用了对抗竞争的形式,这是这季最大的创新”“文创部分的互动变得更有活力和可看性”……节目的创新收获了网友的一致好评。
在呈现故宫自带的历史文化属性之外,《上新了·故宫》第三季也在中国传统美学元素的表达上花费心思,将故宫的文化美学元素运用到文创产品中,让中国美学更好地融入公众的日常生活。
每期节目中,两支战队的“上新”都难分伯仲,堪称“神仙打架”。参与首期节目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团队从太和殿全景、天一门旋花彩画纹样、海水江崖纹纹样的花纹样式中取材,设计出“青云跃系列帆布鞋”,仿若带人漫步故宫,体味徜徉其中的浪漫与来自历史深处的祝福。中央美术学院团队则从故宫基石颜色汉白玉色调中获取灵感,将由自然演变而来的海浪纹、云纹、山崖纹、缠枝莲纹样纳入“云山履系列帆布鞋”的设计,完美契合故宫生生不息、绵绵不断的历史文化内涵。在这些从传统文化与美学元素中汲取自信的文创新品中,紫禁城六百年绵绵不绝的生命力持续蔓溯延续。
既有历史揭秘,又有文化讲解;既有美学式呈现,又有商业化运用,《上新了·故宫》第三季在一个个感人故事与动人细节的串联中,透露出一种“文化追寻”的意味。
《上新了·故宫》总导演毛嘉曾表示:“我们想以故宫为坐标,让观众领略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找到民族的来处,并展示华夏文明如何与其他世界文明进行互通互建互融。”那就让我们继续跟随故宫文创新品开发员的身影,用“脚”丈量紫禁城历久弥新的无限魅力,用心体悟中华文明源源不绝的文化气息。
一如既往的美!
故宫美,博大精深!!积淀厚重!美轮美奂!辉古映今!
故宫伦美!玉树临风,风流倜傥!翩翩少年!又儒雅又温暖!又谦虚又认真!他最美的样子就是投入工作的样子!六百故宫!二八邓伦!在最好的时间相遇,是最美的缘分!
故宫专家团队美!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宁静高远!良师益友!伦伦和这样的专家相遇,三生有幸!
和伦伦一起探访的哥哥美,他们又成熟又热情,有岁月积淀的厚重,有求知若渴的激情,伦伦定会受益良多!
参加设计的学生团队美,名校才子,英气奋发,思如泉涌,书卷气,机敏劲!未来可期,前程似锦!和他们一起,伦伦时光穿越!青春校园!身临其境!热血又美好!
就是。。。 就是。。。。广告插入。只能说必须的! 能理解! 但结尾部分不要生生念广告词!就好了!
非常喜欢上新了故宫这样一档文化类的综艺节目,我们通过节目能够欣赏到我们平日见不到的故宫文物,欣赏故宫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从中品味故宫的与众不同。故宫对我们来说有着不同与一般文物的象征意义,我们不仅要感慨中国的文化如此博大精深与厚重,因此历史传承对于我们来说尤为重要。也非常喜欢嘉宾邓伦,温文尔雅,非常符合上新了故宫这个节目的定位!
1406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1420年,紫禁城建成,历经14年 紫禁城方竣工。 1535年,钦安殿奉道(含钦安殿在内紫禁城建筑布局发生较大改变)。 1644年,清朝顺治帝迁入紫禁城。 1655年,改建坤宁宫(改建后的坤宁宫,同时作为萨满祭神和皇帝大婚的场所)。 1723年,入住养心殿(养心殿“政寝合一”,成为清朝中后期实际的政治心脏)。 1729年,设立军机处(成为处理全国军政大事的常设核心机构)。 1738年,改建乾西五所(乾西五所的建筑式样与功能发生根本性变化)。 1776年,建成宁寿宫花园(宁寿宫花园落成,以备乾隆帝颐养天年)。 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乾隆帝八十大寿,四大徽班进京,促进了国粹京剧的诞生)。 1859年,连通长春宫(基于对理政空间的需要,长春宫一区被改造)。 1909年,探秘灵沼轩(宣统元年,在延禧宫原址兴建“灵沼轩”,后因国库空虚停工)。 1914年,紫禁城部分区域初对公众开放。 1924年,宣统帝溥仪被驱逐出紫禁城。 1924年,清室善后委员会成立,开始了对皇宫物品漫长的整理。 1925年,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 1933年后,文物南迁。 1950年,文物北返(第一批南迁文物返回故宫博物院)。 1958年,文物北返完成。 1961年,故宫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故宫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998年,启动信息化建设。 2002年,开启百年大修(以武英殿为试点,故宫拉开百年大修序幕)。 2020年,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宫博物院建立95周年。
听了伦伦最新单曲《紫禁秋》,不禁想起和哥哥在秋天的故宫里漫步的时刻[心]温柔的声线搭配动听的旋律,单曲循环播放一整天不过分吧!看了新歌《紫禁城》的花絮,伦伦录制时好投入 唱的真好听,看着花絮听着歌 喝着同款保温杯里的水 生活很是惬意。故宫伦的声音酥酥的,听着耳朵快醉了!不负相逢,地久天长[微风]温暖轻嗓,歌咏岁月,好好听,值得单曲循环
寓教于乐,仿佛看到了活着的故宫。特别喜欢里面的歌曲【牵星术】【上新了故宫】,邓伦温暖、富有感情的嗓音,每次听都特别震撼且感动。摄影、歌曲、嘉宾、讲解一切都是完美契合。通过这样的综艺,可以让全家老少都可以学到知识。孩子甚至做起了观看笔记,要求我为其打印好看的画面,不得不说,每一帧画面都特别美。希望这样的历史文化节目能够越来越好、越走越远、走出国门。
北京的四季各有各的美,它是一座包容的城市,传统与现代的建筑形式能自然地融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开放的风格。在钢筋森林中时不时穿插着古时候的木质建筑,咋眼望去总会攫取大家的目光。而故宫是最吸人眼球的古式建筑,它的四季,美得令人沉醉,每每在公众号、微博看到故宫的影像,总是流连忘返舍不得放下手机。
2020年是故宫600年华诞,看了日历上去年年初的“全年计划”中写着“故地重游,去故宫看展”,最终也未能成行,留有遗憾。所以,立下的flag就是用来打破的,不过,我喜欢这种“未完待续”的感觉,因为意味着还有将来……
既然被疫情限制了出行的脚步,在家里看看《上新了·故宫》也是极好的选择。朋友吐槽老公不解风情、不懂生活,因为老公说只要一张网就能到达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不必用双脚去丈量、去抵达。以前这番言论可能确实是值得翻一翻白眼的,而如今VR技术的成熟,这美好的愿景也终将实现,感谢技术的发展,让人突破了空间的限制。而作为技术基础的视频影像确实带我们直观地接触到故宫,专业摄像师所寻取的特殊视角,让我们享受到不同的光影交错下的美,“故宫百年修缮”仍在进行,通过摄像师的镜头还看到许多未开放场所的画面,加上旁白配音,了解到建筑背后的渊源与文化……
建成于1420年的紫禁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600年间一座城,宏伟的建筑见证了时光流转,也留下了历史印记。紫禁城的文脉生生不息,《上新了·故宫》也一直在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紫禁城在变迁中发展,故宫在变化中新生。《上新了·故宫》播出到第三季,也在探寻“生生不息”的路上向前奔跑。我从2018年第一季追到了2020年第三季,感叹于它始终保持着历史文化传播和文创商业开发相结合的高水准制作。在新一季节目中,传统文化与当下潮流的结合更为紧密,故宫厚重的文化历史底蕴与蓬勃的发展生机更为鲜明,生动鲜活的电视语言将中华文化、故宫文化的“与时俱进”讲述得更加深入人心。
这档节目最大的优点,不止是把故宫阐释地精准而生动,打通了一条紫禁城过去、眼下与未来的历史脉络,更在于它永远以开放、包容、创新的态度和年轻人做朋友,秉持着对故宫和观众的双向尊重。第三季延续了经典的创作模式,特别召集全国多所高校设计专业的大学生们,采取团队对战的方式,以故宫元素为依托设计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为故宫注入生生不息的青春力量,也让年轻人加入到守护中华传统文化的队伍中来。
在历史内容上以宏观命题为主线,再微观切入到故宫的各个景观、物件、故事上,将这片庞大的宫殿拆解为不同的文化符号,邀请了娱乐圈演员还原历史真相,同时以故宫专家的深入解读,全景展现出紫禁城600年的文明瑰宝与“高光时刻”,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之外,也提振了观众的文化自信心。
既有历史揭秘,又有文化讲解;既有美学式呈现,又有商业化运用,《上新了·故宫》第三季在一个个感人故事与动人细节的串联中,透露出一种“文化追寻”的意味。
节目中,游故宫、看文物、学历史;节目外,品文创、学设计、议文化……《上新了•故宫》以其对传统文化的深入解读与生动的艺术表现手法,影响了许多年轻群体,敲开文化传承之门,让优秀文化流淌到生活中去。
站在收官的节点回望本季开篇的“定·守·护”三个字,我们能深刻感受到,《上新了·故宫》正是这三字箴言的践行者。坚定的信念、守望的初心、牢护的使命,驱动着一群电视人300余次踏进故宫的大门,“器识为先,无问西东”。
兼顾大众性与学术性、知识性。节目的精粹就是未开放区域和文物的高清图像资料,堪称故宫版《时间的风景》。我愿称《上新了·故宫》系列为中国电视艺术史上最好的文化类综艺。
综艺是好综艺,能学到好多冷知识。但是!满屏的弹幕中,邓伦的脑残粉疯狂跪舔的姿态真是让人作呕了,甚至让人也开始对邓伦喜欢不起来,从头到尾无脑疯狂的爆吹跪舔,让我怀疑在他们的心里是不是邓伦的屎都是香的,好想让邓伦拉上成吨的屎,给那满屏跪舔的脑残粉一人喂上一口,看他们还会不会继续跪舔。最后话说回来,这一季广告多了点,知识和历史故事少了点,商业化重了点,相比前两季趣味性也就弱了点,所以少一星
文创没有以前的优秀了~
刚从故宫看完丹宸永固的600年展回来,第三季就开播了,而且第一集恰好说的就是故宫600年的「定、守、护」主题。定,中轴线的确定。守,供奉着水神玄天上帝的钦安殿对故宫600年的相守。护,金水河和景山形成的「蛇」与「龟」意味玄武 拱卫紫禁城。第一集就满足了我在游故宫的时候对钦安殿的超级好奇心。钦安殿是故宫的时间胶囊,储存了600年的时间信息。因为它从落成至今的600年里,从来没有被损坏过,它的历史印记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紫禁城的时间在延续。这一季还是依然会跳过文创新品环节 专门看故宫部分。依旧是收获了很多知识干货。建福宫花园和宁寿宫花园在建筑形制上是对应的。乾隆皇帝最喜欢的茶叫三清茶,是用松子、梅花和佛手泡的茶。故宫的四个角楼均是榫卯设计、而且看似相同实际内部设计却略有不同。
我觉得比上一季好看点,设计环节,我不喜欢,只看故宫内的环节。
传播中华文化,制作精良,很用心的节目
去故宫玩我能看到恢宏,但是难看到细致的一面,我也不懂怎么看。这个综艺把故宫的恢宏和细致展示的非常好。揭示了很多未开放区域,我现在理解为何一些地方不开放,一些文物不展出,看来只要够细致工作永远都做不完。遗憾的是与文物之外的环节对我来说都相当无趣。
看着嘉宾能接触到那么多我们接触不到的地方,真的是越看越柠檬,但是能通过屏幕看到那么多未开放未展出也很幸运了。各种介绍啊故事延伸啊围绕康乾比较多,还是以科普为主,介绍的比较浅层。希望能多一些关于明代和晚清时期延伸,哪怕一期只深挖一个宫殿甚至一个厢房。这样期望一个综艺,或许也是我太贪心了。
很烦这个节目的形式:弄个假模假式的猫,明星装模作样地在那演剧情,指导学生煞有介事地做产品,最后发现是个广告片。把镜头对准工作人员,让他们安安静静地讲,我给五星谢谢。
震撼于古人智慧的伟大,佩服于故宫人执着的守护!他们都了不起,因为有他们,我们才可以看到那么多有意义的文物!
非常好的一档文化类综艺,从第一季看到第三季了,很喜欢。常驻邓伦表现不错,加分。
好想去故宫的未开放区域转转啊
截至目前一季不如一季,第二季给过多嘉宾特写已经离谱,第三季保留了前者问题,还在选题上围着故宫新展、新政策、新产品打转。还能说什么,接着追不过是为了看未开放区域而妥协。
第一集不错,打破了第二季僵化的模式,弱化了嘉宾们傻傻楞楞的提问痕迹,剪掉了嘉宾们对历史文化常识不足的段落,同时强化了故宫600年的时代痕迹,看得挺热血的,眼眶甚至微湿,希望能坚持下去,最后,真是嫉妒明星们可以进入未开放区域的特权啊…… p.s. 推荐“丹辰永固”大展,明清民国三段里近代那段很有感,爱故宫,爱历史,请永远记得,咱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历史的一部分
果然好东西都是我们看不到的
《上新了故宫3》这档节目太棒了,这期节目大家在故宫伦邓伦等人的引领下,我们以‘定守护’三个字为线索,走进故宫,倾听故宫专家们以一种风趣幽默浅显易懂的方式,详实的解析了故宫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和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真是太令人震撼太涨知识了!
没看完,看的也是跳着看,挺好的节目。
故宫文化一如既往的令人痴迷~第三季加入了高校战队模式,文创质量吊打第二季,直接四星起步!发现好多综艺陆续引入高校学生诶,一是和节目题材契合,二是体现了社会责任,为象牙塔中的优秀学子提供了机会和空间,成功的路不只有一条,鼓励年轻人多元发展~同时也激励着更更年轻的一代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季邓伦全勤好评!今年错过了紫禁城600周年大展好心塞……
太喜欢这个节目了,震撼于古人智慧的伟大,佩服于故宫人执着的守护!他们都了不起,因为有他们,我们才可以看到那么多有意义的文物!节目组后期也很强大,绝对不止五毛,哈哈哈!嘉宾也很不错,尤其邓伦,和故宫结缘3年,熟悉度,默契度都很好,进退有度,而且适时的调节气氛,让人看的很舒服,很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