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息桥粤语版

香港剧香港2020

主演:林保怡周家怡卫诗雅伍咏薇陈奂仁秦沛陆骏光潘灿良陈健朗黄定谦刘兆铭郭锋杨偲泳谈善言岑珈其唐宁黄文慧黄溢濠凌文龙艾威易健儿杨伟伦黄子澄梁诺妍邵美君刘皓岚

导演:李绍波杨承恩

剧照

叹息桥粤语版 剧照 NO.1 叹息桥粤语版 剧照 NO.2 叹息桥粤语版 剧照 NO.3 叹息桥粤语版 剧照 NO.4 叹息桥粤语版 剧照 NO.5 叹息桥粤语版 剧照 NO.6 叹息桥粤语版 剧照 NO.13 叹息桥粤语版 剧照 NO.14 叹息桥粤语版 剧照 NO.15 叹息桥粤语版 剧照 NO.16 叹息桥粤语版 剧照 NO.17 叹息桥粤语版 剧照 NO.18 叹息桥粤语版 剧照 NO.19 叹息桥粤语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6:07

详细剧情

  李子勇Thomas(林保怡/陈健朗饰)出生贫穷,年轻时为赚取母亲(张慧仪饰)的医药费,拼命打工赚钱,认识了同在茶餐厅打工的少女方小薇Sammy(周家怡/谈善言饰),自此变成好朋友。茶餐厅老板(秦沛/艾威饰)分配Thomas到比利时进行走私名表的生意,因一个重大的错误在比利时留了二十年,并结识了出生入死的红颜知己Judy(李思函饰)。四年前,Thomas返回香港跟Sammy一起开办餐厅,并重遇在比利时结识,何乐儿Joyce(卫诗雅/杨偲泳饰),二人一拍即合,很快便走在一起。Thomas及后发现Joyce与一名为胡启源(陈奂仁/黄定谦饰)亦已拍拖八年,并与一名人妻梁淑媛Catherine(伍咏薇饰)育成子(岑珈其饰)。六人关系扑朔迷离。命运让他们的人生交错,相遇,相识,相处,相分到重遇,纠缠一辈子的爱恨,换来一声叹息。

长篇影评

1 ) 年度胃疼大戏:当局者迷,一声叹息。

这届观众太难了,春节前后追着李子维死去活来,春暖花开又要替李子勇长吁短叹。

这是一部慢热的剧,刚点开第一集时,有些冷色调纪录片质感的镜头给人疏离陌生的感觉,不像普通言情剧以强情节和鲜明的人物迅速把观众代入情境,需要静下心深吸一口气潜水进入这口深“井”(病?),和几个角色一同体验从叹息到窒息的感受。但这也是一部“上头”的剧,一旦耐心看过了前三集就一发不可收拾,被这种多维迷思的情感记忆乱局所吸引,身边几位朋友都是搭了超前放映直通车到的“终点站”,一天一夜仿佛经历了一生一世。

本剧宣传的关键词之一的所谓的”罗生门“式叙事。类似的手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史记的“互见”手法,即“ 即将一个人物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其本传为主;或者将同一事件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一个地方的叙述为主。这种方法的运用既可以保证各篇自身的统一完整,倾向鲜明,又可以使每篇之间相得益彰。 ”另如《红楼梦》中写宝玉、黛玉第一次见面,通过两人互相观察分别写出两人的外貌特征也是成功的一例。“互见法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双方的感情交流。使得肖像描写情意化,并带有平定的情节性,有利于揭示双方的感情变化和性格特征,便于以后的情节开展。 ”电影《她比烟花寂寞》里,则通过side A和side B以姐妹的不同视角展开,姐姐视角里的妹妹的乖戾、情绪化和无理取闹,在妹妹自己的视角里是孤独、没有安全感、脆弱。

这类多重视角展开,围绕同一时期几个核心事件的多线叙书在文学电影中已经比较常见,但应用在电视剧中且形式内容情感如此贴合的,还算是本剧一大创建。本剧15集,每集片头都有一集的主题词和这一集对应的人物视角,其中每集片头曲前的几分钟又是几位主人公大概二十年前的经历,接续补充了一段孽缘前史。全剧的核心视点人物是Thomas、Sammy、Joyce、Ken、Catherine和Kevin。按照叙述顺序,主要围绕着Joyce和Ken、Thomas两次看电影,Joyce和Ken准备结婚前后,以及Sammy决定去上海餐馆又返回前后,几组人物的心路历程展开,大概三四集的视角补充出一段相对完整的故事。

在情节层面,这种结构有效地制造了悬疑效果。观众在看第一段某个人物的叙述时感到不解的选择和立场,随着其他人物不同侧面的补充,可能会逐渐解开一个谜团。比如前三四集电影院的段落,从Joyce看电影睡着到Thomas从票根日期心生疑窦的细节挖掘,在这个小乐章里感觉是捉奸和“被小三”的反转情节,但放到整个大结构里,这一对所谓奸情似乎又无足轻重。这种对照和揭示最明显的是“失常”和“正常”里的母亲儿子视角对比,母亲的视角里,儿子好像自闭症+强迫症需要她细心看护,只是突出插帧的闪屏揭露了她扭曲的里人格;而儿子的视角里,是他为了迎合妈妈的强迫症来行动,担心自己绝症后没人照顾妈妈。

在情感层面,这样的结构不只是花哨的叙事噱头,而是符合真实的情感经历。我们每个人大概都有这样一位朋友(有时就是我们自己),刚恋爱时说的都是恋人的各种闪光点,而吵架闹分手时则全是对方的不是,在说别人时容易诛心,而自己出了问题则倾向于找外因借口。很多事件的导火索也是各执一词,这里面有男女情感的不同侧重点,更多的是个体不同家庭人生经历和性格导致不可避免的误解和偏见。一方不擅表达自认为是默默付出为对方好,在另一方那里就可能是没有兑现承诺,以为自己被忽视被放弃;一方是自私自利,为自己开脱,故作镇定找台阶,另一方可能以为是回心转意恋恋不舍。多角度的拼图给观众 开了“上帝视角”,因此才更为“当局者迷”发出一声叹息。我们每个人脑海里的生活流就是由这一连串不可靠的记忆和难以还原的真相组成的。同样一场电影,一方印象中是女孩子睡着了,觉得自己的恶作剧有趣,还牵手跑了出去,另一方则记得自己一直清醒,不觉得恶作剧好笑,而且不欢而散。每个人的记忆里都在给自己加豁免滤镜,而对别人要么盲目相信要么无视很多对自己有害的信息,观众带着“马后炮”的视角又会对其中被忽视和放大的细节赶到可笑或惋惜。正是这样的“有限视角”和“无限拼图”的对比,行程里局内外人物的情感命运张力。

在人物层面,看完15集后不妨以不同的角色为出发点重新打开每个人的故事。

比如Thomas对应的三个关键词是:怀疑、冷漠、勇气。其实正是因为他对感情的怀疑、不沟通导致的外冷内热,导致了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气已经错付了青春,错过了时机;

Sammy对应的关键词有:情义、自私、承诺。Sammy看起来一直任劳任怨讲情义,为被人付出,一直在等一个承诺,但太多的相互亏欠已经不是一个承诺就可以挽回了,终究还是没有对的时间对的人;

Ken是妥协、责任和取代。这个“妈宝男”估计是看完后给所有人带来最大心理阴影的角色,他一直被压抑被管制,一直只能听从妥协,没有自己选择的机会,因此也从来没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他所谓的反抗和离家出走其实就像寄居蟹一样鸠占鹊巢,他的“玩具”在母亲那里一直是被禁止的被“踩碎"(阉割)的对象,因此也是他寄生生活中最在意的“领地”象征。这种精神控制型母亲的影响传递,最可怕的就是这个男性角色对母亲类形象的双重矛盾情感,一方面是厌恶、恐惧、和与之对应的洁癖、压抑,自毁与反抗逃离,另一方面是依赖和顺从,以至于他内心深处迷恋的还是类似可以“取代”他母亲的,表现出赠予他玩具、请他吃饭等宠溺孩子行为的成熟女性角色,从青年到中年不变的白袜子和永远短一截的裤子、玩具都是他内心永远长不大,也不被允许长大的畸形的孩子形象。因此不管是走入婚姻、经营产业还是照顾老人,都不是这个畸形的巨婴可以承担的,也终将酿成悲剧。相应的母亲角色基本完全是恐怖片画风——永远一袭白衣,走路不声不响,情绪不可预测、训斥和贬损就像暴风骤雨,整个形象比较接近于《飞越疯人院》里的护士长。Joyce的关键词是迷茫、转移和自由。

与Ken相对应,这两组人物的母子、父女关系是最值得深思的。被管控太严的妈宝变得自私、毫无责任心、看起来老实听话其实毫无底线;而从小被爸爸宠溺、安排妥协的乖乖女则从来没学会真正独立,做什么都三分钟热度想当然、没有计划、没有自我,过度依赖,为了结婚而结婚终于引狼入室自食其果,也是全剧看起来最悲剧也最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角色。

全剧最正常最可爱的角色就是Kevin这个得了绝症的孩子,仿佛拿了剧本一样看破又说破,有时是童言无忌,有时又是小大人一样的早熟和睿智通透,挂在嘴边的一句“人生苦短”呐,点破了很多局中人蹉跎错过不自知的困境,“公园不让骑车玩滑板,草坪不让躺,冬天又一定要穿校服裙子”,再加一句“喜欢却不说”,死都不怕,为什么要怕这些本身就愚蠢的规则呢?剧中Thomas和Kevin一起吃快过期的凤梨罐头致敬了《重庆森林》,也重新诠释了“过期”的定义,被别人建议的期限限制,不如自己抓紧当下去尝试。Kevin的段落基本就是导演编剧的视角,通过有点黑色幽默调调的孩子视角道出了向死而生的自由,反观了成年人的自欺欺人和无奈。

本剧的另一大亮点就是其精心的摄影构图和布局设计,除了大家吐槽(认可)的治好强迫症的对称构图外,其中每一种空间构图都是为情节人物服务的,而不光是为了突显高冷的效果。

空间的割裂制造人物的距离隔膜感。

大量的留白把人物放到局限框架中,或是逼仄的一角。

大量的倒影,而人物实体反而是被割裂的,人物命运如泡影的感觉。

这里的二人对话让人想起《第三度嫌弃人》中叠影的运用。

除了内容情节和形式审美层面,本剧也为处在恋爱婚姻不同阶段的人带来了有些痛苦的思考,就算是(强行)教育意义吧。比较直白的训诫是:远离妈宝男,不要为了结婚而结婚,爱一定要说出口。而关键词还是原生家庭带来的种种伴随我们一生要通过成长来面对的问题:比如安全感和沟通。依赖别人给予的安全感终究是镜花水月,反而成了自己画地为牢的绳索,说不出口的种种顾虑也终将成了他人的嫁衣。叹息还是幸福,是命运的捉弄,更是个人的选择。

2 ) 折叠伞

双时间维度平行叙事、逐人打破第四面墙、不断转变视角等种种冒险的呈现结构,都是主创对观众的筛选,也是他们透过镜头递出的一封邀请函。

愿意接下这份邀请,我们的身份也不再仅仅是屏幕前的观众,而是能与剧中人建立起一对一连结的故事的参与者。

15集的篇幅不长,我看完还是又用了几天时间去理解消化,现在才敢来聊聊,让我盼了许久,更远超我预期的这部 ---《绿豆》原班(Fatball/25+黄绮琳+林保怡)在四年之后奉上的第二部电视作品。

———以下内容涉*结局*剧透*———

《叹息桥》的英文剧名并非直译“bridge of sighs”,而叫“the gutter”。

gutter,是水槽、是阴沟、是最败坏不堪的地方。

以我的理解,the gutter应该才是点题的剧名,即象征着剧中主角们的人生状态:自知身在井隅、身披枷锁,却总难免心向窗外世界。

就这样,处境的压制与本性的欲望不断制造着内心冲突,影响着他们脚下的步伐、人生的选择。

而枷锁的源头,要回溯到上一代,从他们的家庭、他们的至亲、他们的父母说起。

【MASSAM】

西餐厅老板Thomas,会作画、玩吉他。

搞艺术向来属于奢侈的活动,艺术家都多少有些天然的孤傲。Thomas的艺术细胞显然与他少时的家境并不匹配。他对父亲应该是失望的。母亲重病不治更加加深了Thomas眼中父亲的失败形象,并归咎于父亲的无能,再进一步转化为怨恨。所以母亲的离世近乎等同于这个三口之家的死亡。

而此刻,这个为了自己强装会抽烟的女孩子,便成了Thomas生命里唯一幸存的慰藉。

欠下烂账的父母双双跑路,Sammy也跟Thomas一样,被迫脱离校园、提早成为独自面对现实世界的“大人”。所以不再有家的Sammy对“家”有最深的向往,对“家人”与“承诺”有着更深的执念。

说好了等自己放学却消失不见的父母不再是家人。

说好了陪自己过生日却不会出现的Thomas,也不再是家人了吧。

倒是男友Elvis确实把自己当家人。Sammy于是也甘愿为这个家做了二十年“阿四”。给他白白干活、供他海外留学。只因为,“一家人嘛,何必计较”。

从赚钱给母亲治病、到赚钱帮Sammy还债、再到尽快回港回到Sammy身边,连接起Thomas前半程的人生轨迹。当他以为Sammy并不需要自己的时候,Thomas就没了人生方向,于是将自己困于比利时二十年。

直到Sammy被出轨被分手,Thomas才又找回了年轻时那个促使他迈步向前的理由:回港,回到Sammy身边,并代替Elvis,给她一个依靠、给她一个家。直到Sammy的下一个Elvis出现。

在第14集,Thomas觉得Sammy是为了阿南才去上海,劝她别走旧路,要有自己的目标。其实Sammy一直都很清楚自己最想要什么,反而Thomas才是从没把自己摆进人生目标的那一个。或者说,排在他人生目标第一位置的始终都是 Sammy。

与Thomas/Sammy正好相反,Ken和Joyce二人都是成年以后心理也从未真正长大的“孩子”。

Ken就如一条弹簧,在母亲极端控制和强势意志不断挤压之下,一次次试图反力,又一次次变形走样。母子二人维持着一种“共生”的病态关系。

Joyce不懂为何父母会离婚。母亲有了新的家庭她便跑回父亲身边。捞偏门的茶餐厅老板昌叔有着放羊式的教育观,宝贝女儿Joyce的一切任由她心意。没地方住,爸爸出钱买房,无事业,做兼职也挺好。在Joyce的视角下,Ken愿意跟自己一起,很大程度是为了逃离他的母亲。其实Joyce才是最离不开父亲,不知道如何独立自主的人。她急急与Ken结婚,不过是为了让自己握住一根替昌叔续命的稻草。

Kevin从存在的那一刻起,就被他的母亲作为捆住感情关系的筹码、被他的父亲定义为耽误了自己伟大前程的祸根。所以上天给了Kevin生命的期限,反倒是一个礼物。让他能活得通透自在。

【折叠伞】

第14集,小陆在准备出游的时候,想带上一把折叠伞,又怕行李太重,就说让Sammy姨帮我拿。但Thomas却告诉他,Sammy不会一起去了。

第15集开篇的长镜头里。主创又让一把折叠伞在年轻版Thomas、Sammy、Ken、Joyce手中相互传递,仿佛预示着二十年后四人将会产生的因缘际遇,是相当玩味的一幕。

折叠伞这种东西,晴天遮阳、阴天挡雨。但又由于它本身的重量,带在身上却往往变成路途中的负担。

按我的理解,在这部剧的语境之下,折叠伞象征着原生家庭对一个人不可磨灭的影响。

这把折叠伞即是父母,是本该提供遮风避雨的安室利处,但在这几人身上,却不幸沦为他们人生道路的枷锁。

所以,Ken与Joyce这段巨婴关系注定要发生一场悲剧;Thomas与Sammy皆因太过害怕再次失去对方而永远小心翼翼。

【结局】

Thomas与Sammy之间,遗憾吗。是真遗憾。唏嘘吗,是太唏嘘。

但我们又看到了二人心中长存对彼此的爱。

依我所见,《叹息桥》所要表达的,就是以“真”与“假”这个命题,讲“爱”与“爱人”的故事。

用心中的爱、去爱人,终能破除血缘的桎梏。

肯与父亲相处,意味着Thomas心中的恨开始消解。

小陆,这个也被父母先后抛弃了的孩子,见到Sammy终于出现,开心地数着「大佬、细佬、伯爷公、阿姨」,一家人。

我猜,在Sammy的行李包内,在这副与二十年前垃圾桶里一模一样的画作旁边,也一定放着一把她为小陆而准备的折叠伞。

若这份期待其实从未落空,那么「承诺」还要再去执着吗?

原来放低把伞,抬头尽是璀璨星空。

3 ) Thomas

这也是个关于timing的很有趣,又很俗套的故事。什么三角恋,出轨啊,二选一啊,有情人终成兄妹啊。哗,你班友,整天就是情情爱爱,还有没有意思了,活得累不累啊真是。

很久以前看过亦舒的同名小说《叹息桥》,只记得女主角叫李平,男主角相貌平平无奇,他们在叹息桥上说了什么,其他实在毫无印象。电视剧虽然不是改编小说,但情爱,爱情,很多时候都是相似的。

我是观众,我很喜欢Thomas。喜欢他的慢语速,对Sammy的细心和关怀。大姐强还夸他勇敢聪明,派他去抢地盘。事业很成功的男人,虽然是黑sh,哪怕回了香港开餐厅,也经营得不错。可是面对感情,怎么就这么让人捶胸呢?

Thomas对Sammy说,你不要这么依赖别人啦,你要尝试自己独立生活。好像阿南也和Sammy说过类似的话。最后一集,Sammy也没有明确要不要独自去上海吧?如果我没看漏的话。她只是说,不敢要求阿南放弃香港的一切和她去上海。阿南说,他离婚后,已是一无所有。

Sammy怕她表白以后,和Thomas连朋友都做不成。Thomas一直认为是Sammy早就放弃他才和别人在一起。二十年后,当Thomas告诉Sammy当初他无法回国陪她庆祝生日的原因,Sammy崩溃了,但她的回应出乎我的意料:你现在告诉我这些,想我怎么做?

不肯说 和 不敢说

去猜别人喜不喜欢自己,真的好难哦。因为自己喜欢,会担心对方不喜欢自己,因为自己喜欢,又会觉得别人也喜欢自己。可到底对方喜不喜欢自己,对方不说,自己永远不能知道,内心一直备受煎熬。

以前若是遇到我喜欢的,我一定会去努力争取,不留遗憾。现在嘛,有空吗?去喝饮料吗?

做Thomas挺好的。内心坚定,该说的话,虽然说得太迟,也终究说出口。以前是放弃,现在是放下了。

4 ) 《叹息桥》的正确打开方式 小剧透 慎读

《叹息桥》的正确打开方式

写在前面

有智慧的故事其节奏总是与生活保持一致。《叹息桥》以一种罗生门的方式,讲述了当下香港男男女女爱来爱去的故事,当创作者用不同的个人视角讲述同一时空里的同一事件时,我们好像打开了接近世间真相的方式,它完美诠释了人作为个体在面对生活时的狭隘,而正是这狭隘让我们有了悲与欢,爱与恨,原罪与时间,欲求与不满、人们温良着错过了,冰冷着接受了,然后我们自以为变成智者,谁曾想我们只不过是刚刚走过一段缘法然后再踏上另一段迷途。但这不解与未知不正是人生最令人着迷的地方么。《叹息桥》好像一支低调奢华的腕表,表面肃穆整洁,大三针朴实无华,但窥探机芯却是迷人的繁复,每一个不值一提的齿轮都有着让时间无限趋近于绝对准确的使命。借用一个古玩行的词儿:这部戏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摩挲把玩,《叹息桥》您品,您细品,咱盘,咱开始盘。

第一集 Thomas

开篇我们看到一个女子游走在欧洲样貌的街头,画面拖尾飘忽,让我们想起《重庆森林》中在街头奔跑的金城武。这个我们日常肉眼不可见的景象表达了一种不确定或不连续性,时间地点人物都不详,它像是一个梦境或是一段模糊的记忆。那它到底是什么呢? 男人与女人相遇并为她画一幅肖像。这里有一个细节,女人看向画右,而画上的女人却看向了画左。这个时空确实有太多的不确定,男人眼中的方向与女人的实际方向相反,这可能预示着他们一定是要错过的。我想这里也是个点题,你看与我看不同,但是我们又在同一个环境里,生活本身就是一部悬疑剧,我们既不了解彼此,也永远都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甚至连我们的亲眼所见也未必真实,我们都太习惯自己的主观判断了。带着这个逻辑继续看,请时刻保持怀疑:)

果然,他们错过了,窗内与窗外,男人看到了女人为了还钱在街头等他,而男人选择不告而别。这个女人此时并不在这个男人的心里,至少这个时空里不在。

片头我们只能看到每人半张脸,另外半张藏在黑暗里,但是有人是左脸有人是右脸。 我们看不到人的全貌,但所有人都在登场然后离场,直到片头出现的第一个人物再次出现,Thomas。

Thomas看出一个顾客出轨,女厨师却觉得他们很幸福。之后女厨师盘货发现橄榄油的消耗不太正常,店里的伙计从容解释到用的快说明生意好。Thomas听着他们的对话,然后他冲镜头说了一句台词“一个人有没有说谎很容易就能看出”,这两场戏我们得知Thomas对识破别人的谎言很是擅长。他真的有这个能力么?别忘了时刻保持怀疑:)这里有个知识点,剧中角色打破了故事空间里的第四面墙。虽然我们的屏幕是一个二维的平面,但是故事中的画面表现的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三维空间,我们可以把镜头中的第四堵墙想象成摄影镜头的玻璃,剧中角色在镜头的那一边我们在镜头这一边,而Thomas冲着镜头说话就穿透了镜头,原来我们和剧中角色在同一个空间,这能瞬间拉近了我们和剧中角色的距离。还记得曾经大火的《纸牌屋》么?是同样的手法。

接下来的一场戏我们居然可以看到地面与天花板,镜头里的画面是一个完整的房间,把入户门关上他就是一个标准的长方体,只是我们脑补了因为摄影机的物理局限从而我们无法看到的摄影机后面的墙壁,但是上一场戏Thomas刚刚打破了这面墙,就像FBI的魔术镜审讯室,我们和角色在同一时空这个设定被强化的同时我们又保持着一定距离。这个微妙的距离感真是让导演费心了。

我们来到Thomas的家,这时我们却又从一个诡异的高角度缝隙看过去,我们开始用上帝视角窥视。既然是窥视,怕是有什么不足为外人道的事要发生了。 ……果然有故事,一张电影票让Thomas起了疑心。窥视,再次为导演拿捏我们与角色距离的分寸点赞。

黑白的场景是Thomas的回忆,在他的记忆中那是个典型意义上的热恋约会,电影院有人说话但却不会影响他们的好心情,只是他记得那天 2月是21日,不是2月14日

黑场停顿,小片头中场休息(这个中场休息实在是太伤神了)。 开篇男人的右脸与Thomas的左脸。我的天,原来两张半脸才是完整的Thomas。开篇那个在街头画画的男人是年轻时代的Thomas。这么说片头里左右明暗区分的都是同一个人的过去与当下么?等等,如果这个逻辑成立,咱们翻看片头,年轻时代的Thomas遇到的也是年轻时代的Joyce, 他们很久以前就在比利时相识了? 他们后来发生了什么?他们现在居然还在热恋? Thomas的脸可是老了不少,中间两个人分开了么?现在的他们都不记得曾经的一面之缘了?这是个命中注定我爱你的故事么?再等等,如果说片头里左右明暗的脸是同一个人,那么里面有一个男孩和一个看起来40多岁的女人也是同一人么?变性?信息量太大了……这是科幻片么?

故事继续,在接下来的情节中我们看到Thomas疑心很重但是行事果断,他开除了骗他钱财的伙计但没有报警,显然一副江湖作风。

从影片进入Thomas家开始,画面空间都变得更狭小,这也是导演在表现他的主观世界,貌似识人辨事的Thomas也不过是活在他自己的世界里,而此时因为狭隘,他的世界里出了两个问题 :1他多了一个弟弟 2 他要弄明白谁是Joyce朋友口中的Ken?

画室中Thomas同样画了一张朝向画左的女人,还记得开篇他笔下那个向左的女人么?此处明确,画中是同一人,这张画是当下时空中的Joyce。

呃 Thomas与Joyce在中间的时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难道是平行世界?Ken到底是谁?

本集的高潮伴随着Ken出现了,Thomas来到Joyce家门口,我们未见其人只闻其声。夜晚此时,Ken就在Thomas从未涉足的Joyce家中,原来,Thomas才是第三者。

下集预告 让我们看看在这组人物关系中Ken是怎样主观认知的:)

第二集 Ken

开篇出场三个人物在第一集中都没有出现过,上集结尾预告这集是Ken的视角,这三个人中有一个戏剧冲突的引发者,这个急着回家的男生应该就是Ken吧。

接下来我们看到一桌年轻人毕业聚餐,坐在中间顾及家里要求的男生一样没什么主见,而且他依然显得好像有些紧张。

知识点,注意妈妈从阴影处入画,然后走近男生身后,站定后的光线居然是个底光。大家都有过拿手电从下往上打吐着舌头吓人的恶作剧吧,是的,这确实是个营造恐怖气氛常用的布光方式……

回到家里,知识点又来了。 这个机位很有意思,摄影机几乎是放在了地上。这个视点通常是当人有危险时趴在地上躲避危险的视点(想象一下战壕里躲子弹的士兵),上一集我们讲导演打破了故事空间里的第四面墙,让观众感觉与剧中角色在同一空间,那么这里导演选择了最符合观众心里状态的视点,那么危险到底是什么呢?

接下来我们从墙外两扇窗看向屋内,角色空间被压缩的极小。同时我们和角色间隔了屏幕以及一堵真实的墙,好像有什么恐怖的事要发生,我们要和角色保持隔离。

男生进门和饭桌坐的位置都是让我们从妈妈对面的窗口望进去的,两人相对而坐,屋内卧倒看,他们中间隔了一张方桌。屋外隔离,看他们中间隔了一堵厚墙。妈啊,这果然是个二班的妈妈,我的妈妈哎,你是他的亲妈么?这声声都能撕裂儿子心灵……以及我的心灵的责难你是怎么说出演的,不是,你是怎么表出口的……更让我不寒而栗的是,在母亲批评完儿子不努力发简历后,她还批评了儿子拿筷子的手法不对。人物动作是直接拿筷子去棒儿子的手,一时间桌子上磁盘碗筷乱声一片……被纠正生活习惯我们孩童时期都有经历,但这个男生都已经能发简历了还在被纠正习惯,可见18年来他的一路艰辛。此处再次感谢导演让我们与妈妈保持安全距离。

晚饭后儿子在自己的房间,黑暗中他还有属于自己的一寸天地,但是他的房门是开着的,黑暗中他的这束光明好像更加危险,是的,摄影机依然在地上,危险并未解除。这让我们想起教父第一部结尾处,麦克关上房门也关闭了妻子面前那个本来透明的心灵,这里的门内门外是个同理的用法。果然,妈妈就在暗处,她走进了Ken的房间……

这集故事的剧作非常工整。第四场戏是刚毕业的男生去面试,从被刁难到给面试官留下好印象,价值转换非常舒服。回看这集前三场戏:1毕业拍照 男生快乐 ,要去聚餐 男生担心。(从快乐到担心) 2聚餐时 男生紧张但还算安全, 母亲叫他回到家男生扫兴且开始哆嗦。(从安全到恐惧) 3吃饭时 母亲先批评后道歉 男生委屈,然后母亲恐怖的责难 男生崩溃。(从委屈到觉得自己彻底错了) 前三场戏时空连续,结尾处落在男生与母亲的畸形关系。第四场面试的戏与前三场戏形成一个,从不被母亲认可到被面试官认可的序列与序列之间的价值转换,但高级的地方在于,这个不认可与认可,都是因为……他听话。

片头 还记得上集我们从片头看出的端倪么?这个男生就是年轻时代的Ken,这就是上一集结尾处Thomas找上门但我们只闻其声未见其人的那一位,看起来他是个实足的妈宝。欢迎来到Ken的世界

当下时空中一个生日爬梯上,毕业拍照时张牙舞爪的同学和Ken依然是好朋友。Joyce是张牙舞爪同学女友的闺蜜,这是Ken与Joyce的第一次相遇,远远晚于Thomas与Joyce的第一次。Ken坐在角落而且总是主动去做那些没有人愿意做的事,Joyce来到他的身旁主动找他搭讪。奇怪:) 靓女怎么会看上他?别忘了,这集是Ken的主观世界,是他的视角,在Ken的记忆力他们就是这样开始的。很想知道Joyce是怎么记得这个相遇的:)

接下来我们看到长大后的Ken依然和母亲住在一起,同样开着房门,同样没有秘密。阳光射进窗子让我们觉得气氛不再像夜晚那样紧张。但是,但是,看到了么?摄影机依然放在地上,我们依然保持卧倒的视点,危险并未解除。

Ken陪好基友去买送女友的生日礼物,他同样没有主见,同样不会SayNO。

Joyce的家中,他们很甜蜜,这时的构图与Ken在自己家中与母亲有隔阂的构图方式不同,热恋中的他们没有距离。

果然,Ken回到家里,我们看到画面中各种线条割裂了原本应该对称的人物位置。这次导演没有把摄影机放在地上去让我们卧倒观看,但是我们发现了摄影机在一条与对面两个人物平行的轴线上进行左右两个固定机位的切换,而且前景都分别带着左右门框以隔开我们与角色。想象一下,我们是不是像手扒着墙角,藏住身体,然后小心翼翼的探出头去进行观察,以防老妈突然爆发:)

Ken决定离家出走。深夜,Ken在房间整理行李,这个飘忽的镜头好像第一集开篇,非常的不真实。Ken觉得他自己有摆脱母亲的勇气……他走出房间下楼,此时摄影机又被放在地上,我们卧倒在黑暗的走廊里似乎在期盼危险早点袭来以让我们早点放松紧绷的神经……然后我们看到Ken隔壁房间的门缝,亮了,妈妈醒了……

Ken来到J家,注意,此时的场景中出现了一张桌子,还记得在之前没有同居时他们的零距离么?而现在他们中间多了一张桌子,但此时有关爱不爱吃蔬菜的彼此不了解还没有另新鲜的同居生活产生障碍,但是在一个不停机的时空转场后,坐在桌子两边的Ken与Joyce就不在那么欢乐了。情人节快到了,Ken望向我们说到:他觉得同一屋檐下的生活好麻烦,到底是谁发明了情人节?

Ken还是想给Joyce来个惊喜,前场戏我们知道Joyce喜欢吃辣,于是Ken在超市精心挑选咖喱。

手拎咖喱的Ken回到同居屋檐下,一心想着献殷勤的他居然直接看到了Joyce挽着Thomas的手臂走在一起(这就叫价值转换,这就叫节奏快,这就叫坚决站在水戏的对立面),而他,居然选择回避。此处隐隐一丝寒意,感觉一个要祸乱社会的巨婴正在郁郁萌发。

紧接着场景回到Joyce家中,Ken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他还是为Joyce献上了情人节盛宴-咖喱饭。这是一顿注定尴尬的晚餐,导演此处很善良,他甚至不在让两个人同框了,弱化了脸与屁股的冷热差异,他让摄影机在桌子两端分别切换两人单独的画面,这时我们看到Ken与Joyce虽然同坐在一张桌子上却在独自吃着情人节晚餐。更尴尬的是在巨婴宝宝的撒娇下,他们还要去看一场情人节电影。导演索性省去所有中间环节直接切他们走出电影院的争吵。此处想起许鞍华导演的《桃姐》,作为女佣的桃姐被抬上救护车拉走后导演直接切了雇主(刘德华)在家擦地的镜头,以表现雇主生活里突如其来的变故。(这就叫节奏快,这就叫坚决站在水戏的对立面)争吵中向来稳定的画面变成了记录风格的肩扛镜头,看来大家情绪都很激动。然后我们听到Joyce说Ken选择搬来同住是因为要逃避妈妈,这个绝对意义上的痛点让Ken主动选择分手,并且将同居钥匙扔在了地上。这就像他之前有勇气离家出走一样,与人物性格不太相符,但在Ken的主观世界里,他觉得自己就是这么爷们儿:)

在狭小的装满玩具的玩具店内,我们从Ken与好基友的对话中得知,Ken与Joyce在一起已近8年了,爱情长跑后如果不结婚那么结果就只有分手了,不过一般情况下结婚都是个更悲剧的结果。Ken再次对观众说他有离开Joyce的勇气,但同时也在担心自己的玩具没地方放。注意这里的知识点,这个美术场景的用意,一个狭小的装满玩具的玩具店,这才是Ken的真实心里世界。

接下来果然不出所料,Ken怎么可能用成熟男人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呢,Ken必须有个可以依靠的妈妈,相比Joyce亲妈实在是太恐怖了。注意Ken回到家的镜头,他和母亲之间居然有个顶天立地的主子将镜头一份为二,母子二人分属两侧,他们是不可能一起生活的(这里卖个官司,这根柱子出现在家里是不是有些奇怪,这到底是个啥?)。这里我想过度解读一下妈妈让儿子买灯泡的这个动作,想给编剧鼓掌点赞。这是一个经过提炼的准确的表达母子关系的人物动作。父母永远都想为子女指一条光明大道,而光明在个体主观认知中却各有差异,这里的Ken听到推销说暖光节能护眼家里女人都喜欢,没有主见的他当然就会买暖光回家,而母亲歇斯底里表示他习惯白光让Ken换回来。父母自然有无私奉献的人间大善,同时也无法摆脱始于自私的主观控制,大多数家庭会在孩子的叛逆期完成磨合,而Ken与母亲在这个没有父亲而更为纯粹的母子关系里畸形的生长着,一个没有主见习惯依赖,一个自私武断习惯控制,这注定了一个巨婴的悲剧。实在是好戏,您细品,咱们接着盘。

Ken对买房显得毫无常识,租房又不舒服 ,于是他选择回到Joyce身边,他要回到他的舒适区里。

结尾,Ken回到Joyce家,Joyce像是一直在等他,并且Ken还觉得Joyce没他真是不行,这时门铃响起,我们都知道门外的人是Thomas。上一集我们知道Thomas来之前曾给Joyce打过电话,而本集Ken在街上也见到过T与J亲密游走,也就是说当Ken打开门时,K和J都知道这是个怎样的尴尬局面。有趣的是,此时的J也选择了回避,而Ken却拿出了曾被J吐槽而丢在床下的戒指向J求了婚。此处呼应Ken与好基友的对话,不在长跑后分手就在长跑后结婚。这里再次为编剧点赞,在Thomas面前,Ken与Joyce都选择回避,说明他们两人有着类似的心智,妈宝会变成巨婴,小公举也会变成女王。当整场戏将力量推向求婚时,再次体现了剧作的高级,貌似有情人终成眷属,实际上却是一个巨婴与女王悲剧的诞生。在剧作中像这样正向价值与负向价值并存的结尾可真是不多见。

下集预告 Joyce为什么可以这么快又接受了Ken呢?是习惯后的不习惯还是另有变故?让我们期待下Joyce的世界。

第三集Joyce

本集高能 我先对之前香港是文化沙漠的偏见感到惭愧 香港的朋友们对不起

故事来到了第一集开篇的时空,现在我们知道这是年轻时代的J与T,原来那时的T在比利时是一个扒手组织的成员。经过前两集的训练,我们知道每集都会由一个人物主观的视角切入,这样看来叹息桥与Thomas早已进入了Joyce的世界。

这里提到一首诗 如果没错应该是这首《庐山烟雨》(又名《观潮》)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斗胆提炼总结一下:欲求与不满,因不在它,而在己。 这果然是一部有智慧的剧,此处让我想起杭州永福寺内皆大欢喜四个字,皆是无穷的欢喜心正与此处相对,但道家有云生死同出而异名,这个同出不正是故事的源动力么? 咱接着盘。

这集开篇的构图正对应这所谓的智慧,在J的记忆里世界很大,画面中的她总是在一个很大的环境里占据很小的一部分,她知道世界的广阔却也只活在自己的世界。她对说不出名字的诗有所感悟,同时却在生活里期待着下一场庐山烟雨。这里出现了两个道具,手套与手表。如T所说手套不是自己买的,那又是谁送给他的呢?手表是T在得知是妈妈送给J的礼物后还给她的,在J的视角中Thomas不再像第一集那样不告而别,而是赋予了两人时间。(妈妈对于T有什么共鸣的意义么?)

当下时空起始于J与K的清晨日常,J在刷碗时被之前没刷的水果刀割破了手,还记得上集中她问K是不是削了苹果么?还记得上集中两人吃饭那个热恋与日常的转场么?目前只是第三集,随着后续视角变多,请大家养成手动闪回以及在脑盘中重剪时空的好习惯:)此时Joyce的真实想法是:这个男人并没有这么稳妥安全。当然,对于结婚这个目的来说,Ken自然是一个本分人的代表,但于Joyce的“庐山烟雨”,这个本分在此时也就是“庐山烟雨了”。如果J真的能够领悟其中奥义,倒是能够解释上集结尾J对于K回到家显得充满期待,但实际果真如此么?

Joyce在老爸的烧酒吧再次遇到了Thomas,链接他们的是T带给老爸的一幅画,画中正是叹息桥。J在不满的现实中找到了出口,回到家她翻出了T曾经送给她的手套。此时Ken拎着咖喱回家,此处手动闪回,情人节盛宴不是Ken准备的一个惊喜么?原来,在J的主观视角里K哪里有什么惊喜。在Joyce与好友的对话中,我们得知Ken对于J只是完成结婚的工具。

上集的疑问此时解开,黑白是J的记忆,她与Ken的结识场景与Ken的记忆相同,但他们的开始并非像Ken记忆中那样是J为其倾心且主动,在J的印象里K只不过是个卑微的老实人。

接下来有个表现心理时间的升格调度,Joyce与Thomas吃饭谈笑风生。在这组升格的调度里,导演没有给出正侧面的两人全景,我们都知道中间隔了一张桌子,但是此时的爱情正如导演的主观表达,桌子不是没有只是我们选择不去看。接下来两人继续聊天,正侧面镜头出现了两人分坐桌子两边。T献上甜品,J品尝时注意她的微表情变化。好像不是很合胃口,但是她选择接受。重点来了,我们看到一个人从左侧入画,听声音与台词我们知道她好像是第一集出现过的女厨师,她入画站定在两人中间,原来他们真正的隔阂并不是桌子而是……女厨师。(呃 手套是女厨师年轻时送给T的么?)

Joyce的欲求与不满在下一个序列被推向了戏剧高潮,情人节如期而至,Ken的惊喜与单漆跪地表达了来自J希望被求婚的主观欲望,明知Ken不会有什么惊喜但J还是期待能够从乏味的咖喱饭中吃到一枚戒指,而咖喱饭终究只是咖喱饭。此处知识点,上一集这里我们聊过导演的正侧面不同框对切,这集我们看到了J的正面,因为导演与摄影师要我们看到J期待的表情。电影摄影小常识:人物侧面拍轮廓,人物正面拍表情,信息量可是完全不同哦。

情人节电影后与Ken记忆中的场景相同,但J说她想要的是爱情,并没有像Ken的记忆中那样一味的对其指责。同时我们看到,在J的主观视角中是她主动提了分手,而钥匙的掉落也并非是K主动扔掉,只是一个没拿住的意外。

老爸再次出场,此处点题。烧酒吧中老爸讲到叹息桥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幸福桥,前面我们聊过,生死同出而异名。

J回到家,清晨的空枕,一个人的晚餐,尽显失落的她决定收起Ken的玩具,然后她穿上高跟鞋准备开始一段新的感情。

接下来到了第一集提到的2月21日,J与T又看了一边情人节电影,与T的热恋记忆不同,J对以为的爱情有着诸多不满。那双好友建议能增加生活情趣的高跟鞋变成了磨脚的刑具,变成了Thomas的不体贴。

本集的嗨点来了,J父亲生病后我们在病房与走廊里再次看到了超底角度的机位,我们复习一下,这是一个伏地躲避危险期待安全的视点,那么危险是什么呢?如果你认为仅仅是父亲的病情那就太小看神剧了。注意这里导演在声音部分的处理,这个声音如同升格镜头表现的是心里时间,这里的声音是J的主观感受,医生讲述父亲病情的声音渐渐浑浊最终消散,J很无助。此时的J需要一个人与她分担并让她有所依靠,然后她首先把电话打给了Thomas,但是还记得第一集里画室中的T有三个未接电话么,就是这样错过的,此时的T正在专心的为他画中的J做着最后的雕琢。再然后,J拨了K的电话……通了。 你大概明白此时摄影机落地所预示的危险了吧,并不是什么我们正在面临的困境,而是我们在不知所措之后的失控,对选择对未知对一切的失控。这时注定悲剧的事情发生了,J再次接受K竟然是因为一个时间差之后的被动选择,J选择了巨婴作为依靠,还是在她无助的时候,越往后看我们就越能体会,这就叫来自命运的不怀好意。

我们重新拼凑三个人的世界,这个段落T正在画室,K正在为自己看房子,然后就在这个夜晚,我们再次看到那个熟悉的场景。T来到J的家送画,而这次我们只听到K与T的对话,两个人的脸我们都没看到,这个场景中J与K的位置和上一集正好对调。导演再次强调了这是J的世界,而此时的她确实选择了回避。接下来的被求婚也是J的主观感受,在上一集中我们可没听到K的那些漂亮话。在J的世界里,因为她期待,所以她相信,所以她觉得真实。

到此这个三角关系才算相对完整,随着视角的增加事情的真相也一点点被拼凑出来,但如果你认为这就是事情的全部,那就太无趣了。第三集的结尾,被Joyce扔掉的卡片上写着“八婆,一脚踏两船,快点离开Ken”。:)这又是谁写的?

写在后面 三集过后,我想大家已基本掌握了打开《叹息桥》的方式,后面大家可以试着自己去发现与体会,我期待大家看完全篇后来与我分享你们的感受。有媒体朋友说,相比《绿豆》《叹息桥》显得冰冷。我回复说:《叹息桥》如海洋,每当夕阳西下,一个巨大的火球坠入海面沉入海底,你可知,海洋的真谛是火焰。

5 ) 有浪困住我,便有彼岸

主题曲《困局》是剧中人的判词。

看铁闸 摇晃
笼内有 月光
回忆泛黄
会在盼望里 遇见失望
行着爬着 沿路肮脏
有浪困住我 便有彼岸
谁未原谅 缠住不放
还在生 抹前尘上路
还在挣扎的思海有雾
蒙着眼 承受一生煎熬
还是困局
谁于沟渠描绘星图
谁的衣裳藏尖刀
谁人心高 谁人登高
——主题曲《困局》

主题曲已经是这部剧最好的影评了。

歌词将整个故事都讲完了,这是一场前尘(也就是回忆、过去)种因,后尘尝苦果的故事。

父母是困他们最大的笼,也是裹挟着要让他们湮灭的巨浪。

Thomas,是在沟渠里描绘星图的人。

父母是让他甘愿掉入沟渠的原因。他认定父亲是窝囊废,没有钱,没有能力,所以救不回患癌的母亲。母亲的患病,让他痛心疾首,无能为力,无法面对,他将母亲无法治疗、无法治愈的痛苦包揽在自己身上。他认为,只要有钱,只要有足够的钱,就能救回母亲。他为了要赚钱而发了疯,一而再地铤而走险。父亲无法依靠,母亲无法面对,他找不到出路,他只有拼命赚钱才能消化掉这样的无力感。这就是他的人生巨浪,被裹挟,被推着陷入更深的漩涡。

在漩涡中,Sammy成了他的新信仰,是巨浪当中唯一看得见的彼岸,是他沟渠里能看到的月光,让他咬紧牙关活下去。以至于到后来Sammy一直照顾他的家人,其实是暂代了“母亲”的角色。Sammy说感受不到Thomas爱她,那是因为这种爱,带着信仰,沾染了家人的气息,爱情的含量太低了。

Ken,是衣裳里藏尖刀的人。

照理说,Ken的人生应该是一帆风顺,风平浪静,没有任何巨浪侵袭,平平稳稳过完一生——家境宽裕,母亲是校长,自己又是大学毕业,还打政府工,完全是“人生赢家”的配置。但其实在风平浪静之下,却是巨浪滔天,“人生赢家”的内里实质千疮百孔,惨不忍睹。

他妈是他人生最大的掌舵人,哪里浪大往哪里驶,沉船之前还得意洋洋——无论去往哪里,终归还是在我手里。在Ken的家庭中,父亲缺失,母权顶天,顶起一片天,她就是Ken的整个天。在母权高压之下,Ken就是一个扯线的木偶,扯一下,动一下。母亲为这个她亲手做的木偶倾尽心血,孕育成人,添上华丽的衣裳——家境、学历、工作,样样拿得出手。

木偶穿上了衣裳,仿佛就活了。Ken觉得自己不是木偶了,有了对高压强势母权的反抗。他对Joyce唯唯诺诺,其实心里毫不在意,他知道Joyce离不开他,需要他这个人去结婚之后,他更心安理得地把Joyce当做一个功能齐全的“避风港”,Joyce只是一个躲避他妈的工具人。而与拥有几百尺住宅的前上司旧情复炽,还平添了一个半大的儿子,让他有了踢开Joyce的勇气。他有了新的避风港了,更大更宽敞。

可惜呢,一切“避风港”都是如幻泡影,不堪一击。Catherine重新拥有和美三口一家,他不过是一个寄宿的流浪汉;Joyce的父亲一句不问,轻易就将他的珍藏玩具“扫地出门”。一个个伪装的避风港,瞬间变成了巨浪漩涡的中心。他冲击了巨浪,巨浪也就理所当然地将他吞没了。

Ken的玩具是他藏在心底的尖刀,是他在巨浪中苟延残喘的诺亚方舟。他在苦海浮浮沉沉,苦海上吹不散的浓雾,他每一处渴望的彼岸,都如幻如影,皆为泡沫。

Joyce,是那个心高的人。

Joyce凭什么不心高气傲?虽然父母亲离异,一事无成,但是父亲有钱、父亲无限溺爱。被爱是一个人最大的有恃无恐,也是一个人最大的自信来源。Joyce就是典型的傻白甜,无忧无虑,也毫无个人主见。父亲是她最大的靠山,是她最大的避风港,她的海里面,不会有惊涛巨浪,因为她从不远航。

Joyce知道Ken千般不好为什么还要选Ken?因为她没有自己的主见。Ken是闺蜜好友介绍的,闺蜜好友讲要一忍再忍,三十多岁,在香港市场很难找到男人嫁了;Ken是她爸首肯的,他爸认为Ken老实人,又有政府工,可靠,值得托付终身。

而到试婚纱那天,Ken没有出现,Kevin告知Joyce与前度复合,甚至与前度育有一子的时候,Joyce问她父亲,她还要不要嫁。他父亲说看你自己。她的父亲是她最大的靠山,是她最大的避风港,在风浪即将到来之际,却松开了栓在码头的绳索——我给你自由,你选择你自己的人生。

这是当父母最惯用的伎俩。他们主宰了子女人生的各种大事,他们影响子女的各种决定和想法,但当真正的人生大事来临之际,他们决定放手,他们的放手就是将你拨入火坑,还显得这个火坑是你自己跳的。

相对于Ken家里面的高压母权,Joyce家放任式的无打压父权,都是殊途同归,子女通通失去了在巨浪中逃生的技能。一个是游不出母亲的手掌心,一个是下水就淹死了。

Sammy,是在那登高的人。

Sammy是一个童话,是一个灯塔。十几岁父母欠债潜逃,留下她一个人拼命打工还钱,在茶餐厅遇到帅气又讲义气的Thomas,非亲非故,却为了帮她卖命还债。听到她失恋以后,放弃在比利时打下的江山,马上飞回香港,陪着她安慰她为她开餐厅。她的人生才是开挂的人生。

她是剧里面唯二的理想角色。她的存在,她不必真实,她只需要可爱,保留人性的可爱,天真,不变的真心。她父母的潜逃,并没有给她带入沟渠,是因为Thomas成为了她新的父母。Thomas在自我救赎的路上,也拯救了Sammy。一种长兄为父的多元成家,一种同居分室的新型相处方式,超脱出爱情,这样的相处,Joyce羡慕,谁不羡慕呢。

Sammy需要爱情吗?Thomas需要爱情吗?他们需要的都不过是陪伴,非要用爱情、婚姻捆绑在一起,才使他们反复在兜圈。大概岁月会化解当年错过的爱情的那份不甘心吧。

Kevin,他是住在彼岸的人。

Kevin是剧里另外一个理想化的角色,他还是一名典型的废青。他常讲人生苦短,所以他在他这个苦短的人生里面,嬉笑怒骂、愤世嫉俗。他可以如此洒脱,不是因为医生判了他死刑,而是因为他来自高知、中产家庭,他家不仅有钱,还有学识,这些家庭背景,虽然他不屑一顾,但实实在在是他底气的来源。

父母曾经是他的人生巨浪,裹挟着他离经叛道,后来他原谅了,不恨了,于是这些巨浪就无法再对他起任何的作用。他是幸运的。他幸运地摆脱了巨浪。


父母或强势霸道,或放任宠溺,或不管不顾,都终将影响子女的一生。在真实的人间,没有哪一个子女到死,能摆脱父母的影响,有些因循父母喜好做的决定,让他们自己后悔了一生。父母是子女人生的巨浪,巨浪滔天,至死不休。

剧里昌叔说“叹息桥”的来历,是一个公主为了心爱的情人所建,本来桥为幸福桥,后来情人出轨,公主一气之下杀了情人,而后幸福桥,改名为叹息桥。一个人是叹息,还是幸福,还是得看自己。

但Thomas说,世上没有叹息桥,不过是为了骗游人写的。只要喜欢,哪一座桥都可以称为叹息桥。

我说父母是困住子女人生的巨浪,但也会有些人乘着父母的巨浪,冲出了新的天地。

我希望我能,也希望你能。

6 ) 看完《叹息桥》,我怀疑自己是个假人

林保怡和周家怡终于让我盼来了,从《绿豆》追到《叹息桥》,本来是被演员吸引,但看到现在觉得,天啊,这哪里是爱情剧,明明是一部解读社会与人性的艺术片。

李子勇、方小薇、Ken与何乐儿之间的故事开始在20年前。高中生李子勇和方小薇默默喜欢着对方。20年后,李子勇偶遇曾在比利时遇到的何乐儿,两人关系日渐暧昧,而何乐儿与男友Ken此时已经相爱8年。四人的命运被纠缠在一起,推动着剧情的发展。

对了,他们都来过叹息桥,那个承载着意大利古来爱情故事的桥。

1、记忆偏差下,没有一个人不在说谎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在同样的经历中,自己与其他人的表达甚至记忆却不完全一样。或者是,你的朋友们对一件事,会讲述两个不同的版本给你听。

在李子勇、方小薇、何乐儿与Ken记忆中,没有一个人的世界是完全诚实的。这部电视剧,讲述的便是所有人20年间关于同一件事情的不同记忆。

Ken对事情缺乏计划,细心却不善于表达,何乐儿则像所有的少女一样都向往浪漫。情人节,当何乐儿发现Ken毫无准备时,非常不高兴。最后,两个人别别扭扭地一起去看了场电影。

临时的补救并没有让何乐儿开心,从影院出来二人大吵一架,何乐儿清楚地记得Ken说自己比他妈还烦,但Ken的记忆中,是何乐儿无理取闹一番走掉了。

而何乐儿不知道的是,另一位暧昧对象李子勇的记忆中,自己在电影院睡着了,过后,却能说出那段电影的情节。那么,何乐儿是和谁一起看过一遍电影了呢?

李子勇在心中怀疑。何乐儿自己的记忆中完全没有曾经睡着的记忆。

谁都没说谎,但所有人的记忆似乎又都说了谎。

而《叹息桥》的高级之处就在于,虽然整部电视剧都在讲述不同人记忆中的事件,但从来没有给出过标准答案。这不仅考验演员和导演,也很考验观众。

毕竟,所有人都在说事实,说自己心里的事实。

正如许多事情,从来没有标准答案。

2、就算是同一个人,内心也有两个自己

《叹息桥》故事发生的时间,正是香港经发展最好的时候,也是香港迭代最剧烈的时候。

人们被时代裹挟着,一路向前。有些人嘴上高喊着金钱至上,实则重情重义。李子勇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工作只为钱。甚至去国外行窃,看起来特别不靠谱。

但实际上他又重情重义。从高中就喜欢方小薇,一直默默待在她身边。因为太害怕失去她,所以情愿保持一段朋友关系。

他答应方小薇从比利时飞回香港庆生,但环境迫使他没能成行。那一刻,他隐忍的情感、情绪一起都爆发了出来。

而Ken表面配合度极高下,懂得配合别人到任人摆布,实际上却极度自私。他和何乐儿同居,不是因为多爱何乐儿,只是因为想逃离自己强势专制的母亲。

和何乐儿吵架后,他自己找不到合适的房子,便对着镜头说:“还是何乐儿那里好。”这简直是活脱脱的“渣男”啊!

都市的高压下,每一个都在压抑自己真实的一面。有多少人看起来情绪稳定,实际上内心处处都是引爆的点。

最极端的或许是梁淑媛,她远超出了其他角色身上的都市病,她精神确实有问题。

我们常常生病了,但我们不自知。

但令我没想到的是,全剧最真实的人是梁淑媛的儿子Kevin。按照习惯,有一个神经病的母亲,又有绝症,他似乎注定应该是丧的。但恰恰是因为Kevin从小都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所以一直很珍惜自己的日子,敢大方的表白、敢听从自己的自由意志。

这个生理上有绝症的小孩,成了全剧中的亮光,有意无意地照亮着每一个都市病人。

但其实,我们仔细想想,谁又不是一个绝症病人呢?毕竟,我们都知道每一个人都会走向死亡。那何必不断压抑自己呢?

去和自己对话,去走进自己。

最后,感谢《叹息桥》,让我又一次看到了黄金时代的港剧所表达的关于人性挣扎。

7 ) 及时接电话很重要(含人物分析 剧透慎入)

爱的样子大同小异,如sammy爱Thomas,阿南爱Sammy。

但Ken从来没有爱过Joyce。一个确凿的证据是在Ken的视角看待结婚前逃避后Joyce回家与他对峙,Ken的视角里只有当天Joyce询问吃什么外卖。妈宝男是他一个鲜明的符号,背后掩盖更可怕的事实:他的思维是用最小的代价和付出占尽爱他的人的便宜。老实、稳定、适婚的背后是自私、不负责任。

Joyce靠着老豆给的优渥条件,在自己的世界里慢慢变成了没有想法和计划的小女孩,却又随着年龄失去了做小女孩的资本和单纯。她爱Ken,但爱情褪去又等不到求婚;她爱Thomas,但摇摆于外界的评价;每次Joyce夹在现实与自我需求中,总是会选择妥协掉自己内心真正的需要来选择一个符合现实的决定。

Thomas,故事的一开始凭几分钟的观察就判断出男客人出轨,深谙识人的本事,丰富的阅历,内敛,重情义,自负又自卑。这样一个角色林保怡诠释的入木三分,在第14集对Sammy坦言当年事实后,扭过头去忍着的哭,扭过脸来当作无事发生,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让观众无法不相信这个角色。

Sammy是距离我太远的角色,我无法理解她的奉献,这可能也是她在剧中展现出的唯一缺点,过于无私的为了爱奉献和牺牲自己,所以会把自己置于窘境。爱照顾别人、没安全感、重视承诺、向往家庭和记仇。真的多亏了Sammy记仇和重承诺,才没有和Thomas在一起,就这样在整部剧的结尾还能当作一家人去邮轮旅行。

众生相,众生“相”。整部剧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独立视角和内心独白,每个角色的讲述拼凑出一个需要观众自己去思考真实性的所谓真相。下面记录几个思考:

1.不要为了完成结婚这件事而结婚,也不要为了适合结婚条件去妥协的爱一个人。考虑自己究竟需要爱情还是婚姻,考虑当下究竟需要什么。相信很多人面对的并非“结婚还是不结婚”这样简单的问题,更多是杂糅了现实生活、父母、自己付出的青春等等一系列难以舍弃或平衡的因素,陷进了人生的缝隙里,反反复复的折磨自己。

2.爱虽然有很多形式和方法,但核心与本质非常质朴:爱一个人就会想要和对方厮守,心甘情愿为对方付出和改变。不论哪种形式,我都想在你身边。

3.女人只要不生孩子,怎么作就都还有余地。

4.爱是一声叹息,只是不知道你的身边人听不听的见,听见后重不重视。

5.及时接电话和回信息很重要。

6.再深刻的感情都经不起石沉大海般没有着落的消耗。

7.看剧中故事与人物反观自己——明明是个散漫的人,偏偏对瑕疵敏感。在给予爱时保留,自许情深不寿,在嫌隙面前,又大开大合下狠手,好似不世之仇。今后应该反馈性阶段性的思考,在爱情或亲密关系里,自己能够带给对方什么价值呢。

8.自我意识太强的人,到头来只会是一把伤心的锁。

8 ) 五个叹息

1、Joyce

其白富美、傻白甜的形象在国产剧中向来都是女主角,大陆对女性的审美停留在低龄少女化、头脑简单的维度上。叹息桥很好,它告诉你这样的女性宇宙不会围着她转,等待她的只有不幸。

在Joyce的世界里,Ken嫌她比她妈烦,进屋只会乱拖鞋拖袜;Thomas则不够体贴,穿着高跟鞋脚痛也视而不见。

Joyce在比利时找不到酒店求助老爸;学画三分钟热度,老爸鼓励她无所谓;不想跟妈妈过,老爸立即给她买了层楼(香港的楼价多么寸土寸金);老爸告诉他,选男人要选Ken,稳重老实。她就乖乖听话了,哪怕Ken有诸多问题,但为了让老爸临走前能看到自己嫁人,她执着地结了这个婚。

无主见,一心依赖父亲的Joyce怎么能把握得住幸福?最终,怀着孕的她,还要面对Ken杀了父亲的残酷现实。

2、Ken

Ken的记忆里,母亲有着极度的控制欲,不让他参加同学聚会,进门一定要先洗手(这不是个好习惯吗?)让他亲自踩碎自己的玩具等等。这些仿佛是Ken为自己最后犯下罪行的解说词。

第一次为了女上司Catherine离家出走,发现Catherine并不需要自己时,他又回了家;跟Joyce吵架闹分开,发现外面的房子远不如Joyce家舒适时,又设计回来;临近结婚时却想逃避到旧情人Catherine家中。

他到Joyce家中同居,甚至都带着母亲家的枕头;没什么多大的志向,只是到哪里必须都带着自己的一堆模型玩具,最终因为岳父丢了自己这一摊玩具而歇斯底里。

然而事实上Ken真的可以完全怪罪母亲吗?Ken是自己不愿意长大。

3、Catherine

Catherine的丈夫为了科研抛弃了她和儿子,中年失业,情感荒漠,好不容易遇见曾经的旧情人Ken,给自己提供了份工作,却又因老板娘Joyce的原因失了业。

在她的世界里,不对的都是别人,委屈的都是自己,所有的错事都推在精神有问题的儿子(实际上儿子是最正常的一个)身上。不断在自己臆想的世界里排练自己是受害者的角色。

如此,留给Catherine的,只有一声叹息。

4、Sammy

Sammy善良、勤劳、重承诺。

她可以资助前男友上学不用还钱,多年如一日地照顾Ken的父亲,做得一手好菜,将餐厅打理得井井有条,也承包了与Ken合住的所有家务。

这样的Sammy,值得Thomas为其情根深种二十年。毕竟,性格这么美好的女孩子太稀缺了。

这样的Sammy,在情感上却小心翼翼。只是害怕最先开口被Ken拒绝,而将暗恋埋在心中多年。

她答应了跟阿楠在一起,她是个很守承诺的人。Ken解释清楚当年留在比利时,没有陪她回来过生日的误会——这是一份迟来的表白。但Sammy什么也做不了,她不能对阿楠失约,她只能关上门静静地,泪流满面。

留给Sammy的,只是心疼与轻叹。

5、Thomas

从《金枝欲孽》开始,便对林保怡情有独钟,一直到现在,林保怡似乎已与深情的形象牢牢捆绑在一起。

Thomas在年轻时替Sammy还债,出走比利时一去二十年。再与Sammy相见时已是中年,此时的Sammy与前男友分手,身无分文,他让Sammy住在自己家里,给Sammy开了个餐厅。两人互相暗恋,互不言语,直到Thomas又与Joyce一起,发现自己是第三者又分开。

Thomas心里挂住的,仍然是Sammy,夜晚还会悄悄地去Sammy盖被子。

此时的Thomas,已经将爱化为成全,化为友谊。他肯放手让Sammy去和阿楠在一起,也会告诉阿楠,“如果有一天你不喜欢她了,不要告诉她,告诉我”。

虽说有情人不一定成眷属,但留给Thomas的,却只有“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短评

林保怡,你为什么不接电话?

9分钟前
  • 江南的故事酒馆
  • 推荐

一口气看完15集。本来还在想故事里的人“如果当时……那会不会不一样”,后来想想也许自己也有被命运摆布而无从得知的时刻,就只剩下心惊了。叙事手法很吸引人,Viu比三色真的大胆很多,这部台前幕后感觉都是金像奖预备役了。P.S苏轼的诗是“庐山烟雨浙江潮”

13分钟前
  • 薛玉茗
  • 力荐

已经很久没有看过港剧了,这部剧我非常欣赏导演的剪辑手法。每一集以一位作为主角视角,前几分钟为过去时间线,后面是现代时间线。我们每一集看到的都是一个局部的角度,通过多个视角串联放大,来还原起一个完整的故事。时间+串联交错的剪辑手法,从两个时间点出发,最终过去与现代相交。非常棒!也非常欣赏这位年轻导演敢这样云。

18分钟前
  • ZARD
  • 力荐

阿ken人到中年之后由高大帅变矮矬丑是我最不能忍的

23分钟前
  • 推荐

第一集刚看十分钟,好熟悉的画风,绿豆的感觉

26分钟前
  • 出离
  • 推荐

男主和男二看着就像女主的爸,总觉得是父女恋,就不能找三个年纪看起来差不多的人来演吗?

29分钟前
  • 恩诺
  • 还行

结局那副画面,何止唏嘘。选择无对错,成就了经历;记忆有偏差,真相还重要吗?绝。真绝。多人视角/破第四墙/平行叙事直接把观众拉进故事砌拼图。各方面都比「绿豆」做得还极致。

30分钟前
  • Redux
  • 力荐

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堕于首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涵之侧。人之生,就像一座桥,我们自彼处来,往那头去,一边走,一边不住叹息,因恨事太多。人之生,犹似一系谎言,骗他人,骗自己,骗一时,骗一世。难得一生幸福,但易一声叹息。

35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这部剧每一帧都让人舒适!!!摄影爱好者简直不要太爽

37分钟前
  • jkjlk
  • 力荐

转场构图镜头故事感全都是教科书 如果只是平铺直叙肯定沦为三流故事 用角色视角的记忆偏差制造罗生门 时间线里故事穿插做得太巧妙 结局也没有落入俗套 角色形象丰富到不需要交代每个人结局 MASSAM Thomas&Sammy 风筝飞不过叹息桥

39分钟前
  • 林翛然
  • 力荐

天呐!原来每个人看事情的角度都不一样,同样的,记忆也会因为自我而出现偏差,这部剧就是要告诉你,人性就是利己,都是权衡过的结果,你所看到的利他,可能也只是对方心中退而求其次地选择......后背突然一凉!

42分钟前
  • 力荐

记忆的主观性何其强大,而爱情哪有那么多“为什么”。

44分钟前
  • 羽毛鲁滨
  • 推荐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47分钟前
  • 布兰飞起来~
  • 力荐

剧本是真的好,看到最后反而觉得Ken&Joyce这条线写得最好,虽然不够讨好:人与人之间往往因为彼此误读、不愿直面自己的缺点、自我伟大化、甚至谎言而发展出某种叫做爱情的东西。而Thomas&Sammi这条线太理想化也太老套了,为让观众到最后哭一鼻子的设计做得太明显,反而不大喜欢,但林保怡演得太好,在感情里的无措、尴尬和一瞬失神,他太会演,虽然仍然是偶像剧体系的演法,但节奏太准确了。

48分钟前
  • 迷宝
  • 推荐

渐入佳境,镜头干净简洁得失真,对白无废话,整体风格颇文艺,故事却很生活化,值得追。

49分钟前
  • 若云
  • 推荐

很有意思,一件事用三四个视角拍三四次,呈现出每个人在另一个人眼中的样子,或被夸张,或被美化,而开不了口的一句话终将酿成遗憾。缺点是两个男性角色年长之后除了严重缩水,性格竟比年轻时开朗一些,在我看来是有点错位的。此外,Ken的母亲真实让人胸闷火大。

53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推荐

这基本可以当做教学片来看了吧,不管是转场,还是构图运镜什么的

57分钟前
  • abbylee
  • 力荐

MASSAM=THOMAS+SAMMY.

1小时前
  • shlaiyaya
  • 力荐

撕开外衣,都不体面,真实到有点让人不适。

1小时前
  • 安东
  • 推荐

摄影满分,14集最高光。但是整个剧本其实是有大问题的,不是每段故事换个角度讲两遍就是巧妙,观众能看这样的剧其实没那么蠢的,很多东西可以再精简,很多人物也没有那么必要。想让每对情侣含括多种角色,就会失去重点,最后变得不容易有记忆点。另外台词也没什么出彩的地方,给四星纯粹同行衬托。

1小时前
  • 伊夏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