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镇

爱情片大陆1987

主演:刘晓庆姜文郑在石张光北徐松子祝士彬刘利年

导演:谢晋

播放地址

剧照

芙蓉镇 剧照 NO.1 芙蓉镇 剧照 NO.2 芙蓉镇 剧照 NO.3 芙蓉镇 剧照 NO.4 芙蓉镇 剧照 NO.5 芙蓉镇 剧照 NO.6 芙蓉镇 剧照 NO.13 芙蓉镇 剧照 NO.14 芙蓉镇 剧照 NO.15 芙蓉镇 剧照 NO.16 芙蓉镇 剧照 NO.17 芙蓉镇 剧照 NO.18 芙蓉镇 剧照 NO.19 芙蓉镇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1 10:02

详细剧情

  本片分上下两集,讲述了位于湘、粤、桂三省交界处的芙蓉镇上,人称“芙蓉姐”的漂亮女人胡玉音(刘晓庆)在“四清运动”及“文化大革命”中的遭遇。  1963年,凭着热情周到的服务,胡玉音与丈夫桂桂(刘利年)经营的米豆腐摊子前渐渐成为早市上最热闹的一道风景,加上夫妻俩省吃俭用,手中积攒了一 笔数目可观的财富。镇党支书也是胡玉音干哥的黎满庚(张光北)、粮站主任谷燕山(郑在石)及乡邻们都为他们高兴。当他们盖好新房准备日子更上一层楼时,迎上“四清运动”,一直嫉妒胡玉音的原国营饮食店经理、今县商业局科长李国香(徐松子)与二流子王秋赦(祝士彬)联手,趁机将她定性为“反革命五类分子”中的“富农婆”,将之派去与原县文化馆馆长、今被人称作“秦癫子”的“右派”秦书田(姜文)一起清扫大街,桂桂身亡。运动中黎满庚昧着良心将胡玉音背叛,谷燕山则一直以老革命军人的标准诚实做人。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世道的荒谬从不停调换角色的李国香与王秋赦两人身上便可窥见。一起扫街时,胡玉音将自己的悲惨遭遇归罪于秦书田,后者曾在她与桂桂成亲之时唱了后被认为反革命的贺喜歌、在她新房子建成之时写了后被认为反革命的贺喜联。对于胡玉音的怨恨,秦书田并不多做辩解,相反时常暗中将她帮助。慢慢地,两人生出感情,计划着成为一家人好好生活,但前路充满血风腥雨。而在他们最艰难时,谷燕山从没忘伸手一帮。

长篇影评

1 ) 2007年买的第一张DVD

这是我喜欢的电影,也是2007年我看的第一部电影(虽然曾经看过)。我喜欢它,胜过《活着》和《蓝风筝》。
我深以为,在任何情况下,人都不应该放弃某些价值,例如对智慧的渴望,对良知的守护,和最重要的,对趣味的追求;而且,良知和乐趣,也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倒霉蛋”式的叙事,以及由此反映的生活态度,自我屏蔽(或者说放弃)了那些原本可能属于自己的乐趣和美好,它其实间接承认,个人完完全全处于被支配的境地。
年代固然是灰色的,环境固然是苦难的,但人的生活并不应该由此而变得逆来顺受,即使不进行激烈的抗争,也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更加有趣(更不用说这样能减少亲人朋友的担心,甚至给他们带来希冀和欢乐),这完全是生活态度的问题。

这部片子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是站在“人”的角度叙事的:秦书田固然憨厚,但也不乏趣味和小聪明;李国香作为政坛的“不倒翁”(在国产电影中,这样的安排很少见),也会说出“脖子都没有洗”(这丝毫不能让人联想到“生活腐化堕落”,反而会理解这种人之常情);黎满庚的老婆固然看胡玉音万般不顺眼,也会同情她的不幸遭遇……所有的人物都显得丰满、可信。

印象深刻的情节是:大雨中,姜文对已经被打倒,挂着一双破鞋的李国香,很正经又略带结巴地说,“你,也是人!”
80年代的电影尚且能讲叙这样简单的道理,可是90年代以后呢,除了铺天盖地的厚黑学、成功学,就剩下空荡荡的“法律”和“制度”之类伪命题了,唯独不见的,是那个“人”字。

2 ) 电影中出现的民歌

《芙蓉镇》的评论已经够多,无须我再来置喙,这里整理一下我比较在意的剧中民歌的歌词。歌词收集自网络,有错误请提出。

1. 开场曲,改编自嘉禾民歌《半升绿豆》。
来源: http://tieba.baidu.com/f?kz=20565312

(女)半升绿豆选豆种呐,我娘那个养女不择家呀。
妈妈呀害了我,妈妈呀害了我。

(男)碧水河水呀流不尽呀,郎心永在妹心呀头,哎哟,妹呀心头。
罗罗里,来来来,嗯。

(男女)半升绿豆选豆种,我娘那个养女不择家。
妈妈呀害了我,妈妈呀,妈妈害了我,害了我。
罗罗里,来来来。

2. 胡玉音得知黎桂桂自杀后来到坟地,秦书田坐在一旁所吟唱的曲子,据来源说名字叫《女歌堂改》。
来源: http://hi.baidu.com/feidam/blog/item/779e08b662eeecfc31add117.html

蜡烛点火绿又青,烛火下面烛泪淋,
蜡烛灭时干了泪,妹妹哭时哑了声。

蜡烛点火绿又青,陪伴妹妹唱几声,
唱起苦情心打颤,眼里插针泪水深。

影片中只唱了第二段。

3. 胡玉音回忆当初与黎桂桂的婚礼中,由秦书田指挥,众女声合唱的《喜歌堂》。
来源:同1.

团团圆圆唱个歌,唱个姐妹分离歌。
今日唱歌来送姐,明日唱歌无人和。
今日唱歌来送姐,明日唱歌无人和。

原小说的在线版还有更全的版本。
来源: http://www.eduzhai.net/wenxue/ddmj/guhua/frz/005.htm

青布罗裙红布头,我娘养女斛猪头。
猪头来到娘丢女,花轿来到女忧愁。
石头打散同林鸟,强人扭断连环扣,
爷娘拆散好姻缘,郎心挂在妹心头……

团团圆圆唱个歌,唱个姐妹分离歌。
今日唱歌相送姐,明日唱歌无人和;
今日唱歌排排坐,明日歌堂空落落;
嫁出门去的女,泼出门去的水哟,
妹子命比纸还薄……

4. 剧末秦书田与胡玉音重逢时的女声背景歌曲,张家界民歌《韭菜开花》。
来源:同1.

韭菜开花细茸茸,有心恋郎不怕穷。
只要两人情意好,冷水泡茶慢慢浓。

3 ) 王疯子说的对

“运动了!运动了!”王疯子在喊,人们在笑他。
大家笑着问他:“什么时候运动啊?”
王疯子抬起头来,有点茫然,但是仍坚定的说:“快该了。”

“哈哈哈--------”大家都把这个当做疯话。
只有姜文静静的说:“还是小心点他,他说的对。”

整个影片压抑了两个小时,人们刚刚想体会一下回到幸福生活的愉快感,但在结尾被姜文一句话泼了个透心凉。
如果说谢晋比好莱坞强在哪儿,就在这句话。

一个幽灵,运动的幽灵,没有走远,它,一直游荡在中国大地上。大家小心点吧,王疯子说的对。

4 ) 电影《芙蓉镇》的叙事缺失

电影《芙蓉镇》是以胡玉音为主线进行的线性叙事,讲述的是小人物在时代中的悲剧。这样的叙述方式和小说《芙蓉镇》是不同的,小说是以一种全知全能的视角进行展开的,两条线索齐头并进,一条是胡玉音在芙蓉镇上的生活及其周围人物的故事,不同于电影经由回忆来补充每个人物的“前史”,小说采用的是插叙的方式,详尽地交代了每个人物得以形成的核心事件。另一条线索讲述的是几次政治运动悉数在芙蓉镇开展的过程,这条线索的隐去使得小说和电影的内核有了截然不同的意味。

小说的第二条线索以杨民高和李国香作为切入点,杨民高传达中央文件和批示,李国香到芙蓉镇进行具体的政治实践。于是,数次政治运动经由李国香和第一条线索中的胡玉音等人产生了连动。有趣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小说和电影的叙事策略是不同的。在电影中,第一条线索的人物:胡玉音、桂桂、黎满庚、谷燕山和秦书田,在围绕着胡玉音的线性叙事中,或多或少经由回忆的形式补充了人物各自的“前史”,其中包括了桂桂与胡玉音相识婚配的过程,黎满庚与胡玉音的青梅竹马之情,谷燕山在战场上留下的难言之隐以及秦书田和胡玉音的第一次见面。一方面,这使得群像中的人们不再面目模糊,另一方面,也补足了上述人物在处理与胡玉音相关的事件中的动机,使得叙事更为流畅。但奇怪的是,小说第二条线索的人物在电影中失去了他们的“前史”,无论是吊脚楼主王秋赦,还是国营饮食店女店长李国香,他们对于胡玉音的处理方式由于“前史”的缺失而无法提供行之有效的动机。于是失去了前史的这两个人物,似乎成为了携带着电影创作者意图而来的,推动电影叙事的设置。

在小说中,李国香的“前史”叙述的是她作为一个大龄单身女青年,始终没有找到符合她对于政治身份和性吸引力要求的对象,并在此过程中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感和性欲望,与已婚男子有染的故事。如果我们假设这段“前史”在电影中出现,观众很可能会对李国香产生一种道德判断,并且它将持续会影响观众的后续判断而扰乱主线叙事目的。大概出于这样的考虑,电影中李国香的“前史”被抹去了,于是她的身份便不再带有道德的负面印记,而是单纯以县委工作组的干部身份进入芙蓉镇开展工作。这就导致了后对于胡玉音的审查工作的动机与小说中截然不同,她不再是因情欲不满而嫉妒陷害胡玉音,而是以她政治身份所代表的权力秩序作用于胡玉音。这样的改编直接左右了电影的叙事目的,不同于小说通过李国香这条线索呈现的是上层的政策指示经由个体实践时由私欲而发生的偏差,电影将小说所观察的导致文革灾难原因的复杂性简化了,不仅是李国香“前史”的缺失,县委书记杨民高这一角色被删除也是出于这种观察下的考量。杨民高在小说中作为中央的政策和地方的实践人员的沟通者出现,在电影中这一功能被李国香这个角色所包揽。那么,如果芙蓉镇的阴影不因李国香的私欲而起,电影告诉我们的答案是否就是,可以简单地把文革在地方实践造成浩劫的原因指向文革本身呢?

电影自行添加了一段李国香与秦书田在文革结束后,一个在返乡途中,一个在迁职路上相遇的桥段,并发生了如下一段对话:

“秦书田同志,这些年你吃了不少苦吧?”

“哈哈,秦书田同志,听着,不大入耳啊。”

“你这次平反,还是我签的字啊。”

“对,正当手续嘛,少不了你这一关。”

……

“一切都过去啦,也许,我还能帮你什么忙。”

“我看,你还没成家呢吧?啊?”

“我这就到省里去结婚。”

“安安静静地成个家,学着过点老百姓的日子。别总想着和他们过不去,他们的日子也容易,也不容易啊!”

在这段对话之前,电影中所发生的与李国香直接作用于胡玉音身上的政治运动是两次,第一次是清算胡玉音米豆腐店的经济情况,把她划入富婆阶级,没收了她新盖的楼房并派去打扫青石板街。第二次是否定胡玉音和秦书田合法的夫妻关系,以反革命罪判处秦书田有期徒刑十年,和胡玉音有期徒刑三年,并使二人分隔两地。如果说第一次政治成分清算尚且还能算做上行下达的政治任务,那么第二次对他们反革命罪行的论处在文革政策中是无法找到相对应的依据的。那么,李国香判处他们罪行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秦书田认为李国香获取了家庭身份后就不会通过政治身份将罪行加之于他和胡玉音?

电影的叙事中秦书田是知道李国香和王秋赦存在肉体关系的,当他得出李国香拥有家庭身份后便不会为难他和胡玉音合法夫妻身份这一结论时,基于的是一种由己及人的道德判断,其中所暗含的语境是对李国香自身也无法拥有合法夫妻身份的观察。但是这个观察缺失了电影细节的铺陈,也就是小说中李国香“前史”所提及的她的择偶政治标准,由于王秋赦远远无法达标,所以李国香不可能和他结为夫妻。这是电影逻辑中的空白,如果不是借鉴了小说中的“前史”,电影中的秦书田是不可能得出这个结论的。同样,这也证明了电影对于文革观察的漏洞,胡玉音得以在文革中像畜生一样活下去的理由是家庭价值的支撑,秦书田认为李国香为难他们的原因是她没有成过家、不懂老百姓的日子。家庭似乎成为了个人抵御来自外部的恐惧的有力因素,这个判断本身或许是正确的,但是家庭如何影响象征着权力秩序的人,直接作用于外部以瓦解秩序,这一点在电影的逻辑中是缺失的。

《芙蓉镇》的电影和小说都叙述了一个关于欲望与爱情的故事,但叙述方式的改变导致了电影具备了不同于小说的内核。在电影中,胡玉音在第一次政治运动中失去了丈夫桂桂而一度轻生,但在第二次运动中在孩子军军和服刑的丈夫秦书田的支撑下像畜生一样活了下来,这是个人通过家庭的力量尝试着抵抗社会暴力,这或许是电影所指示的在文革浩劫中的一条出路。另一方面,对于李国香所代表的权力秩序的想象却过于薄弱,失去了小说“前史”的李国香,她/权力秩序苛难于胡玉音和秦书田的动机对观众来说较难理解,人物逻辑的缺失暴露了电影观察文革的视角仍旧有待补充完善。

5 ) 政治与饮食男女的互喻

这部影片在很大程度上突出了生理欲求,甚至让它成为了故事的主动力。不论是男女,还是饮食,皆像两条欲望的河流推着人物往前走,而政治不过是给了欲望以躁动的契机。不论是创作者有意或是无意,性、食物多次清晰地显现,性与食物的夺得与失去,很大程度上昭示着政治地位的获取与失落。 政治首先成了李国香打压自己性嫉妒对象胡玉音的武器。从一开始,影片就有意渲染了李国香与胡玉音之间性魅力的对比落差。按照李国香的看法,男人见了胡玉音“就像猫儿见了腥”。作为芙蓉镇的豆腐西施,胡玉音的身体就像她的米豆腐那样受人欢迎,两者互相彰显,互相隐喻。只要胡玉音的米豆腐摊存在一天,她身边就会环绕着无数的男人,老实巴交的丈夫黎桂桂为她奋不顾身,大队支书黎晚根、粮站主任谷燕山扶助她开店并时时光顾,就连被打成右派的秦书田,也不忘在她的摊子上帮忙。更有意思的是,谷燕山路过供销社门前时,李国香热情巴结,有意追求,而谷燕山甚为不屑,冷淡地应付过去之后即走进胡玉音的米豆腐摊,并在胡玉音受到李国香为难时进来解围。两种态度的比较之下,李国香的受挫感可想而知。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开始了,虽然胡玉音是被动卷入而且也并不十分清楚自己受到攻击的原因。胡玉音的新屋建成成了李国香对她进行攻击的突破口,而且更为可笑的是,她不仅攻击胡玉音米豆腐摊的高盈利,而且把帮助她的男性一并拖入打压。按她跟谷燕山所说的“你们是一个小团伙”,什么团伙呢?是牢牢占据住芙蓉镇“革命果实”的“利益团体”,其实,更可以说是胡玉音和她的裙下之臣所组成的一个让李国香时时感到失落的团体。只有借助政治去击落这样一个团体,李国香才能摆脱性的失落而享受政治上的成功,从而把政治-性的关系给置换过来。 李国香成功了,她成功地关闭了米豆腐摊,逼死黎桂桂,让黎晚根背叛了胡玉音,一时间,胡玉音成了“镇上最苦的年轻寡妇”。而自己也终于从王秋赦身上找到了自己作为女人的象征。从这里看,她似乎反转了自己的地位。但是,当秦书田提交要和胡玉音结婚的申请书时,她自然再一次感受到威胁与嫉妒,其怒火中烧并拿此事大作文章自然不可避免。于是,秦书田入狱,胡玉音再次守活寡。这变成了特殊年代下,一个女政治狂热者运用政治手段打压意念中情敌的故事。而故事该让人思考的一点就是,如果胡玉音不是一个美女,一切还当如此发展吗?还是说一切早就有先决寓意的,自由就如同美人受人喜爱,而意识形态的禁锢就如同一个没有“人”气的老处女李玉香那般让人厌恶;同样,独裁政治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自由与开发的美与魅力?王秋赦与李国香的苟合,正反映这种极权禁锢,也只有二流子王秋赦(赤贫无产且好吃懒做)才趋之若鹜并从中获利。 胡玉音始终是和米豆腐联系在一起的,米豆腐的兴衰正暗合了她命运的起落,也暗合了她性魅力的彰显与黯淡。四清运动之前是胡玉音人生的高潮,青春正茂,豆腐摊生意也十分兴隆;新屋建成宴请宾客更是有酒有肉。及至受李国香打压成了新富农婆,豆腐摊也就此关闭。等到对秦书田日久生情,开始这段恋爱之时,她竟又做起米豆腐来了,她生命在长久的黯淡中出现了一丝亮色,这里我们看到秦书田吃了她的米豆腐,这是有多重象征在里面的。米豆腐摊的再次开业已经是文革结束、秦书田回家之后了,豆腐摊恢复了往日的活力,只是此时美人已韶华不再,但她终究还是过上了“人”的日子。 王秋赦更是紧紧地和食色/政治捆绑在一起的。对比于色而言,食才是他的生死命脉。影片有意多方凸显他强烈的食欲。从一开始他就是一个在食欲和性欲上皆十分饥渴的男人,先是在供销社门市部对着大鱼大肉探头探脑,接着来到米豆腐摊蹭了一碗豆腐吃,再对着玉音姐的性感乳房两眼发光。可以说,他“运动”的动力很大程度上在于食欲的满足,财富的拥有。运动中他获得了政治地位的上升,而当他在北京归来后,影片除了极力渲染门市部的人员对他极尽谄媚之外,更让满桌的酒肉来显示他的满足。当他被怂恿着跳舞之时,手中还拿着一个猪手,更是丑态毕露。王秋赦对于弄权其实没有真正的兴趣,因为他对政治既不了解,也缺少野心。因而当他“掌权”之后,并不见他刻意地去打压谁,就连此前对他态度恶劣的门市部掌勺,似乎也没受到他丝毫的惩处。政治在他看来,就是利益,就是食物,其余关系不大。当李国香再度当权之后,他急于去讨好李国香,更大程度上是怕自己的“粮仓”不保。有意思的是,当他把自己梳洗干净去见李国香时,影片也凸显了李国香的“欲”。她从锅里捞起一个热腾腾的鸭腿,坐在桌子旁大口吃喝,在一旁的王秋赦极为贪婪饥渴。对他俩而言,运动就是分一块肉,当王秋赦胡编乱造说谷燕山背后骂她之后,让她感到他的忠心与用处,她才把吃到一半的鸭腿递给他。而且就在这一晚,他们不仅分肉成功,还自此开始了男女之事。所以,运动的领导者就是野心家与二流子,两者的苟合形成了强势的力量。不过,运动过后,野心家高升了,而二流子却疯了。 谢晋模式的批评,是认为他把政治替换为道德寓言。但从《芙蓉镇》来看,却可以发现弗洛精神分析的若隐若现。道德背后是人之大欲,饮食男女。它们是两股汹涌的欲望之流在运动的表皮之下翻腾着,写就了一个政治/食色的故事。


2019/1/9续

看戴老师《性别中国》,早就觉察到了“性”在影片中的运作方式

P88“在中国版的性/政治修辞中,冷战年代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叙述再次蜕变为某种性别与欲望的叙述:分辨好女人与坏女人,并分别予以褒扬和惩罚:归还其男人或将其放逐在性别秩序与欲望满足的可能之外。”

6 ) 你,也是人!——观影《芙蓉镇》

看毕《芙蓉镇》,才发现中国原来也有真正打动人的优秀电影。已经习惯了受狂轰滥炸式的舆论宣传所鼓动然后去看某部新发行的电影,但是看毕总是充满了对中国电影的失望。这次,没有广告宣传和网络上密集的影评所造成的预断,只是在一位老师的课堂上和这部二十多年前的老电影不期而遇。看的时候完全沉浸在电影之中,看毕充满了恋恋不舍。那一刻明白了什么叫电影世界,人在那个世界里可以忘却现实种种可以留恋着不想出来。
看了《芙蓉镇》,“中国五六十年代”这样的字眼于我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历史标签,而成了一段可触可感的记忆。那些生动的浑然天成的影像带给我一种历史的似曾相识感,仿佛自己就刚从那段哀怨愁闷的历史中走出来,蓦然回首,倍感凄凉。这或许就是优秀电影的魅力吧——实现超时空的记忆。
一部中国八十年代的黑白影片,一段距今三四十年的“运动”历史,一群生活在中国南部小镇的人们,这些或许和我的生活已然离的太遥远,显得太陌生,然而谢晋导演的这部电影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在有火炉的冬夜舒缓的叙述着一段既美丽又哀怨的往事。显得那么亲切,那么质朴,勾起了我听故事的强烈愿望。
是什么让《芙蓉镇》具有这样动人的魅力,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编剧,美术,音乐,摄影,剪辑这些电影的技术活我并不懂得如何去评价,电影是一个整体,非得去分拆着说,未必恰当也不全面,这些电影元素的完美结合的例子电影中比比皆是。然而,我还是自认为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视角去打量这部优秀电影,以期为我对这部电影的喜爱找到一份理由(或许喜爱某个电影根本不需要什么理由)。这个视角便是“人”——电影中反复加以隐喻和暗示的。
从“人”的视角去解读这部电影的话,这部电影讲的便是人做不成人,人努力去做人并最终做成了人的故事。
“这怎么说呢?有时候是鬼,有时候是人。”从主人公秦书田的这句台词开始,电影就一直在借秦书田之口反复强调在那个“运动”不断的年代人做不成人的荒谬感和悲凉感。电影中的秦书田是一个被打成“右派”的文化工作者,被当作是阶级敌人被隔离在大众之外,除了在镇中扫大街以作为劳动改造外,对“上级”也是唯唯诺诺,逆来顺受,看上去毫无做人的尊严,也没有了正常人的生活,被人们视作“鬼”。 “你,也是人”这是秦对着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假左派”以及以前他的“上级”领导——“四清运动”中工作组组长李国香一字一顿说出来的。当时,看到这个地方的时候不是很明白,但后来联系到整个电影,才发现在那个时代强调“人”是“人”这一似乎不言而喻的事实的重要性,因为人有时候做不了“人”了还不自知。当李在历史的玩笑下而和她以前痛批的“五类分子”和“富农婆”站在一起时,还是急于和他们划清界线,当秦送给她竹帚时,她咬牙切齿的说:“你!反动右派!”在这个时候,她依然不把别人当人,不把别人当人也就是意味着自己拒绝做人,一心仍只想在各类“运动”中占据优势山头,拥有不把别人当人的特权,享受不把别人当人的快感。
“人”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这部电影用十分美丽和细腻的镜头语言告诉了我们。那些原本美丽单纯的爱情,那些原本和谐有趣的人际关系,那些原本各得其所的幸福生活,所有这些原本便是人所应该有的。但是各类“运动”以其狂暴的力量粉碎了这一切,硬生生的让人做不了“人”。美丽单纯的爱情变成了为保持某种私利而放弃的砝码,有趣和谐的人际关系变成了揭发和举报,各得其所的幸福生活变成了人亡财空。在那个时代里,有被人称作“鬼”的人,有把人称作“鬼”的人,单单少见了真正的人。
然而,电影不是令人绝望的。人性的倔强和柔韧在历史的夹缝里挣扎着生长。正如秦书田听着谷书记雪夜里的呼喊而像先知一样说出了四个字:“人心不死!”。电影中的谷主任不把人当“鬼”,一视同仁,不昧良心去害人,因此做成了人。黎支书迫不得已对自己的干妹胡玉英落井下石,内心充满了愤懑和忏悔,“心没有全黑”。被当作“鬼”的秦书田乐观豁达,热爱生活,不计私仇。正是这些不死的人心为电影增添了人性的光亮,带给了历史新的希望,“天亮了,鬼就不敢出来了”。在这里,电影给了历史一笔辛辣的反讽:自认为是人的早变成了鬼,而被当作“鬼”的反而是真正的人。
电影的片尾是给人希望和欣慰的,被人称作“鬼”的人和称别人为“鬼”的人都重新做回了人,重新过回了人的生活,但正像秦书田对着大喊“运动”的癫子所说的“要不防着点,他兴许说的有道理”,历史给人的教训是惨痛的,人要随时提防着变成“非人”而不自知。
“你,也是人!”“天亮了,鬼就不敢出来了。”“人心不死!”电影这位讲故事的老人时而不紧不慢亦喜亦忧的讲着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情,时而道出一两句警世的旁白。那些故事中的喜怒哀乐,那些美丑善恶都已经随风而逝,但是那一两句旁白却显得那么沉重,久久回响而不散去。
《芙蓉镇》作为一部反思历史伤痛的电影,没有惯见的暴烈,愤怒,摒弃了对那个时代概念化的叙述,回到了人性这一恒久的母题。亦喜亦忧更符合生活的常态,笑中带泪更能触动人心,这种毫不做作,哀而不怒的风格带给我一种全新的观影感受,让我记住了这部用优秀二字不足以概括的电影。

7 ) 重读谢晋——在后现代的语境下

在这个一切打破重立时空破碎的时代,在这个疯狂背叛人人弑父的时代,在这个阉割血性阉割独立思考的时代,在这个已经丧失沉痛感隔绝于红色历史的时代,我们是否能想到中国电影的先贤们在文革后面临和我们这些后现代人儿一样的问题。神死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人的时代,一个异化的人的时代。在狂飙之后的精神的苦楚,他们面对的是物质和信息的双重匮乏,我们面对的是物质与精神的俩重爆炸。1978,2008,我们同样在彷徨,我们同样在挣扎,我们同样在寻找。
钟惦棐在《谢晋电影十思》里写道“时代有谢晋而谢晋无时代”。影像被禁锢在赛璐咯上动弹不得,但思想却刺透35英寸的方块天空穿越时间和空间的封锁。如若只将谢晋导演的作品请入神龛,迟早也会蒙上灰沾上土,支离斑驳。只能用现代的话语重新为谢晋导演这尊中国电影的肉身佛上金漆抹油彩,才得能将顶礼膜拜化为实实在在的现化承诺。中国的电影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进一步。解构之后再去重构,这才是真正的出路。
谢晋导演在他最好的年纪里被强权的政治剥夺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经历了人性最为蒙难的时空。苦难和扭曲使他纯真的自我屈抑。一如在我们的时空里,我们在大众媒体的阉割下变得欲壑难填。在那个极左的年代轰然倒塌之后,沉重的弑神的痛楚和外来强势文化的冲击,让那一代的知识分子,既有兴奋的热烈,又有偏激的自我贬抑。于是朱大可在《谢晋电影模式的缺陷》里激烈的批判作为传统知识分子的谢晋,不够现代化。他手执着“五四”精神的皮鞭,狠力的抽打仍然坚持中国电影影戏传统的谢晋。孰不知,五四精神是一次进步,但却也是一次拨乱反正过了头的对中国文化的“迫害”。口口声声说要现代化的朱大可,却忽视了现代化进程中多样化的价值倾向。精英分子的愤世嫉俗,让他对代表大众文化的谢晋毫不留情,口诛笔伐。但现在看来,他所讨伐的,却是今天的中国电影,或者说中国人最匮缺的。
我们先从谢晋导演电影中知识分子的身份和性格的变化看导演自身对生活的反思。三部曲的前两部《天云山传奇》和《牧马人》,塑造了罗群和许灵均这般天真的温驯的知识分子。但到了《芙蓉镇》,秦书田却是装疯卖傻,癫狂自残只求自保,可以说他是中国文革中特殊的竹林七贤。他采取的是看似卑微的非暴力地抵抗,这是谢晋导演在对自身命运的思索之后做出的温柔的背叛,对自己在《春苗》里自己“根正苗红”的自嘲和释放,所以所谓的谢晋模式,也并不是形而上的固步自封,他是在构架里的调整,只是形式上没来得很是凶猛热烈而已。
而被批判的最凶的谢晋的电影讲述模式,却恰恰是中国电影悠久的文化传统。朱大可对其的猛烈呛火恰恰像鲁迅要终结中医一般的有失偏颇。中国电影从诞生之初,就从传统的戏剧模式中吸取到不同于一般的讲故事的能力。善善恶恶,好人蒙冤终被救这是古典周正的。如果我们允许朦胧暧昧荒诞无稽现代派,支解速食化的后现代,那为什么我们不能拘一把泪给这银幕上离合痛苦的中国影像,为什么给受观众谢晋导演贴上俗文化就打入精英知识分子的冷宫。相反,这般雅俗共赏各取所需的好电影,会讲故事,把故事讲的直入人心的“传统电影”在中国的银幕上几乎绝种,难道现在只有香港的导演才能拍出纯正中国血统的电影么??
谢晋电影对自我,或者能够对现代人的救赎,体现在他的纯上,这不仅是单指民族精神的纯粹,还有他对人性美的坚守上。这主要反映在他的女性角色,或者说净化后的符号上。她们是代表真善美的女神,是代表包容和无私大爱的大地之母,是导演在经历人世沉浮后心底的一抹的温柔与敬意。这里的女性承担了母性和乡土的双重拯救任务。作为中国最传统的知识分子,导演给出的答案是回复自然之子。无论是《天云山传奇》里的冯晴岚和天云山,还是《牧马人》里的李秀芝和茫茫草场,抑或是《芙蓉镇》里的胡玉音和湘西小镇,都莫不带有空灵脱俗的避世气质,这是最中国式的回答,给每个漂泊的心一个安稳纯净的桃花故源,寄情山水,寄情良善。至美至纯的生活莫过于此,可以说,谢晋导演的电影,搀杂有烟火气味和宗教救赎的陈年花雕酒。
在后现代的生活里,我们被一个个电视频道,被一部部豪华梦幻的大片,被一幅幅明星美图操控成物质的玩偶,我们失去自己的方向,我们站在巨幅的霓虹灯下找不到闪烁谎言的出口。我们在后现代化里成了神所诅咒的自我放逐的俄狄浦斯。当我们的荧幕上开满了朵朵恶之花,当我们日渐丧失理想只是一台造粪机器,当我们只敢在独自一人的时候露出温柔的本色时,我们需要谢晋导演。这个时代需要有坚守生命最质朴的,最美好瞬间的导演。我们呼唤小川绅介,呼唤阿巴斯,呼唤谢晋!

短评

相比胡玉音与秦书田,女干部李国香才是政治运动中最大的牺牲品,她一片真心又红又专,已丧失人性。变成了专政机器。折射出政治斗争的可怕。徐松子演活了这位招人恨的样板戏主角一般的女干部形象。电影一些段落的处理显得刻意拖沓。我在睡梦中居然续写了故事,还是很震撼的。远比当今电影有深度。四星半

6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片尾一幕。“运动咯!运动咯!”疯了的王秋赦敲锣大喊,引发众人连连嘲笑。谷燕山故意逗他:“运动咯?”王秋赦连忙附和着,“是该运动了,该运动了!晚饭后集合!” 秦书田(姜文)神色凝重且严峻:“世道不变,要是不防着点,他说的兴许是道理。”原本嬉笑成一团的众人,脸刷的一下变得惊慌失措和失去了血色。34年过去了,我也觉得好恐怖。

10分钟前
  • 一二三四卌
  • 力荐

米豆腐西施,蛾眉曾有人妒。“我是秦书田,外号秦癫子,专业是扫大街。”得知有了孩子后兴奋地在凌晨的石板街上翻跟头。大字报、挂破鞋、白对联。活下去,像牲口一样的活下去。“学着过点老百姓的日子,别总想着跟他们过不去。”革命如同醉酒,有人精神亢奋,有人昏头晕脑,总归都不清醒。何必,何苦。

11分钟前
  • 水仙操
  • 推荐

房子可以还,1500块可以还,甚至男人也可以还,时间呢,你拿什么还!?

14分钟前
  • 心生
  • 力荐

美好的人性,来源于美好的制度

15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重看胶片版真是牛逼!竟然是2.35:1的超宽银幕版本……先前没注意的许多细节毫发毕现,这部片子真勇猛!

18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活下去 ,像牲口一样活下去。

20分钟前
  • 洛野
  • 力荐

我极少会因为自己在生活中遭遇的不爽而发火,深刻的政治电影却有这个魅力;我也极少会因为自己在生活中遭遇的不快而落泪,细腻的爱情电影却有这个魔力。而《芙蓉镇》则罕见地让好久好久没有实践过这两种行为的我,火并幸福着。2008年10月26日,【电博】谢晋影展第二次看。

24分钟前
  • 私享史
  • 推荐

原来姜文从来没有年轻过!

27分钟前
  • 大崎娜娜忘记了
  • 推荐

《活着》《霸王别姬》《芙蓉镇》讲述的都是中国同一段沉痛的史诗。《活着》戏谑荒诞,《霸王别姬》撕心裂肺,《芙蓉镇》直接将人间描述成无间地狱。人像牲口一样活,革命小将们做着布朗运动一样无秩序且永不停歇的勾当。这风云间打倒了多少胡玉音般的劳动人民?斗垮了多少秦书田般的知识分子?抛弃了多少谷燕山般的战争英雄?沉默了多少黎满庚般的普通军人?处决了多少黎桂桂般的有妇之夫?却又得势了多少王秋赦般的狗腿奴才与李国香般的地头蛇?在呓语中的“运动,运动”警醒着我们那个时代并未离去。无间地狱之所以无间,是因为时无间,空无间,受者无间。难定你是你来负我是我的道。

32分钟前
  • RIPPER
  • 力荐

谢晋凭借这一部电影就可以跻身世界一流导演的行列了~

33分钟前
  • junepig
  • 力荐

和胡玉音的苦情戏相比,“恶之女干部”李国香更引人注目,本以为她结尾也会遭到惩罚,结果却看到她继续平步青云,和自己迫害过的人谈笑风生,真是(真实得)可怕。

35分钟前
  • Chambord
  • 推荐

这部电影公映于1986年,很难得地反映了极左时期中国底层社会人民的众生相。这种电影也只有1980年代中期领导人比较宽松开明的年代才能拍出来并上映。。。真是难得。1990年代同样题材的《活着》《蓝风筝》都被禁了。

40分钟前
  • Elact
  • 力荐

“学着过点老百姓的日子,别总想着跟他们过不去。”

44分钟前
  • 战国客
  • 力荐

你们人类总说,活比死更难,为什么个个还总是求生怕死呢。《芙蓉镇》告诉我,因为一死,我就是鬼了,而活着,哪怕像牲口哪怕再难捱,我总归是个人。

46分钟前
  • 不良生
  • 力荐

到如今看,依旧是一部牛逼闪闪的片子!刘晓庆美的不成活,男女间的情爱也自然真实不装逼。最后送给大家那句话:要像牲口一样活下去!别人践踏你,你不能也作贱自己。

51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目前看过的最佳大陆电影(与[霸王别姬]并列)。①不仅直面历史批判极左思潮与政治运动,还上升至人性探讨;②意识流手法(如醉酒战场幻梦)和对性心理隐晦而高妙的描写;③演员表演登峰造极,尤其刘晓庆;④扫帚华尔兹,翻跟头与白对联;⑤珠玉台词:完了-没完,像牲口一样的活下去,运动了-,世道不变。(9.5/10)

53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你说要文斗,我偏要武斗,你说矛头对准特权阶层,我偏要对准黎民百姓,你说要理性对待知识分子,我偏要阶级斗争迫害到底。这段历史,太多空白期,从教科书知道只言片语,就以为是他一人的错。世道如此,不癫的癫了,癫了的不癫

57分钟前
  • 琬琰
  • 力荐

艺谋和第6代的反思是流于愤怒诅咒的“倒霉蛋”似叙述,谢晋×阿城突出的是历史背后所坚持的“牲口一样活下去”的韧劲人格和冷静的明鉴,格局高下分明。有人在私欲中跟着党,有人在不公中喘着气,有人在现实里低着头,约莫是不分时代的 @2017-02-09 23:01:26

58分钟前
  • 老咪
  • 力荐

代入感好强,这片子像一个巨大的黑洞。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