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书道女孩
虽然结尾处的表演看得很令人开心,但我依旧怀疑这样的书道是否真是保存了传统,其实我到更欣赏那句“书道中孤独的”。虽然团队在一起进步很开心,很励志,但并不是每种运动或者说艺术都是团队的。其实艺术虽然要解放思想,但至少是书法这种艺术形式个人认为不适合团队进步。
这样的话,对于我来说本片的看点也许就是青春奋斗了。一方面这些女孩们要面对着本社团的困境;另一方面则是周边环境即商业街的没落。也许这种商业街的没落也暗示着书法艺术本身的没落,不管是电脑的普及还是日本文化中对中国文化的远离(书法艺术本身还是脱离不了中国文字的),都使得书道艺术没落了。也许正因此才有了片属处的表演,只能依靠外力来吸引人。
而另一方面则是少女们的友谊和成长,在学习中感悟着人生,受到挫折,取得成长。
2 ) 不可阻挡的改变
《书道女孩:我们的甲子园》
我是把这部电影,当作日本版少女版的《国王的全息照》来看的。因为影片看题目,就知道又是日本的励志片,而且是关于书法的,里面的元素,比如很厉害的老师,同学的情义,团队的力量,比赛中的胜负变换,甚至同学因为母亲生病就要辍学这些都是毫无新意的。
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影片通过书法背后的产业链和地方文化,间接反映一种没落和改变。
首先,是造纸作坊的倒闭。日本原来的造纸工艺,虽然纸的质量很好,但是人工和材料,以及生产效率,导致价格太贵,根本无法与工业化的竞争,所以只能退出,老纸匠把自己造的纸毁之一炬,结果连同工厂都烧掉了。这样的概念应该很久远的事,从英国老牌小说《品质》中就谈过的问题,工业化对个体工匠的打击,对品质的打击,似乎是老掉牙的故事,但是对于日本这样注重传统工匠精神和品质的,却显得比较奇怪。
其次,是文具店的倒闭。影片没有解释,但是我们可以思考,也许是超市的出现抢夺了客源,更大的可能是人类对文具需求量的减少。比如用电脑,那么比如纸笔什么的,自然减少了很多需求量。现在除了学生还用纸笔文具,大人很少用了。所以,随着时代进步发展,改变也是自然的事。
最后,是书道(书法)的衰退。从主人公的角度来看,父亲的书法社学生越来越少了,现在只剩下一个;自己在学校的书道社,成员也一个一个地退出,日渐萧条。甚至,书法也从原来的“个体”,演变成“甲子园”比赛。的确,我们看到了也觉得奇怪,书道变成了表演,不仅有伴舞,有彩色画画,还有各种颜色墨水和纸张。看起来是创新,但实际上书法本身已经退出“主角”的地位。变成表演,变成绘画的配角,个人的修养也变成集体精神的演绎。
从背后看,当地原来应该也是“书道之乡”,但如今演变成“冒烟的大工厂”。主人公所在的高中书道社,努力融入改变,从教师那里领悟到的“快乐挥毫”,从好友感恩父亲的文具店养育了自己而做的“关张祭”表演,从“甲子园”比赛中感受到的“团队协作”,最终以参加比赛来向乡人展现自己的观念,希望大家不要忘记书道,不要忘记传统。片中,主人公参加比赛,设计的主题就是“再生”。的确,最终的“差不多”赢了,还是变成了乡人的惦念,也许会有更多的人参加书道社,有更多的人学书道,有更多的人买传统的宣纸……但是这能够改变一切吗?
中国因为此前的落后,所以似乎现在更加适应这种改变。但这并不会影响我们理解日本传统文化经济遭受的打击。是正如所有敏感的文人,笔下的“改变”一样,都是令人唏嘘感伤的。17.9.22
�0s^�;x
3 ) ~女子版的H2~
看《书道女孩》,第一感觉是好像《H2》的设定,一个国见般的主力成员,一个古賀春华般的可爱管家,一群毛病个性多多,关键时刻却又能发挥出巨大力量的成员。
从今年早些时候的《体操男孩》到《书道女孩》,似乎任何体育项目到了日本导演手里都可以点石成金的变成热血励志、治愈青春的好蓝本。单从故事本身来看,与《H2》《菜鸟总动员》《水男孩》之类的成功例子比,《书道女孩》的故事本身略显单薄,因为社团有8个人,着重笔墨去刻画的也有三个,那么121分钟篇幅就略显单薄,有些细节甚至来不急解释就已经匆匆一带而过了,而且通篇缺少一个热血戏中最重要的主角对立面,好比陵南之与湘北,明和之于千川的作用一样,没了比较,主角们一路高歌猛进的实力也就让人看来不那么的振奋。
成海璃子有张早熟的脸,这点无论是《琉璃之岛》时,还是最近的《罪或罚》和《死亡预告》都特别的明显,坏处是多了几分老气横秋,好处则是角色年龄大小通吃。与同戏的樱庭奈奈美这类的典型日系制服少女比,成海扮起另类的书道部长更具一定的现实说法,正像剧中某人说的一样:‘书道是孤独的,要用心灵去品味。’而让一脸卡哇伊的萌动人物去演绎这类人物就总显得不伦不类。不过除了书道本身的艺术成色,剩下能让成海发挥的地方就没剩什么了,这也是她这角色能否脱颖而出的最大疑问,毕竟樱木、国见般的角色是要经过无数的摔打才能显出魅力的。
樱庭奈奈美有个好出身,也有个好师姐,堀北真希是她可以接触也可以模仿的样板。不过虽然俩人只差了四岁,但在大多数人的主观认知中确是俩代人,这不禁会让人联想到当年的堀北真希与大姐头内山埋名。先天不占优,后天能否真的成为SP公司宣传的那样成为‘堀北’第二也就成了问题,因为在我觉得堀北大抵上是靠气质和卖相吃饭的,樱庭比起这位‘前辈’似乎连这俩样资本也不那么突出。《书道女孩》里虽然她很努力的去适应角色,但效果似乎并不明显。篠森香奈这位个性最突出的人物被塑造得平淡如水,回想一下似乎除了热情这个词以外,很难再找到什么词汇可以美化角色。《最后的忠臣藏》首映礼时,樱庭曾经说:“总会有一天,我能够成为奥斯卡女星!”这信心固然好,但路途MS还很遥远。甚至达到堀北的高度都有很长的路。毕竟像《恋爱恶魔》里高木香织那类的角色,不会成为什么经典。
要说亮点,则全部集中在了高畑充希身上,甚至整部戏的笑料也全出自她演绎的这个‘傻女孩’身上。比之剧方设定女三山下理绪,看起来似乎她才更像一个主角。不过掌声集中到了配役身上显然不是什么好事,所以我倒觉得要是像《H2》《水男孩》一样拍成了剧,也许会让人眼前一亮。毕竟热血与竞技是日本人最拿手的题材。
Aiyangmoe
10.10.24
4 ) 城镇•书道•社团
虽然是断断续续地看完了电影《书道女孩》,但结束的最后一句台词,让我热流盈眶。
一个城镇,很小,却很美好。造纸厂是它的灵魂,守护神。一个不人气的社团——书道社的改变,或是因为一个老师的到来的改变。而所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社团,还有一些观念。片首与片尾很多呼应,线索也不少。但是即使我知道接下来的发展,却还是被一次次打动。是一种热爱,是一种快乐,还是一种欣慰。
显然,它让我联想到了我们自己。
巢湖。巢湖是个小城,总有一些地点伴着成长。那么不起眼,却在时光中留下深深的烙印。是一条小巷,是一棵树,是一条小河,还是一栋楼。这是每个地方都有的,却在每个人看来都不同的。他们是我的生命,也可能是一座城的生命。
书法。曾学过一段时间写毛笔字,很是怀念可以安静地站在桌前,提笔落笔的感觉。而今已是基本不动了,是因为什么呢,难道是失去兴趣了吗,那么,我现在所做的事就是我所爱的,是吗?我不知道。里子的父亲观念的转变,说明他至少还不是太顽固,但他有认真听孩子的话吗?是因为另一个开明的老师。可现在这样的教师多吗?
社团。虽说自己是校社团社长,可是社团在高中简直就是苟延残踹。有谁有充裕的时间去参加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即使深知那些活动对于成长的意义。令我欣慰的是,社里的人参加活动的原因还算纯粹,但明显有心而力不足。我每次邀稿,都只能委婉表示不愿,我又不想强制,结果呢……片中的人好歹还可以做自己所爱的事,我们呢?……
你说,我们是失去了什么什么,我们又得到了什么什么……
5 ) 书道,再生
书法课老师带大家一块看,颇有感觉。 先说书道是真实地面对自己,再说是真实地表达自己(就算丑也没关系),最后是一群人也像一整个团体一样,实在感觉跟日本文化有很大的关联,就直接想到天皇来着…… 不知道导演怎么想到的,烟囱的意象用的真的挺好,任何地方都能看到的一个(不过“造纸工厂的烟囱”着实出戏)东西。特别喜欢老师领着里子爸爸进教室时看到的那张“再生”,不光是不丑,真的写得很有气韵,很有震慑感。 虽然在剪辑、配乐、台词上,都很有热血番的感觉(不得不说是导演在夹带私货),但是我觉得该说到的,关于书道的内容,都说到了,其实也涉及了很多其他的方面,比如人和人的关系、女性主义(这个片子真的挺女性主义的,男生一直在跳舞,不过给人挺纯粹的感觉)、传统的制度和现代生活的摩擦,人的别离,不失为一个好片子。
6 ) 十五岁的自己、商业街与书道
整部电影可以看成由三种元素组成。青春成长、乡下故土、传统技艺。
主线的青春成长来得比较简单、平凡。普通少男少女追梦途中成长的故事,加上日式小清新的手法。虽然平平无奇,但也是深得我心。孤独的奋斗者在茫茫的路途上收获朋友、得到指引,里面的伤疤、汗水与欢笑。这些永远是我这种迷惘的伪文青自我疗解的良药。另外,《给十五岁的自己》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歌。当它毫无征兆地飘出,有种看见自己的故事,某天被挚友出版发表的感觉。这个歌带出了很多很多,和它第一次相遇时候剪不断的私密情绪。之于我,最后体育馆里合唱这首歌的一幕,已经值半颗星了。
故事的舞台,是一个以造纸为主要产业的小城。流露出与很多日影日剧类似的偏远小城印象。冷清的车站、空旷安静的街道、衰败的商业街。但并不颓败,而依旧生机勃勃、温情脉脉。学生自己组织的“书道表演甲子园”、疯疯癫癫写大字的池泽老师与清美、努力又只能顺其自然生存的小店、彼此联系的普罗大众之间的认可与感情,都使这个地方变得可爱温暖。里子说的一句话很喜欢,“我喜欢的东西,蔚蓝的天空,往海洋延伸的坡道、踩脚踏车踏板的声音、不管在城市哪个角落都能看到的造纸工场冒出的烟,还有上下学途中听到造纸的声音,是微小安静地刻画着时间,城镇重要的守护神。“
最喜欢的元素是传统技艺的坚守与感情。坚持手工制纸的年迈匠人,因为市场不景气与价格高昂,难以为继。与其说他很悲伤,不如说绝望了。对于手工匠人而言,工艺制作的意义在于手与心相连的兴奋感,追求这种兴奋感的智慧,以及镌刻在脑海里的记忆。不再需要自己的和纸,可能就相当于否定了自己的一生。一把熊熊烈火,也只能成为工业生产的宏大背景了。类似的境遇好有鲜有人问津的书道课室和只剩八人的书道部。全世界的传统文化,不同程度地都遭遇大浪淘沙,被和平演变或湮没与历史长河是很多时候的命运。孤独的坚守着与卫道士们,是高大又美丽的。里子父亲与里子,里子与社员们,关于书道的纯洁性都有过一番讨论。最终是大团圆地冰释了。其实传统技艺要流传下来,很多时候并不是要多古朴正统的形式与理念,关键是在于对这种艺术的爱与执念,对里面流淌着的智慧感知发扬,对其中亘古不变的人类共同感情的传承。
书法在中国的复兴也是雷声大雨点小。”进课堂“一类的口号下,生态与效果都难言满意。像我大学里面,书法协会和其他很多诸如戏曲社这类的社团都在关停或勉励维持的状态。不少日影日剧都善于挖掘展现手工艺匠人和传统文化,或好或坏的生存状况。日本对着手工匠人和手工制作,常常流露出尊崇和赞美。这也是日本电影很吸引我的地方。
成海肥子!!!
很有意思!这种片子都能拍,不愧是小日本~
2010年的影片,现在看来还是很好看啊,小小的梦想也是梦想
还是喜欢青春电影,不过书道有些无爱
姑娘们各种亮眼 高畑妹真适合这种天然蠢萌角色 并且又献唱了(不忘本行! nanami热血少女比想象中到位! 藤子好软! 璃子就不用说了(生涯忠诚! 那边的三位书道boys也闪瞎 书道dance无法直视! 钱鼻孔除了鼻孔还有gba和咆哮以及白大褂外面套马甲墨汁甩一脸! 总之卡司太好剧情稍俗套也无妨..
不是青春么,怎么会如此无味……
书道、剑道都让你拍了,还要拍茶道么?
这还算书法麽。。。团队精神很值得赞赏。
题材很新颖 卡司很喜欢 YEAH!!
本来是看拿新人奖的樱庭,没想到还有丑萌丑萌的希妹和颜值巅峰的小岛。
虽然很喜欢成海璃子但她这几部校园片的角色性格都是一样的不高兴,虽然我确实喜欢她不高兴的脸。在比赛的时候可以看出她的演技力。金子桑有种翔太的感觉。日本书道跟天朝书法差异还是很大,感觉更注重力度。有的地方处理的太主旋律,镜头切换也有点那啥。
轻松搞笑伴以励志,呆萌憨傻佐以纯情,眼看各种笑料磕绊喧闹出的最后一搏归于失败,即使再有趣的过程也多出了点酸的成分。好在书道部诸位一心将“再生”二字写得遒劲潇洒力透纸背,而这,才是满满的收获。
题材和剧本都不能让人提起兴趣。
虽然很老套
那三个男的太欢了~
典型的日式青春立志电影,插曲很好听
有点老套,但还可以。继承书道精神,坚持信念什么的。小镇很简洁。
给15岁的自己
aqavz6p3# 再生吧!
传扬文化和精神~~~是部值得一看的影片,书道比赛时各个学校用的配乐充满着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