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夫·廖俊波

剧情片大陆2019

主演:郭广平陶红戴卓凝洪浚嘉王双琥刘思莹王屿魏小军文江王荧欣刘浩闻

导演:宁敬武

播放地址

剧照

樵夫·廖俊波 剧照 NO.1 樵夫·廖俊波 剧照 NO.2 樵夫·廖俊波 剧照 NO.3 樵夫·廖俊波 剧照 NO.4 樵夫·廖俊波 剧照 NO.5 樵夫·廖俊波 剧照 NO.6 樵夫·廖俊波 剧照 NO.13 樵夫·廖俊波 剧照 NO.14 樵夫·廖俊波 剧照 NO.15 樵夫·廖俊波 剧照 NO.16 樵夫·廖俊波 剧照 NO.17 樵夫·廖俊波 剧照 NO.18 樵夫·廖俊波 剧照 NO.19 樵夫·廖俊波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9 21:15

详细剧情

  影片根据廖俊波书记真实撼动的事迹进行了加工改编,以记者探寻廖俊波 “樵夫”的微信名由来、廖俊波生前在南平政和脱贫攻坚为民解忧的光彩睿智的工作经历,两条故事线索交叉的平行蒙太奇艺术手法,将主人公廖俊波的大爱、永远的微笑及他的初心和坚守,生动地还原了真实质感和朴实情感,亲情化的叙事视角一改以往说教式窠臼,人性探索超越以往主旋律电影。既有电影纪实风格,又有传记片的饱满人物,加倍了影片的故事魅力。

长篇影评

1 ) 总有人感动中国!《樵夫·廖俊波》岁月如锦 爱如歌

文/桃妖不是妖

从没想过,主旋律电影,也会有如诗一样的美感。

作为献礼建国70周年的电影,《樵夫·廖俊波》以“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廖俊波生平为主线索,记录了这位人民公仆的感人事迹。不同于以往的传记电影,《樵夫·廖俊波》用浪漫的蒙太奇手法,双线并行,回忆穿插着人物的成长脉络,一路探寻“樵夫精神”的由来,把廖俊波这个“时代楷模”演绎得淳朴、生动、亲切,犹如诗歌浪漫温情、隽永流淌。

整部影片,没有轰轰烈烈的情绪渲染,更没有长篇大论、歌功颂德,而是把镜头对准了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的嘱托、妻子的陪伴、女儿的成长,让人物在多重身份中穿梭,他的笑容里始终挂着血肉的温度,让人不自觉的泪目了。

现实中的廖俊波,匆匆走过49个年轮,生命定格在那个雨夜,永远离去了。意外来得太突然,只留下亲人们无尽的思念和老乡们不舍的送别……电影中,一个年轻记者追随着廖俊波生前的足迹,用点点滴滴的事迹,串联起了他勤政为民、兢兢业业的一生……从邵武到南平,再到武夷新区、政和县,每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他总能将区域的发展接轨时代的脉搏,也将长远发展、百年大计放在心头。镜头里,他总是奔波在基层,时间紧、任务重、条件差,可他的眼中却始终闪烁着光辉,仿佛永远有用不完的精气神儿。

电影中,最让我感动的一幕,是廖俊波下基层工作,老父亲坐车路过来看他。父子两人匆匆一叙,聊几句家常话,父亲从布包里拿出7万块钱退休金,交给儿子,说自己的退休金也用不上,让他拿去买房子。人到中年的廖俊波接过钱,脸上却挂着窘迫的笑意,说都这么大了,还要让父母操心。可是,他想尽快买个房子安顿下来,免得那些开发商打他的主意。在父亲面前,别人眼中的“官儿”,还是那个傻儿子。可这几句话,却说得很真实,也很有分量。人在官场,很多时候身不由己。而廖俊波,却甘于清清白白做官,踏踏实实做人。

对于一部传记电影而言,最难得的就是让人入戏。可《樵夫·廖俊波》有如此鲜活的人物原型,想不入戏都难。青年廖俊波很有武侠世界里的浪漫情怀,为了和心爱的林莉在一起,甘愿放弃学校提供的大好机会,也要追随爱人的脚步。那些骑着自行车飞奔的岁月,宁静而美好。从学校转入镇上工作,廖俊波第一个跑来问林莉,“悔教夫婿觅封侯”的上一句是什么?林莉看出了他眼中的兴奋,用笑容表达对他坚定地支持。最美好的爱情,大概就是这样彼此成全,相濡以沫吧!这道爱情的光,成了他人生的底色,无论职位如何调动,林莉总是在背后默默的支持他,从未抱怨。也正因此,廖俊波生命定格的那一刻,才如此令人心痛,痛到无法割舍。他答应过林莉的,等他退休了家务活全包,还要买个好点的相机,陪着她和女儿,旅游、摄影……泛舟湖上的一家三口,当初的约定还在耳边,可那个许诺的人,却再也回不来了。

多希望,《樵夫·廖俊波》不是真人真事,只是编剧笔下的一个故事。这样,他的生命就不会定格,他还可以去完成武夷新区的规划,招商引资,看它一路走向繁荣;去实现自己的诺言,陪着他的妻子和女儿,看遍祖国的秀美山峦……

生命虽短,可他走过的岁月,却如锦繁华,如歌绚烂!总有人感动中国,《樵夫·廖俊波》值得9月6日的大荧幕!平淡岁月里的真英雄,丝毫不比科幻里的超级英雄差,因为真正让生活更美好的人,是他们!

2 ) 燃烧自己,奉献他人,好的人物传记片不落俗套

《樵夫·廖俊波》:燃烧自己,奉献他人,好的人物传记片不落俗套

看这部影片时,我的脑海中一直浮现着这样一个画面:黑洞洞的山崖边,有一堆柴薪,突然,柴薪被点着了,它的火焰让整个山峦都亮了起来。这光和天上的星辰呼应,照亮了夜晚的所有人。这就是看这部电影《樵夫·廖俊波》时候的感受。

本片因为改编自廖俊波书记的真人真事,所以影片有个没有悬念的结局,也就是廖俊波书记在一次车祸中因公殉职,年仅49岁。但,如何在结局已知的情况下展现未知就是这部电影最重要的任务。区别于以前很多人物传记电影,如《焦裕禄》《任长霞》等,本片在故事上采取了悬疑+现实和叙事穿插的方法。悬疑的部分是,廖俊波同志的微信名为:樵夫。为了探寻这个名字的由来,年轻记者回到廖俊波工作过的岗位,到乡镇,到廖俊波家庭中,走入熟悉廖俊波同志的百姓中来去了解。叙事过程中穿插了不少当地老百姓的采访片段,每每演到一件真实事件的时候就有采访片段出来佐证。让观众在看的过程中被剧情打动的同时再一次被真实再打动。这种表现手法值得点赞。

在片中,廖俊波书记由在电影《战狼》中出演冷锋父亲的国家一级演员郭广平扮演。郭广平一直表演以沉稳、大气、注重内心塑造见长,在本片中,他还原演出的廖俊波书记,平易近人,温柔严谨,对待家人有爱,对待百姓有大爱,但在大事件面前又雷厉风行,果断果敢。这样的表演维度在郭广平的塑造下让人可信。饰演廖俊波妻子的女演员大陶虹一直以来都是以演技著称,曾经做过影后的陶虹在本片中扮演了一位隐忍的好妻子,一个豁达的好母亲,但同时也是一个悲情女人。其中,当两人在一起的温情片段时,陶虹眼神中流露出对于“丈夫”的担忧让人动容。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让人印象深刻。廖俊波总是骑车带着女儿穿过街道。女儿就问他,为什么爸爸说自己是全镇最小的人。廖俊波书记回答,因为爸爸心里都装着百姓,是要为老百姓服务的。在其中,女儿长大后还会和母亲提起说自己是留守儿童,因为父亲常年不在家。这种好笑又心酸的情节在影片中有不少处。

在洪水中抢险,走访贫困百姓家,和普通老百姓深度交流,还赠送一个小商贩一双雨鞋,并帮助小商贩的食品发展壮大知名度。事无巨细,从大到小,人民公仆廖俊波都做到了问心无愧。他的名言也在本片中飘荡:能到现场就不去会场!这种务实、实干、又吃苦耐劳的领导在当今社会实在难得。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编剧顾问是著名编剧芦苇。曾经早年间成就张艺谋多部经典电影作品的编剧芦苇老师为本片的编剧把关,让剧情更细腻,情感更真挚,剧情安排更合理,这样才避免了一般人物传记片流水账式的俗套模式。影片中还有这些剧情值得重点留意:面对山林火灾,廖俊波书记和干部群众一起扑火上阵。他说自己是“一个疯子带着一群疯子在工作,”还有“我廖俊波,能不能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干出一番事业,为这个世界多做点事,”在过去的岁月中,廖俊波书记失重始终克己奉公,身系万家,乐于奉献,燃烧自己。正是因为他的带领,让山乡巨变,财政总收入六年间增加近三倍,GDP、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产值均提前实现翻番,荣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十佳”县。缔造这样的成绩领导怎能被群众忘记?

片中在给廖俊波书记的葬礼中结束,全部采取现场录像,能看到数不清的群众哭送他的一幕。让人动容,让人心碎。这样一部电影,值得去看看。(文/悟空)

���*�et��

3 ) 格外接地气儿的“另类”传记片

文 / 赤叶青枫

9月上映的诸多新片中,《樵夫·廖俊波》是一部较为特别的电影。

窃以为,其特别之处主要有四:

第一,此片是近期较为少见的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人物传记电影。

翻看8月底9月初的院线电影片单,既不乏动作大片,也不缺小成本的诚意之作,不过大多是商业气息浓厚的娱乐化剧情片,而《樵夫·廖俊波》则独树一帜,它讲述的是“时代楷模”廖俊波的人生轨迹,有非常厚重的真实感与社会感,因此格外接地气儿。

第二,此片虽然没有当红的流量明星参演,但此片台前幕后的主创俱是业内资深实力派。

导演兼编剧宁敬武曾凭借《为了这片土地》一片依据斩获第10届巴黎中国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和组委会特别奖,实力不容小觑;编剧顾问芦苇老师不用多做介绍,仅说他的一部代表作就足以令无数影迷两眼放光,那就是《霸王别姬》!男主廖俊波的饰演者是郭广平,在当下正在热播的《小欢喜》中,他饰演和蔼民主的校长,之前亦曾在《战狼》中饰演“战狼”冷锋的父亲,多面性的娴熟演技常令人击节叫好;廖俊波妻子林莉的扮演者则是金鸡奖、华表奖、金爵奖公认的最佳女主角陶红,片中她与郭广平的对手戏火花四溅,演尽一对中年恩爱夫妻的相濡以沫与伉俪情深。

第三,此片打破以往同类影片中常见的说教窠臼,以亲情化的叙事视角讲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影片通过年轻记者探寻廖俊波微信名“樵夫”的由来,以及廖俊波生前在邵武拿口镇、南平政和县和武夷新区脱贫攻坚、为民解忧的工作经历两条并行的线索展开叙事,以平行蒙太奇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主人公廖俊波的大爱、初心和坚守,生动还原了这位当代英模人物的真实质感和朴实情感。

纵观以往同类影片,绝大多数都偏向说教,剧情内容也多以主人公的工作与事业为重,甚少涉及其家庭及个人情感。而在此片中,除了展现廖俊波高度敬业的工作状态以及一心为民的公仆精神之外,对他的家庭也有一定程度的涉及。其父、妻子、女儿等相关人物都并非简单走个过场的符号化角色,戏份都“出人意料”地不少。

影片通过展现以上角色与廖俊波的种种互动,让观众看到了廖俊波更为人性化的一面:他不仅是个工作狂,同时也是个好儿子、好丈夫和好父亲;工作中,他业务能力出众、慧眼独具,私下里,他也是个普通人,爱看《射雕英雄传》,喜欢郭靖,爱好摄影……如此一来,廖俊波这一人物的形象便显得更加饱满生动、丰富立体,令大家通过这部电影对其生平很快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第四,此片将纪录片中常见的采访相关真实人物的元素融入到了传记片中。

一般传记片往往都只是在内容方面尽量的剧情化,而在表现形式上则都较为常规,而《樵夫·廖俊波》这样的操作,颇有点像当年由关锦鹏执导,张曼玉主演的《阮玲玉》,而且许多被采访对象不仅在接受采访时动情追忆廖俊波,而且还在此片中友情出镜,分别饰演现实中的自己。亦真亦幻之间,令影片的故事魅力与感染力倍增。

总而言之,《樵夫·廖俊波》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另类”传记片。观影前,也许你并不知到廖俊波是谁,但观影后,相信你会对他以及他那不忘初心,扎实工作、廉洁奉公的“樵夫”精神肃然起敬。

4 ) 当“最小”的人,做“最大”的事,《樵夫·廖俊波》记录平凡中的伟大

今年正逢中国70年华诞,献礼片和相关题材的影片不断涌入。从展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的《八子》到展示70年来中国人不断攀登、追梦励志题材的《攀登者》皆从不同程度映射了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对于爱国小粉红来说,这些都是必看的电影。而本人对这种“根红苗正”的主旋律电影也很难抗拒。记得在《战狼》、《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等包裹着“主旋律内核”的商业电影刷爆朋友圈时,我并没有很惊喜。因为总是觉得,一部主旋律电影就该是纯粹的,不掺杂任何商业元素的。

就在前段时间,我有幸提前观看了一部传记电影《樵夫•廖俊波》。这部影片以福建省南平市常务副市长廖俊波的生前事迹为蓝本,展现了“时代楷模”敬业奉献的一生。

这部影片一开始就强烈吸引到我了,它的拍摄手法纪实,画风质朴。为了讲出真情实感,电影《樵夫·廖俊波》以观察者的角度出发,走访廖俊波的家乡以及工作地点,拜访他的家人朋友,只为探寻一个答案“为什么廖书记的微信名是樵夫?”

如果想要了解一个人就要从他的原生家庭看起。廖俊波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父亲以身作则,时刻提醒廖俊波要做一个对百姓负责的好官。在饭桌上,父亲对廖俊波提出了三点要求。一不拖欠百姓的工资,二对百姓好,三不乱砍树。也正应了那句:儿不当官则已,当就当清官、好官。父亲的话影响廖俊波的一生。“天地之间,莫贵于民,悠悠万事,唯民为大”这一直是廖俊波对待群众的态度。

在探访过程中我们发现群众对廖书记的交口称赞,这同时印证了他风风雨雨几十年的付出顺应民心。当廖俊波的父亲去拿口镇暗访当地村民,问廖镇长干得怎么样?他从村民的口中得到,廖镇长对村民负责,可不到半年就从学校里刚出来的白嫩小生熬成小老头。想必老父亲是既欣慰又伤感。

在廖俊波担任福建南平邵武市拿口镇镇长时,年幼的女儿曾经问父亲:“爸爸,你是拿口镇最大的人吗?”他回答:“不,爸爸是全镇最小的人,因为爸爸是为全镇人服务的。” 每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胸口都跳动着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这也是本片最打动我的一点,不过分煽情,从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的日常出发,为了祖国和人民,不畏艰险、不计得失彰显伟大情怀,一位人民公仆质朴伟岸的形象一下就被立起来了。

对于在学校教书的廖老师来讲,以前的操心很单一,但是很快乐。而现在的廖镇长,操心的事情变得多了起来。他想要用所学的知识,干出一番事业,为这个世界多做点事。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励志宣言,而是饱含了自己的殷切期望。遇到困难迎难而上,临危受命勇担大任不止是说说而已。在那场百年一遇的大洪灾中,他亲自抗洪抢险,指挥恢复重建;就算是面对山林火灾,依旧夙夜不寐,带领干部群众并肩作战。

影片通过“小家”与“大家”、“祖国”与“自我”间作出的不平凡选择,清晰坚定地告诉我们:艰难困苦或许是对人性最大的考验,当你守得云开见月明之时,会看到别样的风景。

廖俊波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建设子孙安居乐业的新城,科技富民事业之中。他始终秉承“一切为了政和的光荣与梦想”办事情、作决策。在别人眼里廖俊波是“一个疯子带着一群疯子在工作”,可只有他最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在之后的几年里他通过努力亲眼见证了政和的巨变。在他的带领下政和的财政总收入六年间增加近三倍,GDP、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产值均提前实现翻番,荣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十佳”县。

整天忙碌于建设子孙安居乐业的新城,却少了家人的陪伴。廖俊波的妻子是背后无条件支持他的人,女儿也从未因为父亲缺失了自己的成长有一分的抱怨。他承诺干完这十几年就好好陪伴妻女,“欠你的你都记在账上,等我退休后还总账”。这暖心的承诺却始终没来得及兑现。在那个大雨滂沱的夜晚,廖俊波同志在赶往武夷新区主持召开会议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因工殉职。

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祭奠一个人?是歌颂他在世的伟绩,还是走寻探访他生前走过的地方,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或许这些都不是标准答案,只有将廖俊波的精神永记心尖,拥有不畏艰苦的精神以及切实解决问题的行动力,才是最有行动价值的方式。

其实在探寻廖俊波的过程中“樵夫”背后的意义就逐渐显现。捍卫公平正义,像善待亲人一样善待百姓,用苦干实干将经济发展收获的“薪柴”带给民众。燃烧自己,照亮他人。而廖俊波就是那个薪火相传的砍柴人。

在这个出名三分钟,凡事都要讲人设的快餐时代,谈“楷模”、“英雄”有些年轻人是不屑于感同身受的。但我敢说的是这样一部情感真挚,催人思考的传记电影绝对会打动你 !

5 ) 当然除了改编成电影,还有昨天优秀电视剧百日展播上《廖俊波》的电视剧,改编成电影和重点推介分量都特别重,如何看待这件事?

问这样的问题其实就好比问《三侠五义》是怎么来的。白玉堂、展昭本人一定是因为侠义、善良,做了很多让百姓感念的好事,生前死后都被人惦记着,才有了这么一本讲述他们生平的小说。你要说这就是他们真正经历过的事儿吗?其实未必。但如果连这个也没有,那去考证他们真实事迹的人就更少了,这样一来,对于这些正义又牛逼的人实在太不公平。

说回廖俊波。他身上被大众知道的勋章分量都很重,一个是感动中国人物,另一个是中宣部追授的“时代楷模”。

反正我看过《感动中国》,觉得只要是能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的,他们对社会的奉献听起来都像故事,这些人的精神层次一定是高到普通人达不到的程度的,要不然怎么会每看一次就掉一次眼泪呢?

然后是“时代楷模”,官方对这个称号的定义是:在某个特定的社会历史时期内,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的、值得人们学习、值得人们尊敬、值得人们传颂的人物。全国上下,到目前为止也只有97个人/团体得到了这个称号。

这样的人,肯定是列在最具有正能量的电影取材榜单里的吧?

虽然不知道这部电影的还原度怎么样,但是能把廖俊波的事迹讲述一部分来,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他,这件事情肯定是正面的。

我其实打心眼里很反感那些带着负面揣测议论人物传记电影的人,因为做记录人物或者纪念人物这件事情的意义其实超过了拍电影本身,好比在那个没有网络、电影稀缺的年代,如果没有《雷锋日记》、没有他的谈话记录、没有记者跟踪的报道和追溯,他的事迹也没办法被人熟知。

廖俊波也是一样,只不过时代不一样。在这个大片宣传铺天盖地、娱乐新闻占据市场流量的时代,光靠新闻报道和他仅有的影像资料已经不足以让他的事迹被更多人知道了。如果不是恰好看过他那一年的《感动中国》,我其实也不知道他是谁。

我看感动中国给他的评价里有一句是“人民的樵夫”,说真的,我也很期待电影是怎么拍摄他、怎么解读“樵夫”这两个字的含义的。

人物传记类的电影如果好好拍是很好看的,比如《模仿游戏》《钱学森》和《万物理论》(在这里我就不讨论某些对国内外电影的两重评价标准了哈,仅以此举例)。所以其实我挺期待这部电影里对他政绩以外的描绘的。

总而言之,有比没有好,如果要去评价,了解一下比不了解好。

6 ) 爸爸是县长,而她是留守儿童!《樵夫·廖俊波》看完让人沉默

2001年的《李卫当官》讲述了苏北最穷县令李卫运用机智造福百姓的故事,该剧播出后红透半边天,是一代年轻人的回忆;今年9月6日的上映《樵夫·廖俊波》也是将目光对准了县基层干部。而这一次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还原了有血有肉的人。片中通过最穷县县长廖俊波的“忠诚、干净、担当”,打动了人心,让观者真切感受到了人格力量。

在这部视为人物传记的电影中,关于人物的丰功伟烈事迹极少,大部分是一道又一道坎,解决了困境又有下一个困境等着。比如,在森林救火那段情节,经过一天一夜的灭火,很多人或躺或卧,廖俊波为了给大伙解乏,挺着疲惫站起来给大伙讲笑话,他是一个有情趣且有感染力 。他普通吗,这样的人格注定不普通!

在电影开始,廖俊波为了改变百姓的生活,放弃了大城市的职业”,通过后续剧情不断的进展,廖俊波的事迹也越来越清晰,修路、拉企业投资、让出外打工的青年留在镇里等一系列枯燥又推动工作,方方面面的实事让人心生敬意。廖俊波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即使当了村干部后也是普普通通的毕业生,但他内心始终有强烈的公仆情怀和勇敢担当的人格,无论多少困难始终将“初心”二字挂在心中。虽说:“千秋大业壶茶”。然而很多改变未来的人在历史的长河里也是默默无闻的。比如女儿和廖俊波的对话也给观众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说:“爸爸,你是县里最大的吗?”他说:“我是为所有人服务的人”。你想让世界怎么看你,你就做什么样的人回报这个世界 。

清清白白、堂堂正正、干干净净,这十二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做一辈子难于登天。镜头有一处女儿和妈妈的对话,看似非常搞笑,但特别心碎。女儿说:“妈妈我是留守儿童!”妈妈看着她,觉得她是在开玩笑。当女儿把“留守儿童”的定义读出来的时候,连妈妈都沉默了。我们能看到这个家庭有着无奈和向往等各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她们既希望爸爸是最棒的,又向往普通人的人间烟火。

其实小编最难忘的是片尾的彩蛋,一个获得专利的百姓。作为一个县长,廖俊波不仅关心经济、环境,也关心百姓的一点一滴。有一次他在一个摊位吃过东西,发现小吃不错,是当地的特色,遗憾的是这个一个小吃摊没有申请文化遗产,他指导并帮助了这个摊主。这项荣誉足以让辛苦一辈子的人始终有自豪感,这些细小的人文关注是需要情怀来滋养的。

电影《樵夫·廖俊波》的接地气之处就是情节着眼于生活化。电影没有用大主题、大篇幅去讲为什么他优秀,而是用了一段段廖俊波生活经历调动了观众的参与感。比如,有一次他在视察过程,突然山坡石头滚下,当时他就腿软了!没有人想为事业付出生命的代价,做到无愧于时代就很让人心生敬佩。差点被石头砸死的他,回到家里一脸灰尘和狼狈,只有家人能看得见。这件小事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此前,多少次迎难而上,他没有退却,因为心中有理想,远方有百姓。而,想到有一天如果生命不在,最辜负的是家人,他满脸愧色。他跟媳妇说今天加两个菜,内心实则为了捡到一命庆幸。每个行业都不是高枕无忧的,县长也没有我们想象的容易。

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理想,有过热血,但很多人无法坚持到最后一刻,更多的是坚持不过最难的一刻,最后妥协了。北漂房租高,找不到男朋友,你们回家了;家里挣钱少,实现不了理想,你们去打工;回不去的家,留不下的北京,你们又迷茫了。《樵夫·廖俊波》不光是讲一个人物的传迹,而是让更多的人看到见贤思齐的正能量,觉悟和意识是破解难题的唯一法宝,在这之前,坚持是支撑你走到理想的唯一途径。

不浮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才是真正的公仆。“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是廖俊波一生的信念。在真情和实绩面前,他无愧于灵魂,无愧于这个新的时代

7 ) 上山砍柴慢就是快,攻坚精神薪火相传

何为樵夫?是指那些上山砍柴的人。虽说是简单的工作,但每日重复上山,重复劈柴,想要坚持,何其艰难?来自福建省南平市的廖俊波,就做到了人所不能的坚持。这当中的坚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上山砍柴,而是坚持干那些"背石头上山"的重活累活,坚持在工作岗位上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

9月6日上映的电影《樵夫·廖俊波》便将廖俊波其人的生平故事转化成影像,令后来人无限缅怀这位平民英雄。以其生平真实事迹为题材背景,将主人翁壮志满怀、锐意进取的豪情,亲力亲为抗洪抢险、奋不顾身进山林扑火的担当得以弘扬。谁敢说时代没有英雄呢,那些全情投入在工作岗位的人,已然是英雄。

质朴的影像,流畅的叙事,时代的视野,都让《樵夫·廖俊波》重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樵夫”精神内核。电影以记者探寻廖俊波“樵夫”的微信名从何而来展开,将廖俊波生前在南平市为民解忧的工作经历,两条故事线索交叉展开。

主人公廖俊波的大爱及他的初心和坚守,生动地在电影中得以还原。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着消耗心血的努力付出,廖俊波同志也不例外。影片中,他出身普通家庭,对于基层人们有着极深的感情。从当教师起,他便始终牵挂群众,惦记着群众的冷暖安危,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此后从政,也不忘初心。

虽是传记电影,但从叙事上,《樵夫·廖俊波》尤其注重人物的成长蜕变经历,通过亲人之间的点滴,以及其家庭生活,包括各界同仁对主人翁的回忆,将廖俊波从领导干部化成有血有肉的平凡人,尤其接地气。这一影像处理方式,让观众有了极强的亲切感。

从学校如何教导人学习,到跟女友相识相知,电影都充满了正能量。当面对百年一遇大洪灾,廖俊波临危受命勇担大任,抗洪抢险恢复重建;当面对山林火灾时,廖俊波夙夜不寐,带领干部群众并肩灭火作战,纵使烟熏灼黑也不失风范……电影摒弃掉了同类片一贯的单薄,让剧情结合时代过往,给了观众更多信息量。

值得一提的是,《樵夫·廖俊波》的创作团队,是曾被誉为“具有鲜明的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的导演宁敬武执导并编剧,明显有着充分的准备与积累,在人物塑造方面极为出彩。

作为有血有肉的平凡人,廖俊波忙于建设子孙安居乐业的新城,难免会忽略对家人的陪伴。但作为披荆斩棘的领导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刻不容缓。廖俊波这位人民的“樵夫”,无法时常守在妻女身边,他只能用自己的方式,为家人创造生活中的一些浪漫仪式感,向妻女诉说着他心中对她们的柔情。

有人评价廖俊波是“一个疯子带着一群疯子在工作”。一个人,如何始终不忘初心?如何牢记使命去爱民?如何做廉洁奉公的“掌旗手”?其实对于做干部的人来讲,并非易事!只见廖俊波以金庸笔下郭靖为努力方向,他知道慢即是快的道理。旁人总说郭靖太笨,只是旁人总忘了郭靖的专心致志。

就像廖俊波回答自己女儿的问题一样:“为什么爸爸是全镇最小的人?”“因为爸爸是为全镇人服务的。”短短一句朴实的话,还原了传奇干部的心态。

樵夫每天上山砍柴,每天都不辞辛苦,但樵夫自己慢就是快,快就是慢的道理。一步一个脚印完成自己的工作,殉职了的廖俊波值得我们铭记。电影《樵夫·廖俊波》将撼动人心的真实事迹浓缩成薪火之光,以“俊波精神”实现“樵夫”的伟大“曜变”,樵夫的精神值得我们后来人薪火相传,这也是电影《樵夫·廖俊波》的创作初衷所在。

8 ) 当“最小”的人,做“最大”的事,《樵夫·廖俊波》记录平凡中的伟大

今年正逢中国70年华诞,献礼片和相关题材的影片不断涌入。从展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的《八子》到展示70年来中国人不断攀登、追梦励志题材的《攀登者》皆从不同程度映射了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对于爱国小粉红来说,这些都是必看的电影。而本人对这种“根红苗正”的主旋律电影也很难抗拒。记得在《战狼》、《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等包裹着“主旋律内核”的商业电影刷爆朋友圈时,我并没有很惊喜。因为总是觉得,一部主旋律电影就该是纯粹的,不掺杂任何商业元素的。

就在前段时间,我有幸提前观看了一部传记电影《樵夫•廖俊波》。这部影片以福建省南平市常务副市长廖俊波的生前事迹为蓝本,展现了“时代楷模”敬业奉献的一生。

这部影片一开始就强烈吸引到我了,它的拍摄手法纪实,画风质朴。为了讲出真情实感,电影《樵夫·廖俊波》以观察者的角度出发,走访廖俊波的家乡以及工作地点,拜访他的家人朋友,只为探寻一个答案“为什么廖书记的微信名是樵夫?”

如果想要了解一个人就要从他的原生家庭看起。廖俊波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父亲以身作则,时刻提醒廖俊波要做一个对百姓负责的好官。在饭桌上,父亲对廖俊波提出了三点要求。一不拖欠百姓的工资,二对百姓好,三不乱砍树。也正应了那句:儿不当官则已,当就当清官、好官。父亲的话影响廖俊波的一生。“天地之间,莫贵于民,悠悠万事,唯民为大”这一直是廖俊波对待群众的态度。

在探访过程中我们发现群众对廖书记的交口称赞,这同时印证了他风风雨雨几十年的付出顺应民心。当廖俊波的父亲去拿口镇暗访当地村民,问廖镇长干得怎么样?他从村民的口中得到,廖镇长对村民负责,可不到半年就从学校里刚出来的白嫩小生熬成小老头。想必老父亲是既欣慰又伤感。

在廖俊波担任福建南平邵武市拿口镇镇长时,年幼的女儿曾经问父亲:“爸爸,你是拿口镇最大的人吗?”他回答:“不,爸爸是全镇最小的人,因为爸爸是为全镇人服务的。” 每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胸口都跳动着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这也是本片最打动我的一点,不过分煽情,从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的日常出发,为了祖国和人民,不畏艰险、不计得失彰显伟大情怀,一位人民公仆质朴伟岸的形象一下就被立起来了。

对于在学校教书的廖老师来讲,以前的操心很单一,但是很快乐。而现在的廖镇长,操心的事情变得多了起来。他想要用所学的知识,干出一番事业,为这个世界多做点事。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励志宣言,而是饱含了自己的殷切期望。遇到困难迎难而上,临危受命勇担大任不止是说说而已。在那场百年一遇的大洪灾中,他亲自抗洪抢险,指挥恢复重建;就算是面对山林火灾,依旧夙夜不寐,带领干部群众并肩作战。

影片通过“小家”与“大家”、“祖国”与“自我”间作出的不平凡选择,清晰坚定地告诉我们:艰难困苦或许是对人性最大的考验,当你守得云开见月明之时,会看到别样的风景。

廖俊波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建设子孙安居乐业的新城,科技富民事业之中。他始终秉承“一切为了政和的光荣与梦想”办事情、作决策。在别人眼里廖俊波是“一个疯子带着一群疯子在工作”,可只有他最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在之后的几年里他通过努力亲眼见证了政和的巨变。在他的带领下政和的财政总收入六年间增加近三倍,GDP、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产值均提前实现翻番,荣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十佳”县。

整天忙碌于建设子孙安居乐业的新城,却少了家人的陪伴。廖俊波的妻子是背后无条件支持他的人,女儿也从未因为父亲缺失了自己的成长有一分的抱怨。他承诺干完这十几年就好好陪伴妻女,“欠你的你都记在账上,等我退休后还总账”。这暖心的承诺却始终没来得及兑现。在那个大雨滂沱的夜晚,廖俊波同志在赶往武夷新区主持召开会议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因工殉职。

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祭奠一个人?是歌颂他在世的伟绩,还是走寻探访他生前走过的地方,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或许这些都不是标准答案,只有将廖俊波的精神永记心尖,拥有不畏艰苦的精神以及切实解决问题的行动力,才是最有行动价值的方式。

其实在探寻廖俊波的过程中“樵夫”背后的意义就逐渐显现。捍卫公平正义,像善待亲人一样善待百姓,用苦干实干将经济发展收获的“薪柴”带给民众。燃烧自己,照亮他人。而廖俊波就是那个薪火相传的砍柴人。

在这个出名三分钟,凡事都要讲人设的快餐时代,谈“楷模”、“英雄”有些年轻人是不屑于感同身受的。但我敢说的是这样一部情感真挚,催人思考的传记电影绝对会打动你 !

短评

2022/3/14 不求“留下事迹”,但求有过痕迹。

6分钟前
  • 要瘦的江流儿
  • 推荐

电影中廖俊波全心投入做的每一件事很有感染力,那些细节让我们体会到他的初心与坚守,樵夫就是燃烧自己点燃他人,真的了不起…但是从技术层面来说,有几个情节处理的过于生硬,有种刻意煽情的感觉…

9分钟前
  • sfy
  • 还行

廖俊波的事迹真的很感人,但是这部电影拍的是真不好,插叙,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让人摸不着头脑!

11分钟前
  • 马丁妈妈爱你
  • 较差

主旋律片子很难有惊喜,但深入了解廖俊波,确实会被廖公的人格魅力所打动。

15分钟前
  • 修十一
  • 还行

单位包场观看学习,每个人深入学习廖俊波书记的先进事迹。有些细节蛮感人的。马克 政和白茶、建盏还有梯田。

18分钟前
  • 慕秋
  • 还行

樵夫-rosebud。虽然人物还是很悬浮,但在对其行为细节的描绘上已经尽量丰富了。

19分钟前
  • ┢落┦
  • 较差

竟然还默默擦了几滴泪,教育片中算是拍的投入感情的。

20分钟前
  • ❤Ruby❤
  • 还行

电影的叙事线还可以,但仅此而已,年轻的廖俊波演员和中年的廖俊波妻子演员,演技一塌糊涂,尬出天际,19年了,特效也很糟糕。还有些莫名其妙的剧情。这明显做成纪录片会更好,拍成这样不伦不类。三颗星完全给廖俊波书记,而不是这部电影。

25分钟前
  • 歌者
  • 还行

认真看完了,不错。

26分钟前
  • 局外人
  • 还行

这部影片一开始就强烈吸引到我了,它的拍摄手法纪实,画风质朴。为了讲出真情实感,电影《樵夫·廖俊波》以观察者的角度出发,走访廖俊波的家乡以及工作地点,拜访他的家人朋友,只为探寻一个答案“为什么廖书记的微信名是樵夫?”其实在探寻廖俊波的过程中“樵夫”背后的意义就逐渐显现。捍卫公平正义,像善待亲人一样善待百姓,用苦干实干将经济发展收获的“薪柴”带给民众。燃烧自己,照亮他人。而廖俊波就是那个薪火相传的砍柴人。影片通过“小家”与“大家”、“祖国”与“自我”间作出的不平凡选择,清晰坚定地告诉我们:艰难困苦或许是对人性最大的考验,当你守得云开见月明之时,会看到别样的风景。

29分钟前
  • 贵圈儿探姐
  • 推荐

参加了主创见面会后看了电影,这部主旋律的片子叙事结构还是不错的,用一个记者写报道的调查过程展现人物的重要事迹,串联得比较自然。时间线也在调查过程中切换,比较不枯燥。中间穿插着一些对当事人的评价,看的时候有点疑惑,这些人是现实中真实人物还是演员?不管是真实人物还是演员,我都觉得这样的穿插方式很不错,但要是注明一下会更清晰。p.s 不知道导演有没有看过许鞍华的《黄金时代》,是不是受其影响,感觉《樵夫》的叙事方式和许导的《黄金时代》有些相似。

33分钟前
  • 胡不归
  • 推荐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34分钟前
  • momo
  • 推荐

事迹很感人,电影很拉垮。

36分钟前
  • 欧润之
  • 还行

电影拍的像一篇初中作文

41分钟前
  • 在彼岸
  • 较差

人物传记树新风,为民办事不辞穷。可怜车祸殒身去,党的干部好雷锋。——有所作为,踏踏实实为民做事的好干部

42分钟前
  • 司马公常
  • 推荐

嗯……剧情很分散

43分钟前
  • 南瓜
  • 较差

意外地好看,生活就像骑自行车,要想保持平衡就要奋勇向前。自己成为太阳

48分钟前
  • 瓣瓣瓣
  • 还行

电影叙事逻辑有点凌乱,让不了解这位书记生平的观众有点摸不着头脑,不过要用两个小时拍出来一个人的一生的确不容易,也可以理解。另外中年廖俊波的演员是全剧最大的亮点,特别是他救火回到家,坐在椅子上和妻子见面那场戏,那种死里逃生的惊恐和庆幸实在演得太好啦!状态非常真实!另外,导演最后对樵夫的解释和镜头的切换确有画龙点睛之效。

52分钟前
  • 午夜梦回
  • 推荐

蛮感人的,反正意义就达到了(*^▽^)/★*☆希望有更多这样的干部

55分钟前
  • 徐小小纯
  • 推荐

拍成纪录片会更自然好些吧。逝者如斯

56分钟前
  • Devin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