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奇迹

记录片英国2011

主演:布莱恩·考克斯斯蒂文·麦金托什

导演:未知

剧照

宇宙的奇迹 剧照 NO.1 宇宙的奇迹 剧照 NO.2 宇宙的奇迹 剧照 NO.3 宇宙的奇迹 剧照 NO.4 宇宙的奇迹 剧照 NO.5 宇宙的奇迹 剧照 NO.6 宇宙的奇迹 剧照 NO.13 宇宙的奇迹 剧照 NO.14 宇宙的奇迹 剧照 NO.15 宇宙的奇迹 剧照 NO.16 宇宙的奇迹 剧照 NO.17 宇宙的奇迹 剧照 NO.18 宇宙的奇迹 剧照 NO.19 宇宙的奇迹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6 10:02

详细剧情

  Brian Cox教授带我们用物理学揭开种种宇宙奇迹的奥秘,阐释人类和宇宙的深邃联系。茫茫宇宙,人类从何而来?宇宙又将走向何处?带着万千的疑问,我们跟随Brian Cox教授一起感受地球上罕见的景观,在这些壮丽的景观背后,隐藏着宇宙的秘密……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深入了解物理学,逐渐揭开宇宙各种奇迹的神秘面纱,明了了人类与宇宙的深邃联系。  阳光帅哥Brian Cox是一位粒子物理学家,曼彻斯特大学高能物理学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也是瑞士欧洲核物理研究组织(CERN)之大型强子对撞器(LHC)的六大实验参与者之一。但他的成名却是由于近年来常常出现在是BBC科普节目中。BBC曾播出他主持的科教节目的Wonders of the Solar System(《BBC:太阳系的奇迹》)。

长篇影评

1 ) 宇宙的奇迹

实在是太晚才写起关于这部纪录片的影评了 因为关于宇宙的一切实在难以用语言表达。我想我还会看第二遍的,因为第一遍开了倍速看,没有好好体会,追求速度的同时感觉在暴殄天物哈哈哈

不过实在是学到很多,这些知识相当让人震撼关于光。时间 宇宙 星辰,那一切是多么浪漫,超越了肉体与灵魂,让人有一种美妙的缥缈之感,不可言说的棒

正如一句话:

你身体里的每一个原子都来自一颗爆炸了的恒星,你左手的原子与右手的原子也许来自不同的恒星。这实在是我所知道的物理学中最富诗意的东西: 你的一切都是星尘......因此,忘掉耶稣吧,星星都死去了,你今天才能在这里。

2 ) 很美

教授我太爱你了如果强制要求中学生观看本片我国的天文系报考学生将暴增2000%将会有多位高考状元被p大天文系录取后热泪盈眶地对诸位学弟学妹们讲述cox教授的纪录片带给ta们多么大的感悟最后惊动我国教育局使其不得不授予教授特别贡献奖(在瞎扯) 本片作为一个仅仅4集的讲宇宙的纪录片,很牛逼的一点就是,它并没有按照一般的时间发展的顺序去讲,而是抽出了4个要素,即时间、元素、重力和光,有侧重点地展开。特别一提,每一集的标题并不是这4个名词,而是destiny、stardust、falling、messager。每一集都围绕中心内容,突出标题,最后落到“wonder”上。(这么一说就很像高中议论文的结构) cox教授的片子还有一个特点:他在讲述某些理论时,总会去探访一些自然人文景观,或者借一些历史的遗址传说来引出科学分析,或者用某些自然现象来解释说明理论性强的内容。这使得他的片子空间跨度非常之大,给观者广博浩大之感, 当然,有详就有略。教授的片子并不侧重于具体理论的阐释,对于一般理论的讲解非常浅显。不过,他的纪录片的意图并不在于让人们多么深入地了解理论知识,而是让普通人也能感受到各种wonders的美丽。因此,浅显的讲解能让更多的人看懂,这反而有利于达到目的。 教授的解说词都比较漂亮,本片尤其能体现这个特点。毫不夸张地说,把片子里的解说词摘出来,不用任何修改就是一篇非常美丽的散文诗(同样感谢翻译组)。当教授带着感情说出如此诗意的话语,观者很难不为他的魅力所折服。 随便放几句: 每个人 你所热爱的一切 And every piece of everyone, of everything you love, 你所憎恨的一切 of everything you hate, 你所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 of the thing you hold most precious, 在宇宙生命最为伊始的几分钟内 was assembled by the forces of nature 由自然的力量合成 in the first few minutes of the life of the universe, 在恒星的中心转化 transformed in the hearts of stars 或者在它们燃烧的消亡中诞生 or created in their fiery deaths. 而当你去世的时候 And when you die, 这些碎片将回到宇宙中 those pieces will be returned to the universe 进入无限的死亡又重生的轮回之中 in the endless cycle of death and rebirth. —— 引力是宇宙万物最伟大的创造者和建设者 Gravity is the great creator, the constructor of worlds. 因为它是茫茫宇宙中 That's because it's the only force in the universe 唯一一个可以横跨浩渺的宇宙空间 that can reach out across the vast expanses of space 聚万千物质与一体 and pull matter together to make the planets, 生卫星 辟恒星 创星系的力 the moons, the stars and the galaxies. —— 我们头上的苍穹变幻莫测 The skies are always changing. 夜晚的星空周而复始地上演着 and the constellations rise and fall 斗转星移的剧情 in different places every night 行星在以恒星为中心搭建的舞台上肆意徜徉 and the planets wander across the background of the fixed stars. 但纵观整个人类历史 But throughout human history. 夜空中总悬着一个熟悉的面孔 there's been one constant up there in the night sky. 因为每个过来人 都曾抬头凝视那弯明月 because every human that's ever lived has gazed up at the moon 亲历她那张光亮夺目的脸庞 and seen one face shining back at us. ——

3 ) 我们就是奇迹


从《生命的奇迹》《太阳系的奇迹》《宇宙的奇迹》到《人类星球》,每一部Brian教授的影片影片都充分展现了宇宙美丽神奇,我们生命能够存活的弥足珍贵。

看这一系列BBC的纪录片,我就像做了一趟穿越古今,在天堂和海洋中的奇艺风光中飞翔。对于我来说,这纪录片重新激发了我对生命,对自我,对数学和物理的重新认识。

还记得在初中和高中时候,我对物理数学化学是那么的厌倦。每天上课,老师就是讲解公式,然后做题,做题,还是做题。G=mg,Ca+OH=CaOH.F=mg..勾股定理,向量,平行四边形。我丝毫感受不到杨振宁所说的,在物理中感受到了诗意。那时,理科的课程就是为了考试,升学,然后找工作,挣钱。

初中三年经过每天枯燥沉闷的机械化做题磨练,我对数学和物理化学深恶痛绝。虽然中考成绩还不错,但是对于什么是科学,这些抽象的符号跟我现实有什么关系,我是一点都不明白的。

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在真空的环境中,会同时着地。这是伽利略伟大的发现。在影片中,教授来到一个巨大的实验室,保龄球和羽毛在真空的密室中以同样的速度下落。宇宙的奥秘就是藏在这里。

那瞬间,自然奏出动人旋律。那个保龄球和羽毛同时着地的片段,我看了又看。

在那一刻,我明白,a(t)=v`(t)=g,s(t)=ct²,v=2ct不是什么晦涩难懂的字符,他们是我们理解这个纷彩斑斓世界的钥匙。

伽利略曾经说过,数学是自然的语言。离开了学校的应试教育,我才明白升学考名校,不是为了功名利禄,对知识的探寻就是一场游戏,是满足我们好奇心的冒险。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我信仰斯宾诺莎的那个在存在事物的有秩序的和谐中显示出来的上帝,而不信仰那个同人类的命运和行为有牵累的上帝。”

“音乐和物理学领域中的研究工作在起源上是不同的,可是被共同的目标联系着,这就是对表达未知的东西的企求。它们的反应是不同的,可是它们互相补充着。至于艺术上和科学上的创造,那么,在这里我完全同意叔本华的意见,认为摆脱日常生活的单调乏味,和在这个充满着由我们创造的形象的世界中寻找避难所的愿望,才是它们的最强有力的动机。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据的公式组成。我们试图创造合理的世界图像,使我们在那里面就像感到在家里一样,并且可以获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能达到的安定。”

如果说,我有什么信仰系统的话,那么我将我的宗教建立在科学和理性上。

我们这个世界五彩缤纷,但是,却受制于简单,精美的公式。而且神奇的是,我们可以理解行星为什么会运行,理解他们运行所服从的规律。可以预测太阳将从地平线哪个点升起。可以计算太阳一天内照射到地球表面的热量。可以理解构成万千生命的基本元素。可以透过不同星系发出的光芒推测他们组成的物质。而且,身处21世纪的我们是多么幸运我们能够看到探索器发回来的火星影像,看到另一个行星的日落。
这可是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是活在20世纪的人无法亲眼目睹的。

想到,这里,我不得不同意,随着电脑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的确是活在探索发现的最黄金时代。

更为让人叹为惊止的是,人类是到目前为止所知道的唯一一个能够以高度理性思考的文明,在数十万光年的银河系中,无数的星辰闪耀,但是地球却是已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而即使身在地球,我们人类相对于其他物种也是极度的珍贵,只有我们能够发明出机器,把我们的足迹留在月亮之上。
我们就是宇宙的奇迹,我们生来就拥有的智慧和想象是我们最为珍贵的财富。而人类文明最为荣耀的价值,就是不断地探索未知,走进新的大陆。

4 ) 改变我思想的佳作,包含了我们认识自己和宇宙的基本知识体系,画面也美不胜收

这部纪录片是我在zx的大电视上看的,高清,周末下午,一口气全部看完。
以前,我看过BBC的《冰冻星球》、《旅行到宇宙边缘》、《自然大事件》这样一些佳作。里面壮美的画面、新奇的科普知识、大自然的奇妙美丽让我惊叹。然而这一部,是让我不断起鸡皮疙瘩的作品。
除了寒冷、快感,极致的震撼也能让我起鸡皮疙瘩。我被这部影片不断震撼着,被里面奇妙而深邃的科学知识、宇宙和自然的胜景、人类对科学的求索精神所震撼,它带领我进行了一次改变我思想,触动我心灵的奇异旅程。

BBC出品,有4集。
第一集是“信使”,第二集是“引力”,第三集是“星尘stardust”,第四集是“时间之箭”。
信使说的是光。解说的布莱恩教授以十分生动的方式,告诉我们,光传播是有速度的,而不是瞬间的,就像声音一样。首先,他带领我们突破了“音障”,教授乘坐超音速战斗机,飞上了一万多米的高空,然后飞机以急速俯冲,此时,战斗机就突破了音速,及340米每秒,当然,在高空中,空气稀薄,音速没有那么大,可不论如何,我们已经突破了音速。
至于人们发现光是有速度的,也是近几百年的事情。某位科学家发现木星卫星出现时间不准确,即当地球远离木星时,木卫观测到的出现时间要晚一些,离木星近时,则早一些,于是他就开始猜测光是有速度的。
根据测量,光速为30万公里每秒,所以,像地球距离太阳1.5亿公里的话,阳光传播到地球上就要花费8分多钟,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永远是8分钟前的太阳。
之所以把光称为信使,是因为它带给我们了关于外太空的,其他天体的信息。
在秘鲁的长基罗地区,荒凉的山坡上被修建了13座石质塔,它们被用来观测日出。可以通过其上日出的位置,来计量我们处在一年中的哪个月哪一天,误差不会超过5天。
这是在2500年前,某个文明所建的。布莱恩在那里远观日出,场面壮美得不行。他说他很想在自家的花园中建一个这样的建筑——我也想。
这是古代人类探索自然的一种伟大尝试。
由于光速是恒定的,故可以用“光年”来衡量天体与我们的距离。
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光,来考察过去的宇宙,因为光芒带给我们的都是过去的信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有4.2光年,故我们当前看到的,是4.2年前的这颗星球。
冬季夜空中,最耀眼的天狼星(视等为-1),距离我们约9亿光年,比太阳亮20多倍,直径也约为太阳的2倍。我们现在观测到的,是9年前的天狼星。
冬季夜空中著名的参宿四(猎户座的红超巨星,这颗星在第三集中也提到过),质量为太阳近20倍,光度为太阳的12万倍,体积为太阳的325万倍(如果把它放在太阳的位置,它将把木星也“吃进”体内),可由于它距离地球太远,有约640光年,所以它的亮度反倒不如天狼星。
来自遥远星空的光传到地球后,光谱是向红段移动的,表明宇宙时在膨胀的。
光携带有能量和辐射,并且有波长。人只能看到一定波长内的光线,即为可视光,对于波长过短或过长的光,人看不到,可也属于光,并且包含有各种信息。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来自宇宙初期,宇宙大爆炸时的光,来到地面之时,它已经在空中穿越了130多亿年(宇宙年龄为137亿年)。布莱恩教授坐在沙丘顶端,用一架收音机接收它,也就是收音机中的噪音,其中有10%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它们在各个方向是均匀的。
光还包含了星球的元素构成信息,因为不同元素燃烧发出的光的颜色是不同的,同时,每种元素都有它特定的吸收光谱。这在第三集中有介绍。
第一集有些短,20多分钟。
感觉布莱恩教授挺爽的,可以坐超音速战斗机体验超音速,也可以到世界各个景点旅游。

第二集讲的是引力。
为了让观众切身感受引力,布莱恩教授和BBC的研究者们乘坐客机飞上了2万多米的高空,然后自由落体落下,飞机上的所有人和物体都处在了失重的状态。他们以1个重力加速度向下坠落,十分有趣。这验证了广义相对论的一个预言——在局部惯性系中(以重力加速度自由下落的体系内),不存在引力。
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物体所受的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也就是说,在质量越大的星球上,人们所受的重力越大。
这种重力的模拟可以通过离心机的旋转来实现,正如电影《星际穿越》中表现的那样。布莱恩教授置身于离心机中,不断加速旋转,据说,这种体验比乘坐超音速战斗机难受10倍。
教授不断体验了几个质量更大的星球的重力,最终达到了5倍重力时,他视线出现了模糊,手臂根本抬不起来,连脸上的皮肤和嘴唇都被往下来,他彷佛一下衰老了几十岁,然后他让离心机停止了旋转,他终于回复了过来。据他介绍,如果他被放在质量是地球许多倍的某一颗星球上,那么他的血液将无法达到头部,他将在一分钟内死亡。
引力是可怕的。
牛顿的万有引力解释不了水星的运动轨道。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却能完美地解释包括这在内的一切宏观的天体运动。
根据广义相对论,时空是可以被任何有质量的物体弯曲的,质量越大,弯曲得越厉害,造成的引力也就越大,这也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另一种表述。
所以,像太阳这样的庞然大物,就弯曲了周围的时空,把在它附近的,本来沿直线匀速运行的行星,变成了围绕着它旋转的模式了。
如上所证实的,在局部惯性系中,不存在引力。而在其他任何参考系中,存在引力。引力引起了时空弯曲,弯曲为有曲率的黎曼空间。实际上,引力是时空局域几何性质的表现。这时,描述物体的运动方程,就必须用该弯曲空间的测地线方程,也即爱因斯坦给出的场方程。
爱因斯坦考察了把时间加入在内的四维时空,并成功用引力场方程描述了弯曲时空中物体运动的方程,它是一个二阶双曲型偏微分方程。它根据的原理之一是,物体在任何空间中的运动,走的都是最短距离。
根据广义相对论,时空局域(一个四维空间)的几何性质表现为引力,也即时空局域的几何性质让其中运动的物体有了加速度——弯曲的时空让其中的物体沿着它弯曲而行,这还好理解,可弯曲时空的几何性质让其中的物体有了加速度,这就让我难以理解了。引力在这里是否被抛开了,还是参与了其中?
这种烧脑的事情,就不去考虑了,毕竟我不是科学家。
另外,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关键解答,来自于研究四维空间的黎曼几何,这是数学几何领域高精尖的研究成果,不得不说,数学才是科学中最深奥的学科,欧几里得、高斯、黎曼等这些大数学家的脑袋,丝毫不输给爱因斯坦。
据说欧几里得还考虑了任意高维度的欧式空间——想想都觉得头晕。
影片中,还提到了黑洞。黑洞引力太大,连光都无法逃离,所以人们无法直接观测到黑洞。在黑洞中心,有一个密度无限大的奇点。
人在进入黑洞时,会因为头与脚的重力相差太大,被拉成面条。
我最近浏览了一本书,叫《平行宇宙》,里面就猜测了黑洞可能是通往另一个宇宙的通道,黑洞中很可能有虫洞,人们进入黑洞,就能从虫洞中穿越到另一个宇宙。
书中还讲到,从无可以生有,宇宙或许真的是从无产生的,只要它的正能量和负能量为零即可。
问题是,在进入黑洞时,人体就被压死了,连身体里的原子都被压爆了,那么即便能从黑洞进入另一个宇宙,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本影片的第四集《时间之箭》中,描述了我们宇宙的结局,一个没有时间的,熵无法再增大的,冰冷死寂的黑暗空间,如果存在平行宇宙,我们又能够活着穿越过去,就可能让人类的生命永远延续下去。
影片中还讲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绕原子核旋转。布莱恩教授站在旷野中,指着一块小石头说,如果这是原子核的话,他指着远方说,那么核外电子就在一公里以外。所以,原子内部有99.999%以上的空间是虚空的,同样组成包括人类、万物、宇宙的空间,同样有99.999%以上是虚空的。所以万物挤压的空间很大。
在一颗中子星上,由于原子间挤压得太厉害,被挤爆了,它们的原子核紧紧挨在一起,所以它们的密度大得超过想象。他拿着一块石头说,中子星上这样大小的一块石头,质量比地球上所有人类加起来的还要重。

第三集是“星尘(stardust)”
这一集是整部影片中最吸引人的一集。它用科学回答了“我们是从哪里来的”这一问题。
这是所有宗教试图解决的基本问题。
这次,布莱尔教授来到了尼泊尔的加德满都,这里有一条两岸是城镇的河流,印度教徒们络绎不绝地来到这里,焚烧他们亲友的尸体。因为印度教徒认为,尸体这样焚化后,教徒们的身体就会重组,获得重生。
布莱恩教授说,这暗合了自然的规律。
他说,宇宙是由92种元素组成的,这是可以证明了的。
每种元素在燃烧时,都有不同颜色的光芒,比如铜燃烧是绿色的,铁燃烧是黄色的,硒燃烧是蓝色的。人们通过观察颜色的光芒,就可以推测对应的燃烧物,但更为准确的方法是,观察元素的吸收光谱,每种元素在发光时,都吸收某些光谱,所以可以很精确地由此来判定它们的元素组成。
通过考察来自宇宙中的所有光线,人们发现各种天体,无一不是由这92种元素中的某种或某几种组成的。
然而在自然界中,单种元素是很难找到的,因为它们在化学上不稳定。
布莱恩教授来到丛林中,把一块钠投入了一瓶水中,水很快就沸腾起来。它们发生了化学反应。他说,如果把钠投入盐酸中,那么就会生成氯化钠,即盐。
我们的身体,还有地球上的植物主要是由碳组成的,还有锌、钾、铁等含量很微小的元素,可地球本身不产生这些元素,那么这些元素是哪里来的呢?
太阳内部温度在1000万以上,那里发生着核聚变反应,氢被聚合成了氦,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以供太阳燃烧,抵抗它内部巨大的引力。
氢可以被首先聚变成氘等同位素,原子核多了一个中子,可它还是属于氢,因为它的质子不变,当它的原子核变成了2个质子和2个中子时,就变成了氦。
太阳内部如此高温高压的地方,也只能生成氦,而无法产生更重的元素,要产生更重的元素,就需要更高的温度。那么,更重的元素是在哪里产生的呢?答案是,大质量恒星的死亡。
当供恒信聚变燃烧的氢全部耗尽,只剩下氦时,恒星的引力就占了优势,恒星就开始坍缩,为了抵抗坍缩,位于核心的氦就在高温高压下,开始聚变。于是,以上聚变的过程就不断重复,锂铍硼碳等元素就陆续产生了,可如果恒星不够巨大,聚变到铁元素时,整个过程就终止了。
产生更重的元素,需要更重的恒星,而要在太空抛出这些元素,往往需要一种特殊的,壮美的现象——超新星爆发。在一个星系的一百年时间里,平均只有1次这种爆发。在我们的银河系中,从自然科学产生至今,都没有产生过一次(最近一次在1604年)。
布莱恩教授来到南美的一个废弃的金矿中,百年前,淘金者们沿着矿脉,寻找黄金。他手中拿着一小块黄金,告诉我们这块黄金价值几千美元。
地球上的黄金储量是有限的,人类至今挖掘出的黄金总量,只能填满三个奥运会场大小的游泳池。
黄金稀有且珍贵,不是没有道理的。
大质量恒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或许几分钟,或许只是几秒,巨大的引力让它像摩天大楼被爆破一样坍塌,它的内核由此产生了一千亿度的宇宙最高温,金以及元素周期表后面的元素由此产生,前所未有的巨大能量(千万个太阳的能量)释放出来了,强大的冲击波冲破了引力束缚,整个恒星爆炸了。这就是超新星爆发。
科学家们用照片捕捉到了两次河外星系的超新星爆发,一次位于蜘蛛星系,一次位于距离我们5500万光年的另一个星系。照片中,两颗超新星的光芒让其星系中的其他恒星,乃至银心黯然失色。
在我们的银河系内,近期最有可能出现超新星爆发的,是位于猎户座的参宿四,这是一颗超红巨星,前文提到过。在过去10年内,它的亮度减弱了15%,它可能在明天爆发,也可能在未来的一百万年内。它爆发一瞬间产生的能量,将超过太阳一生所产生的能量。
由于它距离我们只有640光年,所以当它爆发时,如果是夜晚,它将会成为夜空中的最耀眼的星星,像是一轮满月,如果是白天,它将成为天空中的第二个太阳。
远古人在岩画中,很可能就记录过一次超新星爆发。其中有一个手掌,一个月牙,和一个爆发的超新星。
超新星爆炸后,形成星云,在星云中,新的恒星、行星正在诞生。在猎户座的星云中,这一幕正在上演。这或许就意味着死亡后的重生吧。

第四集是“时间之箭”
布莱恩教授站在溶解的冰川前方,看着一块冰川坠落入海面。它反映了时间的流逝。
他说,时间就是一些事件按顺序发生,就如冰川坠落入海一样,冰川从剥离、到崩塌、到坠入海中,就是时间之箭在向前射出。正如没有人看到过相反的一幕一样,时间之箭只能向前,而不能回头,时间的流逝是不可逆的。
正如《星际穿越》中,女博士在巨浪星球上对男主角说的,时间可以减缓,可以被压缩,但就是不能倒退,已经发生了的就是发生了,他们在巨浪星球上待了3个小时,外界已经度过了27年,这是不可逆的了。
为了更形象地解说,布莱恩教授来到了一个废弃的小镇,这个小镇因盛产钻石而兴起,也因钻石的枯竭而被遗弃。教授在沙漠中,用模具建了一个沙堡,如果把这个沙堡放任不管,它应该很快就会被风沙吞噬。
布莱恩教授告诉我们,在这样一个荒漠中,风沙堆成一个沙堡的可能性是有的,但微乎其微,人们所见的,只是它们形成的大大小小的沙丘。
因为沙子要堆成沙堡,必须遵循许多堆放规则,而要堆成沙丘,只需把沙子随意堆放即可。于是称,前者比后者更有序。
自然界总是向更无序的方向发展。衡量有序与无序的东西,科学家们称之为“熵(entropy)”。系统的越无序,则熵越大。自然界这种规律的准确描述,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即熵增原理。这也就是时间之箭只能向前的根源。
查了一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准确表述是“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熵增加原理的是“孤立系统的熵永不自动减少,熵在可逆过程中不变,在不可逆过程中增加”。
布莱恩教授来到了一个海岸,这个海岸满是沙子,被称为“地狱之门”。古往今来,有无数船只在这里触礁搁浅,因为这里暗礁太多,即便船只成功靠岸了,也会因为海浪太大而无法回到海中,所以只能在这里等待灭亡。
他来到了一艘巨轮的旁边,它已经锈迹斑斑,船身有不少位置已经被风化腐蚀了。它已经在这里搁浅了世纪之久,远远大于它服役的时间。这点和所有的遇难船只一样。
宇宙的未来和这很像。天空中的恒星渐渐失去光泽,有的变为白矮星,有的变为黑矮星,有的变为脉冲星、中子星,有的则变为黑洞。
黑矮星光芒黯淡,因为它燃烧所消耗的能源少,所以它也特别长寿,要形成它,也需要极长的时间。这世间太长,以至于宇宙诞生至今,似乎还没有形成一颗黑矮星。
经过人类难以想象的时间以后(可能是数亿亿亿亿亿年以后),黑矮星也将熄灭,黑洞也将消失,宇宙进入了完全的黑暗之中,宇宙的温度变为绝对零度,熵不会再增加,因为宇宙不会变得更无序了,任何新的东西都不会产生,时间也走到了它的终点。这是我们宇宙的宿命,它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当然,这个世界绝对不会有生命了,人类要延续下去,可能唯有穿越到其他的平行宇宙,另一个熵不那么大的宇宙。
不过我觉得,既然这是在经历了人类无法想象的时间之后发生的,考虑它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人类从诞生至今,顶多几百万年的历史。
我们的宇宙创造了智慧的人类来理解其自身,这是伟大的奇迹,如果它终究要灭亡,人类的灭亡又算什么呢。如果它不会灭亡,那它必然会让人类,或者其他的什么创造物,寻得出路,代表着它去迎接新生。


这两天在网上看到了另外的版本,似乎加了一些内容,比如其他科学家的客串出解说。“时间之箭”这一集被加长了,次序被调整到了第一集。我看的应该是原来的版本吧。

5 ) 教授真是我们这代的卡尔萨根

教授真太帅了 Brain Cox 粒子物理学家 英国皇家科学研究员 曼彻斯特大学做教授 九十年代英国摇滚乐队D:REAM键盘手 这部纪录片配乐太美 旁白写得太美 每集片尾曲都是他亲自选的 教授还演过Doctor Who 是个超级Whovian 两年前教授在他讲座上 满怀崇敬谈到卡尔萨根对他们这代人的影响 许多人对物理对天文学的热爱因他开始 想说教授你就是我们这代人的卡尔萨根啊

6 ) 生命是宇宙的奇迹

看完第一集真的是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1.时间的箭头一直是往未来方向的,走向无序混乱的状态,为什么它不能往另一个方向走呢?微观粒子来看,可逆的行为完全有可能发生,可是时间为啥一直都是往一个方向去?这个真的从来就没有思考过。 2. 因为潮汐的反向摩擦,地球每天的时间都在变长,每过一年,一天会增加7微秒。 3. 正是因为时间箭头一直往无序混乱,宇宙终将走向黑暗,一切恒星最终变成黑矮星,宇宙会变成一个黑暗阴冷的空间,时间在那时彻底不会再往前走,一切的一切终将停止变化。可是也正是因为时间的箭头这么走,人类还有其他一切生命体才得以出现在地球上,这是一个奇迹,虽然生命存在的时间长度对比宇宙来说是极其微不足道的一瞬间,但是也是充满奇迹,最为珍贵的一瞬间! 真的感动,respect! 珍爱一切,尊重一切,活在当下,享受这美好的奇迹生命~

7 ) 唯物主义的自我超脱

其实一直以来,我自认为是偏向于唯心主义的。因为没有了思想,没有了自我,那么一切也就无从谈起。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在于,我无法改变自身物质的匮乏带来的痛苦,于是只能通过精神给予宽慰,自然就偏向唯心主义。

但在我看完《宇宙的奇迹》这部电影后,我忽然醒悟,原来一直以来,我就是唯物主义者。

因为,我接触对这个世界的知识是通过九年义务教育,通过科学来理解世界。尽管我或多或少受到过其他宗教形式的教导,但我花费最长时间的莫过于课本知识。

我认可,存在实体宇宙,以及实体物质这一基本观念。也倾向叔本华所说:思维的状态即是大脑的状态。如果不从自我意识的观点来看待我们的思考和感知过程,而是以一种“客观”的眼光来看,我们必然得出结论说,它们“不过是大脑这个内部器官的生理功能”。人类的个体主体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奋力生存的生物,只是由于他或她的大脑的特殊组织结构产生了自我意识和推理。我们毫不畏惧地说,这个柔软的髓状物就像每一种植物或是动物的一部分一样,也是一种有机结构,它和所有那些在我们非理性兄弟的次等头颅中偏安一隅的较卑微的亲戚一样,甚至和那些毫无理解力的最卑微的生物也一样。

相应的,我也就认可自身相对于宇宙的无足轻重,如尘埃般渺小。

以下是四集的标题:

为什么我们必须从过去步入未来?

组成人类的物质是什么?这些物质从何而来?

地心引力是宇宙形成的基础因素之一。

不惧阻碍穿越宇宙真空,光波助人类延伸视线。

从宇宙来说,地球都是无足轻重且渺小的。然而因为人类的存在,因为人类个体自身立场,人类要为自身谋福祉求生存。

人类是一个整体,肉体和思想的结合体。为什么动物有个体立场,却没有人类复杂的思想?

当这个立场坚定之后,自我可以凭借思想,去为个体谋福祉求生存。

当然也可以借此思考存在是否有意义?思考人类是凭借什么而存在?人类是什么?从哪来?到哪去?宇宙的终极是什么?人类的终极是什么?假设我们知道了终极,那么我们又可能问,为什么终极会是如此?宇宙之外有什么?黑洞之后有什么?人是否可以改变宇宙?

就比如,某时某地发生了山崩海啸,我们可以因此得知自然力量的恐怖之处,然而也就仅此而已。但假设在山崩海啸处有了人员伤亡,更进一步假设有了亲人在乎之人的伤亡,那么这一自然事件就有了不同的性质(从客观角度认知事物的形式)。

为什么改变了性质?因为一旦涉及自身,也就有了自我立场。宇宙亦然,假设人不站在个体立场去思考宇宙,那么宇宙是什么这一问题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人生的一切事物也是如此。

最值得人类自豪的是,只要有着坚定的意志,到死亡也不更正的观念想法,那么人类也就可以视这观念想法为真理。就算这个观念想法是错误的也无妨。

就好比,每个时代都有各种立场的哲学家一样,每个哲学家都自认为追寻着真理,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理呢?

由此得出:此刻自我信奉什么,此刻什么便是真理。

物质的穷尽至巅峰,若没有了个体抑或其他立场,那么也没有了意义,宇宙是因为我要探索,才有意义。

我不知道作为其他个体,对宇宙对人生事物存在怎样的态度,对于我来说,一切都是凭借个体带有的自我立场才产生意义。

所以,我从不拒绝对物质,对宇宙的探索,同时我也向内心深处探索,究竟人类为何会有这样的自我立场,人类又该带着自我立场走向何方。

我向往着一切的终极,也必将用尽一生去揭示终极,尽管可能是螳臂当车,蜉蝣撼树,但那又怎样?

所以,此纪录片坚定了我唯物主义世界观,同时也理清了唯物主义是凭借精神(个体立场)而存在的理念。

所以,以后的人生也就是物质与精神二者共同追求,说到底一为心安,二为肉体满足,人类也就是为此二者翻滚挣扎。

精神肉体的同时满足,大概就是极致的幸福罢了。

然而肉体的满足花样翻新难以穷尽,并同时要考虑肉体的承受能力,精神满足到现在为止,各类哲学家争论不休,那么究竟个人应该如何取舍,如何调试自己去适应群体社会以达到个人幸福呢?

再者,在时代大势,在自然法则之下,在群体社会人与人复杂的交际之下,在金钱权势下,个人力量微小绵薄,又怎么能达成所愿呢?我们究竟是不是要得到一定的物质后才能幸福?我们的精神较之物质又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我们对其他人又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对权势金钱的态度?对实体物质的态度?

这实在是个难题,需要穷尽一生探索解决。

这里我得出结论是,精神方面肯定不断思考以达到巅峰为目标,至于物质,按需供给,有求必应,有备无患,自己视情况视个人能力而定。

如此维持一生,也就是所谓的好好活着罢了。

好像说了一篇题外话,但也就这样吧,这就是看这个纪录片最大的收获。

如果单纯把此纪录片概括总结,也就这样,从宇宙大爆炸说起,时间箭头使物质一直在变化,说到人类诞生,告诉人类是凭借光来探索宇宙,何谓引力?何谓相对论?所以,我写这种题外或许会更好。

以上观点只是取我比较认可的,并非不能改变,科学承认自己无知才能一直探索发现,人自身的进步超越亦是。

8 ) 时间之箭

昨天看了BBC的纪录片《宇宙的奇迹》的第一期,因为很喜欢布莱恩.考克斯(Brian Cox),感觉他是一个很儒雅的人,后来去查了一下词条发现考克斯不仅是一个很厉害的物理学家还曾是一个摇滚歌手和脱口秀主持人…太厉害了…。 很推荐布莱恩考克斯的纪录片,因为他的讲解真的很棒,深入浅出,一些很复杂的专业名词和概念都以简单的话语来解释和举例(比如“熵”,他是用沙堆和一个沙堡举例,我竟然都懂了),而且表达的就像是在写诗,很美。 当他频频抬头仰望天空的时候,还有对着镜头微笑着解说的时候以及背后的风景,非常吸引人。 这一期我感觉主要是思考和讲述宇宙与人的变化。 宇宙向来以瑰丽和神秘而让人向往,古来便有各种关于其的传说和畅想,也因此产生了种种文学作品。 人的渺小,存在的意义,时间的变化,我们生来所思考,所追求一些问题。 为什么会有日升日落?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怎么才能让什么更好? 从古时各地不同的人都将无法接受的现象称作神迹到现在用科学的道理去解释和探究。 因为思考所以人在不断进步。 … 地球与太阳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存在很久了,但是对于宇宙来说他们还很年轻。 我们现在所见的星尘是几十亿年前宇宙曾经存在的星辰,而在很久很久以后我们所存在的一切也会变成星尘。 真的会深深感慨于自己的渺小…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其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仰望星空,这些星星距我们成百上千光年,有些已经不存在了。它们的光花了很长很长时间才到达地球。在此期间,它们已经消失或爆炸瓦解成红矮星。这些事实让人觉得自己很渺小,如果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不妨想想这些,你会明白什么叫微不足道。” 我们的一生好像很长,但在宇宙中又只是一瞬,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当下的一瞬。 /图自截自拼 『吉尼斯纪录提供词条内容:布莱恩·考克斯(Brian Cox),大英帝国勋章获得者,粒子物理学家,英国皇家学会研究员,曼彻斯特大学教授,也是地球上最有雄心的实验之一——瑞士的大型强子对撞机中的ATLAS实验的研究人员。对公众而言,他最知名的身份是英国广播公司第二台(BBC 2)广受欢迎的电视系列纪录片《太阳系的奇迹》(Wonders of the Solar System)和《观星指南》(Stargazing Live)的科学主持人。20世纪90年代他曾是英国流行乐队D:Ream的键盘手。』

“宇宙的故事,便是我们的故事。”
“时间之箭”
“逝者不可追”
“珍惜当下”
“庞大与渺小”
“有能力有欲望,探索这个宇宙。”

短评

Brian Cox无穷浪漫

10分钟前
  • 西米子
  • 力荐

美之极致在宇宙,在自然,在生与死的无尽循环。温柔的教授的解说,英音听起来很舒服。

12分钟前
  • DIANLIN
  • 力荐

英国人说话跟读诗似的

14分钟前
  • Gentle
  • 力荐

“你身体里的每一个原子都来自一颗爆炸了的恒星。形成你左手的原子可能和形成你右手的来自不同的恒星。这是我所知的关于物理的最有诗意的事情:你们都是星尘。”

18分钟前
  • ✺◟(∗❛ัᴗ❛ั∗)◞✺
  • 力荐

关于时间之箭的解释,震撼了!

20分钟前
  • yessir
  • 力荐

这是我见过天体物理纪录片系列里最帅的主持人……

25分钟前
  • Stella
  • 力荐

据说英国今年A-level选自然科学的学生增加,大学选天文的学生更是暴增了40%,BBC欢乐的分析说那肯定是因为我们的纪录片嘛,当然更重要的是因为我们有人见人爱比摇滚明星还拉风的物理学家Prof. Brian Cox啊!唉,BBC连"Cox effect"这种词都用上了,教授您是有多大魅力啊!

30分钟前
  • 弥呀
  • 力荐

记录片,科普片,宇宙物理,时间,存在意义,哲学...制作精良。视觉效果灰常惊艳,各种宇宙奇观尽显眼前,不停赞叹~~举例也比较直观明了,失重试验那段有点搞,唯一例子不好的是突破音障那段,还不如直接拿图片了解更清晰。教授很让人敬佩,内心很强的男人,就是外表很娘。。。

31分钟前
  • 韦恩斯坦_李
  • 力荐

万物一体…太浅太娘太风光片…

32分钟前
  • 大炎
  • 还行

这种片最好的就是我这种物理白痴也能了解到宇宙的一点皮毛,但仅仅是这一点皮毛都足够用一生去思考了。宇宙的历史之前的历史,宇宙的边界,或许在人类所有的文明时间里都探索不到啊。

33分钟前
  • 媒介野
  • 力荐

Brian 你不要这么萌

38分钟前
  • Dr.Moriarty
  • 力荐

教授你的笑儿融化了苦逼科学的和大众文化的屏障

42分钟前
  • 乐小样
  • 力荐

以前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这么着迷于宇宙,今天受到很大冲击,顿感人类的渺小,和宇宙的巧夺天工。我只是烂漫宇宙时空长河中的一颗微尘,难怪人类自始至终就在记录星空,就像细胞会自觉为它所在的有机体贡献一切生命一样,这是宇宙刻在人类基因中的使命。

46分钟前
  • 有只骗子
  • 推荐

When you die,those pieces will be returned to the universe in the endless cycle of death and rebirth.

49分钟前
  • 张维托
  • 力荐

主持,你这是在玩自拍吗?

53分钟前
  • sosovipp
  • 还行

好美 看完之后只有一个感慨就是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只能觉得人类是在太渺小了 在这样一个诺大的浩瀚宇宙中 无边无际的广阔星辰中 我们只是那一丝丝的微光 时间塑造着一切 把混沌化为有序 把冗乱化为沉寂 铺满厚厚的灰尘 我们一直生活在过往 看着来自数百万年前的光芒 似乎又有所慰藉 宇宙自始自初便与我们同在 但我们所见永远也不是当下 觉得孤独 寂寥 一切都不会永恒 恒星 白矮星 红矮星的交替 黑洞的吞噬 星系的融合与碰撞爆炸 这一切构成了动态 无垠 广袤的宇宙

54分钟前
  • Marseilles
  • 力荐

这四个小时的知识学个皮毛都够吹半辈子的牛逼了!

58分钟前
  • 神哥
  • 力荐

我们和未来现在一起,看到的却是过去。不管外星文明存不存在,我们都是宇宙的奇迹。只是这奇迹未必有多美丽。所以我说科学是最终幻想。还是喜欢爵士版的pure imagination。在夜里听着他失眠。

59分钟前
  • ArS㍿
  • 力荐

“那个星系,穿过250亿光年,来到我们的视线内,而我刚刚为它拍了张照片。”教授说话时眼睛里带着光。人类多么渺小啊,人类是地球的沙砾,地球是银河的砂砾,银河是宇宙的砂砾。而我们有幸,用我们的眼睛去探测光,瞥到宇宙奥秘的沧海一粟。每一集都想哭,也真的哭了。

1小时前
  • 你大立
  • 力荐

焦虑恐慌或者低落沮丧的时候,想着宇宙的浩渺和永恒的时间里万物流逝,总是感到一些奇妙的抚慰。

1小时前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