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很多年前,百度有个红樱桃吧
很多年前,百度有个红樱桃吧,很多年了,今天偶然想起来,不出名的演员,没有几个人的贴吧,只因为喜欢这个电影,到处搜索与这个电影相关的报道和剪报,记得那个时候,男主角徐啸力还来吧里写了自己的故事,后来不明原因,一切都没有了……就这样吧,失去的时光一去不回,无人知晓,如果早知的话,我会把当时吧里的东西转来豆瓣吧,不过,无可挽回,就这样埋没吧,我也不会再有心思那么做
2 ) 战争是什么?
只看了结尾30分钟吧,罗小蛮和俄国小女孩为瞎眼的妇人读信令人啼笑皆非,两人一唱一和,虽然是善意的谎言,但撒了谎的小女孩还是很惭愧,我喜欢这个细节;之后两个人又在战俘营用弹弓打德国人,小女孩抱着木头枪做开枪的样子,令我有点心惊,没有亲身经历战争的残酷,我想我永远都不会懂战争对人性和人心的扭曲;直到罗小蛮点燃了汽油桶,和追来的德国兵同归于尽,只剩下荧幕前的我呆呆愣着,看着一片硝烟难以置信,战争从杀戮开始,只能以杀戮终结,仇恨无法化解,只能是死亡;不必美化,不必憧憬,这才是现实。
印象深刻的台词是这一段吧,德国将军自言自语着,“人总是想在有限的生命中寻求永恒,但又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永恒。他们以为强大就不会灭亡,但是第三帝国却还是要灭亡了……”
3 ) 郭柯宇VS菊地凛子:红色樱桃与白色百合
郭柯宇VS菊地凛子:红色樱桃与白色百合
今年《天安门》中拉风琴的那位姑娘,第一眼看起来感觉就很眼熟,慢慢回忆才知道这位姑娘就是前年红遍天下的红色电影《红樱桃》的女主角。记得当年看《红樱桃》时还是小学生,有些看不懂,最主要的记忆就是里面有个德国人在一位中国大姐姐的身上刻画,因为要展示这画作,这位大姐姐不得不全裸出镜。在那个性-压抑几乎类似白色恐怖的时代,这样的镜头对于懵懂好奇求知欲强烈且带着“小小原罪”的一群小男孩来说无疑是火星撞地球般爆炸性彩点。
于是那时的小男孩们都默默的看着,全神贯注的看着,装着表现镇定的表里是一颗颗躁动不安的心。因为我们都在期待着那组镜头的来临,之于其他情节,内涵都位列其次。终于等到了那组镜头,她们站在桌子上被人欣赏一如她们在荧屏里被我们欣赏。那一次也是我印象中最为深刻,不知道算不算第一次在银幕上接触到人体赤裸裸的时刻。
1995年的电影。至今2009年,已经十几年过去,现在回想起来当年那帮小男孩一本正经的副副“尊容”,就忍不住笑。那时看完电影还要写读后感,如此厚重深刻的一部电影让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来写影评,实在让人费解。不过也多亏了要写读后感,不然会不会不组织我们看电影,就错过了这样一部如蛇盘踞缠绕在小小心灵并留下印记的电影。现在才知道当年的《红樱桃》票房大卖,想想这军功章有导演的一半,也还有我们这些小男孩的一半。也是近来才知道《红樱桃》中那位大姐姐名字叫郭柯宇。郭柯宇,多么优雅的名字。
2007年第79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马丁•西科塞斯凭借《无间行者》打败了夺标呼声强烈的《通天塔》。《通天塔》是一部会载入史册的电影经典。一如经典电影中总是有优秀的演员塑造出的经典角色。《通天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布拉德皮特,不是凯特•布兰切特,而是影片里饰演聋哑女小小的菊地凛子。菊地凛子,多么美好的名字。
《通天塔》中的菊地凛子表演惊艳躁动,而这份躁动的心归属于那个年龄段,又是如此的清澈让人熟悉。而这种咄咄逼人具有侵犯性的美则直接俘获了几乎所有观者的心。
如果从多种角度来对比参照,感觉《红樱桃》中的郭柯宇很类似《通天塔》中的菊地凛子,都属于色艺俱佳,长相很文艺有别于花瓶般女星,仔细品味二者还有几分形神类似的演员。也都最直接的以一脱-成名,以全-裸镜头成就电影史上最为经典的时刻。她们义无反顾,她们灼灼其华,她们妖艳如蛇,却是一个人最为真实,最为坦荡,最为通透的华彩演出。
今年菊地凛子也如郭柯宇一样,在一部新片《布鲁姆兄弟》中小露了一脸。在《红樱桃》《通天塔》中两人都没有多少台词,《天安门》中郭柯宇干脆就没了台词,《布鲁姆兄弟》中菊地凛子只有一句台词,而且是雷到所有人的一句台词。——“FUCK ME!”
虽然言语甚少,但是她们却给了我最为浓重厚实的色彩印象。据说菊地凛子原名叫菊地百合子,如果把菊地凛子比作一朵盛开在东瀛小岛的白色百合,那么郭柯宇就是一颗高悬在中土大陆的红色樱桃。
4 ) 叶大鹰(叶挺之孙)楚楚(原型朱敏——朱德之女)
我很惊奇大陆在94年拍出了这么精彩的电影,票房五千万,1994年票房5000万,可想而知。20年后的2014观看它依然不落伍,虽然在小时候这部电影给我留下深深的阴影,挥之不去,小时候我根本没看懂,但是看到了所有的恐惧。刨除意识形态,这是一部好电影,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发动战争的人是可耻的,是让人唾弃的。
朱敏原名朱敏书,四川省仪陇县人,朱德元帅唯一的女儿,1926年4月18日(一说为4月10日)生于莫斯科,未满周岁时回到四川成都。1940年11月,14岁的她由重庆八路军办事处护送到延安。1941年2月,朱敏被送到苏联莫斯科第一国际儿童院学习。1949年进入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学习。1953年毕业回国,回国后一直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195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至1980年4月,借调到军事博物馆参加有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文集和回忆录的编写工作。1980年后借调到中国驻前苏联大使馆研究室工作。1986年离休。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刚刚因身体原因被送到白俄罗斯明斯克的少先队夏令营疗养的15岁的朱敏,和其他20个来自各国的孩子一道,沦为德国法西斯的小囚徒;1943年8月,又被装入闷罐车,押送到德国东普鲁士,在集中营里服苦役,从此落下终身病痛;直到1945年1月苏联红军攻克东普鲁士,朱敏才得以离开集中营,经过几个月的流浪生活,被送到波兰一个苏联难民收容站里被人发现,才于1946年1月重新回到莫斯科,并完成中学和大学学业。
1995年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俄罗斯政府向当年参加苏联卫国战争的老战士颁发了由总统叶利钦亲笔签名的纪念奖章。中国有18人被授予纪念奖章,其中一枚授予朱敏,表彰她不畏强暴,严守身世,顽强地在集中营活了下来,最终回到莫斯科的事迹。
由叶挺将军之孙叶大鹰执导的影片《红樱桃》,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时上映,是少数记录“二战”欧洲战场中以中国人为主人公的影片,讲述了中国女孩楚楚在德国法西斯集中营的悲惨遭遇,将人们的视线带回法西斯制造的恐怖年代。该片曾获第16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第1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女主角奖,而女主人公“楚楚”的原型就是朱敏。
4月18日,叶大鹰在其博客撰文悼念朱敏,称“我的电影《红樱桃》故事的主要线索是根据朱敏阿姨在白俄罗斯德军集中营的经历改编的,朱敏阿姨就是影片中楚楚的原型”,“感激朱敏阿姨把她的童年经历如实地告诉我们,使我们能够有机会拍出让那么多观众感动的影片。”
5 ) 童年阴影
小时候看的电影中印象最深的一部,也是是第一部让我压抑的电影。
没有恐怖,没有血腥,没有惊悚,没有悬疑,但它就是让年幼的我害怕了很长时间。
那个时候看恐怖片的定律是:当天晚上一定要和妈妈一起睡,第二天晚上就不怕了。这部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片子却害得我好几个晚上不敢闭眼,就算旁边有个大人还是无法降低内心的恐惧。
满脑子都是楚楚背上那张雄鹰图,红红绿绿的。它也许在别人眼里是一件艺术杰作,可是在我心里却是一个有关图案的梦魇,很长时间里不敢看外婆家的地毯,只因颜色花纹像极了那块文身。
好多镜头都记得清清楚楚。第一次纹身后楚楚又被关起来,不断回头看自己的背,试图擦掉那块奇怪的“画在”背后的图案。一开始用手擦,擦不掉就吐点口水继续擦。还是擦不掉,急了,死命地蹭,发疯了一样用光滑细嫩的皮肤来回摩擦粗糙坚硬的墙壁,但是那只鹰像个怪物一样紧紧地贴在背后怎么也甩不掉。
有个年龄稍大一点儿的女生,不知道为什么就被放在一个餐桌上,军大衣被人扯下,一丝不挂地站在上面,一圈穿着军装的男男女女用极度渴望的眼神围观她的身体,之后伸出手触摸。她惊恐地躲避,大声尖叫然后用双手捂住脸绝望地哭泣。
出现了樱桃的镜头印象最深。一盘樱桃放在楚楚面前她怎么都不肯吃,军官粗暴地把她的脸按在盘子里,满脸的樱桃汁像血一样红。
影片结尾有一段话,讲的是后来德军战败了楚楚被接回中国,在国内外做了好多次手术都没把纹身洗掉,1991年她带着未消除的文身离开人世。
其实我当时根本不懂剧情,可能我真正怕的是人们声嘶力竭和绝望的表情。很压抑很压抑很压抑。
小孩子遇到不懂总喜欢问妈妈:
“为什么这个人要给她文身?”
“因为这个德国将军知道自己打仗要输了,他把文身刺在她身上是想说虽然我失败了,但我至少来过这里,打过这场战役。”
"那她为什么这么想弄掉这个文身捏?"
“因为这是一个耻辱。”
ps:那两年央六特别喜欢放这片儿,隔段时间我不那么怕了就又跟着看。可是它又没有恐怖镜头年幼的我我根本不知道该在哪儿用手把眼睛捂住。不知不觉看完一遍就不舒服一次。CCAV真是害死人。
6 ) 红樱桃
周六在家里,无聊,开电视,放的是红樱桃。当时此片已经放了一会时间了,所以一开始,没有看出什么味道。但从那个军官对他欣赏的歌唱家充满自豪的说:“我送你一件礼物”,而将那个一出场就给人以无奈接受现实的俄国女子放置台上,褪去其衣服,任人品玩她身上的文身时,一种占有感漫溢开来,随着俄女子的惊慌,与众德军官和陪伴女子的欢愉。
而后,突然发现,这是中俄合拍的电影。
饰楚楚的女孩,将眼神中流露出恐惧,惊慌演绎地十分好,虽然长得不好看。人性,在那个年代,已成为一种占有感。那个军官,将人类看作自己的玩物,肆意雕塑,文身,只是一种表现手段而已。记得以前看过一些讲二战的书,貌似希本身就是一个艺术爱好者,他甚至将艺术作为一种权力象征,将自己的野心嵌于其中。这种艺术,本身就有变态的成分蕴于其中了。甚至他的制度,也是一种移于现实的艺术,可能看上去甚至是完美的。而此片,不管是否依据史实,那个文身,本身就是一种人性的艺术诠释,过度诠释,或者说偏释。最后洗澡的画面,流畅,唯美,灵动,万千意蕴俱在其中,所谓艺术。
网上有人说:“那个满背的文身,十分想纹 ”,“我只想说,很好看啊,为什么还想要被割掉”。对于这些人,我只是觉得悲哀,如果我们都看不到耻辱,眼中只有了歪曲的美,那我们就干脆放弃辩解,安然接受社会对八零后的鄙夷吧。
2007-11-11 12:08
7 ) 《红樱桃(Red Cherry)》:鹰纹身的女孩【第16届金鸡奖最佳影片】
http://blog.trivialfilm.com/2012/05/red-cherry16.html
红樱桃 (1995)
本片获得1996年第16届金鸡奖最佳影片。
电影讲述一对少男少女在二战时期苏联战场的故事。1940年,两个共产党员的后代被送到苏联莫斯科的国际儿童学院学习,两人度过了快乐的一年时光。1941年,学校带领同学们去白俄罗斯过夏令营,男孩犯了错误没有去。孩子们在白俄罗斯时,德军对苏联反动了攻击,他们很快占领了夏令营所在的城市,女孩与其他人都成为了囚犯。此时,身在莫斯科的男孩则因为学校关闭无处可去。一些孩子们在一个男同学的帮助下骑马逃走,可是男同学被德军乱枪射死,其他人都被抓了回去。德军准备杀死孩子们,一个德国将军将他们留了下来带到了一个修道院。在莫斯科,男孩因为没有吃的就主动去献血好领食物,可是却稀里糊涂的被当作小偷抓了起来,认识了一个胖男人。随后,胖男人就让男孩成为了送信人。男孩在送信的过程中,认识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女童,于是两人天天在一起,女童并叫男孩为“爸爸”。住在修道院一段时间后,将军开始在女孩身上纹身。纹身后女孩很抗拒,想要绝食自杀,但看到德军乱杀无辜就屈服了。就这样,将军在女孩身上用了两年时间纹上了精美的纳粹标志。1945年,男孩在莫斯科多次袭击德军战俘,在一次攻击中被杀死了。德军快要失败了,将军将女孩放走,自己开枪自尽了。女孩被苏军救下,但身上的纹身让女孩很痛苦,她想要自残。最后,女孩得到了各方面的注意,获得了勋章,并做手术下进行植皮。可是植皮多次后,最终还是失败了,1990年女孩在中国逝世。
这部电影对我来说很特别,因为在九十年代本片的宣传让我印象极其深刻,完全可以用一个词“铺天盖地”来形容!无论是报纸上、杂志上、电视上,还是广播中,处处可见《红樱桃》。因为耳濡目染,所以郭柯宇那背部全裸的大幅海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估计一辈子也不会忘。总之,本片在上映期间的宣传造势可以说是二十世纪中国规模最大的之一。可以与它相提并论的,只有《画魂》、《泰坦尼克号》了。那时候看本片简直成为了一种风尚。就因为如此,《红樱桃》这部电影成为了心中永远解不开的结,总是想一探究竟,看看它到底如何?
可是,当时隔十几年看过这部电影后,本片让我大失所望。电影不仅没有多少优秀之处,甚至可以说是缺点多多,根本不是一部优秀的电影。因为这部电影出现了许多中国电影的通病:故事分散,不注重细节,以及情节之前缺少紧密的联系。说的简单一点,我像是在看一部“一段”“一段”的小短片。首先,片中男孩与女孩之间的故事是没有联系的,这就让两个独立的主线将电影一分为二,难以成为整体;其次,男孩在莫斯科的四年变化很大,每一次变化却没有任何交代,比如刚才还在要饭,下一个场景就成高干子弟了,再下一个场景他又变成了送信人,最后男孩成为了杀敌勇士。这些让人看得不舒服,故事哪有这样讲得?第三,女孩在将军那里就一件事——躺着……,余下的就是将军絮絮叨叨的独白了。从以上三点可以了解电影的全貌,即一个男孩与一个女孩的二战流水账! 因此,这部电影看得相当痛苦,一点吸引人的剧情都没有,怎么能让人坐得住?
此外,中国编剧写故事的水平在本片也显现出来,那是非常的糟糕。只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男同学拿走德国人身边的枪时,非常的容易,几句话就让对方放松警惕了!有没有搞错,德国人都是傻子吗?写剧本的人有没有脑子啊,因为这是人的最基本本能,谁能当看守的时候放松警惕?如果这样的情节让德国人看到,他们该骂人了。
就这样一部平铺直叙的电影竟然能成为1995年的国产大片,中国人的审美水平也太低了吧 !当然,这也说明当时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多么有效,可以吸引那么多的人去看这么一部平庸的电影!真能“忽悠”啊!
不过,不看电影整体,看影片部分场景的话,影片还是有可看之处的。比如女孩在台上讲述自己身世的那段超长独白,不只是郭柯宇的表演让人感动,台词也确实很给力,相当煽情。还比如,女孩用火烧纹身的镜头、将军与女孩独处的几个场景等,这些的画面的灯光、取景都很考究,比起这部电影以前中国那种土得掉渣的拍摄方式唯美多了。只可惜,本片导演叶大鹰只做到了部分,没有做到全片,真可惜啊。
虽然电影如此糟糕,但它华丽的外在还是很吸引人的。片中的画面全部国外取景,俄罗斯的秀美风光尽收画面,而且各种大规模的战斗场面也是频繁出现,飞机轰炸、德军大屠杀、坦克进城、大爆炸等等,这些让人看起来颇为震撼的画面都是很少出现在中国电影中的。即使现在来看,本片的规模也堪称大制作了!因此,从这方面来看,本片称之为“大片”也是无可厚非的。
至于电影表现的主题,不用多说了,因为本片已经成为类型片了。本片无外乎是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展现一下纳粹的罪行,记录一下历史,让我们牢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简而言之,一部非常主旋律的电影,很“红”的。因此借着本片,我们又重温了纳粹的残忍、无情、暴力、血腥等等。哎,有点看烦了。
本片女主角很出彩。女主角扮演者郭柯宇出生于1978年,虽然拍摄时已经十四五岁了,但身材还像十三岁的小女孩,所以她很适合这个角色。关于她的演技,通过影片就可以看出她是一个表演天才。比如前面说道的她那段长时间的独白,几乎是真情流露,很让人感动。不过,郭柯宇长得不漂亮,脸太大了!男主角扮演者徐啸力则给人感觉一般,傻傻的样子看着就很呆。片中的其他俄罗斯演员都很棒,不仅扮演德国军人的男演员帅气,而且那些出演角色女的演员也很漂亮,尤其是几个小女孩和那个女老师,让人印象深刻。
总结一下。本片是一部依靠炒作红起来的电影,其实一点也不好看,现在留下来的只有那些大场面。幸亏当年我没去电影院看,否则我就是“冤大头”了!
郭柯宇
郭柯宇
序列:0795
红樱桃.Hong.Ying.Tao.1995.DVDRip.XviD.CD1-Lymdg
2012-05-0
8 ) 呼唤电影分级制度
如果我是家长绝对不会让上小学的孩子去看这部电影。
如果有电影分级制度这部片子也不会是G级。
但是这两个假设在我上小学的时候都只是假设,虽然现在作为一个成年人我可以在看《少年亚当》的时候喝水不呛着,但是那时候学校包场看的这部电影让我备受惊吓和伤害。记得中间因为没看懂睡过去一会,但是结尾女主拿起那根燃着火的木柴的时候……所谓阴影就是这么留下的。
不说什么了,呼唤电影分级制度,不要伤害更多幼小的心灵了,无论这部电影的立意用上学那会的术语说多么的“有教育意义”。
附:这篇影评本来是想写给另一部更骇人的消防教育片的,但是豆瓣上找不到。
记得那个教育消防片是个N多火灾事故的集锦,比如礼堂消防门不开导致起火的时候各种踩踏死了N多人,比如加油站里司机违章操作导致爆炸等等等。印象最深的是一组火灾现场的镜头,那场面就是个露天火葬场||||
哭了,很多戳中我的情结。1.为了讨好楚楚说自己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德国人的俄罗斯男孩,欠楚楚的那声抱歉用命归还。2.楚楚的语言考试用中文讲述真实。3.罗小蛮报信时失去父母的女孩叫他爸爸。4.纳粹纹身爱好者的精神污染。5.结局俄国小女孩已经成为三个人的象征。
《红樱桃》是一部并没有太多反映战争惨烈的二战电影,但这丝毫并不影响电影所想要传递给观众的反战观念,在那已然人性泯灭暗无天日的岁月中,其以两个个孩子在欧洲法西斯的迫害下所历经的苦难,是如此的不寒而栗,恰如同楚楚那身纹身一样,将战争之殇铭刻于了每个观众的心底。
大陆导演拍得国际片,没人说还真看不出来。小时候看的《血色童心》也是叶大鹰拍得,像是本片的加长版,印象深刻。当时就想领导人就是有渠道,高干子弟家里闹革命还能出国,感觉真怪,真是当作一种“景观”在看。
yeting孙子拍jude女儿故事,这个八卦比电影有趣得多~
十五年以后再看这部电影,完全惊异与95年中学包场观看这部电影的大胆与开放.
早年的记忆,至今心有戚戚
我有点记不得大致的内容了……但是印象中还是很好看的。刺青的那一幕我太记得了,我。
好像是从和平里骑车去东四的长虹看的,相当于三级片吧,看完好像去挑了打口带,还切了街机——其实那已经是隆福大火之后的事了。
和妈妈一起看的片子,当时有点害怕还~(现在想来是一部非常文艺的片子,很喜欢,叶大鹰年轻时也挺有本事的嘛)
给我小时候留下阴影的片子,看完很难受~~
觉得就这片讨论分级有点过(不知是否阉过)。故事觉得蛮好看的,大概算当初十分难得拍得这么洋气的片子,画面色彩等等都和当时国产片不大一样几乎可以当俄国片看。要不是知道它是部结合好些事件成一体的片子,搞不好以为是真的~(虽有原型,毕竟结合了不少其他人物事件内容)。罗小蛮很萌。
楚楚背后那展翅的鹰,挣扎的蛇,纳粹的标志,不能像将军自杀后坍塌的纳粹党旗一样消散,于是她眼里映衬着篝火与悲愤,拿起那燃烧的木棍烧蚀皮肤,默不吭声的忍下蚀骨的疼,即便脸上肌肉扭曲、汗泪流淌,她的手死死的抓着草,可是后背上燃烧的柴火纹丝不动,让我在这无声无语的悲凉中不能自拔。
简单粗暴的二元对立,过度渲染不必要的暴力,难以共鸣
当年看这部片子的时候还小着实被内容吓到了,现在看来是表现了普通人特别是儿童少年在战争的阴影下的生存状态甚至活的不如一条狗顺便说一句中国电影还不分级啊......
这是部根本不适合小孩子观看的影片,可我们却在孩童的年纪被学校组织观看留下了心里阴影。其实若对小孩子思想政治教育,《小兵张嘎》已经完全足够。叶大鹰导演的这部作品,没有用大量的鲜血,尸体来营造战争的惨烈,而从孩子们的遭遇揭开全景的一角,让人揪痛不已。战争结束了,但有些伤害却无法消弭。
我居然看过耶,还是学校组织的~
当年给我幼小的心理留下了不小的伤害,虽然当时根本没看懂,但真的吓到了
那个文身是我心里挥不去的阴影。到现在都没办法完整看一遍。话说那个时候还真敢拍,尺度够大的,还有70%的俄语对白,搁在今天估计。。。。
故意渲染情绪,重口,暴力,裸露,小时候不懂剧情,可现在看就觉得很多段落都莫名其妙!【童年阴影啊!看了之后做了多少次噩梦都不知道啊!】
王朔策划,芦苇编剧。后期原来是在日本做的。维基百科上说这是根据朱德女儿的真实经历改编的,惊了。没在电影院看过《红樱桃》的童年是不完整的。依然是题材取胜,在当年叶大鹰也算是先锋导演了,毕竟我们很少拍摄主要表现二战欧洲战场的电影。但剧作还是比较扁平,人物也趋于脸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