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上日内瓦的最后一场,纪录片质感的长片,格鲁吉亚海边的小镇,也可以是任何一处,歧视的外衣在哪里都是衣不蔽体叫嚣着虚张声势。
月初的私人电影夜,发现朋友们都看过这部片了,正打算去看,不想过了两天就在朋友家遇到了Elene,还一起给她庆生了一下。聊着她整个团队去年6月开始在格鲁吉亚海边驻扎了4个月,2个月前期准备,一个多月拍摄,再加后期制作,怎么搭景,怎么付之一炬,怎么夜夜听海,一边切蛋糕看她时而爽朗时而腼腆的笑,寸头配着精致的五官,可能当时还没看她的电影让我少了一份仰望,骤然的遇见别样的味道。
还没来得及看片,周末在Papaioannou的舞剧又碰到了Elene,看完《Transverse Orientation》又转场去朋友家一起喝酒,聊乌俄,聊格鲁吉亚根深柢固对俄的反感和抵触,聊近20年俄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大面积失声。聊到她和哥哥合作Wet sand的剧本,Sandro的剧本初稿断断续续写了两年本来想自己拍,但一直不够满意,Elene很喜欢这个构思,就提议合写,快手如她很快写出新稿,Sandro直呼这还是我的故事吗?却也承认各种流畅和合适。
两晚围绕此片聊了很多,又巧妙得避开了具体情节。去影院认识Elene的镜头和叙事,这才是我们的初次见面。
用了不少隐喻
Cheers to Love!
7.5,湿沙在海水的冲刷下映出了彩虹色的光。
#2022OutShine# 在这个恐同小镇煎熬生活了二十年,还是选择结束一切去追随自由,这是他们那一代对世俗与偏见的最后一次抗议。大火烧没了湿沙咖啡馆,但却不会吞没Ta们对抗歧视的心,永远不妥协!
一场发生在与世隔绝的滨海小村中的悲剧,雷雨的轰鸣下,隐藏二十年的爱情真相大白牵连出的却是整个村镇令人窒息的恐同环境和引人不适的闲言碎语,大量的固定镜头在前半部分很有氛围感,情绪的烘托也显得更为自然,但越往后如此缓慢的节奏无法撑起结局的悲壮,编剧写的对白和演员们的表演过于平淡无力,故事的发展多处不够自然而显得莫名其妙,好在给出了一个美好的结局,没有一直阴暗到底
格鲁吉亚崆峒小镇,祖孙两代人的现状,老一代人无力反抗,年轻一带浴火重生,在对抗偏见中改变点什么,大火之后是湿沙咖啡馆2.0的传承。
黑海边的恐同小镇,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窥视的爱情。爷孙两代人用各自的方式作出决绝的反抗,小镇是保守格鲁吉亚的缩影。导演用自然环境来强化叙事的手法有点意思,潮汐就像敲打在心坎上...
+0.5 brilliant cinematic storytelling 渐入佳境跳出了近几年常见的温吞吞酷儿叙事 潮水声音似乎从未间断(也许可以和月光男孩比照?) Cheers to love
想看找窝
114.33
居然有She Past Away的歌。呼应昨天的《乐土》,格鲁吉亚小镇的恐同故事,冷静克制的大景别固定镜头韵味十足,影像非常冷感。
湿沙咖啡馆位于黑海边的一个小村,夏季会有游客过来,此时却很荒僻。一个老人上吊自杀,老人孙女从首都过来,将小村里的各种矛盾呈现出来,也将一些陈年感情纠葛暴露出来。影片节奏有些慢,却也蕴积着力量。
IMDb评分6.8(目前53票),随手煮熟了一份,转战下一个~
跟然后我们跳了舞比更细腻 题材也更大 不过节奏稍稍慢了些
沉闷安静甚至有点单调的格鲁吉亚同性影像,只要还有下一代(哪怕只有逐渐觉醒的这一代),就还会有生的希望,大火燃烧殆尽的就是过去的偏见和愚昧,国家的平权之路任重而道远,但还有表达的欲望,就还有正视的目光。
"People like us don't have the privilege of being jealous. I loved him the way he was."
潮落潮又起,过往的漫上来,又退回去。不同时代的人,自有不同的活法。咖啡馆被火烧着时,她吻了她,众人目瞪口呆,她们扬长而去。咖啡馆获得了新生。以后的人也会获得不同的命运吧。那个几乎没有对白的小男孩,就是导演有意放置的隐喻和注脚。众生相,皆虚无。最后只留潮落后的湿沙。四星
#Locarno2021
#74th Locarno Online# Concorso Cineasti del presente-最佳男演员奖。格鲁吉亚又一部少见的LGBTQ+电影(大概gay片#3,Les片#2)。虽说还是歧视-深柜-平权题材,不过拍得还是相当沉稳克制。不同代际(外祖父-外孙女两个世代)不同的“反抗”方式还是相当值得玩味的。结尾烧房子段落前算是重现了塔爷[牺牲]的名场面。
MU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