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最爱的动画长片。”
我在五年、十年后恐怕都会抱有这样的想法,只要我身处他乡,只要我独闯城市,只要我还在追逐梦想或是被现实“打压”的路上...我一定会这么想。
1.虽然“断手”不顾一切地追寻原主,但正如黑人男孩追梦不得、追女孩不得一般,它最终哪怕找到了主人,也难以填补因绚白而刺眼的包扎带阻隔开来的现实,太喜欢全片最后对各类片段意识流般的拼贴了,本以为黑人男孩会对这个世界失望到跳楼自杀,但最后躺在天台上听风微笑,让我仿佛看到一个灵魂在借风与录影带,来纪录自己向这个世界投以的最温暖的拥抱,这是一种私人的、历经困苦后的温情;
2.将人体的单一部位放大并作为角色表现,并不断在“视觉”的二维中,借助蒙太奇和景别运用来强调微小的“触感”(如弹钢琴、拉大提琴、锯木头等情节,都采用特写或近景来表现“手”);
3.小物件的隐喻与细腻表达:收音设备(对应女孩头戴耳机/对过去美好的不断回溯)、宇航员与钢琴家(梦想与建筑工地高塔)/苍蝇(儿时抓不到、长大抓到)
1.五次失去后的自我重建:家庭、爱情、社交、身体、梦想
2.“风中的冰屋”:本是加比埃尔随口提及的一个比喻,却成了这个孤独的听者在身不由己的社会漩涡中着力建造的精神庇护,“我”渴望站上高处,渴望实现自己宇航员和钢琴家的梦想,于是把所有的隐秘心思都藏在了堆砌冰屋的一砖一瓦中。砸冰屋是自我摧毁,而雪埋冰屋则是北极理想与冰冷现实的重叠。
3.极具存在主义风格(“存在先于本质”):即便是社会普遍认知中的“失败者”,也要为自己每一次随心的飞跃欢呼。人生便是对既有认知与安稳现状的不断打碎、重建,以自己的意愿活下去便是成功。
《我失去了身体》,刚看开头就产生了极大的不适感,这个号称今年最好的法国片一如很多欧洲文艺片那样,首先带来的是扑面而来的压抑吊诡和极其鲜明的“”个体主义”。但这种不适很快转换成沉浸式的共鸣。 一只断手在找寻身体主人的路上经历着各种冒险,也随之展开了身体主人的往事。影片中所有人的面目表情都是冷峻甚至麻木的,即便男主经历悲惨的变故以及生活的打击,没有一滴眼泪出镜。而这只断手的表演却丰富得多,难过的、惊恐的、温柔的、陶醉的... 这是一个完整的鲜活的生命。 命运是早已安排好的还是由一个又一个违背原意的选择组成的呢?苍蝇的意象就像是对命运的注解。你永远无法轻易地手握住命运,你越想把握住它,越会遭遇一些意外。你以为这是意外,或许这才是你摆不脱的命运。 而这只断手,意外地离开了身体,离开了束缚,却选择找回身体并在找回身体的路上经历一次次的意外冒险。它成就了身体主人想要冒险的心愿,但这场冒险丝毫不美丽。它知道身体主人的梦想是当一名宇航员,冒险接近终点时它和宇航员的梦想告别。这只手离不开身体的束缚,离开了只不过是无助的个体,除了孩子、醉客、动物能感知到它,钢筋水泥的都市里它是仅仅想要生存下来的过客。 身体主人在最后挑战命运的一跃,到达了他力所能及的最高点。站在塔车上的那一刻,他终于感受到自由无束。可之后呢?或许他不得不回到人群中,极不可能的另一个结局是他纵身一跃,但无论都是令人丧气的,谁也逃不过命运强于地表的束缚。 这是一部很丧的影片,好在只有一个小时,但中间分分钟都有温情的场面,且精准地营造出最能使人产生共情的节点,很诗意地展现出“”温柔的悲伤”。创作人应该是很爱《盖普眼中的世界》,“在盖普眼中的世界,我们都患了末期癌症。” 最后推荐一下本片的音乐很棒。
影片
ok,被切下冷藏保存的右手忽然获得了主观能动性,影片便提供给右手视野与回忆,回忆段落则关注手指的触感与痛感,同时辐射到镜头风格,对手的关注使这部宽银幕格式动画中出现相当多对局部动作的特写。
影片是明确的双线叙事,一条是手,一条是人。右手的行动逻辑非常简单,即逃离-流浪-寻找,也正因缺少情节复杂度和情感支撑,作者便设置了相当数量的小奇观,比如右手的活动带来独特的夹缝、小容器、冰下与降落视角,同时贡献与鸽子、老鼠和狗的搏斗场景以作为对简单情节线的类型补偿,此外,手因拥有人类的智慧和灵活度,区别于其他体型相似的小动物,其实可以视之为小人族。
主角诺福的爱情线本身按比较常规的路径演绎,影片胜在对细腻情感的把控,这就不知道怎么描述情感,反正我看得挺入戏。男女主首次邂逅很关键,与嘉碧儿的通话中,两人提到了风与地平线,以及风景所唤起的心中的回响:与世隔绝的平静,这成为爱情的动机,也是男主的执念,并在结尾处达成。
爱情线中,诺福因对嘉碧儿的追求,把工作从跑腿活换成了手艺活,而手就像是他命中的诅咒一样,两次重大变故都与手直接相关,一次伸手出车窗,一次抓苍蝇,手作为符号常常携带伸展/扩张和控制两种欲望的隐喻,诺福生命的悲剧表明欲望幻灭。其实罪魁祸首更应指向萦绕着男主的苍蝇,其本身就像命运或者说厄运的化身,父亲的抓苍蝇(把握厄运)教学指示应当锁定苍蝇的侧边,这和男主所说做偏离常规的行为可以远离命运的想法或许存在某种暗合(迷迷糊糊的诠释有点不太靠谱),结尾处的信仰之跃反倒与手无关,可能嘉碧儿说错了,他还是对跑腿比较在行
这世上到处都是命运的苍蝇,苍蝇的本性就是追逐甜蜜,幸福的甜蜜。 一直相信身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的体验,虽然不确定它们是否也会为回到我身边而奋不顾身。 那只手是否知道即使回到身体的身边也无法与身体愈合,它是否知道它的命运已经被注定,只能独自腐烂,它可能什么都不知道,只是有一种渴望,一种想要找到身体的渴望,一种想要完整的渴望,不过或许它知道,它知道命运无情,但还是想试一试,也许是命运错了,或许它还能恢复,总之有什么能比挑战这既定命运让人兴奋?
我想要当宇航员,我想要弹琴,我想要和你一起去看北极光,我想要和你一起在冰屋取暖聊天,命运作祟么?亦或是我太无能么?命运的苍蝇从未离我远去,这么想要叮咬我腐烂的肉么?或许是我活该,但是怎能一直在这该死的命运的掌控之中,被它苦苦折磨。 对,怎能一直在这该死的既定的命运的掌控之中,怎能这样,我不想如此,我不同意,我要做出跳脱掌控的行为,那么就奋不顾身吧,奋不顾身找回身体,那么就纵身一跃吧,跳向那个塔台,这是对命运的挑战吗?这有意义吗?对,这是挑战吗,这有意义吗,即使与身体靠的那么近却还是无法愈合,即使跨越塔台,我还是失去了所有,可是谁在意呢,我只知道那天塔台上翩翩飘落的雪花是如此的打动我,亦如那天归途中的我欣赏的夕阳西下,纯粹而又美好,迷人而又寂寞。
男主是一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胆小怕事,没有本事,父母也因为自己的不懂事而车祸离开,他那么怂那么讨厌,却又像极了生活中的“我们”。我们总是会搞砸很多事情,讲出言不由衷的话,伤害自己爱的人,想要的得不到,满腹惆怅,又无法开解自己。有时候你会觉得生活中偶然出现了一束可以照亮你的光,但那点光亮那就像流星划过一样,给予你期待,又让你落空,于是你甚至会想这束光不要出现就好了,反正自己又脏又臭,浑浑噩噩,无法拯救。
你看,命运就是这样,他不给你还击的余地,你服不服?你想给他一个假动作,作出不符合预判的事情,就算逃不开,至少挣扎过吧。最后一个人躺在地上苦笑过后,爬起来掸掸身上的灰,该干嘛还是得干嘛呀。
男主很惹人厌,是他不成熟的行为间接和直接影响导致了父母和自己意外的发生,然而这却是整片核心所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于我很简单:
所有迷失的孩子都有自己的诗
每一句,都撰着冥冥注定
你读不懂,没关系
那不是献给你的诗句
我明白,就好
可是
要是你也明白,那该多好。
————
我知道你,从未长大过。
你无法要求一个孩子去像一个30岁的成年人一样用上帝视角把一切利弊好坏都看得那么清楚明白,如今的你又是否还记得自己孩童时的心绪?
他只是想做一个风一样的男子,怎会知道家人的别离就在不远处,躁郁时劳动发泄忽然又被苍蝇抓走了心,哪知道会断手。当你颇为利弊结果抠心时,他只是在顺从本我让一切发生。
他当然会后悔,可是即便重来会有不一样吗?这就是他眼中的所谓命运啊。
他的一切行为都很孩子气,难(ming)能(wan)可(bu)贵(ling)的是年岁增长也未曾改变他的本我,情绪化且浮气,敏感而又细腻,内心浪漫海阔天空,我猜想导演和编剧应该是投射了不少个人人格于角色中。
对理性的人而言,这是一个惹人厌的家伙,对感性的同志来说,怕是颇能从男主的心绪和行为找到些许自我。喜欢的会很喜欢如同照镜子般涌起共鸣,讨厌的怕是也很讨厌吧,充斥着你不爱的丧绪幼稚和非理性判断。
他会因为各种未兑现的许诺欣喜万分(父母的各种许诺,自己对女主各种自以为的付出和期盼),也会因为生活的不如意丧气万分。
可是他真的很单纯,女主偶然的一丝善意就打开他阴霾许久的人生,在前半生不如意的泥潭里蹉跎,难道是命运给他开启了另一扇窗?他疯狂的想要抓住,这黑暗里的光,救命稻草,一场理所当然的命运邂逅。
我就想要你,我不需要你付出任何东西,不要任何承诺,只要能停在你左右答我都好开心,我喜欢你就愿意为你你默默付出,尽管什么也得不到。看到一个陌生人都会好吃醋。
男主就连爱人,都是这么幼稚且单纯,渺小到悲哀,只要活在自己的脑海中的你是美好,就好。
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以为世界会按照自己以为的剧情发展,似乎一切都是命运暗中注定,女主成为了他的一切,他的太阳。可是当真相揭晓,他没有等到自己以为的结局,沉稳的女主一声呵斥与离开,击碎了他一切幻梦。
这也是命运吗?
难道不能跳脱吗?
所以,那只从未抓住的苍蝇,在这个“合适”的时刻抓走了他的心。
苍蝇终是飞走了,他,遁回自己的晦暗,或许这才是命运于“我”的本来面目。
我失去了身体,和女主,多么丧的双关。
可是导演和编剧在主流的观众,所谓的社会三观的裹挟下,会允许这样的结局发生吗?那活在灰暗里的人生还有什么希望?
所以剧情开始跳脱所谓的命运束缚,断手复活了,开始一场不屈服于宿命的奇妙冒险,目标明确,斗智斗勇,机关算尽,这是感动大家的戏码,却也是成年人才有的决绝,这只手作为男主的另一重分身替他完成了自我意识的成长,说白了,叫做长大,这不再是那个恣意妄为仅凭着喜好去行动的情绪化孩子。
双线叙事,恍若照镜,却又绝然不同。
所以他找到了他,却再也回不到过去。
剧情的最终,我们需要一个大团圆结局,happy ending,男主那纵身一跃,仿佛跳脱了自己的命运一般,肉体虽然分离,却在思想层面完成了本我和分身的合一与升华。
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他或许死了,或许活着,他和女主到底还有没有故事?
这结局,是导演和编剧的善意,
等等,这真的是善意吗?
或者,这才是导编狡黠的残忍现实?失去踪影的是男主的身体和本我,一直向我们讲述故事留存到最后的,却是那只手。即便女主最终理解了男主,那又如何?
我们确实跳脱了那个过往的自己,可是真的出离了命运,进入了另一个拐角吗?正如同女主问男主的那个问题一样,你跳过去又会发生什么?
你确实长大了,新的自己把过往的痛苦都覆写掉,却把孩童的自己永远地留在了那个雪地里。当我们用爱的代价学着长大后,真的还会有人把被你遗弃掉的那个自己打开来看吗?即便用快进把过去现在的你都看个清楚明白,生活又会有本质不同?而消弭掉的那个自己去哪寻觅?我失去了身体,是否也遗失了美好。
————
所有迷失的孩子都有自己的诗
不,是所有迷失的孩子都曾有过自己的诗
你还记得那诗句吗?
还是依旧在只手前行,孑然一人。
可以说是2019年最具创意的动画
Pt.1 从文本到形式灌注的创意——影片优点
动画在叙述上用了倒叙的方式把事故放到开场,而后一条线交代在事故发生前纳乌菲尔的生活;另一条线讲述事故后断肢寻找纳乌菲尔身体的旅程两条情节线来回穿插,最终在断肢找回身体而纳乌菲尔也决定要放下过往的这个夜晚,两条时间线自然地融合
其中第二条线作为主线,在片中更多地承担了凸显整个动画创意和风格的功能,断肢作为这条情节线中被赋予生命和视角的主角,它同时又是这部影片里最为重要的一个意向
具象上它是纳乌菲尔身体的一部分,导演巧妙地在断肢从高楼坠下的时候、在断肢聆听盲人演奏钢琴的时候、在断肢抓着雨伞被车辆擦过旋转起来的时候,这几个时间点闪回
一点点拼凑起纳乌菲尔的童年回忆和儿时对未来的憧憬,这个过程中,导演赋予了断肢抽象的意义,它象征着纳乌菲尔活在记忆与悲痛中的那部分
所以形式上看上去是断肢跋山涉水,奇幻地最终找到了自己的身体,实际上却是纳乌菲尔一直都没有从记忆的阴影中走出来——
他失落地生活在巴黎的边缘角落,没有人生方向。眼前的现实中小时候的梦想已成泡影,而他显然不愿意和这样支离破碎的现实达成和解
哪怕是加布里尔的出现让他获得了一些寻找新的方向的动力,但我们知道他还是怯懦地回避了这个关键的问题...
理解了这一点,再回看影片的结尾——纳乌菲尔在木板上纵身跃过,身后是记录了他的童年与那次车祸的录音机,积雪上纳乌菲尔的残肢缓缓挪出镜头,就像童年里那个美好的夏日,纳乌菲尔在沙滩上留下了手印奔向海边,这一次,它也要看着纳乌菲尔一往无前地奔向下一段人生...
到这其实就不再难理解整部动画的核心:伴随苍蝇的纠缠,意外一次次降临到纳乌菲尔头上,虽然爸爸告诉了他抓住苍蝇的诀窍,但是最终的代价却是手被卷进了锯齿里,意外就像最终从断肢指缝里飞走的苍蝇一样,你预判不到,也回避不了,下一次它可能还会找上你
纳乌菲尔比其他很多人都有更充分的理由沉溺在过往与伤痛中,但如果他想要重拾人生方向继续前行,他就必须放下记忆与伤痛,割舍掉属于过往的那部分自己,从而自信地面对眼前破碎的现实,迎接一个意义上更完整的自我,重新出发
除去在意义上为主题所服务,整个第二条线里几乎每个场景都可以说是想象力的代名词
从一开始残肢从一个医学实验室逃脱,到醒过来一路和各种生物搏斗
还设计了残肢偶然看见河里的天鹅和第一条线纳乌菲尔结识加布丽尔的情节产生互文
其中最让我觉得最惊艳的地方,是残肢撑着雨伞飞越的场景,摇曳在马路上的断肢眼前划过无数来往穿梭而过的车流,从车灯到行星的一个图形匹配剪辑,断肢想象自己漂浮在行星密布的太空中
这一场景也是影片,继断肢遐想纳乌菲尔在演奏钢琴的场景后,再一次向观众诠释断肢背后承载着纳乌菲尔记忆中的梦想,赋予断肢以象征意义
所以,整个第二条线这条主线其实成功地从文本到形式,完成了对于主题的表达以及整部动画的风格呈现,并且导演也没有刻意回避一些猎奇和捎带血腥的元素
使得观众会很容易代入纳乌菲尔或者手的视角,体会他们的人物状态,从而浸入到跌宕起伏的情绪空间里...
Pt.2 超现实主义外壳下的小瑕疵
说了这么多算是动画的优点部分,接着聊一点个人觉得的本片的瑕疵——
整部动画虽然在外在上借用了超现实的形式,也就是整个主线断肢寻找身体的旅程,但显而易见动画主要的篇幅是在交代现实中发生在纳乌菲尔身上的故事
虽然主线中断肢找回了纳乌菲尔的身体,但我们都看到他除了用方糖在橱柜里堆了个‘雪屋’提示加布丽尔
实际上并没有和现实的这条线发生联系或者说产生影响,从这一点出发,再看在场景上——
导演用3D真实地还原了巴黎这座城市的样貌,再看整个动画的内核,其实不难发现这是一部指向现实主义的作品
既然如此,我就要说回动画的结局——
我们可以看到纳乌菲尔重新拿起录音机和记录了童年时车祸的磁带,以这个行为作为心理动机,触发了他最终决定直面并且放下过往和伤痛
从我的视角是觉得有些突然而且缺少了挣扎的过程的,毕竟他眼前的现实已经不仅仅是童年失去家庭的打击而已,他现在又要面对的是身体上的残疾,可以说是身心的双重考验,单单凭一个晚上的思考就愈挫愈勇这一点让我对于人物情感的体会是断裂、跳跃的
而且再看本片最终在一个情绪高点拉下帷幕,加布丽尔和纳乌菲尔虽然各自来到了一个新的人物状态,关于后面故事动画都做了留白处理,给了观众一个半开放式的想象空间
但是我想说就算纳乌菲尔在心理上有了新的起点,现实中他却似乎没有一个能够能重新出发的地方,等待他的,很有可能是更加严峻和残酷的现实,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观众,最后从动画中感受到更多的是,弥漫而去的疼痛感,因为我也同样觉得结尾处的自我和解,或者说是希望的建立,有些脱离于现实
当然,正如导演自述,这部动画的预算比较有限,相比<克劳斯:圣诞节的礼物>和<普罗米亚>这样大制作的动画,也不难发现这部独立动画最终呈现的的质感受到了预算限制的影响,包括我提到的瑕疵很可能也是由于动画的篇幅受到了限制
Pt.3 外延部分
不过总的来说,从目前这部动画收割的一系列奖项以及在各大外国电影网站上观众不俗的评分来看,些许的瑕疵难掩这部独立佳作的光芒
其中最有分量的应该要数戛纳电影节的影评人周单元大奖和安妮奖最佳独立动画长片两项了,奖项的背后单提导演杰赫米·克拉潘的名字或许很多人都不熟悉
不过要是说到他的另外一部动画短片<91公分之外>,很多人应该看过
这部之前的作品短小但是精悍,同样也是超现实的一个故事,短短十几分钟就能够直击观众内心深处,也是一部极具创意与风格的动画,目前在豆瓣上的评分达到9分
这一次从以往的短片迈向第一部独立长片动画,可以说导演收获了更大程度的认可,以后也应该会看到他更多的长片动画作品涌现
PS:最后再提一下这部动画的配乐,不得不说丹·莱维创作的配乐跟全片的风格和情绪氛围高度契合,在人物情感的表达上也起到了明显的助推效果,所以在大大小小的奖项中也能看到拿了不少最佳配乐或是最佳原创音乐奖,也可以说实至名归
-End-
来源://www.renderbus.com/share/Oscar-i-lose-mybody
2020-03-04 09:28:11大咖专访Oscars奥斯卡
奥斯卡提名动画电影《我失去了身体》在Netflix全球播放,烂番茄评分97%,并在戛纳电影节和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获奖,可以说是非常热门。SIGGRAPH对电影的制片人Marc du Pontavice和导演Jeremy Clapin进行了专访,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更多关于这部电影的幕后制作。
SIGGRAPH: 是什么让你们决定把小说《Happy Hand》改编成动画?
Marc du Pontavice(制片人MdP):当我在2011年读这本书的时候,唯一吸引我的是它的“视点人物写作手法”(POV)。是手错过了身体,而不是身体错过了手。它抓住了我的想象力,我觉得这可以引发非常强烈的隐喻,关于精神的碎片和它对整体性的渴望。
Jeremy Clapin(导演JC):我喜欢这本书的地方在于它从一只手的角度出发并寻找它的身体这一独特的体验。这是一次穿越城市的史诗之旅,也是一次对主角的过去的追忆之旅,让我们一点一点地挖掘藏在表面之下的人物世界。我们第一次用手体验世界。通过我们的手,我们的触觉被唤醒,我们在身体上与世界相连。这是一种普遍的体验,它强烈地唤起了我们的童年,并引导我们真正地用心去旅行。
我也喜欢这本书对奇幻的运用。当幻想的元素在现实中爆发时,它让我们以全新的面貌来观察现实世界。从外在和内在两方面来看,它突出了一些很难正面处理的主题,如命运、对自我的追求和存在的不完全性。我喜欢这种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对话所产生的诗意。当然,除了这本书本身的吸引力外,我与制片人的一次会面也是一大原因之一,我们对电影有着共同的热情。我想要将动画电影做得更符合成年人的口味,更有创意,更有风格。
SIGGRAPH:可以简单地谈谈你们对动画媒体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吗?你们从哪里得到这个项目的灵感?
制片人MdP:这个故事最大的挑战和电影作为媒介的最大问题(只有伟大的导演才能回答)是:你如何为一个只有五只手指来表达自己的角色创造同理心?只有动画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因为它可以完全控制所需的画面。同时,我也很高兴能有一个没有对白的故事。我在过去的动画喜剧中做了很多这样的事情,但从来没有在电影戏剧中做过。
导演JC:动画给现实带来了距离。它有能力质疑我们的目光和我们与世界的关系。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的世界,它创造了一个世界。我的灵感既来自真人电影,也来自动画片。昆汀·杜皮约(Quentin Dupieux)的电影《橡皮轮胎杀手》(Rubber)是真人版,讲述的是一个轮胎活了过来的故事。如果给一只轮胎赋予生命是可能的,我相信我也可以给一只断臂赋予生命。而给我灵感的动画,毫无疑问,是今敏的《千年女优》和《东京教父》。
SIGGRAPH: 可以和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部电影的制作发行历程吗?
制片人MdP:自从Jeremy上任以来,这是一段漫长的旅程。在讲故事方面,他的野心很大,所以他花了许多年的时间尝试了许多途径,从剧本到故事板再到编辑。此外,工作流程也很创新,所以我们的前期准备很复杂且充分。但是,获取资金的困难给了我们很多时间去寻找技术和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在五年的时间里,我们没能说服第三方加入我们的团队,于是我们决定用自己的钱启动这个项目。那是在2017年,做出决定的那一刻,我们觉得,花了那么多的努力准备,我们想要制作的电影在我们的脑海里是如此的清晰——我们不能放弃。最后,当电影最终定稿并在戛纳电影节上放映时,Netflix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方案,清楚地表明了他们对这部电影的热情。我们知道它找了最好的归宿。
SIGGRAPH: 分享一下在电影中你最自豪的镜头或场景,以及为什么?
导演JC:就是Naoufel和Gabrielle第一次通过对讲机说话的场景。他们不是身体上的联系,而是通过他们的想象进行联系。通过Gabrielle的声音,Naoufel以一种感性的方式重新与这个世界联系起来。这组相对静态的镜头持续了7分钟。这组镜头最大的挑战就是,要成功地把观众和男主角Naoufel一起置身在走廊里,但思绪可以和Naoufel一起去到另一个地方,这是令人愉快和意想不到的。这是一个决定性的场景,因为它证明了Naoufel未来所有行动的正当性。那就是他坠入爱河的时刻。从技术上讲,这是一组相当简单的镜头,但在叙述和节奏上要复杂得多。我将整个场景用故事板呈现,然后和剪辑师Benjamin Massoubre做了很多节奏方面的调整,让它看起来很自然。
SIGGRAPH: 配乐与动画的关系是观众理解电影的关键。团队在这方面是如何紧密合作的?这对电影的动画师来说意味着什么?
导演JC:音乐的作用是让我们远离现实,远离日常生活的城市和环境,让观众的感受升华到更奇妙的层面。音乐可以为创作带来了现代感。音乐可以从情感上连接电影中不同的时间线。音乐可以闯入城墙,迷失,并在声音设计中重生。
上面的细节大概就是我给我们的作曲家Dan Levy的一些介绍。在Dan加入之前,为了找到电影的气氛、情感和节奏,我们先制作了模拟音乐。这使我们确定最终的目标。这个阶段的编辑相对来说是锁定的。Dan来的时候,一切都很简单。我们聊了一会儿,他甚至没有听,为了不受影响,他删除了所有的模拟音乐。【笑】然后,他循环播放电影,开始自由地创作音乐。这是一种非常形象化的方法,通过这个方法我们可以在整体上定义音乐格局,避免迷失在细节中。一周之后,Dan已经为这部电影奠定了几乎所有音乐的基础。我们只需要在正确的地方分配这些作品,并将它们详细地混合在一起。然后,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打磨,使音乐与声音设计相互作用。有时很难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我和Dan的会面是天赐良机。这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和人类的邂逅。毫无疑问,他是这部电影的作者之一。正如我经常说的,如果电影是一个星球,那么音乐就是让这个星球运转的宇宙。
SIGGRAPH: 以一只手作为电影的主角已经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挑战了。那么从技术上讲,在生产过程中还有什么其他的挑战吗?
导演JC:我想要创作一部现实主义的电影,但我希望它是用木炭和少许“粗糙”的线条画出来的。我还想要一些非常电影化的东西,有灯光、特定的氛围和身临其境的摄像机动作。我们必须使用CG和传统2D的技术组合来实现这一点。这个电影所有的制作都是在Blender上完成的。
我们以一种基本的方式建模了所有的场景和角色,然后用CG(角色和摄像机动作)制作了动画。这让我们得到了一个更加有“实景”感的舞台,不同的角度和镜头移动比传统的2D电影更加进化。当观众从“手”的视角出发,他们会感觉到周围的空间,这是一种更强烈的体验。接下来,动画师重新设计了所有的东西,让电影最终呈现出来。动画师可以直接在CG上作画,这要归功于Blender里的Grease Pencil工具,让我们获得了宝贵的时间。然后,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来合成,以便把这种非常电影化的一面融入进画面。
主要的困难是这个电影是完全混合和新的。你需要知道什么时候停止CG,什么时候开始2D。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一开始我们就笨手笨脚的。我们必须在内部开发脚本,以促进和加速工作。制作这部电影花了18个月的时间,这对于一部动画电影来说是相当短的时间了。
SIGGRAPH: 这部电影获得了奥斯卡提名,你认为这对未来面向成人的长篇动画电影意味着什么?
制片人MdP:这意味着我们的行业希望多样化。很多人想通过动画媒介来创造和感受不同的东西。《我失去了身体》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它证明了动画可以传达成年人的情感和复杂的故事。在动画中,我们找到了一个可以讲故事的世界。
导演JC:这意味着长片在短片之后。到目前为止,这个行业设置了一些限制(家庭电影、市场推广等),而我们需要清醒过来,对成年人进行动画教育。在这个行业里,人们对短片文化的了解还是比较欠缺的。现在行业中有着擅长做成人动画的创作者。如果人们想看到更多的成人动画,我们需要为这些创作者留出更多空间。
希望成为钢琴师,也想成为宇航员,抓住苍蝇,逃离命运。在所有感到被这个世界疏离的夜晚和雪天,我想记得可以触碰到的昆虫、海沙、夜风、炫目如梦境的川流的霓虹。
A / 手的运动质态既是跳跃的团块,又是冰层下的水流,又是飞旋的雪与风乃至宇宙尘埃。感官的记忆追逐着身体,而身体又追逐着你。而当思绪试图越过身体去触碰记忆,切割的疼痛带给我们最切肤的身体在场性。幸运的是,哪怕被分离,我们依然可以想象身体记忆的留存,并与无法触碰的他人开启新的共鸣。这微观的感知之力又是何等宏大呢?
苍蝇是命运的幽灵,总在身边左右嗡嗡;右手是儿时的罪疚,成年后潜意识里始终有模糊的自戕冲动。人生有多少失去之物,或许早已写进了命定。解开命运符咒唯一的方法是——“猛的一下,你跳上了起重机,用一件突发奇想、完全不可预测不可理喻的事情,用一个假动作,绕开命运的围堵”。“然后呢?”“然后你一味地奔跑,尽量远离它,交给天意,自求多福”。
8/10。男孩和他的手两条线路平行进行,手找到身体似乎是种找寻自我的象征。结局男孩毫无所获。人生并没有想象中顺遂,他失去了父母,埋没了成为钢琴家和宇航员的梦想,以送比萨营生,直到遇到喜欢的女孩。为了接近女孩他去做木工(之类的)学童,并亲手铸造她梦想的事物。女孩知道了一切都是他的设计后愤而离去(这里脑回路有点长,女孩为什么如此快的反感他的所作为)。之后他劳工时意外失去了一只手……每次苍蝇的出现都预兆了厄运。像他所说,一切都如命定,而真正的生活是非理性的决定,就像他忽然从楼顶跳到远处的起重机(之类的)——他做到了。不过是这样。毫不相干的一跳,却是对其既定命运的挑衅。结尾很感动。自己的人生也不过是,期待着跳出常规的时刻带来的感动,是我唯一以为的浪漫,跳脱禁锢仿若是自由的。 05/09/2019
音乐太棒了!手的部分也很棒~观感真的超舒服
我离我的身体91厘米,他人离我却隔着一个星空的距离。
好久没看过这么独特而精彩的动画片了,尤其是前半部分大量运用蒙太奇和音乐(而非对白)叙事,把一只手的郁闷悲伤害怕和幽默通过一个个close-up表现出来,难度不小。本身选择用手做主角就挺复杂的,手是人身上最富表情但也最难画的部分。
今年最有创意的超现实动画,主角居然是一只失去身体的断手。手的历险和手主人的回忆穿插,平平淡淡的成长故事一下拍出了喜怒哀愁。失去父母,失去恋人,失去身体,哪怕人生一直在失去,依然没有放弃生活。配乐太有感染力了!
丧,极度致郁,个性鲜明,风格诡异。导演一定是个男性,描绘底层小人物的悲苦人生,遇到女主是他人生中唯一温度,自己把一切搞砸却认为是命运不公,自怜自艾。我作为一个女性来讲如果真见到这种男人会觉得非常可怕,心机都不放在正地方。
今年奥斯卡提名名单里的惊喜之作,也算是“丧人美学”的极致。抓不住苍蝇,抓不住命运,以为可以一个假动作,逃离命运,“一味奔跑,自求多福”,其实是终将垂直坠落,还幻想粉身碎骨可以迸裂出一粒明亮。很凄厉,也蛮美。
想象力爆棚的法国动画,导演与编剧此前拍出过[精神分裂症],而另一位编剧则是[天使爱美丽]的作者。犹如惊悚动作片般的断手视点、主人的童年与近日的往事交叉剪辑,不仅在观者中激活了一种全新的身体感知,更可贵的是在过去与当下相遇后并未止步,又大胆作出了惊人的一跃,让生命延展到短暂超克宿命的、与混沌的自由意志相接壤的未来之中。影片的配乐可谓是年度最佳之一,与影像无缝交叠在一起。鸽子,老鼠,冰屋,磁带,血红的起重吊臂,旋转升腾着的雨伞。(8.5/10)
年度最佳。谁能想到20年代伊始了,还能用穿插在彩色里的黑白诱发最本能的感伤啊?所有通俗与普适到濒临失效的语言,都因为知觉与情绪的完全牵引,释放了四两拨千斤的独特与多义。没有过时的语言,只有衰老的感知。一定要继续相信影像。/只有手能行动是概念的,手具备知觉与情绪记忆的设定是完全由形式与形式的牵引、互动效用一砖一瓦建立起来的。彩色对过去的突然介入首先带来了无数暧昧——比如窗户上画冰屋,你以为是现在的手;一个动作打通了两个时空,你思索为何又黑白,然后马上发现被打通的不是过去,是“属于过去的未来”,知觉和情绪记忆在那一刻交融并成立了——因无懈可击的形式而成立,而形式又是因无懈可击的感知而确立的。→21.1.10 时隔一年大银幕重温。万物有灵。会是经典。开启20年代。©法国文化中心/杰赫米大师课视频。
我穿过街道滑过天窗,在肮脏的水渠与群鼠决斗,在刺骨的冰河从犬口逃生。他避开拥挤拨开人群,在下雨的门外送一份快送披萨,在城市的房顶造一座木质冰屋。我离我的主人那么近,他离他的爱人却那么远。断手凝望夕阳有多寂寞,男孩跳上塔吊就有多孤独。找到你是没法愈合的伤口,找到她是没法完整的拼图。
好像明白了:手不是手,是温柔的宇宙
la vie de Pairs,虽是动画片,但那个轻盈跃升的动作却比绝大多数和巴黎有关的电影,更触动内心,更沉重地落向了情感暧昧的深渊。
一只手的回家路,一个丧B找到自己人生的旅程,脑洞大开的冒险交织着记忆的过往,很感官、很细腻同时又很有呼吸感,而本质上其实是一个颇为高级的励志片,展现失去的痛,却也不忘生活下去的光芒,配乐的情感冲击力也是相当巨大。
年度动画,配乐好听得让人融化。冰屋、苍蝇、声音、方糖,我们最大的喜悦竟不是实现梦想,而是跳出命运摆弄的奋力一跃。手回归身体得不到完整,却能见证命运之外的奇迹,飘过高速公路,像Mary Poppins一样去找到你。
最喜欢两个人隔着门禁聊天的一段
男主经历的一切何其像为不可挽回的过错而自责的你我。。。这部戏的配乐太带情绪了,悲怆感,孤独感会不由自主包围你
-,剧作不节制,大可去掉“我失去了身体”线,几乎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