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对中国传统文化意象的全面解读
当今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从硬实力转移到文化等软实力方面,这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随着我们国家硬实力的不断提升,有关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下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然而,现实中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乐观,在全民沸腾的年代里如何将传统文化传承下来并发扬创新是一个关于文化创造力的课题。
由北京卫视打造的大型文化类节目《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即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创新式回顾与推广。在经历了第一季的辉煌之后,本季的四位嘉宾陈道明、华少、朱丹、范明开始有了一个新的身份,那就是担任文化观察员,将更大的舞台交给八位年轻人,通过他们的视角来体验传统文化意象给我们带来的历史感,也通过新老两代人的不同审美态度来揭示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问题。
时至今日,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剧,很多传统文化正在不断消失,缺少传承者的尴尬现实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则源于我们缺乏足够的重视与推广。尽管很多民间艺术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含金量,然而这种文化意蕴是内隐的,并没有凝聚成鲜明的文化意象。《传承者之中国意象》没有停留在技艺的展示层面,而是将传统文化形式放在新的传媒载体中进行声光乐舞的全面包装与提炼,其实单纯的技艺展示也只能给人一时的热闹,对于传承并发展传统文化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要想提高传统文化的地位及生存能力,只有将其与我们当下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年轻人的思维方式作近距离的对接。
就现实效果来看,《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也确实真正走进了传统文化内并与其共鸣,八位青年评论员对各种技艺投入了极大的热情,而且这种热情并不是一味地随声附和,年轻的他们是从90后们的欣赏旨趣来理解传统文化的,因而对于他们并不认可的对象直言不讳,从在评分中经常出现4分、5分的情况即可看出他们的态度。点评时同样不遗余力,对于自己接受的对象、不接受的对象旗帜鲜明且立场坚定。作为文化观察员的几位老师在点评时是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演员的表演与节目的呈现,并对于节目的深层内蕴给予深入浅出的解析,带来深度的分享。
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想要欣赏的不仅是传统文化,还要看出传统文化的现代创新内容。在对“抖空竹”的表演点评中就展现出这种要求。尽管空竹表演相当精彩,还是有青年人提出如何在纯意象的表演中加入叙述元素使之成为更具魅力的表演项目的问题。而对《赵氏孤儿》的舞蹈表演,几乎所有的观察员都给出较高的评价。这其中除了表演者拥有精湛的技艺之外,舞蹈表演与叙事要素的融合也是致胜的重要方面。传统艺术的很多项目都侧重于抒情性或表演性,而现代文化则更侧重于叙事性,如何在传统艺术抒情画面中融入叙事的内容是艺术创新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直达青年观众所需要探寻的途径。
当然,一切艺术都需要情感的理解和共鸣,对于传统文化的内容我们更需要情感的介入,这或许也是《赵氏孤儿》、《胡杨树》获得观众好评的原因。《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不只是传承,也不只是意象,而是浸润着我们时代情感的中国意象。
2 )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激活意象中的传统美学精神
《周易》中说,“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意思是以“象”来达“意”,以“意”来通“道”,达到“象外之意”“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从“象”到“意”,既有直观性与空间感,又有可得不可至的“理想美”;既有创作者的感悟、情感和理念,又有美学精神与哲学思考;既是文化创作者必不可少的思虑,又是文艺作品能够升华的途径。然而,在文化创作中如此重要的“意象”二字,却总是与电视综艺这一最为普罗大众的流行文化失之交臂。在繁花似锦的电视荧屏上,创作者更醉心于“狂拽酷炫”的感官表达,而对于文化的“意向”却大多选择了浅尝辄止甚至避而不谈。近日,北京卫视的文化类节目《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为中国百姓的电视荧屏引入一股清流。节目由陈道明、华少、朱丹、范明组成文化观察员,以“意象”为核,以“真挚情怀、真实争鸣、真诚致敬”为定位,力图通过中国顶级文艺演出团体的文艺汇演,带领观众从文字传承走向“视觉传承”,并找回逐渐消失的文化之根,激活当代中国“意象”和“叙事”中的传统美学精神。
文化类节目《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剧照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文化类节目《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以“意象”的手段和方式,结合中国广袤土地上最优秀的文艺演出团体,让高高在上的历史与文化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视听”式的文化形态,同时也让该节目成为“以文艺抒发情感”的一道别具一格的亮丽风景线。每一个节目现场表演之后,4位观察员与8位青年团成员便会参与到其中的讨论环节,提炼出该节目所蕴藏的中国“意象”。这种设置与安排使观众对于抽象的中国“意象”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
具体来说,在《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中,无论是杂技魔术类,还是话剧类,无论是打击乐类,还是舞剧类、戏曲类,都通过“具象”的方式呈现出当地的文化特色。例如,“抖空竹”的表演,是通过“竹”的意象,展现出京腔中的幽雅、情致,乃至争强斗胜。正如《水浒传》中宋江感慨道,“一声低来一声高,嘹亮声音透碧霄。空有许多雄气力,无人提携漫徒劳。”当然,不同地方的“抖空竹”表演,是有不一样的精神的,像南京就凸显出闲情雅致,广东倾向于瑞雪迎春的欢喜,北京则侧重于生活情景中的爽朗、活泼与幽默等。再如,杂技《胡杨魂》就利用“胡杨”的意象,凸显了艰苦环境中的坚韧不拔与自强不息之“魂”。当然,不管是空中飞舞、水袖长舒,还是大漠雄浑、舞姿婀娜,都通过一个个具备中国最高文艺水准的灿烂之“象”,传递出代表中国精神的“意”,共同组成中华文明的意象。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的主竞技演播室与四位文化观察员指导排练纪实演播室构成了“意中之象”,所要达到的是象外之境。节目所延伸出的“俏花旦”“青衣”“赵氏孤儿”“胡杨魂”等殿堂级的文艺呈现,都可以称作“意象”,因为它们带领我们完成了中国文化与精神的想象。就像美学家叶朗所说,《传承者之中国意象》所建构出的,是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所谓‘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所谓‘一草一树,一丘一壑,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这个意象世界就是审美对象,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广义的美。”
从“象”到“形”再到“意”,《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在“传承”的过程中,将隐藏于每个“具象”中的文化勾勒而出。在传统与流行元素的混搭中,在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在不同年代的交流中,《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完成了传统意象的多样解读。这是中华文化精神的推动力,也是让中华艺术团体拥有国际竞争力的“武器”。
3 ) 绽放中国文化之美,北京卫视《传承者》贺岁总决赛让人期待
最近一段一直在看《传承者之中国意象》,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评分太高。第一季的评分远高于其他电视节目,第二季的评分在豆瓣上更是达到了9分。如此高的评分引发了我的好奇,作为一个资深文艺青年对于这样高分的节目,想不关注都不可能。在网上看完了第一季后,我决定和其他观众同呼吸,第二季只看电视不再后追网播,果然,看的过程是惊心动魄感慨良多。第二季《传承者之中国意象》无论是从参赛节目的选取还是文艺观察员的点评深度方面都远超第一季,而德德玛、席慕容、梅葆玖徒弟胡文阁、国家话剧院、女子十二乐坊等著名或者曾经著名的卡斯,更是让本季节目星光闪耀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中国文化“传承”的任重道远。如果今年只追一个电视节目的话,那么看《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就足够了;如果今年年底只关注一个电视节目总决赛的话,那么《传承者》之“年度意象盛典”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
原因一:包罗万象,引文化之长流水,做节目之万年长。看过《传承者之中国意象》的朋友们都知道,在每一组选手表演之前都会有节目组特意制作的传承内容的背景介绍,这一设计让人能够深入浅出,短期内对该文化节目做一个快速了解。比如在国家话剧院表演的“戊戌变法”中对于谭嗣同和戊戌变法背景的介绍;比如琴师演奏“伯牙子期已成绝响”对于琴文化的介绍;比如梅葆玖徒弟胡文阁出场前对于梅派艺术的介绍等等,资料详尽,讲解生动,让“文化百科”娱乐化的尝试很有新意。
原因二:舞台和讲台互为转化,表演精彩讲解感人。其实《传承者》之所以能引起观众的热追是因为现在文化传承的紧迫性,说白了就是传承人太少了,所以节目的现实意义其实是和娱乐意义并重的。让表演先行,用惊叹的节目打动人,再让表演者设身处地讲解自己本门类艺术的现状,让人唏嘘让人落泪。像曾经红极一时的“女子十二乐坊”在表演之后就声泪俱下地说了一下她们对于民乐的坚守。博得了观众的眼泪,也得到了陈道明老师的诚恳建议。这种真情实感是最揪心的。像胡文阁表演京剧后就把梅葆玖的戏服拿到了舞台上,讲解戏服的精美制作和古今差异,让观众能看到最真切的历史重现,好像瞬间穿越到民国。所以胡文阁在当期的胜出可谓是众望所归。
原因三:创新与传承并重,嘉宾代入式点评让人印象深刻。像第五期表演的雷佳,正好是前段时间在G20峰会上有过精彩表演的青年歌唱家。她在西湖上的表演让世界人民关注到了中国,而在《传承者之中国意象》的舞台上,雷佳借助改良后的舞美灯光,将中国民歌演绎的更加国际化,可谓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华少更是身着贵妃的戏装参与到了表演中去,告诉大家文化的传承需要每个人的参与,文化的传承其实很有趣。
每一期节目都编排精彩,每一期节目都难分伯仲。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在第九期:西藏舞蹈和西藏铁路牵连西藏和汉族同胞的情谊让人备受感动,但是芭蕾舞女郎翩翩跳起《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时候也不能不钦佩她的优美,当最后昆曲老艺术家坐在轮椅上和大家畅谈昆曲艺术时又让人感到了昆曲的历史、文化,让人无法割舍。还有前面几期范明和雷佳合唱《白毛女》,众人齐唱《江姐》的场面更是让文化走进大众,文化重回人心。
在这样一个饱含了中国上下几千年的节目中,《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名符其实,果真把传承文化,播撒文化作为主要方针,在明星嘉宾的引导下,将不同门类的文化艺术展现给观众。分数是次要的,关注才是重要的。展现在这个舞台上的节目,都是表演者耗费不少心血,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和发扬,抵住了现代名利的诱惑才得以展现的,如果没有他们的坚持,此门艺术就会失传。所以在此我想对之前参与过《传承者之中国意象》的所有选手说,你们都是最棒的“传承者”。
当然,作为观众来讲,我其实更加关注即将到来的《传承者》之年度意象盛典,虽说舞者,剧者,杂技者,琴声,笛声,民歌声,这些都会出现在“年度意象盛典”的舞台上,但是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最希望看到的是京剧组的表演。因为京剧作为国粹,早就代表中国扬名国际,而且京剧更是融合了声乐艺术,舞蹈艺术,服饰造型艺术,武术艺术多种艺术于一身的一个门类,可谓是海纳百川汇集于此。所以期待即将播出的《传承者》之“年度意象盛典”,期待那些京剧“大咖”们为我们带来的优秀节目!
4 )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创新才是最好的传承
这几天很多朋友都在讨论《传承者之中国意象》,这档大型文化类节目已经在北京卫视开播,在第二期凭着少林塔沟武术、木偶剧《父与子》,以及现代蒙古舞剧《蓝•印》等节目,让大家通过电视平台,重新认识了那些流传千年甚至更久的中华文化,在舞台上展现了名副其实的中国意象,让观众眼界大开之余,也得到了陶冶与激励,其传承、推广的意义,是对第一季《传承者》的延伸和升级。
在流行文化占据主流,普遍奉行娱乐至上的综艺氛围里,《传承者之中国意象》承担起传承、推广传统文化的重任,这本身就是责任感的高度体现,而节目能做到如此精彩,得到观众的喜爱和认可,一方面要感谢历史文化的丰富宝藏,提供了太多精彩的节目内容;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该节目的创新精神,从节目编排到视听技术,再到深入浅出的视点、观点,对每个年龄层的观众都能形成带入感,对观众的欣赏品味形成引领而不是迎合。
平时提到传统文化类的节目,大家可能第一印象就是戏曲频道的唱念坐打、古色古韵、琴棋书画、唐诗宋辞,内容虽然好,但是节奏偏慢,不符合观众的欣赏习惯。《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则重新设定了节目的定位,节目精挑细选,都是经过现代化影视语言全新改良的文艺形式,由文化观察员、青年团与表演者进行互动交流,三方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去碰撞,发出不同的声音。从第二季前两期可以看出,这种模式擦出了很多火花,例如陈道明对舞蹈家指出表演弱点,陈道明与青年团成员对于武术是“套路”还是“实用”的辩论,朱丹看完木偶剧讲述自己的家庭情感故事,都是从现代的视角对艺术进行了重新的阐释。
大众对传承普遍有个误区,认为传承就是把旧的东西一模一样地保留下来,而《传承者之中国意象》最大的贡献就是改变这一观念,用新颖的节目和全新的视角告诉大家,推陈出新、勇于创新是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传承,是真正有效的传承。其实从节目名称就能看出来,“中国意象”要说明的就是:文化不是一个固定的文本,也不是自说自话,而是随着一代又一代的艺人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呈现出变幻多彩的意象图景,共同传递出中国精神的丰厚底蕴。
就像带有鲜明蒸汽朋克风格的木偶剧,还加入了西方的乐器口琴,看着是一个新的节目,但内在的中国式父子情是传统孝道的体现;还有武术表演,表现的不是争强斗勇,而是少林文化、精武精神、强国理念的统一描述。这档节目,以新的形式让传统文化焕发时代生机,以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实现了中华文化的现代传承。
少林功夫、绝活儿抖空竹、荡气回肠的现代舞剧《赵氏孤儿》、展现草原民族文化精神的蒙古史诗舞剧……随着节目的播出,我们还会看到更多精彩的顶级表演,继续在表演者与观察员的对话中得到更多文化的营养。在欢乐与感动交替、严肃与活泼共存的氛围中,《传承者之中国意象》通过殿堂级的艺术表演、新颖有趣的点评形式,抒发独特的东方意境美学和人文意义,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非凡魅力,同时,也激发了观众向传统文化探宝的寻根新浪潮。
5 )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有人看出了快乐,有人看出了危机
(文/麦克疯)由北京卫视打造的大型文化类节目《传承者》因引导观众关注中国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捍卫民间艺术的纯粹性而获得很高的赞誉。第二季《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在保留了第一季展现民族精华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了中国殿堂级传统艺术的“传承”和“意象”这一概念的打造,它不仅融合了传统的艺术表演,而且把电影的拍摄手法也加入其中,让视觉展示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进行了适度的评述和解构,将一向神秘高贵的传统殿堂艺术推至雅俗共赏的境界。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在第一季基础上保留了文艺观察员和青年团评论的形式,并且邀请的观察员更有针对性,陈道明、华少、朱丹和范明担任了本季《传承者之中国意象》的文艺观察员,从戏剧、传媒、表演、舞台感染力等各个方面对节目进行综合评判。而有着独立观点的青年团所代表的现代年轻观众的犀利评论和观点,加上文化观察员的补充,让殿堂级艺术文化的核心被凸显出来。从第一期开始,杂技、古典戏剧、舞蹈等等节目形式的加入,不断刷新着视觉奇观,而在第7期、第8期中又有话剧、京剧、古曲、戏曲、民乐等表演形式融入其中,给人更丰富的精神和视觉享受。
不过,节目着重关注的还是文化传承背后的故事。如第七期梅派京剧传人胡文阁先生的亮相便道出了对于传承过程中曲目缺失的忧虑。女子十二乐坊的亮相,虽遭到了评审团的“一致批判”,但陈道明一句“作品是立命之本”,不仅让这个老牌乐团找到了新的起点,其实也是对中国文化精髓如何传承做出了客观的结论。
什么是意象?这个在辞典里存在千百年的词汇其实很多人都不一定能说清道明。而《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在针对不同艺术形式诠释着这个含义的同时,也逐步深入到了对于文化体验的哲学式探讨。中国文化本就博大精深,意象是儒家、道家文化思想的另一种表达。所以《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中展演的节目不仅仅是好看,也更加注重明星、大师与观众精神价值的互动。在节目被拆解的过程中,嘉宾的评述不仅显得极有科普性,客观公正的评论角度也让观众对流传百年的文化艺术有了多维度的全新认识,让不同年龄层次的电视观众可以尽情领略到中国意象的风采。像第六期古琴韵律的展现、京剧《三岔口》选段的演绎,这两个节目展现了中国千百年文化的奥义,让人大开眼界。嘉宾对节目的评判选择虽然不能代表电视机前观众的审美,却巧妙地规避了电视节目中的道德绑架,对于观众有着传统文化审美方面的引导。
虽说很多展演节目都是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段子,并且时常会在一些专业的文化晚会上出现,但在《传承者之中国意象》的舞台上,首次尝试让资深的艺术家听取一些观众带来的客观评价,这也是节目的一大亮点。究竟哪些艺术精髓需要保留,哪些需要做出革新?表演者是否需要重新思考变革的方向和意义?这些问题吸引了广大网友展开热烈的讨论。不仅如此,节目在要求传承者做出创新的同时,也激发了不少传承人加入主动创意,例如第七期贾一平的话剧就加入了现代的视角和语言去展现戊戌变法这段历史。这不仅从某个角度点明了“传承者”这一主题,也达到了节目组想要传达的目的。
中国文化是否有断层是许多学者近年来探讨的问题,或许是这种探讨引发了这档节目的出现。很多传统文化虽有不可取代的魅力,但也被推至是否孤芳自赏,或是迂腐陈旧的争议。这档节目将传统文化进行了重新包装演绎,在带给人欢笑的同时,其实也给中国观众一种危机感——中国的文化形态该如何展现,应该带给新一代怎样的文化体验?文化艺术是每个国家独特的东西,它的形成有着特殊且既定的因素条件。虽然节目中引发的讨论带有争议性,但却同时充满了正能量,劝导人先理解传统文化再进行创新。
在逐渐被西方化、流行化影响的中国文化艺术中,能出现捍卫民族精神的《传承者之中国意象》这样的电视节目实在是难能可贵。从节目形式来说,这种良心节目需要细细品味,因为它独特的底蕴需要观众慢慢消化,这与目前韬光养晦娱乐化的节目快餐完全不同。从这个角度而言,接下来10月30日即将播出的第8期节目也更值得期待。最新一期节目中,将有《昭君出塞》、《四郎探母》、《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等经典节目重新展演,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选段究竟能拆解出怎样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知识,节目组又会创造出怎样的舞美奇迹,它们与现代观点又会碰撞出怎么样的火花呢?值得期待!
6 ) 四个理由,证明这是今年最值得看的真人秀
我是在朋友的推荐下关注了《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之前上网查了下资料,发现第一季评分竟然高达8.3,如此高的评价更加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专注守在电视机前的我,从第一期“集体抖空竹”开始,就完全被这档节目征服了,至今已经看完五期,感慨良多,并可以断定这是今年最值得看的一档大型文化类节目。
第一,我觉得《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开辟了文化类节目的新思路,嘉宾们奉上高质量的表演的同时,兼具文化和内涵,并且把中国人擅长的、引以为傲的技艺充分的展现出来。简言之,北京卫视《传承者之中国意象》是属于中国观众自己的文化类节目,它用一幕幕精彩绝伦的表演,让观众重新认识到中国传统技艺之美、中国意象的独特魅力。
第二,舞台兼容并蓄,内容不拘一格。《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不局限于一种表演形式,让节目不会显得单一、枯燥。主题为“中国意象”,也就意味着只要能传递出中国意象的表演就都能在这个舞台上得以展示。从第一期“集体抖空竹”开始,到第五期天津杂技团的“蹬人”,每一个节目都非常抓人,杂技、舞蹈、唱歌、武术、木偶……表演形式不拘一格,观众从中能充分感受到技艺之美、形体之美、文化之美。同时,舞美、灯光、摄影以及剪辑的超高水准给人意外之喜,这些结合到一起,让我看到的是在综艺节目范畴里最顶级的视听体验。每一期都有让人印象深刻、过目难忘的一幕,比如第二期来自河南登封的小伙伴们,把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做了精彩的展示,而出色的摄影和剪辑则带给荧幕前的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在全景的镜头中,观众能体会到功夫的飘逸和灵动;在特写的镜头里,看到的则是多年修炼挥洒出的力与美的独特魅力。特别是和观察员互动的一幕,小伙子一个跟斗翻过六人,慢镜的运用很到位,有一种功夫电影的既视感。第五期的节目,迎来了刚在G20峰会上完成独唱的雷佳,她在西子湖上的演出让观众看到的是祖国山河的壮美,而在传承者的舞台上,通过绝佳的舞美和灯光,展现出的则是另一番赏心悦目的光影之美。节目组通过多台投影,环绕雷佳的裙摆,营造出变幻莫测、丰富的包含中国元素的各种图案,让人过目难忘。
第三,饱含文化传承、情感传递。来到这个舞台上的表演嘉宾,大部分是中国顶级文艺院团或在世界范围内拿过大奖的优秀团队和优秀节目,这在保证节目高水准的同时,也让这档节目完全抛开了功利色彩和炫技的成分,对于观众来说,这是一档欣赏中国传统艺术的优秀节目;对于表演者来说,是一次毫无顾忌的享受表演的时刻。节目流程里的加番表演特别让人喜欢,雷佳和范明合唱白毛女、三大男高音合唱王菲的歌,让以往大众眼中的高雅艺术不在遥远,营造出了独有的亲和力和趣味性。同时,每一个节目都有背后的故事,都是特别的文化符号,都有传承在其中。有不少表演者耗尽毕生精力,将青春年华都献给了表演事业,更有艺术家年逾古稀还在散发着光和热,这像一场永无休止的接力赛,将属于中国的传统技艺一代代传下去,如果没有他们,很多让我们引以为傲的艺术可能就已经失传。
最后想说的是,这是一档有态度、有底线的节目,尽量的淡化表演者的背景,不编故事,不拿苦情戏码炒作,去引导观众用客观、冷静的态度去欣赏。但即便是这样,还是有不少节目让我泪目,也让节目嘉宾泪流满面,“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用在这个节目上最合适不过。能在自己的领域中拔得头筹,背后的辛酸常人难以想象:抖空竹的孩子们经常会被空竹砸的头破血流;蹬人的小伙子每长高一厘米,都让节目的表演难上加难;木偶的表演让人直观感受到父子之间单纯朴素的情感……与此同时,八位青年团成员之间激烈的思想碰撞也是一大看点,他们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对节目自然有不同的理解和认知,于是乎他们带来的独到观点和犀利点评是节目中另外一道风景线。
7 ) 北京卫视《传承者之中国意象》找回中国文化的基因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在北京卫视播出以来,热度持续走高。究其原因,一是本季节目在节目编排上较第一季更丰富,文化底蕴更浓厚,话题感更强;二是每一期的节目都绝不重复以往的基调,给观众带来极大的新鲜感。一转眼,节目已经落下帷幕,不舍的心情,涌动在每一个喜爱《传承者之中国意象》的观众心中。
这一季的《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不止给观众带来了惊喜,更打开了一个综艺节目新世界的大门。平日只有春晚才能欣赏到的顶级表演团体,在北京卫视的荧屏上奉献出一幕幕令人叹为观止的表演,令观众不仅大开眼界,更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强大魅力,深入了解平时关注甚少的文化渊源。《传承者之中国意象》没有当下很多真人秀节目的浮躁,它透着股朴实的真诚,能为观众解惑,能为群众开智。
比如在《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中文艺观察员陈道明和范明一场关于孝道的争辩就曾引发了网络大讨论。当范明讲述亲人离世的悲伤时,陈道明给出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很多人爱吃后悔药,可早干嘛去了,孝顺父母要争取当下”。一席话点醒多少梦中人,很多青年观众通过节目,不仅看到了精彩的文化演绎,也锤炼了灵魂的深度。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不仅应和了老一辈人的观赏趣味,也笼络了大批年轻的观众,让他们通过节目陶醉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技艺之中。节目中,青年团和文艺观察员两个点评团的设置尤其精妙,青年团由奇思妙想、大胆发言的年轻人组成,观察员则由陈道明、华少、朱丹、范明等文化领域的资深人士担任,两方对同一个节目的观点和意见往往相左。印象深刻的是木偶剧《父与子》,一群年轻的创作者把木偶剧与蒸汽克和传统戏剧元素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表演,不仅形式令观众为之耳目一新,还呈现出父与子两代人的情感世界,在小小的舞台上形成了文化与情感的双重传承,给木偶这一传统艺术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力。
有一点特别值得欣喜的是,曾有些人视中国传统技艺文化为“土气”的标志,而随着国家的繁荣发展,国人对自己的认同感也大大增强,《传承者之中国意象》恰恰是在此种文化氛围中应运而生的节目,它就像一扇窗户,让我们看清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文化基因,看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原因。
实在是太好看了,好久没追过国产综艺了,可惜找不到源下载,想收藏啊
文化不是一个固定的文本,也不是自说自话,而是随着一代又一代的艺人不断发展融合新的媒介载体,以现代人的视角去呈现。
泪目。
世界上哪有那么多主角啊
从第一季看到第二季。一个如此好的节目,却在电视看完直播后,在各大下载电影电视剧的网站很难找到下载资源。已到第二季,收视率实在不是北京卫视黄金档该有的结局,但仍然为了北京卫视这份坚守感动。以前,看别的文艺节目都只是为放松,这个居然是为了学习和感动。那些默默的传承者,天佑你们。
赵氏孤儿把我哭惨了
刷新了对舞蹈的认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不为别的,只因有陈道明老师在,我从未怀疑过他的眼光。
减一星⭐因为太多自以为是的现场评论、结构设计和剪辑。太破坏气氛了!第一次觉得陈铭好讨厌。
道明叔的迷妹日常,被中国歌舞剧院和谭元元圈粉,四大花旦同台也让人泪目,圈粉了很多文化节目,《赵氏孤儿》看得泪如雨下,惊喜之作!
始信电视亦有大美。节目不能说没有缺陷,但为这难得的一股清流,标个大赞。
节目非常好看,高水准的表演,让我感受到了耳目一新的中国意象,很享受,今天看到舞剧版《赵氏孤儿》表演的时候,整个舞台画面的呈现太有感染力了~~力荐!
远好过上一季,从哗众取宠中走出来,真正的体现了什么叫作美。
中华文化之美 陈道明老师三观好正 华少口才好好 剪辑也棒 主持人也棒 辩论也是在认真就内容在讨论没有撕逼 完全没有槽点的综艺 10252016
这么好看的节目,居然这么少人看太可惜了。。。
太美了,赞叹!唐诗逸真女神!顶尖的舞蹈演员不仅仅是肢体语言极富美感,而且表情也非常动人啊!
王桂琴老师:“一个老师的 本领再有多大 没有孩子们的付出 没有孩子们的艰苦努力 在舞台上给你体现 你是永远实现不了梦想的”。
没想到这么好评 我很欣慰呀哈哈
还行 看多了审美疲劳 我更愿意看到创新后能出圈的古代传承
这一部虽然有很多高大上的中国意象表演,但感觉没有上一部好看了~主要是因为赛制的变化~这部的打分制感觉不好,而且后面又不打分了,弄得乱七八糟~三星给的是我国博大精深的渊源文化,给的是大美中国~我爱我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