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拍的形散神不散。第二集,同是对疫苗的态度,有人避恐不及,有人趋之若鹜,有人抗议,有人丧命,只能说很多发达国家的人是被爱的有持无恐,在爱与自由的名义下,可以任性示威。在非洲,医生在被丧心病狂的军阀击毙,在美国,有人要对倡导疫苗的医生发出死亡警告,而移民们对送疫苗的医务工作者感恩不尽,还有人梦想作出广谱的流感疫苗。如果不是新冠病毒,也许看这样的片子是无法有深切体会的。
喜欢第三集里,医生们各自生平的口述,他们是天使也是凡人,如此高强度的工作,驱动他们的是信仰和爱。很有人情味。这点比那种歌功颂德式宣传更合我意。
Netflix的纪录片Pandemic, 一共六集终于补完。和之前CNN拍的那部纪录片不一样,这部更personal, 聚焦在世界各地五六个为流行病做出贡献的医生, 团队, 志愿者, 研究人员和他们的私人家庭生活。有不少讲到信仰如何方方面面渗透到从医人员的价值观和生活。片子有点闷,但属于渐入佳境型,尤其推荐Ep3-6, 强推一下。终于把和流行病/病毒/瘟疫有关能找到资源的纪录片都补完了。
小时候有个脑筋急转弯式的冷笑话给我印象很深——
A:流行的都是大众喜欢的,比如流行音乐、流行的书刊、电影。
B:那可不一定!
A:那你说说看为什么?
B:比如流行病。
虽然有点尬,但这个冷笑话让“流行病”这个词给我幼小的心灵不小的冲击。
看到Netflix最新推出了一部科学纪录片,名为《流行病:如何抗击传染病爆发》(Pandemic: How to Prevent an Outbreak),又唤起了我对这个冷笑话的不那么好笑的记忆。可能很多人都跟我一样,对“流行病”这个词一知半解,更没有像如今这样成为每个中国人身边的现实。
你可以通过这部系列纪录片认识那些奋战在抗击传染病第一线的英雄们,他们分布在世界各地,虽然从事着不同的职责,但是做着相同的努力——他们正在为阻止下一场全球疫情的爆发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部纪录片一共分为6集,这6集的标题分别是:
然而我并不打算按集数顺序来介绍这部纪录片,否则会如同流水账一样枯燥无味,我这篇文章也不是《5分钟带你看完XXX》那种纯粹叙述剧情的类型。
经过数十小时的观看、分析和思考,我决定从以下角度进行介绍:
显然这不是一部令人轻松的纪录片,因为它太贴近如今的现实。
片中的流行病的案例,有一些就是最早在中国发现了病毒,然后从中国传播到世界上。除了2002到2003年人所共知的非典型肺炎(SARS),还有2005年的禽流感,传遍了全球。虽然后者并不如非典那么知名,但是援引中国政府官网的记录,从2003年到2005年,禽流感感染了荷兰、加拿大、越南、柬埔寨、土耳其、泰国等多个国家的人民,并且致死率是非典的好几倍。
片中的病毒专家会追根溯源,查找每一例传染病的来源,不巧的是,不少病毒都来自蝙蝠这种日常并不常见的动物。专家们会深入各种地方,从蝙蝠的血液中取样,带回实验室做检测,看是否呈阳性,判断是否携带对应的病毒。
根据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研究发现,如今国内的新型冠状病毒,也被认为传染源来自野生动物,可能为中华菊头蝠。
拍摄本片时,中国还没有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更没有爆发。
但是片中的多位专家都预测不久后,在某个时候,一定会发生新的疫情。
像1918年流感病毒那样大范围流行。(后文会介绍1918年流感事件)
并且在全世界范围传播。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这些专家就如同预言帝?
这不是一部令人轻松的纪录片,但也绝不是一部令人心情沉重、无奈又绝望的纪录片。
因为片中的主角们,除了各种传染病的病原体,还有对抗这些病毒的各行各业的英雄们。他们有:
他们利用起现在发达的医学、科技、交通、宣传等社会能力,为当地人民乃至全球大众打造出了对抗病毒的先进武器。当看到他们在片中的神勇表现,有几次我甚至想要为他们在屏幕前鼓掌。
以纽约疾控中心的医生赛拉为例,她不仅负责在纽约控制住病毒的蔓延,而且要监控来自全世界的情报,以做进一步的调度。她每天醒来就会收到几十封从全球各地发来的邮件,一直到深夜11点都要回复邮件,白天还要召集数场会议来听取意见,部署疾控安排。
每天收集最新的信息,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更好地控制疫情。
那么你了解流行病吗?
片中提到最早的流行病案例,是1918年流感大流行。
这里指的是在1918年1月至1920年12月间爆发的全球性H1N1甲型流感疫潮,由一种称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英语:Spanish flu)引起的传染病,曾经造成全世界5亿人感染,5千万到1亿人死亡,传播范围达到太平洋群岛及北极地区;其全球平均致死率为2.5%-5%(当时世界人口17亿人),和一般流感的0.1%比较起来极为致命。其名字由来并不是因为此流感从西班牙爆发,而是因为当时西班牙的疫情最为严重(亦有指当时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各国对传媒有严格管制;只有中立国西班牙能大肆报道,令时人错觉当地疫情特别严重),有约8百万人受感染,甚至包括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所以被称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至于在西班牙则以著名歌剧Naples Soldier为其命名,为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自然事件之一。
要知道,当年还没有飞机,交通工具也很落后,人们在全世界的流动性远不如现代。如今从中国到美国,也就是一个航班的距离。从一个国家传播到另一个国家,也就是几个小时而已。
流行病的传播,最初都要靠动物来作为宿主,尤其是跟人类接触较多的家禽动物。当年的家禽养殖量也远不如现在,由于人们对动物蛋白的需求提高,大规模的鸡、鸭、鱼、猪养殖场现在已经遍布各地。
但是1918年的疫情可怕到了什么程度呢?
“全世界5亿人感染,5千万到1亿人死亡”这组冷冰冰的数字可能还无法让你形成感受,片中有更为直观的对比。
死于流感的人数超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死亡总人数,其中
这五千万到一亿人,统计的数字范围这么大,是由于当时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争刚结束时期,因此大部分的国家都没有详细的统计资料。甚至此次流感死亡人数过多,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提早结束的原因之一,因为各国都已经没有额外的兵力作战。
早在1918年就死亡这么多人,当时的世界人口总共大约17亿。
如今的交通方式海陆空全覆盖,人口流动性高,大规模养殖业发达,而且世界人口已达70亿,一旦爆发流行病,后果将是不可想象的。在这70亿人口当中控制病毒的传播,是一个非常艰巨的挑战。
这是一项什么样的挑战?很多人并不了解我们的敌人。
传染病的特殊病原体,一共有四个特征:
第一、高死亡率或高发病率
第二、引起恐慌
第三、难以治疗
第四、高传染性
我们对照看一下这四个特征,如今我们遭遇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就全部符合。
一些英雄选择站出来对抗这些可怕的病毒。
不论疫情多么凶险,医护人员永远冲在最前面,尽管有严密的自我防护,但是他们要直面感染的风险。
他们必须动作很快,赶在病毒扩散之前,时间分秒必争。
专业医务人员的缺乏,导致无法对传染病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筛查。这并不是只有中国才存在的问题。
需要更多的医护人员,才能解决这个难题。
快速扩散的病毒 VS 缺乏的医务人员
这是片中呈现的第一个现实冲突。
片中的疫苗研究科学家,尝试研制出一种广谱的疫苗。
如果成功,只要接种一次,不仅可以免疫至今已出现过的所有流感,更理想的是,还能免疫未来全新的流感病毒。
显然这是一个难度系数极高、失败风险很大的研究方向,需要消耗掉不少资金。他是一名医学博士,毕业后他放弃了优厚的工作机会,而是成立了一个小来尝试他的大胆想法,控制在较小的规模一步步试验。
那些更有资源、人力的大型药企虽然更有条件来做这些试验,但是这些大企业都害怕风险,这反而成了他的优势。
为了筹集研究所需的资金,他尝试向比尔·盖茨寻求帮助,希望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能够给予研究资金上的扶持。
他需要的钱不多。而且就算他成功研制出了广谱疫苗,他并不打算靠这个发大财,而是以成本价提供给全世界更多负担不起疫苗的人。
他的试验需要先在猪身上做,然后才能在人体试验,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每一步试验失败,都要推倒重来。
到底他能否获取到研究所需的资金?研究的进展是否能如预期一样顺利?
疫苗研制的失败风险和资金缺口 VS 疫苗研究科学家的济世之心
这是片中呈现的第二个现实冲突。
印度孟买的医院里,因为呼吸困难而来就诊的病人们挤满了每一张病床,已经让医院处于104%的超负荷运转。
刚刚送来的一名孕妇,呼吸急促,已经不方便说话,被送上了呼吸机。
由于当地的人们对疫情普遍不重视,导致在病症轻微时,都不愿意马上就医。等到病情加重再来医院时,已经处于危险状态,难以治疗。
片中这一例怀孕6个月的女性病人,送来的时候,血氧饱和度已经是60%-70%,这是什么概念?
根据中国卫健委发布的《第四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方案》,诊断标准其中一条就是血氧饱和度低于93%。也就是说,高于93%才是正常状态,片中这位病人已经相当危险,再晚来一段时间,可能就已经生命垂危。
无法及时就医的病人 VS 超负荷运转的医院
这是片中呈现的第三个现实冲突。
在美国有一名主动前往医院报告自己有发热、咳嗽症状的病人。经过前台医务人员的询问,他3天前才从刚果旅行回来(埃博拉病毒发源地)。这引起了医务人员的重视。
前台医务人员首先给他发了一副口罩,让他戴好,然后站在指定位置等待专门的医务人员来接他去治疗。
医院紧急通知急救和重症监护人员出动,他们穿戴好从头到脚的一次性防护服,以及抗冲击面罩等防护用具,把这名病人送到了隔离病房进行监控。
这1个疑似病例,就出动了5名医务人员,消耗了5套防护用具,并且占用了1个隔离病房。这并不是这家医院处治的第1个病例了,防治传染病的高额成本让这所医院一直都难以承受。这成本不仅是资金上的,更多是人员和物资上的,在疫情爆发时,最缺的并不是钱。
防治传染病的高额成本 VS 难以承受的医院
这是片中呈现的第四个现实冲突。
在流感季,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流感疫情肆虐。政府为了防控疫情,避免在学生当中传播,不得不关停了学校,很多学生因此无法上学。
这个办法,如同封城这样的阻断措施一样有效。
但是对人们造成的生活不便和经济上的损失,并非每一个人都能理解,无法获得100%的支持。
防止疫情扩散的阻断措施 VS 生活不便而怨声载道的人
这是片中呈现的第五个现实冲突。
在美国十多年前就已经消灭掉的一种病——麻疹,突然再度出现。并且在全国出现了高达2000多个确诊病例。
为此,俄勒冈州的一名官员提交了一份关于疫苗强制接种的法案。该法案要求必须经过疫苗接种的孩子,才能到公立学校上学,也就是对所有学生强制接种。
但是有家长认为不应该有这样的法案,每个人应该有权决定自己是否愿意接种疫苗,这一观点得到了一些人的认同。法案的支持者和抗议者之间产生了矛盾。抗议法案的家长们想让自己未接种疫苗的孩子去上学,这让其他家长们非常担心。
立法机构为这项法案召开了公开听证会,听取支持者和反对者们各自的意见,再据此决定法案是否能通过。
对所有学生强制疫苗接种的法案 VS 认为自己有权控制自己的身体的反对者
这是片中呈现的第六个现实冲突。
越南流行起一种禽流感,这似乎是从鸡身上传播的。
于是防疫专家们从鸡和养鸡场的人身上提取血样来检测。
经过确认,鸡身上检测到了呈阳性的结果。科学家们进一步明确了传染源。
越南政府决定,对已经染病的鸡鸭全部进行扑杀。
并且为全国所有的鸡鸭进行接种,以彻底消灭疫情。
这一强而有力的举措虽然是有效的,但是带来了经济损失和疫情防控的工作量。
显然对于养殖场的农民来说,这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是如果不控制疫情,造成的损失会更大。
对染病禽类的扑杀和接种 VS 养殖场农民的损失
这是片中呈现的第七个现实冲突。
埃及开罗疾控中心的疫情监控专家说过,当疫情发生时,风险最大的是穷人而不是富人。这不是说病毒不会传染富人,而是说富人可以反抗,而穷人不能。
穷人的积蓄不足让他们待在家里自我隔离,生活的压力迫使他们不得不继续出门去工作。
这些辛苦工作的人,在工作场所承担了更大的风险。
只要人群聚集的地方,都是病毒传播的温床。
迫于生活而出门工作的人 VS 在人群聚集处散播的疾病
这是片中呈现的第八个现实冲突。
驻派到非洲刚果控制当地埃博拉病毒传播的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搭建了简单的卫生所来对当地疫情进行干预。他与当地的医务人员一起开会讨论面临的困难。
他们在人口稠密的地方,每天都要派救护车出去救治病人,但是他们只有一辆救护车,条件非常艰苦。救治是忙不过来的,他们想为当地人大量接种疫苗。
即便如此,当地人并不理解这些医生的所作所为。
当地民兵还把卫生所烧毁,医生们受到了生命威胁。
你知道当地人为什么这么做吗?
因为他们认为疫苗是“不纯洁的”,派来的美国人注射到他们身体的疫苗,被当地人认为会让健康的人感染病毒。
这种毫无根据、愚昧无知的想法,成了控制疫情的阻力。
季节和气候的变化,会给病毒的传播带来方便。
埃及开罗的专家们观察着监控数据,并且做出预测。
有时候这些条件并不是人为能控制的,温暖的气候也会成为阻力。
美国华盛顿特区的政府官员们商讨拨款多少给纽约疾控中心。
疾控中心的医生除了处理疫情,还要为疾控中心的预算到处奔波,希望争取到更多支持。资金的短缺也是对抗疫情的阻力。
在埃及,禽流感的肆虐导致了每天都有确诊病例上报。
疾控中心会派专人上门送去药物,进行隔离。
并张贴出告示来通知同一社区的其他住户。
大家对此很容易产生恐惧情绪,不知道自己生活的环境是否安全,有时候甚至会歧视、攻击染病的受害者。人们的恐慌成为了防控的阻力。
在美国俄勒冈州,拒绝流感疫苗接种的人,还会以疫苗会出现副作用来反对疫苗强制接种法案。提出法案的官员们会进行解释。
在这部纪录片中,很多现实中的矛盾,都会出现正反两方面的观点。而摄制组并不是只听一面之词,双方的意见在片中都有充分的表达。
有的反对者说,疫苗会导致一部分人患上自闭症。
而提出法案的官员解释了自闭症的特点。
自闭症的特征会在出生后的12到24个月间表现得更明显。这不是出生后接种的疫苗导致的。
这样的争辩在法案的公开听证会现场还有很多。对疫苗接种法案的不支持,也成了一种阻力。
在当地人敌视世界卫生组织的刚果,疾控专家们为了赢得当地人的信任,召开了公开的宣讲会,并当场回答人们提出的问题。
有人很关心染病患者的隔离措施。
而疾控专家们的回答很有水平。
在人们普遍存在抗拒的心态的当地,强制隔离措施会成为一种阻力,病例会隐瞒、脱逃,导致疾病的扩散。
对抗这些阻力,不止需要医生和科学家们的努力。
医务人员需要人们的理解和支持。
在印度孟买,每天从早到晚劳累的医生,为拯救每一位病人而高兴,但是没有成功救治的每一位病人也让他悲痛万分,以至于他曾经早就提出过辞职。
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乡镇医院的医生,经常要值72小时的班,吃在医院,睡在医院。作为全镇唯一的医生,她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世界卫生组织的疾控专家,经常要面对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病毒。这种工作让他连续好几个月都见不到家人,只能以疲惫的姿态与家人通话。他的工作当中,很少会发生能振奋人心的事情。
但是他选择继续坚持下去。
他马上又要奔赴下一个疫情爆发地。
由于太过危险,连摄制组也无法陪同他前往。
这样的人在为大众赴汤蹈火。
在西非疫情爆发期,大量的医务人员感染,死亡。
如今的形势不能单靠任何一方来对抗。
只有医务人员、政府、大众三者通力合作,才能战胜疫情。
这大概是Netflix 最力不从心的想传达内容片的剧集了。猜到了标题和框架,却猜不到开头篇章。这些事情一直预防在纽约的发生和爆发。
看了syra madad 推特,连接到这篇文章,保险起见到8月份 疫区分三种的可能性 这份大数据还牵扯考虑到其他国家防控情况的,春末夏初5月份一波小高潮,秋天开始再来一波小高潮。病毒研究不清楚,持久战继续,公共安全说没有见到二战后损失这么惨重的经济现状了。
为国而宅的日子太难熬了,吃不下,睡不着,脑袋里想的全是“国家说动”的那一天,要怎么出门撒欢儿。
但是眼下,四起的谣言,频发的状况,让我等不明所以的吃瓜群众又添了一份无处安放的信息焦虑。
明明是个举国欢庆的春节,怎么就变成了病毒肆虐的自我隔离了呢?
也许,网飞这部刚刚上线的纪录片能够给出一种面向未来的答案:《流行病:如何预防流感大爆发》。
本文有剧透。
1
美国纽约市的一间病房里,医生们正在应对一场紧急疫情。
全世界还有其他八个国家也报告了类似的病情,患者呼吸困难,生命体征陷入危急,需要医护人员立刻做好防护措施进行救援。
组织工作的慕达德医生道出了医护人员的无奈:“我们只知道面对的是新东西,却不知道是什么。”
作为医生,他们要比常人先一步面对未知的恐惧。
患者的呼吸声与仪器的轰鸣声混杂在一起,形成了紧张忙乱的环境音。
不禁让人想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刚发生时,我们的医护人员也是同样紧张忙碌吧。
突然,医护人员集体停手,患者也恢复了正常,难道是什么隐藏摄像机恶作剧吗?
原来,这是一场应对紧急疫情的模拟演习,而慕达德医生是纽约健康医疗机构的高级总监,她的主要工作就是研究特殊病原体,为流行病的预防做准备。
复盘整场模拟演习时,一位女医生阐释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如果病患已经陷入危境,她会选择先处理问题再穿防护服。
而慕达德医生一针见血地回应:如果你连自己都没保护好,怎么去保护别人?
医者仁心,但是,在拯救生命的时候,医生与患者的站位到底该如何平衡?
如果说身处纽约的慕达德,要解决的还只是救人护己的操作顺序,那远在俄克拉荷马州的霍莉医生则需要克服“无药可救”的难题。
霍莉医生供职于杰佛逊医院,这里八九千的常住人口以农业为主要谋生手段,但凡有个小病小灾都会到县城这家唯一的医院就诊,毕竟其他医院最近也需要40分钟的车程。
霍莉医生最害怕的便是每年冬季的“流感月”,因为医院太小,根本承载不了这么多的患者。
而且,受制于医疗资源配给的系统局限,一旦爆发大规模的流行病,位于县城的医院根本没有机会获得与大城市一样的医疗资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便这时霍莉医生吃住都在医院,她也没办法应对所有的难题,甚至还要动辄36、72小时的连续值班,不断消耗着自己的身体健康。
《流行病》开篇短短两个小故事,展现了一线医生的诸多困境。
现实的数据也显示,6年前的西非疫情中有600多名医务人员被感染,死亡人数过半。
作为患者的希望,医生们同样身处危险之中,甚至要面对更多凶险。
2
当然,在对抗传染和流行病的道路上,医生并不是孤军奋战。
寻找病毒之源,是防患于未然的第一步。
流行病学专家丹尼斯就是奋斗在一线的一员。
从越南的养鸡场到印度的养猪场,再到深山老林里的蝙蝠洞,所有可能潜藏禽流感病毒的地方,他都会逐一排查。
和同事们一起,穿着防护服深入野生动物洞穴,捕捉、采血、检验,用结果预测病毒可能的变异走向与传播路径。
要么在检查动物,要么在去检查动物的下一趟航班上。如此奔波,只希望能够在疫情传染给人类之前能及时阻止,避免更大范围流行病的发生。
毕竟,这背后是千千万万鲜活无辜的生命啊。
千辛万苦知道了敌人是谁,应对之策必须立马跟上,疫苗研究刻不容缓。
然而,让专家们忧心的是,就算做出疫苗,也并不一定能够顺利送到民众手上,“钱”和“人”都是疫苗注射路上的阻碍。
病毒不会因为没钱治病而放过任何人,贫穷地区更需要经济支援。
幸好这些年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致力于公益事业,他的基金会不仅为流行病研究机构捐款,同样也为落后地区争取接种疫苗的机会。
但是,还有比金钱更难逾越的高墙,就是人们的观念。
部分家长认为疫苗有害,拒绝让孩子接种疫苗。
推行强制接种疫苗的卫生部官员甚至收到了死亡威胁,忍不住扼腕感叹。
为了扭转公众的态度,民间组织纷纷出力,用真实体验说服“冥顽不灵”的抗拒者,一点点做出改变。
3
从医生、病人到科学家、企业家,短短六集,《流行病:如何预防流感大爆发》以平行叙事打开了流行病学涉及的各个领域。
多线平行的叙事手法让整部纪录片显得冷静克制,宛若摊开一本流行病研究的通俗读物,看它用最平实的语言讲述正在发生的事实。
一般情况下,如果感冒了怎么办?
大部分人的做法是买药自医。
是的,正如纪录片中霍莉医生所说,在大型流感病毒爆发初期,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大家往往用“只是流感”的心态草率对待,最终却会通过人际传播致死多人。
相较于病毒本身的杀伤力,忽视、无知和听信谣言,是更可怕的二次杀手。
因此,对病毒缘起的追溯,只是这部纪录片中的一个引子。
这部作品更关注的,是如何在社会环境与公共政策之间建构平衡点,群策群力地应对人类共同的敌人。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这部纪录片不仅仅是反映现实的镜子,更是敲打现实的锤子,它真正的落点,是我们这些对病毒和流行病或多或少无知、忽视、从而盲从的观众。
电影中有很多血淋淋的数据。
比如比尔·盖茨借用流行病学家的模型说到:“通过呼吸传播的病原体,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能够杀死超过三千万人。”
而就在2019年,埃博拉病毒在民主刚果感染3079例,致死率高达67%。
而眼下不断增多的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更是挑动着大家的心理承受。
要知道,全世界因为流行病而死的人,比所有战争加在一起死的人都多,面对传染性高、变异性强的顽固病毒,人们的身体真的太脆弱了。
这份脆弱,让我们面对病毒时,容不得半点马虎。
纪录片最后,镜头再次扫过一个个奋斗在抗击流行病战场上的医生与专家,告诉大家,有危险,但更有希望。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X疾病”与SARS、埃博拉和寨卡病毒一同列为容易大规模爆发的恶性疾病。
目的就是,用这份未知的恐惧提醒每个面向未来的人,请做好准备。
纵览全片,人类的忧思在一次次回荡:“下一次流感会在何时何地爆发呢?”
这不是灵异的预测,也没有恶意的诅咒,只是在提醒脆弱又坚强的人们,危险在身边,下一次流行病随时可能卷土重来。
而每一位身处其中的你,请别辜负他人的艰辛和全社会的努力,用知识和行动保护好自己,这就是我们能做的,应对流行病最力所能及的小事。
S1Ep1
“When we talk about another flu pandemic happening, it's not a matter if, but when.
面对流感时的最大挑战,就是不要麻痹大意,觉得只需担心季节性流感。因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能够威胁到人类物种生存的新流感变种。
我们回到1918年,那次流感爆发深刻影响了这个星球。病毒最初出现于一战的末期,从战场归家的士兵把病毒散播到了全世界。我们最终看到了一场传播迅速的全球疫情,尽管那时的人口流动和现今相比都不值一提。在为期18个月的疫情期间,死于流感的人数超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死亡总人数,大约是五千万到一亿人。在1918年,全球人口数量是18亿,而现今,这个数字是78亿。如果现在出现类似的病毒,那结果就不是五千万到一亿了,而是可能会死亡数亿人。
而这种致命流感的另一个版本是肯定会出现的。我们不知会是何时,但我们应该要假设,这可能会很快。
谈及流行病时,有太多未知因素。这关系到社会混乱。立即就会被威胁到的就是卫生服务的连续性。此外,普通基础设施的运营也会面临严重问题。电力要依靠发电厂,而发电厂要依靠劳动力,当劳动力病倒时,就会出现巨大的漏洞。如果食物供应遭遇数周的破坏性影响,城市区域将会如何?到时人们不止会死于流感病毒,也会死于一些如今可预防的死因。”
by Dennis Carroll
S1Ep2
“流感极端难以预测,只需要一个人、一个宿主就能导致疫情爆发引起疾病流行。
每天有超过三千个商业航班经过纽约市各机场。如果一名带着新型疾病的乘客例如H7N9流感到了纽约市,疾病就能够开始扩散并不被察觉。这种病毒能够通过空气传播,咳嗽、打喷嚏甚至是呼吸都是传播疾病的方式。由于没有事先免疫,疫情爆发会非常猛烈。纽约市有八百六十万居民。每天医院都在超负荷运行,只需要几周时间,一种新型的强毒流感毒株就能让我们的城市无力抵抗。
(两周)葬礼会变得供不应求。停尸房都会容纳不下尸体,就像我们在1918年见到的那样。
(一个月)不到一个月,病毒就能传遍全国。
(两个月)再过一个月,就能传遍全世界。
只需要一个人就能引起这一切。”
by Dr.Syra Madad
从传统的人类中心论看,微生物传播作为一种“自然进程”干扰了人类的“社会进程”,导致2020年一整年成为一个历史节点,无数人的命运改写。 而从自然历史观来看,人类社会本身属于自然界,微生物天然存在于“自然”与“社会”,两者不是平行时空的两种存在,不可能截然分开,只能统一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从生态的视角,只有不同生态存在的区别,两种生态系统会融合与转化,从而造成一些人类文明(社会)的困扰。 从生态论来看,人类整体作为一个地球生态的存在,微生物本身就是文明的存在要素,是一个融入于文明构成“基因”的要素 ,从远古社会开始,人类文明本身就存在微生物的影响,这一生态存在参与人类文明成长的全过程,所谓的“大流行”是城市化之后的全新叙事,微生物流淌在人类文明的“血液”之中。 从个人来看,微生物也全程参与个人成长全过程,人生本质就是一个微生态的存在,在不断的与周围的环境生态进行融合,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人际交往关系的困扰。
以往从认识论和实践论来看的“主体”与“客体”,本质就是一个整体的“人”与整体的“客体”,新的生态论视角告诉我们,主体本身就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主体可以粗糙的分为“精神”“体质”“寄生物”“客体入侵物”,这些都是主体的生态结构,生态本身意味着相互融合与转化,当然每一种框架都可以无限细分。
从生态论来看,微生物内在于“主体”、内在于“文明”,而丝毫不是什么“外来物种”“入侵物种”“敌人”,从而所谓“主客二分”的思维方法也就不攻自破。
而至于所谓的“影响”“后果”,都是生态融合之后的事情,从而印证了人类还处在一个野蛮的动物时代,虽然那么多的科技、组织、文化成果已经成为历史经验,但是我们依然在生态之中,人类整体还没有从地球生态脱离出去,没有构成彻底的人化生态环境,至于少部分人已经做到这一点,那么可能他们已经不属于“整体的人”。
当然,打破“唯科技主义”“疫苗帝国主义”,可以看到,单一的/成组织的科技成果并不能改变世界,人类社会内部自有一套“生态”。
北美Netflix
印度和刚果的部分令人思考很多。喜欢医生那句“你要去婚礼上跳舞呀”。小时候我们热烈的拥抱地球村的概念,到今天很多人却把它当个笑话。但病毒可不管国家主义还是民族主义的纠缠,它在生死之间轻轻的告诉我们“你们都一样”。
作为纪录片不大行。不知道为什么非要剪得那么碎,几条故事线虽然涵盖了发达国家/发展国家、中心/乡镇、现有防疫/未来预警,但故事片段之间根本够不成对比,为什么不干脆一集以一个人为主角、跟踪展开对应的故事线?现在这样看完了什么都没明白。ghc面对的是预算和国家优先级不足,who面对的是当地居民对西方社会的排斥和敌对,印度医生面对的是穷人的不良生活环境,小镇医生面临的是乡镇衰退与人力不足,分布生化面临的是探索的未知,议员面临的是家长的自作聪明,白发病理学家面临的是变幻莫测的大自然,而他们都将在各自背负的基础之上,提防着背后来袭的下一场瘟疫。
「20200127」流行病學就是政治學。醫療即政治。是關於各種人力、資源、組織,良好的制度。這片子裡的一線醫生、前線防疫專員都有著堅定的信仰,基督教、伊斯蘭、天主教、印度教,醫療不是萬能,醫療是偶爾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而科學家是激情澎拜的,莎拉和傑克,他們敢於踐行徹底的解決方案。雖然在人類這種超級物種之前,地球總有意想不到的反擊。「下一場流行病並非是否存在,而是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爆發,最有可能的是,在中國⋯」一語成讖!
非常时期,尤其感谢Netflix带来不一样的视角~向守卫着我们健康和生命的人们致敬!
流感当然不会只攻击穷人,但由于显而易见的原因,穷人往往死亡率更高。富裕地区的人们在讨论是否有疫苗自由,贫困之地却为了能否再获得一支疫苗而挣扎。全球化确实在要求我们每个人成为超人,只是在把人累死之前,能不能让好的制度运作起来,让人别流血流汗又流泪。
#Netflix# 3.3分。难说好看,不如记下中间出现的人查查他们的新闻或者资料。
从对当下会带来启示这点是失望的。分别从纽约穆斯林疾控女专家(这点很有启发,第一次知道发达国家对医务人员的防护是一个专门的工种,意识如此之强)、美国疫苗科研前沿科学家、反对强制儿童接种疫苗的美国家长、医疗资源稀缺的美国乡村医生、欣然接种疫苗进入美国的难民、在刚果抗击Ebola瘟疫的医务人员、黎巴嫩难民出身的病毒学家、印度抗击猪流感的医患这几个角度,阐释全球化的当下,预防流行病的窘境
说得有点散
太应景了...里面预测的就都发生了...美国居然还有做防疫演习...看到评论说关于流感部分讲的少,其实真正抗击流感的,都是鲜活的人,道理都懂,但错误接着犯。
太符合時事了,原以為是引進舊片⋯既然出現了,沒有能力找出解藥的我們,就應該一起努力預防與對抗,而不是一味謾罵,敵人是病毒,感染者也是受害者
豆瓣er打分都这么严的吗???为什么就我觉得非常好看一口气看完了???哎呀好怀念大学,大一时选修化学也是白大褂护目镜塑胶手套戴着做实验,可能我心里也有个医生梦这辈子实现不了了吧,片中这些医生和科研人员可真都太帅了
感谢为世界变好而努力着的人们
十星也不多
整天读着大陆新闻,看着这个纪录片里纽约每个医院都在进行的防疫演习,羡慕不已
Vox和Netflix共同出品的Explained纪录片剧集在去年11月份的时候还在猜测下一场新型瘟疫什么时候来临。结果一个月之后就来了。
几天前网飞上线的最新纪录剧集,发问点就是:下一场大型流行病会在何时爆发?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和应对?真是巧了。剧集主要从医护人员和研究者、疫苗开发者的角度出发,广撒网,将美国/印度/越南/我国等多地面对埃博拉/禽流感/非典/猪流感/冠状病毒等流行疫情的不同情况和启示呈现出来。在当下特殊时期有一定的科普价值,值得看看。比较大的问题在于资料片的制式,即便采用小标题分章架构,过多的视角与案例也让整体显得庞杂散乱,缺乏良好的结构和叙事性,故而“好看”是谈不上的。
没想到现实这么快就印证这部剧的预言:下一次全球性的流行病,不是会不会爆发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在哪儿、以什么方式爆发的问题。希望公众能借此更多的了解病毒的成因以及正确的防控,尽量减小下一场传染病到来时的损失。同时真心感谢那些用生命与疾病斗争到底的科学家、医生、护士们。
拍的是不怎麼樣 不給小孩打疫苗的家長真是有毛病
主题总结其实比较一般,线络多不够深入,不过揭示了很多真相。另外真是想辱骂那些发达国家所谓的神棍自然主义者,不接种疫苗靠自我净化,颇有一种吃饱了撑的之感。人类引发新问题总在于打破不应该打破的界限,而人类社会之所以发展到现在是在抵抗自然疾病时获得了经验,靠前人的死亡获得的疫苗免疫,而这些在贫困地区更难以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