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特琳 》)失败并没有让这对迷影夫妻就此却步,反而是越来越迷,索性已经开始了,就开始研究关于电影的所有知识:摄影、曝光、化装、布景、特技、剧本 …… 艰苦的技术条件和心醉神迷的热爱,让 · 雷诺阿从头自学关于电影的一切,进入了近乎疯狂的技术与风格的实验时期。
1924 年,雷诺阿夫妇拍摄了《水中的女孩》( La Fille de l’Eau ),在这部电影中,让 · 雷诺阿实验了叠印技术( surimpression )。当时的叠印技术还不成熟,受到胶片和摄影技术的限制。为了达到创作目的,与同时期的德国表现主义的做法非常相似,让 · 雷诺阿自己绘制了巨幅布景,用控制光源的办法,采用当时最高级的底片和原始双重曝光技术,成功拍摄了卡特琳骑着白马在天空中飞的富有浪漫幻想色彩的镜头……
好不容易拍完了《水中的女孩》,由于影片是独立投资,让 · 雷诺阿不知道该怎么发行这部影片,只好自己夹着拷贝往巴黎的电影院跑,一次次给那些电影院经理看片子,希望能在此放映自己的电影。《水中的女孩》讲述了一个颇似美国电影的简单故事,按理说应该会有不错的发行。但事与愿违,当电影院经理们看到卡特琳骑着白马在天上飞,看到叔叔脖子上的绳子变成蛇,就大皱眉头。他们对雷诺阿说:“你这不是把观众当小孩吗?”结果这个片子压在电影院里,一次也没放映过。(李洋《迷影文化史》)
剪辑也真厉害。片子不长却肯花时间和镜头去在意围观群众朴实的表情。而后半段超现实的部分又玩的很飞各种特效基本用个遍。作为默片时代的长片处女作完成度实在高。
剪辑
技术上已经相当纯熟甚至领先:剪接极为流畅自然,有无缝剪接的意识;扭打戏的快切镜头;部分对话段落使用了正反打手法;超现实梦境很精彩。PS:短评中居然有人说“本片大约受到让维果[驳船]的影响”,真让人哭笑不得。
整个故事有个割裂还是少了片段,结局也是一头雾水
出手不凡的处女作
Admittedly made merely to exploit his wife Catherine Hessling's "photogenic" attributes, Jean Renoir's solo directorial debut already displays his trademark humanism and painterly eye – while Hessling herself turns in a far more naturalistic performance here than she did in NANA
镜头、服美、配乐(当然配乐不知道是不是修复后新配的)都具有鲜明特点和很强的前瞻性。中后段的梦境部分是早期影像艺术的优美实验。片子剧情延续了19世纪流浪汉小说的整体风格(本片的主角是女性),清楚流畅。好片。
女主眼部化妆及光源运用很是表现主义,夜景拍摄很赞,梦境一段手法多样先瞻,慢镜叠印倒带快切超现实;默片的故事情节皆有一定套路和倾向,最可看的是它作为一种类型,呈现的风貌和技巧。
年轻女人死了父亲没有依靠,终究被男人们欺负,还好最终被人拯救。梦境那段不错。配乐始终给力。
落魄千金逃难记。让雷诺阿处女作,也是印象派运动的代表作之一。后世观众看这片子,主要是赞叹它新奇的剪辑——叠化出的梦境,但它可能也是最早直面提及和反抗女性X骚扰的影片,在当下看,意味深长。
让雷诺阿亲自演示过度曝光的正确用法 女孩的梦境拍的太有趣
太棒了
已收藏,已发布
考古雷诺阿1/3
8。那手风琴配音,真赞!
1925年/72分钟
好梦幻啊,接连着的几个镜头我想化在屏幕的世界里,梦中那一段像仲夏夜之梦般惊奇,像Giselle还魂般轻盈,像轻纱罩住明月般朦胧,像棉花糖般美滋滋,是少女的奇异世界~George太帅了吧!白马王子的洒脱跳跃全让镜头给捕捉到了。虽说故事和音乐撑不起镜头语言,但什么元素都有,什么幻境都存在覆盖的多元化镜头,让雷阿诺再一次让我折服膜拜,真幻境!
技术上已经相当纯熟甚至领先:剪接极为流畅自然,有无缝剪接的意识;扭打戏的快切镜头;部分对话段落使用了正反打手法;超现实梦境很精彩。
本片大约受到让维果[驳船]的影响。雷诺阿处女作构图上出手不凡,对水面倒影的精到运用令人印象深刻。本片最精华是其中的梦境,可以看出先锋派的深刻影响。剧作实在如巴赞所说,太过随意。另外本片大部分夜景是真夜景,难得。
显然是初学期,痕迹感很强,扭打时的蒙太奇、梦境时的印象派和表现主义式布景,但是又很有别具一格的诗意,类似解冻时期的苏联电影,配乐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