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国度向来盛产独裁者及其故事,而电影创作者在拍摄此题材时也绞尽脑汁各显神通,智利导演帕布罗·拉雷恩的“独裁者三部曲”、墨西哥导演米歇尔·弗兰克的《新秩序》、危地马拉导演杰罗·布斯塔曼特的《哭泣的女人》等作品均透过不同的叙事角度,采用不同的类型实验手法来诠释这个主题。假如欧洲导演来拍这个题材又会是什么样子呢?这部《阿索尔》提供了一个独特的例子。 这部名不经传的影片是瑞士导演安德利亚斯·丰塔纳的处女作,入选去年柏林电影节“遇见”单元,这是一个专门为主题大胆、形式新颖的作品而新开设的单元:超长的《马尔姆克罗格庄园》、动物纪录片《贡达》和怪诞动画片《杀掉它,然后离开这个小镇》等影片均出自此单元。虽说这部《阿索尔》较为小众冷门,但它在去年年底竟意外等上不少英美电影杂志的十佳榜单,证明了影评人的眼光锐利,极具前瞻性。
影片名字是一个银行业内部暗语,意为“默不作声”或“将底牌藏起来”。故事讲述一名瑞士私人银行家和妻子前往布宜诺斯艾利斯,处理他同事无故失踪的事件以及客户的后续服务。渐渐地,主人公赢得了客户的金钱和信任,进入到超级精英与世隔绝的高风险世界。在这个不为人知的过程中,他会有什么样的可怕遭遇呢? 这是一种极端方式拍摄的独裁政权故事。镜头跟随着主人公逐个拜访他的客户,表面上以大量淡而无味的商业谈判对话填充叙事,暗地里却埋下了复杂多端的秘密细节。这些客户都是精英权贵,他们主要担心自己的财产安全,会否被政府掠夺充公,却对政府残害平民的行为视而不见。而身为一名来自西方国度的主人公,逐渐掌握了这个政权的罪证,却选择默不作声。这种态度与瑞士一向所秉持政治中立的国家立场相关,但事实上这种“政治中立”成为了影片反思的对象。
尽管故事中有暗杀异见、精心算计、商业竞争等类型片的常见元素,导演却不依赖耸动人心或刺激感官的画面勾起观众兴趣,实验性的叙事方式完走向了商业片的反面。罪恶暴行完全被排除在画面之外,只透过暗语式的对白和隐秘的人物关系来揭示核心主题。镜头始终瞄准着上流社会的标配(高级酒店、豪华庄园、赛马场等),利用不安的配乐在祥和雅致的环境里透露出危机四伏的压抑和威迫感。这种独特的手法像在邀请观众玩叙事拼图,拨开层层迷雾去寻觅答案。这种叙事手法过于隐晦,要求观众有极大专注力,以及相当的历史背景知识,其结果自然也很容易让人失去耐心和观赏兴趣。 不过,坚持到结尾的观众会大感吃惊。导演冷静克制地将谜底压到最后高潮,镜头突兀地从浮华的上流场所转到阴森隐秘的森林,这突如其来的一幕终于让军事独裁者露出了狰狞可怖的獠牙。而更可怕的是主人公竟默许纵容独裁者的滔天罪恶,走上了违背良心的助纣为虐之路,无法不令人反思这种平庸之恶。
通过刻画一位瑞士私人银行家的阿根廷寻金之旅,讲述当巨大财富降临时,上流阶层对良知道德弃如敝履,哪怕手沾鲜血也要攫取金钱的故事……
第7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遇见单元最佳影片提名作《阿索尔》今日欢喜首映独播上线。
《阿索尔》承袭博尔赫斯的神秘主义,颇得约瑟夫·康拉德人性著作《黑暗之心》精髓。
电影起源于导演安德利亚斯·丰塔纳祖父的一本手记。导演花费两年半时间四处采访、求证。
丰塔纳认为,私人银行家的行为其实与殖民者相似,私人银行家必须经常在外物色客户,而银行家在“征服”过程中伴随的“暴力”,令他十分感兴趣。
“资本从诞生的那一天起,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绞首的危险”。
看完《阿索尔》,便知《资本论》所言非虚。
利益道德孰轻孰重
财富丑闻相伴相生
弹丸之地瑞士,是全世界生活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
政策的长期性、地理的封闭性和银行的保密制度,使得瑞士这座小国金融业异常发达,也因其银行制度对客户隐私的高度保护,瑞士在国际上一度是富豪避税洗钱的天堂。
导演安德利亚斯·丰塔纳的祖父是一名私人银行家,上世纪80年代,他曾去阿根廷拓展业务。
那时的阿根廷正经历臭名昭著的“肮脏战争”,军政府大肆抓捕异议人士,全国风声鹤唳,被捕人士的财物、房产全数扣押充公。
《阿索尔》背景便由此而来:1980年,瑞士私人银行家伊万·德维尔和妻子伊内斯听闻搭档凯斯失踪的消息,为争取凯斯手下的客户,他们踏上了这片未知的国土。
优美的环境,让他们误认为这里和欧洲别无二致,但很快,一系列不自然的事件就随之发生。
客户对“凯斯接替者”的到来表现得既热情又忌惮,伊万拼命游说,仍不能令客户宽心解囊。
伊万在凯斯公寓里发现了“新客户”的名字——拉扎罗。
拉扎罗是谁?伴随着这个名字,伊万打开了一扇难以回头的地狱之门……
作为安德利亚斯·丰塔纳的首部长片,《阿索尔》揭露了上世纪阿根廷政商勾结、吸血食髓的恐怖图景。
电影在叙事手法上采用“碎片化叙事”:《阿索尔》仅用对白推动剧情,观众只能凭借台词、构图中的隐喻,或是人物语气来自行“补全”剧情,如果是对阿根廷历史不了解的观众,在观看本片时会有些吃力。
不过只要愿意去解读电影的文本,会发现共分为五幕的《阿索尔》在剧本构建上工整精巧。
台词没有一句“废笔”,角色饱满,前后呼应勾连,加上意象运用,甚至可以称得上是精彩的文学作品。
“对银行家来说,根本不存在良心上的冲突,只有利益上的冲突。道德充其量只是一种会计或行政事务”。丰塔纳曾这样说道。
政界、名流、银行家在电影中形成了紧密的利益链条,他们沐浴被鲜血浇灌的财富,共享互为同位异构体的恶意。
同这个故事一同消失的不仅有凯斯,还有那些精英视角下被迫隐身的公众,他们有时被描述成顺从的马儿,有时具象为鞋子、房子、车子。
而从异邦而来的银行家拯救不了他们,因为最终,他也要“下水游泳”,学习喝杜松子酒,学习在肮脏的生意中捞个盆满钵满。
影评人称赞《阿索尔》是一部出神入化的惊悚电影,宁谧的氛围与不和谐的配乐形成巨大反差。
观众浸泡在违和感中,却不知这种内心的不适感从何而来,这是《阿索尔》最为高明之处。全片就如同阿里·艾斯特的作品一般——真正的惊悚,根本不惧于暴露在日光之下。
导演反讽黑暗历史
正义真相永不缺席
别看在电影中,瑞士私人银行可谓手眼通天。
在现实生活中,因美国不停向瑞士施压,瑞士私人银行那堵密不透风的墙比从前松动了不少。
2018年10月,瑞士开始自动与数十个国家税务机关共享客户数据,标志“银行保密时代”结束。
2019年,汇丰银行(瑞士)私人银行部门同意支付1.92亿美元罚款,承认帮助美国客户向税务机关隐瞒资产超过10亿美元。
导演安德利亚斯·丰塔纳生于瑞士,生活于阿根廷。
他拍摄《阿索尔》一部分是出自对祖父手记的兴趣,还有一部分希望瑞士银行反思当年犯下的罪行,就像电影中呈现的那样:即使没有直接参与,也是一种不自觉的作恶。
电影里有不少对现实的映射,军事俱乐部中呼风唤雨的塔托斯基阁下,这位人物的原型名为阿道夫·塞尔凡多·托托洛,他是阿根廷的一位大主教,同军政府紧密勾结,出卖了不少民众的信息。
军事俱乐部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原型,名为“军人俱乐部”。电影里对军事俱乐部历史的介绍基本是现实“军人俱乐部”的复制粘贴。
对话中出现的“7月9日”,是阿根廷独立日。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地标方尖碑就矗立在7月9日大道上。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五月广场上有着著名的“五月母亲”。
他们苦苦等待着在“肮脏战争”时期失踪的孩子,就像电影中下落不明的利奥波达。
根据戛纳电影节场刊介绍,导演安德利亚斯·丰塔纳手边还有另一个和《阿索尔》一脉相承的项目。
表明噤声的“阿索尔”只是上位者一厢情愿的遮掩,而正义和真相,永远不会缺席。
《阿索尔》
欢喜首映 全网独播
安德利亚斯·丰塔纳(Andreas Fontana)的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瑞士私人银行家在阿根廷军政府统治期间寻找他失踪的合伙人的故事。
在《第三人》中,当奥逊•威尔斯笔下的诈骗犯哈里•莱姆凝视着战后的维也纳,评论邻近的瑞士500年的和平只产生了布谷鸟时钟时,他低估了瑞士。当然,这个国家也开始专攻金融。如今,财富、秘密和独裁在《阿索尔》中交织在一起,这部令人不安的电影带有卡罗尔·里德(Carol Reed)和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的黑色杰作的痕迹。地点是另一个残酷的首都,1980年的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军政府掌权已经四年了。私人银行家Yvan De Wiel (Fabrizio Rongione饰)刚从日内瓦来到这里。在离开机场的路上,他看到两名平民被拘留在街上。然后车辆继续前进。
否则,旅程是顺利的。在安德烈亚斯·丰塔纳这部精准的处女作中,明显的异议早已不复存在。你可能根本不知道肮脏战争的野蛮行为发生过。然而,这里有一个问题。伊凡的搭档凯斯失踪了。在整部电影中,角色们都想知道他是潜逃了还是不高兴了——好吧,其余的都没有大声说出来。一个优雅而可怕的谜题盒是故事的核心。不管怎样,伊万的任务都是一样的,那就是锁定焦虑的客户的存款。他的妻子因萨梅斯(斯特姆萨芬·克拉西奥饰)在社交方面完美无瑕;他们用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闲聊。在一个光线昏暗的会员俱乐部里,一位牧师急切地讨论着投资外汇。
然而,钥匙之谜不会停止唠叨。来《阿索尔》看惊悚片是个错误。丰塔纳模仿伊万塑造了影片的表面:自信的冷静。但不安的悸动,精彩地唤起——仿佛在每个场景中,噩梦总是在镜头之外。它是。这种威胁不仅是当权者的恐惧,也是一个道德已经消失的国家的感觉,一个卢比孔河已经越过了。亚佐尔很聪明,不会说教。
相反,它让我们把自己的点点滴滴连接到所有金钱仍在血迹周围徘徊的地方。
笼罩在前任失踪的阴影下,男主从欧洲的资产天堂来到政治动荡的南美,像被丢进异世界的猫,优雅而警觉,用余光打量客户的姿态,咀嚼他们的话语,以此判断业务前景,也掂量着自己的个人安危。没有直接呈现暴力,但阴邪紧张的气氛始终如耳语的气息般拨动着观众的寒毛。冷艳十足、回味无穷的政治惊悚片,在意形对抗炽烈的当下更中要害:全球化催生了最炫目的共赢发展,也滋养了最黑暗的人性,他们活在隔绝道义和起义的贪婪真空里,却洗不掉任何一张钞票上的血迹。 top 2021
看看阿根廷的景色就够了
用极度精细的剪辑与声音技巧包裹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秘密。这跟Serra新片形成鲜明的对比。唯一比较有趣的是导演通过人物沉思特写接一个持续近10秒的风景镜头再切回另一个角度的沉思人物的手法 可以说给出了一种精良的拍摄上流银行家参与肮脏政治阴谋的方法 但这也导致其装腔作势的表面影音变成了片子的所有 而在需要实质的地方严重匮乏批判的力度。最后一幕深入雨林的游艇进出镜头暴露了这种运动的外来性,就好像本片所有风景本质上的人工性(无论是泳池还是庄园)与金融资本的运作一样,执着于为私底下秘密的实质勾当制造出光鲜画皮
04/14/2022, @ MUBI. The absence/the haunting, unsettling beauty/poised, understated charm and terror. 某些时刻召唤出’Transit’给我的感受。能感受到导演的稳和自信。
68/100。#NDNFOnline3#他们穿着体面的服装,拿着高级的酒杯,穿梭在只属于上层社会的地界。然而谁能看到背地中那些隐藏在黑暗丛林中见不得人的勾当?对此,他们都在“阿索尔”,他们都把它藏在体面的微笑之后,只有在潜入夜晚之后,那微笑才渐渐变成了可怖的狞笑。说到底,大概是没有人能幸免于此的,因为大家都心照不宣地知道,往上爬都是踩着那隐形的阶梯的。
配乐不错,一开始只有几个类似音响效果的不连续的闷雷,砸在平静的对话场景里,越往后越连贯成乐,也像趁着夜色野林渡河,流淌着。
【3.0】导演的视听素养挺好,只不过用独立电影范儿的影像来装载一个骨子里商业味浓厚的商战戏,无异于用留声机放嘻哈音乐之举。
穿行于上流
941|3.5,拍得很讲究,摄影布景灯光配乐什么的都是精心设计过的,就为了营造一种危机之下的逼仄感。虽然理论上说我基本没有和上层阶级的银行家共情的机会,但在这部电影里这样的机会是存在的,因为它把背后的危机虚化了。正是因为不去书写特定的大环境,这样的危机才更具有现实指涉的力度。尽管如此,整部电影还是让我看得云里雾里,这下才想起米歇尔·弗兰克(在某些方面)的好。
-.5
【柏林2021】
3.5
设计感太重。
#Berlinale71 导演兼编剧Andreas Fontana很会把玩,整个故事像一个大谜语一样被层层揭开,并伴有焦点转移,很有趣,对白亦很精彩。语言,无论对白还是语种还是“dialect”,在本片中占有很重要的角色,不但增强叙事,而且增加趣味性。配乐考究。
+0.5
对法国独立电影的好感就是这么逐渐耗尽的,整个电影没任何intense,摄影很棒没话说,台词硬生生地堆砌,整体节奏一场拖拉,结尾瞬间戛然而止,让人不知所措。imdb四分妥妥的。
一种极端方式拍摄的独裁政权故事。表面上以大量淡而无味的对白填充叙事,暗地里却埋下了复杂多变、不为人知的肮脏秘密,最终指向的是与军事独裁政权携手同行的平庸之恶。这种太过隐晦的手法像在邀请观众玩叙事拼图,其结果很容易让人失去耐心和观赏兴趣。
+ 《岛屿上的煎熬》?在精确迷人的氛围下展示政治,它最终是一个失去女性的世界,沉默,沉默。
【阿根廷】另种形式的“《银行家》”,所制造的谜团渐渐细煲,也缓缓掀开流动在这里的黑暗与勾结…比起更为人知的众多电视剧刻画,它不依赖于耸动的暴力场面,而是一种被处理得很真实的氛围- -压迫、噤声...第130次该补了。
#BerlinaleEncounter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