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鲁·劳埃德·韦伯:迷恋前拉斐尔画派

记录片英国2011

主演:安德鲁·洛伊德·韦伯

导演:未知

播放地址

 剧照

安德鲁·劳埃德·韦伯:迷恋前拉斐尔画派 剧照 NO.1安德鲁·劳埃德·韦伯:迷恋前拉斐尔画派 剧照 NO.2
更新时间:2023-09-16 16:17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为唯美颓废而迸发激情

这部纪录片在收藏夹里静静呆了几个月,原本是为了疫情初期在家无聊准备的,没想到因为准备过于充分,还没来得及观摩到他,便已经恢复上班的生活,一直到这个周末才拿出来看完。

追根溯源

拉斐尔作为文艺复兴的三杰,他的大名如雷贯耳。而拉斐尔前派的名字却容易让人误解其形成的年代。

拉斐尔前派英文名为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又被译为前拉斐尔派。他是由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画家John Everett Millais ,William Holman Hunt, Dante Gabriel Rossetti所发起组织的一个艺术团体。

从整个艺术史来看,拉斐尔前派由于独立于所谓的艺术“主线”显得有些小众,很多关于艺术史的书籍甚至都未提及(比方说大名鼎鼎的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但在维多利亚时代,这个画派却是相当惊世骇俗的,用纪录片的原话来说“chock in their fondu set”。一方面与其掀起艺术风格改革相关,同时与画家风流倜傥、放荡不羁的作风也脱不了干系(比方讲,拉斐尔前派兄弟会缩写为PRB,而发起人Rossetti戏虐这个称呼为Penis Rather Better)

喏~就是这位帅哥

拉斐尔前派对于拉斐尔、米开朗基罗之前的艺术推崇备至,认为真正的艺术便是在文艺复兴之前,这也是画派名字的由来。他们从拉斐尔及其之前的版画里汲取灵感,其宗旨是让真实的人在戏剧化的场景中讲述自身的故事,使普通人也能心领神会,因而其作品以写实风格为主。画作通常先全部涂白,再进行创作,因而色调显得十分清新。

其实有些作品还是比较有知晓度的,比方说Ophelia, 题材源自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其唯美、忧郁的氛围被很多人所欣赏。

Ophelia

前豆瓣女神张辛苑就拍了一堆类似的照片

唯美 颓废

在看纪录片之前,我对拉斐尔前派知之甚少,一直特别喜欢的是J W Waterhouse的The Lady of Shalott,以及不算太典型的拉斐尔前派作品《埃拉加巴鲁斯的玫瑰》,我觉得这两幅特别能体现画派颓废、阴郁又异常唯美的面向。群星天蝎的我一向偏爱颓废主义文学,比方说爱伦坡、又比如王尔德,艺术的感受总是一脉相承的。

The Lady of Shalott,比起Ophelia少了一丝清新,多了一分阴郁

埃拉加巴卢斯的玫瑰

与画面华丽唯美形成反差的是故事相当恐怖。

Historia Augusta里传说古罗马著名昏君埃拉加巴卢斯用机关在天花板里藏满紫丁香花瓣。

昏君的癖好就是那么的奇葩,派对到了high点就突然发动机关,边欣赏花雨漫天飘落,

边享受在场的人的恐怖尖叫,因为花瓣多到湮没了宾客,许多人也因此窒息而亡。

画家Lawrence Alma-Tadema为了凸显唯美感,把紫丁香换成了更绚烂的玫瑰花瓣。

拉斐尔前派有不少风景画作,也常常通过描绘历史、宗教、道德题材来反映现实社会问题,这部分特别迷人,因为他们非常擅于描绘心理冲突。

纪录片中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 the Awakening Conscience。

画家Holman Hunt以性交易为主题创作了这幅画作,他认为性交易是工业革命的直接产物。画中是一位被包养的情妇和她的情人,我们能从左手的戒指以及衣冠不整的着装看出她的身份,她正起身,似乎听到敲门声。那站在屋外敲门的是谁呢?

通过Hunt另一幅画作《In the Light of the World》揭晓了谜底。

圣经中有这样一段话:

Behold! I stand of the door,and knock

If any man hear my voice and open the door,

I will come into him, and will sup with him,

and he with me!

谁都能得救,谁都能听到屋外的敲门声,女人也许在这个过程中醒悟到她必须改变她的人生。

尽管在当时来讲拉斐尔前派并未受到艺术高层的肯定,但他们对后世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Burne-Jones大概是看完纪录片的最大收获,他的作品看上去非常的现代,似乎看到了一点杜尚、一点穆夏,以及我非常喜欢的天野喜孝。

珀尔修斯神话为主题的系列

金色的阶梯

金色的阶梯

情之所至

这部纪录片从内容而言有些泛泛而谈,但也不乏动人之处——

起初我看到韦伯来为纪录片进行讲解感到有些讶异,随后查阅资料才发现作为音乐家而闻名于世的韦伯是拉斐尔前派的狂热爱好者(据说他有300多幅拉斐尔前派的藏品,有钱真好啊~),在纪录片里他侃侃而谈,对拉斐尔前派的热情几乎满溢而出,情到深处数次浮现泪光。无怪乎这部纪录片的名字叫《A Passion for the Pre-Raphaelites》,对于一个海王星人来讲,这真的是一件特别美妙的事情。

艺术鉴赏需要门槛,当你对历史背景、技艺技法有了一定了解,你就摸到了一些门道。但艺术感受却并不是这样,你当然知道有些艺术家的伟大之处,却依旧无法同频共振。

也许是海王星落在上升点的缘故,对于我来讲喜爱的标准一向很简单明了,就是是否会在身体上产生直接的反应——心跳加速、大脑空白,并且起一身鸡皮疙瘩,撩拨心弦是相当恰如其分的形容,不过我私下里一直会称这种感受为“灵魂高潮”,有时候思想上的共鸣也会带来相同的体验,也不知道有没有一样的小伙伴来分享一下感受呢~


公众号:哈瓦那和小星星

bilibili: IAMHAVANA

 2 ) 极具魅力的拉斐尔前派

得益于浦东美术馆的开幕大展“光:泰特美术馆”,现场欣赏了不少拉斐尔前派的名作,比如米莱的《奥菲莉亚》、《玛丽安娜》,亨特的《良知觉醒》,亨利·沃利斯的《查特顿》。拉斐尔前派描摹细节之精准、用色之艳丽以及其在题材上对于戏剧场景的偏爱,都与我的喜好相契合,因此自那时起,我就对这一画派极感兴趣。这部纪录片是我搜罗来补充一些有关拉斐尔前派背景知识的,但是由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充当讲述者,他的眼神中流露出的对该画派由衷的喜爱,以及介绍时的如数家珍,大大提升了本片的魅力。

韦伯以一位资深粉丝的身份将拉斐尔前派的主要画家进行了介绍,他的讲述是从其自身喜好出发的——挑选了几件他本人喜爱(或是收藏)的作品进行着重介绍。主要介绍的画家有米莱、亨特、罗塞蒂、爱德华·伯恩·琼斯(以及约翰·威廉姆·沃特豪斯的《夏洛特淑女》和亨利·沃利斯的《查特顿》),建筑师有威廉姆斯·巴特菲尔德,设计师有莫里斯。拉斐尔前派作为工业革命时期涌现的流派,其存在时间并不长,但是其艺术影响绝非昙花一现。拉斐尔前派的作品传达的内容并不晦涩难懂,且画面充满着抒情的美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拉斐尔前派似乎是歌特艺术的延伸(这也大概也解释了我为何对其如此痴迷)。

8月1日——8月2日看完,8月7日写影评。

 短评

安德鲁·韦伯凭借一己之力收藏了300多件拉斐尔前派的绘画作品,整个纪录片就是韦伯在介绍自家的藏品。一百多年过去了,这种理想之美依然触动心灵。

7分钟前
  • 柯里昂妮
  • 推荐

韦伯大大带你看他家收藏:那面挂着Proserpine的墙也太美辣。Rock n Roll 钢琴也好赞。被PRB对描绘自然细节精确度的执著感动。米莱为了画手掌受伤的基督,居然把自己手割破,滴血到模特手上。他为了画奥菲利娅周边植物,在河边写生23周,每周画6天,每天从早8点到晚7点,工作11个小时。莎翁的剧,丁尼生的诗都是维多利亚艺术家喜欢的题材,尤其喜欢英年早逝的故事(eg: The death of Chatterton),为爱牺牲的女性(eg: The Lady of Shalott; Ophelia)。韦伯在讲到Victorian art, arts&crafts movement的时候眼里闪闪发光,说希望再过90年,拉斐尔前派还能流行。

8分钟前
  • 冬叶
  • 力荐

我好喜欢拉斐尔前派的画风啊,但谁又不喜欢妖冶美人呢

9分钟前
  • 九宝🌙
  • 推荐

韦伯大大竟然跨界搞起了艺术点评啧啧啧 这画是我的!那画也是我的!买买买!大大可真是拉斐尔前派的忠实脑残粉呢 在Tate Britain买了一本Rossetti的Proserpine做封面的笔记本没想到这画也是大大收藏的呢

10分钟前
  • litanerr
  • 推荐

傲娇遇上傲娇。。在曼城art gallery看了拉菲尔前派的鲜艳作品觉得甚是喜欢。从韦伯大的介绍里听起来是一群磨人的小妖精。。看到最后意识到韦伯大大是拍了一集纪录片来炒自己的藏品吗。。还去牛津修了个围墙。。

12分钟前
  • reneryu
  • 力荐

给Webber加一星!说起拉斐尔前派的受众更多是爱寻找故事性的普罗大众时讲得太对了,我对PRB的钟情就是在看到Edward Robert Hughes笔下女武神褪去惯常定义并展现出哀愁与唯美的前奏时才渐渐生发的。以及那幅The Awakening Conscience讲得比BBC出的三集纪录片更好些,补充了与The Light of The World的互文,总之实在太美了🥺

16分钟前
  • 河口
  • 力荐

和老婆在电脑上通过B站观看从韦伯激情四射的娓娓道来中,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他对维多利亚艺术和拉斐尔前派的热爱,只有真正痴迷之人才会一头扎进去那么深入;他的私人收藏足够令世人羡艳。是一部很不错的普及拉斐尔前派发展的推广片

21分钟前
  • 余啸
  • 推荐

重点是:韦伯居然这么有钱

22分钟前
  • april大长脸
  • 力荐

假装会写essay了

27分钟前
  • XXN🐣
  • 力荐

由收藏拉斐尔前派的人来讲解拉斐尔前派真是太好不过了,真有激情,面对抒情的美、充满想象力的美。2018.11.24

28分钟前
  • 蓝色半岛
  • 力荐

音乐剧大师Lord Andrew Lloyd Webber现身说法,领略维多利亚时代的绘画艺术前拉斐尔画派之美,生动解读名作,顺带毒舌八卦,还有洋洋得意展示自己的藏品。如此高调炫富,却不惹人生厌,好生有趣!

31分钟前
  • ofelia11
  • 推荐

看完之后有一点感慨就是,有钱真好,可以把喜欢的艺术品统统买回家!!没事儿还能研究拍纪录片,真好真好!

34分钟前
  • glow
  • 推荐

有钱任性

36分钟前
  • 荔蘿
  • 推荐

观看过程中一直在想这个主持人究竟是何方神圣,怎么这么有钱,又讲解得这么专业。专业主持人不可能这么有钱;要是有钱人玩票,又怎么能以这么专业的方式主持……忍到看完后字幕出来主持人大名我才恍然大悟,真是我狗眼太瞎。抬吧,接着抬,您的藏品会涨价的。

40分钟前
  • 席德
  • 推荐

#公开探索BBC# 247 妈呀,韦伯家的那面墙,让人妒忌到发狂!我说去泰特没怎么看见罗塞蒂呢,感情全跑韦伯家了呀~,(当然并不是啦)。谈及那幢完美保留维多利亚时代风格的老房,忽然就热泪盈眶了,谈及失之交臂后终于得到画的那个窃喜表情,好可爱哟~,韦伯是真爱铁粉,换个人我恐怕会骂高调炫富,但就觉得韦伯好像兴冲冲把自己最爱的宝贝展示给你看分享那份喜悦的小朋友呢。PRB: pre-raphaelites brotherhood, please ring the bell, penis rather better哈哈哈。

45分钟前
  • 青山眉黛
  • 力荐

感谢纪录片之家

47分钟前
  • bagins
  • 力荐

11.29 对死亡与病态的迷恋 巨细靡遗的刻画 只是瞬间的故事性或许有多解 (无知笔记:这位 Andrew Lloyd Webber 竟是《猫》的创作者)

48分钟前
  • Настя
  • 推荐

"The guys put a pad on the door saying PRB, some people of course thought it meant 'Please Ring the Bell', others who were really insiders knew it was about Rossetti i.e. 'Penis Rather Better' ." 傲娇韦伯给人一种猫的感觉,得意,骄傲,满不在乎,喜欢。

52分钟前
  • lower
  • 推荐

忽然发现部分拉斐尔前派作品的色彩已经突破英国绘画固守的传统,与法国印象派无二了,尤其是亨特笔下的羊群。他们没有等来中世纪艺术的复兴,却最终发出工艺美术运动的先声,依然伟大,不是么?

57分钟前
  • arcadia
  • 推荐

理想化的美、哥特死亡和超现实的想象力的前拉斐尔派曾经是抵抗无个性的批量生产的“工业革命”,是“解药”。直至一战,脱离现实太远而成为无关痛痒的审美而“过气”。btw确实神话、宗教题材里的女神和女性永远是艺术家的C位主题。罗塞特的爱神Astarte、珀塞福涅美的太精确了......webber用“高质量的动漫作品”来形容受影响的追随者确实非常的传神哈。

59分钟前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