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礼中国乐第2季

综艺大陆2023

主演:内详

导演:张晓龙方锦龙

播放地址

剧照

中国礼中国乐第2季 剧照 NO.1 中国礼中国乐第2季 剧照 NO.2 中国礼中国乐第2季 剧照 NO.3 中国礼中国乐第2季 剧照 NO.4 中国礼中国乐第2季 剧照 NO.5 中国礼中国乐第2季 剧照 NO.6 中国礼中国乐第2季 剧照 NO.13 中国礼中国乐第2季 剧照 NO.14 中国礼中国乐第2季 剧照 NO.15 中国礼中国乐第2季 剧照 NO.16 中国礼中国乐第2季 剧照 NO.17 中国礼中国乐第2季 剧照 NO.18 中国礼中国乐第2季 剧照 NO.19 中国礼中国乐第2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6:17

详细剧情

礼出东方,礼乐中国。《中国礼 中国乐》第二季设置六期主题:家庭礼、校园礼、职场礼、公共礼、荣休礼、吉礼,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张晓龙担任荐礼人,国乐艺术家方锦龙担任荐乐人,与国内顶级专家共同研发新时代新礼仪,从日常礼仪入手,助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长篇影评

1 ) 我很愿意看下去的纪录片

首先,不得不佩服芒果台的眼光和水平,不管是娱乐性的综艺、电视剧,还是紧跟政治导向的扶贫工作、正剧,倡导各种文化的综艺,都是站在前沿的。也很佩服芒果台的决策,在大众观众印象中,以娱乐至上的电视台,出了这样一档节目,惊讶的同时,也能得到更多年轻人的关注,这无疑为宣传加了码,不管是对电视台还是对节目宣导的思想和初衷都是好的。

其次,像大家所说的,这个纪录片更像是科普片,他不可能面面俱到,深入开展,但他选择了中华文化的代表人物,萃取了中华文化的精华,用绝美的画面感,动人的配乐和配音,将历史呈现在我们面前。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没有深厚的文化素养,没有渊博的历史知识,但这些人物和故事都唤起了我记忆深处的片段,这大概就是文化基因了。

自从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让很多人都觉得国外好,西方文化好。而中华文化绵延了数千年,其中的瑰宝又被现代人遗忘了多少。在现在的文化崛起,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的背景下,这样的纪录片,我很愿意看下去!

2 ) 纪录片:《中国》第一季第一集摘要

◆湖南卫视的文案,每次都想全文背诵。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断流
今日中国,从岁月深处走来,传承着久远的血脉
今日的中国人,就是曾经的中国人

当我们再次回望历史
在亚洲东部的大地上
历经夏商周的漫长进程后
新的思想、新的制度、新的文化
正在孕育......

★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会见老子,临走时老子送他,说:“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宅兹中国,出自西周国宝级青铜器何尊铭文,铭文记载了周成王继承周武王的遗志,迁都被称为“成周”的洛邑,也就是今河南洛阳这一重要史实,即“宅兹中国”,而铭文中的“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迄今发现的最早来源。

对孔子来说,老子不仅是值得尊敬的长者,更是一个见多识广的智者。
老子则将世间万物的运行法则称为“道”,主张道法自然,认为人应顺应自然规律行事,不妄为,不强求,他提倡无为而治,执政者应“以无事取天下”。
中国历史上最具象征意味的一次思想交汇与碰撞,如同所有意味深长的大事那样,安静地留在了时间深处。

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随着周天子权力的丧失而日渐崩塌,一切都在不可阻挡地朝着一个方向坠落。
诸侯国的烽火正在摧毁的不仅仅是一个存续了数百年的朝代,还有让这片土地和人民绵延安稳的精神结构。
上层的权力争夺正一层一层地由外及内地破坏着世道人心。
他要想方设法地呼唤并恢复周礼,他要把散落在地上的礼制碎片一点一点拼起来,重新安放进世人的心中。

★先秦·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私学。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孔子办学的地点有个好听的名字:杏坛。
孔子要把庙堂之上正在衰落的“礼”传播到村野民间。
以礼为基础,孔子提出了他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仁”。
他的愤怒没有带来任何改变,亲眼目睹鲁国国土上的礼崩乐坏,孔子的内心如受千钧重锤。他一直坚定地信奉和传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念,国君要有国君的样子,臣子要有臣子的本分。

公元前510年,那个曾经赠送马车、随从,成全孔子去见老子的鲁昭公死在流亡的路上。这一年,孔子42岁。
大时代里的个人命运总是由不得自己做主,包括天子在内,历史正在走向下一个路口。周天子号令天下的时代一去不返。
56岁这年,他以大司寇一职代理鲁国国相。孔子走到了从政生涯的巅峰。

这个被称为“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权贵间的矛盾却已然埋下。

★HUI


周文王虽然没有,但周的礼乐文化不都还在我们身上吗。上天若想灭周礼,便不会让我们掌握;如果上天不想灭周礼,那匡人又能拿我如何。
茫茫四野,有迷路不知前途的时候,也有人困马乏、风雨交加的时候。
他所经历的这段颠沛流离,被后人取了一个轻松的名字:周游列国。其中的甘苦况味,恐怕只有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才能体会。
东周列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这群人里面衣衫褴褛、形同乞丐,里面鼓琴论道、指点天下。
风声也好,雨声好,孔子的弦歌一路不断。
他以理性的中庸之道,面对每一次挫折,却从未动摇,他是一个屡败屡战的勇者。
理想主义者孔子,用近乎固执的行动去实践理想,这远远超出了成败本身的意义。

如果仁者一定会让人相信,那伯夷、叔齐怎么会饿死在首阳山;如果智者就能畅行无阻,那王子比干怎么会被纣王剖心。
颜回的话说到了他心里:虽然不被天下接受,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没修好夫子之道,是我们的耻辱;我们修好了夫子之道却未被采纳,是当权者的耻辱。

老子说,聪敏深察之人离死亡很近,因为他喜欢议论别人;博学善辨者常常招致危险,因为他喜欢揭人之短。在招致危险并且离死亡很近的这一刻,孔子完全理解了老子的苦心。

后世有言:上天若没有降生孔子,中国的历史将万古如长夜。
七日之围,如同一个思想史上的寓言。孔子从未停止寻找出路,为受困的弟子,为受困的自己,也为受困的中国。
接舆,人们称他为“楚狂人”。接舆大摇大摆地从孔子面前走过,一边走一边唱:“风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论语·微子》)”这就是“接舆歌凤”典故的由来。

孔子已经失去对政治的热情,之后他拒绝了在卫国做官的弟子子路的执政之请,并告诫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在世人眼中,孔子又何尝不是一位狂人呢。

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孔子沉迷于《易》,......,他似乎从中看到了超越个体人生的更加复杂的宇宙和自然。这部四十多年前在老子的图书馆里一扫而过的著作,现在,他终于能体会到其中玄妙,他也终于懂得了老子。

公元前479年,病重已久的孔子等来了弟子子贡,他从病榻上慢慢起身、迎上前去,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远远地冲子贡喊道:“你为何来得这样迟啊?“这一年,孔子73岁。7日后,孔子去世。

岁月苍茫。曾经在一个温暖的春日黄昏,孔子独自来到大河岸边,看着川流不息的河水,他发出了一声悠远的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终其一生。连孔子自己都未必意识到,他肩负的使命有多么的宏阔,他以一己之力游说天下,进而了创生了一套独特的思想体系,后世称为”儒家“的学说由此开启。他所编撰修订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著作被奉为儒学经典。

★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一个彬彬有礼的时代结束了。后人用”春秋“二字为这个时代命名。

几乎在同一时期,人类迎来了一次非凡的思想大爆发。伟大的思想家集中涌现,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他们俩提出的思想命题与伦理原则缔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有人将其称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就在那个伟大的时代,在亚洲东部的中国,老子和孔子双星闪耀,他们站在中国思想史的原点,成为后来者仰望的高山。在没有了老子与孔子的岁月里,寒暑易节、春种秋收,大地依旧在按照自己的节奏运行,历史也在跌宕起伏的纷争中,继续向前伸展。

3 ) 立意过大,内容贫乏,不推荐看,浪费时间

总体来看不如河西走廊,导演不是河西走廊导演,是河西走廊制片人。

看不下去了,弃坑,建议看中国通史这种干货满满的百级科普纪录片,中国社科院监制的,很多历史老师都曾经用来当作教学资料放映过。这个纪录片中国内容贫乏的我当作打发时间的视频都嫌慢。场景、配乐等等都不错,微博上面不少人截的美图也很好看。但对于纪录片来说,这就是锦上添花的内容,剧情拉垮决定了整个片子直接让人看不下去了。这个片子的内容量在我看过的不同类型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纪录片里面排倒数,倒数,倒数!我想看4k高清影像我可以自己去b站找一堆!正常说话都不会这么拖拖拉拉的十分钟的内容量水到四十分钟!

目前第一集感觉还不错,前五分钟脑补的故事情节太多了,什么孔子如何回头之类的太多了,古代的文言文就几行字讲了很简略的故事,结果你脑补一堆故事细节放在纪录片还用旁白详详细细讲出来,你这不是误人子弟吗?非常不合适。你找演员拍视频为了视频效果演员必须加入大量的动作细节很正常,但你旁白把这些脑补当作科普讲出来是不是歪曲史实了?尤其是纪录片和影视剧不一样,后者大家都知道是假的,但是前者有一定科普作用的,不少人看了之后会当真的。不过后面好多了,立意还不错,尤其是结局的时候。剧情暂时不如河西走廊,但是画面和立意还不错。

第二集,老毛病了,编剧脑补了太多的剧情,纪录片这样是立不住的,过于空泛了,部分地方言之无物,没有讲出来什么。部分内容是众所周知的不需要那样详细讲,初中历史课本都比这个内容多。这是纪录片不是儿童科普片。庄周的比孟子的好一点,但是庄周剧情长度比不上孟子的长,所以总的来看不如第一集。部分镜头太惊悚了,比如结尾那个持灯男孩的脸部特写……是鬼吹灯吗?最后也没有让人惊艳的立意挽留我的观感。

第三集,还是老毛病了,荀子和韩非李斯的故事讲的拖拖拉拉的,提供的内容很少,结果拖拉了四十多分钟,告辞了。一集近一个小时,我坚持了近三个小时,太劝退了,实在是过于简单无聊了。我刷个淘宝喵运会还给红包呢,这乏味空洞充满臆想细节的内容可以带给我什么?

这个片子最大的问题就是立意过大的同时内容贫乏,你要么立足中国像《中国通史》一样扎扎实实拍一百级这样超乎寻常的长度,要么像《河西走廊》一样聚焦一处可以拍的集数少一点,这放在毕业论文里面就是第一步选题就出了问题,题目过大撑不起来,后面更是不用看了,得直接被导师骂死。

主要是这片子里讲的百家争鸣部分实在是太基础的知识了,初中可是义务教育历史中考啊,百家争鸣也是考试重点啊,中考都背了几轮。估计大家在当年上初中的时候历史老师肯定要求背诵过很多遍的百家争鸣了。百家争鸣内容量很高,那么多学派那么多人,但是这片子讲述的部分感觉还没有初中历史课本多,几页纸的内容拖拖沓沓讲了多少集了,而且这一集只提了几个人,还没有课本讲的全面,和《中国通史》比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4 ) 看了纪录片《中国》,每个娃都能对中国历史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号:斯嘉丽聊电影

文/斯嘉丽

斯嘉丽的第493篇影评,欢迎关注、点赞、评论三连,在影视的世界里自得其乐。

最初我对芒果台做的纪录片,是拒绝的。

芒果台在我眼里一直是大型流量制造现场。流水的综艺,铁打的芒果;流水的明星,铁打的芒果;流水的热搜,铁打的芒果。这,才是芒果台的正确打开方式。但是看完第一集记录片《中国》,我知道我错了。

这是一部乍一看,还以为是央视爸爸拍的纪录片。因为众所周知,天朝最终有文化的电视人,都在央视。《国家宝藏》了解一下?

要不,也应该是东方卫视制作的,毕竟《诗书画》节目我带着娃每期都看。

或者,是河北卫视做的?他们家可是做出《邻家诗话》的啊,这个节目娃带着我至少每期看了三遍。

然而,事实胜于雄辩,开篇的画面就告诉我,这绝不是大宝贝《云中歌》里的塑料花。

第一集,春秋。以老子和孔子的世纪相遇开场,以孔子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历程为线索,走过一集。以旁白始,以旁白终,人物演出了旁白的意境万千。

看完第一集,我特别庆幸自己叫了娃一起看。这简直就是一部检验和学习孔子思想的最佳普及作品。

01 看故事,还亲切地配个旁白解释,娃的历史课它可以包了。

旁白以孔子奔波的一生为线索,中间串联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小故事。等于你看故事时,还有人帮你从旁讲解,多么省时省力的文史学习啊。

比如:

在讲述孔子为什么要复兴周礼时,画面是几个彪形大汉攻击一个小孩子,并往地上扔了一条鱼,这不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吗?这个idea值得10086个赞。

再比如:

孔子其实是中国第一个开民办学校的人,有教无类,收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看到这里,娃暂停了,给我讲述了孔子最喜欢的弟子是颜回,最有钱的是子路,等各个弟子的故事。这是她自己在《中国童话》(36册)里看到的。感谢台湾汉声出版社。

再比如:

孔子周游列国时的故事,我暂停了,跟娃讲了有人想要砍树害孔子,但孔子处之泰然不躲不避的故事。然后下一秒,我按了播放键,就出现了这个故事。我就喜欢这种跟家长想得一样的历史纪录片。如果我们知道的,纪录片里都没有,这个含金量就值得商榷了。

再比如:

当出现楚狂人接舆时,两个娃都尖叫了。因为上个月我给她们讲《世说新语》邓艾口吃这个内容,就有说到这个典故: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于是我们就暂停,娃们就把接舆的台词念了一遍。这种他乡遇故知的喜悦,让我们连接舆是汪涵演的都没发现。

02 旁白和画面,是一对配合默契的解说老师

对于想要让孩子们了解孔子,学习论语的家长来说,这部纪录片实在太合适了。旁白虽然没什么语气(这不是我的看法,是娃的看法。)但是正因为这种内敛感情的口述,让人更容易被内里的人物吸引和打动。如果人物还没嗨,旁白自己就嗨起来了,这个故事谁做主?人物还有没有一点自己的地位了?所以我觉得旁白的尺度很好,不逾矩。

但是,情绪内敛只是旁白的第一个优点,它还有另一个优点是点到即止。这是文案与画面的相得益彰。因为毕竟只是纪录片,不是要演出孔子和谁的相爱相杀一百集。让大家明白这个思想巨人所走过的高山低谷,所流淌的大江大河即可。

比如:

孔子周游列国时,总是在笑,有时还在歌。这是真实还原了。因为孔子本身就是很乐观和喜欢唱歌的。是个豁达的智者,总能在置之死地时后生,又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所以在这些旁白出现时,画面的状态与旁白可以说是完美互补。

再比如:

在说到孔子坚守七日,终于等到了子贡拉来的楚昭王的援兵。画面上是孔子和弟子开心地趟水过河,开始是用腿击打出水花,接着就在那条小河里一直走一直走。

娃就说:“为什么走这么久还没到对岸?是不是这件事会有阻碍?”接着就听到旁白说楚昭王逝世,孔子这次又失败了。所以不要觉得画面的深意孩子看不懂,他们懂的。

这就是旁白和故事的双赢。大家各司其职地为一部纪录片呈现客观的视角。

总结:

这部纪录片绝对能让你和你的孩子,对孔子和他的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让你不需要灌输,也能让孩子对孔子的故事印象深刻,张口就来。香港教育局发了一本建国70周年纪念品本子,每一页的底下都有论语里的一句话,我家两个娃竟然喜欢得不得了。

伟大的思想,值得有趣的延续方式,对吧?

娃看完以后强烈要求改天看其他集。催更!

2020/12/12于香港

5 ) 学者们的评价,写出了我心中所想

学,然后知不足。看纪录片也好,看别人的评价也好,都会不禁感叹,我真是胸无点墨。许多的感觉只能透过别人的语言窥见一二了。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院李军的评价——这是一部以“人”为核心的历史纪录片。宏大叙事的历史场景,条文繁密的政治制度,波澜壮阔的社会演进,均被隐藏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背后。 敦煌研究院文献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沙武田对于《中国》的价值内涵如此评价。——“《中国》是讲历史内在规律和大历史逻辑纪录片——关注历史发展的大脉络,点亮引导中国历史大方向的灯塔式的人物,勾勒历史平凡中的不平凡,一部大纲式影像版的中国历史呼之欲出。”

6 ) 逆天阵容,国产精品,一集堪比一部电影

中国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之一。
然而,身为中国人,我们真的了解中国吗?
我们是一个有着辉煌文明的古老国度,多少传奇的人和事沉浮其中。
正是他们,构成了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
今天要介绍的这部宝藏纪录片,讲述的就是中国文明。
它的名字很简洁,也很有分量,就叫《中国》。

敢给自己起这么“大”的名字,颇有胆量和雄心。
《中国》是由湖南卫视、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联合出品的人文历史纪录片。
再现了古代中华文明中,对今日中国社会最具深远影响的人与故事,是历史爱好者绝对不能错过的佳作。
一流的视听体验超越电影,历时五年制作,幕后班底堪称梦幻。
感受下这个堪称顶级的幕后团队——
《中国》的摄影是冯小刚的御用摄影师 罗攀(代表作《芳华》《老炮儿》《我不是潘金莲》),
天工异彩(代表作《我和我的祖国》《鬼吹灯之寻龙诀》)负责视觉特效等后期制作。
还有王家卫御用配乐大师 梅林茂(代表作《一代宗师》《花样年华》)的加持。
有了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保障,使得这部纪录片有了电影的质感,考究唯美的色彩,沉静的光影,以及山水画中的留白。
每一帧,都是纯粹的中国传统美学,赏心悦目。
它打破了传统纪录片的拍摄手法,重现历史情境的画面,不再是文本的辅助,而是趋于主导。
用电影般精致的视觉,再现中国各朝代的重要历史故事。
但纪录片《中国》不同于影视剧,没有聒噪的演绎,只有旁白缓慢深沉的叙述。
导演李东坤的目标很高,他想做的是超越电影:“其实纪录片的美学要求是高于电视剧的,甚至要高于绝大多数的电影,现在需要一套全新的美学支撑。”
导演李东坤的团队曾经拍过两部口碑极高的纪录片《河西走廊》和《重生》。
李东珅是这两部作品的制片人,这一次他联合《大国崛起》的撰稿人周艳一起担任导演。
此外,还有于朦胧、汪涵、何炅等明星在片中演绎历史人物。
汪涵扮演接舆
《中国》有别于传统纪录片的还有一点: 大胆采用象征手法。
摒弃复杂的置景,用简练的镜头传递古朴厚重的历史信息。
中国式的留白,给人以想象空间。
实景搭景相结合,实景表现山林野趣,搭景则借鉴舞台剧。
让观众与历史之间,有了一种亦真亦幻,若即若离的浪漫。
全片以50格拍摄,所有镜头全部放慢一倍速度。
置景道具遵循象征主义极简风格,一座高墙就是一座城池,一扇大门象征一座宫殿。
在第4集中,秦始皇面前的LED屏上甚至出现了惊涛骇浪。
李东珅表示:
“历史类纪录片用再现表达,全世界都在这么干,但我认为依然没有解决一个问题,你要拍到什么程度?
可能99%电视纪录片的再现追求,就是一个三流电视剧的审美。
我始终认为,纪录片的再现美学要求是高于电视剧的,甚至要高于绝大多数的电影。你现在看西方人的历史类纪录片,不管是BBC还是Discovery做,或是国家历史频道做,它的美学风格还是像电视剧,无非技术更好一点,钱花得更多一点,特效场景做得更壮观一点。我们讲的是‘中国’,那么用象征的手法来讲述一个更真实的状态,我觉得我们是做到了,它是高于电视剧的。”
每集开头,随着印有“中国”二字的木门缓缓开启,一个陌生又熟悉的中国穿越时间长河,呈现在我们眼前。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
第一季共12集,每集主题分别是:
第1集:双星闪耀,儒道思想的开创。
第2集:朝气勃发的百家争鸣时代
第3集:统一的中国蓄势待发
第4集:大一统国家的诞生
第5集:汉帝国奏响千古强音
第6集:班超出使西域
第7集:南北方文明深度融合
第8集:拓跋宏开启民族融合大幕
第9集:佛教的本土化改造
第10集:“关陇集团”的形成
第11集:隋朝再次统一中国
第12集:大唐盛世下的繁荣气象
内容横跨千年,从春秋战国到大唐盛世。
为观众提供了一次了解中国历史渊源的绝佳体验。
第一集的第一幕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具象征意味的一次思想碰撞:老子(李耳)与孔子(孔丘)的会面。
无论是置景还是演员表现,都十分克制,自然得就像一个随意的午后闲谈。
两位的思想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和价值观。
然而,在树荫下的这场对谈,却如此平常。
历史往往如此,发生的那一刻看似平常。
却悄然载入史册,千年后依然被人们铭记。
纪录片《中国》所传递的正是“历史的平常”,没有夸张的煽情和演绎,在无声中震撼每一个中国人。
关于孔子的开篇十分动人,《中国》让人们看到,一代圣贤孔子,其实也是一个刚毅的理想主义者。
在那个礼乐崩坏、世风日下的时代,孔子想要教化大众,恢复周礼。
孔子打破周王朝多年沿袭的官学传统,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私学,知识不再是贵族独享的特权。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无论出身贵贱、禀赋高下,都应该获得受教育的平等机会,只要交少许学费,哪怕只有一条干肉,就可以到他这里读书、学习。
孔子要把庙堂之上正在衰落的“礼”传播到村野民间,“礼”是他所教授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代表着秩序、规范、伦理。
孔子认为“礼”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行事的标准;“仁”则是个人的行事准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
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
56岁的孔子与弟子们周游列国,四处宣扬行仁爱、复周礼、施仁政。
然而诸侯国群起纷争,征战不断,个个都想称霸一方。
各国君主关心的只有如何成为霸主,孔子的思想并不被接纳。
一行人狼狈落魄,四处碰壁。
然而孔子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并没有被现实击垮。
而是用一种近乎于偏执的方式,日拱一卒,去改变黑暗的世界。
他思想的不被理解、不被接受,恰恰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光荣。
摄影师罗攀在构图、光影上都十分用心,描写孔子的这一集,随着他人生境遇的变迁,光影色调也呈现出不同的情绪。
与老子对谈时,孔子对恢复周礼坚定不疑,对未来充满希望。
此时的山林背景明亮开阔。
而之后孔子周游列国、颠沛流离时,光影颜色都转暗、转冷,烘托出他窘迫黯淡的处境。
在旁白深沉的娓娓道来中,观众的心境也随光影忽明忽暗。
不同历史时代也有相应的色彩色调。
例如先秦时期的画面,以厚重压抑的黑色褐色为主。
人物时常隐匿在逆光的暗影中,烘托历史的厚重和庄严。
而到了盛唐时期,为了体现气象万千,欣欣向荣。
色彩和光影也随之变得丰富明朗。
整个画面更加明亮、鲜艳。
在第一季的第12集,为了表现大唐盛世,从色彩到声音都变得华丽。
随着安倍仲麻吕的漫步,一幅唐朝闹市长卷图缓缓展开,背景用画布般的浅色,烘托姿态各异的唐朝人。
声音团队则还原了大唐西市的声景:驼铃、马车、霍特商人的吆喝、国外使者的交谈、女文人豪放的笑声……
值得一提的是,描写大唐的这一集,并没有挑政治人物与文化名人,而是聚焦在大唐帝国境内三个普通人:
长安鸿胪寺遣唐使阿倍仲麻吕、敦煌翟氏夫妇(放妻书)、长安西市粟特商人夫妇,勾勒出唐朝开元十四年的普通一天。
《中国》力图呈现的是“历史的平常感”,不再戏说历史,引导观众用更客观的视角去解读历史。
而本集的最后还有彩蛋:一场穿越时空的时装秀。
前十一集中出现的演员齐聚一堂,分别扮演一位唐朝人,出现在一场热闹的夜宴上。
令人赞叹之余,会心一笑。
忍不住要为第一季的收尾鼓掌。
钱穆先生曾在《国史大纲》的序言写道:
“当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本国以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浮躁时代,很多人已不再关心历史。能完整背诵“中国历史朝代”就已经很难得。
纪录片《中国》对于今天国人的意义,不亚于《国史大纲》。
身为中国人,我们只有理解了自己的文化源头。
才能反观自身,在眼花缭乱的时代洪流中不迷失,真正理解“中国人”这三个字的含义。
*本文作者:RAMA

短评

拍的像《三字经》,有点低幼。。但无法不爱中华文明。。或许是为了面向广一些吧,文案用的是文艺体,不是学术体。(另作为娱乐界的翘楚,卫视里的先锋,芒果似乎也总是在娱乐里藏了些情怀。比较厉害的是时代情绪踩点大都快而准)

4分钟前
  • 狐狐_狸狸
  • 还行

现在湖南卫视是走精品路线了吗?这个纪录片,好听的配音,好看的风景,最让我惊讶的是,还有意象的表达。印象最深刻的是,通过竹简的掉落,表述当时孔丘的震惊。看了第一集,有张有弛,值得推荐

5分钟前
  • 无恙&好眠
  • 力荐

画面很好看,有美感有质感。配音有些意外,之前没看过女声配音的纪录片,周涛的这种配音风格意料之外的喜欢,有讲述者的感情和旁观者的冷静,期待下一集。

8分钟前
  • 西北孤狼
  • 力荐

意象美得空洞,文本膚淺得可怕

12分钟前
  • matsuo-m
  • 较差

芒果这次真的可以,演员、摄影和服装质感都不错,比黄金档播的什么震撼大剧史诗大剧良心多了

17分钟前
  • F
  • 力荐

导演:周艳,撰稿:邓建永,顾问:沙武田,摄影:罗攀,旁白:周涛,配乐:梅林茂、徐鲤,实地取景,名角客串…………芒果高层大概是看了《河西走廊》觉得太好,这次干脆无限钞能力,这配置堪称纪录片顶配。就是吧,这主题太宏大了,单讲思想史恐怕不太够。

20分钟前
  • 老泰瑞
  • 推荐

纪录片《中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质感也很不错,静下心来观看,仿佛自己就是处于那个环境之中!

23分钟前
  • 吃个桃桃好凉凉
  • 力荐

我觉得文本挺好的,适合休闲娱乐听一下。

27分钟前
  • Ada
  • 推荐

看了一集,孔子是很伟大,但如何能代表整个春秋?单一的儒家,如何撑得起“中国”二字?

32分钟前
  • 杨大侠
  • 还行

看了第一集,蛮不错的。制作精美,有电影的质感。扣一星给内容,作为一个普及的纪录片,门槛蛮低的。很多地方没有深入,导致我边看看,就边去搜搜资料。而且虽然叫春秋战国,但其实只讲了孔子而已。不如叫人物志,估计就边也差不多吧。本来以为起码也会讲讲春秋各国啥的。对于真的想学到什么一些东西的人而言,内容有些空洞啦。就只是大致上的介绍,也没有对孔子思想上的一些理解层面的东西。

35分钟前
  • 维洛烈嘉
  • 推荐

画面和配音都很喜欢,但是为什么演员表的人就几个比较有名的,其他演技好的戏骨演员不配有名字吗??周涛主配音还是放在最后……

36分钟前
  • xw
  • 推荐

1.看过第一版ppt,看过最后一版成片。2.成片是在电影屏幕,8K电视,苹果电脑三个屏幕上同时观看的,体验差别极大。3.树很漂亮,景很大气,6.5K和全画幅很震撼,值得换个电视。

38分钟前
  • 沛沛
  • 力荐

娱乐至死玩不过湖南台,严肃文学也玩不过湖南台

39分钟前
  • 九个王
  • 力荐

估计这纪录片是准备从春秋讲到大唐,不错,希望有更多这样的纪录片出现,文化自信就是大国自信。解说词、情景化表演、摄影等,都很好。不愧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芒果台,很棒!

41分钟前
  • 钱自由
  • 力荐

太吃升格这一套了,画面好美好仙,喜欢

43分钟前
  • 20个小明≯
  • 推荐

摄影是罗攀,按电影来拍的,画面极其考究。全程搬演,感觉叫专题片更合适。从思想文化切入,细数风流人物,讲述中国何以为中国,挺好。

47分钟前
  • 蚊子凌
  • 推荐

不好看,历史是要有观点的,如果仅仅是“美”,观众看了以后不能引发思考和共鸣,而是沉醉在“大国自信”中无法自拔的话,和市面上的恋爱脑国产剧比也不能高出许多

52分钟前
  • 马尔克莱尔·安
  • 还行

孔子 孟子 墨子 荀子生不逢时还偏偏一腔热血在我看来都是理想主义者(没有贬义)相反老子 庄子就洒脱些 过得也自在话说我万万没想到 秦国篇竟然提到喜国家宝藏第一季的时候我太爱"云梦睡虎地秦简"了班超一家子都好厉害司马睿还是不够睿智与其在意眼前的这点无权无势困境不如养精蓄锐 等待实机王导是个好知己好臣子我一直以为佛教与生俱来的戒律就是荤酒不食结果是引入我国后被萧衍用皇权强制执行的苏绰发明的"朱出墨入"记录方式沿用至今杨坚推创的"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杨坚独孤伽罗是不是史上最恩爱的帝后如果要穿越 必选大唐盛世

56分钟前
  • 漫漫云端
  • 推荐

从屏幕上看就能感觉到满满的制作诚意,每一处都能截图当背景的画质、周涛老师深邃而又有力的旁白等等,可以让人更深处的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57分钟前
  • 黑糖乔一
  • 力荐

热评真的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我国的大一统王朝无一例外采用外儒内法的策略,没有这个外儒,还早结束封建王朝?你现在估么着和欧洲一样,小国邦联好吗,你所说的所谓思想固化之类的东西那都是朱熹的东西了,而强调思想解放天理即人欲的王阳明,恰恰也一样是儒家的圣贤,真就一点哲学不读就开始装杯呗?也是豆瓣饭圈母化了,也不能指望母们能耐心读读书

60分钟前
  • zafg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