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红一白、一玉一雕、三电四曲八旦
there is a famous writer said"in the modern Guangdong,the best culture thing is:
one red(a Cantonese opera actress);
one white< the White willow door>;
one jade(an actress);
one sculpture;
three movies,,;
four songs,,,;
eight TV shows,,,,,,,.
2 ) 鸡同鸭讲
上一次看到广州还是在《秘密图纸》里面,感觉由于地缘偏远,中央要么觉得那里布满了特务要么就是前赴后继投机倒把分子。
一九八四年的广州还是大团结可以横冲直撞的年代,一个万元户恐怕相当于现在的百万身价,那时候的黑棕火鹅不过三元四角一斤,清远白切肥鸡是五元,主人公给人打工一个月拿224元已经感觉盛情难却了。
那是北京路立交桥还没有拆除的年代,那是上下九还没有被 江 泽 民 同志视察也就没有被重新粉刷的年代,那是大三元酒楼还没有作为国营餐馆倒闭的时代,那是莲香楼的月饼还经济实惠的年代,那是陶陶居、芳村、赤岗都还没有变样的时代。那是可以用双蒸米酒送艇仔粥的时代,是音乐茶座里还流行徐小凤的歌和霍元甲的时代。
电影的开头是一碗肠粉,加葱加蛋,牛肉猪肉,很便宜,一个人用一天的人工去伺候大家的街边小食,那是待业青年和失足青年可以做个体户的年代。
人的谋生途径有各种轨迹,在意识形态的点染下就会有阶级属性,人如果墨守成规就可以苟延残喘,但人总觉得可以像跨越街心护栏那样横穿过去,那样的后果比较好的是被汽车撞死,比较糟糕的是被交通警察抓住教育,因为前者你再也不会有犯错的机会,后者会让你以为只要提高技巧或者仅仅是碰更好的运气就可以成功,于是小伤变大伤,然后是好了再伤,轮回不已。
整个鱼档开始于阿龙花钱买了一份报纸,女朋友珠珠高兴地觉得自己的男人成器了,除了打架和撬锁之外他竟然会从报纸上寻找自己的方向了,无论这个方向是通向何方,毕竟对方懂得从国家正规通告的路牌下过马路。无论是鱼还是螃蟹批的执照不都是执照吗。
好像就是从这部电影的摩托车拍照**-03888开始有广东人喜欢8发“发”这个音的说法,除了好像最近流行高层住18楼是十八层地狱之外,8还是雄踞首位,人的脆弱可见一斑。摩托车到的时候,海仔考虑的是那么大的后座正好放鱼箱,珠珠考虑的是在车后镜里看自己的眉毛,阿龙就像赵子龙骑在了马上准备冲进长坂坡,他们的确准备开始一种新的生活,可新的生活不是唱戏也不是化妆。
海仔的扮演者是高地街真正的卖鞋个体户(86年他因为家里有十几万现钞被抢劫当场被捅死,据说被捅了十几刀),他的思路是准确的:哄抬物价,哗众取宠,以次充好,短斤缺两。出事了就溜之大吉。电影自然要打击这种歪风邪气,可奇怪的是这种人的十几万是哪里来的呢?喷水的养鱼池,送货上门的服务态度,对外这样可以开放了,对内可以搞活吗?
这个戏的一个特点是四个人四种方言:阿龙是哈尔滨话,珠珠是汕头话,海仔是广州话,葵妹是潮州话,但恰恰因为说的时候是用自己熟悉的方言才让演员的表演显得鲜活,后期的配音算是一种无奈的亡羊补牢,试想如果能听到这种鸡同鸭讲的版本不是更好。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不是一种鸡同鸭讲。
3 ) 没能成为羊城的《清明上河图》
童年时看过连环画,但内容一点也不记得了。那时候还有一类似的连环画《阿混新传》(原来这也是珠影出品,导演是《七十二家房客》的王为一)。
女主的红鞋子走在西关特色的青石板路,确是动人风景,如果是高跟鞋连衣裙的女孩就更加迷人了,因为高跟鞋会在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配乐很讲究,很粤味。
夹BAND(搞乐队),那时候很流行,就是闹着玩。我记得童年时候(80年代末)乡下的几个大哥哥也在一起玩音乐,有吉他、二胡、笛子等,他们会唱徐小凤、谭咏麟、吕方、张学友、罗文,如《每一步》、《登高》、《朋友》、《遥远的她》等等。
音乐茶座这个,童年在乡下的人表示没见识过,后来都被酒吧和卡拉OK取代了。又过了很多年,在动画公司,有两位音乐音效(都是兼职夜晚在酒吧演唱),几年后,有一位在小镇青年间走红,他是欢子,再过几年,轮到另一位因为网络神曲《社会摇》及《海草》走红,他是萧全。
电影最珍贵的是给那个时代的广州留下了很多鲜活的画面。剧情和人物都不太重要了。唯一遗憾的是它的故事还是太弱了,也没有像《七十二家房客》那样富有喜剧元素,使它无法覆盖大众。
本片曾经在香港上映,票房20多万,位列年度第260名(1985年上映电影300多部)。
4 ) 80年代初的广州风情画
有幸在今年的广府庙会大屏幕露天欣赏,虽然飘着细雨冷风,还有街灯的反光,依然看得入迷。没有机会见识改革开放初的广州,在这部电影里还可以见一面,一幅活生生的时代风情画。当时的广州电影还没受香港影响,原声就是普通话,保留了不少粤语背景音,《外来媳妇本地郎》的康师奶黄锦裳也有份参演。当年的电影现在看来,是根本没有办法想象的用心制作,无论是摄影还是配乐,纯手工的精品。
5 ) 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划时代的电影
8/10,这个评分不是因为电影本身而是影片超出电影的划时代意义。这部正式宣告民营经济来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与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中国经济的分水岭。《甜蜜的事业》到《雅马哈鱼档》中国人沉寂在对新生活美好向往时期结束了,此后的数年人们在对社会新生阶层个体户的嫉妒和嫌弃最终在80年代末爆发了。
我看过的大陆拍城市生活最好的电影。导演居然是当年演董纯瑞的!!!初到广东的东北人,满怀着对南方城市日常生活的爱!
粤语版应该更有意思,人物言行的感觉极八十年代。当年那么火,应该是因为人人都喜欢看别人励志,发财……
讲述80年代在改革开放背景下,自主奋斗青年开着雅马哈摩托车开鱼档个体户生活的故事片,算是描写南国深圳那边小渔村改革开放发展起来也悄悄改变人民生活如何致富的缩影,极富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很是怀旧喜欢
男主角一看就不是南方人,而是东北人,尤其那一身膘,南方人的皮肤薄多了。
发生在广东的非喜剧版“二子开店”,中规中矩套路化的改开个体时代剧
1984年第一部以“个体户”为主角 呈现新广州市井风情的电影风靡全国 被誉为“广东改革开放第一张亮丽的名片”“当代广州的清明上河图” 在那个人们对商品经济仍然抱有疑惑的时代 该片破天荒地撕开了计划经济的一角 拍出了广州立于改革开放前沿的缤纷与鲜活 书写了中国电影史上“岭南都市电影”的新篇章
文献价值颇高,为广州80年代的众多标志性地方留下了影像资料,很多镜头有纪录片味道。但从摄影、叙事等角度看,这部片很难成为永恒的经典,还是太粗放。
80年代中国个体经济改革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作品,非常有年代感,充满市井生活气息,顺便欣赏一下80年代广州城市风貌也不错。
八十年代,个体户办执照要送礼走关系,20年后,游戏规则仍没变。很多广州街头的生活化实景,难得的时代记忆。
骑上「雅马哈」摩托车意气风发又意气用事的阿龙像一条心甘情愿被「法网」捕获的「雅马哈」鱼。虽然肚子里有不少的花花肠子,但这位「愣头青」的理想和追求普遍而又朴素:活得像个人。然而只要有钱就能活得像个人吗?倘若现实真是这样,那么「成人」过程也未免太简单粗暴了吧。被「安欣」发现,并身处「烂泥巴扶墙」政策中的阿龙或许还不清楚,广州《女人街》的万元户,要么是宰客的主,要么是待宰的猪。在「龙珠街文化站」改开初期,个体户的经济状况直接和个体户的婚恋状态「联谊」挂钩,有钱没钱直接关系到单身汉有没有老婆、孩子和热炕头。幸或不幸,大哥「高启强」遇见了大嫂,龙哥遇见了葵妹。这些「奇遇」可谓都是「雅马哈鱼」在走鸿运,吃红利。倘若《雅马哈鱼档》不踩刹车,继续沿着错误道路《狂飙》下去,那么再多「保护伞」也挡不住脱轨翻车。
算是广州风土片,也算是市场经济开端的赞歌。去过广州的感觉就是,市场经济算是写在广州血液里了,和北方那种期盼体制的社会确实不一样。
需要一波男士热裤复兴 2022-11-04
我觉得内核细想很可怕,对人实际上没有同情。
张良的“南国三部曲”之一。投资42万,回收800万,当年大受欢迎。鲜活生猛如海鲜。广州文化全面呈现,除广式建筑、夜市、老城“龙珠街”和新式高楼大厦,亦有当时时髦的迪斯科、音乐茶座、粤语歌、万宝路等。非职业演员,记录片手法,粤语和普通话两版本。想起方育平《半边人》和谢飞《本命年》。
80年代男的会穿mini牛仔热裤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好玩。精准地记录了很多具有年代性的风情,不可复制的街景,充满干劲的精神头,吃的喝的、衣着发型,加上这修复配色,太鲜艳了,有一种眼睛不够用的感觉。尤其着重刻画了各种身份:个体户、澳门客、待业青年、棋谱骗子,群戏丰富(戏剧冲突做得生硬)。反正看得太热闹了。齐大腿根儿牛仔小短裤、深v不系领彩衬衫、人字拖也可以走出忧郁的步点,张天喜的角色看片儿之前就有了印象。好人个顶个的好,倒也真诚;坏人跟现在差不多的坏,但已经在现在的片子里不复存在。之前看北方片比较多,这次看个广东片,真是很珍贵,可惜不是粤语,对卖鱼行话方面也透露得太少。不过艇仔粥真的是在江边小船上做的,早晨去吃早茶是一座难求的,可以抱着吉他跳迪斯科的,这些都好鲜活啊。
大清早的中央六
可以改名为《外乡青年闯荡广州》,其实剧情里面的编排,似乎是以一个非广州本地人的行为来编的,如果是广州仔的话,看上去很多例如抢档口,这些都是很不符合广州人的性格特点的。不过这样也无碍它成为一部好电影,剧情流畅,构图优美,故事引人入胜,表现了刚刚改革开放创业者的艰辛~~5星
薅社会主义羊毛的免费电影(这是可以说的吗),摄像机纪录下了80年代真实的广州风情,虽然是普通话配音,但环境声也有收录到一些广东话被放了出来。所有真实都好看过虚构。同龄的广州朋友跟爸妈炫耀去看这部片,却被回答“年轻时候早看过啦”
#杭州211218,2K修复改开一代青年创业,社会在上升,人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故事很普通,社会背景大概挺有价值吧。素人演员蛮合适的,虽然有些地方处理得太糙了,但整体蛮真诚的。我喜欢的点在于它是南方的真实表达,不是如今消灭了多元化之后几乎没有声音的广州,去过几次广东和广州之后,我觉得那里真得值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