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海街日记 是枝裕和君的少女日记
前年戛纳因为有工作,趁间隙拿厂商证去排了两次《如父如子》的队,都在最后时刻被拦在电影院外,后来时隔一年才看到,半夜爬起来喝了一壶清酒。今年听说戛纳竞赛片单《海街日记》赫然在列,下定决心连滚带爬赶来,电影首映式放完,跟着全场观众站起来鼓了三次掌,是枝裕和带领四个氧气美女主角站起来,鞠躬答谢。 是枝裕和的电影其实是不必太多期待的,永远都是狗血八点档社会新闻作为故事起点,轻言细语讲着家常琐事,“日子一天天过去,生活一天天继续”,可就这样两个小时过去,电影结束时总希望让观众产生东方式的哀伤:“人生可真是不容易啊,但也要好好过下去啊”或“人生要好好过下去啊,可是真的是不容易呐”。到了这一部《海街日记》,因为“少女题材”的甜腻,这种哀伤感有一种“樱花凋谢”的不真实的美好。 《海街日记》改编自吉田秋生创作的同名畅销漫画,吉田秋生和是枝裕和共同完成了影片的剧本改编。故事开头依旧狗血得很,在镰仓依为命的幸、佳乃和千佳三姐妹,突然得知失联15年的父亲在山形县去世。葬礼上三姐妹遇到了素昧平生的同父异母小妹“玲”,并决定摒弃前嫌将玲接回镰仓共同生活。接下来的时间里,滨海道的樱花开了又谢,院子里的梅子绿了又黄,亲戚邻里情人们来了又走,唯有四姐妹在一场不期归期的共处,留下了少女时代最美好的时光。 就我个人而言,除了平和却坚定的三观,最喜欢是枝裕和的地方还在于他把剧作的巧合编织得和生活的狗血一样缜密自然,所有的梗埋藏时不露痕迹,揭盖时大方从容。比如我一直因为大姐幸的坚韧善良,忽略了她至少名义上和她父亲一样也是家庭的破坏者,幸一直宽慰小妹玲的“没有人有错”,或许是她从内心开解、宽慰自己的理由。有趣的是,顺着“没有人有错”这句话,伴着执拗母亲的登场、玲见或其中的温馨回忆,让电影中未露面的父亲从抛妻弃子的形象中逐渐洗白,让人得出结论:生活可真的不是非黑即白容易评判的事情。 故事其实就是那么多,全看讲述者的技巧和节奏,比如细节前后的照应做平凡了是工整,做毁了是刻意,做得举重若轻才是大象无形。不能说《海街日记》有多么完美,但许多细节有日本匠人式的用心。年复一年的时光,是枝裕和用梅子酒的制作作了节点,梅子酒之滋味差别也似乎是一家姐妹性格的映衬。台词之外的细节也颇讲究,三个姐姐的生母来探望,当下里没有按住对非亲生女儿的怒意,第二天道歉给四位姐妹补上头天忘记的礼物,唯有玲的包装与别人不同,显然是重新买过。 把玩亲情题材这么久,是枝裕和总能不动声色找到一些细节作为引子信物。小妹玲在姐妹们常去的食堂,发现原来父亲生前常给自己做的当季新鲜鱼生吐司,正是食堂大叔独创家传的手艺。不爱做饭的妈妈只教会大姐幸一道好煮的海鲜咖喱饭,三姐千佳更熟悉得则是外婆做的鱼排海鲜饭,而二姐佳乃的最爱则是海鲜食堂的阿妈叮嘱转赠的定食。这些情节散落片中四处看似并不关联,食物是最牢固的生理记忆,映照的却是四姐妹的童年时光,哪位长辈是最亲密的陪伴。 看到此处,想及自己成年后下厨,朋友每每嘲笑:你炒什么菜都要抓一把青椒,肉丝放青椒、鸡蛋放青椒,连炒青菜也要放青椒。父母的饮食习惯原来是我们除了血脉之外,埋置在味蕾处的情感联系。 比起《如父如子》在掉包故事里讨论阶层差异和血缘关系,《海街日记》的确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显得美好而怯懦,的确会让期待他力量感的观众略感失望,但漫画式唯美风格或许已表明导演这次不打算对社会生活做更深刻的讨论:镰仓取景的《海街日记》,无论是穿过城市中心的单节火车,还是拐弯遇见海的樱花大道,都可直接作为城市宣传片,就更不要说这些美景里还配上了四个女孩子着和服玩弄焰火、穿黑丝海边逐浪的画面了,少女感原本就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 几部家庭伦理片下来,《海街日记》对是枝裕和自己来说,大概更像是一次和解和松绑,人生大概总要经历“人生很美好啊、人生很不美好啊、人生即使这样也还是美好啊”三个阶段吧,每一个阶段的感悟都仰仗智慧开悟。 《海街日记》中,导演安排两个离世的人物都熬过了樱花开放的季节,所有的不平、不甘和不能,都在感受完樱花美好之后放下,作为结语的就是是枝裕和念叨了两遍的那句台词:如果在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还能有感受美好的能力,那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吧。
2 ) 《海街女孩日記》觀後感
離異父母下四個女兒支撐家庭的溫情電影。
香田家長女給予父親的評價是:[沒用。] 父親離家出走, 在外另結新歡, 婚後有獨女, 她亦是姊姊的同父異母女兒, 父親患病去世, 到火車站迎接遺親的是身穿校服的妹妹玲, 一身潔白求學服飾穿在身高較低的女學生, 相對三個身材高瘦, 同是披上黑色衣服的姊姊, 她沒有在姊姊面前哭腫眼睛, 博取憐憫, 她眼神清澈, 像是看透家庭苦樂事, 好好的接待親人。
長女香田幸自父母離婚後擔當養育妹妹天職, 她一切以家庭和睦為先, 有時二妹佳乃霸占姊姊上衣的衝突爭吵時有發生, 戰火好比岸邊均衡拍沙的浪花, 卷紋攫奪前排顆粒, 後方瞬間填補, 家庭不可能永遠平和, 時有發生的吵鬧是只管自己喜好, 或者是堅持己見的頂撞是出自要家人相讓的溺愛, 以及點出問題徵結是難聽忠告, 卻是苦口婆心的關愛。家庭就是在吵罵、和解的循環成形, 愛是恆久忍耐, 也是諒解寬恕, 不是父親見了別的女人心志喪失的拋棄原配女兒; 母親不盡母親責任的遺下女兒, 父的色迷心竅; 母的不願承擔, 害苦了三個女兒, 幸而長女懂性, 盡心盡力的照顧妹妹, 儘管要日夜輪班, 姊姊下班後還是花了不少心思在選擇價廉物美的當做食材, 因應家人偏好, 弄妹妹喜歡的菜。
因為父親亡故方首次見面的長女及最年幼妹妹, 妹妹鈴的不怕生及堅定眼神打動了姊姊幸, 姊姊認定同初次見面妹妹的獨立自主性格契合, 同病相憐, 幸同時看穿了鈴繼母只是在亡父病房放下更換衣物, 逗留十分鐘離開的虛情, 可是她在靈堂假裝傷心過度, 難以對親朋戚友說出謝辭的造作實在看不過去, 姊姊不要妹妹跟隨這樣的母親, 父親既然辭世, 繼母難以信任, 準不成她會改另覓夫家, 拋棄血緣女兒, 就像當年母親棄幸三姊妹不顧的覆轍, 幸不想在玲身上看到她身陷的的苦澀, 父親的孽在到此為止, 照顧妹妹責任交由姊姊辦妥好了, 難道三姊妹的薪水不能養一個親妹妹嗎?
玲看到了姊姊邀請同住的真情, 她察覺了母親的表裡不一, 覺得母親在後父喪禮的飲泣是演給別人看的, 個性耿直的女兒不能接受假像, 因此妹妹下了跟隨姊姊的心志。幸下了一個要同鈴同住的決定, 她提出邀請時就在列車門關上一刻鈴答應了, 鈴的不捨追逐列車奔跑, 回應了以姊當父母的決心。
看清了父親的錯不是自己不會犯同樣的錯。幸愛上了有妻室的兒科醫生, 愛人妻子卧病在床, 未能盡妻子責任。然而, 這決不是介入別人家庭的理由, 鈴無意說出的[不該戀上有婦之夫。]觸到了姊姊痛處, 姊姊沒有怪責敢言的妹妹, 她明知錯愛不會開花結果, 還是執意而行, 是留有父親禁忌的愛基因也好, 是在長輩不時問及的婚期也好, 都是抵抗傳統長女不嫁, 妹妹豈能出閣的觀念, 亦是掛心她要是有了妻子名份, 誰來看顧認為不會長大兒女的代入母親心理。
二妹佳乃愛情至上, 她經常更換伴侶, 她可以為了愛人, 可以借出金錢, 不求還款日期, 男伴久債累累, 他算是有自知之明, 主動提出分手, 欠下的錢當然不日歸還。 佳乃對金錢觀念是時下女人花在衣裳及化妝品, 偶爾會借出款項給心愛的人, 花樣年華不懂錢財可貴, 她升了職, 初時滿心歡喜的同家人說可以穿時尚莊重衣服同上司見客, 她會面顧客場所是暗淡工廠辦公室, 上司分析客戶經濟狀況, 老妻酸楚的按著丈夫的手, 履新助理新服裝在愁雲慘澹光芒消滅, 她聆聽了老主顧稍為緩和口氣, 靜觀日後前境還是堪慮的愁容, 老夫老妻持守愛的用心經營企業難以抵擋經濟蕭條洪流。老夫妻經營方針或許落伍, 他們多年經歷風浪的愛, 牽動了佳乃的淚泉, 溼透了眼簾。日本市道欠佳, 櫻花樹築成的桃紅隧道只能掀起少女粉黛臉頰, 綻放笑容是少女的禮讚本土豐碩良景, 美好風情畫是少年人沒有憂慮的飽覽糖衣; 成年人經歷的重病、工廠營運慘淡, 結束營業, 是漫天滿花到花瓣萎謝的人生輪迴, 留存日久的地道美食相信總會有人繼承, 開枝散葉, 大和民族對保留傳統別有心得, 深信。
三妹千佳外貌不太起眼, 她選擇男朋友的品味、眼光十分獨到。運動店店長體型略胖, 眼耳口鼻細小, 印在有如豆沙餅的圓臉, 配以一頭大卷毛頭, 一見難忘, 相比大姊答允有婦之夫共餐、交往, 醫生但求心靈慰藉; 幸求的是品嚐奪女人丈夫的禁果; 二姊沒有大姊的偷偷摸摸, 她要的是帥氣爽直男孩, 是否委以終身隨緣; 三妹的店長店員愛情純真, 店長在登山意外失去數只腳趾頭, 不覺恥辱, 大姊問及時他還多次要她看殘缺, 襪子豈能蓋住他的豁達? 一個敢於說自己的失敗經歷男人, 是真漢子, 千佳青睞直性子的店東, 她在家裡邊吃飯邊練習模擬垂釣, 想像同戀人到溪湖釣魚, 喝著釀製梅酒, 欣賞湖光山色, 是多麼寫意的樂事, 女友問他還會攀山嗎? 男友一句:[夠了。]帶出腳踏山坡, 環視群山心願既成, 不如陪同伴侶做揮臂模擬練習, 一同釣魚好了, 人就是要懂得放下: 大姊放下出國回歸家庭; 二姊收起開朗體會木土經濟衰退; 四妹放下板著臉孔在新家庭打開胸懷; 三妹率性過活, 並擇了志同道合的曲髮男朋友, 不變應萬變, 淡然處世, 波浪千重後姊妹回家訴苦, 合力撲殺昆蟲, 笑談打扮心得, 採摘梅子製酒, 家的凝聚, 是福氣。
Patrick Chan寫於2015年10月18日
3 ) 看见生活中的美好,一步步走下去。
生活中看上去的美好,只是展现了做人的态度吧,就算有天大的事儿,饭要好好吃,觉要好好睡,工作还是要做的,忙家务,收拾房子,酿梅子酒,赏花,看见生活中的美好,一步步走下去。
一些经典台词:
1.佳乃:拜托你咯,我们都支持你呢。
幸:这种事情为什么不在你清醒的时候说。
佳乃:这种事情,不喝酒怎么可能说的出口啊。
2.幸:对不起,我不能和你一起去。
爱人:我就觉得你会这么说。
幸:那孩子身上发生了太多的事,被夺走了童年。
4 ) 最重要的是一家人整整齊齊,吃一餐飯。
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記」,以鐮倉為舞台,由一場葬禮出發,以一場葬禮結束,頗像侯孝賢台式鄉愁片的處理手法。舞台的主人公,是四位性格鮮明,卻各自散髮著良善光輝的可愛女性。連接起四姐妹的ダメ爸爸,雖未在劇中出現,卻又無處不在。
<图片1>
四姐妹的戲難拍,吃飯的戲難拍,要拍多人吃飯的戲,那就更見功力。從事過影視製作的人都知道,監視器可是個毫不客氣的傢伙。演員的表情在框框里被放大了,那些好的表演自然是不用說,但若是有一絲瑕疵,在監視器中看起來,就像是放大了好幾倍那樣難堪。
<图片2>
是枝挑戰「拍吃的」,在片中,用15場飲食的戲,串聯起了四姐妹的感情脈絡。
No.1 香田家 大姐 二姐 三姐 早餐
由二姐夜不歸宿為全片開場,一上來就將長澤所飾演的二姐大咧咧的真性情展露無遺(嗯,身材也是展露無遺)。回到家中,第一場的早餐戲,三姐妹的性格從各自的吃相、口白及姿態中展現。承擔了家裡實際上是「母親」角色的大姐,自然是一本正經的端著飯碗,一板一眼的認真進食。三姐是左撇子重口味(選男友口味也是蠻重的),吃飯喜歡扒飯。二姐則是在姐姐面前稍微收斂了一點,但又有著姐妹的微妙緊張感。
<图片3>
No.2 去山形參加父親葬禮的火車上 二姐和三姐 隨車便當
交代了父母離異,父親有不倫戀情的劇情背景。
No.3 香田家 四姐妹 蕎麥麵
小妹すず搬來和三位同父異母的姐姐,新生活就要開始了。大姐堅持要現煮蕎麥面,在日本,吃蕎麥面往往有著祝福的含義,像是新年、喬遷等等,大姐用行動默默表示著自己對妹妹的歡迎。(三姐的怪咖男友在這場戲中也有出現)而初來乍到的小妹すず,則略顯得拘束。
<图片5>
No.4 香田家 大姐和姨婆(樹木希林)牡丹餅
姨婆為了家中的新成員前來到訪,卻選擇了單獨和大姐交談。大姐在姨婆面前,才表現的像個晚輩那樣,賭氣的一口吃掉大半個牡丹餅。
<图片6>
No.5 海貓食堂 小妹すず和二姐(還有一群足球隊的小夥伴) 定食
海貓食堂見證了街道的人事變化,經歷了香田家的變故,如今也接納了小妹すず。而すず也在慢慢融入新的環境,結交新的朋友,第一次擁有了除爸爸之外真正的家人。
<图片7>
No.6 海邊餐廳 二姐和渣男友 米飯可樂殼
渣男心機婊,二姐傻白甜咯
<图片8>
No.7 香田家 四姐妹 早餐
二姐睡過頭,急急忙忙加入了早餐,這樣的一天再平常不過了。すず漸漸在香田家真正「住」了下來,舉手投足都有「在家」的姿態。大姐還是一如既往的家教嚴苛。二姐出門前忘帶錢包折返後,又發現錢包已經在包中的小細節,真實感(可愛感)爆棚。
<图片9>
No. 8 椎名住所 大姐和戀人椎名 土豆色拉
大姐愛上了同在一間醫院工作的醫師椎名,對方不僅是個有婦之夫,還是個像淺野先生那樣沒用的ダメ男。處理兩性關係不夠決絕,但卻為人溫厚老實。大姐在為這頓晚餐買食材的時候,若有所思的神情,想必也是在為這段「不倫」關係困擾吧。
<图片10>
No. 9 香田家 四姐妹 早餐
又到了香田家的早餐時間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四姐妹也吃了好多頓飯了,感情自然加深了不少。小妹すず已經開始幫忙佈置飯桌,和三位姐姐的相處也更加自然,小表情的流露也豐富了。
這場戲中,すず的撒謊,其實也是交代了她心中一直存在著的「爸爸的事情不太能和姐姐們說吧」困擾。
<图片11>
No. 10 海貓食堂 二姐和課長(亮哥) 午餐定食
鋪墊了之後海貓食堂決定結束營業的故事背景,加上二宮阿姨的病已經初露端倪。二宮阿姨和弟弟之間的經濟糾紛,卻也反映出課長為人耿直的性格特點。二姐這次終於遇到了靠譜男!
<图片12>
No. 11 山貓亭咖啡 すず和足球隊小夥伴(還有小男友) 沙丁魚幼子吐司
山貓亭咖啡是爸爸常去的店,沙丁魚幼子吐司也是すず和爸爸共同生活里非常重要的一塊記憶拼圖。這裡看出すず對爸爸的感情,平時在姐姐們面前其實是壓抑著的不敢表露。
No. 12 香田家(不算吃飯的)四姐妹 收梅子
香田家的家傳梅酒,串起了香田家的母系羈絆。
每年採摘梅子釀梅酒的活動,すず成為了今年的主力。無酒精的梅子飲料,是すず作為家裡一份子的表徵。
<图片14>
No. 13 香田家(不算吃飯的)四姐妹 姨婆 離家出走多年的母親 冷飲時間
當年出走多年的母親重回家中,大姐自然是針鋒相對。吃個冷飲消消火吧。
<图片15>
No. 14 香田家 すず和三姐 魚糕(魚竹輪)咖喱飯
ダメ媽媽為了省時間,開發出了海鮮咖喱飯(因為海鮮比較容易熟)。而外婆的版本,則是非常old school的魚竹輪海鮮飯。這裡すず向三姐坦言自己之前的謊言,第一次在香田三姐妹面前直抒胸臆。三姐作為三姐妹中,對ダメ爸爸印象最淺的女兒,也許也是讓すず略增安全感的傾訴對象吧。
<图片16>
No. 15 香田家 (不算吃飯的)大姐和すず 梅酒時間
大姐多年來一直在家承擔「母親」的角色,照顧妹妹的飲食起居,負責承擔妹妹們教養的義務,大姐的童年,其實也是被「奪走了」。すず這邊,在父親臨終前盡心照顧,面對繼母的冷漠「被長大」,讓人心疼的兩姐妹,在香田家的緣廊下,逗趣打笑,徬彿找回了生命中缺失了的童真。
<图片17>
劇中還有許多小細節,像是二宮阿姨特地準備了的「竹夾魚南蠻燒」(南蠻燒是一種類似糖醋的調料手法)。各種配合季節更迭出現的「旬物」:紫陽花(花語是背叛喔)、櫻花、浴衣和花火等等。回頭看片名,海街Diary(海街日記),想起幼時稚拙的暑假日記里,記錄的無非也是這些細碎的吃喝小事吧。
<图片18>
家人,就是一起吃很多頓飯的人啊。
5 ) 是枝裕和专访:我也会看少女漫画呦
2015-05-19刊于深焦DeepFocus公众号
文/ kyd、张宇旋、PeterCat、柳莺(发自戛纳)
是枝裕和无疑是当下在中国知名度最高的日本导演之一。这种口碑,很大程度上源于他的电影是一种对温情的东亚家庭伦理秩序的回归。对家庭生活的关切让他的作品勾起了观众对小津安二郎式的日本家庭映像的记忆。
在入围今年戛纳主竞赛单元的新片《海街日记》里,讲述了父亲去世之后,四个姐妹一同生活的故事。这仍然是他最擅长的风格,淡然隽永,满足了我们对日本的所有想象。
B=外滩画报
H=是枝裕和(Hirokazu Koreeda)
B:《海街日记》的故事来自于漫画家吉田秋生(Yoshida Akimi)的同名女性漫画,据我所知,她的作品已经不止一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包括《世界奇妙物语》等。你看过这些作品吗?你觉得吉田秋生的漫画有怎样的特质,吸引了那么多日本导演争相改编和拍摄?
H:吉田秋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漫画家,过去二十年我一直是她的忠实读者。当我第一次读到《海街日记》的时候,脑海里立刻就产生了“要把这个故事拍成电影”的想法,我不想让别人抢在我前面拍,我坚信改编它的人一定会是我。
B:《海街日记》算是少女漫画吧,在日本你这个年纪的男性看少女漫画很普遍吗?会不会有些奇怪?
H:会看的哟。确实,她是主攻女性向的漫画家,但除了一部分典型BL题材的作品是针对少女群体的之外,事实上她也有很多受到不同性别以及各个年龄层读者喜爱的漫画,三四十岁的男性同样也会是她的忠实读者。我已经五十几岁了,但我依旧很喜欢她的作品。
B:这部电影拍的仍是你擅长的家庭题材,风格也一样淡然而隽永,但也有不少人评论故事太过甜腻,你想要观众从这部电影里获得什么样的体验?
H:当然,我会希望观众发现并欣赏几位女主演细致的表演,她们在诠释角色的时候非常用心。《海街日记》并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主角的故事,更是一部讲述时间的电影。我希望观众在看的时候可以理解这个层面的用意。
“绫濑遥的优雅在日本已经不多见了”
B:在四个女主角中,你更着重描绘了三姐妹中的大姐幸,以及同父异母的小妹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侧重?
H:首先这是和原著保持一致的,其次,大姐幸相对其他姐妹来说,更能理解父亲一些。她在开头说,“即便他曾经很亲切、很和蔼,说到底也不过是个恶劣的父亲罢了。”而后来她则逐渐改口,“他虽然不是个好父亲,但也许是个好人也说不定呢。”可以看出她在学着改变,逐渐以积极的态度来看待父亲。
同样,改变也发生在小妹铃身上,她最初总是背负着罪恶感——“我为什么会被生下来?”、“为什么我要来到这个世界上?”——她感到自己的存在给其他家庭带来了不快乐。逐渐地,她才开始正视自己,开始接受和理解自己的存在。正是这样的共同点让我把更多的侧重放在了她们俩身上。
B:这次你选了四个“氧气美女”作女主角,其中绫濑遥和长泽雅美已经是家喻户晓的明星了。绫濑遥之前演过许多电视喜剧,给人感觉很可爱调皮,长泽雅美则走甜美知性路线比较多。这和《海街日记》中的角色安排似乎正好倒过来了。
H:确实,绫濑遥演了很多喜剧风格的影视作品,但在现实中,当我见到她的时候,我就知道她是大姐幸的最佳人选。她非常美丽,端庄,举止极为优雅——在当代日本社会,这样的优雅已经不多见了。而这种端庄的美,和大姐幸的形象十分吻合。
B:这部电影在给我带来温情的同时,也让我看得很饿,能说说那些和食物有关的场景在电影里起到什么作用吗?
H:一方面,因为整个剧情都是围绕着父亲离世展开的,如果全片都着眼于此的话,就会变成一个太过悲伤的故事,那并不是我想要的好故事,因此我想尽可能加入一些和食物有关的场景来冲淡它。
另一方面,电影里的食物都和四姐妹的回忆有关,梅酒、镰仓特产的小银鱼,以及海边小镇特有的食物,都和回忆紧密相关。像这样一部描绘家庭的电影,故事的核心就是随着时间流逝,一些事情发生和过去,有些东西却会留存在人们的心里,并一代代传承下去——这其中一个重要的载体就是食物,这也是为什么这类场景在电影里特别重要。
B:电影里出现的那家镰仓的海边餐馆,现实中也有这家店吗?能不能说说你对镰仓这个地方的印象?你最喜欢这个海边小镇的哪一点?
H:很可惜,现实中并没有这家店。其实镰仓算是个挺有名的旅游胜地,那里有很多寺院,比如以绣球花闻名的明月院。我在电影里尽量避免展现镰仓的这一面,因为那样的话就会接近一个游客的视角,而不是《海街日记》想呈现的日常生活状态。
电影里从四姐妹的家到车站,一路上开满了绣球花,非常漂亮,我就是想要在这样普通的生活场景中呈现镰仓的美。
“我从来不要求演员去看小津安二郎的电影”
B:小津安二郎的墓就在北镰仓,你有去拜访过吗?
H:我们拍摄的地方其实离那里很近,但我这次并没有去,倒是我还在上大学的时候去过好几次。
B:你一直被看作继承小津衣钵的日本导演,谈论起你的电影,总会有人与小津的电影作比较,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H:不止是这部电影,每次我来到西方国家,尤其是欧洲,总有人提到小津安二郎的作品。我想那些这么说的人应该是在赞美我,但说实话,我有点无所适从,甚至感到随之而来的压力。
这次的《海街日记》,我承认确实和他的作品有相似之处——这是一部关于人,关于跳出时间的框架来审视人生发展轨迹的电影。当然,在拍摄的时候,我从来不要求演员去看小津安二郎的电影,或是从中汲取灵感,而我个人确实在开拍前有对他的作品进行过思考。
B:在你以前的作品(比如《如父如子》)里,父亲做了轻率的决定,事后悔不当初,而在这部《海街日记》里,姐妹们却为一些决定而犹豫不决,在你看来这是两部作品主角的区别所在吗?
H:男女之间的这种不同,关于做决定的轻率和迟疑,我倒是没有怎么考虑过。故事里,大姐幸把一件旧浴衣给了小妹铃,让她穿去烟火大会。幸很坚定地想要挑起照顾妹妹们的重担,包括这个新出现的同父异母的小妹,幸甚至不准备和人结婚,而是要一直留在这个家。不能说这是个美满的结局,但她非常坚定,所以我也很尊重她的态度。
B:没有人知道电影中“父亲”这个角色的过去是什么样的,你有计划再拍一部这样的故事吗?
H:我在过去十几年里失去了我的父亲和母亲,自己也成为了孩子的爸爸。我想也许是因为经历了这样的角色转换,因此我反而更关注其他家庭成员的故事。
原文首发于《外滩画报》
6 ) 梅树的意味
凌晨醒来给孩子掖被子后,就再也没睡着,这是冬夜里经常做的事。于是又开始回味《海街日记》,其实这两天一直在回味这个电影。想到影片里,树木希林演的姨姥姥在大姐幸接小铃来家里住后对她说的,“又不是养小猫小狗,养育孩子可是很辛苦的。”幸的确有母亲的担当和气质,虽然并没有做母亲,生活的经验让她充满母亲的温柔和细腻。《如父如子》探讨如何做一个好父亲,《海街日记》应该是关于母性和女性的电影。而同样是关于弃子的故事,《海街日记》之所以和《无人知晓》有截然相反的人物命运走向,其关键作用的应该是因为有香田幸这个灵魂人物吧。很喜欢幸这个人物,端庄、坚强、笃定,性格颇似《幻之光》中的江角真纪子。此片中绫濑遥表演得也好,如导演是枝所说,有“昭和味”或是“昭和颜”,上一回让我觉得有昭和味的人物是山田洋次《东京家族》中的夏川结衣,她戴着围兜做家务的样子让人想到田中绢代那样的有厨房气质的昭和女性。田中绢代在成濑巳喜男的《流浪记》里,出演一个经常忙碌在厨房中的女仆,其中有一段山田五十铃与杉村春子在前厅弹唱,田中绢代在厨房中凝望她们沉思,而后背转身擦碗,扣碗,再擦饭勺,摆好。这一系列动作,真如泰戈尔说的:“女人,你在料理家务的时候,你的手脚却歌唱着,宛如山涧溪流歌唱着从卵石中流过。”尽管事实上,田中绢代本人连饭都不会做,但她演得多好。《海街日记》里,幸擦洗楼梯、淘米、收衣服,做这一系列动作时的样子,也像溪流一样轻快平静。
片子里也有意无意提及,幸很像外婆,对老屋、对庭院,对梅树,她有自己的执念。庭院里的这棵梅树是她们的外婆种下的,已五十五年。冬天的时候,幸打理庭院给花草浇水,干枯的梅树下夹杂着黄色的洋水仙、八角金盘或南天竹(从后来幸有次晚上回家顺手摘南天竹红果子判断出),她和妹妹们学外婆的口头禅,说梅树,“要除虫要消毒,活着的东西是很费功夫的。“然而她还是很乐意去费这个功夫,每年养护它,充满期待之心,看梅花开、摘梅子、做梅酒。很遗憾,片子里有摘梅子和做梅酒的镜头,却并没有拍梅花的镜头。看是枝裕和访谈,才知道梅树是为拍电影而移栽的,可能刚移栽开不成花吧。访谈里写到导演在电影完成几个月后回访拍摄的老屋,看到庭院里白色的梅花正尽情绽放。有梅花和没有梅花,意境应该会不同一些的,如果电影里拍了梅花,我想四姐妹在阁楼窗口看梅树的夜晚会更有意味,片子里四季流转的感觉也会更为浓烈。关于梅花,井上靖也写过,梅花会让人有等待春天的心境。他写幼年在伊豆半岛,家乡的庭院多梅树,初春季节齐放白英,也许是幼年时代熟悉梅树,年纪大了他依然喜爱梅花。后文他写道:“故里家中的梅树都已枯老,但东京书斋旁的唯一的一株白梅,却尚年轻,因而花是纯白的。梅树过早地长出坚硬的小蓓蕾,这个季节可还没着花。正是在这尚未着花的时刻,自然地培育着一种望春的心情吧。水仙的黄花,山茶的红花,恐怕是这个季节屈指可数的花朵了。”这样的一种心情,我想幸也应该有过吧,热爱是相处所得的。
李慈铭说,“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至莺花烂漫时,则春已衰退。”想把莺改成樱,梅谢柳浓之后,正是四月上中旬樱花烂漫时,樱花开过,春渐去也。四月浓春,虽然无复新意,然而还是很快乐的,春天总归是充满生命的欢欣愉快。电影里,樱花隧道骑车那段,小铃真是美,健康、青春,充满生命的活力,令观影者感动于这样的生命力和美,以及活着的力量,从而不知不觉也会眼泪盈眶。后来四姐妹放花火那段,也有相同的感动。从物候角度看,电影里,樱花的狂欢过后,就是五六月幽寂的梅雨季,雨气里绣球花遍开。老屋前一丛一丛清翠的叶子上开着雪球似的花,下雨天的时候,可以听得到滴沥的雨声,老屋透出闲静的味道。为了顺应时令生活,老屋门厅的花器里也插着一朵绣球花。所以很能理解幸对老屋的执着与守护,也让人共鸣(我老家山中的祖屋也还在,虽然已经很破旧,每年我都会回去山里住一段时间),能拥有这样可以倚托心神的地方,是何等幸福,何况还有妹妹们。如果樱花能代表小铃的青春,绣球就可以代表香田幸的成熟稳厚。把人物放在相应的植物环境里,也许并不是导演的刻意安排,而是偶然为之。总之,正因为有幸这样的人物存在,传统古老的事物才不会消失殆尽吧,像老梅树、每年采梅子做的梅子酒、淡淡的腌菜、萩饼、沙丁鱼刺身、炸竹荚鱼。换成中国就是清明的清明饼和青团、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冬至的麻糍、春节的年糕和饺子、元宵的汤圆等等,当然相应的也有一系列植物,一切都有岁丰物茂、顺应自然而活的感觉。幸可以说也是一种“旧人”吧。是枝裕和在采访时也坦言自己是一个“旧人”,不是纸的书籍他完全无法进入状态,在国内只要是电子文件他都会打印出来。这种地方真是让人喜欢。有时候,旧人像旧物一样珍贵,像那棵老梅树。
幸和妈妈一起扫墓那段戏我也特别喜欢,墓地周围也遍植绣球,刚下过一阵梅雨,绣球花湿漉漉的样子,树木鲜翠如洗,风景澄澈明净,路途中还不时传来寺院的钟声,一派悠然。一起听过这样悠然平静的钟声,想来什么样的心病都会消解吧。妈妈说,好多年没经历梅雨了。幸说,北海道没有梅雨啊。是啊。妈妈接着说,做完梅酒后,才会感觉,啊,夏天来了。幸说去拿梅子酒给妈妈。大竹忍很温柔地提醒女儿:“那边很滑的,小心点。”太喜欢这段对话了。在这样细碎又充满时令感的家常话中,母女关系也和解了。真是令人心绪触动。妈妈和女儿的关系很是奇妙的,年纪越大,就会觉到母亲的好;而做了母亲后,更能懂母亲的温柔。看这段时,眼睛也湿了,代入感特别强,作为居北地的南方人,甚至连梅雨的乡愁记忆也被唤醒了。
原作者吉田秋生当初要求是枝导演,拍电影的时候要重视四季变迁的转换。是枝裕和做得很好。樱花、梅雨、绣球,接着是梅子熟了,摘梅子,做梅子酒,夏天来了,蝉鸣日盛,紫薇花又渐渐开了。物候又轮回了一年,生死也轮回了两次,电影开始于葬礼,又结束于葬礼,片尾的那场葬礼后,几个人站在一棵很好看的枝干虬曲的紫薇花下说话,背后远远地也有几簇紫薇花,他们谈人的生命到了最后的时刻,仍然想看到美丽的事物,并为之开心。就这样很淡然地不经意地道出了生命的真意之一。听他们谈话的时候,三姐千佳手里在把玩一朵紫薇花,正与片头葬礼后的紫薇花相呼应。影片开头的那场葬礼,正是紫薇花开得繁盛的时候(《步履不停》的发生时间相同)。葬礼后,浅野铃和大姐幸、二姐佳乃坐在火车站前说话时,三姐千佳站在边上,手里把玩着的,也正是一朵紫薇花。当火车前行时,小铃动情地跟着火车跑得时候,站台亦闪现一树嫣然的紫薇。
千佳这个人物真是朴实可爱,有趣又热情,小妹铃初来乍到,她帮忙搬行李,整理房间,打点一切。大姐二姐吵架的时候,她总是在一旁打圆场,岔开话题。而关于长泽雅美的二姐,最初的感觉是这个人物有点糊涂地过日子,喜欢喝酒,到了一个新地方就囔囔着要啤酒,美而混沌。渐渐地,就会发现这个人也挺可爱呀,到了后面她的心性也有所成长,大概得益于认识了加濑亮。有的人是需要认识对的人才会缓慢成长和成熟的吧。感觉加濑亮在片子里的气质甚至有点笠智众的味道了,淡然平静缓慢地。
片子最后,看着四姐妹走在沙滩上的黑色背影,真希望他们是真实存在的,生活着的,并且永远这样一起生活下去。真的不愿意她们分散,离开那间老屋、庭院和梅树。家庭的变迁的确是让人伤感的,所以有时候真的不愿去面对变化,真希望她们能像那棵梅树一样,一直站在原地,在四季中流转。
总觉得一种日式情趣压倒了电影本身
是枝裕和真是快够到了小津的境界了啊…各种一招一式都是满满的小津味道(所以这次干脆在镰仓了么)…这个故事明明是个甜美版/长大版的[无人知晓],就是没黑化,大叔拍治愈系糖水片都这么与众不同。
太棒啦,看得心都彻底软掉了。放入复刷名单。
一开始以为是个《饮食男女》式的故事,尤其是两部电影的三姐妹还真有点性格的对应性。但看到后来,我认为这部电影的主题其实根本不是讲家庭,而是讲时间的绵延。外婆酿下的梅子酒、外公种下的梅子树、外婆的咖喱鱼饼、浴衣上外婆的味道、海猫食堂的竹荚鱼菜谱、爸爸的沙丁鱼盖饭,人对于绵延的感知,往往就是依靠于这些穿透了时间的味道、气味。人都会长大、都会老去、都会死亡,再漂亮的美女也会成为五十岁的老太婆,再温馨的房子也有人去楼空的一天。但因为我们还能感知到这种时间的绵延,所以人生才没那么孤独和冰冷。
“活着的东西都是很费工夫的” 淡淡的日本家庭片。只需微笑和淡然,便可解开心结。
多么温柔的海浪,都舍不得打湿衣襟。
是枝裕和依旧干净细腻的日常化风格。仲夏,烟火,梅子酒,沙丁鱼,贴窗花的推拉门,四人的暖炉桌,樱花汇成的隧道,火车经过的小镇,梅雨时节走过的阶梯,沙滩上的脚印,最后所有温柔隽永的情感都堆积成随着海风轻轻拍打过来的海浪。真想也这样过好自己的生活。
平庸?!远了的先不说,就是和被捧上天的上一部《如父如子》比,这部也明明更有味道,根本舍不得它结束。年度十佳
把绫濑遥、长泽雅美、夏帆拍得美,是一件太简单的事——譬如开头。但在多数时候,是枝裕和故意让她们显得没有那么美,与那座老房子和日常事物紧密粘合。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反正打开二十秒,后面就停不下来,不想快进不想暂停更不会想关掉。说很平淡很无聊的,开什么国际玩笑啊。
简单、干净、温暖、治愈,海边的风与阳光,又一部是枝裕和亲情剧。难得的大牌云集,虽然在导演最近几部作品里,算平庸的,却也足够感人与回味,何况,还有一群养眼的妹子
在这部电影里你能找到所有你喜欢日本原因:美食、美景、美人、温情人际等。但正因此,电影里所搭建那个终将逝去世界是与真正现实缺乏关联的。以那个社会观察家的高度来要求是枝裕和,这部作品无疑是甜腻而又平庸,堆砌日本情调式商业元素。但好在是枝细腻笔法都在,所以一定舒心好看。
舒服贴心,又一次洗心洗肺的日式熏陶,看是枝裕和的电影总是舍得不结束,希望温煦克制的家长里短连续剧一样演下去,像镰仓的风物,凭海临风百年不变。四姐妹,四千金,大姐沉稳传统,二姐活泼开放,三姐怪咖自在,小妹灵动早慧,融洽呼吸,各得其美。起始于葬礼,有点回到《步履不停》气息了。
不能以过去的眼光去看是枝裕和了,发行从艺术院线到东宝,五十多岁的是枝裕和才第一次拍摄人气女优主演映画,一来还是四个,“压力”确实不小。电影虽然剧本和剪辑上都有些问题,但“女优美,长腿美,镰仓美,日料美,生活美”可以掩盖了这些问题。四姐妹几乎都完成了自己最好的表演,年度推荐!
“有些电影惊心动魄是在提醒你它是部电影,而有些电影平平淡淡是在告诉你这是生活。”
人世间没有比女孩子更美好的了 以前想来世要当个男孩 可以没有拘束 现在想来 无论来几世 永远想做女孩子 一切的温柔美好都为女孩子留下
我简直没有办法不给五颗星
波澜不惊的生活表面,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汹涌的。即使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依然能感到美丽的东西是美的。大和民族深入骨髓的物哀情结,在大荧幕上絮絮叨叨上演了这么多年,还是能一次又一次让人莫名其妙地落泪。
实在太喜欢这类一条直线的日本电影了,没有棱角,连偶尔的小矛盾看起来都很温情,但却足以让人回味。平淡的讲述生活,又美好的不像现实生活。ps.日本姑娘吃东西的镜头可以治疗心情抑郁~
是枝裕和永远我的菜啊,暖暖慢慢的,有点悲伤有点小高潮却不会改变太多,摄影台词配乐节奏都扎实的要命,没见过写异母姐妹写的这么棒的,夏帆的咖喱,MA酱的长腿啤酒,奶遥的情妇轮回与母性逆转,当然还有小妹,那个最像成人的人,看得人数次落泪。#戛纳电影节#
美好生活的范本,即便父母离异工作受挫感情不顺,回到小小的家依然洒扫庭除洗衣做饭,把日子过得云淡风轻波澜不惊。该爬山爬山,该骑车骑车,该赏花赏花,看春樱夏帆秋枫冬雪,保持房间窗明几净内心清洁澄澈。舍不得结束的一部电影,想看着四姐妹一起继续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