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若我言辞激烈只因那一去无返的年代
不太善于写影评,也不太善于分析剧情脉络分析镜头细节,只是很单纯的写一些很私人的感受。
人在最失意的时候,会选择怎么排解情绪?我排解情绪的通道之一是画画,还有听一些比较威猛或者潇洒的音乐。看电影同样也是排解的方式之一,那么,你会选择看什么样的电影呢?肖申克的救赎,飞跃杜鹃窝?亦或是选择一些伤感的片子顺应情绪好好宣泄一下。我会看一些肖申克这样的电影,无论看几多遍,都会给我一种对于继续追求希望的热情。那么还有一部带有商业气息的电影,便是这部《角斗士》。
为什么会喜欢这部片子,其实我觉得我是一个比较挑剔的人,自从进了大学以后便不再喜欢看一些没有营养的商业片。就算看了,也不会特意去下载一个高清的版本,好好珍藏在硬盘里。唯独这部片子,即便是现在想起一些细节都会让我为之振奋。最早看的一次似乎是在初中毕业的暑假,我的好朋友买了一张角斗士的vcd让我去他家一起观看。更早一些的时候我只接触动漫,所有能够在影视当中获得一种很血性很亢奋的状态也只有在以前的一些动画片中才感受的到。但是看了角斗士之后,我突然发现,和一些动漫做比较男人不应该是一个整天显露着阴柔气息却身手不凡的样子,男人应该是什么样子,我认为应该是和拉塞尔克罗塑造的形象那样。留着胡渣剃个短发,平日的眼神带有一份忧郁战斗的时候却又显露出锐利与自信的样子。这,是我恐怕望尘莫及的外貌,也是我最向往的造型。
我们生活在现实里,没有过去的动荡能够成就自己,无力给自己一个男人用勇气谱写的传奇。我想我们和女士似乎没有不同,在一个个工业化的机器里,男女都是螺帽与齿轮,每天都滚动着相同的节奏。这句话对女士们没有任何褒贬的意思,仅仅是感叹那个男人挥舞刀锋与铁蹄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所有想要触及的那个年代的点滴与感受大部分在影视当中,也有很多在游戏中,相信这个也是游戏令人痴迷的原因之一。
战争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残酷,但正因为遥远也是人充满联想。很希望,自己也能在号角想起之前,用手搓揉地面的尘土,然后骑上骏马,拔出刀剑振臂一呼,在烟雾中只能看见剑在手中旋转而散发的光影。对着最亲密的弟兄说,保持阵线,跟着我。当你发现自己独自骑行于绿野,阳光照在你的脸上,不用担心,你已通往天国解脱自己。即便妻儿已在天国,但是一场角斗尚未了却,相见还为时尚早。也许有一天,会有一个国王用剑轻点你的双肩,告诉你已获得自由。也会有一天,独自离去,闭眼上,推开最后一道门,抚摸着金黄的麦田,看到已苦苦思念多时的亲人。在后人心中永远留下一个充满爱与勇气的故事。
我不希望,每天对着同样的桌椅电器,成为机器中的一个关节,慢慢锈去。即便众人嘲笑之中,也想骑着骏马,挥舞刀剑,哪怕大战风车,也好过一生平淡。
2 ) 哀伤的手势
一部与《斯巴达克思》相似情节的片子,一部由很MAN味男人演绎的经典,我牢记那瞬间。
烙印脑海,难以磨灭。
它常常随触动翻涌,凶悍盲目,寂静的点点尘埃。
英雄与奴隶仅仅步遥,甜美的天堂幻化哀伤地狱。彩色背景灰暗下来,天空是窒息的夜幕。
时间的隙缝飘荡来歌声,穿堂而过,悲壮含情。
风霜的手于麦田上展缓,天压得低低的,是沉重的痛,灰暗的未来。
手,伤口最好的抚慰,封杀住所有痕迹.去吧,随麦田涌动,去吧,随清风涤荡。
3 ) Brave Heart -
没有战争没有暴力没有灾难,就注定了这是个缺少英雄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观赏这样一个带着传奇色彩英雄主义的片子,就显得尤其惊叹动情,并且弥足珍贵。
镜头里的Maximus只是渴望在战斗结束以后能够回到家乡与妻儿团聚。然而时代和命运却不给他这样的机会。他是个父亲,渴望把更多的爱给予他的家人。这一面的他有血有肉,再叱咤疆场不过是个普通人。这是他世界里温情的一面。然而当整个罗马把使命和希望浇铸在他肩上,他在此刻要面对负担、血腥甚至死亡,这一面要展现的是人性的软弱和残酷。Maximus的内心是柔软的,甚至脆弱。却又因为这样柔软和脆弱变得坚强和无畏。而坚强和无畏,无论出现在哪个时代里,都会叫人发自内心的感动。没有人能够漠视心灵的强大。
一直记得影片里Maximus缓慢的、温柔又仔细的用手掠过每一株长长的、青色的稻麦。这个场景,忽然就能在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柔情。从片头黄昏下那只手的轻柔到影片最后Maximus推开斗兽场的大门,再一次在青色荒野里掠过稻麦的手——那双手在青色的稻麦上轻柔的摩挲着——每一株都在他的指间发出轻柔缠绵的响声,仿佛他对每一株稻麦都饱含了感情。原来这也是他潜意识里对正常和平生活的向往——他曾经如此渴望在战斗结束后返回家乡,继续种田。那一片微风里的稻田也许就是他潜意识里的那个愿望。然而讽刺的是,就是这样一双在微风与夕阳下满含深情去贴近温情的手,却在前一秒的战争和搏斗中染满了鲜血。而当镜头最后,已经濒临死亡边界的Maximus,在挣扎和幻想里再次用手去推开大门,温柔抚摩青绿的稻麦的时候,那种触目的红与沉闷压抑墨绿的对比,叫人很难不为之动容。
原来那一双手包含又象征着Maximus心底太多温暖而复杂的柔情——渴望回家、渴望过正常人的生活、渴望去爱自己的家人、为了家仇国恨、为了守住老凯撒对他的厚望重托、对仇恨的深埋与忍耐、不忍去杀害竞技的对手。却为了生存和复仇迫不得已。也许是导演试图借用这段场景这双手,用以向观众展示Maximus身体里藏匿的那颗心——虽然脆弱,也同样坚强。也还记得片中Maximus对老凯撒说的那句话:我愿意回家种田,手上会沾满泥土——却比鲜血更容易洗净。也想起片尾终于在家乡重逢了妻儿的Maximus——在另一个空间里——故事是悲剧但却足以打动人心的悲壮。
对我而言已经没有任何实在的意义再去讨论商业电影或者纯艺术电影价值的孰重孰轻。在我心里,只要是深刻的、打动我,能够挑起我感官共鸣的片子就是好的片子了。而当我这部在片子结尾为Maximus的命运低泣拭泪时,我便知道,再次唤醒了我沉睡的感动细胞。无论我以怎样的角度去看它——都会一直是一部好片。
也许没有英雄的时代是可悲的。人们失去了对美好事物崇拜的能力。所幸的是还有这样一种安慰,如果真要问在这个时代里英雄是什么,我想,那就是他拥有着一颗勇敢的心。
4 ) now,we are free.
第一次看角斗士,实在记不清是在什么时候了。那时候还小,无法忍受太过血腥的画面。但其中的暴力与其他片子不同,即便是血腥,但同时也会让人热血沸腾。对于神经脆弱的我,也只有两处有些不适,一处是撒牛血,一处是最后将匕首慢慢刺入王子的脖子。
这不是一部百分之一百完美的电影,不同的人看,能找出不同的毛病。而对于我,唯一的败笔,便是最后皇后发言之前走路的时候摇了两下脑袋,实在让人觉得有些装腔作势的感觉。然而这点瑕疵,对于喜欢此片的人来说,也算不上是瑕疵。
它不是一部小资的电影,不反映个人情调,生活习惯,零零总总。它是一部讲述英雄的电影,看完之后总能让人有写一点东西的冲动。这部电影,最与众不同的地方,莫过于“大气”两个字。不管是战争中的冲锋,决斗场中的厮杀,还是主人公阳刚的性格。除去这部电影之外,还没找到能产生类似感觉的其他电影。它和其他英雄主义的影片,最大的不同点在于,这部影片的重点并不是表现主人公的战斗能力。当人们回想起它的时候,第一想到的,并不是主人公的功夫有多强,而是主人公为了实现共和,为了最求自由而死去。
在影片的开头,导演花了十几分钟的浓墨重彩,细致地表现了一场经典的古代战役。而另一个影片重点表现的战斗是帕西缪斯被送到罗马后第一场角斗。第一场以强胜弱,没有什么悬念,主要目的在于画面的表现,不过足以看出导演对于宏大战争场面的把握能力。第二场战斗以弱胜强,在战斗的开始,实在为主人公捏一把汗,除了认为他是电影的主角,肯定不会死的圣斗士原则而坚信他肯定不会死(不排除会有人这样看电影,因为关于英雄的电影,半路就把主角给弄死的,实在少见),如果情绪融入影片情节,那是一场非常激动人心的战斗。也正是那场战斗,为帕西缪斯赢得了罗马人民的心,从而走上了抗衡王子之路。
影片的亮点,除了情节和画面的宏大,以及赢得了五座奥斯卡小金人的荣誉之外,我想最令人关注的便是它的音乐了。当然这音乐,也为此片夺得了一座小金人(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不敢说其他影片中没有超过它的音乐,但就其配乐水平来说,绝对不会让它排到二流的队列之中。而旋律和画面结合能如此完美,令人印象如此深刻的,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影片,估计都用不着动脚指头。如果非要指出其他同等水平的电影音乐,以我所看的电影之中,能想到的只有《无间道》《雨人》这两部能相提并论了。(不排除我所看电影太少的缘故)影片中有两大主旋律。一个节奏较快,主要用于战斗的高潮。这个节奏非常有名,就算没看过角斗士,听到这个旋律也不会陌生。因为它经常被引用在国内的各种纪录片、影视插曲之中。另一个节奏比较慢,而且有女声吟唱。一般出现在影片需要抒情的时候。印象深刻的是在影片最后,帕西缪斯死去,皇后摇头晃脑地说完一段“他为共和而死”的演讲之后,一句“荣耀他”,音乐响起。我想不少人和我一样,在此刻控制不住自己的泪腺吧。
影片结束之前,帕西缪斯的战友将代表它妻子的小木人埋在角斗场中。“now,we are free. i will see you again. but not yet,not yet.” 然后走出夕阳照耀下昏暗的角斗场,让人思绪无限。他们自由了。当他老死之后,他们最终会再见面的吧。他们再见的时候,会谈论什么?会再次并肩战斗吗?在他剩下人身岁月中,会怀念这段让人激情澎湃血光四溅的岁月吗?或者,客观的说,他们死了就死了~ 化成一缕尘土,什么都没有留下,只流传下一段故事,让后人传说。
5 ) 罗马的脉搏,不是长老院里的云石,而是竞技场上的黄沙
《角斗士》是由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罗素·克劳、杰昆·菲尼克斯、康妮·尼尔森等主演的动作片,于2000年5月1日在美国上映。该片讲述了康茂德在篡位成功后下令杀死了马克西姆斯的妻儿,之后马克西姆斯为了复仇,于是和康茂德在角斗场上展开了一场生死决斗的故事。2001年,该片获得第73届奥斯卡奖最佳电影奖。
在《角斗士》中,无论是森林里军队的交战,还是凶猛的角斗场面,都被给予数码时代的复活。导演通过巧妙的镜头取景来展现宏大的战争场景,日尔曼部族与罗马军团之间的战争场面拍摄的壮观、逼真。呼啸而来的罗马骑兵,黑压压的装甲步兵,弓箭射出的火箭,燃烧的森林,这些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都使得这部电影的冷兵器战争场面成为经典。
马西莫斯,曾经的罗马将军,一个奴隶,一个角斗士。一个古今中外真正男人应该有的样子。他没有活给任何人看,他只是“有尊严地活着”。马西莫斯虽已绝望,但仍有尊严,他仍记得祖辈教导“有尊严的活着”,这无关世事波澜,无关个人悲壮,只在于每个人内心,无论你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仍然要咬着牙,有尊严地活着。
马克西姆斯:死亡一直在对我们微笑,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回笑。
英语原文:Maximus: I knew a man who once said, "Death smiles at us all. All a man can do is smile back."
6 ) 又写不下了
(首先无脑发言一下,我就是冲那几个罗马城的全景也要打满分!)整个电影有一种奥德赛的感觉,但是到对这种传统的将军复仇记没太大感觉,反而想挖一下其他的东西。
全篇一直有一个问题:罗马意味着什么?每个人答案都是不一样的。马可奥勒留是个政治理想主义者,觉得现在帝政下的罗马是堕落的,想要恢复共和时期的荣光。哪怕他的遗愿是整个电影的基调,这也绝对是不现实的。共和是个美好的梦想,并不就是真正的自由。康茂德是个小时缺爱长大变态的典型,但是并不愚蠢也不算残暴,他对罗马人民的拉拢除了博取关注之外也有着对现状的清醒。罗马人民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们热爱的是“面包和决斗”,是“罗马的伟大”这样一个vision。谁能娱乐他们谁就是他们的英雄。元老院也更不是人民的代表(共和国时期就是公民大会的对立面了),他们更像是共和的一个幌子。倒是皇帝从来都是罗马平民的代表者,是奥古斯都(第一公民)。将军有点罗马行省公民的意思了。当老皇帝问他为什么而战,他说其他的地方都是阴暗的,而罗马是光。有一个印象很深刻的镜头是从黄沙中的竞技场切换到大理石的罗马城和凯旋仪式。在行省人民心中,罗马就是文明的代名词,是繁荣的世界中心。这也是从未见过罗马的人对他的vision。可笑的是第一次见到真正的罗马城却是作为奴隶,直接看到了罗马的最底层。没有人会是这座城市的拯救者,他们只是在坚持着他们认为的这座城市应是的样子。
7 ) 《角斗士》背后的历史与传奇
写在前面:本文以amadieu的ID于2006年首发,后被多人篡用。再次申明: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1、
罗素曾经这样评价一个古罗马人物:“他是一个悲怆的人;在一系列必须加以抗拒的各种欲望里,他感到其中最具有吸引力的一种就是想要引退去一个宁静的乡村生活的那种愿望。但是实现这种愿望的机会始终没有来临。”
如果我告诉你,这个人曾经在好莱坞电影《角斗士》中出现过,你一定以为他就是其中的罗马将军,也即后来的奴隶英雄麦克西姆斯,的确,这个片子很吸引我的 地方就是麦克西姆斯梦想回到家乡的画面,广袤的麦田和他缓缓拂过麦穗的手,以及他那有着栗色眼睛的孩子牵着马驹奔跑的场景。影片开始,罗马大军战胜日尔曼 野蛮人后,在和老皇帝那场类似父子的谈话中,他深情的回顾了“宁静的乡村生活”。
事实上,罗素形容的不是麦克西姆斯,而是老皇帝本人,他的原型是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
2、
在此之前约400年,来自塞浦路斯的希腊人芝诺航行在爱琴海上,他不幸遭遇海难,虽然大难不死,但是携带的财产无一留存,他在郁闷之际忽然发现,如果可以 控制自己的内心世界,那么财产的损失并不能妨碍他追求心灵快乐。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中国,他肯定会缄口不语,以防被人编出类似“掩耳盗铃”的成语嘲笑 他。但是事实上,芝诺回到陆地后四处宣扬此次遭遇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后来又通过类似于古印度人练瑜迦时的冥想,在雅典创办了古罗马最伟大的哲学流派—— 斯多葛学派。由上可知,斯多葛学派强调心灵的幸福,强调恬淡寡欲和修身养性的重要,它甚至谈到了宇宙的和谐。
之所以要回顾斯多葛学派的来历,是因为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便是一名杰出的斯多葛主义继承者,他同时也是西方哲学史上伟大的思想家,被后人尊称为“哲学王”。在他哲学家和皇帝的两种身份中,前者给后人带来更大的影响和思考。
在公元96年至180年,罗马先后被5位贤明的皇帝统治,世称“五贤王”,他们分别是涅尔瓦、图拉真、哈德良、安东尼比约和马可.奥勒留。在他们的统治 下,罗马的疆土扩展到前所未有的地步,东起幼发拉底河,西至大西洋,南起北非,北至大不列颠的万万公民宣誓效忠皇帝并接受他的恩泽,无数珍禽猛兽被送到罗 马城的斗兽场,奴隶被迫和它们搏斗,以娱乐罗马公民和贵族,显示帝国的强大,同时震慑远方的蛮夷和皇帝身边的图谋不轨者。
马可.奥勒留在位20年,有一大半的时间,他无法呆在罗马城,只能在帝国的各个行省之间奔走,去平息由瘟疫引发的暴乱和野蛮人的入侵,这些野蛮人包括东面 的安息人和多瑙河以北的日耳曼人等。马可.奥勒留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在十几年的戎马生涯中,在奔走的马背上写了流传千古的《沉思录》,它以马可.奥勒留与 自己对话的方式探讨了人的美德、精神的困顿与追索等话题。即使在将近2000年之后的今天看来,这些对话依旧是睿智的,充满寓言一般简洁却深邃的智慧。
和电影《角斗士》的叙述不同的是,在真实的历史中,马可.奥勒留并非被儿子弑杀而亡,公元180年,马可因为长期劳顿、心力交瘁,病逝于今维也纳地区。他 在位时,的确遭遇过阴谋篡位的事件,驻叙利亚的将军卡希厄斯想要杀死皇帝并继承他无上的权力,但是事情很快败露,在对待这件事情上,哲学王再一次显示了他 的宽容和仁慈,为了避免事件扩大而殃及更多的军士和贵族,他下令把卡希厄斯叛乱的证据烧毁,他甚至没有怎么处罚卡希厄斯,后者却很快被自己的部属杀死。这 整个事件非常绝妙的诠释了马可.奥勒留的处世思想:任何事物皆有自己合理的归宿,不要强加自己的力量来影响它们。1500后,中国的清朝皇帝开始思考同样 的命题,他们在皇宫大殿的牌匾上写了“无为”二字,以此来揭示治国最顶级的智慧(唐朝既有皇帝对无为深感兴趣,但真正将之格言化并试图恪而守之的,似乎是康熙)。
马可.奥勒留的视野不仅仅停留在罗马帝国,他鼓励商人到远方的国家自由贸易。《后汉书》记载,公元166年罗马皇帝安敦曾派遣使臣到达中国境内,安敦即是马可.奥勒留本人。
由此看来,马可.奥勒留几乎是一个完美的人。但是过分善良和容易信任别人还是让他留下了一些令人难堪的故事。马可.奥勒留的妻子福斯丁拉不是一般的漂亮, 同时也不是一般的淫荡,她和多人有染,并且通过马可.奥勒留对自己的爱护让她的情人们在帝国中担任要职。这在整个罗马几乎人尽皆知,但是皇帝本人却生活在自己的 幻想里,他在《沉思录》卷1写道:我有一个十分温顺、深情和朴实的妻子。这对马可.奥勒留的真诚是最大的讽刺,也是最悲哀的事情。更让人不堪的是,皇帝通 过自己的影响力让元老院下令在各处神庙中立上自己妻子的雕像,让她接受神祗的待遇,痴情无比的皇帝还规定,罗马的每一对新人在结婚的时候都要去供有福斯丁 拉的神庙膜拜,以学习她的忠贞和质朴。
马可.奥勒留做的另一件让人郁闷的事情是把皇位继承人交给了儿子康茂德。《角斗士》里,马可.奥勒留想让当麦克西穆斯当执政官和罗马公民的保护人,在和麦 克西姆斯谈话的最后,他说道:请给我一个父子间的拥抱。这句话其实有很深的含意。在此之前的一百多年间,在罗马的传统里,继承人的产生是由老皇帝挑选贤能 的人,收他为义子,培养他,待他成年后立他为执政官,马可.奥勒留本人便是安东尼比约的义子(甚至哈德良也曾经当过马可的养父)。电影中,马可.奥勒留这 样说,无非是表示他会遵循罗马这个优良的传统,将帝位传给麦克西姆斯。但是在史实中,马可.奥勒留打破传统,让儿子康茂德自14、5岁便参与政事。他其实 深知康茂德的无能,但是梦想元老院中的贤者能引导康茂德,让他成为一个爱惜荣誉的正直的人。正如马可.奥勒留期望的,在自己死后,康茂德即位,成为罗马近 100年来第一个“生而为帝者”。马可.奥勒留万万没有想到,康茂德会成为和尼禄、卡里古拉、图密善齐名的暴君,罗马帝国也由此从全盛进入衰败。
电影里,马可.奥勒留死前目睹日耳曼人被罗马大军打得落花流水,史实中,马可.奥勒留死后300年,日耳曼人攻破罗马城,大肆屠杀,毁灭西罗马帝国。
3、
《角斗士》里的小皇帝是个阴险的、充满嫉妒心的人,他离高贵和正直的距离,恰好是大地和蓝天之间的距离。电影里,他还和自己的姐姐露西亚保持着暧昧的关系。
和他那具有神的气息的父亲相比,康茂德表现的怯弱和低俗是令人诧异的,《罗马帝国衰亡史》的作者吉本这样评价他:“(康茂德)从很小的时候起,便表现出 一种对一切理性或高雅的东西无不厌恶的情绪。”这种品性决定他不可能成为一个高贵的王者。在他最初即位的3年内,他还是比较收敛的,也尊重元老院的意见。 和电影不同的是,事实上,康茂德和露西亚的关系并非如此亲密。一天晚上,在返回皇宫的路上,他遇到刺客,刺客一边喊“这是元老院的决定”,一边举长剑向他 冲来。刺客被禁卫军制服后承认,正是受了皇帝的姐姐露西亚的派遣来刺杀皇帝,原因是皇帝的妻子拥有太大的权力而招致露西亚的嫉妒。露西亚在流放后不久被杀 死。作为一个多疑和没有安全感的人,康茂德从此不再信任元老院,开始以各种名义杀害元老院的人,这其中就有昆提良家的麦克西穆斯和孔狄亚努斯两弟兄。马 可.奥勒留在世时,麦克西穆斯和孔狄亚努斯已经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品格赢得老皇帝的信任,并且受委托管理希腊的政务,同时掌握兵权。在康茂德的阴谋中,麦克 西穆斯和孔狄亚努斯是最令人惋惜的牺牲品,他们在一次对日耳曼的战役中大获全胜,其后却被康茂德处死。
这是《角斗士》的主角麦克西穆斯在史料中唯一出现的地方,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涉及他的文字只有短短300余字。
《角斗士》中有一点是对的,康茂德的确非常喜欢角斗。他喜欢身穿盔甲和赤身裸体的奴隶角斗,后者的武器是一张大网和一把三刃叉,史料记载,他在自己不是 太漫长的一生中共参加了七百多次角斗(BT啊)。他的另一项绝技是射箭,死在箭下的是从帝国各个行省搜罗来的猛兽。如果他代表罗马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他 至少可以为罗马拿自由搏击和移动靶射箭两块金牌。
康茂德并非在角斗中死亡,他被情妇喂以毒药后被职业摔跤手掐死,在位整整12年,而不是《角斗士》里讲的短短1、2年。
4、
“无意义的展览,舞台上的表演,羊群,兽群,刀枪的训练,一根投向小狗的骨头,一点丢在鱼塘里的面包,蚂蚁的劳作和搬运,吓坏了的老鼠的奔跑,线操纵的木偶,诸如此类。那么,置身于这些事物之中,表现出一种良好的幽默而非骄傲,就是你的职责。”
这段出自于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中的话,告诫每一个理想主义者有任何远离世俗生活的想法都是不负责任的,对待所有的庸常,我们的态度是“幽默”而非“骄傲”。马可.奥勒留另一句广为人知的名言是:
人生只是一种意见。
8 ) 观《角斗士》有感
一向都不喜欢看战争片,尤其是古代的战争片。模式化的剧情加战火连天的场面,让我对战争片一向都带有微微的厌恶。但这部角斗士完全超乎我的意料,其奇妙的剧情深深地吸引了我。与《芝加哥》一样,《角斗士》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思考空间。这部电影让我再次领略了好莱坞大片的魅力。
似乎早已过了英雄崇拜的年纪,但《角斗士》里男主角的英雄形象又燃起了我对英雄崇拜的热情。其实英雄也是有类别之分的。每个人心理都有一个崇拜的英雄形象。而男主角的英雄形象恰恰给我心里的英雄形象相吻合。男主角的英雄气概,嚣张跋扈的气势仅留在他的战斗事业上,而在战场外,却是一个充满了人性温情的男人。这又让我想起了电影《蝙蝠侠之黑暗骑士》的一篇影评所说的:女主角爱上一个英雄却要把他变为凡人。英雄至高的魅力所在应该体现在其凡人的一面。在战场外,男主角内敛而谦逊。他并没有因为自己不凡的战绩而减低对凯撒皇帝的尊崇,也没有自行邀功。战场,往往是造就英雄的天堂,也是成就男人事业的宝地。一个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一个战绩不凡的将军,却只想过凡人的生活。一个对大帝国做出不凡贡献的人,将功利看得无比的轻。对于拱手相让的大帝国,他也婉言拒绝。这像极了古代的大侠,劫富济贫却隐姓埋名。
最让我动容的是男主角对家的那份深情。说到家,我想都会触动到绝大部分人心里最柔软的部位。英雄也如此。或许英雄都大义凛然,天南地北,四海为家。但作为每天在战场上厮杀的战士,男主角似乎比一般人更能明白家的意义。他的战斗不是为开拓帝国疆土而战,是为回家而战,这也包括他后来的复仇。用中国古话来说就是衣老还乡。其实他也深知开拓疆土,并不能给老百姓带来真正的幸福生活。战争破坏了那么多的家庭,人们如何幸福。
这部电影叫《角斗士》,英雄与战斗是电影必不可少的主题。这也是我重新审视的。
由叱咤风云、万人爱戴的英雄成为被关在笼子里的奴隶角斗士,但抗争的勇气和决心从未改变,英雄本色未改,后来依然成为能和皇帝相抗衡的奴隶英雄。在西方帝国,皇帝的权威远比不上我们古代中国。西方帝国是个崇拜英雄的国家,英雄的号召力有时并不输给帝王。在影片中,男主角在观众中的声望甚至超过了皇帝,这也是让我非常震惊的一面。这就是英雄的魅力。
相比之前在战场上的战斗,男主角在斗兽场上更多了一份无所畏惧。任何一场在斗兽场的战斗,男主角所表现出的勇气近乎本能,而又带着几分不屑和深深的绝望。那份勇气是冷色调的。来自妻儿被杀的悲痛,已经远远超过复仇的热情。复仇只是他在人间垂死挣扎的最后一股力量。而这股力量足以激发他所有的勇气。
爱,是这部影片的另一个重要叙述主题。这主要体现在康莫迪乌斯身上。康莫迪乌斯,生为一个娇贵的王子,后来用尽几乎丧尽人性的手段成为皇帝。他迷恋权利,但从最心底里,他是一个极度渴望被爱的人。甚至把权力当成一个实现被爱的工具。在他杀死他父亲凯撒大帝的时候,他发自肺腑地说他爱他的父亲,也渴望被父亲爱与重视。我相信他父亲是爱他的,但爱并不等于失去理智,凯撒大帝深知自己的儿子并不能完成兴国大业,于是觉得把大权交给男主角,一位真正的有才之士。康莫迪乌斯充满了愤怒与嫉妒。他杀死自己的父亲以谋位,最后还派人杀害男主角,并追杀男主角家人。康莫迪乌斯如此痛恨男主角,还因为他深爱的姐姐也爱着男主角角 康莫迪乌斯把爱看成了占有,他渴望被爱,包括他所有的国民。他渴望通过振兴国家来得到民众的爱戴。而只有通过获取权力才能实现这一切。在康莫迪乌斯眼中,爱变得如此自私与狭隘。其实他的父亲,他的姐姐,包括他的侄子都是爱他的。但他们同时又爱着男主角。康莫迪乌斯无法忍受这样的爱被别人分享,于是对男主角的恨更深一层。后来他知道男主角未死,还大大的威胁着他的统治,不惜不择手段地要将男主角赶尽杀绝。其实那样的不择手段对于他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耻辱。生为帝王,他已经不屑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了,他需要的是拥有呼风唤雨、万人遵从的权力的快感。
只要有勇气去抗争,一切皆有希望。影片可能传达给观众这样的意念。但我不愿意用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就概括了影片主题。影片的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比我们看到的更多,也复杂得多。
我也要做一个渴望回家的男人。
我见过最美的回家画面,真的男人。
片中所有主要人物从选角到表演都极为精当,古罗马的题材,看出一股中世纪的范儿,包括服装都很让我出戏。坏王子最后脑残要决斗,恰恰是他人性中仅存的东西在驱使着他:对父爱的愤怒与渴望,对荣誉的轻蔑与不甘。
喔。。太精彩了。我喜欢Russell Crowe!! 太MAN了,这部影片就是他的独角戏。音乐也很好。
这一次,他的剑直指暴君康莫迪乌斯,失去亲人的痛苦,沦为奴隶的屈辱,在马克西蒙斯的内心燃起了熊熊怒火
啊啊啊啊啊啊,完全无法抗拒这种类型的片子。。英雄历经磨难win the crowd,打败tyrant归政共和 然后 go home。。几乎把人间不可能的事都模拟了一遍。。。T — T
唉,其实那个弱气的太子真的好惨,父王不亲,姐姐不爱,侄子不敬,议会军队民众不从,宿敌太强太风光,甚至死了都没人抬……
【A-】这片真正打动我的,不是它那豪华的制作水准,精致的历史道具,古朴的服装设计,富有质感的摄影,或是代入感强的战争场面。真正打动我的,是他临死时,抚摸那随风舞动的麦浪,眺望着远方青灰色的天空,在妻儿的注视下缓缓踏上回家之路的一刻。对我而言,那些制作上的优秀终归只是表面,那个战士回家的那幕才是本片真正的灵魂。
只要看完前15min就会明白它为什么是奥斯卡最佳。
看过《角斗士》,你就会明白“为什么TA会被称为史诗电影”!—— 在心底为之震撼了一把!太精彩了:开片宏伟的战争场面,角斗场的厮杀情境......;太美了:每一帧手抚稻田的画面;斗兽场的全景;那扇被幻想推开的门......;太帅了:罗素·克劳!太可怜了:片中的生灵:马;虎;“同性恋”长颈鹿;.....
可以作为古装片的教材,没有太多亮点,但作为这样的大片,不犯错已经是很大的优点了。
有气势的一部片子,但是也很细腻的描写出感情
好莱坞英雄史诗传奇,不感冒
虽然我们无法选择命运,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死亡。我今天见到了位比罗马皇帝还强大的奴隶。。你曾将四种首要的美德写给我。智慧、公正、坚忍和节制。在我看到的时候,我知道我自己不具备这些美德。但我有其他的美德,父亲。那就是让我胜过别人的野心,足智多谋和勇气
史诗是一种意淫,很来劲。欢迎收看勇敢的心2.0——为啥是2.0呢,我认为还有另外的一个主角:邪恶皇帝,这人演的很出彩。
当时一下子引发了史诗电影狂潮
一部歌颂人类最原始本性的电影,不管人类文明发展到什么程度,骨子里都是崇尚暴力的,人们渴望征服、渴望胜利,人们崇拜力量与速度,往高一点说,体育与竞技,战争与权力,都是根植于人类本性中的东西去驱使的。
#一部电影沦为导演脑残粉之雷得利斯科特#
复仇的救世主,教男人们如何做男人~Russell Crowe在本片太有型了,从头到尾散发着荷尔蒙的味道,就连抱在妻子足下飞扬的大鼻涕都让人赞叹不已:这爷们儿脑子里什么东西这么粘?
我最喜欢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