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伦敦生活 第二季 剧照 NO.1 伦敦生活 第二季 剧照 NO.2 伦敦生活 第二季 剧照 NO.3 伦敦生活 第二季 剧照 NO.4 伦敦生活 第二季 剧照 NO.5 伦敦生活 第二季 剧照 NO.6 伦敦生活 第二季 剧照 NO.13 伦敦生活 第二季 剧照 NO.14 伦敦生活 第二季 剧照 NO.15 伦敦生活 第二季 剧照 NO.16 伦敦生活 第二季 剧照 NO.17 伦敦生活 第二季 剧照 NO.18 伦敦生活 第二季 剧照 NO.19 伦敦生活 第二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4 15:12

详细剧情

Fleabag(菲比·沃勒-布里奇 Phoebe Waller-Bridge 饰)的父亲(比尔·帕特森 Bill Paterson 饰)终于决定和女友(奥莉薇娅·柯尔曼 Olivia Colman 饰)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他们请来了神父(安德鲁·斯科特 Andrew Scott 饰)主持婚礼,让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是,禁欲的神父和Fleabag之间竟然产生了致命的吸引力。

长篇影评

1 ) 你得自己去呼吸#EP04

“That thing that you’re doing.it’s like you disappear.”

咖啡店里,窘迫的她听着自己最期待也是最不敢面对的人连珠炮似的质问,第一次不是戏谑而是慌张地看向我。我条件反射地后退了一下,神父的眼神也跟着瞥了过来,在发现自己什么都没看到之后他愠怒地对她吼出了这句话。

而这句话大概更新了我迄今为止泪点最低最奇怪的记录。

终于有人发现她了,终于有人捕捉到了她的抽离与失重,甚至会一边疯狂解释自己没有恶意一边追问她怎么了/到底发生什么事了/需要帮助吗……

可太感人了。

这本来就是一部喋喋不休的剧。能引发女主焦虑的事也非常多:担心自己胸再大一些就不能安心去做一位女权主义者;会希望身边有人能告诉自己穿什么衣服,不对,不是穿什么衣服那么简单,是要每天每天提醒她穿什么比较适宜、引导她应该去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听哪个乐队的歌、把自己交给哪种信仰、怎么表达自己、又该如何去爱。

她没有主见么?不是。她太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可她想要的从来没有真正得到过,所以她怕了,所以她索性什么都不要了,所以一直以来困扰她的,就是她明明做对了,却无时无刻都想认错。

太困了有空再写,本来只是想感慨下我们可爱的女主shi了一整集终于吻到神父了…跑题了扶额。

海桑应个景

图侵删

2 ) Women are born with pain built in.

Women are born with pain built in.

It's our physical destiny.

Period pains,sore boobs,childbirth,you know.

We carry it within ourselves throughout our lives.

Men don't. They have to seek it out. They invent all this gods and demens and things. Just so they can feel guilty about things,which is something we also do very well on our own.

And then they create wars.

So they can feel things and touch each other.

And when there aren't any wars they can paly rugby.

And we have it all going on in here,inside.

We have pain on a cycle for years and years and years.

And then,just you feel you are making peace of it all.

What happens?

The menopause comes.

The fucking menopause comes.

3 ) Fleabag伦敦生活:就算是Andrew Scott,love will pass

如果不是出于对Andrew Scott的感情分,我大概会在看完Fleabag(中文译名:《伦敦生活》)第二季之后,“pia”的一声关上电脑,暴躁地拍打着桌子,从牙缝里恶狠狠地挤出一句“我X!”

但是我也深知,就算我骂天骂地骂编剧(同时也是主演),人家就喜欢这么拍,我爱看不看。

而且我也实在想不到比这个结尾更棒的收场了。

01

虽然我不太喜欢嚼别人嚼过的馍,但是对于这部目前豆瓣评分9.5的神剧(第一季也是8.7的高分),除了网友们众口一词总结的“丧”,词穷的我也说不出什么新鲜玩意儿。

拾人牙慧固然不值一提,不过发现好剧总令人欣喜。这部充满负能量的英剧丧得一比,Andrew Scott饰演的神父却是草莓味儿的。

当Andrew将Prof.Moriarty(莫里亚蒂教授,别称莫娘)的神经质和神父的圣洁相融合,我惊喜地发现这世界又多了一位Mr.Sexy。

我很难详述他给人的感觉,简而言之就是混合了邪性和天真的那种既cute又hot的特别气质。

脱去阴险伪装,换上得体法袍,从藏污纳垢的犯罪窝点闯入神圣肃穆的教堂,睁着水汪汪的眼睛的Andrew Scott,像是改吃素的汉尼拔·莱克特医生,悲悯而满怀期待地凝视着他将要拯救的迷途羔羊。

这种散发着禁欲气息的诱惑,我打赌没几个妹子能hold住。难怪在第四集里面对忏悔室里情绪失落的fleabag,神父一句不带感情的“kneel”让无数姑娘直接达到XX。

我很佩服该剧的选角导演,让Andrew来饰演引导女主角走出人生困境的导师,绝对是ta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之一。

02

对于从第一季就奠定黑色幽默喜剧基调,并且一直在“丧”的漩涡里打转转的Fleabag,就算想塑造一个解丧的拯救者形象,很显然也不会找汤姆·汉克斯这种一看就是靠谱老好人的人来演绎,亦正亦邪的Andrew Scott无疑是更贴合角色的人选。

他所饰演的神父,慷慨无私,心地善良,尽管他的出场与他人并无差异,但是father的定位让他从头到脚都闪着能够亮瞎人眼的圣光。

他孜孜不倦地开导迷茫的女主角,用他的博爱让她一点点走出困境,继而与世界和解。

更重要的是,他能感知女主角“神游”时与观众们的对话,看得出他与她是生活在同一维度、灵魂间可以产生共鸣的人。

作为father,他有着百合一般的纯洁,可若是这个角色如此单薄,那么第二季也不会成为超神之作。

我们可以看到,除了神性,神父还有着凡俗的一面:他爱饮酒,爱爆粗口,还要时刻用道德感约束蠢蠢欲动的欲念。

没错,他也是有着七情六欲的人,也是想向纯粹的神不断靠拢的人。

与破罐子破摔的女主角相比,他深知自己人性上的瑕疵与缺憾,并且持之以恒地用理智去净化去完善它们:“遇到喜欢的女孩,我就请她们喝酒聊天,送她们一本《圣经》,希望她们能放过我。”

他克制,他压抑,他拒绝,情绪当然会有触底反弹的那一天,于是最终在两人之间爆发了一场值得反复观看的激情戏。

这场戏的画面很美,光线与构图皆堪称上乘,更值得细品的还是明灭不定背景下,两人产生奇妙化学反应的瞬间,有爱的对视能让我喊一百遍“awsl”。

令观众和女主角都没料到的是,激情过后的神父怂了。他像是偷尝禁果的少女般毫无必要也毫无意义地躲避着她,对于这种怂他心知肚明,但他觉得没毛病。

他在主持婚礼时发表了一番关于爱情的教科书级别演说,爽快地承认自己就是怂,而爱情是勇敢者的游戏。

看得出来,他并非不懂得如何去爱一个女人,而他厌恶爱上女人之后逐渐被感性操控的自己,所以他更希望在信仰的道路继续独自前行。

于是在季终出现了令我心碎的一幕,女主角泪光闪烁地告诉神父,“I love you.”神父却轻描淡写地来了一句,“It’ll pass.(会淡的。)”

我并不认为神父是拔X无情的渣男,他注视女主角的深情眼神不会说谎,可是他更爱上帝或者说那个心无旁骛信奉上帝的自己。

他曾经歌颂过爱的伟大,但是在面对爱情时他宁愿软弱地选择回避与退让。

在“It’ll pass.”之后添加的那句“I love you,too.”几乎可以看作是他代表上帝对女主角进行的救赎,早已没了男女情爱的缠绵悱恻。

此时此刻,他不是亚当,他是上帝本人。

03

那么是不是可以认为女主角本人是和上帝谈了一场短暂的恋爱?

当然可以。当我看到第二季的海报时我还在想女主角何时成了耶稣的某位门徒。

不过我并不倾向于这是一场恋爱,因为恋爱必须是有头有尾的故事,神父却选择了云淡风轻的戛然而止,而且从剧情上来看女主角的情敌是上帝,尽管这并不丢脸,但是输了就是输了。

我更喜欢将它称之为crush,惊鸿一瞥,无需铺垫,也不留回味的余地。

女主角疯狂迷恋过神父,神父也爱过她,结局虽说很伤感但在结束之后她确实成长了不少。

生活依然很丧,可是至少她不再需要通过和屏幕外的我们吐槽来缓和痛苦,她已经足够坚强。

以后,她终于得以摆脱观众们的目光,勇敢走下去,即使孑然一身。

Love will pass,but God will stay with me.

4 ) 我知道你比任何人都懂得怎么去爱,所以你才总是觉得痛苦。

Fleabag的爸爸说:“我知道你比任何人都懂得怎么去爱,所以你才总是觉得痛苦。”

是啊,就是这样。就是因为Fleabag比任何人都热爱生活,所以她才总是不够幸福。

用整颗心说出“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的人不会幸福,他们会卧轨自杀——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每个人都找到了“那个东西”————意义。只有Fleabag还留在原地,等着永远不会来的巴士。

连Anal到没有任何观众相信她会找到爱的Claire都找到爱了。

所有讨厌到爆炸的人都百年好合了。

连狐狸都最终找到了追寻已久的目标。

神父,当然,他会继续拥有他的上帝,同时他也得到过性、爱、美好的回忆、自我牺牲的甜蜜。他得到了一切。

Fleabag什么也没得到。

因为最认真的人最不会找到他们认真寻找的东西,最热爱生活的人最不会幸福,最懂爱的人最不会找到爱。

你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所有那些东西都是myth。所有东西:上帝、爱、意义都是虚构的神话而已。

宇宙里除了虚无什么也没有,你越纯粹地相信着你也知道不存在的东西,你越认真去找那些不存在的东西,当然越是不可能找到。

不在乎意义的人才找得到意义。不问为什么要信上帝的人才容易找到上帝。为了一个现实的小小目标(比如说和讨厌鬼丈夫离婚)说跪就跪的人,才容易找到意义。

可Fleabag却是那种把一整颗心都交出去的人。她最真诚地告解,她最虔诚地下跪。她说即使她知道一切都没有意义,她还是希望有人告诉她意义是什么。

最后我们发现每个人都爱Fleabag,没错吧?

她明白意义并不存在,但她还是选择继续等、继续寻找。她真是一腔孤勇,谁能不爱上这样的人呢?

我想神父也明白这个道理,但他不够胆(或者他更有智慧),所以他选择了另一条路。最后他们往两个相反的方向走了。

“我也爱你。再见。”

但他至少理解过她。

也许神父才是真的智者,但我还是更爱Fleabag。

5 ) 我很脆弱,你不用负责

你可能也经历过一些低落的事情:

公司裁员,感情危机,

信用卡账单占据工资的2/3,

过劳肥,加班,赚不到钱,晚上回家时,还是孤零零一个人。

在某些时刻,生活已经快要将你击溃了。

你要如何才能让自己好起来?

悬着这个问题,

来看最近刚回归的《伦敦生活》第二季

破罐子破摔式人生

第二季刚播出,就在豆瓣上拿下了9.5的高分。

女主还是那个女主,Fleabag,可以翻译为“烂货”。

她似乎是用自毁的态度搞砸身边的一切,

友情,亲情,爱情,

剧中的人物都知道,有她出现的地方,就不会有安宁。

其实,女主代表了一类人,

面对操蛋的生活时,他们选择破罐子破摔。

首先是感情。

和男友性生活不和谐,她就频繁地约炮,

在网上搜索各式“小视频”,对着奥巴马的演讲视频自己“兴致大发”,

甚至在做爱过程中把男友推到一边,然后在男友面前自己来。

一次又一次地把男友“作”走,

最后男友真的走了。

而她一面确信男友还会回来,

一面在咖啡店故意将黄瓜弄掉在地,想要勾引陌生人。

她也没办法好好处理家庭关系。

姐姐伸出手想要拥抱她,

她却下意识地一掌打了回去。

在被父亲拒之门外后,她便闯入父亲和继母的家中,

顺手偷走了继母的雕塑,找姐夫帮忙倒卖。

至于友情……

在第一季的最后,女主内心深处的悔恨终于揭晓:

她睡了好朋友小波的男友,间接导致小波出车祸去世。

这也是她自毁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一切“自毁”行为的背后,

是女主深深的孤独。

她之所以频繁约炮,甚至“来者不拒”,

是因为她想要别人的关注

而不是性满足。

在放荡不羁的行为之下,

是她面对生活而不知所措的绝望。

维持表面式人生

再来说说女主的姐姐克莱尔。

姐姐出场不久就阐明了自己的“人设”

整个人都处于紧绷状态,

像极了当下的中产阶级:

其实,克莱尔代表了另一类人,

他们的袍子已爬满了蚤子,

但他们要竭尽全力维持表面的华美。

她婚姻不幸福,性生活匮乏,

她还极度压抑自己,甚至无法在女主面前说出“阴茎”这个词。

她得到了一个很诱人的升职机会,

却打算回绝,因为她老公(马丁)并不支持。

(注:杰克是她的继子)

她可以为自己筹划生日的“惊喜派对”,

因为那样不会麻烦到别人,

而她也可以掌控一切。

至于她那位老公,酗酒,没节操,

经常对女主开一些下流的玩笑,

最后在生日派对上亲吻了女主。

而姐姐,明知自己老公是什么货色,

却选择相信老公,认为是妹妹勾引在先。

在第二季的第一集里,

全家人坐在一起庆祝父亲与继母订婚。

姐姐不停地强调夫妻二人感情顺遂,

生活美满,正在戒酒备孕。

席间,她突然离开餐桌去卫生间。

她流产了,被女主发现后,

她仍想把这件事处理得像来大姨妈那样简单、寻常

然后她回到餐桌,开始喝酒,若无其事,

甚至能挤出笑容。

这是一个害怕生活失控的角色,

而越是假装一切都好,忽视问题的根本原因,

就越是会失去控制。

直面千疮百孔的生活

要如何让自己好起来?

无论是破罐子破摔,还是维持表面的和平,

她们都在试图绕过最核心的问题,

女主用性来掩饰自己的孤独,

姐姐则死死地抓着那个不合适的男人。

而第二季的开头,一切都变了。

女主开始健身,吃健康饮食,拒绝约炮,

不再想死去的好友,

不再纠结于姐夫的侵犯和姐姐的误会。

全家人聚在一起庆祝父亲与继母的订婚,

气氛尴尬,每个人都在虚伪地维持着家庭聚餐该有的“温馨”。

女主一反常态,安静又得体。

父亲问她,为什么不像以往那样“捣蛋”时,

她说:“因为……我觉得,那不重要了。”

她还试着“救”姐姐。

为了让流产的姐姐去医院,

她对全家人说自己流产了。

而对于姐夫发表的关于流产的混账言论,

她直接给了对方一拳。

家庭聚会结束后,她们坐在车里,

好像一起踏上了自我拯救的道路。

想办法,对自己的脆弱负责

接下来编剧要怎么写呢?

编剧本人,菲比·沃勒-布里奇,也是女主的扮演者。

按照上一季剧情出其不意的调性来看,

第二季的走向大概也会很难预料。

现实生活不也是如此吗?

你猜不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菲比本人也曾度过一段糟糕的生活。

她8岁时就想要当演员,

17岁时进入皇家戏剧学院。

“在学习过程中,我慢慢意识到自己不会表演。

我很差劲,我也没有自信。

那时候我太年轻了,我很想要取悦别人。

现在,我不认为一个好演员得想着如何取悦别人,

因为表演的很大一部分是关于如何出人意料。”

从学校毕业后,她待业了两年,没钱,意志消沉,还愤世嫉俗。

刚开始写剧本时,她听到差评就会感到很受伤。

“我对自己开始编剧这件事感到羞愧,

我觉得我在自取其辱,我没有资格写作。

我不是在说人们不能批评我那屎一样的作品,

可我当时的真实感受就是:fuck,这到底怎么回事儿?”

在感情和性方面,她身上似乎也有《伦敦生活》女主的影子。

“在我20多岁的大部分时间里,

性吸引力是我的资本,

是我最重要的东西之一。

我常常害怕失去这种吸引力。”

她会和当时的男友一起看黄片,

边看边思考自己没能给到对方哪些满足感。

他们分手后,菲比继续自己看片,

直到自觉凄凉。

菲比说,她有一些女性朋友,

充满力量,也充满性吸引力,

但却总是感到悲伤。

“她们该怎么办?”

“这其实还是与你如何自处有关,不是吗?”

别指望别人会将你从糟糕的生活中拯救出来。

或许是因为失败过、脆弱过,

菲比的《伦敦生活》才会充满了那些丧丧的、阴暗的时刻。

但是,她必须面对那些失败与脆弱,并试着从中寻找出路。

否则,《伦敦生活》不会出现,

她也不会成为当下备受瞩目的女性编剧之一,

包括参与吴珊卓主演的那部《杀死伊芙》的编剧工作。

菲比说,“在生而为女人的荣光之中,必定暗藏着一些阴暗的困难。”

这句话对所有人通用。

而你要做的,就是直面生活,想办法对自己的脆弱负责。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整理:yaoyao

Ref:

independent: Phoebe Waller-Bridge on Killing Eve, the return of Fleabag, and why misogyny can be invigorating

theguardian:Phoebe Waller-Bridge: ‘I felt strongly there was no such thing as a slut‘

NYmag: TheFleabagMystique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公号“WeLens”、微博"WeLens"

更多关于Lens读物及购买详情请戳>

更多介绍请前往Lens官网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字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6 ) 她的微笑抑郁中照见你我的模样

(文/杨时旸)

她遇到了一个神父——不是那种正襟危坐,给人答疑解惑的神父,而是那种喝点小酒、说说脏话、开开无伤大雅的玩笑,愿意和每个人打成一片的“现代神父”,他们其实互相依恋,从一见面就如此,但彼此拉锯,互相躲闪,欲拒还迎。坐在那个小小的咖啡馆里,神父抱着女人的宠物豚鼠问,“这豚鼠平时都做什么?”“它们出生,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然后死去。”女人回答。两个人都笑了,觉得这是个临时胡乱编造的梗,用来应付两个人聊天中尴尬的留白,但这哪里是什么蹩脚的笑话,这简直就是指向现实人生的真理,我们每个人不都和那只胖墩墩、战战兢兢的豚鼠一样,被降生于这世上,在恐惧里谨小慎微的谋生,最终尘归尘土归土。你看,这就是《伦敦生活》最绝妙的部分,在最不经意的时刻,用最不正经的方式,插科打诨般说出某些庄重的真理,而那些话语如果变个方式,总会让我们反感,沦为说教,成为鸡汤,但在这里,一切老生常谈的东西都被幻化和重置,让我们叹息和感慨。它总在觉得一切终于开始变得温情脉脉的时候,狠命地扎你一刀,然后在你觉得痛不欲生的当口,再拉你一把。这不是故事,它悲欣交集,简直就是生活本身。

和那些声势上大张旗鼓的剧集相比,《伦敦生活》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悄无声息,但它却有着如此众多隐秘的真实粉丝,暗暗期盼着第二季的来临,是啊,这个时代之中,还有多少人有耐心去看这样一个对准生活细部的故事,《使女的故事》能迎来真伪女权主义者们的同仇敌忾,崩塌的《黑镜》再如何不堪也仍然有着神剧标签的加持,但《伦敦生活》呢?凭借什么取胜?没有噱头,也没有口号,即便这一季中,安德鲁·斯科特惊艳地客串了牧师的新角色,但这个故事仍然是个小格局的故事,它展现了一个生活在伦敦,开咖啡馆谋生,对生活不知所措的女孩的日常周遭,她喜怒无常,一会忧郁得无以复加,一会狂喜得令旁人尴尬,而这个女主角甚至没有名字,是的,编剧故意设定了这个“无名”,只有个绰号的女主角,用这样的方式去暗指——她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是啊,她确实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居住在大都市之中,被光鲜亮丽包裹,但始终孤独无依的人;那些看起来每天笑意盈盈,但实则暗自神伤的人们;那些有着家人围绕,但却觉得彼此皆祸害的人们……所有这些人都能从她身上看到自我,找到慰藉。她表演了最极致的丧,而观看者却以毒攻毒般的治愈了自己体内的病灶。她每天的生活几乎就是“微笑抑郁”症状的模板,而这不也正是如今最典型的时代症候群么?

如果说《伦敦生活》的第一季着力于女主角自己的故事,交代她的现状、过去与精神困境,那么第二季中,这个故事悄悄地扩张地盘,开始以女主角为核心,慢慢辐射尽她所有的家人。一场葬礼、一场婚礼,女主角的父亲送走旧人迎来新人;一场艳遇和私奔,一次爆发和争吵,女主角的姐姐决定逃离厌恶的丈夫和古怪的继子,去寻找情人;然后,就轮到她自己,意外撞上了那个大智若愚,胆小谨慎却体贴备至的神父。这个家庭中所有成员的情感关系成为了一种世间的抽象模型,暮年的、中年的、青年的,所有人都陷于困惑,不知所措,看起来他们对生活都有步骤有计划,各自拥有一套解决方案,但实际上,谁都不过是在演绎一个完美设定,老人对新婚伴侣也颇有微词,但陪伴毕竟给自己温暖;姐姐看起来是承上启下的社会中坚,但外人眼中的栋梁其实也从内部慢慢蛀空朽坏;更何况,女主角自己一直沉寂于自责的记忆中,度过一天一天,时而搞砸一些事,时而拯救一些人,但唯独自己看不清自己。

从某个角度去看,这一季中,女主算是所有人中运气最佳的一个,或者说,这个故事发展至此,终于完成了一次转折,那些严丝合缝运转如常的人们开始慢慢分崩离析,而那个一直破碎不堪的女主角开始慢慢缝合自我,她一直以来用性填补寂寞,用故意随意的关系表达坚强独立和满不在乎,而这一次,她和神父之间的拉锯、试探、躲闪、生气和复合像极了初恋,而这一幕幕酸甜交织的景象原本是不可能出现在她身上的。一个最放浪不羁的女人,一个最洁身自爱的职业,磁铁的两极致命地吸引了对方,这于双方而言,算不算一桩神迹?神父言辞闪烁中曾说自己也曾放浪,而女人的内心深处其实渴望呵护,只不过他们都一直找不到一个合适自己形状的容器安放自己。这一次算是彼此解救。

如果非要类比,或许可以这样去说,《伦敦生活》的第二季是浓缩版的《爱在》三部曲,《爱在黎明破晓前》《爱在日落黄昏时》《爱在午夜降临前》中的一切关于感情、家庭、欲望的琐屑和真理都被挤压在一季之中,未婚的,已婚的,暮年的,人们都不知所措,都自以为是,都各自寻找,都分崩离析,最终,也都重整旗鼓。

这部风格独特的喜剧一直保持着那个让女主角突然转向镜头说几句心里话的呈现方式,在第一季中,这种方式是被当做独特的戏剧表达手段加以运用的,换句话说,正在发生对手戏的戏中角色对她的举动假当不知情,只有我们能看到她的心理活动,但在第二季中,牧师却一直在追问她,“你刚才在做什么?”这是真正有趣的设计——那个男人可以看穿面前这个女孩隐秘的心事,能够透过严密的层层设防抵达对方内心,或许只有爱能解释吧。

(本文首发《北京青年报》,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7 ) 人人都觉得自己是女主角,可我只是Claire

第三集我反反复复看了很多遍,才静下心来写这篇文章。

因为我可能像Claire一样,随时都因为紧张情绪而抓狂。

从第一季女主角每一次向镜头吐槽或者发出意味深长的眼神之后,

我都会在想这不就是那个我可以隐藏在心底的Bitch小剧场么。

我痛恨我对所有事情所有人都停止不住的想讽刺,想反驳,想戏谑,

更痛恨自己只能在内心角落里嘀咕,而不能坦荡做自己。

但是我就是像女主角一样不能自已,因为这已经深深刻在了我的骨头里,

这是我的生活。

女主角演绎着‘’我们‘’的生活,甚至可能就是‘’我‘’。

直到上一集,这个想法一直都在我的脑海里。

如果说这部剧每一句台词都会刺痛心窝。

那第三集则是一把匕首正中心口。

‘‘你总是会没事,你总是很有趣,和你的朋友开着奇怪的小咖啡馆。’‘

而我总会觉得自己很失败。

我既不风趣幽默,也不魅力四射,

我仅有一点点小智慧让我不得不加倍努力去弥补我的平淡无奇。

可是即便我努力,我依然没变的更快乐。

我变成了无聊的‘事业女性’,

紧张无助,时时刻刻都想大吼去他的男权主义和狗屎一样的生活。

我怀疑彷徨自己最初的选择,

因为我无法克制自己去羡慕女主角一样的人,

她无论如何都会让自己脱离困境并有天生的乐天幽默感。

也许一部分熟人会认为我在国际都市有一份还过得去的‘‘体面工作’’日子过得还好,

可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每一天却像是陷在沼泽之中,在痛苦中慢慢下沉。

所有的一切都像我置身高压之中,让我一点点窒息。

和职场性别平等的斗争让我好疲惫,

即使你做得再好也只是个‘‘无趣又不懂得对男性谦让示好的Bitch’’。

我喜欢东京,可是我恨世界 。

8 ) 伦敦生活(Fleabag)| 生活就是一顿蹩脚的正式晚餐

生活就是这样,像一顿拘谨又不自在的晚餐,周遭充斥着:令人讨厌的假笑继母、猥琐肮脏的秃头姐夫、本应依靠却怯懦无能的父亲、给你希望又令你失望的亲生姐姐、莫名奇怪又性感的教父,以及不合时宜出现的女服务员。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转向镜头,对那些不存在的观众邪魅又无奈地一笑。

《伦敦生活》第二季正式开播,演员阵容包括身兼该剧编导和女主的Phoebe Waller-Bridge,在《杀死伊芙》(Killing Eve)中扮演军机处冷面女高官的Fiona Shawn、以及刚刚在第91届奥斯卡凭借《宠儿》(The Favorite)斩获最佳女主角的Olivia Colman——在本剧中饰演女主那尖酸刻薄的教母后妈。

第一集以一次正式的家庭聚餐拉开序幕,除了即将为父亲和教母主持婚礼的性感神父以外都是见证了女主破罐破摔人生的熟悉面孔,Fleabag要以怎样的姿态来宣告回归?

生活就是一顿蹩脚的正式晚餐,每个人都希望你“很好”——不管是洗心革面还是佯装美好,你都要端庄大方地和每个人角斗,笑着品尝前菜和甜品,适合地拒绝殷勤开酒的服务生,必要的时候也不需要开口,安静地做个配角。然后呢?华丽的袍上爬满了虱子,所有人都视而不见。

"You are not being naughty."

Dad

当父亲在为乖张女主晚餐时顺从安静的表现而欣喜地说 "You're not being naughty." 时候,就像表彰知错就改的小女孩,她那改善的生活态度——你不再顶撞长辈,偷继母的雕塑,在会展上胡闹;而是收下女权主义宣讲会的门票和心理健康咨询的优惠券:你很好,因为你不需要在亲人面前展示理所应当的叛逆。

"It doesn't matter." 是一种顺理成章的态度。被继母赏巴掌时眼睁睁地无动于衷,听到半夜来自女儿的哭诉只回应道“你跟妈妈很像”,来到女儿破败的咖啡店里只是为了询问继母丢失的艺术雕塑,在车前哭泣和女儿摊开的心扉立马在教母出现时便改口道 "You should go" 。既然父亲懦弱又无从依靠,便是索然无味——问候甚至比这张作为生日礼物的优惠券更多余。当我们在亲人面前无话可说时,那便是无法彼此依靠的时刻:并非物质的给予,而是你隔着我缺失了再去体会和理解的心。

在第一季中,父亲曾说,"I deserve to be happy. I am allowed to move on." 这句话完全可以试用在女主自己身上,但是父亲做到了,而Fleabag没有。区别在于前者处在完成时态,而后者要用将来时。每个人都需要幸福来确保生活的质量,而女主的幸福过于短暂,也许就是那么一两次疯狂的性爱。

在餐桌上,所有的长辈都喜欢安静听话的小孩;但不是所有的小孩,都迎合着 "not being naughty" 的嘱咐。

"Putting pine nuts on your salad doesn't make you a grown-up."

Sister Claire

Claire选择了成人世界里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的体面生活——与举止龌龊老公维持着看似成功的婚姻;穿着Burberry大衣在车里谨慎地握着方向盘;秉持着所谓“成年人的生活可不只是在沙拉里放坚果那样简单”的积极教条;拥有两个学位在伦敦和芬兰之间往返的充实工作——而没有选择相信“我”。

同样面对单亲家庭处境以及拖泥带水的继子和老公,姐姐似乎擅长更佳冷静和属于社交生活的处理方式——对人生的掌控权让她无法容忍任何多余的意外——就像她需要事前安排好的生日惊喜,配合着恰当的演出,佯装惊喜。她身上散发着一种致命的成熟,以摒弃生活真相与意义为代价的,安心的生活方式。

但可有万无一失的人生?

"Maybe happiness is not in what you believe but who you believe." 这是Claire收到来自Fleabag的暗示与讽刺,她内心挣扎的样子就像投射在Fleabag身上的阴影,背道而驰的人生绕了一圈回到同一个位置。

背叛自己比背叛一顿蹩脚的正式晚餐更容易。因此,流产不要紧,怀疑过婚姻不要紧,在人生抉择前左右摇摆也不要紧,更何况在晚宴上破戒开香槟,一饮而尽。克莱尔是令人失望的,她那所谓顺从主流的价值观 "She's fine, she is absolutely fine."甚至不如性感教父一句"I am fucking lonely"来得自然和真实。但她是生活餐桌上合格的宾客,用应有的规则与礼貌来避重就轻。

“Oh God, how desparately sad!”

Godmother

“头号反派”的教母擅长讽刺、挖苦和卖弄深刻的艺术,控制欲极强且不甘示弱。她不会轻易地露出面目狰狞的面孔与獠牙,只会大方利落地用夸张戏剧的语气来为你的伤口撒盐。

作为艺术家,教母的身份与在市井挣扎不堪的Fleabag之间存在无法逾越的鸿沟。艺术也是高级的伪装,它与女主赤裸又廉价的性爱对比,模糊了欲望的界限,将其剥离成摆放在展览里的雕塑。

第一季的最后一集是对Fleabag的公开处刑,而教母精心准备的Sexhibition(性爱展览会)就是她的屠场。在那场结尾,不会再回头的文艺前男友哈利,决定结束与Fleabag的性关系去寻求真爱的hot guy,在继母身边重拾幸福又无能为力的父亲,姗姗来迟给了当头一棒的姐姐——他们纷纷选择离开Fleabag。性爱是女主“重罪”的愧疚枷锁和逃离现实生活的逼仄窗口,却也是继母精心雕刻的艺术主体;前者用它抚慰身心,后者则游刃有余地将它打磨,赤裸裸地摆放在众人面前。

Fleabag从来没有赢过刻薄教母,无论是偷走了艺术展里的雕塑作品,从窗户放走昂贵的布偶猫,抑或在展会上大醉胡闹,都显得稚气未脱。甚至让人觉得她没有资格与教母过招——在晚餐和大人顶嘴?狼狈的恐怕只有自己。

"Fuck you then."

The Priest

对女主而言,“忠言”逆耳,反倒是一目了然的脏字显得可靠——但如此dirty words上不了生活的台面。在第一季的冥想进修班,男性习得对女性的尊重,第一步是彻底地辱骂,宣泄就像是催吐良药——那一集让女主和贷款经理达成真正的和解,为大结局的救赎做了铺垫。

在宴会上突然出现的神父或许担当着这样的角色,成为Fleabag的新型催化剂。眼神交错、质疑、好奇又互相试探。餐桌上的小动作弥漫着荷尔蒙的气息,满口市侩的新时代神父貌似有着和女主不言而喻的合拍。

每个人都需要从晚宴上出来透气,稍作喘息。那个随你出来抽上一根的,或许就是你的下一个目标。

"How you are going to make this whole evening about yourself."

要乘火打劫又不能如愿的姐夫Martin就像一块坏死在Claire身上的皮肤,共为一体无法清除。他是晚宴里最不得体的食客,行为和用词猥琐下流却又自以为风趣幽默。

“我倒是要看看你又要怎么样把自己弄成整晚的主角。”Martin就是那个在餐桌上大肆宣扬戒酒的瘾君子——但偷酒喝容易,偷吃小姨子的豆腐却没那么轻松。于是Martin带着自身的“男权光环”张扬跋扈,成为失信于众人的Fleabag的丑恶威胁。

他的挑衅是晚餐尴尬收场的导火索。

"Can I get anyone any ice."

那个在餐桌上不断出现的needy waitress就是这顿晚餐的良药,尴尬的时刻出来解围,混乱时挨上一拳,甚至在觥筹交错的锋芒间推波助澜以加速晚餐的进度。

没有人在乎一个服务员需要什么,但当气氛凝固到了极点就是她出场的时刻:“有人需要在来点冰吗?”

生活里总是需要一个“多余”的服务生,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按时撤盘,及时买单,每顿晚餐都有它的时限和顺序。

"I will deal with this in my own insane irrational anal way."

Fleabag

Fleabag所有处理问题的方式都是这黑色幽默喜剧的冲突点,这种方式成就她所演绎的“伦敦生活”。

对爱情过于儿戏,甚至不如“龅牙男”专情;对事业敷衍了事,维持着一家鲜有人去光顾的破旧咖啡馆;对家人疏远而存有芥蒂,黄汤下肚一顿荒唐才肯敞开心扉;对已逝去的此生挚友,只能唏嘘愧疚,让记忆不断闪回。为什么要这样?

"Looks cool." 是她的标准答案,一个颓败到极致的人至少要看起来很酷。

不像Claire面对难以下咽的食物却对服务生说 "It is delicious",Fleabag “荒谬,失去理性又纠结挑剔”的处理方式却成了晚餐最大的忌讳——她又回归成了那颗炸弹,让餐厅变成角斗的战场,与Martin大打出手。不过至少这场混乱爆发让Claire觉醒。

她在片头说了:“This is a love story.”

短评

很开心这一季终于有剧里的其他人发现我们的存在。

6分钟前
  • 连 山
  • 推荐

神父发现她神游的踪迹,在这人世间有人懂你简直就要哭出来了

8分钟前
  • Everest
  • 力荐

Kristin Scott Thomas来串剧很惊艳了/神父一句"kneel"大家都湿了。酱。比第一季好太多

10分钟前
  • Nin
  • 推荐

watching people falling in love is more frightening than watching horror movies. I'm so afraid of it turning real and ugly.

12分钟前
  • tentwosix
  • 还行

生活就是这样,像一顿拘谨又不自在的晚餐,周遭充斥着:令人讨厌的假笑继母、猥琐肮脏的秃头姐夫、本应依靠却怯懦无能的父亲、给你希望又令你失望的亲生姐姐、以及一个奇怪又性感的教父。而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转向并不存在的观众,邪魅又无奈地一笑。

13分钟前
  • NUMBER2046
  • 力荐

快和莫娘搞起来!不搞不是英国人!

18分钟前
  • 牙牙科维奇
  • 力荐

第一季女主好像是最丧最惨最不正常的,没想到这一季她确实一堆假惺惺中最正常的那个了。

22分钟前
  • 阿CC
  • 力荐

电视剧女主角真好啊,遇到什么事都可以侧过头来向观众眨眨眼,我也尝试了一下,但是始终不确定镜头在哪边。

25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把邋遢大王翻译成伦敦生活的那个人,肯定是个人才

29分钟前
  • 空语因明
  • 推荐

“我爱你”,“那会过去的”,眼泪打转抬起头,发现车还停运了。总有更坏的事,也不确信自己是不是就是最好的归宿,但暂时先这样了吧。Phoebe Waller-Bridge表演之外,笑起来着实迷人

30分钟前
  • SundanceKid
  • 推荐

第六集最后一分钟,她对着镜头笑一笑,摇头示意作为观众的我们不要再跟随她。走远一点儿,转过身来微微招手告别。停在这里就很好,不用再有下一季。

31分钟前
  • 王小能
  • 力荐

把画全部都钉死了不行嘛????!!!

32分钟前
  • 盛浅予
  • 力荐

女主一拳打到姐夫脸上的时候太爽了

35分钟前
  • 阿拉小半
  • 力荐

第四集绝了!!莫娘可太适合演这种sweet but psycho神父了!!都给我kneel!!

37分钟前
  • 横滨刘星
  • 力荐

我要在三集之内看到女主上hot神父。

39分钟前
  • 本能
  • 力荐

我他妈哭的好大声

43分钟前
  • Disenchanted
  • 力荐

我就服这个集编剧,主演,制片与一身的女主角!

44分钟前
  • 四道风
  • 力荐

我靠第四集 神父让跪下那段我直接高潮了 不好意思各位

47分钟前
  • 小阿秋
  • 力荐

遇到真爱,却输给了上帝

50分钟前
  • mark
  • 推荐

对于这种让Andrew Scott对着镜头肆意卖弄性感的行为,我只想说请不要停。

53分钟前
  • Rosan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