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其他人的评论...........
罗朗对一个普通街边的同行的体贴,文涛说有时他人的善意会让你自惭形秽,是的。当然还有文涛200天的宅男生活,他说把自己的焦虑公之于众,是想让和他一样的焦虑者感到心安。罗朗补充说,最痛苦的不是痛苦本身,而是觉得世上只有自己一个人如此痛苦,于是只能藏起来。
邓李才: 关于有无外星人这件事,我只相信两个信念。 第一个,一定有,原因是因为太阳绝对不是那么特殊的一个东西。像我们现在知道,太阳这样的恒星是最多的,银河系有两千亿颗,两千亿颗里大部分是类似太阳这样的星球。星系有多少呢?几千亿个星系,几千亿乘几千亿,这么大的一个庞大的数目里头,演化出一个地球这样的行星,是很有可能的。 第二个信念是,我们碰不到。从地球这个角度来说,人类(中华)文明5000年吧,现代科学你算200年,而且现在尖端科学能够进行星际旅行,才几十年。相当于这个窗口很窄,但是我们地球上已经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了,那么多瘟疫。我是研究恒星的,我认为地球的终结一定是太阳的演化,那是四五十亿年以后的事情。但是现在如果是因为我们自身的原因,把自己灭掉了,所以人类存在那个窗口非常窄。所以这个时候,你说你要站在这个窗口里头,说是有外星人来访问,或者你出去找外星人,那个窗口会非常窄。 周轶君:发现您刚刚说的这些话,计量单位都是用的亿万之类的。很好奇,您看看天上的事儿,再看看地上的事儿,您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中间好像有一个非常大的差距。去看邓博士您的微信朋友圈,对新冠病毒的描述,说病毒是袭击了太阳系边缘的一粒尘埃上无差别的袭击,您在看这个的角度跟我们完全不一样。 邓李才:在我们天文学家看起来的话,那个真是一件小事儿。做天文学家确实有这样一种福利,因为你一旦进入这个学科,人生观这件事情你会看的很淡。
第四期的节目可太妙了
一边是废弃的石油工业遗址,文涛和君君在大楼里探险,让人想起了《九层妖塔》里克拉玛依的石油小镇,有种不真实感。两人从地上捡拾起沾满灰尘的粮票和工作记录,从一个缝隙中窥见了几十年前的一角,于是感叹道,啊,原来父辈是这样生活的呀。
一边是和天文学家邓李才聊银河、聊宇宙,邓教授的语速很快,提到的计量单位动不动就是几千亿,亿万年,他说关于有无外星人的这件事他有两个信念,一是一定有,二是我们碰不到。人类文明5000年,现代科学200年,尖端科学能够进行星际旅行才几十年,相当于这个窗口很窄。因为人类存在的“窗口”非常窄,透过这么窄的“窗口”在同一时间相遇,几乎不可能。
一颗星球的存在与消亡,在浩瀚的宇宙里可能都只是像一支野花一样,独自绽放又败落,不值一提,无人知晓。一个城镇的兴盛与衰败,在多年后被人理解和窥探到的,也只是一些粘了灰的边边角角。一个人的一生,又如何呢?
我们都存在过,而存在,其实也并没有什么。
2021年春,窦文涛的三人谈节目,回归。
对窦文涛节目的情怀,说来有十几年之久了。
最早接触到的是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回想那个年代,《南方周末》还象征着新闻理想,“公知”还代言着社会良知,而普通人表达自我的平台,还是文字和博客。在那个舆论环境中生长的《三人行》,无所不谈。一批又一批睿智风趣的嘉宾们,横跨世界时政,纵观历史文化,陪看荐姐走过一段宝贵的世界观形成期。直到2017年,因不可描述的原因,宣告停播。
所幸紧接着,流淌着“锵锵”对话基因的《圆桌派》,在优酷平台应运而生。锵锵阵容(窦文涛主持,客座梁文道,许子东,马家辉,马未都,周轶君,蒋方舟,陈丹青,孟广美等),得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只是,话题变得“脱敏”,规避敏感议题,转而聚焦在大众生活和文化心理。
但无论是《三人行》,还是《圆桌派》,窦文涛的每一期谈话节目,往往是紧紧围绕着同一个话题,在不同嘉宾间激发密集的观点碰撞。
争锋相对,不辩不明。
但《锵锵行天下》,却是全然另一番面貌。
这依然是一场谈话节目。这也是一档旅行节目。
但远不止于此。
它褪去了尖锐的态度,放下了争论的执念。
没有主题先行。没有为了讨论而讨论。
旅途中,有交流、对话、甚至也有争辩。
但一切都是因景而生,有感而发。
舒适。
自然。
不强求。
这档节目的状态,打个不恰当的比方...
就活像,疫情期间,连续100天没敢下楼的窦文涛本人。
当他终于鼓足勇气,第一次下楼。
看到以往稀松平常的阳光大地,一草一木。
他感动得一塌糊涂。
甚至给自己录了一段,矫情无比的语音↓
旁观者视角看,确实有那么点可笑。
但懂得从生活中发现美的人,应该都能理解他的心情吧。
这种不明就里的感动,不值一提的幸福,也形成了《锵锵行天下》的基调。
整个儿节目,像一篇散文。
指东打西。
漫无目的。
不像其他旅游综艺节目,譬如《花儿与少年》,《花样姐姐》,充满刻意的“环节”,“任务”,乃至drama。
这档节目,摒弃了旅游综艺中的“规划感”。因而其质感,放松,悠哉,自得其乐。
就好像,在现实生活中的旅行里,一旦你决定:
放弃打卡,不赶行程,也不发朋友圈。
这时,你的感官,才彻底自由。
嘉宾三人,就是平平常常地吃饭,坐车,尝小吃,游山玩水。
很慢。
兴之所至,走走停停。
反而,成了一场流动的盛宴。
三人组里——
文涛懂嘉宾人情,也懂观众。
他在三人中斡旋,时而抛砖引玉,调节方向,时而装傻充愣,把控气氛。
罗朗,白左政治正确卫道士直男杠精。帅哥。
对人对事都很认真。
认真到有点不像在做综艺节目。
弄得场面几度接近尴尬,非得大师窦文涛出手,急智转弯,力挽狂澜。
轶君,接地气的知性记者。
上能聊天文地理国际政治,下能侃情感八卦鸡毛蒜皮。
走出了摄影棚,在大自然的背景下,长期的相处中,三人都更加松弛,呈现出本真的状态。
所谓本真,就是脱去了光环。变得像平凡人。
平凡得可爱。
可爱得,囧途一路。
比如,看到一片绝美风光,心中有千言万语洪水滔天想要感慨。咱们毕业于剑桥大学,叱咤凤凰卫视的战地记者轶君,却只憋出一句:
好美啊!
比如,这张意气风发的宣传照背后,是一番争夺C位的明争暗斗(误
比如,旅途中,大家乐于攀比的,是石子击水花的数量。
比如,见到壮丽景色,刚发表完一通豪情感言↓
回过头就自嘲:咱们的人生到底经历了啥,要发这些酸溜溜的感言!
这种不和稀泥的真性情,经过了几次争辩,几天相伴,竟然在三人之间,磨合出了一种诡异的和谐。
从这个意义上,《锵锵行天下》,依然保留了《三人行》的内核。
有货,有料。
最可贵在真实,敢言。
这种节目,应该,且只能,是属于周末的吧?
完全没架子。
几乎不规划。
处处是破绽。
你不能指望着从每一期节目里收获什么,学习什么,成长什么。
它本身,就像一个毫无任何目的性的周末。
就像一场,只为自己的旅行。
你与它同呼吸了,就是它的全部意义。
(本文原发于公众号:看荐TheShow)
是什么打动了我?真诚纯真?执着忘我?都不是,是它们一棵一颗棵的育苗,一锹一锹的铲土,是翻越山脊后见到一池湖水,一片绿荫的“由衷感动”,是每个人每一天日日的耕作思索,探寻求证,敬畏天地,而将自己化羽为商裳的所作所为。
在浮躁的世界,沉浸自己,看清自己,遵从本心,尽力而为,若能如此,月缺月圆,又有何妨。
这一季又结束了,每一集都很珍贵。
不知下一季要去哪里耍?
期待后面的的吧,第一期就是罗朗废话太多了,而且本以为出去看世界,不过是换个地方“圆桌派”。主要是三个人哲学基础都不够,谈得看似深入,实际贻笑大方,观点看似锋锐,实际缺少全面认识。后面罗朗去隔壁店铺确实值得称赞,因为两家店很近,明显竞争关系,所以节目组一拍旁边家的,自己生意可能下降,生计堪忧,所以脸色不好。罗朗确实言出必行,心中有坚持的东西。
喜欢这种走出去的新方式,已经对固定的嘉宾席有厌倦了,希望更多新的观点和声音,情绪,节奏。军马场,和阿拉善的两集非常喜欢。象宠物一样的矫健骏马,和如佛家智慧一般的荒漠种树,让我对人生,世界法有了另一种了解。一颗小小的苗在深秋和初冬种下,提前扎根在干燥的季节活下来,等到春天勃发,需要大量水分被环境蒸发时,最考验生命时,它才有能力扛过激烈的环境对它生命体系各个环节的击破。 沙漠是循环的一部分,提供了干燥的气候,使得湿润的海洋空气向内陆流动,形成了风和循环。 种树之后,会长出大量的虫咬食植物,一定要忍住三年生态建立期,忍住植物被啃食得焦虑。虫多了,其他上游食物链的动物也会增多,鸟也会多,鸟意味着生态环境平衡,健康。如果因为看到虫多,为了追求高效,使用杀虫剂,短时间内,植物会长势迅速,但会在接下来的几年内被自然气候摧毁。欲速则不达,顺势而为。
这里让我对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产生思考。我几乎熬不住长虫的焦虑
子东老师不在感觉聊的还是不够深,但还是很开心回归!期待后期子东老师加入~
复习圆桌派第四季时,发现了很多新东西,继续抽空看“老熟人”闲聊。没想到 在ep01 20min起 三人就开始开始谈吃素和远庖厨。美国大厨罗朗:我希望我杀动物时永远感受痛苦、承担责任,而非自欺欺人。文涛(不愧是进入窝豆瓣相册的男人):我认为人类素食观念啊 一代一代还会发展,而同时呢 他们还会用科技(手段)想办法代替(真肉),无限地接近动物肉的味道;怪不得坐牢的都得放风啊 以后要好好活着 一草一木都很美啊(哭腔) ep2谈男女对待旧爱的差异 (类似星际牛仔男一男二的爱情故事) ep3谈宇宙观etc 年轻时,迎难而上,活下来、过那个坎 都是雕凿/腐蚀出的人生 ep5 赵婷“人之初性本善”的感言 与许子东分析大陆苦难与善(所蕴含的希望)并存 呼应起来了 ep6 黄河与民族性的相似性 ep7年轻人的血勇改变社会
一介武女小君君,三观超正罗大厨,贪生怕死窦文涛,出师不利许老师
“太阳从这个柳叶儿间照进来,好稀罕呐,真亲呐,真新鲜呐,怪不得连坐牢的,每天都得放放风啊,这叫接地气儿啊。以后要好好活着,一草一木都很美啊,看见个土坷垃都感动,阳光照在鞋上,都那么牛”。——窦文涛
五星预定,文涛开头念广告我已经笑了
对罗朗圈粉了。只有他关注到了眼睛阿娘旁边那家。 最后一期吴向荣真棒。 这季节目种草大西北
窦文涛我可想死你啦
我的理解是快乐意味着堕落意味着去约炮,而幸福意味着知足满足,是回归家庭回归工作,所以二者是反义词(窦文涛真是当代贾宝玉啊)
从吃,逐渐深入到愧疚感、消费、欲望、自制力等等,被打断一条腿的《锵锵三人行》依然很可观。
第四期好看,邓李才博士讲的很好啊。。还是比较喜欢理科生那种思考方式。。
哈哈哈哈哈文涛有时笑起来好猥琐,但就是不会让人觉得讨厌,反而相当有趣,可能这就是文化加诸人身的魅力吧。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思考,不断讲述,这样一路行去,即使表面风尘,内心依旧澄澈明净。没有什么比老友归来,一起旅行更令人感到舒服的事了。
所以去年没等来圆桌派的原因就是文涛半年多不敢出门吗哈哈哈哈
看了两集、真正的慢综艺、节奏舒服、让人和他们的对话一起思考、和他们的旅行一起感叹美景、馋美食。 目前美中不足是这个罗朗总是打断窦文涛说话、两集打断有三四次了。虽说窦是抛话题、但真的很想听他说完。罗都不听完对方观点、就开始针对关键词发表自己想法(其实和对方的话也不是很咬和、都是一些会被写在英语格言里的标准观点),完全不能加深对话的意义。虽说是漫谈、但也希望讲礼貌,毕竟相比之下我主要还是来看窦文涛的呀~期待许老师回来大家老朋友更舒服的交流~
怎么说呢,总有段时间提不起兴趣,对生活倦怠。但是看到文涛、君君还是那么可爱(望许老师早日康复),一口气追圆桌的热情又回来了些。
在这娱乐至死的时代,还有人制作这么一档文化类节目,真的很不容易,感谢窦文涛和节目组。
开头看到罗朗临危受命,感动;中间看到关于物欲的讨论,欣赏;看到四十多分钟罗朗去隔壁家买土豆片,说这可能是我的妈妈,我的姐姐的时候有点热泪盈眶了。小君君当然是最喜欢的,许子东也是老伙伴了,我主要想说罗朗选得好!文涛,你的漫漫长路上有我们。
周末早上边看他们聊边化妆或者边练字,莫名就觉得安逸
给4星只是因为看见锵锵老师们还安好着。真的想念许老师,想听见他尖刻又豁达,同时逻辑缜密的观点。罗郎有点走火入魔,会让旅途无聊
第一期就好喜欢!丰富又真实!弹幕那么多说罗朗白左伪君子?事实是,隔壁店老板娘确实因为罗朗的行为心情舒缓了,凭这,罗朗就比躲屏幕后面的一堆键盘侠高尚
第一季许老师错过后半段,第二季又错过前半段,人生也是这样充满了意外吧,相聚不易,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