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没什么感觉
打着enigma机的招牌却卖一桩类似福尔摩斯的侦探案,而且很长段时间里都是一头雾水。或许是受小说的影响,这部电影的表现力实在难以恭维,看来关于破解enigma的故事应该是排除爱情这个主题来谈才有意思。
2 ) Bletchley Park & Enigma
稍微了解一点背景知识,看起来就有趣了。
故事发生地Bletchley Park,并非英国政府的财产,而是MI6的头头Admiral Sir Hugh Sinclair在战前花7,500英镑买下的私产;此庄园位于联结牛津与剑桥二校的铁路线附近,科学家们往来方便。
最早取得Enigma技术资料的是法国人。1931年11月,德军密码通讯部门的头头Rudolph Schimdt的弟弟,在德军密码处工作的Hans-Thilo Schimdt,(据说是对政府不满)以10,000马克将陆军版Enigma机的关键技术资料卖给了法国情报机构。但法国人没能力,也无意破译该密码,就束之高阁。波兰军情局密码处得知后,依据二国军事协定,取得该份资料。Marian Adam Rejewski,Jerzy Witold Różycki,Henryk Zygalski,三位密码专家破译了Enigma,并仿制了该机,与此同时还造出了密码分析机Bombs。1939年7月,在德军入侵前夕,波兰将破译技术细节转交给了英国。
德军的Enigma也在不断改进,尤其是海军版的更复杂。本片讲述的,是破译海军Enigma的进程,那位神经兮兮的家伙,大概暗指Alan Turing。而巨大的磁带机般的设备,就是Bombs。
从邓尼茨1958年写的回忆录得知,他始终不知道盟军破译了德国海军的密码,一直把U型潜艇巨大的损失归结于盟军强大的空海联合反潜力量;而英国人到70年代中期才解密此事。
http://www.douban.com/review/2958556/
3 ) 拦截密码战:让人似懂非懂的电影
密码、情报,这一些都让人感觉有点难懂,许是这样的关系吧,此电影也让人似懂非懂的,什么生存了下来,什么沉没了下去,努力地看了,理解了,结果还是不明白,唉。
4 ) 《英格玛》身上“建构性的意识形态”的轮廓
故事发生在1943年,那时,布莱利切公园的密码破译专家们正没日没夜地破解德国密码“英格玛”。汤姆•杰里科,一个存在着诸多问题的工薪阶层数学天才,加入了他们。杰里科因为工作过度以及和克莱尔,一个随和的浪荡女人的不幸恋爱而精神崩溃,他在休养一段时间后又回来了。杰里科急切地希望和克莱尔再见一面,却发现克莱尔神秘地失踪了。他得到了克莱尔室友赫斯特的帮助,开始追踪克莱尔的蛛丝马迹,想要知道发生了什么;随着两人的搜寻变得愈发紧张,他们便不断地打破布莱利切公园的规定和当时的法律。同时,一个高级别的M15特工,威格拉姆还紧紧盯着杰里科,他和杰里科至始至终都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虽然杰里科违反了规定,但由于他破译新密码的天才计划,公园方面还是放了他一马。此外,杰里科和赫斯特还发现英国政府密谋隐藏有关卡廷惨案的情报资料,以防止美国在战争期间动摇和苏联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意志。不料,这反而让他们发现一个名叫约瑟夫•布克沃斯基的波兰破译员在得知惨案发生后愤怒异常,准备把布莱利切的秘密泄露给纳粹,以此作为对斯大林的报复。克莱尔的命运直到影片结束还依旧扑朔迷离:她被杀害了,还只是失踪了?我们只知道,她其实是威格拉姆手下的一个M15特工。
电影因为篡改历史事实而遭受批评:除了一些轻微的变动外(例如,布莱利切公园的唯一一个叛徒是为苏联工作的约翰•凯恩克罗斯),电影最大的改变是关于杰里科这个形象的。杰里科明显是传奇人物阿兰•图灵(Alan Turing)的一个净化了的版本。图灵是真实的布莱切利公园在破译英格玛和发展电子计算机方面的一个关键人物;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图灵因为同性恋行为而遭到控告,他被剥夺了参与机密的资格,并接受了残酷的化学治疗,最终导致了他在1954年的自杀。而到了电影里,银幕上的图灵-杰里科不仅坚定地选择了异性恋而且最终克服了他对克莱尔的创伤性迷恋——在最后的场景中,我们看见他和怀上了他们孩子的赫斯特在1946年伦敦的国家艺术馆中相见。
【我们都知道图灵用来检测机器能否思想的著名的“模仿游戏”:我们和两个计算机屏幕进行交流,问它们任何能想到的问题;一个屏幕背后由人输入答案;另一个背后则是机器。如果只依据我们所得到的回答,我们无法区分哪个是人哪个是机器的话,那么,按图灵的说法,这就证明机器也能够思想。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图灵第一次的构想的目的并不是要区分人和机器,而是男性和女性。为什么会发生从性差异到人与机器的差异这样奇怪的位移呢?这仅仅是因为图灵的怪癖吗(想想其人尽皆知的、因同性恋所引发的麻烦吧)?根据某些解释者的说法,关键是要把两个实验对立起来:男性对女性反应的成功模仿(反之亦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因为性别身份不依赖于符号序列;而机器对人类的成功模仿则能证明机器能够思想,因为“思想”最终是排列符号的真正方式。然而,如果该谜题的答案是更为简单而根本的呢?如果性差异不是生物学事实,更是对抗的实在界,界定了人性之根本的话——一旦废除性差异,人类就无法与机器在事实上区分开来——那又会怎样? 】
然而,这样的分析是在我们不禁要称之为“被建构的意识形态”的层面上运行的,它遵循的是阿兰•巴迪欧对民主制腐败的两种类型(或两个层面)的区分:实际的经验性质的腐败和从属于民主制形式的腐败(后者把政治降低成了私人利益的商谈)。同样地,我们应该区分被建构的意识形态(constituted ideology)和建构性的意识形态(constitutive ideology):前者是内容层面的篡改和扭曲,后者是为内容确定空间坐标的意识形态形式。
【同样地,关于正在美国持续的医保争论,我们应该区分经验性弄虚作假的“被建构”的层面(认为奥巴马的医保改革会促生一个“死亡委员会”的荒谬指责),和对选择自由构成威胁的“建构性”层面(它形成了攻击奥巴马的整个领域)。更不用说本雅明对被建构的暴力(社会上经验性的暴力行为)和建构性暴力(被刻入了社会体制框架的暴力)的区分了。 】
为了辨别《英格玛》身上“建构性的意识形态”的轮廓,我们应该聚焦于电影是如何处理两种类型的英格玛(谜)的:德国秘密编码的英格玛和女人的英格玛。无论军事编码是多么地复杂,它们总可以被破译——真正无法破译的英格玛是女人。(在这里,克莱尔和赫斯特之间的裂隙是至关重要的:对一个男人而言,将性关系正常化的唯一方法就是消除作为英格玛的女人,而接受作为正常伴侣的女人。)通过把破译德国“英格玛”的故事重新改编为一个破译女人“英格玛”的故事,电影为叙事增加了一种意识形态的剩余享乐:正是这种重新构架维持着我们的享乐,不然,破译密码的工作会在叙事上令我们昏昏欲睡。就是这个特点让电影成为了好莱坞意识形态世界的一部分:如果让苏联来拍同一主题(军事破译)的电影,对“英格玛”的性爱化重构将不复存在(这便是为什么电影会同样地无聊……)。
注:本文来自齐泽克关于好莱坞意识形态退化的论述整理。选自齐泽克《活在末世》
5 ) 密码迷情
今天学习计算机密码学的人,都会知道关于二战中enigma密码机的故事。二站时虽然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但是已经有了密码战,这奠定了今天的密码学,是现在的电子商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如果没有二战,密码学应该不会这么早出现。当然这不会阻拦电子商务的出现,只是人们会花更多的时间来解决电子商务中的安全问题。
另一方面,应该是因为密码学的重要地位,所以当年的enigma也带上了特别的神秘色彩。
电影《密码迷情》以英国破解enigma密码为背景,将若干迷题线索混在一起。一方面是涉及到世界命名的密码战,另一方面是让他欲痴欲狂的爱情。两个迷题,一方面是家国大事,另一方面却只是个人的情感。然而随着迷题的展开,两个迷题竟然有些相似的地方。他深深爱着的那个女孩背后也隐藏着可以振动世界的巨大秘密。
然而故事并非着迷于对巨大历史事件的揭密,而是在追问在巨大的国家机器中,在严酷的战争时代,个人的选择应该何去何从。
密码战或者大屠杀,最后追问的都是,当事者要如何面对那些无辜者的牺牲。为了大局着想而默不作声,或是拒不从命呢?更本质的问题是,个人的原则与现实世界冲突时,该如何选择。
一旦谜底揭晓,特工、美女或者数学家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不再有迷题,只有个人的坚持了。
然而那个阳光下的金发美女,在她盈盈浅笑的时候,她的心中有什么样的色彩;当她突然销声匿迹踏上不归路时,她又在期望着什么。她究竟爱着谁,她要何去何从,这再也没有人知道了。
或许只有她的爱情,才是无人可以识破的迷。
《密码迷情》在大事件的记录和个人情感的表达上,都非常准确到位。电影中曾经疯癫的数学家,在恍惚中突然闪回的旧梦,现实回忆的交替上,剪辑得非常凌厉。虽然是部商业电影,但是制作得很精良,而且也有出彩的地方。
IMDB得分6.5(5863人投票),我打7分。
6 ) 拦截密码战:克莱尔到底爱谁?
美人计玩砸了。
英雄肯定想救美。
幕后黑手肯定是想杀人灭口。
所以,最大的悬疑是,美人最后怎么样了?
美人计怎么会玩砸了?
因为,女人心,海底针。
你不让她动真心,她美人不成计。
一旦美人动了心,民族大义、国家利益也挡不住她违反纪律。
一共12个掌握核心机密的人,都是男人。
怎么测试他们爱国不爱国呢?
按敌人的思路想,最有效的策反是美人计。
那么,我方先下手为强,让自己的美人先把他们都勾引了,爱上再抛弃。
吃过漂亮女人亏的男人,自然就对“美人计”免疫了。
电影《拦截密码战》就讲了这么一个“美人计玩砸了”的故事。
明明是盟军情报部门已经破译了德军的密码。
非要搞压力测试,防患于未然,给破译密码的天才书呆子们打“美人计”的疫苗。
结果,两针疫苗下去。
一个天才,疯了,换上了失恋狂躁症,完全失去了工作能力。
另一个天才,叛变了,直接导致德军升级密码,盟军完全变成了瞎子。
于是,故事变成了,双倒计时,最后一秒钟营救。
疯了的天才,一边破密码,一边救美人。
而他最大的障碍,是自己这边最坚定的爱国者,不惜用自己“女朋友”玩美人计的英俊上校。
克莱尔到底爱谁?
“女人心”才是这部电影最大的“迷”。
我破译的密码是:拉尔夫·沃恩·威廉斯。
在电影片尾,克莱尔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去听一场音乐会,剧场海报被字幕组小编,认认真真地做了标注:
沃恩·威廉姆斯(Vaughan Williams)
备注:
1.《拦截密码战》 Enigma (2001) 又名: 密码迷情 / 密码拦截战 / 谜
2.拉尔夫·沃恩·威廉斯,OM(Ralph Vaughan Williams,1872年10月12日-1958年8月26日)是英国交响曲、室内乐、歌剧、合唱音乐和电影配乐作曲家。他亦是英国民歌的收集家。
参考戏。本来字幕就是谷歌翻译的,再加上各种专业背景以及我对历史的无知,看到一半我就放弃了。丢脸了....
不差,但也相对没有什么特点,虽然最后的结局还是挺让人惊讶的。温丝莱特那个时候还胖胖的呃,婴儿肥
3.5星因为不贪图美女形象的凯特·温丝莱特。一个为了破码,与前女友室友联手,查出前女友被害,以及杀害人是内奸同事的故事。不能忍受一个高级破码专家可以对一个交际花说出,你要什么?我都可以告诉你。
好久没看到这么精彩的剧本了,演员现在看来也都是大神,配乐也是高配,很好奇为什么这么低分。。。。
會激起對於enigma機的求知欲。回憶交錯剪輯的效果很好。凱特溫絲蕾毫不掩飾的豐腴搭配黑色圓膠框眼鏡,煞是迷人的知識份子氣質。
身处乱世虽然不能逃离战争,但至少能选择自己要走的道路。Winslet真的变成肥温了,泪目……音乐给力,剧情三流,到底还是没把破解德军enigma密码的过程描述清楚……
真是佳片,剧情绵绵不绝展开,从开场就牢牢吸引住你一直到结束的字幕画面,看的时候就感觉全片非常有汉诺瓦街的感觉,尤其配乐,一查果然是john barry的作品,配乐大师,真动听,和影片的风格那么契合,相得益彰
总体还不错的战争悬疑片,风格很老式,简洁优雅,故事优先,可惜没什么新意。电影最重要的感情线拍得有些敷衍,毫无吸引力,而且还导致两个女配角形象单薄无力。剧情倒是很棒,值得一看。
這部大概也是我喜歡「謎樣女子」設定的原因之一吧, Saffron Burrows紅脣太美。
剧情三流,演员二流,配乐一流,,,一颗星打给了纯英伦复古味,OVER~
老派的悬疑,歪解历史
中文译名也太疲软了… 美化的图灵 紧张时刻是真的很深入人心 图片是不是有毒??? 3.4
格调淳朴,题材、背景和历史风貌都是我最爱的,但技术细节和翻译问题较难懂,反正最后只看清了个大概。肥温的表演也朴素,一个女技术员,丝毫看不出曾经的花俏。男猪热昏头时居然主动告诉女谍如何破译,这种呆头鹅水平也做情报工作,简直得等着锄奸队去清理。三星半吧,讲故事能力太弱,可惜了好作料。
【和数学有关的影视作品36】把英国Bletchley庄园这个二战史上最传奇的Enigma破译机构与一段爱情故事巧妙编织在一起,将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表现得悬念迭起,颇显剧作者的叙事功力。对数学有兴趣的同好可以看看网上关于Enigma的那篇著名的文章《Enigma的兴亡》。
今天看了密码趣谈,无意间翻到的一部二战谍战片,非常好看。 不到最后你不知道是什么结局。
反情报片。。。
多加一星拉拉分 感觉这导演是希区柯克之后英国电影导演的极致了
我只能说这部片子被严重低估了
可了解二战期间英国如何破译德国密码的。
勉强三星吧,剧情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