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唯一的看点
电影很一般,唯一的看点是白兰度塑造的拿破仑。
这是在所有关于拿破仑的片子里,外形和气度上最接近的一个。
2 ) 姑妄言之且听之
在伪娘之风日盛的今天,英雄时代似乎与我们渐行渐远。塞万提斯时代人们就发现一个弱者凭借枪械可以干掉一个冷兵器时代的勇士,何况今天,卸下物质包裹后骨子里依旧贫瘠的中国又有几个人能称得上英雄。
拿破仑的风流债有多少就是他自己也未必算得清,但他的个人魅力与魄力直到今天仍旧让我们为之钦佩。个头并不高的他完成了所有高个法兰西勇士未完成的壮举,在法国被混乱的联姻与政治阴谋搞的奄奄一息时凭借强势手段完成了一次跨时代的革命。影片中塑造的拿破仑及爱人、妻子、情敌哥哥等形象都笼罩在爱情这一主旋律之下,因此拿破仑本人的征服欲就势必会同影片富丽堂皇的美术设计一样多了风光旖旎,少了金戈铁马。但有赖于马龙白兰度天才般的气度表现与惟妙惟肖的外形模仿,一个在战场情场都始终处于亢奋状态的小个子法国英雄依旧抢戏。在这样一个时代的巨人面前,别说女主人公,就是随便一个同时代的少女都会为之倾倒,因为他注定要做大事,注定要改写一段历史。都说英雄爱美人,美人又何尝不爱英雄?
鉴于是上译配音,我们得以借助配音的魅力充分享受影片。率真温柔的戴思蕾,直接大胆的拿破仑,正直低调的波拿巴特,混迹于上流苦苦硬撑的约瑟芬,镜头下的每个人都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的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但我能记住的只有那个小个子英雄。台词上他的旁敲侧击与直接相互交替,咄咄逼人的气势远超过高个子的波拿巴特,在我看来这不仅是戏份的问题,更是原型人物的个人魅力与理想。成功当上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的拿破仑对法国复兴的强烈信心是当时整个民族的核心动力,历史重要关头必须有这样有担当的人出现。只不过他过分理想化,又错误的失去了机会。再看波拿巴特,出发点完全高于拿破仑,但问题在于,没有拿破仑先统一法国,在获取整个欧洲的强势又何谈和平主义呢?诚如最后拿破仑所言,波拿巴特背叛了自己的民族,但他的低调和隐忍不失为时代的智者,两者的对比更加出戏,两强的差距更加鲜活。
对于那个时代的历史小说描述中我们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玩转政治,宫廷和情场的新兴资产阶级踊跃兴起,女主人公本身也是这样的角色。因此原著中无疑对自己的形象有所美化。而在电影中,尤其是标准的好莱坞宫廷戏中,女主人公的天真善良更是表现的事无巨细。在那个大家争着打破头想混迹上流的时代(今天何尝不是),妇人浓妆艳抹无非为名为利,电影中呈现出的那种超脱的纯真与质朴是电影人强加于角色本身的人性美的综合体。这也是一种引领性的希望,让观影者看到人性之美的存在。而较为真实的历史在客观描述后流传到今天,我们看到了那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下拿破仑本人的放纵情欲与女主人公的欲拒还迎。
3 ) based on a true story
这个电影大概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
我小时候看过一本叫desiree's diary或是diary of desiree之类的书。英文的。以desiree为第一人称。似乎是由真的desiree日记改写而成的。
看了看其他评论里透露出来的情节,书里的故事跟电影里的关键情节差不离~
看到居然有这个电影的时候还惊讶了半天。
因为小时候喜欢拿破仑,就管自己叫Desiree,大概初一的时候。。在每本教科书上都签名Desiree,有时候还签NB...
问题是。。我怎么才能找到这电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幾日在迅雷上偶然看到這部電影。
情節果然和小時候看的書的情節一樣。也有幾個D寫日記的鏡頭。以此來說明本片是根據D的日記改編的。
影片拍得和我腦中picture出的場景不盡相同。
直率純真的D。陰鬱自負的N。
不論看書觀影。我總是以所謂低級的視角帶入法來體驗主角的人生。把自己想像成D, Emma, Gastby/Daisy, Scarlette....如此,方才驚心動魄。讀遍看遍有如方才從世界盡頭的地下世界大汗淋漓地返轉到地表。
我還是情願相信D還是愛著N的。雖然從在巴黎的沙龍裏見到N和J的一刻,她就已經永遠失去了他。從此只會漸行漸遠。就像某人之於我。愛,但失去了放棄了就永遠不會再有回轉的餘地。然而,終其一生,她的目光總是追尋著他。和他談天說笑,和他鬥嘴賭氣,都一一寫入日記。他的眉眼,他的舉止,都讓人激動得屏息。以致多年後依舊捧著日記擁著回憶吃吃地笑。
無論是N找D的求助還是D找N的勸降,都是希冀著對方還愛著自己。並依賴與此作出任性的請求。自己又何嘗不是總是做無理的要求呢。對方答應了似乎就是還愛自己的一種肯定。即使自己再也不愛,也會欣喜的啊。
我總歸還是邊界太過模糊了一些。。。要分明。嗯。
ps..筆力好弱。。不高興。。
4 ) 不是影评。由书找到此片,看前扯两句
还没看这电影。所以不是影评。慎入。
我不知道原著指的是不是《我与拿破仑——瑞典皇后黛丝蕾秘史》。如果是,我也很不希望Desirée成为拿破仑的情妇。她就是好好地嫁给了强·贝尔纳多特,然后生活幸福人生顺利地跟着贝尔纳多特当上了瑞典皇后。
实际上,在看了《我与拿破仑》之后,却是非常地讨厌拿破仑,但凡一切与他有关的我都轻视蔑视无视之。他的所做所为跟我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但大概也是因为偏执,偏执地讨厌。有人说书把拿破仑给丑化了,我不知道,也懒得深究,——反正已经偏执地认定了讨厌这人。。。
贝尔纳多特多帅啊!!!实务者为俊杰。偶就是因为他无条件地喜欢瑞典^^~~sigh..人的偏执一旦犯了,有些喜好和厌恶是没法用理由来解释的。
总之从书上看着,拿同学是小黛的初恋,不过小萝莉还没学会怎么爱人和谈恋爱,拿同学就和风流寡妇王八看绿豆看对了眼。即使说寡妇门前是非多,但人家就是爱上了,非娶不可了。熟女风情嘛。接着在小黛刚刚醒悟自己应该伤心的时候,老贝从天而降,以呵护宠溺的姿态把懵懵懂懂的小萝莉“拐骗”到手了,并且从容果断地“拐骗”了小萝莉的一生一世。老贝一看就是经验丰富的老手啊,肿么可能让到手的已经贴上自己“老婆”标贴的小萝莉还惦念着别的男人!再加上,巴黎社交界上八面玲珑的约徐娘,难道是木有手段和心机的小白么?肿么可能让费尽心思弄到手的老公心里还有别的女人的影子。而且,我还是挺相信拿同学和约徐娘之间的爱情和深情。自此,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就是字面的意思。两人不过是姐夫的弟弟和嫂子的妹妹的关系。挺多再搭上点偶尔对青春的怅惘和忧伤。
以上我都是以看小说后的常理来设想。看了其他影评后发现,编剧没有以常理来编剧,偏要鼓捣出一个郎有情女有意然后干柴烈火有奸情的故事。耸肩,摊手。Anyway,我也没有考古拿同学的兴趣。感情这回事嘛,除了当事人之外,不外乎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爱怎么编就能怎么编。我有偏执,编剧一样有偏执。偏执狂和偏执狂的争论是没有意义的。再说了,即使原著也不是自传,自传还可能是蒙人的呢。所以,野史轶事当故事看看,相关历史人物都已作古几百年了,娱乐娱乐纠结纠结,换个心情,不关偶们的事儿。反正,我的偏执就是,我知道我讨厌的拿破仑没能善终,弃了约徐娘取了萝莉公主后,就彻底走上了一条凄惨的不归之路。Btw, 约徐娘真真好旺夫啊!!难怪当初拿同学那么一眼就认准了认定了这个风流俏寡妇╮(╯▽╰)╭
最后to sum up,就是各就各位,啥锅配啥盖,使命是该干嘛命运就该干嘛。所以Desirée嫁给了贝尔纳多特去当瑞典皇后,拿破仑和约瑟芬也互相看对了眼。
所以,做人不要太认真了。太认真,你就输了。
PS: 原本是看了前面的影评《偏执者生存》在其后写的。扯得有点多,所以另找个地儿扯谈+HC。
5 ) 偏执者生存
因为看之前不知道剧情,所以一直都在担心,非常不希望黛瑞丝红杏出墙变成拿破仑的情妇,很希望他们就这样如同平行线一样的生命,互相观照,但不要庸俗的交会,继续走向各自的命运就好了。这是比较奇怪的事情,老派的好莱坞电影在剧情上比现在的片子更不落窠臼,简直不知道现在的编剧们都是干什么吃的。
对于那些时代的了解,仅止于学生时代为了应试而得到的世界史教育,但是记得这个偏执的人生命的转捩点,他怎样被俄罗斯的寒冷击垮,终于认识到自己不过是一个伟大的人,而不是神。偏执的怀着统一欧洲的梦想的他,不去想这个念头已经超越了几个世纪至今仍然走在我们前面,身材矮小,却立马横刀纵横欧洲大陆,不惜一切手段不考虑正当性毫无自我怀疑地实现自己的梦想,一意孤行,不屑于向世界解释自我。性格强烈的人总是获得更多,偏执的人总是走得更远,他们的掌纹独特不能被预测和说明。他们的命运是历史的变数,正像片中拿破仑说得那样,他总是认识到自己的命运所以心意执著不甘心放弃。忽然想起电影版笑傲江湖里那个叫做雪千寻的女子,垂死之时听到东方不败的召唤,不顾自己手脚尽断仍然要追随而去。片子里那个男人问她到底为什么这样对折磨自己的东方不败甚至连怨恨都没有,她居然说东方不败是个可怜人,说“他只是被命运推着走。”
爱情到底是什么时候变得面目神圣起来的呢?爱情其实是生活的一部分吧。如果安排优先顺序,有一件别的事物排在爱情之前,他给出的爱情是不是就不够真诚。设想片里的拿破仑是一个情圣,为了黛瑞丝舍弃了光荣和伟大,沦为寂寂无名的商人,两个人相互依偎地度过一生,甜蜜却没有余味。童话总是在终成眷属之后划上句号,因为幸福的结局可以进一步说明的东西太少。如此这般两个人渐行渐远,是我比较喜欢的类型。拿破仑在一切都结束的时候问黛瑞丝:“你从什么时候起开始不爱我了?”黛瑞丝说:“我也不知道。也许是这一路上的某个地方吧。”虽然不喜欢好莱坞塑造的那种头脑单纯性格莽撞的女子,但是黛瑞丝,尚在可以接受的范围。
如果伟大的拿破仑·波拿巴娶了黛瑞丝然后成为头脑精明的丝带商人,有人告诉我还会有一个别的什么人担任起拿破仑的角色,拯救法国革命,因为这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历史那那那那那那么长,我往前看,看不见拿破仑这样的人,往后看也看不见。如此的独一无二,怎么还能够堆砌推理和论断,说明此人不是不可或缺,否认他永远的改变了世界。
6 ) 亨利•柯斯特作品《拿破仑情史》观后座谈会纪要
亨利•柯斯特作品《拿破仑情史》观后座谈会纪要
/范达明整理/
时 间:2013年12月7日(星期六)上午10:52—11:12
地 点:杭州南山路202号恒庐美术馆底层讲堂
(恒庐艺术影吧亨利•柯斯特作品《拿破仑情史》观后现场)
与会者:(发言序)范达明、黄方悦、杨越辉、金爱武、蔡玲、牛玉竹、何吉(观影者:马以乐、黄善民、孙凤凤、范大茵、俞柏文、张艾白、张征辉、段林妹、庞健、王文仁、刘新颖、姜希珍、丁云珍、陈杏生、姬伯庆,以及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表演系艺术实践大二学生:王琪、游佳茜、王晗、王亚勇、姚璐、叶潇婉、张达敏、赵启升、王智禹、李晓宇、朱华、张晓淼、周世伊、曹钰舒、于秋蒙等)
主持人:范达明
记 录:黄方悦
拿破仑是一位“爱美人,更爱江山”的君王的典型
范达明:影片改编自德国作家玛莉-沙林格日记体虚构小说《我与拿破仑》。所谓虚构,是作家借用当事人(黛丝蕾)的口吻,用第一人称的日记体来写成的历史故事,当然要属虚构,或者说是伪日记回忆录,但不等于其中完全没有真人真事。我想,原著与影片女主人公,欧仁妮•黛丝蕾•克拉里,即使真有这么个人物的原型,由于不是她本人亲自记述,而是由玛莉-沙林格以她的一支妙笔,依据大量的历史材料精心写出的,所以就成为虚构小说或历史小说了。谁都知道,拿破仑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不可避开的重要人物。拿破仑时代所形成的“拿破仑法典”,一般认为是当今西方所建立起的现代民主体制与法制社会的基础。在我们说到世上杰出人物创造历史的功勋时,也常会用反例说到有的君王的误国,是由于其“不爱江山爱美人”。这当然是一句带讽刺的话。而看今天影片中的拿破仑,尽管他进攻欧洲诸多国家,特别在莫斯科战役中彻底打了败仗而最终退出历史舞台,但应该说,他倒真正是一位“爱美人,更爱江山”的君王的典型了。
黄方悦:女主人公欧仁妮•黛丝蕾•克拉里这个人物应该不是虚构的,我读过关于拿破仑真实的传记。影片里面也贯穿有黛丝蕾写日记的镜头,让我们看到法国历史受法国大革命的很大影响。从“传记”与“日记”的记载来看拿破仑和黛丝蕾的故事,确实是不一样的。看了“拿破仑传记”的人认为黛丝蕾自私,勾引拿破仑;但是从影片中黛丝蕾写的日记来看,是拿破仑为了利益抛弃了黛丝蕾。另外,在黛丝蕾日记里记载的还有两个小点:第一,黛丝蕾儿子奥斯卡的名字,是拿破仑给取的;第二,在拿破仑称帝时,他让黛丝蕾穿蓝色衣服,也是有含义的——蓝色是嫉妒的意思。
政治不会依照女人的情感为转移;爱情必须服从政治
杨越辉:影片像一出话剧,除一些舞厅舞会等华丽场景,大多是小场景,像舞台剧那样,叙述的故事靠几个人物的对话来表现,或者是记日记时的旁白。影片有好莱坞电影的曲折故事情节与戏剧性的东西,但主要是情感的表现,悬念很小。影片也告诉我们,政治不会依照女人的情感为转移。爱情必须服从政治。
金爱武:拿破仑将军有他的两面性,一面是权力,一面是情感;不能说他没有爱情,包括最后的结局,也体现了这一点。拿破仑的命运从头到尾是由于他独特的个性决定的,他最后的结局有必然性。他两次选择他的爱情或妻子,也是对的,有他的理由。这体现了他政治军事家坚强的一面。
拿破仑想用武力来征服欧洲,就不能让人推崇了
蔡玲:影片人物之间的语言诙谐,后面高潮部分很吸引人。统一欧洲是拿破仑的理想,他认为整个欧洲可以由法国人来领导,由他来做太上皇。当然,他是采用了武力征服的办法,结果也失败了。
杨越辉:他想用武力来征服欧洲,就不能让人推崇了。当然,一些政治家会说,不流血可以统一吗?但我觉得,正因为这样,只有和平主义的政治家,才真令人佩服与推崇。
范达明:像印度的甘地,就是一个非暴力的和平主义者。
蔡玲:拿破仑最多只是对于他自己的国家才属“正义”,因为有“爱国”的借口。
杨越辉:用战争手段就不正义。和平主义才是对的——非暴力,不以暴力制暴。
关于女主人公黛丝蕾与约瑟芬
金爱武:女主人公黛丝蕾很不简单。她有思想,有追求,实际上她协调了两个伟大的男人间的冲突。
杨越辉:拿破仑自己就是有一根弦,非常理性。电影名“情史”,其实是在说政治。
范达明:原名就是“黛丝蕾”Desiree,就是女主人公的名字。是国内翻译改了片名。影片中有一段还是富有女性主义色彩的,就是在拿破仑第一轮妻子约瑟芬因无法为拿破仑留下龙种而被休以后——她与黛丝蕾有一段对话,表明双方从原来的情敌又转为互相同情与怜悯,这是她俩在女性的立场上体现出的共同利益关系。
金爱武:约瑟芬在被迫离婚后要黛丝蕾多陪陪拿破仑,表明了她境界的转换与提高。
马龙•白兰度是电影史上的传奇;与政治革命相比,女人不过是附属品
牛玉竹:影片的男主角马龙•白兰度是电影史上的传奇。在《乱世佳人》、《罗马假日》等影片存在的年代,他作为黑白片演员与舞台演员,一直活跃到70-80年代,堪称世界影坛的一把手,时代舞台的标杆。拿破仑本身长得矮小,马龙•白兰度并不算矮,为此,导演选择的配角演员都很高。影片表现有法国人去瑞典执政,今天看来奇怪。其实16-17世纪,欧洲很多国家,有身份的贵族之间都互相联姻或执政,以保持家族势力的延续,不被灭族,而这样也造成了各国的血脉相连与融会。但实际上,每一次家族势力的更新,或者就是灭了上一代,也往往成为有贵而无族的情形。在英、法、意等国家,亨利或威廉的家族可以说是此起彼伏。在印度,是有种姓制度保证贵族的延续。17-18世纪资产阶级所以要革命,也就是要打破封建世袭制。资产阶级有钱而没有地位,要从下层往上爬。拿破仑原本也是从下层一炮兵而发迹的。与描写的政治革命相比,或者从宫廷的角度说,女人不过是附属品。这对于女人自己来说,是无可奈何的事。当然,所有的女人也都期望自己能成为大公的夫人,以便自己能吃喝玩乐,享受荣华富贵。
关于普世价值,关于暴力手段与和平手段
杨越辉:正义是有条件的,历史最终是依据普世价值来发展。
范达明:今天的欧盟的建立,某种意义上也有拿破仑当年幻想的因素。历史是成功者写的。如果当年拿破仑成功了(当然事实上不会),欧盟屹立于世就要早了近两百年了。
牛玉竹:在法国,伊斯兰宗教势力泛滥,他们随意在法国建清真寺,要求妇女戴面纱,宣扬穆斯林恐怖主义。一些民族主义分子则视拿破仑为英雄。
杨越辉:我不佩服暴力手段,赞赏甘地的和平手段。曼德拉上台后就不以暴力治理社会,而是按照普世价值行事。单纯地强调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都是片面的。
牛玉竹:15世纪,基督教扩张还进行了东征。美国国防部称,你要揍我,我先揍你;而且美国人还要管别国的事。拿破仑册封其妹妹,初衷是好的,但家庭腐败。曹操,拥有强权,可治理社会。曼德拉的民主南非,治安却搞不好;印度治安也不好,非常混乱。
2013年12月23-24日整理
你还别说,白兰度还真比较适合去演拿破仑,野心、魅力、情种、自负……加上同样不高。说到不高,本片采用的问世在五零年代初中期西格玛斯科普由于技术瑕疵所造成的画面中间角色的“扁压感”刚好使拿破仑的身高又在视觉上矮了几公分……
看过两遍,回忆情迷彼得堡在,然后找到
看到最后才发现10几岁时看过——Goodbye Napoléon ——…Tell me Desirée when did you begin not to fall in love with me?——I don't know. somewhere on the way...
看到拿破崙讓我想到了秦始皇 成吉思汗 毛澤東 還有希特勒。還好戴斯瑞嫁給了約翰,還好她和拿破崙只是青春時的感情延續成了友情。拿破崙理性到了沒有人性。
译名失焦。马龙白兰度真的非常适合演拿破仑。伯纳德将军是剧中最有魅力的角色。虽然剧情琼瑶化,没想到这位女士有这样的家族渊源,至今后裔延续为瑞典王室。
很小的时候看的电影。 值得注意的是1。女主角珍西蒙斯今天去世了。她长得像费雯丽。2。这片子票房惨败,并开启了马龙白兰度十年不振。3。拿破伦最后败在女主的丈夫手中,是真实事件。
不到两小时的片长,感觉塞了正常拍能拍到三个半小时的事儿...导演竟然是Henry Koster?! 虽然感觉古装不是他擅长的类型,但竟有不少Koster式的风格融于其中,为boring的古代政事带来一缕可爱的清新。邮局港剧我真的好喜欢看Brando演古装【这部的化妆也很出色,很难相信一个presentational的演员能把需要representational技巧的古代传记人物的古典气质驾驭得如此优秀(虽然他自己不喜欢lol),为了这我可以忍受尖嘴猴腮的Simmons
真不习惯那个年代好莱坞的历史剧,再有争议的人物都变得油腻腻滑溜溜。不过也是要佩服拿破仑,愣是让后人都从他的角度看待那段历史,以至于滑铁卢都引申为失败,威灵顿和莫斯科的人民很无奈。所以道德正义都是次要的,关键是要做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才能留在猎奇的人性记忆中。
“如果当时我娶了你,命运会不会因此不同?”
基本忠实于“Desirée日记”
電影實在是嚇人的緊湊:男女主角在片頭後五分鐘相遇、十分鐘內接吻、十五分鐘後私定終身、二十分鐘後又分手、二十五分鐘男配角就和女主角結婚。導演實在有點貪心,硬把10年塞到這110分鐘裡!要講情史不如好好講,雖然看電影了解拿破崙是比翻書快,但也不要翻得這麼快吧!為了馬龍硬給二星半。
国语[马龙·白兰度 2.06G]奥斯卡/彩色
从Desiree Clary 的视角展现了拿破仑最风光的十多年人生。从名不见经传的军官到登上权力巅峰。那一场加冕仪式的戏,场面精美宏大,导演完全是仿照名画来拍的吧,很多场景也还原得很美很精致。影片确实不是历史,只是情史而已。白兰度从外形上非常相似,演活了自负又狂妄的小矮子。Do you believe in destiny? 这是他们第一次相遇时,他对她说的话。她以为命运是爱情归宿,而他说的命运只是自己的宏图伟业。华尔兹舞会再愉快,也会散场,感情从来只是政治家生命中的装饰品,没有刻骨铭心。
很久前看的了。爱上拿破仑这样的男人注定很痛苦吧。好在女主最后的归宿是个很完美的男人,这大概是老电影的特色了~
“这世界上最杰出的男人爱上了你……你不是很漂亮,但你有个性……在我后悔之前,请你离开……不要像握着伞把一样握着剑柄……”略显俗套的暧昧三角恋,英雄美人,江山拱手。但只要Malon Brando的一个眼神,便足以征服天下。
小时候这本书翻来覆去读了好几十遍,不得不说也是玛丽苏始祖。无论历史上有没有这个人,为了她翻遍了拿破仑传记。马龙白兰度再次演技爆表,黛斯蕾的演员有几分颇像费雯丽。
虽然此片评价一般,虽然据说給男主带来了10年票房毒药的“滑铁卢”,虽然女主漂亮似斯嘉丽依然没有“乱世佳人”般的飘红,但是我真的看过她很多电影了,当然这部可以和《战争与和平》《滑铁卢》等一起观看了,电影很短,故事很长,截取的断面可能意犹未尽,可能只是展现了黛丝蕾的个人风采,其实人家电影原片名就是“黛丝蕾”与我们翻译的《拿破仑情史》无关,至于两个人是不是有了情欲,那是历史学家的事情了电影没有展现,只是接吻而已:海报画面尽显主题。
很小的时候看的电影,一部非常女性视角的片子。当时觉得女主角很像《乱世佳人》里的费雯丽。原来男主角是马龙白兰度啊!
白兰度演的皇帝陛下还是不错的。
大学时在图书馆偶遇原著小说《拿破仑和他的初恋情人:德赛妮日记》,还以为是八卦花边,看完后惊叹竟有这般故事。Désirée的人生真的是异彩纷呈,她算不上什么英雄、伟人,但真的可以说是“制造”了历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