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理由:古怪任性执拗神经质的你,基本很难有M小姐的好运了..
推荐等级:5颗星
打五星的时候我想,要死了,爱情电影还是法国人,没办法.
新桥恋人已经浪漫到死了,法国人居然又出了一个漫长的婚约.纯度高到让如今社会上的靓男女们心酸死.
(两句话里出了三个死字,我最近的口头禅真糟糕..)
漫长的婚约,2004年出的电影我为什么现在才看?纯粹打发时间而已.然而一开场就把我吸引住了,5个死囚,5个小故事,充满小幽默,太合我的胃口了.Gaspard Ulliel长的太帅,出场第一个镜头我就知道主角就是这位了.
Emily小姐在本剧中扮演了一个层次很丰富的惊奇少女.大家在观看此片的时候千万别忘记马蒂尔德小姐只有20岁,所以她很多时候也就是个不懂事的孩子.虽然未婚夫上了前线,偶尔还是会因为经常身体接触的男性医生而想入非非.脾气也大的惊人,对于因事故去世的父母,会说一句情绪很大的话:去你的爸爸妈妈!
M小姐很任性的,不管是前方谍报,一个又一个证人,官方文件一遍又一遍地说:您的未婚夫马内小朋友已经死了.她就是不相信,因为她觉得她和马内之间存在心灵感应.因为她有一套催眠理论:如果数到7火车还没开到山洞,或者乘客员过来验票,马内就不会死;如果我比汽车更快跑到那个拐角,马内就不会死;如果削苹果皮不断,马内就不会死....
M小姐非常情绪化,心情好的时候跟邮递员有说有笑,心情不好的时候给叔叔婶婶脸色也是家常便饭.
M小姐还很聪明,知道坐着轮椅来+同情分,知道黑板上的3M代表什么意思,知道读藏头诗来破译邮件.
M小姐其实特别倔,凭着一星半点线索硬是把整个搜寻的故事给拼圆了.
M小姐的运气还特别好,没遇到过一个坏人.没有一般电影里强占遗产的坏叔婶,没有遇到骗财的侦探,没有骗色的医生,没有loli控的律师,没有遇到骗子,没有遇到狠心的杀人灭口者,最后未婚夫不仅没有死,还赚了栋带花园的大房子,和一笔盛大遗产什么的.
总之,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有爱的故事,出场人物几乎全是好人.唯一两三个坏人,也很脸谱化的遭到了惩罚.
好了,下面来说说M小姐的爱情,那简直是100%纯度:帅男友,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秘密据点,私订终生,初尝禁果,山盟海誓,战争分离,还好重逢.
导演在情节设置上也很有爱,海边的灯塔,男孩背着女孩爬上塔顶,信天翁迎风而上,MMM的誓言从大笨钟刻到海边石壁刻到前线无人区的树干,"马内爱马蒂尔,马蒂尔爱马内"(repeat无数遍..)的情话被海风无限放大.别笑,这样的情话如今的你还能对谁说得出口吗?
坚决打5星,2004年你错过了,2008年绝对不能再错过,古怪任性执拗神经质的瘸腿的父母双亡的M小姐,好心的导演给了她一个帅到惊人的痴情男朋友,一对好心到令人吃惊叔叔婶婶,一群无敌热心的路人甲乙丙丁,一个好到不能再好的运气,一个大团圆喜剧结尾.
推荐理由:再说一遍,古怪任性执拗神经质的你,基本很难有M小姐的好运了..
关联推荐歌曲:
-Alice Practice(crystal castles)
-O (Love Psychedelice)
_____________________每次都要留小尾巴,这次终于做分割线___________
新科奥斯卡影后Marion Cotillard,听闻很多人称颂她在本片中的表演,事实也的确出彩,出场不超过10分钟,她所扮演的科西嘉妓女,可谓成人版+social版的M小姐,所以她最终上了断头台,却催下我本片唯一一次眼泪.
关联推荐电影:
Jeux d'enfants / 两小无猜
http://www.douban.com/review/1183568/
这是一个关于寻找的故事。即使阵亡战士名单上明明白白列出了未婚夫的名字,即使亲眼目睹了他的墓碑,玛蒂尔德仍然不愿相信那个男孩已经死了。坚持所有人都放弃了的希望,对于一个女人来说,需要多少勇气;不是伫立在原地等待,而是奔走搜寻一切有关他的线索,又需要多大的热情和执着。
小的时候我很喜欢一首诗,一首关于等待的诗:你要等我,我一定会回来;但是你必须等待,等到天下黄雨,下大雪;等到一切等待成为绝望,我就会回来。内容大概是这样的,作者则早已记不清姓名。我被诗里的无望感动,也悲哀于等待的人,那必是一个女人,倚门眺望,日复一日,从希望等到绝望,从绝望等到心如死灰。如今想想,男人要女人做这样的承诺,女人就耗尽了一生去等候,虽感人,却消极。
中国的传说里,常有望夫崖,望夫石。女人们等待着再也回不来的男人,甚至化成了山峰,凝成了巨石,人们望向那些冰冷的剪影,常会掬一把同情的眼泪,却因为听过太多类似的故事而混淆一个个相似的主角。只有孟姜女的故事,千百年来从未从人们的记忆里消失,人们清楚得记得那个千里奔走寻找丈夫哭倒长城的女人叫孟姜女,不会有人叫错她的名字,也不会有人忘记她的所作所为。也许等待和寻找始终是有区别的,等待只需要坚持,寻找却需要坚持和勇气,一次次在希望和绝望里沉浮,以为拥有其实是失去,以为了解其实是无知。。。且不管寻找的终点在哪里,有勇气寻找的人都令人敬佩。
我想,像玛蒂尔德那样找到了失忆的未婚夫,已经是导演大发慈悲给了个很好的结局;而大部分的寻找应该是像孟姜女一样,找到的只是一个死亡的讯息或一副残余的骸骨,但寻找总胜于守候,求一个结果,至少今生无憾。
可惜,太多的人在起点就放弃。所以望夫石无数,孟姜女只有一个。
Jean-Piere Jeuner是我最喜欢的法国导演。他导演的片子都非常个性,我是通过“天使爱美丽”认识他的。他总是爱用淡黄色的滤色镜,这使他的影片时刻充满着一种温馨感。
最能概括他的影片特点的就是那种无处不在的法国人的浪漫,即使是拍这种一战为背景的电影,像影片一开始镜头给了雨中煤气灯的一个特写,这使得灯火后面泥泞的战场更加突出。
我觉得这部电影情节没有什么可特殊赞美的,还是读塞巴斯蒂安的原著好。不过单凭这部电影的摄影技巧,就可以评为法国电影中的精品。
也许说任何一部由书籍改编的电影都超不过原著比较俗,但却是百分之百对的。如果只是单单看这部电影,它还是不错的,可与原书一比较就有许多交待的不够清楚和深刻,电影唯一丰富的是书中的画面,这也是电影的魅力之一了,电影由这本书籍改编,当然会改变许多,但有些大的改变还是想在这列出来,因为相差太大了。
1.书中马蒂尔德是个完全靠轮椅才能行动的人,而不是电影中的可以瘸腿行走
2.书中马蒂尔德的父母并没有在她三岁时死亡,电影中的养父母在原著中是她家的司机以及他的妻子,当然他们的关系很好,玛蒂尔德称司机西尔万为她的第二爸爸,西尔万也视他为自己的女儿,马蒂尔德家非常富有,她一直住的是别墅
3.玛蒂尔德从未与丁那.隆巴蒂见过面,丁那的经历是通过她行刑前写给玛蒂尔德的信告诉她的,而且详细交待了自己和安琪的生活,不会像电影中显得他们的感情莫名其妙,当然丁那刺杀那些军官的过程书中没有详细叙述
4.后来领养了马奈克的德罗谢尔夫人并没有被汽车轧死,而是一直照顾着马奈克,玛蒂尔德去看马奈克时,还称她为未来的婆婆
5.马奈克去服兵役时,玛蒂尔德去追逐他,想赶在他之前到达弯道,书中显然是没有的,说过玛蒂尔德只能靠轮椅行动,在这挑出来是因为我喜欢这段,喜欢编剧加的这一段,心动澎湃。但不得不提醒的是电影中马蒂尔德多次说如果这个怎么怎么样那么代表马奈克还活着,在书中是完全没有的,反倒是书中明确说过玛蒂尔德是不信祈祷,不信上帝的
6.玛蒂尔德认识侦讯员毕杰曼是因为高尔德的妻子爱莲罗的缘故,而且毕杰曼给马蒂尔德优惠不是因为他有一个同样的瘸腿女孩,而是欣赏玛蒂尔德的画作,准确说是崇拜
7.书中是玛蒂尔德比马奈克大
8.如果还要说的话,呃。。。。。。书中马蒂尔德不仅有亲生父母疼爱而且还有个哥哥,当然与哥哥的关系一般般,她家的家庭律师鲁维也十分喜爱她,帮了她不少忙。玛蒂尔德得到“黄昏宾果”那块板子并不是埃斯普兰萨给的,而是许多年后塞斯莱汀为她找到的。马奈克并没有多次刻MMM,只在两人做爱后那次刻了。小时候两人不是经常去钟塔,而是去游泳,吻也是在那发生的。服役前给马奈克烟说这样可以结交朋友的不玛蒂尔德的养母,而是马奈克自己的母亲,当得知马奈克阵亡后,他的母亲不久就死了,父亲也投湖自尽。农夫诺达姆背马奈克去医院下了很大的雪,环境恶劣。
总之书中有许多详细剧情的交待,而且许多地方表现的更深刻更打动人,人物更具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展现的更形象,战争对他们带来的影响更直接表面,如果你觉得电影触到了你,那我想书更会震撼你。
战争是有史以来最无情、最残酷、最能影响人的事
时光流逝,而生命的确强韧得能把我们每个人都背在背上
并非是我一意孤行把《天使爱美丽》与本片牵扯到一起,这更像是电影公司的意思。从影片宣传期就号称的《天使爱美丽》悲情版,一直到影片海报上赫然印上的“FROM THE DERECTOR OF AMELIE”,我们根本无从忽视两部影片的关联。当然,它们也用了同一位女主角。 《天使爱美丽》,如果非要我用两个字来形容它的话,我只能用“神奇”。影片的情节有些夸张乃至荒诞,它的出彩之处在于对细节的完美诠释,那些散落在日常生活中的无比可爱的小浪漫让整部戏生动起来。据说妙趣横生的小细节是导演让·皮埃尔好几年来悉心观察的结果,全部来自现实生活,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看电影时会感到如此亲切的原因。记得那个整张脸拧成一团又爱吃醋的男人吗?旁白介绍说他唯一的爱好就是挤破塑料袋上的气泡,我大笑,因为这也正好是我的喜好之一。类似的表现手法在影片里不厌其烦反复出现,可以说,正是这种把看似平凡的生活浪漫理想化了的手法,最终使《天使爱美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问题是,爱美丽太成功了。 不管你信不信,先入为主的情绪始终存在。就像看《再见列宁》,当那些悠扬的管风琴声在柏林上空回荡时,我始终都不能把我的想象从巴黎移走。而真实情况是,杨·提尔森的音乐风格早在艾米丽之前就形成了。 所以即使有所感触,我也不能断言《漫长的婚约》只是《天使爱美丽》简单的延续。不过众所周知的是,艾美丽之前,皮埃尔在好莱坞执导了《异形4》——这部怎么也算不上成功的科幻片。好莱坞成熟的工业体制限制了皮埃尔的才华和奇思妙想,所幸他很快意识到这一点,回到法国,创造了《天使爱美丽》。 这是皮埃尔个人事业的巅峰,从某种程度而言,也成了他的桎梏。艾美丽太成功了,这使得某些模式不得不被保留下来,尽管就本身而言,它们依旧很能打动人。 好吧,我扯过头了。 “如果他死了,我会第一个感知到。” 故事发生在一战快要结束的时候。有五个企图通过自残的方式逃离战场的士兵,被放逐到法德交战前线的无人区,接受死亡的审判。那个相貌清秀、笑起来有两个深深酒窝的男孩子马奈也在其中。是的,他就是本片的男主角,如果说有男主角的话。 与此同时,我们的女主角玛蒂尔德正在家乡等待着远方恋人的消息。这是一个固执的女人,就像她的木头假肢一样固执。所以当她得知恋人的死讯后却依旧不肯死心。她紧紧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她说因为没有人发现马奈的尸体。 马奈远行那天,玛蒂尔德对自己说,如果我比他们先经过下一个岔路口,马奈就会活着回来。于是她在那片绿色的原野里奋力奔跑,全然忘记了假肢的不灵便。她成功了,当她站在路口喘气的刹那,喇叭声如云雀一般欢快地响起。 像艾美丽一样,玛蒂尔德同样坚信自己的想法,有时候甚至把自己的臆想带进了现实。由于那样一个征兆,玛蒂尔德坚信马奈不会这样轻易死去,她说,如果马奈死了,她会第一个感知到。 从此,她踏上了找寻未婚夫未死证据的旅程…… “某年某月某日,某人……” “1917年1月6日,有5名士兵被判死刑。”这是影片的第一句。接下来,讲述者不厌其烦地介绍起每个人的编号、家乡、曾经的职业、穿着乃至一些更细微的东西。 这样的方式,无法使我不联想起《天使爱美丽》中,开头那一段某年某月某日,某某先生的精子与某某夫人的卵子相结合的介绍。 显然,后者比前者更好。在艾美丽这样一个看似平凡实则充满了奇思妙想的女孩子身上,这种描述运用的恰到好处。而当残酷的战争打响时,又有谁会成天在意那些看似毫不相干的小事呢?性命在这里如同草芥,或者符号。 片尾当然是另外一回事。 玛蒂尔德推开那扇门,金黄色的阳光倾泻在她身上。她一步步向前走,树荫在她脸上投下影子,而她的神情时而激动时而忧伤。然后她就看到了马奈,失忆的马奈,在小木桌前专心做着小火车的马奈。 玛蒂尔德坐在椅子上,双手交叉放在膝盖上,看着他,在柔美的空气中,在花园里的和煦阳光下。玛蒂尔德就这样地看着他。 看着他…… 看着他…… 即使是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大概也能感受到幸福吧。 “你走起来不疼吗?” 马奈与玛蒂尔德的相识,源于这样一句话。 再后来,小马奈用尚且稚嫩的肩膀把玛蒂尔德背上了灯塔。玛蒂尔德兴奋地大叫起来。也许就是这样单纯的从未有过的幸福,使玛蒂尔德爱上了这个从小就十分坚毅的男孩子。 山洞里,玛蒂尔德吹熄了火柴。青梅竹马的爱情由此展开。 其实在一开始,不过是那样看似无心的一句问候。干涸的心灵便获得新生。生活也正是如此,细碎的才是真诚的。所以在影片结束的时候,失忆的马奈突然说,你走起来不疼吗的时候,玛蒂尔德哭了。原来生活还是有奇迹,那个深爱自己的人,即使失去了所有的记忆,却依旧可以打动自己内心的深处。 马奈问,你为什么哭了。 我便在银幕下面代替她回答,我哭,因为终于发现,生活依旧可以使人感动。 其实可以不必作天使 女主角奥黛丽·多杜在片中的表现丝毫也没有让我失望,她的坚定的眼神直指人心。尤其是最后一段,在见到马奈以前,她脸上的表情细腻而真实。 忽然发觉,奥黛丽不只可以作飞翔在城市上空的天使,也同样可以承受思念的沉重。她最近的角色是《Ensemble, c'est tout》里的一名清洁工,眼角眉梢的内敛和退却,好似脱胎换骨。 影片里有一段,描写了玛蒂尔德自娱自乐的生活,与艾美丽有着惊人的相似。而这一段基本与主题无关。 就像那些大量的旁白。 喜欢《大象》,喜欢那样沉默的长镜头。导演不动声色,却分明左右了你的思想。 喜欢《冷山》。喜欢它在战争面前的严肃。同样是爱情,爱达与伊曼仅有过几面之源,然而爱达的等待却比玛蒂尔德更加真实可信,因为那不是由浪漫而是由信念支撑。 皮埃尔并非没有进步,他对色彩的运用、对宏大镜头的把握甚至是叙事能力都较艾美丽时期成熟。我只是忍不住去想,如果换一种方式呢,如果颠覆掉那么多巧合和浪漫,以及法国人没心没肺的乐观,却让人看见爱情之外的分量,会不会更好?残酷现实背后的修成正果,是不是更让人感觉弥足珍贵?毕竟,天使终究还是不懂得悲伤,而哭泣的平常人,却可能比天使更加美丽。
玛蒂尔德寻未婚夫的过程中,她收到了很多好消息、坏消息、真消息和假消息。这些消息让影片的故事情节变得扑朔迷离,扣人心弦。玛蒂尔德始终没有放弃,因为她乐观地坚守信念。乐观和信念不是愿望,而是让人坚持向前走的动力。 该影片为了展现玛蒂尔德是一个乐观的平常人,别具匠心地设计了玛蒂尔德吹号的情景。玛蒂尔德一人坐在海边,吹着大号。这是主人公负面情绪的宣泄,因为玛蒂尔德不是神或英雄,只是一个弱女子。当她的未婚夫生死未卜时,她的号声如同汽笛般悲鸣,表达了玛蒂尔德满腔的悲伤。当玛蒂尔德发现未婚夫没有死,可是消息尚未得到证实时,玛蒂尔德的号声由之前低沉的声音转化为简单的曲子,表达了她那此起彼伏的心情。她是多么希望马奈没有死的消息是真的,可是未婚夫的下落依然如石沉大海,这是怎样的煎熬和等待啊。面对“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寻未婚夫之路,只能吹号,宣泄情绪。 同样为了守护爱情,丁娜与玛蒂尔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丁娜悲观,方式激烈甚至偏执。“谁毁了我的希望,我就让他付出代价”让她在希望化为绝望后开始失去理智地报复,她杀死伤害她的安琪宝贝的拉胡耶和杜沃内,最终也毁了自己。影片正是通过丁娜和玛蒂尔德以及玛蒂尔德自身乐观与悲观情绪上的层层对比,让观众看到了两种情绪之间所发生的斗争,斗争的结果是乐观战胜了悲观:玛蒂尔德盼到了活着的马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温馨画面也符合观众的期望。
如果我比车先到路口他就会活着回来。。像这样与自己的游戏我也会经常玩
色调极其喜欢,油画似的浓郁质感。特别是刚开始几分钟,警察去农场抓诺特丹上战场的情景,风吹过去,路两边黄澄澄的麦子纷纷伏低,波浪一般的金色。还有美丽的科西嘉。倔强的信天翁。一大片整齐的墓地,风吹过去,铭牌叮当做响。浪漫。在树皮上刻M,在大钟上凿下了M,在海边的石头上刻M,大声表白
法国爱情电影 总是让人着迷
热内的电影里总有浓郁的历史于当下挥之不去。他变本加厉《漫长的婚约》里同样写满了记忆与幻想之间的密语,然而端坐在瞭望塔下吹起希望号角的玛蒂尔达和《天使艾米莉》一脉相承的不是金色复古的影调而是昏黄发旧(潮湿发霉)的时间。不幸的是,只有活在过去当中的人才会挥霍青春浪费财力乐此不疲地去挖掘《2046》里的真相。王家卫的电影之所以迷人是因为他铺设的记忆轨道是双向性的,任何人都可以在时间的迷宫里随机偶遇或孤独奔跑。
这是一部平庸的爱情电影,却是一场绝妙的战争讽刺。
想到了陈明那首歌词:我要找到你,不管南北东西,直觉会给我指引,若是爱上你,别问什么原因,第一眼就能够认出你
喜欢这种色调和质感
你走路,不痛吗?看到最后才知道马涅克对马蒂尔达说的认识的第一句话,及重逢的第一句话有多深长,为了找到你,我走了很多很长的路,但我不痛。
划火柴那段真牛~
画面质感实在是太美了,法国乡村之景美到极致!划火柴那段太有爱了。7.8
你走路,不痛吗?看到最后才知道马涅克对马蒂尔达说的认识的第一句话,及重逢的第一句话有多深长,为了找到你,我走了很多很长的路,但我不痛。
色调唯美,被伟大的爱情震撼到了。
【一个为爱追寻的故事。】类似于中国的孟姜女哭长城一样的深情故事,都是为了丈夫去追寻,而不管漫漫长路,只要有一丝的希望在,便不会停止,玛蒂尔达那所有的“如果”就是为了给自己一个未婚夫还活着的希望,就如人们会一直抛硬币一样,好在追寻结果还是好的。对战争的刻画也很深刻,只是故事冗长。
我爱你,时间没什么了不起。
看了书和电影,看到结尾的时候又大哭了."她一直看着他,生命还长着呢." 这个导演的所有电影,都非常喜欢.
战争残酷
看这部影片一定要十分的用心,细节部分处理的十分出色,导演驾驭宏大场面与不温不火的叙事能力都非常令人称道。而且影片开始那一段还需要很有耐心,不然会连人物关系都搞不清楚,不过好电影是值得去等待的。影片的色调非常好看,油画似的质感。★★★★
想起了珍珠港,想起了辛德勒的名单,这些都是战争片的翘楚,从战乱中延伸出来人类的感情,或爱情,友情和道义,感人
注入心血太多,有点冗长
等待爱人 十年也不过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