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这部电影的第一个点,是主创团队用特别具象写实的手法,融入了相对抽象感性的人生思考,观众尽可自由选择对号入座或不入座,“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无论何种境界,观照自身,总能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我喜欢这部电影的第二个点,来自于剧中所选用和改编的音乐。 当然,作为一个音乐门外汉且在仅仅只看了一遍电影的前提下,我唯一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大家耳熟能详、从片头到片尾贯穿始终串联起所有故事、反复以不同形式出现的、李叔同先生创作于1915年的《送别》。朱一龙和杨恩又合唱的片尾曲《种星星的人》也是由此曲改编而成。 其实听到熟悉的《送别》,除了想起李叔同先生(和林楠笙)之外,可能许多人还会和我一样,想起一部挺久以前的老电影《城南旧事》,这部电影的主题歌也正是这首《送别》。 除了选曲上的共同之处,更绝妙的是,《城南旧事》也是同样从孩子的视角来讲述人世的沧桑无常的。影片中的主人公英子,善良纯真,跟小文年龄相仿,和小文对外婆的死亡无法理解一样,英子对身边发生的各种变化也充满了不解和疑惑:秀贞消失、小偷被抓、奶妈离去、爸爸病故……在一场场相聚离别、一次次得到失去中,英子被迫慢慢长大,我想她后来大概也明白了,人生就是一场向死而生的旅途,有幸福的相聚,自然也会有痛苦的分离。 而人生大事里的小文,虽然从小父母双“亡”,看似比英子的人生更加不幸,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还是比英子幸福的。除了时代背景的不同,在遇上三哥之前,她有外婆宠爱;遇上三哥之后,她更是有了爸爸呵护。面对死亡,她有三哥为她编织的关于星星的温暖童话慰藉心灵;面对命运,她有三哥挺身而出重新给她一个温暖的家遮风避雨。英子是在痛苦的失去中被迫长大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而小文却因为有了三哥得以延续了幸福童年的长度——“我以后再也不害怕了,因为我有爸爸了”。 也许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不同,所以《城南旧事》中的《送别》,清冷苍凉,充满了人世无常的悲凉和离别的惆怅,而人生大事中的《送别》,却变换了原曲的沧桑基调,变得温暖柔和了起来,尤其是片尾部分朱一龙的翻唱(各位万万不可错过!),更是在延续了《种星星的人》的温馨暖意之余,自带了几分活泼和灵动,将这首原本苍凉的《送别》唱出了可爱幸福的味道,简直是音乐改编的神来之笔,真的太太太太太喜欢了!(为此看完电影我还特意再去看了听了《种星星的人》的MV和音源,确定导演没把这段翻唱加到里面去,觉得挺遗憾的。) 而这温暖人心的《送别》,大概也是这部电影想要通过音乐传递给大家的吧? 谁说死亡一定悲伤,离别一定凄凉? 我们也可以选择珍惜人生,过好当下,在终局来临之时,以温暖的回忆化解悲痛,借无垠的星空寄放思念,唱温暖的《送别》挥去离殇—— 只要生命曾如烟火,绚烂绽放!
[看完电影感触挺多的,一时间不知道从何说起,于是修修改改,终于认真写完了这篇影评,做了一张星星落在三哥身上的图,希望星光能够一直为他点亮前行的路✨] 天上的星星告诉我们要好好生活 ——电影《人生大事》影评(影评活动) [导语] 我热爱影片中的人间烟火,感动于角色的悲欢离合,这一切都让我感觉十分亲近,像极了我自己的现实生活。 【共鸣向感悟】 1.我认识的种星人 对于殡葬师这个词汇,我并不陌生,发小家里就是做这一行。就和三哥一样,有一个小店面,靠手艺从事着“一条龙”服务。虽然我们极少谈及行业这一话题,也能够感知他们内心清楚,多数人对于从事殡葬这一行,确实有刻板形象,甚至是异样的眼神和声音。这一点就和电影里所反馈的一样,误解和芥蒂一直伴随着他们,加上地区风俗,导致殡葬师一词让人不想提及,甚至他们的子女经常也会因偏见而受排挤。 但事实上,殡葬师是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职业,日常理解里,人生大事不仅仅是结婚生子,体面的告别也是这一辈子里最后一件,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件大事。 《人生大事》这部电影,它从平凡人互相救赎互相温暖这样的一个角度,向大家介绍了殡葬行业,也让人们了解到,其实这一行也是有温度的,甚至说这一行也有点神圣的气息,让逝者好好再见是他们以及亲属的承诺也是对故人的交代。 2.父亲也是一个温暖的人 其实除了更加了解行业相关,电影的主要内容是育儿主题,这一点导演在知乎解答里也曾经提到过,其实我观影的时候蛮代入的,因为小文的很多经历以及特质,我也算有的,这也是我个人的一个共鸣点,尤其是下雨天送走小文,半夜全程找孩子,这就是我小时候自己经历的,我相信很多人童年时代都会有差点走失,或者因为种种原因和父母走散的经历。就是那个雨夜的奔跑和再次相遇的眼神,让我想起,我小时候因为贪玩错过来接放学的家长,时候的情景,我的父亲也没有批评我,仅仅是那种着急让我感觉到,原来父亲也是一个温柔的人,这个镜头,是真的会有代入感。 我们总是说父爱如山,但其实,父亲也很温柔,如果有三哥这样一个父亲,真的蛮好的,他看起来是有点不修边幅,但是对孩子的爱,确实发自内心、细致入微的。 3.谢谢三哥让我领悟生命 看完电影,最大的感受,其实是对生命有一种全新的理解,很多时候,我们都很回避死亡这一话题,甚至反感,直到看完电影,对死亡有了一些坦然。其实它是每个人都必须要面临的问题,人终有一天会离开,但是离开并不是结束,“会变成星星飞到天上”。这种变成星星的比喻,其实很温暖,也有一定的魔法色彩,是疫情当前,一份特殊的安慰。就和龙哥采访里说一样,电影也是给成年人的浪漫童话,毕竟生活难免存在繁琐与枯燥,人们需要一些治愈和小浪漫。这种变成星星的处理方式,也是一种安慰和激励吧,毕竟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他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给予我们陪伴。 对于离开也不必过分哀伤,好好告别,继续带着他们那一份祝福,努力生活,或许我们也会多一份淡然。人生在世,名和利,都不过是过眼云烟,唯有好好活着,才是不悔来这世间一遭吧。 【印象最深刻的场面】 对于电影最深刻的印象,大概就是小文走丢和老莫的定制葬礼吧,对于小文是体现三哥从熙熙嘴里的幼稚,变成一个成熟的好父亲,但是对于老莫,可能是标志着三哥真的成长吧,父亲给他留了一道题,最后,他用烟火的方式,完成了答卷。用烟火把自己的亲人送到天上,在我的理解里,也是一种变成星星的方式吧,比起星光,烟火更加绚丽也稍纵即逝,同时也是让人学会珍惜当下吧。 【好好生活就是人生大事】 认真告别,好好活着,珍惜当下,这是我自己的观影感悟。从洪翼舟到叶子扬再到三哥,经历挽救生命、拥抱生命、告别生命,这都是对于生命的不同理解和不同对待方式。《人生大事》这部影片是通过告别的方式,变相传达要好好生活这一理念,并且拍摄地武汉是有着浓浓的烟火气息的,这让我更感受到那种温情和亲切。电影里的这种尘世烟火真的可以让人暂时忘记生活的不快,治愈人的心灵。 三哥和小文都是十分立体的人物角色,带有很浓郁的生活气息,可以直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并且这种自然而然的情感表达方式,让人切身感受到,其实,只有好好活着,才是人生大事。 [结语] 最后是写给三哥的话:谢谢你,温暖我!感谢同我相遇于夏。这个故事的结束不代表不会重逢,它会变成一种温暖的力量伴随着满天星光,每当抬头看天就会想起我们一起走过的种星之旅,我会永远记着你,记着你肩头的烟火气息。
4月2日,原本是这部电影上映的日子,也是外婆去世4周年的日子,本是想将电影作为送自己的一份礼物,也作为一个收拾心态的历程,结果没想到因为疫情一延就是两个月。
与武小文不同,我与我的外婆并没有住在一起,交集少得可怜。等我们住在一起时,她已经不记得我了,她只会每天在我下班回家时说:“你怎么又来了?”说实话我很难过,我觉得她潜意识里并不认为我们是一家人。但是她仍会在我熬夜时催着去睡觉,在吃零食时分我一点。
同样与武小文不同,一个成年人清楚的知道,人死不能复生,火葬场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在那几天的魂魄仿佛存在于另一个时空,作为一个旁观者一样目睹着白事办完,然后在火葬场将外婆推进去的那一刹那突然意识到“我是不是再也听不到外婆的声音了”,然后哭到声嘶力竭,然后在那几个月内都像丢了魂一样,食无味寝无眠。于是我在小文问出那句话的同时梦回2018,泪流满面。
毫无疑问,莫三妹是不幸的,却也是幸运的。严厉的父亲,嫁给他人的女友,还有那个一直在捣鬼的小哪吒,让他不停的遭遇着这样那样的坎坷,也正是如此,他才能最后放下心结,真正对这个行业有了敬畏,成了真正的圣人心。
同样毫无疑问,小文是不幸的,却也是幸运的,父母不知去向,舅妈不肯接纳,成了一个孤儿,但是外婆的好,还有莫三妹这个看似不靠谱的好父亲,以及最终希望找回她并且好好养她的母亲。
人生除死无大事,说得真好,人与人之间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交集,有些是坎坷,跌倒了就爬起来然后就那么过去了,有些是善缘,结下了就是一辈子的欢乐幸福。正如莫三妹和武小文的家,是欢乐,幸福的,充满着烟火气的惊喜与感动。
人生除死无大事,从今天起,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然后在自己百年时,还能绽放于每个有缘人的心里。
感谢人生大事,迟来了两个月后,对外婆的心结终于算是解开了些许,毕竟外婆正是守护在我们头顶上的星星了吧。人生大事,值得!
昨天看了新的愿星入梦特辑,热泪盈眶,思绪纷杂,无法落笔,今天稍微整理一下。
关于星星✨的寓意,在上一篇文字里,我猜测是把星星比作离世的人,但看了新特辑发现,我只猜中其一,没猜中其二。
“如果离世之人会化作天上的星星⭐ 那殡葬人员就是种下漫天星辰的人✨”
这第二层寓意,一下子把电影的境界格局拔高到了另一个层次。
本以为这只是一个市井小民相互救赎的普通故事。
万万没想到还有对整体殡葬行业的探讨,以及对国人生死观的拷问。
国人惯来忌讳触及死亡,忌讳殡葬人员,忌讳葬礼葬仪,忌讳亡者亡灵。
但正如监制所说,死亡不是晦气,那是一个鲜活生命的逝去。
而殡葬人员,是给予亡者最大尊重,以圣人之心护送亡者最后一程的人。
无论是亡者,还是殡葬师,都跟晦气无关,反而有着别的身份职业无可比拟的浪漫。
如此想想,死亡不再阴森可怖,殡葬师也不再晦气卑微。
每一颗星星,都值得被好好珍藏。
每一位种下星星的人,都值得被好好尊重。
也许,只有真正接纳告别,我们才能更好地珍惜余生,珍惜眼前,珍惜人世间的每一份温暖和羁绊。
也许,只有真正理解死亡,我们想起逝去的亲人时,才会不再只有痛苦伤悲,而是有星入梦,温暖长伴。✨
也许,只有真正了悟生死,我们在面对各自的人生终局时,才会更加豁达坦然。
人生大事,生死二字。
生当尽欢,死亦无憾。
这个故事的核心是杀母立父。
片中没有一个正常的母亲,也没有正常的母性。
母亲,不但消失,而且被妖魔化了。
小文的人生从母亲消失开始;她的冲突从母亲的母亲消失开始;她的流亡从舅母的拒绝开始。所有跟母亲有关的一切,都是她痛苦的根源。
三妹以父亲的形象,实现了小文的一切愿望。但大数据告诉我们,父源性伤害是精神创伤的重要来源。父亲是家庭痛苦的根源。暴力、成瘾、失责、赌博、嫖娼、经济爆雷,父亲带给家人的伤害从未被统计过。被父亲吞噬一生的母亲,却成为子女怨怼的对象。
三妹没有母亲。他父亲虽然靠女儿照顾,却一定要把手艺、店面和房子留给儿子。哪怕儿子犯罪判刑入狱,他也要把儿子培养成接班人。女儿再好也不是继承人,只是照顾自己的佣人。儿子才是继承人。
故事直接洗白男主,把他刻画成被女友抛弃的可怜人。女友怀着别人的孩子,说你给不了我要的生活。这是多么典型的拜金荡妇的形象。观众的感受中,这女人比触犯刑法的罪犯可恨多了。
问题是,这样的感受符合事实吗?对照裁判文书网里的判决实例,男性要干下多少伤天害理的事情才会入狱服刑呢?在蓝底白字的警讯通告里,男人干坏事,不是因为女人,就是因为没有女人。
一个刑满释放的男人,适合跟幼女单独生活吗?请用数据说服我。
抹去真实的母亲和母性,塑造虚假的父亲,歌颂并不存在的父爱。这个故事的糟糕之处在于杀母立父,不但违背常识和大数据,而且将重男轻女合理化,将男性伤害掩盖得严严实实,通过虚设的父爱形象遮蔽事实存在无法回避的危机。
更严重的是,它制造观众对父爱的渴望,从而为男人促销。只要世界上还存在一个可能成为好父亲的男人,你们就不能批评父亲,不能拒绝男人。就像他们制造的爱情神话中,男人的爱可以治愈女人一切的伤痛,满足女人一切的需要……事实上,得到男人之爱的女人,会变得短命——请参照杨玉环、刘兰芝、杜十娘、织女,以及妇科疾病报告、堕胎流产报告、家庭暴力调查和女性非正常死亡归因报告。
很烦人,这世界时时刻刻促销男人。反过来看,你就知道男人有多危险,多不值得入手了。
就是很开心能够参与到电影《人生大事》的路演中,也很幸运的看到电影各位主创。
让我感到很惊喜的就是,饰演莫三妹的武汉籍演员朱一龙,和之前在《知否》里的齐衡、《叛逆者》里的林楠笙可太不一样,痞帅殡葬师和翩翩公子对比过于强烈;莫三妹和小文之间的互动,也超级有爱,这可不就是现实生活的一对怨种父女么……电影《人生大事》真的是一部很有烟火气,很能够温暖人治愈人的电影,影片全程武汉话,就很有代入感。
其实说来,平时在看电影的时候,我并不是一个太有泪点的人,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电影开篇就给了我重重一击,小文喊“外婆、外婆”的时候,我觉得我整个人都要绷不住不受控制了,因为我想起了在天上的外婆和外公(武汉人很多时候是称呼家家和爹爹)……
电影里小文有一个会给她缝布偶,会做好饭等他回来吃的外婆;我也有一个会拿着网子在小河沟里给我捕小龙虾,夏天会给我准备一屋子西瓜,怕我没胃口吃饭骑着三轮车去隔壁小镇给我买凉菜的外婆……
2019年3月到5月间,外婆和外公在两个月的时间里相继去了天上,变成了继续相互守候的两颗星星。对我来说,在没有完全接受失去外婆这个现实的同时,外公也没了。他们在乡下的老房子要拆迁了,之前专程回去看的时候,老房子的破败和往日的回忆参杂在一起,现实似乎连充满我儿时回忆的地方也要一并剥夺,心里窦的缺了一块。今年是他们走的三年,按道理是要去扫墓的,因为疫情的特殊原因,我都没能陪妈妈去墓地扫墓,其实就是积累了太多遗憾和可惜……
看完电影感触蛮多的,想说的想记录也都还挺多,有时候把埋藏心底话写出来也是一种释怀和治愈,我们并不是要忘记,而是在心里珍藏与他们最美好的记忆。电影里小文有爱他的三妹爸爸,电影外的我有爱我和我爱的家人,我想告诉在天上的外婆和外公,其实我现在挺好的,即使有什么小的波折跟不开心,我也会变得更好……我们开心快乐的生活,才是对天上星星最好的告慰……
希望大家6月24日也都能到电影院观看电影《人生大事》,一定会收获到满满的感动!
电影以莫三妹和小文的故事展开了一系列的情节,这部电影的核心是温暖与亲情。用喜剧讲诉生与死,用亲情填补空白,把殡葬行业展现给观众面前,让大家都清楚的了解这个行业的工作人员们做的事其实是很有意义的,他们是一群“种星星”的人,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这个行业,去尊重每个工作者。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影中的一句话“人生除死无大事”,其实人生未必一定路漫漫,明天未必会有很多很多,意外和明天你不会知道哪一个先到来,我们应该好好地活着,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1.一开始,小文闹着见奶奶,周围这么多大人没有一个人有沟通能力,甚至在上天堂住了三天闹了三天,也压根没一个人出来给她好好解释这事。非要等大闹了火葬场,然后三妹用最糟糕的方式告诉她姥姥成了烟囱里的烟,把人小孩弄哭。一回家,忽然开始迟来的适当的温柔的解释,太生硬了吧。看到这里,这部电影「为了营造冲突而降智」「为了哭而哭」的不自然基调算是确立了。
2.小文误吃塑料球。
?什么脑子写出来这样生硬的故事。球怎么买的,怎么放在零食堆里了?为什么要三个人一起,为什么要用筷子去掏,好像就是为了营造这个笑点而营造的故事,没头没尾,莫名其妙。小文这么懂事不是应该自己动手,或者觉得自己添了麻烦什么的吗,忽然就自然接受了三个大人含辛茹苦满脸嫌弃的掏粪,人设和基本的常识都完全抛弃了。
3.三妹前女友的丈夫猛然出车祸死了还被撵得稀碎需要三妹把他拼起来。
?又是没头没尾。营造冲突的工具人属性太明显了吧,直接剧情杀。就是为了让男主看起来更惨,为了体现拼尸体的专业素质,为了体现父子的传承?剧情全靠意外来推动。哪来那么多车祸啊?神明把山移走了,天雷把裕太妃劈死了,车祸真的非常好的体现了编剧饱满的想象力和对故事勤奋的揣摩。
4.小文她妈没死。
???
5.没有和任何人沟通三妹就直接把熟睡的小文丢上她妈的车。然后忽然情绪爆发追了在雨里追了三里地,我!就!他!妈!知道会有慢!镜!头!我快吐了。
且不说没有基本沟通能力,这里甚至反常识反人性,小文不能分辨是非吗,不需要尊重吗,你不是爱她吗你为啥不尊重她的想法?小文法律上的养父母白雪和建仁的意见也完全不重要吗?这不是犯法了吗?这是人能干出来的事?
哦对了,如果说清楚了,如果全部按逻辑来,剧情还怎么冲突呢?小文必须离开,大泪点!怎么离开,无所谓!观众都给我哭!
6.小文走丢了。
这真的太明显了,小文走丢这句话一出来,我就知道她会出现在上天堂,然后把之前三妹嘱咐她的家庭地址哭着念出来。然后来一个深情相拥泪点。辛苦小演员了,这一段演得非常好。下次换个电影演吧。
7.男主在刚失去小文,被两个好友痛骂的至暗时刻,爹死了。
...
8.男主把姐姐手里亲爹的骨灰盒抢走(又一次失去沟通能力),一路驱车被追赶的过程中,竟然还联系到了买足了相当分量的火药,定制般的巨大烟花桶,看最后的效果至少是万元级别的,也不知道骨灰怎么合理掺进去了,然后把爹扬了。其实如果呈现得足够合理,也不至于尴尬,甚至或许会感动。但真的,看到这里很多人反而不舒服了。
9.对小文亲妈说:「你要不要留下来干这一行」,以及大团圆结局,真的大可不必。常识和人性荡然无存,小文亲妈的人设薄如纸片。
留点真实的残缺是要了命了还是怎么了。
10.涂鸦骨灰盒,活人办葬礼,两个朋友莫名结婚,科技公司老总修好手机,一般吧,不能说不对,就是很一般。反正不像正常世界发生的事情。
一味想着创造「泪点」「笑点」「转折点」,一味迎合自己构想出来的,弱智的观众。故事呢?故事就在这些「点」的间隙里,像是敷衍般的生拉硬凑出来。
当然,这电影绝不是一无是处。影片的演员非常好,一些场景也确实打动人,包括男主成长的弧光以及一开始的立意都是不错的。是的,我哭了,我笑了,但我也生气极了,它是烂片。
--------------------------------------(补充)
很多朋友说:三妹是底层人,不会沟通很正常。
是啊,我明白,但剧情仍然说不通。一开始三妹不乐意给小文解释死亡,我是理解的,但是1.小文的舅舅看着受过教育吧,小文又是乱跑又是咬别人,跑出来两趟自己追出来两趟。马上就要耽误自己上飞机了,这样疯狂的闹事最好的办法不就是解释和沟通吗,哪怕编个谎言,油腻的大人不是最擅长吗,就完全这么放任。
2.白雪作为最终向小文解释的人,显示得非常会安慰小孩且具有共情心,解释得非常好呀。小文住了三天,白雪也完全呈现放任的状态...
说说最后抢骨灰盒那里:
三妹一开始是个玩世不恭自私自利的毛头小子,变成了心里能装下别人装下事有担当的成熟奶爸,这是整个电影费尽心思营造的弧光。一开始没有沟通能力很正常,结尾了又一次做出这种离经叛道不在意他人感受的行为,人物的形象变得混乱起来。任何剧情如果真的为角色服务,角色们在经历过后一定是会更加饱满生动的。但是明显所有的角色在这一刻,抢骨灰的,买烟花的,追骨灰的,所有人都开始坍缩,扁平化,成了那颗耀眼烟花的引线。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随便想的,不要来杠):如果,三妹的姐姐追上来,不顾危险去掐灭了引线,用身体护住骨灰,姐姐是不是生动起来了。如果,建仁只买到很小的烟花,但是一路费尽心思去拼凑,最后做成一个不完美的大烟花呢。如果,白雪并没有出现,建仁转达:「她觉得我俩疯了」呢。如果,莫三妹在跑到一半的时候,放慢脚步回头和姐姐说:「姐姐,你这么多年照顾爸辛苦了,是我不懂事。但爸的心愿,我想让我们一起完成。」姐姐犹豫一阵子,又主动找到三妹,最后姐弟俩一起来看烟花绽放呢?
我当然不是说这样就更好,我也没水平去编剧。我知道电影只有两个小时,那少叠点buff不就行了吗。既要又要,什么都没讲好。
看的点映,还不错,惊讶到我了,本来以为是狗血励志剧,没想到挺接地气的。题材比较小众,几处比较煽情,除去一些节奏上的突兀以外,其余都还OK
看到了一个又帅也有演技的好演员!朱一龙真的不错,还有小哪吒好灵气的,故事也很好,节奏掌控都还不错,笑点不尴尬泪点不煽情,七分!
朱一龙那个狗狗眼神真是让人想去给小文当妈
人生除死无大事,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
如果去掉后面亲妈的情节,加长情敌和老爸入殓部分,增加小文认同入殓行业对三哥童年的治愈部分,感觉就好多了
蹩脚的剧本会让演员的用心表演看起来像个笑话。
从亲生母亲出现开始,电影就崩了。
人生除死无大事!哭,痛快的哭!笑,尽情的笑!就像武汉的风,武汉的人一样,痛快!好久没看到这么好看的电影了,喜欢!痛快!演员还是得拍电影,拍电影好啊,拍电影真好啊,拍电影太踏马好了,电视剧连个律师医师教师都讲不好全是谈恋爱,电影讲殡葬师它是真敢抬棺化妆出殡啊!
其实,她妈妈不用回来的,没有必要强行圆满。
这个亲妈简直败笔,三星给电影,一星给朱一龙和小女孩
朱一龙好像卡姆 谁懂 神似
孝子打碗或成为本剧最大亮点。()
可能距离四星是有差距的,但是这种电影对现在的市场很重要,整天说着中国电影完了,但还是希望能慢慢变好,即使在这种囹圄中。演员演得很好,小朋友真的像个小哪吒一样,太可爱了,朱一龙的糙汉形象也很好。手持镜头、方言台词都很真实接地气。但是所谓的殡葬题材只是个噱头,本质还是家庭片,本以为可以探讨一下中国缺少的死亡教育,但最终还是落于俗套,来了个大团圆结局。整体的情感转折都有点生硬,这也是缺少真正打动人的情感的地方,韩延是个会煽情的人,但是技巧永远无法替代真诚。
感觉三个主角对小女孩儿的感情来得莫名其妙,相处几天就要领养了。。。后面没有和法律上的父母商量就擅自交给亲妈(没有证实)也很离谱,把老头骨灰放烟花放也很?
勉强三星吧,结构很奇怪的一部电影,可能是考虑市场的原因,编导在沉重的题材里面植入了很多娱乐的元素,导致煽情和搞笑都做的后劲乏力。看得出导演平时没少攒素材,可靠素材串成的电影注定在情感层面缺乏延续性,所谓的笑中带泪是需要剧情或人物去推动的,而不是单靠段子。朱一龙为了坐实小梁朝伟的名号不停的让摄影给他的双眸特写,但这也就是残酷的地方,眼神太干净了,看不到啥故事。
全员演技在线。导演想表达的东西有点多,有些情节我认为没必要加。作为商业片是合格的。
其实她母亲不回来更好,强行凑了一个家庭。。。
人物情感像儿戏,非常突兀,情节不符合逻辑,演的还行
好不容易等到《人生大事》苏州点映。观影时获得了慰藉,被小文和三哥的半路父女情感动到,被殡葬师这份职业深藏着维护死者体面的意义所打动!被一群普通的不能再普通,满满烟火气的小人物们所吸引。嬉笑怒骂,市井人间,烟花灿烂,人间有情!!!笑着笑着就哭了,哭着哭着又笑了……准备二刷三刷,朱一龙饰演的莫三妹让我短暂的忘记了朱一龙本人,三哥的痞帅和野令人上头。
国产片现在是离不开哪吒跟孙悟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