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男孩

剧情片韩国2003

主演:崔岷植刘智泰姜惠贞金秉玉吴达洙李胜欣尹珍序池大汉吴泰景柳演锡李代延吴光禄朴明申龙伊玛丽·德文克里斯平·弗里曼史蒂夫·克莱默雪莉·琳恩迈克尔·麦康诺希斯蒂芬妮·社柯克·桑顿凯瑞·华格伦

导演:朴赞郁

播放地址

剧照

老男孩 剧照 NO.1 老男孩 剧照 NO.2 老男孩 剧照 NO.3 老男孩 剧照 NO.4 老男孩 剧照 NO.5 老男孩 剧照 NO.6 老男孩 剧照 NO.13 老男孩 剧照 NO.14 老男孩 剧照 NO.15 老男孩 剧照 NO.16 老男孩 剧照 NO.17 老男孩 剧照 NO.18 老男孩 剧照 NO.19 老男孩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31 10:02

详细剧情

女儿生日那天,中年男子吴大修(崔岷植饰)在醉酒回家路上,突遭不明身份的人绑架失踪。就此,他毫无理由地被囚禁在一个神秘的私人监狱中。寻死未果的吴大修,每天看电视,三餐吃煎饺。通过电视,他得知妻子已遭杀害,女儿下落不明,自己更被怀疑为凶手。就此,吴大修开始锻炼身体,决心复仇,并在牢中度过漫长的15年。  当吴秘密挖通墙壁时,却在某一天被放出,得以重见天日。他不顾一切地寻找自己被绑架囚禁的原因,并展开疯狂的复仇计划。他遇见了年轻的寿司女店员(姜惠贞饰),并借助同窗老友追寻仇人,成功惩罚了监狱看守(吴达庶饰)一番。与此同时,幕后仇人李有真(刘智泰饰)也浮出水面……

长篇影评

1 ) 谈谈《老男孩》


电影语言

《老男孩》一片的电影语言可谓极其风格化。朴赞郁并非科班出身,他毕业于韩国西江大学哲学系,但热爱电影,事实上他和楚浮一样是由影评人转行成为导演。这也注定了他巨大的观片量,从而在电影语言上的博采众长。当然由于他是一名B级片与cult片影迷,又使得他经常不按常理出牌。

首先浅析一下本片开头的综合电影语言运用。第一个镜头起自一只手握住领带的特写,逐渐拉到吴大修逆光的面部狰狞特写(无其他背景,高对比的硬光),然后切换至跳楼者,交代环境。配乐十分紧张,短短几秒已建立起极强的戏剧张力,为整部影片定下了基调,而观众多以为是吴大修要迫害跳楼者。此时镜头突然切换至故事的最初,喝醉酒的吴大修在警察局闹事。使用普通灯光与自然声,纪录片式粗糙剪辑,当年的吴大修完全是一副中年废柴上班族大叔的样子,无论形象还是滑稽平和的气氛都与最初的镜头形成鲜明对比。然而这一段戏还承担了叙事上的多重功能,不但交代了吴大修的最初身份,与之后的影片形成反差,还提到了他的女儿,可以说埋下了第一个伏笔。场景转换到电话亭,最初仍然是纪录片式粗剪,然而随着吴大修的失踪,转换为轨道镜头并逐渐拉高成为俯角镜头,自然声退去,全片多次出现的一段提示情节推进的主题配乐出现。值得注意的是,《老男孩》一片中俯角镜头出现了四次,除了此处,在吴大修离开监禁房间、初次遇到mido、以及影片最后催眠结束都有出现。通常而言俯角镜头因其暗示全知视角往往带有一定宗教意味(可以参见《我要复仇》),但此片中倒没有涉及宗教,更接近于宿命的提示,因为每次俯角镜头出现都暗示着主人公命运的转折。仅仅一个开头,导演就很少的笔墨牢牢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并制造了强大的戏剧张力,还为情节进展做下了必要的铺垫。

而其他出色的镜头语言运用还有很多。比如通过广角镜头进行的空间处理。第一个广角镜头出现在吴大修进入监禁房间后,一组十分压抑的极低机位镜头(从门下露出头)之后,从吴大修后方交代整个房间环境。然而由于广角镜头的效果,整个空间被压抑在镜头之内,仍然显得禁闭和压抑。第二个则近乎鱼眼镜头,出现在吴大修走出禁闭房间后,在电梯里15年来首次见到女人。通过鱼眼镜头的使用,吴大修尽管克制自己紧贴电梯,但他的手仍然像要抱住女人。另一个也是运用于房间,吴大修进入偷窥自己的房间,遇见李有真及其保镖时,鱼眼镜头的使用另吴大修仿佛踏入了一个陷阱,一个李有真精心布置的局。
至于吴大修在监禁自己的楼层过道中,与一帮小混混打架的长镜头,几乎可以成为暴力美学的教科书。长达三分钟的打斗由一个横移镜头完成,其中的场面调度可谓炉火纯青,乍看混乱实则节奏精妙,仿如一曲交响乐。而其所使用的配乐却名为《a lonely place》,极尽反讽。(值得一提的是,本片OST每一首题目都是另一部电影的名称。)
朴赞郁对景深的运用也颇具匠心。如最后在李有真的办公室中,朴赞郁运用了不少夸张的可与《公民凯恩》中凯恩与苏珊在城堡中的场景相媲美的景深镜头。他运用镜子将近景的李有真正面(同时面对观众),远景的吴大修,远景墙上李有真姐姐(妹妹?)的照片放在了一起,再不时闪入在另一边监禁房间中等待的mido的画面。一方面提示两个仇人的心理距离,另一方面可以说故事核心的矛盾都在这组镜头中交织并即将爆发。(而mido的闪入,也因之前的一段错位交叉剪辑的延续而并不显得突兀。)
浅景深的运用例子,则有吴大修离开监禁房间后下楼的一组。吴大修离开房间后,电梯中的女人仍然在和警察投诉,警察也试图叫住吴大修,甚至之前的跳楼者也在此时从楼上坠下。这些看起来激烈的事件,却都被虚焦处理,镜头始终牢牢锁住吴大修面部特写,可见其内心之决绝,全然不闻外界之事。
朴赞郁还非常喜欢使用类似北野武的突然静止镜头来制造反差或荒谬效果。比如影片开头拉住跳楼者领带、几段打斗的开始等等。又比如通过饺子寻找线索那段的开头,就是突然切入一个mido夹饺子给吴大修的静止镜头,用夸张的造型提示,此处饺子正是解谜的关键线索。
懂得节制的反差效果也使得朴赞郁与盖里奇、罗德里格斯、三池崇史、塚本晋也这样的后现代&暴力导演区别开来,而更接近昆汀塔伦蒂诺与北野武。(或许这正是昆汀将戛纳评委会大奖颁给此片的原因之一。)除了对暴力部分的非常规处理之外,许多细节也可以看出导演对节制的理解:当mido在一个普通的大街上问吴大修是不是想去妻子的坟墓,自然声效与手提摄影制造的日常氛围下,吴大修突然转过头,露出了极其痛苦的表情,没有特殊手段和配乐进行烘托,却反而更加震撼人心。(这一点在《我要复仇》中更为显著,几乎所有人物感情迸发或出现剧烈冲突的戏都是用远景拍摄。)有一段平行蒙太奇,是正在做瑜伽的李有真与汽车中愤怒狂吼的吴大修的反复切换。乍看是痛苦与冷静的对比,但事实上,只有通过瑜伽才能获得暂时缓解的李有真,他的痛苦远远超过此时的吴大修,这其实是一段痛苦与更加痛苦的对比,这组镜头以李有真的一滴泪水结束,但却充满了力度。

从叙事角度来看,朴赞郁的悬念与伏笔设置更是令人叫绝。影片开头的一系列悬念设置不断地刺激着观众的好奇心。除了悬念的数量,悬念出现的节奏也恰到好处。比如精彩激烈的楼道群架戏之后,观众刚刚松一口气,马上发现帮助吴大修的普通路人实际上竟然就是最终的反派。前半部影片几乎都是如此一波接着一波,毫无空隙。
除去一些较为明显的单纯服务于情节的不谈,本片的某些伏笔设置则更别有深意,值得探究。当李有真第一次打电话给吴大修,吴大修问为什么要关他15年时,镜头正好把mido和吴大修取在一起,可谓导演别有用心的暗示。尽管有催眠术作为解释,但吴大修与mido初次见面是互相说眼熟的设置,实在颇有些揶揄。李有真也说过,不管催眠术有多高明,要让两个人相爱并不是那么容易。可以想见,从小没有父亲关爱的mido内心的孤独(其后也用蚂蚁人的隐喻来表现),遇到吴大修这样有父亲味道的中年男性,恋父情结(electra complex)的浮现其实并不奇怪。
另一个有趣的伏笔是在禁闭吴大修房间中的两幅画像,一副是一个面目狰狞的表现主义画像,无疑暗指吴大修自己。另一幅则是一副少女祈祷的画作,应当是暗示后面出现的mido。关于这一伏笔,在后文关于影片主题的讨论中,我将继续展开。
导演也深谙调动观众心理之道。比如开头先另观众以为吴大修要杀跳楼者,之后又发现是救。又比如通过情节推进另观众对mido身份进行多次推测修正,使得观众到最后才发现mido原来就是吴大修的女儿(尽管如前文所述导演早已在镜头上进行过暗示)。
在叙事上更加技术化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把如此复杂的故事(又运用了诸多技巧)在2个小时内清楚地讲完。叙事的多功能性和用镜的简洁是朴赞郁的两个法宝。前文已经提到,影片开头的短短几秒已经交代了大量的信息。这里再举一例,吴大修从禁闭房间出来后,在街上游荡遇到一群街头小混混并与之发生冲突。这段戏一方面满足了观众的心理需求(主人公在长期压抑之后终于有了一次发泄),另一方面交代了外界环境的变化(通过小混混新潮的骂人语言,吴大修未曾听说过),以及吴大修在身体和头脑上在这15年中的变化(虚拟训练使其变得武功高强,这令之后的复仇得以可能,同时他通过电视学习了很多知识,但是电视没有教骂人的话)。
而朴赞郁的惜墨如金已经成为他个人风格不可分的一部分。他推进情节的方式,将蒙太奇的作用发挥到了极限。吴大修通过饺子找到监禁他的大楼一场戏,只用三个短镜头完成:吃饺子,追外卖的伙计,到大楼的电梯中。吴大修到网吧找到老同学只有两个镜头:老同学惊异的表情——两人拥抱,省去了全部的寒暄过程。这样的跳剪需要极好的火候控制,因为如果语境稍有交代不清,便容易造成观众的不理解。事实上,朴赞郁的简洁与叙事段落多功能是相辅相成的。正式通过这些手段,朴赞郁才有更多时间去刻画他需要用心刻画的部分,又不影响情节的交代(反而还给观众一种酷酷的感觉)。相比之下,许多中国导演的叙事功力便逊色太多,必须通过大段的台词来推进情节、表达人物情感,片子拍得很长却几乎没讲出多少内容。
另一点值得赞赏的因素是,朴赞郁不似某些现代或后现代导演,在开篇给出极其吸引人的噱头之后,往往只能给出一个模糊的结尾。这样的手法偶尔为之还可以(比如奉俊昊的《杀人回忆》),但用得多了便令人不禁怀疑编剧的能力,也使得许多先锋电影被扣上故弄玄虚的帽子。朴赞郁通常以奇特的噱头吸引住观众,带给人极大的观影享受,然后随着影片推进逐渐放缓节奏,解开噱头,引入主题,发人深思。

再谈谈《老男孩》的美术风格。本片多数时候使用类似《教父》的低调摄影,画面中黑色块与冷色块经常占据主导,以配合影片沉重的主题,但也并非全然如此。吴大修与mido做爱的旅店一场戏中,镜头上便增加了红绿滤镜,使气氛暧昧起来,几乎带上了杜可风的风格。而影片开头的高反差硬光,可以看出些许film noir的传统。结尾处的雪景又拍得颇为唯美,难怪有人评论说简直像岩井俊二《情书》的开头了。(这种摄影风格配合情节与主题的变化,在《亲切的金子》中也十分突出。但在《我要复仇》中,朴赞郁却又使用了反差的方式,几乎将所有惨烈的故事都放置于光天化日之下拍摄。)
影片中出现的几个超现实主义段落也很有意思。蚂蚁的隐喻出现了两次,一次用于表现吴大修的痛苦与愤怒,一次则用于表现mido的孤独。不知道达利看到朴赞郁的这番化用作何感想。但更精彩的是一些不那么明显的段落。特别是在旅店深红色墙壁的房间中,西装革履却带着防毒面具的李有真,躺在裸体的吴大修与mido身边,享受复仇的快感,周围是漂浮的麻醉气体,近景还有李有真的保镖(同样西装革履带着防毒面具)。这个美妙的画面可以说完美地展现了布勒东的美学。当然还有李有真办公室那独特的现代主义设计。
在音乐上,Yeong-wook Jo所创作的OST很有一些Philip Glass的味道,尤其是提示命运与情节推进的那个主题,紧张的琶音风格。非常有趣的是,在吴大修对监狱看守进行拔牙刑的时候,所使用的音乐是维瓦尔第《四季》之《冬》的第一乐章。《四季》的每一乐章都有相应的诗句,而《冬》的第一乐章恰好是这样的“冰天雪地,寒风刺骨,人们簌簌发抖,牙齿打颤,浑身冻僵。”而之后监狱看守报复吴大修要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吴大修牙齿开始打颤的时候,这一乐章又再响起,倒是令人有些忍俊不禁。



影片主题

如果说《老男孩》一片有令人诟病的地方,或许就是主题。许多人认为本片主题较为浅薄,更多是像《杀死比尔》那样极尽视听娱乐之作。但韩国导演,因其东方文化底蕴之存在,还是与昆汀、盖里奇这样的导演有所不同。他们很难拍出《落水狗》《两杆大烟枪》《罪恶城市》这样的纯“轻”之作,他们的作品总是无可避免的要附加上一份“重”。本片一定程度上流露出了一些film noir传统(即几乎不存在绝对的恶,个体命运总是在社会体系的压榨中不能自己,最终走向毁灭的悲剧),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导演的一些指向。李有真和他姐姐的悲剧,真的是因为吴大修的一句话导致的吗?显然不是,而是由于整个社会传统伦理观念对乱伦的可怕暴力。社会对个体的禁锢才是真正的凶手,也是李有真变态复仇计划的根源。因为他找不到真正的复仇对象,他无法向整个社会的伦理体系复仇。他清楚吴大修并非真正的凶手,因此单纯地杀死吴大修完全与复仇无关。他只有通过制造乱伦来报复乱伦,才能对社会显示他最后绝望的挣扎。最后吴大修剪掉舌头,也象征着对这种社会杀人“言论”的毁坏。
影片最后结尾在大雪中的山野里拍摄。远离社会的山野,也远离了禁锢人的社会体系,而寂静又纯白的大雪似乎消弭了那些致命的“流言”,洗涤了所有的罪。但真正的救赎或许是mido最后的一句“吴大修,我爱你。”李有真与姐姐的乱伦之爱被社会伦理体系所毁灭,然而吴大修与mido的乱伦之爱最终得以冲破一切禁锢。在导演看来,只有爱才是包容一切的,而吴大修主动选择通过催眠忘却mido是自己女儿的记忆,也是通过爱完成了对自己,甚至对李有真的救赎。这里继续说说前文提到的关于两幅画像的隐喻,可见导演在影片的开始就暗示,祈祷的少女(mido的爱)将完成对暴怒之人(吴大修,甚至包括李有真)的救赎。值得注意的是,在吴大修最后到李有真办公室决战的时候,mido恰恰被关在之前那间监禁房间中为吴大修祈祷(并且她十分纯真地给自己按上了天使的翅膀)。
影片中吴大修的演员崔岷植无需多言,其表演堪称完美。姜惠贞饰演的mido也非常不错,足够天然。但个人觉得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李有真的扮演者刘智泰的出色发挥。他并没有将李有真塑造成一个常见的丧心病狂的变态复仇者,而是真正的有血有肉。这种隐忍了十多年的无处发泄的仇恨与痛苦其实比吴大修的外露难以表现的多。而刘智泰这位演员甚至眉宇间让人始终感觉到一种纯净(所以最后他没有把mido面前的盒子打开),当人物笑的时候,我却能深深感受到人物的痛苦。其实刘智泰的真正成名之作是许秦豪导演,与李英爱合演的纯爱影片《春逝》。《春逝》的清新与纯美甚至超越《八月照相馆》。不得不佩服朴赞郁的选角眼光,刘智泰本身的气质正好得以另李有真这个角色更加丰满。
如果从整个三部曲的角度来看影片,也可以看到有趣的轨迹。三部曲中,《我要复仇》的结尾最为绝望,角色全部死亡,《老男孩》和《亲切的金子》都以雪地为结尾,展现了希望的存在;《我要复仇》拍摄的十分隐忍,但又十分惨烈,《老男孩》居中较为平衡,《亲切的金子》则近乎炫技,十分华丽;主题上,《我要复仇》可以隐约看出一些宗教因素,《老男孩》则暗指社会批判,到了《亲切的金子》,则在影片中同时大肆表现宗教与社会批判。相信观众如果能完整观赏整个三部曲,并将之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一定会对导演的意图有更深的体会。


对比中国第六代导演

韩国电影的这场浪潮并没有一个统一的风格或宣言。各位导演可谓风格各异,除了本文分析的朴赞郁之外,还有走标准艺术片路线的金基德,同样犀利带劲的奉俊昊,原本是作家因而文学气息浓厚的李沧东,擅长清新题材与情感题材的许秦豪,更注重商业效果的郭在容等等等等,实在可谓百花齐放。更可贵的是,优秀电影的涌现还与国内电影市场的空前繁荣、电影产业及法规的成熟相伴随。然而,我国的新生代导演与之对比却令人有些失望。大部分导演长时间停留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影响之中,题材(又十分单一)大过电影语言,也因此容易被指责为谄媚外国评委(以李扬《盲井》贾樟柯的《小武》等为代表)。即使有尝试先锋技法的,往往最终另影片不知所云另普通观众无法接受(以张元的《东宫西宫》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等为代表)。试图回归主流市场但变得毫无深度近乎媚俗(以张扬《爱情麻辣烫》张元《我爱你》等为代表)。也有试图学习后现代技法回到叙事,但仍然火候不足(以陆川《寻枪》为代表,当然宁浩的《疯狂的石头》火候已经很足,但毕竟模仿盖里奇太过严重)。最糟糕的是一些循环多年又回到原地,除了一个独立电影的外壳,意识形态都开始主旋律化的电影(看看王全安《图雅的婚事》王小帅《左右》中的高大全们吧)。
总之,缺乏对新鲜电影技巧的驾驭,叙事能力糟糕,思想深度不足,风格单一,自我定位迷失成为制约中国当代导演的关键瓶颈。而更重要的是,集体严重缺乏市场号召力。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并非本文主旨,或许向韩国电影学习正是途径之一。

http://fredlaw.blogbus.com/

2 ) 老男孩中的隐喻

<老男孩>是好看电影.悬念,暴力,情色,奇特的光影一样不缺少,还有伪君子们喜欢的隐喻.
抛开乱伦不谈.大秀和美桃的爱情是被催眠暗示后的结果.首先是吴被暗示在出狱后直接去了美桃就职的餐馆,于是才造成仿佛一见钟情的偶遇;接下来被暗示过的美桃在电话铃声的诱导下"爱"上了吴并主动挑逗他,而吴同样在铃声诱导下昏迷被美桃带回了家,于是开始他们的爱情.
这是一场在天时地利人和上都事先精密安排过的爱情骗局.当事的双方都以为自己爱上了对方,可他们并不知道这个"自己"已非自己,而是在潜意识里被暗示过的自己.当谜底揭开,吴发现这不是爱情,是复仇.
如果就这样看,这就只是一段故事.但是我觉得它是带着隐喻的故事,通过这个隐喻可以了解爱情的真相.爱情就是暗示的结果,不同的是现实世界里发出暗示的是当事人本身.
让我们重新安排一下剧情,把敌人的阴谋剥离出去,故事这样开始了:
吴大秀,一个独居的男子,走进了一家餐馆遇见了年轻美貌的女料理师美桃,望着她修长美丽的后颈情不自禁,于是说出了一段关于女人手热不能做寿司的言论(片中这段话其实极具性暗示,因为在东方医学中手热手冷是和肾和性相关的),然后极其怪诞地吞下了一条活的章鱼.
美桃,一个年轻孤独的女料理师,童年失去双亲,经常独自一人在地铁里冥想直至出现幻觉.这天她接待了一个言行举止怪异,年龄和她失踪的父亲相仿的男人,当她看见那个男人吞吃章鱼的时候,握住了他的手说:"我是另类,我的手是冷的."
冰冷柔滑的手,沧桑的眼神,他们开始了.
来看看这段新故事吧.作为一个独居老男人他一定不断地有各种对所谓"幼齿"的性幻想,一个自幼失去父亲孤独的女子一定也有着对老男人的幻想,这些幻想就是他们不断给自己的暗示,于是这段爱情同样是暗示的结果.
故事终究是故事,然而在生活中,哪场爱情不是自我暗示的结果呢?暗示是在相遇前爱的基础,暗示是爱在发生时的动力,暗示是爱在进行时的能源,而爱最后消失,是因为从暗示中醒悟了.
影片最后,明白了真相的吴让催眠师重新给自己催眠,是因为非如此他不能再爱美桃.隐喻的作用在于用对更为感性的彼物的描述来解释抽象的此物.影片中作为隐喻,吴要求继续催眠自己的理由是显见的:非如此他不能忘记美桃是她的女儿的事实.而现实中我们很难认识到爱是自我暗示的结果,所以在暗示消失无法爱的时候也不会想起重新暗示自己,于是我们说爱消失了.
既然爱是暗示的结果,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自觉地在没有爱的时候暗示自己一个爱,在爱要消失的时候自愿地继续暗示自己,电影告诉我们:只要暗示不息,就真爱不止.因此我们认识了爱的规律,从此可以进入爱的自由世界了,我们缺少的只是暗示的意愿和技巧而已

3 ) 我唾弃你的坟墓

我的偶像福柯老师是一个神一般的人物。他认为人的本质——如果真的存在这种东西的话——只不过是人所处环境的规范和习俗苟合之后的产物,一种理想的人生应该不服从这种宿命的安排。“从自我不是给定的这一观点出发,我想只有一种可行的结果:我们必须把自己创造成艺术品。”从他一方面纵情声色人亡而精不尽另一方面又在学术上扬名立万的表现来看,他真的成功了。一个人,能不依命运的意志而成为不同于原来那个自己的自己,他简直不是人。 李右真大概听说过我偶像“把自己创造成艺术品”的说法,他做的事情让我觉得有一点熟悉的味道。 一个阳光少年,跟姐姐过着幸福的生活,一同在Old Boy高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那时候,天总是很蓝,阳光总是刺眼而温暖,晒得人皮肤下的什么东西跳啊跳的。李右真蹦蹦跳跳穿过一幢幢碍事的建筑物,去学校里一个人迹罕至的角落,那里有自己急促的呼吸,有美丽的姐姐的裙子和坚挺的乳房。这些都让李右真觉得自己仿佛不在人间,只在明亮的光线和甜蜜的空气营造成的天国中存活。当姐姐半推半就地纵容他脱下裙子里的内裤,李右真带着亲近与敬畏之心正准备膜拜那芳香神秘的所在,姐姐意外的发现窗户上有个孔,孔中间有个人的眼睛。 隐秘的世界被别人的目光刺穿,美丽于是支离破碎。流言可畏。许多年以后,李右真说性功能正常的自己没有让姐姐怀孕,吴大修的舌头却让她怀孕了。吴大修就是窗外那只眼睛的主人,一个喜欢倒挂在单杠上荡来荡去的家伙。姐姐于是死了,从水库大坝仰面挣脱了李右真不甘心的手,微笑着说自己不后悔。当姐姐美丽的身影越落越低的时候,一个念头在李右真的心里越升越高:我要报仇。 仇恨是一种兴奋剂,它可以在短时间内极大的提升一个人的体力,可以让人从地底下用自己的拳头打出一条活路;同时,仇恨可以赋予一个人以巨大的勇气,甚至可以让一个男人面对绝世武功割掉自己骄傲的生殖器而毫不犹豫。一身李小龙标志服装手握日本刀的女子,她的杀戮带有某种明亮的气质,因为她的复仇起因明确,手段直接。但是有些复仇,带着海岛监狱中隔绝人世的黑暗,人的智慧一旦与仇恨所带来的无穷的体力与勇气结合,绽放得是令人目瞪口呆的恶之花。我为复仇者的心计、忍耐力以及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忍不住发出赞叹的时候,背后隐约感觉有一个鬼影正在慢慢升起。 我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拜读了“通俗小说之王”《基督山恩仇记》,这本书对我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给我最深刻印象的不是包含了人类所有智慧的两个词语:“等待”和“希望”,而是如何复仇的完美,如何将复仇变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并始终保持自身的优雅。伯爵先生来到巴黎,他让当年陷害自己的三位同谋一一得到了与曾经的罪行相呼应的报复。夺人妻子卖主求荣的贵族院议员莫尔塞夫中将先生失去了妻子,儿子因为父亲的过去而羞耻并不愿为他而与人决斗;精于算计靠缜密的逻辑推理获得声誉与地位的维尔福法官先生亲自宣判了妻子的死刑之后,只剩下一个疯狂混乱的大脑;整天与支票打交道精明的银行家先生唐格拉尔先生被迫接受统一价格为十万法郎的鸡、面包和红酒,散尽了自己五百万法郎的身家。 复仇者总是轻易的就将自己放在了上帝的地位,并行使权力。精心的策划于是看起来像是宿命的安排,复仇对象的生命轨迹在复仇者的安排下走向他们二人都熟悉的曾经,只是到如今二者在事件中所处的位置却已经截然相反。于是,复仇对象体会到了复仇者当年的痛苦;于是,复仇者体会到了当年复仇对象或有或无的快意。

这是最高明而完美的复仇,事件的脉络之中渗透着人类智慧的光辉,是真正的艺术品。李右真关了吴大修十五年,事情的关键不在于为什么关了他十五年,而是为什么十五年之后要放他出来。十五年后吴大修的女儿已经长大成人,可以让吴大修压抑十五年的身体喷薄而出。父女的肉体缠绵是对若干年前李右真姐弟的一次更为激烈的复制,吴大修因为若干年前舌头的一时勃起而终于在李右真的复仇计划中用自己勃起的阴茎进入了女儿的身体。这是李右真的复仇艺术品中最为精华的部分,李右真的复仇是一串华美的珠链,乱伦就是者串珠链上仿佛一滴清泪凝结的吊坠。这个吊坠不像个代表终结的句号,更像是一声悠悠的气息凝聚而成的叹号。其中,凝结着李右真胜利的喜悦、解脱和寂寞,也凝结着吴大修悔恨、痛苦和无可挽回的虚弱,他们面对结果时两种不同情感的撞击和杀戮呈现出了流光溢彩。 1978年有一部电影叫《我唾弃你的坟墓》(《I Spit on Your Grave》),除了一定的票房之外,导演兼编剧Meir Zarchi先生收获最多的是争议和骂名。当然,他还收获了影片的女主角Camille Keaton,娶回家当了老婆。一个美丽性感的单身女子去乡间度假,被四个男人强暴之后,用不同方式将他们一一杀死。这部电影最直接明了的解释了“复仇” 这个概念。同时,女主人公在杀死四位男士的时候采取了不同的工具和方式,可以看作是将复仇“创造成艺术品”的初级阶段。这电影的名字不坏,李右真心有戚戚,并将这种艺术发挥到了顶峰: 我不仅要把你送进坟墓,我还要唾弃你的坟墓;我不仅要唾弃你的坟墓,我还要把唾液编排成一朵花。http://www.bigteeth.cc/?p=49

4 ) 爱的阴谋

  首先想问的是:如果你被禁锢了整整十五年,逃出之后发现你竟对禁锢初衷一无所知时,你心里在想什么?

  第二个问题是:谣言使你松开爱人的手掌任其坠入万丈深渊,你心里在想什么?

  于是最后一个问题很自然的成了你问我:你到底要说什么?

  好了,故事开始。关于复仇。

  十五年前的一晚,吴大秀像每个醉汉那样在警局长椅上大吵大闹丑态百出,直到朋友周焕赔笑说情后才将人领出门去,而这天正是吴女儿的生日。于是酒意未醒的吴手里抱着礼物开始在街角的电话亭给家里打电话,接着朋友周焕从语无伦次的吴手中接过电话,替吴向另一头的人解释晚归原因。

  等周再次回过头时,这不幸的故事便正式开始了。

  吴不见了。两分钟前还在他身后浑身酒气的吴大秀竟然失踪了。任凭他大声呼唤,吴从这个世界上蒸发得干干净净,蛛丝马迹也休想找到。

  镜头重新明亮起来的时候,吴那张胡须干净的脸再次出现在正中央。他趴在一道底部开小窗的铁门之后,向门外的看守喊叫。他气急败坏的质问囚禁他的原因,他怒吼着要人放自己出去,他威胁他咒骂他嚎叫他发疯到最后的他哀求他痛哭流涕,仍然没有人回答他的问题,没有人发出任何声音。吴的房间收拾整洁,有床椅子和一台电视机,每餐有人会从门口的小窗里递进来。到吴歇斯底里自杀自残时,房间里便会传出美妙的音乐,紧接着角落里的管道中便会释放麻醉气体,然后有人进来收拾凌乱不堪的房间以及给瘫倒在地上的吴注射防止神经错乱的药品,最后吴再次苏醒,于是一切周而复始。吴开始有意识的训练自己,凶狠的击打想象中的敌人。他无时无刻的告诉自己,只要逃脱,他便会亲手让这个毁灭自己一生的家伙生不如死,他发下了最恶毒的誓言。电视里的画面清楚的告诉吴每一时刻。从苏联解体到香港回归到戴妃车祸到到911到韩日世界杯,吴目光呆滞的在手上刺下记录年份的横线,丝毫感觉不到疼痛,他只知道自己的生命在逐渐耗尽,而他本人就在一边眼睁睁的看着这些发生。这令人难以置信的噩梦一直持续了整整十五年。

  终于在一个雨夜,吴用勺子挖通了墙壁。他贪婪的吸食室外冰凉的空气,他逃脱了。自由了的吴此时已是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他强壮冷漠杀气腾腾,发现妻子已死女儿下落不明后唯一剩下的就只有复仇。但找出那个神秘的幕后人的线索又从何寻起?在徒劳的寻找过程中,吴在认识了在日式料理店工作的美桃。年轻秀丽的美桃在二十多年中独自扮演着这城市孤独者的角色,吴的突然出现使她对这个外表沧桑举止怪异的男人产生了兴趣并把病倒的吴领回家中。两人的相遇像是冥冥之中早有安排,但安排这一切的却不是上天。

  吴克制着十五年来对异性的渴望冷静的观察着这个纯真寂寞的小女生,此时的他像只凶猛且敏感的野兽一样不能轻易对任何人产生信任感,于是还是毅然选择离开了美桃。在后来的一次追查中吴终于找到自己被囚禁时的看守,他用最残忍的方法拔掉了对方所有的牙齿,却依然找不出幕后人的半点线索。他像疯狂的野兽一样击倒了二十几个暴徒之后终于筋疲力尽倒在马路中央,在路人的帮助下再次回到美桃的寓所。但在那个带渔夫帽的年轻路人扶他上车后突然从车窗里露出诡异的笑容,他说:再见了,吴大秀。原来吴的一举一动都掌握在这个叫做李佑真的人手中,因为他便是故事的另一个主人公。

  吴在美桃的悉心照料下逐渐伤愈,又找到了经营网吧的老友周焕。依照李佑真留给他们的线索,吴在美桃家对面的房间内再次与李佑真面对面。此刻他终于与自己的仇人距离如此接近,甚至明白此刻可以轻易的杀死这个苍白虚弱手无缚鸡之力的禽兽,代价则是他永远不知自己被禁锢的原因。他的动作渐渐中止下来,毕竟了解事情真相的复仇才是真正的复仇。

  李佑真限制的五天时间里,吴在美桃和周焕的协助下顺着李给的线索一步步靠近最后的真相。在这期间他也终于发现自己已经深深爱上了美桃——这个小他一轮却和他相依为命的女孩。在十五年非人的磨难沧桑之后,吴对爱的涵义已经超越任何心灵,他寻找到了真爱。于是两人在逃过一次次的危险后走在了一起,在小旅馆的床上把彼此的身体交给了对方。但吴在逃避回忆重新生活的念头和复仇之间还是选择了后者。复仇的火焰此时已是无法熄灭了,正因如此,一切按预先的安排进行。

  五天后,吴在经历从前同学的回忆提示与周焕的被杀之后,在自己中学里找到了答案。他意识到结局究竟会危险到何种程度,于是将爱人美桃安置在认为安全的场所,即围困了自己十五年的房间内,然后去赴李佑真的死亡约定,谜底终将解开。

  79年的夏天,顽劣的吴大秀在即将转学的一天下午,从教室的玻璃窗外无意中看到了李氏兄妹的畸形恋情,那两个年轻而好奇鲜活躯体用亲吻和抚摸的方式感受对方的身体,却不知道这已为各自结局埋下了恶毒种子。吴忍不住告诉周焕看到的一切,之后这个由吴双眼看到的事实经过不同的口舌咀嚼后成了名副其实的谣言,这终于使李氏兄妹的噩梦到来。最终妹妹放开哥哥的手选择坠入汪洋大海,而留给哥哥李佑真的只剩下被撕裂的回忆以及后半生残忍的报复。所以这一切的最终承担者除了李佑真,还有谣言的起源——吴大秀。

  十五年监禁,妻儿失散,报复的折磨以及与女儿的乱伦,这是李二十多年来精心构思的复仇计划,为此他买下了囚禁吴的整座建筑无时无刻想着仇人最后的惨状,而现在这些已经如愿以偿的一一实现。看着吴如狗一样的哀求甚至为当年自己的那句话而亲手剪下了自己的舌头,他终于体会到复仇之后的强烈快感,于是在吴最后哀求的下放弃了把吴的真实身份告诉美桃的念头,对此时的吴来说,这便是最仁慈的宽恕。在离去的电梯里,李佑真再次看到25年前妹妹临死时凄楚而绝望的眼神。报复终于完美的实现了。这个为复仇而活着的高大男人用自己的手枪结束了的生命,这是一段单调阴冷的经历。之后他会安详的忘记所有,忘记仇人、妹妹以及自己。

  ——不管是沙粒还是石头,都会沉入水底

  ……

  多年后的一个大雪天,穿过死亡之后已是暮年失语的吴大秀在当初安排自己命运的催眠师帮助下,和当年那个复仇者的自己做了告别,从此这段记忆便永远被冰封,而对真相一无所知的美桃也得以继续陪伴在他身旁,故事终于结束。和隔世的李氏兄妹两人一样,吴最后得到的,即是真正意义上的爱吧。

  镜头在雪地上不断延伸直到天际,纯净如同人们此时空白的记忆。

5 ) 复仇之路并不好走

影片《老男孩》讲述了一段不伦恋引发的犯罪故事,姐姐李素儿被主人公吴大修看到自己和弟弟在教室里做爱,而这个事情被吴大修告诉了好朋友最终被传播出去。

虽然被传出去的只是李素儿是一个生性放荡的女生,但是在舆论的巨大压力之下,李素儿选择了自杀,同样在心理压力之下惶恐不可度日的弟弟李有真,眼睁睁看着姐姐落入水中溺亡。他害怕和姐姐偷情的事情被发现。心理遭受到重创的弟弟,成年之后开始了他疯狂的复仇计划。他把吴大修囚禁了起来,并且整整关押了十五年,利用这十五年的时间,他把吴大修的女儿美度培养长大。

李有真给美度制造了新的身份,当一切都准备好之后,他将吴大修放了出来,一点点透漏囚禁他的线索,引导着吴大修在复仇当中爱上了美度。美度也爱上了这个从记事起就没有见过面的爸爸,并且和他上床。李有真最后当着吴大修的面揭露这一切,他要的就是看着吴大修心里的崩溃。

主人公从影片一开始就被莫名其妙的绑架并且被囚禁,而且这一囚禁就是15年。吴大修直到最后才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是在被算计好了的,无论是自己爱的人(吴大修的女儿)还是自己遇到的人都是早已经安排好了的。

就像现实社会一样,在复仇中谁都不可能是真正的赢家,无论是复仇者还是被复仇者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每个人都是受害者。

6 ) 你的变态我永远不懂

赞扬虽然不能人人受用,但批评总会招致更多的批评。在写下这个文章前,我想到办公室里喜欢韩片的小MM,她们知道我也喜欢看电影,有时候就会很兴致勃勃的给我推荐某个韩片。然而我的反应总是让她们失望,于是在讨论的时候,她们的结论总是把原因归结为我看的韩片太少。电影杂志上,有时候看到整整三分之一的版面都用来介绍韩片,电视上,总是可以看到韩国人又在某某电影节上获大奖的消息。韩片的备受推崇,往往也让我自己感到有些疑惑,难道是我出了问题么?一个朋友前几天在MSN上半开玩笑的跟我说,“其实我也不喜欢韩片,可是我不敢说。”于是我想,我还是总结一下为什么自己会不喜欢韩国电影吧。但这些想法只是关于韩片本身的,和办公室里喜欢韩片的小MM们,并无必然的联系。

  说到写这篇文章的缘起,是由于前不久看了最近颇受好评的《老男孩》.连一个一向不是特别喜欢韩片的MM都说这个朴赞旭真不错.说以后可以找他的电影来看.于是就抱着希望的又找来看了.但是,结果还是失望.坦率的说,这部电影.从制作上已经明显比以前看过的韩片要精良多了.至少相对于向金基德这样对电影配乐完全没有感觉,或者只会拿几首I belive那样的流行歌曲来充做电影音乐的许多韩国导演来说,朴赞旭开始学会用音乐来讲故事.与此同时,电影中很多地方设计得也可圈可点,镜头也颇有新意,的确是让人刮目相看.

  问题出在变态,还是变态.当崔民植学完狗叫,又拿起剪刀把自己的舌头给剪掉的时候,我心理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又来了,真烦人。这种感觉,就好像你坐在那里,一个人跑来,说要给你看看人性,讲了一番故事后,最后他把肠子给掏出来了.然后第二个人跑来,给你表演用嘴吞钩子.他同行的那个女人接过钩子,又把她塞到了自己的阴道里,然后第三个人再过来,把自己的舌头给剪断了.我知道很多看客会鼓掌,说多么好啊,多么震撼啊,瞧,这就是艺术.是人性的表现.而在于我.只对这些千篇一律的东西,感到十分的厌倦.

  我不是历史学家.对韩国人的历史,也就是学校里学的和平时看书,或者在媒体上看到的新闻时涉及的那么一些.但在我看来,韩国人电影中对变态的偏爱,是无法和他们的历史分割开来的.历史上韩国是屡受侵略的国家.挨了欺负,却无力反抗,那种民族仇恨的情结一直延续到现在.所以韩国人的电影里的很多人物,都有着一股一根筋的狠劲.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缘故,他们喜欢拍的那些变态的东西,总是以自虐为主.再咬牙切齿,也是冲着自己使劲.这是一种低得不能再低的一种心态弱势心态。和日本及欧美电影中更喜欢虐待别人的那种变态相比,正好是一种有趣的反差。前者是一种基于极度自卑心理的变态,而后者是基于极度自我膨胀心理而产生的变态。我不喜欢变态,但比之变态来讲,我更不喜欢自卑而底下得人格。所以我的朋友说我是因为不能接受变态而不喜欢韩片的,我说不是那么回事。

  一个人变态没有关系,但是如果一个国家的导演群体集体以一种方式变态的话,那么变态就成为了一种常态了。抛开文以载道这样的调调不谈,有时候我只是想,对于仇恨和伤害,对于历史的伤痕的表达,难道就没有比自虐更好的方法了么?当韩国导演都在忙着向全世界展示他们的伤疤的时候,为什么没有人能够试着忘记这种自怨自艾,去找个法子走出来呢?基耶洛夫斯基在蓝色中让一个女人原谅了他死去老公的情人,并非是由于道德的高尚,而是因为她需要寻找出路继续生活.然而当一个人在韩国电影中遇到了仇恨这样的事情的时候,几乎鲜有看到宽容或者豁达这样的表现.都是一幅咬牙切齿的样子.如果卸不了别人的胳膊腿,就把自己给剐了,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个性,在我个人看来,却是一种狭隘的民族情绪.当然,狭隘也是一种个性,如果谁非要这样说的话.我也不能反对.

  抛开思想的狭隘不谈.单从电影本身来讲,一些韩国电影为了变态而变态的做作,也实在是让我无法接受.这种感觉,就像是有个人拉了一坨大便在你面前,再当着你的面把它吃下去的.这还不算完,这个人还要一边吃一边观察着你的表情.如果你感到恶心了,那么他们就觉得自己成功了.还是拿《老男孩》来说,一个类似于三流网络小说的剧本。当导演无法从逻辑上解释故事的发展的时候,于是就想出了用“催眠”这种蒙古膏药来救场。将不该遇到的人弄到一起。让不会相爱的人相爱。而所有的这一切刻意生硬的安排。为的就是造成一种乱伦的结局,使最后的那场变态戏来达到一种震撼的效果。结果大家果然就被震撼了,还忙不迭的发了个大奖。坦率的说,我自己一点没有被吓到,我是在女孩子刚刚开始帮助崔民植找女儿的时候就猜到她就是她的女儿的。这一点也不难猜。如果你从导演的心理去推测,知道他一定想法子震你一下了。那么这就是最好的方式。三流的网络小说里经常用到。在这里,我也要顺带着批评我的偶像一次。在我看来,把奖品颁给《老男孩》昆廷塔伦迪诺干得最没水准的两件事情之一。而另一件就是把金奖给了华氏911。不过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中国很多年前的得奖电影,总是清一色的展示裹脚布的东西。韩国这样的电影得奖。到也有些异曲同工之处了。

  我不知道我们的媒体是怎么了。好像热韩症是一种慢性病,已经很长时间了,都没有见到他们退烧。当我看到国内媒体一遇到韩片就无一例外的溢美之词,并且此种状况持续了很久的时候,我就有些惊讶。崛起不等于完美,相比之下,我们做为专业的几家电影杂志,大家似乎对好莱坞还能保持点客观,还能保持点怀疑的精神。可不知道为了什么,一碰到韩片。中国的电影媒体似乎就清一色的得了热症。评论降低到了粉丝级的。完全失去了其专业水准。只谈优点,不谈缺陷。要说到韩片在中国大陆的流行,这样的媒体杂志还真是作了不少贡献呢。若是这种行为对于中国电影,虽然同样不妥,但我还能理解,毕竟支持国货,互相帮衬,从感情上是说的过去的。可是,对于韩片,你们到底在炒作个什么劲呢?

  我想我可能是有些大中国主义的。再加上一向是受欧美电影的影响较多,所以无法接受韩国人那种狭隘的世界观。常常听人说一句话,说是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的时间的。也许这种道理用在电影,等其它的艺术创造方面也是一样。韩国虽然比我们富裕了,可他们的思想还是处在弱国寡民的状态中,要改变这种思维方式,估计可能是要经过几代人。而俄罗斯正好是个相反的例子,虽然颓败,但拍出来的东西,却是依然大气浑然的凝重。写到这里,我就想到我们中国人一贯也有形象低落,自信不足的心理特点。这也是周星驰的电影为什么能这样的受欢迎的原因,其实就是把小人物的自卑转化成为一种自我膨胀的消费品而已。

  但是有些人的这种自卑心理则走得更远。到了类似于韩国人这种迫害妄想症的心态。这样想来,这么多中国人喜欢韩式变态就不那么难以理解了。相比之下,韩剧倒是温馨自然,妙趣横生,处处充满着普通人的智慧。我觉得这可能才更接近韩国人的真实形象。而这样的韩国人,我也是能够接受和喜爱的。说到底,一般人总是把电影视为比电视剧更艺术化的载体。想来韩国人也不例外。所以一深沉,就拼了命的表演咬牙切齿。戏过了头,就难免做作了。而韩片在国际上屡屡获奖,感觉和当年中国向世界展示裹脚布,获得一片喝彩有些异曲同工之处。可笑的是,中国媒体一看到韩国电影得奖,就像扎了兴奋针似的吹捧个没完。还不及当年对待自己获奖时的百家争鸣,这又不知道在为谁做嫁衣了。

  最后再说一句,我认为韩国片虽然屡屡得奖,但韩片无大师。只是这个问题讨论起来就更加的复杂。涉及到很多导演手法的细节。要另开一片文章才讲得清楚了。在这边还是暂且打住得好。



PS:此乃旧文一篇,仅限于讨论韩片中所谓人性啊,变态啊等等情节的心理,所以,八月照相馆之类言情片,不予以评价。

7 ) 用道德熬制的视觉毒药

影片具有一定的可看性,血腥、暴力和性爱镜头拍得有新意,构图、调色和配乐算有自己的风格,故事节奏的控制基本合格(除了被绑架、监禁一段略显冗长)。而不足之处则很明显,简单一个例子:主人公监禁中受到的心理折磨仅仅通过呆滞的眼神、暗淡的室内色调和毒气室设备来表现,表明导演的想象力与电影手段毕竟不够用,无法利用声响、光线以表现情绪是一般二流导演的必然。
韩国电影新近的崛起,和日本电影的崛起有几分相似。日本电影80年代以来以竹中直人为代表的一帮青年导演的崛起,有赖于迫于市场压力而拍摄大量的软性色情片:他们在一个特别敏感于观众、市场的拍摄境地下,学会了如何处理艺术主张、电影手段与观众需求之间的矛盾。可以说,没有大量被迫的软性色情片的拍摄就没有日本电影的今天。而韩国电影也正在逐渐体会资本压力的过程中,《老男孩》导演朴赞旭曾在访谈中提道“投资人要考虑到投资和收益的回报问题……比如影片讲述同性恋,政府不会限制你,但韩国观众还是不能接受同性恋的场景,所以投资人不愿意冒险去投资此类影片。以前是影片拍出来后不行就剪掉,现在实际上是投资人控制着资金看着市场,很多东西连拍都不能拍出来了。”
不同的是,日本导演拍摄软性色情片这一行为中被迫的成分大一些,而以朴赞旭为代表的韩国导演们拍摄限制级影片却是主动的。对此,朴赞旭是这样表述的:“开放自己的想像力”(《朴赞旭:亚洲的导演缺少怪癖的“疯子”》)。在何种程度上开放呢?以《老男孩》为例,影片大量使用血腥暴力的镜头,就构图的精致来说,已臻于炉火纯青的地步——连暴力专家昆汀·塔伦蒂诺看了都“睡不着并流下了好几次眼泪”。影片充斥的是东方式的暴力(《杀死比尔》中日本料理店格斗场面给习惯于西方电影传统暴力场面的观众上了很深刻的一课,其背后却是昆汀·塔伦蒂诺自修的东方美学课程),自始至终只开了两枪,冷兵器的杀戮现场却布满了残酷的视觉凌迟:活吞章鱼、背插尖刀与人砍杀、铁锤拧牙、剪刀刺耳膜以及剪断舌头……怀着要使观众由视觉感受直接体验身体想象的阴谋,影片以人物传达自虐的视觉效果,目的在于从视觉迅速穿透观众的心理界限,达到皮肤表面以及角质层之下。(也就是俗话所谓的寒战与鸡皮疙瘩。)
但影片最值得注意的是剧情的设计(究其本源,“电影书写”才是电影的本质,在最高的意义上电影应该浑然一体,无所谓剧情也无所谓结构,一切都应该通过由音响、光线、画面和剪接构成的、无法区分的影片整体来体现,从而无法被语言准确的描述,但就这部影片来说,显然还没有达到这一高度)——
当李秀儿、李右生姐弟的畸恋场面事隔多年(根据当初吴大修在念高中、吴的女儿14年前失踪时4岁,可约略算出自李氏姐弟畸恋秘密被揭穿、李秀儿自杀到吴大修复仇,其间至少相隔25年),再次浮现在吴的眼前,亲生姐弟大胆、刺激的性爱场面使影片达到了一个小高潮;
而李右生让吴翻看相册,吴惊愕地意识到自己昨天才与之有过激情性爱的美宝竟然是一直思念着的失踪多年的女儿,一个平常人对乱伦隐秘的、概念性的恐惧忽然爆炸,既成事实使他不再有资格恐惧,巨大的羞耻感、罪恶感击垮了一直以来有着钢铁般复仇意志和力量的他;
同样的相册也摆在美宝面前,在一边不断搜索昔日父亲残存记忆、一边担忧着给她留下深刻的性感受、此刻身处险境的情人,她是全然不知情然而随时可能爆炸的一颗炸弹;
当李终于同意放过美宝,同时转身丢下心脏起搏器遥控开关,走向电梯,吴颤抖着按下开关,没有让李死去,却打开了音响设备,听见自己与女儿做爱时的喘息、话语,仇恨与宽恕之间他选择了前者却受到更大的折磨;
李在电梯关闭前只说了一句话,镜头也只停留了短短几秒,却发出了影片最强烈的质问“我们互相很了解,却仍然相爱;你们做得到吗?”,导演通过人物之口表达出一个道德判断,罪恶的来源究竟是什么,罪恶是罪恶本身还是罪恶的概念,不管在不在在罪恶的概念之内,能否承认与坚持成为判断的标准;
最后一个高潮似乎不是故事结构中的高潮,却是逻辑结构上的最高潮——吴在雪地里痛苦着,催眠师帮助他遗忘了那个秘密,“在那里,你分成了两半,丑恶的那个你带着那个秘密往前走,每走一步就是一年,走出七十步以后他就死去;现在,祝你幸运……”,丑恶源于了解了秘密,只要忘记与情人的父女关系,只要不意识到乱伦的本质,他一样可以肩负乱伦的事实。
通过一部电影讲述一个复杂的故事,对乱伦做出如此大胆的评判,算是韩国电影送给世界电影乃至文化的一件太有勇气也太有风险的礼物。虽然故事传达的理念就其逻辑来说,不算十分离奇,但毕竟是在乱伦这个非常特殊的事件上。哲学让人几乎可以把一切现象都剥离掉其物质细节的外壳,进行纯粹在概念、逻辑层上面的推断,但乱伦这件事毕竟有它的独特性——导演朴赞旭想要质疑这个禁区。这既是朴赞旭之所谓“开放自己的想象力”,也正是他乃至韩国电影人们一个十分微妙蹊跷的剧情构造取径。
现在应该提到吴被离奇释放后第一次接到仇人(李右生)电话时埋下伏笔的对话。吴质问为何监禁他15年,李反问为什么不问15年后为何还要将他释放。不错,这确实是一个有趣的反驳,但显然不仅是有趣那么简单。当影片进行到快结束时,吴来到李处做最后的解决,却被意外的父女乱伦真相所击垮,李告诉他:其实本来有一个机会可以避免这一切的发生,那时吴与美宝尚未相识,只要吴提问“为何15年后还要将我释放?”,那么等待他的就是另外一个剧情安排。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吴在十五年间并没有忏悔到自己曾经犯下的这一小过失。
难道仅仅是因为没有回忆起自己犯下的一个小过失?在观者的眼中,自然不会是这么简单。对于一个大胆涉及到乱伦这一敏感而典型的社会伦理问题的电影,从更高的层面去考虑,尤其是从欧洲各大电影奖评委的眼光看来,这难免不被联想到“原罪意识”上去。吴从不相信自己有罪,始终把自己放在无辜受害者的位置上——无罪在具体的、现实的层面上也许是存在的,但是否具有“原罪意识”是一个人思维的起点。吴的思维起点是自己的无辜,但正是这个无辜的逻辑起点,使他在这场角逐中一开始就落入了陷阱。
而当李右生扔下心脏起搏器,似乎向吴大修交出了自己的性命时,吴面临着一个选择:忏悔自己的罪行,将自己真正放到被审判的位置上(深深的忏悔意味着最广大的宽恕,意味着以自己对罪的痛苦感受去体会别人的痛苦,以原谅他人的罪恶来获取自身的解脱),还是抓住这个机会杀死李右生,实现复仇。忏悔与复仇是互相对立的两面,忏悔是站在人的角度,而复仇则是以自己为神的意志的代表,去惩罚仇人/罪人——只有神才有资格惩罚。吴选择了复仇,而不是忏悔(即宽恕)。因此,刚刚才被李放过一马、获得了解脱的他,立刻受到了惩罚:他最恐惧的记忆立刻经由自己的手被打开,女儿与自己在性爱中的呓语再次响彻整个空间。这个噩梦不会放过他。而噩梦正源于他自己的罪。
原罪、宽恕、忏悔……这些要素已经足够。对于欧洲各大电影奖评审委员会来说。导演朴赞旭也正是这么对欧洲评委们解释的,“我的影片主要讲述的是人类的道德问题。悔过的灵魂是我所要真正表现的……”
而从另一个侧面看,《老男孩》这部韩国电影实在是太不韩国了。虽然剧本的故事取材于日本漫画;以姐弟相恋、姐姐因羞耻感而逃离乱伦关系作为故事的起点,是日本自创世神话就有的文化背景。但即使以这样的理解把《老男孩》的背景泛东方化,电影中支撑起对乱伦故事的拷问的,也仍然是几个西方意义上的主要伦理概念。甚至可以把这个故事置换到任何一个民族、国家的环境中,给他们换换皮肤和头发的颜色,这个故事一样成立。当然,除了影片中极具东方色彩的冷兵器搏斗场面。
朴赞旭在拍《老男孩》之前曾经提道,“最近的两部影片对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所拍的两部电影没有韩国传统电影的特点,立场独特化了,所以想拍摄韩国文化的影片。更准确地说,在韩国比较好的电影是表现真实的影片,在狭义方面,也可以说我的电影偏向独特。”大概是翻译的原因,这段话显得有些莫名其妙,但其中有一个词是明确的,“独特”——“……没有韩国传统电影的特点,立场独特化了……我的电影偏向独特”。这多少是一种诚实与反省的姿态。而同是韩国电影新潮人物、曾拍过《漂流欲室》、《撒马利亚女孩》等片的金基德则明确表示,“我不太关注韩国的情况和反应,我关注的是欧洲市场,俄罗斯等国家反而比韩国更喜欢我的电影(《金基德:我是韩国电影第三号人物》)”。
那么,要说的已经说得很清楚——
1、这是一部具有一定可看性的悬念片;
2、就电影语言来说,还十分不成熟,与一流电影有相当大的差距;
3、通过讲故事,对乱伦问题表达了一种比较大胆的道德判断;
4、就故事主题或导演观念来看,有机会主义、投机行为的嫌疑;
5、说出了一切重要的、既有的,但其实什么都没说,其民族文化身份是悬空的。
以上几个特点也适合于大多数被叫好的韩国电影。

2004

短评

成龙演得真好.....

5分钟前
  • 正气大侠
  • 推荐

好多同学推荐看老男孩,可能因为太多期待了,看完也就觉得镜头,场景置换,和配乐都是极好的,教科书模式。。。。。。然后,故事,只能说,太没有代入感了。可能在大屏幕上会好点。剧本过于单薄吧。相比较STOCKER更好点。。

7分钟前
  • Danny
  • 还行

降温之后再看,发现并不好,自戕还是赎罪?这是一个问题

12分钟前
  • 扭腰客
  • 还行

不否认这片子的牛逼,尤其是朴赞郁独特的个人风格使得这部片子变得异常作者化。长廊横移的打斗戏简直美翻了,看看啥叫暴力美学。关于镜头的运用,分屏、用光、还有经典配乐。不足在于剧本薄弱。但总体还是不喜欢,几个难接受的场景:生吃鱿鱼、榔头拔牙、自割舌头。cult片还是看少了。

13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还行

和我爸一起看的 囧

18分钟前
  • 暖暖
  • 还行

看完极度压抑感,无力。爱上自己姐姐的人,由于自己的懦弱和别人的谣言姐姐死掉了,然后毁掉别人的人生。迁怒而做出更加恶心的事,还最后完成了所有的事情得到了救赎?我可草泥马吧。任何一个青少年遇到这种事不长舌才有个鬼,你要真的杀就把所有人杀掉。巨几把恶心。希望所有不伦恋关起门做事。

22分钟前
  • 不见蝴蝶不见君
  • 力荐

道德取向、价值观难以苟同。为乱伦而自我催眠,真离谱。

23分钟前
  • 锡罐头
  • 还行

看到三分之二处就已经猜出是怎么回事,过分追求剧情的离奇和曲折,反而让人难以置信,显得造作生硬。倒是有几段拍的不错,比如暴力镜头,虽然也有点鸡血过剩,但还是蛮骇人的。姐弟在教师里搞的那段拍的很好,这导演去拍情色片一定不错。

26分钟前
  • 容安
  • 还行

又刷了一遍,悬疑推理的过程其实挺一般,这片子抓人的地方在于重口味的暴力奇观、情欲奇观和导演个人风格的炫技,摄影、旁白、配乐和故事的细节上到处都是技巧的影子,这让作者化的风格凌驾于电影类型之上,虽是个好故事,但却是个二流的剧本,但朴赞郁的作者化常常可以让庸俗变得有品。★★★★

3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它教唆我们 乱伦是可以的

31分钟前
  • 米姐起飞
  • 力荐

我喜欢那只坐在地铁中的悲伤的后现代的蚂蚁。

33分钟前
  • 2013
  • 推荐

韩国版老男孩,很不错的文艺片,温情感人。看到父女俩一起努力寻找真相感情越来越好的时候由衷地为他们高兴。推荐父亲节的时候和爸爸一起看。

35分钟前
  • 過期貓糧
  • 推荐

看了老男孩,很震撼,心理承受力不佳,即便接受乱伦,不可以接受的是伤害自己。

39分钟前
  • nadja
  • 较差

光影、镜头、调度、剪辑强大得一塌糊涂,简直是激动人心!唯一的小遗憾是主题的晦涩﹣﹣总觉得爱之救赎这一个维度对如此反传统的题材来说欠缺了某种可继续扩展的可能性。

40分钟前
  • 艾小柯
  • 力荐

我不仅要把你送进坟墓,我还要唾弃你的坟墓;我不仅要唾弃你的坟墓,我还要把唾液编排成一朵花。

41分钟前
  • 眼角的花朵
  • 推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年轻女孩子不要随便和比自己大很多的男人谈恋爱,搞不好容很易那个男人就是你的亲老爸~

46分钟前
  • 我靠
  • 推荐

影片涵盖了太多复杂元素,而把这些复杂元素揉搓一起却没有感觉半点生硬且让人觉得深刻,没什么理由不去看。当然,还有最后时刻的那一抹温情。ps,我总觉得大秀很神似成龙。★★★★☆

48分钟前
  • Q。
  • 推荐

我擦,这片是给神经病准备的啊,这片就是给神经病准备的啊!!!

4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韩国难得拍一部这么震撼的电影,原声也很赞;但要我再看一遍?No, thank you!

51分钟前
  • 理想多钱一斤啊
  • 推荐

两对畸恋,爱上姐姐的那个最终选择放弃,爱上女儿的那个选择遗忘来重新相爱。相爱没错,不管是哪种爱……韩国片现在也极端了,要么黑暗到死,要么清新到死。

56分钟前
  • 飞客流依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