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A假扮恐怖分子带走罪犯并用私刑审讯?(这里的美国中情局cia就好像成了香港政治部的黑暗面) 李修贤一对一CIA特工? 在广州不只哪座跨江大桥(记录了那时的广州实景,除了颜色没那么胶片感以外跟现在的城乡结合部没差呀,不过还是挺好看的,哪里都有喝茶的地方,而不是现在,只有小巷或者酒楼才有,以前是马路边比比皆是)打架,群演围着旁边一动不动看打架?不应该是一哄而散?在香港的兰桂坊出来单挑,也能引起群众群殴?不应该是四散反而围在一起?原本是警察维护治安,反而变成引发群殴,有点讽刺看事的人。 警察让媒体别公布恐怖组织引起恐慌,按照警方新闻稿来,别突出自己。然后警察当众打架,上司责罚下属,别在公众面前标新立异大损警方形象。(这里的对比也就是希望你是什么身份就做好自己身份的事情?) 一边是有权让公众看到真相的所谓新闻自由(电视台记者接到恐怖分子电话会有恐怖袭击,就只想把这一信息公之于众,而不管民众是否接受还有警察是否能维持好安全而不是受到更多的阻力),一边是被所谓圣战理想驱使的士卒(那个女恐怖分子以为圣战真的是解放第三世界,没曾想只是被首领利用了),都是无法认清恐怖活动的目的纯粹就是为了各取所需,通过战争手段获取钱财资源或者身份地位,至于信仰还是袭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破坏可以获取多少。 最后的电视台劫持,还要直播处决实录?很大胆的做法,最终恐怖分子死亡,然后处决警察的那段录像被电视台媒体马赛克处理面部,原本跪着的两个便服警察可能就被当成恐怖分子审判被媒体宣传出去了,媒体所谓的告诉市民真相中的真相也是可以被左右的。
这里还提到改革开放的字样,新闻报道97大选,还有广播传来邓小平逝世传闻导致股市下跌,还有采访女圣战者那里自诩解放第三世界,把资本主义所谓的民主选举自由其实是维护统治的工具的理论搬出,好像女革命者成为了第三世界的代言人,圣战真的是如其名世界解放同盟军?而采访的记者反而成了资本主义的喇叭?那时的格局,风起云涌,说回电影,背景有了,但没讲清,而且人物也撑不起来。
国际化视野,一中一洋双男主设置,反派来自外国,战场还是在香港。评分在7分上下比较合适,至少保证精彩刺激,而且立场站得很正。对比同期其他港片对大陆公安的妖魔化,本片里的还算客观公允,而对美国CIA的不择手段严刑逼供表现也很准确。有段在广州街头到大桥的追逐打斗,就是在实景拍摄,围观群众身上能看到当时的衣着风貌。犯罪动作类型片属性很完善,和007、碟中谍系列类似,反派都有着解放全人类的志向,卖点是好看的动作戏、好看的外景、和好看的美女。
#圣战风云# 老电影 有时候也能说一些事情 先说电影确实没有达到想到的 那个水平 人物不够深刻 特效 老兄 这是恐怖分子 你把 人命当炮仗给放远点不合适 虽然符合香港电影的大众口味 可是电影 什么目标大家心里都清楚,,电影有些地方 我个人 感觉挺突兀 到国内是让故事世界 完整了 可是国内并没有 对故事有啥影响啊 那跑一趟干嘛 还有那个外国男人 文不成武不就也不能 谈情说爱她到底是干啥的,,恐怖分子这边 就 他们真的赶上时候了 警察 他们对上的只是警察 要是放个特种兵,,老电影的反恐 它就只是反恐 多年以后 我们现在说 谁是恐怖分子?谁说他们是恐怖分子的?他们现在还是恐怖分子吗?他们怎么今天又不是恐怖分子了呢 2021反恐依然很多问题。
比较早的涉恐港片了,有场面没角色,所有人物都是工具人了。虽然片名里也有风云,但和之前的“风云三部曲”差的有点远了。
的确有林岭东的写实硬派风,但剪辑太突兀太粗糙,白头翁全片做事逻辑就是个迷,结尾像个弱智,唯一的亮点是殡仪馆的枪战,冷峻残酷,围绕遗体枪战触碰了东方禁忌有点看头
除了与时俱进的血雾,视听效果的搭配上也有进步,其实从之前的“风云三部曲”到本片,几乎每一部我们都能看见林岭东作为导演的逐步完善,而片中几场动作戏依旧是纯正的林岭东风格,CIA与香港警察的碰撞也很有意思,虽然这些国际化元素的背后还是一部商业动作片,李修贤依旧是热血警察,关女神再次花瓶
早早预示了国际合拍动作片就没有拍的好的。
制作质量比较高,但这种类型片如果没点新意或深度实在没什么意思。
太多外国人 英文太多反而变得不好看了 林岭东拍枪战其实也是有一手的 只是真的没展现好。
林岭东风云系列的收官作,场面铺排的大,演员国际阵容,国外取景,全片大部分是英语对话。如果说风云系列贯穿始终的是角色隐忍以致爆发的过程,那这片里美国中情局探员的角色主要承担了这个功能,人家来香港查案还有报仇的动机嘛。角色上涵盖了东欧的恐怖分子革命者(不再年轻的赫西演了个不知所踪的理想化的革命者)、他们雇佣的香港黑社会、李修贤等一票香港警察、再加上中情局探员,角色众多但线索凌乱,最要命的是角色的平板化,所有人基本就一个状态,要做的事也就一件,叙事效率低下。动作场面倒是够火爆,维持了林岭东的水准,不过中弹后一会儿血雾一会喷血的,不知为什么不统一。虽然牵扯人物众多,打来打去也看似热闹,但做成这个样子既无政治惊悚片的厚度与狠辣,也没有值得一记的角色,只是乱哄哄的单薄类型片,挺可惜了
自然不具备做成政治惊悚的气氛,仍旧是靠动作推进的,难得的是这一部里显露出了不少的喜剧质感。
#花月佳期第12届港影节#不知所云的表达。(4.5/10)
林岭东“风云“系列最后一部,其实也是最具有野心的一部,恐怖组织、港美合作、跨国追捕,枪战场面调度非常不错,但总体观感却并不如其余几部。关之琳戏份极少,大部分属于工具人角色,倒是奥丽维娅·赫西出色不少。
两星半,格局大肆铺张,视听风格全面好莱坞化,前半部联想及《赤道》。而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动作场面的退化,情节中对峙的尴尬也体现着编排难以巧妙续接的焦虑,就像怎么也拆解不开自己编织的绳结。
作为90年的港片有几组广州街头实拍镜头,很难得。扮演美国CIA的洋鬼子很有港味的从甘蔗摊子跟前抄起一把削皮刀,和乔装成白眉道长的国际恐怖分子在“改革开放”的标语前打成一团,周围观众纷纷驻足观望,两个老外时而说外国话,时而互飙普通话,看得吃瓜群众一愣一愣的,不时发出啊、哦、咦、唉的感叹声,在替身演员被丢入珠江时,还不约而同发出呀的一声惊呼,真是一群善良而质朴的老百姓啊,难怪李修贤要称香港警察开的都是善良之枪。电影中还有一段美国鬼子向苏联间谍刑讯逼供的情节,又是灌水又是打针,真是不善良的人做不善良的事。回过头看,国际化的电影意义不大,尤其是中西方文化本属两个截然不同的哲学体系,香港导演的镜头明显是无神论,人的参照物是人和环境,精神主要靠情感传达,尤其当中、西方的演员同框时,这种文化上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李修贤戴上了眼镜,也不如关之琳更能融入这个国际环境,关之琳的角色很差,她演得也不好,一个记者七情浮上面,好意思说自己干了十年什么场面一看就知道,但她就胜在这种狂风落尽深红色的甜美,包容力极强,她有效的承接了香港与国外的演员交流,使得这个合拍电影没有那么割裂,她既能和李修贤黄光亮搭戏,也能融入全是外国演员的环境,这得益于关之琳身上有不寻常的地母气质,所以她也可以去演虞姬和巩俐抗衡,只可惜演技未能够抗衡,也很可惜她不演了,再加上年龄歧视问题,不然《拆弹专家2》里催眠刘德华的非她莫属。
港片国际制作中最地道的几部之一,演员专业,英文台词幽默,想不到李修贤和黄光亮英文也很不错。盛年的香港电影已经大有染指世界风云的雄心,从波兰到广州再打回香港,最后由香港警察联合美国特工挫败东欧伪革命家的阴谋,然而又不乏对真正理想主义者的同情。血雾纷飞,枪弹爆点逼真,不靠功夫的动作片
以冷战末期为故事背景,故事横跨亚欧两大洲,并将打造为香港世界风云中心。东西方警察搭档,参考了同期《红场特警》《黑雨》的设定,而且两人的矛盾和笑料桥段(一个不会水,一个恐高)也很像好莱坞电影里的二人组。当时林岭东希望打破港式警匪片穷街陋巷的小格局,从人设到故事都模仿西方电影,但一味地西化,拍摄方式还是港片那一套,反而有些不伦不类。比如CIA特工在街头追逐途中抄起路边摊西瓜刀就砍人的桥段,有够生猛。林岭东从好莱坞进修归来之后果然功力大涨,《极度重犯》《高度戒备》这些片子就成熟了太多。片中子弹击中人体飞的不是血浆而是血粉效果,后来这招被杜琪峰学了去。
老外最不违和的一部非典型港片。开场教堂屠杀的美术摄影很教父。国配版里老外的中文明显是老外配的,火星是粤语,语言层次丰富。革命姑娘真美,男领袖以革命为生意,女革命者被利用灭口和黄光亮变坏人也都是流俗剧情。难得很多广州的街景被保留下来,还有当街斗殴的精彩场面。大反派最后追逐关之琳一段很扯,但是也很有美式惊悚片的效果
国际紧张局势!~
重温。四年半后二刷,一点印象也没有当新片看了。波兰革命组织袭击来港的美国商务团,这其中的意识形态对抗元素大概取材于90年代初苏联解体,配上对97香港回归的历史背景有意无意的渲染,立意角度似乎站得很高。但拍出来其实还是个一条主线走到底的现代动作片,叙事线不少但都没什么用(赫茜的角色略显多余),知名度不高也就不奇怪了。国际化班底所做出的作品基本也是东西结合的风味,武戏上主打林岭东的火爆凶悍大场面风(但这么大场面就不要用这么假的血雾了吧) ,文戏上则有点西方式的冷幽默(港美警方不打不相识,酸兮兮地互损对方又携手对敌的设置让人想起老雷的《黑雨》了)。李修贤在张彻版《水浒传》演浪里白条张顺,和他差点被淹死的情节形成个挺好笑的反差。关之琳则是纯花瓶了,她和李修贤的感情线也莫名其妙不知道在拍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