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陣頭本身意義的空洞化,只影響電影的思想深度,在這個台灣電影好不容易找回觀眾的節骨眼,或許論者不應苛求,以免落回作者電影晦澀的路子。然而,這個缺點對於電影的精彩度是有影響的。讓父子的衝突無法與新舊文化的差異形成連結,只好一再地訴諸兩人性格上造成的對立。結果我們看到兩個扁平的人物:百分之九十的時間都在固執守舊的達叔,還有一個其實性格也不比老爸好到哪裡去的阿泰。訴諸性格造成對立,雙方就缺少了交流的空間,於是在文化祭高潮前蘊釀出的最大衝突,編劇已經找不出台階讓老團長們可以下,只好冒出機器神(Deus ex machina)式的收尾法,請出前頭幾乎沒有什麼戲份的師祖來插科打諢。一個陌生的臉孔在結局前突然出現,就扮演如此重要的轉折功能,對電影本身塑造了半天的角色認同感,難免有些破格的遺憾。
註解:所謂「機器神(Deus ex machina)」是希臘劇場流傳下來的典故。古時,戲劇衝突到了高潮卻難以化解時,就會出現力量強大的神,直接將困境解決。由於這類角色出場多半是使用升降機械讓演員從天而降,所以被稱為「機器神」。只要是「意料外的、突然的、牽強的解圍角色、手段或事件」來結束的情節都可以被比擬之,比方說《天龍八部》裡的掃地僧、〈愚公移山〉故事裡的天神等等。
最喜欢这种热血。金马影展上林雨宣惊艳红地毯。。。
陣頭的評價,實在太過譽了!劇情中角色轉折完全沒有交代清楚,男主角是只會撂狠話的中二,帥的戲都做在配角身上,山中出現打擊樂團還有柔焦的郊遊小孩簡直是大白天見鬼。而且說實在的,拍攝手法太電視劇,不是電影。(再補一刀:要男主角和那些戲精老牌演員們對戲,簡直就是活生生的處刑)
打鼓打的不错~
励志热血的套路加上台湾本土文化的元素,还是有些吸引力的。不过片子拍得很平,演员也一般,可惜了
交待出陣頭的尷尬處境,以及藉由陣頭帶來的"家"的意象,來反觀男主角與父親的衝突。老牌台語演員都沒話說,新演員們詮釋得太讓我驚豔了。安營帶出傳統文化之美,儘管陣頭給大眾偏負面印象。雖然說台灣只會拍小品電影,但這片有做出小品應有的格局及平衡感。除了柯有倫的演技常令人出戲以外...
励志剧~又是一个新鲜事物
我曾经也是那个为了得到父亲认同而不断甭跑的小孩。
什麽是傳統?我們現在玩的就是以後兒孫的傳統 最後的表演蠻精彩的 只是柯有倫演技不行啊 劇情有點狗血
我最受不了和梦想啊自我追寻之类的电影了!好看!
@baby还是hallo姐 @mrsun1992 很赞啊,主要是闽南话啦哈哈哈
這部片也是很local,我不認為大陸觀眾能看的懂!
前面本土话太多,差点就听不明白,但是套路化的故事情节和接地气的风格很讨人喜欢。总得来说是部很够看的励志片吧,先苦后甜是硬道理,它给了我很大的信心。
各种喜欢。除了小鬼实在真心的做作。。。。字幕...额...算字幕的话,完全是台湾话的直译....幸好我听得懂....
年度最狗血台灣電影,導演大腦一路跳線,情結鋪排一塌糊塗,生生把一個好題材搞砸了,演員就不忍吐槽了...末尾的演出加一星。試映會@德福戲院with惟
如果没有那些老演员,这批新人真的撑不住,尤其柯有伦,作为主演每次出镜都很在状况外。虽说根据真实改编,不过剧情看起来还是好假
无聊偶像片~ 打鼓的部分比《战·鼓》差远了…
你妹的渣到爆简直
献给父亲节
年度最狗血台灣電影
尊重,謙遜,執着,對家庭的重視,對土地的熱愛……這些原本就是中國人傳統的東西,為什麼現在只能在台灣電影裡看到?